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买个菜就“被贷款”了?这是不少消费者近期所遇到的困扰。 近日,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网友“做减法的葱姑娘”表示,前几天收到一条短信,提示有贷款记录,并附上了链接。“我第一时间想到被骗,赶紧打客服电话,客服也没法现场回答,让我按照链接上传短信截屏,他们查清后给我电话。原来是被贷款了。” 该网友称,去年7月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美团外卖和美团买菜分别给自己开通了金融服务,贷款100多元,额度为每月300元。其间,她表示自己没有申请,没有实名认证,也没有绑定银行卡,但依然顺利开通此项类似贷款的服务。 “做减法的葱姑娘”所“开通”的,是一款叫做“美团月付”的服务。在美团系App的支付页面,美团月付与微信支付、Apple Pay等共同列为支付方式之一。 不过,据美团月付授信付款合同,“美团月付”实际上是一种授信付款服务:用户可用本服务所获得的贷款资金用于购买指定的商品或服务。 合同显示,“美团月付”是由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美团小贷合作的金融机构为美团注册用户提供的授信付款服务。
这一遭遇不只是发生在“做减法的葱姑娘”的身上。澎湃新闻记者在微博上看到,在微博#网上买菜莫名被开通美团月付#的话题下,不少网友都有类似经历。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用户们的质疑有几点,一是美团如何“偷偷”让用户用了美团月付。 一名网友表示,自己在使用美团外卖时,过去一直默认的是微信支付,结果突然变成首选项默认使用美团月付。
尽管在第一次使用美团月付时,页面会提示用户勾选《美团月付授信付款合同》,但可见的是,在微博上有不少网友反映,是收到逾期的短信、电话提醒时,才知道自己使用了美团月付。这究竟是用户不够走心?还是平台需要更明晰的提醒?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月付在2020年5月29正式上线。据美团月付微博,美团将该产品定义为“信用支付产品”,最长38天免息期,用得多省得多。满18周岁、实名认证就有机会开通。 美团客服称,月付的开通、正常使用不会查询或影响用户个人征信。美团月付逾期后,会有短信和智能语音电话进行对应的催收提醒。
有花呗的案例在前,多个互联网巨头纷纷效仿推出自有的支付产品,将“先买后付”的场景迅速扩张:买菜、打车、骑共享单车、点外卖……京东有京东白条,美团有美团月付,滴滴有滴滴月付,携程有拿去花,腾讯也曾试水信用支付产品“分付”。 2020年11月2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在当日撰文称,与持牌金融机构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赖购物、交易、物流等行为数据,更多依据借款人的消费和还款意愿,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 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