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股东人数生意”走冷 新三板创新层吸引力消散
发布时间:2019-01-10 08:2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谷枫

新三板的寒冷弥漫在市场各个角落,这其中扎根新三板市场的各类中介和掮客自然也难独善其身。

近两年新三板市场随着分层制度的推出悄然兴起了一门生意,这便是帮助想要冲击或者维持创新层的新三板挂牌企业补充股东人数,尤其是在2017年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全国股转系统”)修改规则之后,股东人数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这类生意也热闹非凡。

如今又到年报披露,分层筛选的前夕,然而补充股东人数的生意却不似往常那般火热,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清。在这背后也正是创新层的吸引力在逐步消褪。

中介生意清淡

2017年12月22日,全国股转系统发布重磅存量改革政策,其中最为核心的分层制度迎来较大幅度的修订,原有三套分层标准均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最为重要的变化是,全国股转系统对“合格股东人数50人”这一考量挂牌公司股权分散度指标调整。

在这一次修订中,监管层继续提高了这项指标重要性的权重,由此前标准三和挂牌企业维持创新层的一项共同标准变成了创新层准入以及维持的共同标准。

以新三板企业股权分散度的实际情况而言,“合格股东人数50人”将会是企业冲击或者维持创新层的实质性门槛。

“分层之后就有了补充股东人数的生意,但17年底规则变化之后,这种需求更大了。合格投资者人数成为了各家创新层公司的刚需,无论采用哪一项指标维持创新层都迈不过这项考核。”9日北京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士告诉记者。

因此也出现了2018年初,众多企业寻找股东,中介和掮客组织投资者买股票的情形。

“去年我这边主导以及参与其他人组织的补充股东人数涉及企业的数量超过了20家。”一位上海地区的新三板个人投资者8日向记者透露。

但2019年伊始,补充股东人数的生意明显转冷。“去年这会儿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咨询我是否有渠道补充企业人数,但今年到现在都没有一家企业有联系。”日前一位北京地区的新三板中介人士日前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前述上海地区投资者以及其他多位新三板中介都表示,今年要么没有企业主动联系或是相比以往数量有大幅下滑。

“市场非常不好,企业的需求有明显的下滑,不过还得再等等看,春节后可能还会有一批企业会突击补充股东,但总量来说今年不及往年了。”另有一位北京地区参与过补充股东人数的投资者8日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在近几年补充股东人数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中介也存在着一定的纠纷,如付款、股票回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补充股东人数这一生意。

事实上,不仅是补充股东人数的中介生意难做,老股转让、FA业务、培训业务等诸多围绕新三板市场的中介服务都在2018年伊始至今越发低迷,很多中介机构和人员早已转型。

创新层吸引力减弱

见微知著,补充股东人数生意转冷的背后正是新三板企业冲击和保持创新层动力的缺失。

“不知道未来精选层和创新层是否会有挂钩,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进入创新层几年以来并没有享受到之前预期的政策红利,相反在披露定期报告,会计准则以及日常监管都比基础层企业更加严格,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是否要维持在创新层也没有特殊的想法,如果合格就继续留在创新层,但如果不符合也不会刻意去冲击。”北京地区一家创新层企业的董秘1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透露。

正如该位董秘所言,新三板创新层自推出以来,市场期待的重磅红利始终未能落地,这一过程中叠加市场持续低迷,企业对于创新层的热情渐渐消褪。

与此同时,优质企业的持续流失也是目前创新层吸引力下降的重要体现。从分层的标准来看,创新层聚集了新三板上绝大部分优质的头部企业,但随着IPO常态化,港股热潮等外部市场的吸引力日渐提升,加上A股上市公司并购凶猛,创新层头部优质企业流失严重。

“预计今年创新层企业数量会减少,一方面冲击创新层的企业数量就已经变少了,另外随着摘牌等因素,存量创新层企业的数量也有较大的变化。但造成这一现象的背景是创新层乃至整个新三板吸引力的下降。”北京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研究人士9日对记者表示。

不能否认的是在运行数年时间后,制度红利推出迟缓,头部企业持续流失,市场对于创新层最初的希冀已经难以实现,分层最核心的功能未能有充分体现。

因此,市场也担心未来可能推出的精选层或陷入创新层的发展路径之中,即设立之初企业和市场充满想象,但随后配套制度跟进缓慢,市场预期管理混乱,最终未能达到激活市场的效果。

“市场对于创新层更多是麻木了,从监管层的口径来看,其实也不专门去讲针对创新层的制度红利了,而是将重点放在精选层上。如果精选层能够尽快推出同时配套制度,那么创新层再激活也不是不可能。但一切都要看政策配套,光有分层没有配套,精选层无异于再设立一个创新层。”前述北京地区中型券商人士认为。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