首页
财经钻-基金观察
委外定制基金申报井喷 最猛半月22只
发布时间:2016-09-20 12:32 来源:网贷财经 作者:财经视角

  伴随着市场“资产荒”和公募“业务荒”的蔓延,委外资金借道公募发行定制化基金呈现“井喷”状态。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业内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在8月底密集申报委外定制基金,有公募半月内上报了22只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委外资金的大量入驻,或将满足公募管理层对规模考核的要求,但维护渠道客户应是主要原因。在委外产品大扩容的同时,行业内也针对机构一旦撤回后的产品空壳化、净值暴涨暴跌、集体赎回风险存在担忧。
 

  “多胞胎”疑似委外
 

  8月底以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委外定制基金申报呈现“井喷”状态。
 

  证监会最新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请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华夏基金自8月19日起半月内密集申报了22只疑似委外定制基金,掀起委外定制基金申报的“小高潮”。
 

  申报数据公示,华夏基金申报的托管行为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的有新锦略灵活配置混合、新锦业灵活配置混合、新锦祥灵活配置混合等12只“新”字头系列的灵活配置型产品;以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为托管行申报的有鼎诺债券型、鼎旺债券型、鼎实债券型等7只产品,这类产品是“鼎”字头系列的债券型产品;而以兴业银行作为托管行既申报了鼎泰债券型“鼎”字头的系列债基,也申请了新锦华灵活配置混合、新锦实灵活配置混合等“新”字头系列混合型基金。
 

  类似的情况在大型公募基金中并不鲜见。如国泰基金申报的以浦发银行、宁波银行等为托管行的恒益灵活配置混合、瑞益灵活配置混合等“益”系列11只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华安基金申报的以邮储银行、中信银行为托管行的新丰利灵活配置混合、新瑞利灵活配置混合等“新”系列5只产品;建信基金发行的以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等6只“睿”系列债基、“鑫”系列灵活配置型基金都可以看到委外资金的“影子”。
 

  此外,长盛、农银汇理、新华等公募基金公司近期申报的系列新基金也疑似委外定制基金。
 

  北京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在产品申报阶段,委外定制基金有如下特征:一是在基金名称上高度雷同,一般是只有一两字之差;二是在托管行上,有的是同系列产品都由同一家银行托管,有的则是公司的关联客户交叉托管。
 

  “上述募集申报的名称高度雷同、托管行一致的基金应该就是委外基金,”北京一公募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称,“目前,行业内至少有20、30家公司都针对特定资金设置了具有特定称谓的系列产品,委外资金只是其中一种,在产品识别上并不难。”
 

  大扩容后存隐忧
 

  委外资金的大量入驻,或将有助于公募规模的跃升。
 

  北京上述公募机构部人士表示,董事会对公司的规模有考核要求,公司也需要注意在行业内的规模排名。发行定制化基金,一方面可以加深与机构资金的合作和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高公司的管理规模。
 

  “由于委外资金风险偏好类似,在产品设计和管理上比较趋同,发行这类产品的难度并不大,是可以批量化、标准化生产的定制风险产品,”该人士称,“如果一只委外平均规模是4亿元,批量复制20多只就可以为公司多增近百亿元规模,这在当前比较弱势的市场中是很难的,如果无法以新基金形式增加体量,至少也可以抵消基金赎回对存量规模的侵蚀。”
 

  但上述基金研究人士则认为,委外资金对大型公募公司增加规模的作用并不大,大公司上千亿的资管规模,百亿级别的新增资金作用甚微。但对规模仅有几百亿的小公司还是有意义的,可以实现迅速扩张。
 

  该人士称:“委外资金主要还是维护公募基金的渠道需求,因为渠道对委外资金的去留有决定性作用。”
 

  不过,在委外产品大扩容的同时,行业内也不乏针对“委外后时代”的忧思。有研究人士担忧,机构的动作往往较为趋同,这类风险偏好相似的产品集体撤出,对市场或造成较大的冲击。“委外资金催生了委外定制基金,一如当年银行不允许做短期理财催生了短期理财基金,这都是在特定市场背景下,对接银行、券商等渠道资金产生的产品形式。这类资金"脱实入虚"进入市场,将产生很多不确定性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满足短期需求的市场或将带来公募行业的长期阵痛。”该人士称。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