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股权质押的狗血剧情
发布时间:2016-11-23 08:39 来源:梧桐树 作者:梧桐树
盘点新三板股权质押的狗血剧情  被套住的还有银行!

      相比去年火爆的市场状态,今年新三板定增市场可谓一落千丈。据统计,第二季度新三板定增跌破300亿,6月增发次数再次降至206次,分层的利好预期逐渐殆尽。从2015年至今,挂牌企业共完成3713次定增,这并非涉及3713家企业,部分企业发行多次定增,或定增参与者是企业大股东及高管。截至7月8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共7725家,除去这部分“水分”,真正获得定增融资的企业少之又少。

  定增融不到钱,在资本的寒冬中,股权质押成为挂牌企业另一条生财之路。有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股权质押笔数快速上升,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达上千笔,涉及企业近600家,光是飞翼股份质押次数高达15笔。与此同时,股权质押的风险频频爆出,爆仓的、跑路的、金蝉脱壳的……奇葩事件颇多,连银行也跟着躺枪,成为最大的接盘侠。

  1、股权质押,把命根子都押上了,到底图的啥?

  股权,对于一个企业意味着是什么呢?是命根子啊!很多挂牌企业是小作坊、夫妻店起家的,他们对股权的占有欲远远超出上市公司,担心随时会失去企业的控制权,因此不敢定增、不敢出让股权。正是股权的高度集中进一步禁锢了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

  定增和股权转让是活生生的“割肉”,而且今年定增市场不好搞,即使“割肉”也未必有人买单。没钱,搞不了研究,搞不了生产,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挂牌企业很无奈,身为高新技术或其他新兴产业,多属于轻资产类型,也没几件值钱的家当,只能把命根子押出去,换点现金回来接着生产发展。

  好在新三板这个平台,能把未来的成长性体现在股权溢价上,比起普通企业,挂牌企业还有股权质押这根稻草可以抓。

  2、四大剧情,股权质押亮瞎眼

  这股权质押本该是个励志剧,剧情应该是企业上下一顿拼杀,克服万难,业绩翻倍,最终满心欢喜地把股权换回来。事实告诉你,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现实的剧情很狗血。笔者讲讲主要的四大狗血剧情:

  【剧情一:励志未成】

  很多股东在质押股权的那一刻,真心希望能够大展宏图,绝对是一场励志的戏码。毕竟企业是自己的,谁都想做大做强,秒杀同行。这家拍电影的公司也是这么想的,它叫春秋鸿,拍过范爷主演的历史剧《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正是这部电影,将春秋鸿真正砸入谷底。

  为了拍摄多部电影及电视剧,大股东刘岩自2015年8月开始,先后多次质押,从400万股到最后的886.1万股,悉数质押。《王朝的女人》总投资1.25亿,但票房却十分惨淡,入不敷出。随着一连串的挫败和质押危机,春秋鸿的股价从最高点51元,一度下滑至当前的2.05元,缩水了95%。后来,我们叫它“ST春秋”。

  这场励志戏没唱好,反倒把股权、市值全都搭进去了。笔者仍然有着深深的同情感,毕竟他们把钱都放在企业发展中了,努力过,失败了而已。人一生谁没有个跌宕起伏,如此的戏码说不定在未来还会有大的剧情反转。

  【剧情二:偷梁换柱】

  由于新三板市场对企业融资的资金用途尚未有严格的限制,不少挂牌企业利用这个空子,在市场上大肆吸金,再转投到A股市场或其他理财方式上。其融资通道多为定增方式,但有一家企业不走寻常路,采用股权质押的方式置换资金。频繁质押,以至于掏空了家里的老底,引发股权质押爆仓的第一炮。是的,它叫枫盛阳,它有个“了不起”的女主人,曾经赫赫有名的女富豪,如今锒铛入狱。

  据了解,枫盛阳董事长刘金玲早在挂牌前就精于资本运作手法,挂牌后通过股权质押等金融杠杆手段,涉及P2P理财平台、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多个领域,目前涉嫌以非法集资立案侦查中。

  笔者查看了枫盛阳的年报,2014年和201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65亿和1.85亿,复合增长率搞到53.54%,总股本在去年底也达到了6082万股。一家准创新层企业就这样覆灭了,遭此厄运,这家企业恐无未来。多么可惜啊!

  【剧情三:套现逃跑】

  有些人擅长未雨绸缪,比如哥仑布,估计挂牌前就设计好逃跑路线了。挂牌仅一个月,董事长魏庆华将所持42.72%股份(2862万股)质押给盛山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质押资金系为个人用途,期限为半年。挂牌不足5个月,魏先生快递了一份辞呈,宣告跑路,状态失联。

  看来,有些老板将企业当孩子养,还有些老板将企业当猪养,养上一阵子,包装一下,放到大市场中,给钱就卖,分分钟套现。

  这类企业实在可恨,新三板本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市场,你们却在这里玩博傻理论,寻找接盘侠。部分企业为了提高质押率,质押出更多的资金,联合部分投资机构,人为地做出高业绩和股价,让更多投资者进套。哥仑布挂牌前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青睐,前十大股东中,除了董事长魏庆华外,其余各均为知名基金参与。可最终还是被他骗了,大伙儿都被套住了。

  【剧情四:金蝉脱壳】

  楼上的“套现”剧情还算比较委婉,笔者接下来说的这两家企业玩得很直接。

  一家是东田药业,今年3月初,公司三位大股东将2505万股份(占总股本100%)全部质押给重庆银行,质押期为3年,获得2500万的贷款。一口气将所有股权都质押上,这魄力也挺让人震惊的。

  还有更震惊的!6月30日,东田药业居然在股转系统上终止挂牌了,退市了!原因简单明了:因公司未来发展需要!

