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金融观察
商誉减值“比惨”浑水摸鱼还是谨慎计提?董秘节后紧急赶工应对问询函
发布时间:2019-02-13 09: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坪

“开工这两天,我们一直在赶制回复交易所的函,现在还没完成,递交了回复还不一定能‘通关’,要等深交所审核。” 2月12日,一名影视类上市公司证券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2月11日,因“重组预测性信息披露不准确”,新日恒力董秘赵丽莉被上交所公开谴责。这位猪年首位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女董秘的遭遇“刺痛”了不少从业者,尤其是节前受到监管层“热切”关注的上市公司董秘。

春节前夕,一众上市公司竞相“比亏”的景象震惊了资本市场。业绩预告中动辄数十亿的亏损额不仅让投资者“瞠目结舌”,也让交易所忙得不可开交,一封封质疑上市公司“财报洗澡”的问询函、关注函如雪花般飘下。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月28日晚开始,沪深交易所共下发122份问询函和关注函。目前有94家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预告预亏10亿元以上,其中59家上市公司表示受到了巨额商誉减值的影响。

商誉减值加剧亏损

尽管在大多数行业专家的预测中,2018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并不乐观,但巨额的商誉减值还是出乎了市场的意料。

据西南证券数据统计,根据目前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主板勉强维持正增长,中小创则出现明显的盈利缩减。其中,中小板业绩增速为-16%,创业板增速则下降到惊人的-47.7%,近乎腰斩。

商誉减值规模的激增无疑是削弱上市公司业绩的“罪魁祸首”之一。预计全额计提三家子公司超19.53亿元商誉的华闻传媒(000793.SZ)预亏38亿-48亿元;预计全额计提子公司12.22亿商誉的华业资本(600240.SH)预亏46.52亿-50.51亿元……

西南证券预测,中小板公司2018年的商誉减值规模在350亿元左右,创业板则有可能达到450亿元,两者分别较2017年增加2倍以上。若剔除商誉减值因素,2018年中小板业绩较2017年下降7%,创业板业绩较2017年下降11.5%,降幅均有所收窄。

密集、大额的商誉减值损失引起了市场密切关注,其中关于上市公司利用“减值”进行“财报洗澡”的质疑之声在场内泛滥。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一个操作空间很大的项目,因为企业价值的评估很难判断。存在企业将潜在开支一次性计提,并冠以‘商誉减值计提’给财报洗澡的可能。这样2019年只要稍有利好,财报预增幅度巨大,尤其是轻资产公司,未来甚至可能走成大牛股;另一种情况是,公司通过这种会计处理,将原本水分太多的商誉挤掉,以防未来商誉会计政策变更。” 2月12日,华南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对记者指出。

对于判断是否存在“财报洗澡”的行为,多名受访人士指出,可以从上市公司对经营情况的预估中看出端倪,如不同阶段上市公司对企业经营预估偏差太大。

以年度亏损王天神娱乐(002354.SZ)为例,公司在1月31日发布的预告中指出,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为49亿元,加上其余资产减值损失等,天神娱乐2018年预亏73亿-78亿元。

但在三个月前的《2018年三季报》中,天神娱乐预测2018年全年可实现0-5.10亿元的净利润。

随后不久,沪深交易所对天神娱乐、人福医药(600079.SH)在内的约75家上市公司发去关注函,质问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润调节,进行业绩“大洗澡”的情形。

“其实春节前交易所专门和我们交流过,今年市场环境不好,股市也不好,不想影响市场的整体预判,今年监管会很严格,但是节前很多公司集中发布预亏报告,一些企业抱有侥幸心理,觉得监管层管不过来,于是从中浑水摸鱼。”2月12日,深圳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说道。

企业激辩巨额计提

为了应对沪深交易所关于业绩“大幅波动”的问询,节后,上市公司开始了紧锣密鼓地回复公告编制工作。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外界很难判断公司是否人为调节利润,企业方一般会出具报表数据,举证计提的合理性。”上述会计师表示。

但目前市场人士对于促成此次大额、密集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的原因,尚存争议。

有受访者指出,除了并购重组对赌集中到期影响外,今年1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家提议,商誉计提由减值改成逐年摊销,也让不少上市公司心惊胆战。

“如果会计政策变动,很多上市公司每年业绩都会受影响,很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根本不够摊销,连续三年亏损就会面临退市风险,所以决定今年搏一搏,一次性全部计提。”上述深圳上市房企董秘说道。

但另一方面,也有企业人士认为,不同公司的处理方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由于监管趋严、经济下行、企业经营情况复杂等原因,上市公司常用的商誉处理方式多为一次性计提损失,多次计提损失较为少见。

“商誉不能做分摊、冲销,只能当企业经营达不到‘现金流折现法’测算的数值后,则需要做商誉减值。今年的情况有大的宏观背景、政策变化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问题。但在这样时间内大规模的爆发,肯定不是企业个案问题导致的。”2月12日,华东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董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上述深圳上市公司董秘也表示:“早前并购重组的活跃时出现了一些泡沫,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承诺在对赌期内没有实现,承诺期结束之后,公司是否还能实现预期业绩,这家标的还值不值这么多钱,每个公司的判断是不一样,但评估机构肯定不愿意再给予这样的标的较高估值。”

事实上,从实业经营经验来看,企业未来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商誉减值计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经营不善时,才会做减值准备,评估机构会判断企业经营能够维持预测值,如果不能达到,就会做计提。但是所有行业都是有周期的,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在经营五六年之后,除非做更多的创新,开拓新业务、新产品维持永续的利润,才能保持不发生减值,但说心里话这种情况很少。”上述华东上市公司董秘说道。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