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钻-基金观察
专项建设基金1.8万亿首度审计
发布时间:2016-08-24 1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志锦

专项建设基金拉动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在于形成资金沉淀。华东一省份某政策性银行人士介绍,内部管理上专项建设基金视同发放贷款,需要规划证、可研批复等多种文件。但项目公司提供的证件鲜见齐全,这就导致专项建设基金到位后无法准时发放,甚至形成资金沉淀。

专项建设基金投放一年后,审计部门首次对专项建设基金进行审计。

记者获得的一份《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方案》(以下称“审计方案”)称,要重点关注银行已经支付给项目建设单位的专项建设基金是否被挪用等问题,以及资金使用等情况。

专项建设基金创设于去年8月,旨在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其操作方式为,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而国开行、农发行利用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国开基金或者农发基金采用股权方式投入项目公司。

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去年发改委共投放四批计8000亿专项建设基金,今年第一批投放4000亿,第二批投放6000亿。有地方政策性银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8万亿专项建设基金投出去之后,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也需要评估。

8月23日,一位中部省份政策性银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已暂停第三批专项建设基金的申报。而且,有媒体在8月22日报道称,近期发改委正在组织调研,待摸底结束后,再推进第七批项目申报及审批工作。

重点审计

审计方案称,本次审计调查重点是检查项目是否按计划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征地拆迁是否落实,项目“四证”是否取得,建设资金是否筹措到位并形成实物工作量。

审计方案还称,尤其要关注截至2016年7月底实际完成投资金额,银行已经支付给项目建设单位的专项建设基金,是否有存在被挪作他用等问题。

之所以存在被挪用的“忧虑”,可能是因为专项建设基金的利率非常低而被套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因此专项建设基金作为资本金投入项目公司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很低,仅为1.2%。换言之,项目公司以1.2%的成本获取项目资本金,远低于市场平均融资成本,甚至低于当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1.5%)。

上述中部省份政策性银行人士坦言,去年第一批、第二批申报时,有的地方政府没有反应过来,很多地方都没见项目报过来。后来意识到专项建设基金低利率的好处后,近几批都在“抢”。而有的项目公司甚至在游说相关部门,可能存在套取专项建设基金的情况。

前述中部省份政策性银行人士还介绍,有一些项目没有经过优选,发改委将项目清单交给银行时,银行评判项目风险的时间很短,无法对项目公司进行全面评审做出判断,因此容易蕴含一定风险。

8月23日,华东省份一位政策性银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一些项目公司甚至有意夸大项目规模,以达到多申请专项建设基金,实现专项建设基金全覆盖项目投资规模的目的。比如真实的投资规模1亿,但公司将项目规模夸大到5亿,公司可申请的专项建设基金在1亿左右,与真实投资规模相当。

经济拉动效果评估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研究团队测算称,上半年有1万亿专项建设基金发放,按照基建项目占各地地方建设基金投放金额比重(假设为75%)和撬动资金(假设为3~4倍),预计上半年专项加建设基金撬动3万亿基建投资,该团队指出目前专项建设债似乎放缓。

前述中部省份政策性银行人士坦言,从目前的运行情况开看,1.8万亿专项建设基金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并不显著,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这名人士进一步介绍,有的项目投资规模仅有几百万甚至一千万,而这种小规模的投资对拉动经济的作用并不大。而因为项目规模小,每位客户经理负责很多项目,风险很难控制,反而会加剧银行的经营压力。

记者了解到,专项建设基金拉动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在于形成资金沉淀。前述华东省份政策性银行人士介绍,内部管理上专项建设基金视同发放贷款,需要规划证、可研批复等多种文件。但项目公司提供的证件鲜见齐全,这就导致专项建设基金到位后无法准时发放,甚至形成资金沉淀。

另一个原因在于,专项建设基金到位后配套资金无法跟上。上述两种情况叠加,专项建设基金均无法撬动其他资金,自然难以拉动经济。

审计方案也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在方案中表示,这次审计也要关注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即审查资金到位情况是否与资金筹集计划或投资进度相衔接,有无资金不到位影响项目建设问题。

中国审计网的一篇文章也称,近日郑州市审计局积极配合审计署完成河南地区专项建设基金调查工作。审计发现,在部分重大建设项目中存在行政许可手续不完善、项目建设滞后、以老项目代替新项目及基金投放速度慢、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突出。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则指出,考虑到专项建设基金资金到位要求较高和带来的资金撬动效应。若放缓,或很快使得基建融资承压,对基建投资增速的影响或较为明显。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