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羊毛)有瘾,如毒品,断不了。”这是某平台运营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他口述道:他们家背景一般,没有过多背书,但由于业务比较正规,初期运营得还可以,虽未盈利,但还是朝着越亏越少的方向前进着。但有一天尝试接了羊毛后,似乎有了改变,虽然成本较高,但感觉真的很好!一两天的时间,几百万的资金就进来了,满标很快,老板也觉得很爽,也就加大了这个渠道的使用量,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 事实上,对于小而美的平台,这是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此,我来分析一二。 (1)所在梯度决定了标的收益不能太低。体量小一些或新开的平台,因其没有强大的“干爹”做信用背书,属于民营系的阵营,在初期印象的建立上要难上许多。对于投资者而言,相比有背景的平台,心里的预期风险都会大上一些。在此种情况下,收益的相对较高自然成了吸引他们前来投资的重要动力之一。 (2)正规运作的小而美利润微薄。这点很好理解,为了保证逾期、坏账尽可能低,正规运作的平台收取的借款人成本绝对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既能保证一定的利润,又要考虑借款人是否负担得起。丢西瓜,拣芝麻的事自然不会做。同时,所在梯度决定了,要给予投资人一个比较满意的相对高的收益;再除去一些七七八八的运营、人工、场地的成本,单笔业务利润可想而知。大有赚着卖白菜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的感觉。 (3)羊毛成本较高。当然,成本多少,也并不是由少数几个人口头说说就能定得下来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归因于当前大环境,出问题的平台太多,大大小小,给投资人造成了一定恐慌,连激进型的羊毛党都开始冷静下来,“被打动”标准自然提升。另一方面,有背景或有钱的平台的数据需求,愿意给予特别高价格的推广费用,以致于水涨船高,普遍高价。 如此分析之下,确实诸多不适。 并且羊毛带来的瘾,也会给许多小而美平台带来许多病症。 病症一: 依赖性。首段有提到,羊毛的资金进入很快,比如一个平台上个月待收是700万,这个月因羊毛使得待收达到了1000万,那么下个月就不可能让它再掉回700万,那么多出来的300万从哪来,自然还得从羊毛来,也就是说,这个渠道接进来,除非有其他更好的替换渠道或自身运营能力有很大提升,就会像吸毒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病症二: 影响性。这里主要针对老用户而言。在平台羽翼还未丰满,没有任何返利、高回报的情况下毅然决然选择了平台,陪平台走过了那段最有压力的岁月。对于他们而言,虽然也并未指望平台能多给他们些什么,但至少,不能让他们觉得被区别对待了。各种高返利给到新用户,多少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到本身平台的用户体系,降低用户粘性。 病症三: 风险性。一般而言,羊毛的资金都属于短时间内的大笔进入,一两天的时间就能进去几百、上千万。钱进去的时候当然很爽,满标很快,可项目到期的时候问题就突显出来了。线上操作比线下要死板许多,线下或许还能够容许借款人晚几天还,收点逾期费就好了,或分期还,只要条件双方都满意,但在线上,对于逾期的容忍度极低,哪怕出现几个小时的提现延时,都可能造成投资人恐慌。那么,项目到期的时候,一两天的时间内提现几百一千万,压力可想而知,同时,对于有拆标动作的平台而言,压力更大。 当然,在此写这篇文章绝不是来否认这个渠道的作用性的,相反的我还很认可,存在即合理,存在证明有需求,有价值。 仅仅说对于一些体量不大、背景不是太雄厚的小而美而言,不太合适或不适合大面积使用。而对于一些背景雄厚,国资系,上市系,真正有数据需求,本身控股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就足以覆盖这部分推广费用了。且他们本身产品的收益(6-10%年化)不高,会有较大空间利润来用作其他渠道的推广,所以相对而言,他们来做这个事情,会更合适一些!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