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开始,不少P2P平台相继宣布关闭活期理财业务。数据显示,以100家平台作为样本分析,在活期产品“下架潮”之前有35家平台涉及活期理财产品,目前有29家平台有活期理财产品,而新上线活期理财产品的平台仅有2家。 事实上,虽然监管风向趋严,但是并无明确规定禁止P2P平台进行活期理财业务。对于P2P平台主动关闭该项业务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与2015年12月28日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关,其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每一融资项目的出借决策均应当由出借人作出并确认,而活期理财产品多为债权包,很难实现投资人的逐笔确认,加上活期理财产品容易涉嫌资金池,政策监管风险较大,因此一些平台主动对这块业务进行调整,以符合监管预期。 尽管不少提供活期理财的平台存在不合规的情况,但并不能说明P2P活期理财全部违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在合规的前提下,活期产品的运作确实对平台的运营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增加了成本,所以不是所有P2P平台都适合经营活期产品,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平台关闭活期理财产品。” 业务涉及资金池风险 多家平台下架活期理财产品 记者观察,自今年2月份以来已有超过10家P2P平台关闭活期理财业务,包括安心贷、温商贷、投哪网、积木盒子、抱财网、理想宝、汇盈金服、大麦理财等。还有不少平台开启存量清理模式,如理财范CEO申磊就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理财范已经在逐渐控制活期理财产品活力范的规模,并在6月份不再为活力范新增债权项目,有序清理存量,预计将在8月份全部完成。” P2P平台主动关闭活期理财业务多出于政策监管风险考虑。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P2P活期理财最大的风险在于涉嫌资金池;其次是混业经营的问题,P2P活期产品容易成为基金产品的代销渠道;第三则是代客理财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活期理财产品不能清晰表述投资标的,因此投资人很难了解到活期理财的投资去向,无法做到确认。自从去年监管政策开始收紧以来,一些P2P平台相继暂停或下架了活期项目,这无疑是为了响应监管要求,避免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 申磊也进一步对本报记者解释道,活期产品模式有多种类型,有的对接债权转让,有的则对接货币基金,有的可能牵涉资金池。其中,对接债权转让就是把用户每一笔活期理财的投资、提现都一一对应到债权转让项目上,但是如何一对一地精准匹配对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对接货币基金类似余额宝模式,让用户开通货币基金的自动购买、赎回;第三种则是,平台作为资金中介,在用户购买活期理财的时候接受用户资金,在提现的时候再转出,就形成了资金池。 “理论上来讲,对接债权转让的模式无可厚非,平台仍然是信息中介,但是后两种模式都涉嫌违规。最新的监管意见是,禁止网贷平台跨界经营基金、证券等业务,就意味着对接货币基金的模式行不通;资金池模式更是监管部门一直明令禁止的,容易形成资金池,这也正是监管部门对活期理财产品最大的顾虑。”申磊说道。 活期业务三大问题待解决 经历下架潮后恐难“回归” 虽然存在着监管政策风险,不过有观点认为,活期理财作为一种随用随取、灵活性较强的产品,对于丰富用户投资选择、增加平台用户体验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块业务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间,但要求平台有非常强的技术水平及充分的信息披露。目前来看面临的监管风险、合规性风险较大,平台对于这块业务态度趋于谨慎。”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P2P平台活期理财是否可以做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众所周知,投资人都有资金临时周转的需求,而P2P活期理财在满足这种需求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不错的收益,因此受到投资人的欢迎。不过,P2P平台的定位是信息中介,提供活期产品的前提一定是不能搞资金池、代客决策”,惠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P2P活期产品的资金与资产要完全匹配,可以通过银行账户托管和产品单独记账的方式来实现,还应当向投资人明确资金去向,并且要做好流动性管理。在产品流动性管理方面,P2P平台与银行、基金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是更为可行的方式,利用这些机构的专业资质,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投资人的流动性需求。 而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活期理财业务想要存续,必须做好信息披露,让监管部门、用户直观地看到每一笔投资资金的具体流向,彻底洗刷资金池的嫌疑。或者按照要求获得基金等销售牌照,名正严顺地将活期理财对接基金等灵活性较强的产品。 张叶霞则认为,活期理财产品在经历上半年的“下架潮”后,未来想要“回归”则较为困难,资金池问题、混业经营问题、代客理财问题等关键点都需要解决。 她对本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平台如果能与银行合作进行资金存管,同时采取技术手段对于项目融资金额进出作出合规匹配,有活期理财的平台提高其项目信息披露完整度,并且由投资人确认作出投资行为,活期理财产品尚存一线希望。”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