  脑补一下重庆银行此时的心理动态:这是什么情况?东田药业去年营收和净利润都下滑了,净利润亏损370.79万,这货三年后能还上钱吗?还不上,我们就成了东田药业的唯一大股东了!接盘侠的能量满满的。

  而拿到2500万质押款的大股东们干了啥?这个想象空间留给读者自己脑补吧!

  另一家同样魄力十足的企业是金杉粮油,大股东是两个兄弟。两兄弟先是在4月19日连发16条公告,辞任董事长和副总经理。紧接着于5月24日公告,已将手中650万股股份质押给自然人葛晶平,质押期为6个月。这650万股占公司股权100%,又是把老底全部质押出去的企业,此次质押融资额为1500万。

  这又辞职,又全部质押股权,明摆着要金蝉脱壳吗?1500万卖掉一个新三板壳子,貌似不亏。质权人葛晶平何许人也?该人出现在两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名单中,且手中还持有一家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未来很可能要借金杉粮油的壳子曲线挂牌新三板。这真是借壳的新套路,给各位看官开开眼了。

  3、股权质押,银行躺枪,绕不开的雷区

  除了少数企业将股权质押给自然人或投资公司外,大多数企业的质权方都是银行。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三板股权质押事件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充当质权方的占比达45.07%,居于首位。其次才是担保公司、券商、投资公司等机构,占比多在10%左右。

  所以,银行在新三板股权质押中担任重要角色,也是风险最大的承受者。那为什么银行愿意趟这趟浑水呢?其实,在股权质押爆仓前,银行并不认为是“浑水”,反倒认为是一桩好买卖。

  相比之下,新三板企业比普通企业在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规范,而且在二级交易市场中,挂牌企业的估值和定价相对容易。这给银行质押放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标准。另一方面,股权质押的油水多,大股东们愿意付出10%—15%的利息,而银行的资金成本仅在5%左右,这能让银行的小伙伴们赚翻了。

  据笔者了解到,银行在做股权质押业务上也十分谨慎。比如,要求申请质押的企业销售收入连续两年正增长,资产负债率不低于70%,上一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不得低于总销售收入的60%。不同的银行又有不同侧重的质押倾向,如上海银行通常以企业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为主要标准,授信额度以销售收入的10%-20%来确定;杭州银行则以企业每股净资产为标准,最高质押率不超过50%。

  说到底,风控的核心围绕着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这关乎企业能否如期还款。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一套风控基本是沿袭了对A股企业股权质押的方法,是一套传统的风控方式。这些硬性的标准是可以通过财务造假来实现,A股企业也是如此,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因为A股企业再差,流动性和高溢价都是厚厚的安全垫,就算差到极致,其壳资源也是炙手可热。

  可新三板与A股有着天壤之别。且不说新三板企业有多鱼龙混杂,就说这流动性,即使有做市商做市,一天也交易不出几手来。有券商对此做了一个生动描述:在此流动背景下,新三板股权质押都无须使用平仓软件,即使到了平仓线、强行平仓,市场上也没有接盘的。最后只能暂停交易,和大股东们重新商量对策。坑爹啊!

  另外,多数挂牌企业是草根起家,打着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旗帜,在新三板市场徒有虚“价”。而一旦泡沫破裂时,价格大跌,他们没有其他增信工具,只能继续质押、继续补仓,直到所有股权殆尽,也未必能拉回股价。枫盛阳濒临爆仓时走得就是这样的路径,最后无法收场。

  笔者建议,银行在为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的选择上,一定要秉持宁缺毋滥的准则。此次分层后,很多企业划归于基础层,其融资交易环境进一步恶化,不堪重负,他们反而会选择股权质押的方式快速套现,多少也是钱,说不定能够另起炉灶呢!这样一来,会有大量企业开启自杀性套现的模式,银行将成为最大的冤大头。

  因此,银行在筛选企业时更要重视价值判断。如今市场已分层,尽管交投现状不如预期,但创新层企业的优质性不言而喻。未来创新层可能推行全面做市交易,在流动性和估值上更接近价值投资,质押风险降低。

  4、警惕!私募、P2P介入股权质押,风险在传递

  股权质押这桩买卖上,除了银行积极外,私募基金、P2P及其他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也慢慢活跃起来。他们拥有便捷的终端募资团队,能够快速募集低成本的资金。

  不过,私募基金和P2P是两种套路。前者多是对自己投资过的企业的股权进行打包,设计成理财产品。因前期投资过企业或本身就是企业的股东,故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掌控力较大,能够及时跟进企业的运营情况。一旦无法还款,私募将企业收走,重新管理规划,实现变现的概率较大。

  但P2P不一样,玩得多是空手套白狼。部分挂牌企业的小股东把股权质押给P2P平台,快速套现。而反观企业,一般多处于下滑状态或者停牌状态,小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套住了,只能通过质押的方式忍痛割肉。

  这样一来,风险通过P2P平台转嫁给大众投资者。P2P的投资者起投金额多为1万2万,而新三板的投资门槛在500万。完全不同的投资量级,以大众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来接新三板的盘,这是要坑瞎中小投资者吗?笔者强烈呼吁,监管部门严查P2P参与股权质押的行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

  结语:

  新三板股权质押还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笔者希望,未来监管部门把更多融资渠道放开,优先股、私募债、并购贷款,它们都该在开放的市场中风风火火地发展起来,这样的新三板才能称得上中小企业融资的天堂。

  在资本的严冬下,股权质押不失为一种自救的方式。但有一点要搞清楚,参与质押的大股东到底是将企业当做孩子还是当做猪!这一点判断错了,你的财富将与“猪”一同陪葬!现实就是这般残酷!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