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放量剧震,闪崩跌停”,大资金出逃荃银高科,中植系跑了么?
发布时间:2019-01-11 07:19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1月10日,有着“创业板种业第一股”之称的荃银高科“一不小心”跌停了,全天成交1.19亿元,相比前个交易日大幅缩量,收盘于10.94元。

然而该股消息面上并无明显利空,相反,在1月7日晚间,公司还公布了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预案,拟耗资5000万元-2.5亿元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消息发布后,荃银高科股价反应不大,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微跌了0.91%。不料,1月9日,上市公司股价“放量剧震”,盘中创下历史新高,却很多回落,甚至一度翻绿,当天振幅高达14%。

2019年初,荃银高科突然异常放量,短短几个交易日涨幅超过30%,回购预案公布后,股价便在1月9日冲高回落,后于10日跌停,一切似有蹊跷。

中植系曾欲控股荃银高科,并因“违规增持”问题与上市公司对簿公堂。2018年11月,中植系将大部分股权转让给中化集团旗下公司,退出了荃银高科控制权之争。

此次荃银高科“放量剧震”、“闪崩跌停”期间大量资金出逃,中植系跑了么?

股价波动反常,满是操纵迹象?

回顾荃银高科过去一年的走势,算得上一只强势股,2018年全年仅下跌5%,远远跑赢大盘。

但是反观公司业绩,却不能与之相匹配。截至2018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亿元,同比下降2.6%,归属净利润为负4045万元。从单季度看,2018年只有第一季度略微盈利605万元,第二、三季度均大幅亏损。

但是荃银高科全年成交量和波动幅度均季度萎缩,尤其在2018年下半年,日成交额绝大部分时候不足千万,甚至多次出现了仅100多万的成交量,分时图上走势保持呆滞。

同时,其股东人数也在不断递减,截至2018年9月30日,荃银高科股东人数仅为7400余户,相比之下,2017年同期为10900户,2016年同期为14900户。

所有迹象似乎都指明荃银高科成了一只“僵尸股”或“庄股”。

而就在2019年初,荃银高科突然异常放量,短短几个交易日涨幅超过30%,1月8日公布回购预案后,股价便在1月9日冲高回落,后于10日跌停,一切似有蹊跷。

就在1月10日的分时图上,我们看到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股价在早盘虽已触及跌停,但迟迟没有封死,似有诱骗散户进场嫌疑,而此处正是成交量集中放大的地方。

根据1月9日龙虎榜显示,卖出前五的营业部,几乎都是只出不进,其实4家营业部买入金额均为0元。合计共买入432.03万元,卖出1.29亿元。

1月10日同样如此,卖出榜前五的营业部中,4家买入额度都是0元,前五共计买入1.97万元,卖出5197.15万元。与此同时,买方前五名分别只有数百万元,合计买入仅2054万,并且只买不卖。

买入卖出占比方面,1月10日,龙虎榜买入占比为17.2%,卖出占比为43.53%,可见今日入场的以散户居多。

进入宁高宁产业链,转让价8.85元

就在2018年11月16日,荃银高科刚刚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股权转让。荃银高科与公司多位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中化现代农业受让公司21.50%股权,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其中,中植系旗下中新融泽及其一致行动人转让 48,120,085 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11.18%;张琴女士转让 9,719,134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26%;贾桂兰女士转让 6,454,951 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 1.5%。

根据2018年12月25日公布的股东变更情况,中植系的持股比例已大幅降至4.65%,其余股东张琴、贾桂兰等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持。

第一大股东中化现代农业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是中化集团农业板块的核心企业。

而中化集团的背后是宁高宁,先后执掌华润集团、中粮集团、中化集团。宁高宁是中国商界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据悉,商界大佬任志强称他为老师。

宁高宁在2004年至2015年掌舵中粮集团的期间,曾主导发起50起并购,被业内称为并购之王。此次对荃银科技的战略投资,也可看作是宁高宁搭建中化集团“全产业链”版图的重要举措。

公开资料显示,中化集团在近三年的净利润和主营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其中2016年净利润为47.78亿元,2017年净利润达到了84.17亿元。

而其全资子公司中化现代农业成立时间较短,2015年11月成立,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净利润分别为负1653万元和负458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荃银高科的协议转让价格是8.85 元/股,相比目前的价格还有2个跌停的距离。

股权纷争留下烂摊子

刚入主荃银高科的新东家自然不希望股价跌幅过大,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但是公司部分减持后的大股东是否会存在隐患呢?

荃银高科上市时,其大股东张琴和二股东贾桂兰分别持股8.77%和6.41%,持股比例相差不大,公司因此没有实际控制人。

此后,张琴多次面临考验,身为董事长的她并不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公司挂牌之初的第二大股东贾桂芳通过一轮接一轮的增持,持股比例已从6.41%一路高歌猛进到11.39%,超过张琴的8.77%。

张琴也有过放手的想法,但在多方利益的推动下,张琴又决定重拾公司控制权,由此公司内部矛盾激化。

张琴打算引入投资机构并与其成为“一致行动人”,提升话语权。2014年12月,张琴开始与中植系接触,并计划成立了一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由张琴占股51%并出任GP,再由“中植系”出资受让荃银高科其他股东转让7.9%股份并置于该基金名下。该方案一旦成形,张琴的表决权将大幅提升。

然而,中植系此时却耍了个小聪明,并没有成立什么基金管理公司,而是通过旗下中新融泽先接盘了荃银高科股东转让的股份,但是闭口不谈成立基金公司的事。随后中植系开始一路加仓,2016年初,持股比例提升至16.61%。

“野蛮人”中植系

由于中植系在增持股份比例达到5%时,未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2016年,张琴还以荃银高科的名义一纸诉状将“中植系”旗下的三家公司诉诸法院。不过最终不了了之。

2017年5月,上市公司大北农也加入了混战,也是一路加仓,到2018年,持股比例达14.17%。

大股东之间长期的斗争,或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而中化集团的入主一定程度上给这场纷争画上了休止符。

根据最新公告,本次股份转让前后,转让方和受让方持股变动情况如下:

(序号2至4中,三家股东均来自中植系)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