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互联网金融催生“保险比价”平台
发布时间:2016-09-09 09:40 来源:网贷财经 作者:财经视角

 
  “互联网+保险”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风口,不少站在风口上的“猪”都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其中“保险比价互联网平台”一夜崛起,在市场初具规模、被风投资金竞相追捧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争议。

  比价平台的出现,提高了市场价格的透明度,本身是一项服务创新,但多数平台数据来源不全面、片面强调价格等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已引起市场及监管层的关注。对此,有保险专家呼吁,对保险比价平台宜疏不宜堵,建议将其纳入保险监管范畴,设立准入机制,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让消费者真正获得实惠。 


  比价平台一夜崛起

  所谓的保险互联网比价平台,顾名思义是指将各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价格等数据收集后,通过网站、APP等窗口供消费者查询了解,具有抑制恶性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潜力,因此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目前,市场上已有十多家保险比价平台,绝大部分崛起于2015年。去年,谷歌宣布在美国和英国全球两大市场开发车险比价产品,国内启动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在此两大事件的刺激下,保险比价平台受到风投资金追捧。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保险比价平台以车险平台为主,最近也出现了专做人身险的比价平台。他们绝大部分已获资本扶持,既有政府支持的创业资金,也有来自国内外大型风投资本的天使轮投资,以及来自诸如腾讯、百度等关联产业的资本。

  更关键的是,保险比价平台这一伴随着互联网而生的新事物的出现,已经开始对行业产生了影响。“最明显的是对保险价格的影响,比价平台提高了保险业的信息透明度,减少了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市场进行充分竞争。”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直言,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传统渠道和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保险公司,可依托比价平台发挥自身产品价格较低的优势,弥补知名度差、销售力量不足的弱势,得到弯道超车的机会。 

  价格不应是唯一导向

  在风投争相追逐的背后,保险比价平台背后存在的某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首先,数据获取是保险比价平台发展的先决条件。据了解,比价平台获取数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与保险公司业务系统进行对接,直接提取价格数据,二是借鉴搜索引擎技术,抓取保险公司官网公开的报价信息,收集到自己的平台供客户比较。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大部分比价平台是通过第二种方式获取数据的,但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数据存在数据失真不全面和时效性无法保证的问题,难以满足用户全面比对的需要,可供用户选择的公司和产品总体偏少,同时还有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其次,片面强调价格,多数比价平台主要以价格排序显示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其他产品信息及其服务信息明显不足。其实价格不应成为网上购买保险的唯一导向,口碑、品牌、服务等因素同样为消费者所看重。就拿互联网旅游平台来说,除比价外,酒店、景区在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差距,也会体现在其相关业务中。

  再者,保险业务不熟悉,一些比价平台经营人员多为IT技术出身,缺乏保险专业知识,对产品基本特征与责任条款理解不到位,专有名词使用不准确,在一定程度上给客户传递了有偏差和错误的信息,客观上造成误导。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问题能否最终得到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保险比价平台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能发展成为保险业的重要部分。 

  监管宜疏不宜堵

  对于保险比价平台所引发的争议,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宜疏不宜堵,不能还未生长就扼杀在摇篮中,要顺应趋势,探索新技术与行业的融合,激发新生命力,同时也不能任其野蛮生长,要把握规律,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让消费者获得真实惠。

  有保险专家就此提出建议,应将保险比价平台纳入保险监管范畴,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设立准入条件。如具有中介性质的,应取得中介经营资格;仅提供数据服务的,也要取得互联网保险经营资格。

  同时,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比价平台经营行为,推动平台持续发展。如督促比价平台盈利模式转变,探索平台广告收入或保险公司直接支付提成等盈利模式;规范平台内容,禁止夸大和误导性宣传;加强平台经营人员管理和保险专业知识培训;引导比价平台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变,由单纯“比价格”逐步转向“比服务”,让消费者有意识地更加关注产品服务差异。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