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投行价格战火烧连营 百亿债券承销仅赚十万
发布时间:2019-02-14 08:4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维

从IPO、再融资到债券承销领域,投行业务的价格战正在火烧连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部分IPO、再融资项目的保荐承销费出现白菜价的同时,一些大型券商在债券承销领域也掀起激烈的价格战,甚至一些百亿规模的巨无霸项目,最低收费仅为10万余元。

记者了解到,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仍然与个别大型券商争夺对应债券承销规模的排名不无关联,而大型券商所具有的资金实力,能够支撑部分项目收入过低的情形。

在业内人士看来,股债承销价格火拼带来的费率下降,也让中小券商承受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而费率下行中可能被拉低的服务质量,也被视为可能给投行业务带来新的风险。

事实上,监管层已经在着手治理这一现象。记者从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获悉,中证协日前曾召开会议,就提高证券业执业质量、防止恶性竞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而有业内人士指出,针对低价揽项等现象的治理可能已然上路。

白菜价频现

债券承销领域的价格战打得火热。

2月13日,据北京某头部券商一位债承人士透露,在部分规模较大的债券承销中,券商的收费已经低到了“地板价”。

“甚至有超百亿规模的项目,仅拿到10万元左右承销费的情况。”该人士坦言。“这种情形让投行团队根本无法赚钱。”

记者了解到,在部分规模较大的金融债项目上,券商低于传统承销费率报价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以某地方性银行金融债为例,传统的承销费率约在0.1%-0.2%之间,而如今报价直接降至0.02%,仅为正常费率的十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更加受到业内关注的是IPO、再融资领域的价格战。

例如去年10月,中信证券(600030.SH)、 海通证券(600837.SH)、国泰君安(601211.SHJ)三家机构共同中标上海农商行IPO项目,但据评标结果显示,三家券商合计收费仅为51万,其中海通证券的承销费率甚至低至0.5‰。再比如,2019年初华夏银行高达300亿元的再融资项目中,5家券商合计投入44名员工参与,合计保荐承销总收入仅42万元,人均创收仅为9545元。

如今债承领域的白菜价频现,意味着低价竞争的战火也同样烧向了债券市场。不过记者获悉,在不同类型的发行主体上,债券承销费率也呈现出分化。

“债券领域的价格战问题可能比股票领域还更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利率债、金融债和信用良好的国企项目上,大家都趋之若鹜。”华中一家券商债承人士坦言。“但如果信用一般的民营企业或上市公司,不但债券承销费率不低,很有可能公司内控都过不去。”

马太效应下的龙头赛跑

在一些股票承销类项目中,由于发行人已经确定认购对象,因此承销商在其中仅扮演实质上的通道角色,进而造成承销费率过低的现象,例如华夏银行年初的300亿元再融资就具有这一特征。

而与之不同的是,有债承人士透露,一些债券项目即便拥有过低的承销费率,承销工作也仍然是由券商完成的。

“和股票相比,债券的定价和承销都相对更加市场化,所以很多项目还是需要承销商来做的,承销商也不完全是通道,是要承担风险的。”上述华中地区债承人士坦言。

而在其看来,造成券商债券承销费率过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龙头券商之间的规模比拼。

“规模竞赛带来的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头部券商之间,尤其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之间,这也大幅拉低了行业的债券承销价格。”该人士坦言,“大券商为了冲规模排名不遗余力,但很多中小券商的报价优势也将不复存在了。”

事实上,券商在债承领域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已非常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18年合并母子公司后券商债承排名去年前五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600166.SH)、招商证券(600999.SH)、中金公司(3908.HK)和光大证券。

其中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各自位列1、2名,规模分别达7671.34亿元和6082.51亿元;两家券商分别较排名第三的招商证券多出3346.3亿和1757.47亿元。

其中仅中信证券一家承销规模就超过了排名靠后的71家券商的全部总承销额。

此外,排名第4至第6的中金公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的债成规模则在3000亿至4000亿区间;而从中小券商的维度审度,排名靠后的53家券商的合计债承规模也仅有2908.42亿元,不足排名前六家中的任意一家。

若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承销额排名前10的券商占据了整个证券行业63.74%的市场份额。

“债承市场已经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了,但是龙头间的竞争还打得你死我活。”前述北京地区债承人士说,“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两家券商在报价的时候,其中一个隐形的目标就是不为了把项目让给对方。”

有时,更低的承销费率也成为了券商开拓地方企业资源时为搞好当地关系而伸出的一根橄榄枝。

“无论是国资混改还是地方政府债的发行,现在券商为了和地方政府、国资搞好关系用尽了各种方法,有时候牺牲一个项目的费率是为了以后拿到更多的好项目。”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上海投行人士表示,“一些项目看起来收费低,但很多时候是为了换取更多项目资源。”

价格战带来过低的承销费率也引起了业内不少中小券商的不满,记者日前获悉,不少中小券商,甚至大型券商的债承人员均对当前部分头部券商报出过低的债承费率颇有怨言。

“中小券商就算有开拓地方资源的诉求,但是也很难有这个能力不赚钱甚至赔钱做项目,团队也没有积极性。”前述华中地区券商债承人士说,“有实力这样做的基本只有大券商。”

有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的火拼也会对行业定价带来传导效应,进而造成业内的劣币逐良现象。

“这种报价抢项目,我们公司内部都是不允许的。”江苏一家券商债承人士表示,“但如果不按照这个被拉低的市场价格报,很有可能抢不到生意,但如果参与进去,整个市场就陷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严监管或来袭

事实上,券商的恶性竞争并非没有被监管层所忽视。

1月21日,中证协组织召开第六届投资银行委员会专题扩大会议,研究讨论了近年来境内外资本市场投资银行业务佣金收入的基本情况,近期市场上出现的个别低价竞争案例,以及建立合理定价制度的相关建议。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资本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证券行业应当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吸取前车之鉴,警惕由行业无序竞争引发的执业质量下降和行业风险。

“为维护行业良好的秩序,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将对违反上述法律规章的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予以严惩,并将配合做好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考核指标,加强对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定价水平以及执业质量的监测监控。”中证协表示。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对自律组织政策的执行力表示了担忧。

“其实价格战的问题之前监管也重视过,但低价揽项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北京一家券商固收人士说,“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再加上龙头券商冲规模的诉求非常强烈。”

事实上,此前监管层并非对价格战的问题不管不问。早在去年上半年,监管层就曾在一份监管通报中直指公司债承销费率过低问题,2017年10月16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多达52只公司债未收取承销费,62只公司债项目承销费率低于0.1%,其中有21只承销费率低于0.01%。

通报指出,监管层将选择消费偏低、执业质量存疑的公司债项目展开现场检查,并对其尽职调查、信息披露的充分适当性、真实完整准确性进行核实。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债承报价整体仍然基于市场化原则,因此监管层不适宜给出指导价进行统一调控,但不排除会有更加灵活的监管手段来应对价格战的白热化。

“给出指导定价是不适合的,这破坏了市场化原则,但确实要对赔本做项目的情形进行调查和处理,还要从券商赔本做项目的动机上溯源;比如有的券商冲债承规模是为了评级,那一样可以通过费率等指标对其评级进行反向限制。”前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指出,“监管层目前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估计会有相应的具体举措出来。”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