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人民日报:美P2P网贷丑闻敲响监管警钟
发布时间:2016-05-19 08:3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如君

 人民日报:美P2P网贷丑闻敲响监管警钟


美国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借贷俱乐部日前爆出丑闻,该公司违规出售2200万美元的贷款,公司首席执行官拉普朗什还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迫辞职。此事对方兴未艾的美国网络借贷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凸显了对网络借贷行业加强监管,提高行业透明度的重要性。

 

违规放贷——给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借贷俱乐部被披露的违规行为主要有两项:一是该公司向一位投资者出售了2200万美元的贷款,但这笔贷款绕过了相关放贷门槛。公司内部某些人明知贷款不符合相关标准,还修改了其中300万美元贷款的申请日期,使其符合要求;二是该公司考虑向一家名叫西利克斯资本的第三方基金进行投资,而这家第三方基金公司的股东中有拉普朗什,但拉普朗什没有申报这一情况,因而涉嫌内幕交易

 

借贷俱乐部被称为美国P2P网贷行业的标杆。该公司由法国人拉普朗什创立于2006年。创立初期,该公司只提供个人贷款,贷款多被用于再融资和偿还信用卡,贷款规模一路迅速增长。2012年,公司的员工仅有80人,但日均贷款额却达到了150万美元。到2012年底,该公司的总贷款额超过10亿美元大关,同期,公司现金流达到流入大于流出,实现盈利。到2015年底,该公司共发放贷款近160亿美元。

 

借贷俱乐部于201412月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其创始人拉普朗什被誉为P2P行业中教父级别的人物。

 

拉普朗什曾公开宣称,借贷俱乐部几乎发明谨慎增长,公司宁愿发展得慢一些,也要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合规和内控,一旦我们增长过快,就会违背这些原则。然而,借贷俱乐部违规借贷丑闻几乎给该公司造成灭顶之灾。消息传出,借贷俱乐部公司股票连日暴跌,市值从最高峰值85亿美元狠跌到了17.46亿美元,缩水近70亿美元。拉普朗什及其他三位公司高管黯然辞职,曾经光芒四射的明星公司转眼间命悬一线。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借贷俱乐部首席执行官辞职后,负责该公司债券承销的两家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和杰富瑞投资银行已经停止向其购买贷款。此事也对美国P2P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可以说,整个行业一夜之间降至冰点。有业内专家称:投资者将会对整个行业都产生质疑。借贷俱乐部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如果它没有做出好榜样,那么投资者将会更加怀疑二、三线平台。

 

借贷俱乐部新上任的负责人莫里斯向外界公开保证:“2200万美元贷款产品的财务影响虽然很小,但违背了公司的商业准则,事前缺乏信息披露,这是董事会无法接受的。因此,董事会迅速、果断地作出决定,并授权采取额外的补救措施来矫正这些问题。然而,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即便新上任的领导团队再能干,借贷俱乐部要想咸鱼翻身,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监管升级——酝酿更严厉措施规范网贷行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P2P这几年可谓是风生水起,不只在美国发展得红红火火,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大受追捧。根据加利福尼亚州企业监管部门前不久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2014年期间,该州13P2P公司发放贷款总额增长了900%

 

P2P网络借贷平台则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网站。网络借贷指的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被认为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P2P网贷平台本身不是坏东西,但因发展过快、过猛形成了巨大泡沫,随时都有可能破裂。

 

借贷俱乐部违规借贷丑闻为该行业的规范发展敲响了警钟。事发后,美国监管部门开始酝酿升级监管对策,以加强行业透明度,避免恶性风险的爆发。510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网络借贷白皮书,强调要提高网络贷款行业的透明度,并敦促监管机构针对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加强监管协作。11日,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官员均发表评论,声称将对P2P网贷进行更加严厉的监管。

 

为提高行业透明度,美国财政部建议建立行业信息登记系统以追踪交易信息,呼吁利用政府公开数据帮助消费者比较信贷信息,同时也帮助验证贷款人信息。财政部还建议成立各监管机构间工作小组以帮助监管部门共享信息,更好地协调监管工作。

 

美国P2P网贷公司遇到难题的不只借贷俱乐部一家,许多同类公司普遍遭遇增长困境。繁荣市场是借贷俱乐部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该公司最近表示,由于核心业务放慢,公司将裁员超过1/4。该公司一季度发放贷款9.73亿美元,少于去年四季度的11亿美元,这是该公司三年来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另一家专注于向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上市公司即时资本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也显示出增长停滞的势头,5.7亿美元的贷款发放额环比仅增2%

 

业内有专家认为,经过多年的野蛮增长之后,P2P行业逐渐放缓也是情理中事。未来的P2P公司会竞争更为激烈,只有各方面过硬的公司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