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致投资机构大佬:ofo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发布时间:2018-12-22 08:42 来源:太阳照常升起

1545439291284516.jpg

在一年前,本公号发表了《共享单车的押金到底属于谁?》,预见了今天ofo的种种。

这不过是我们当时一个小小的共识罢了。

但近日诸多投资机构,在得知戴威被限制消费后,竟纷纷装作无辜,甚至落井下石。某位大佬兴之所致的一句veto,都要被捧起来细致分析,拿来做各位的遮羞布。

如果没有你们慷LP之慨,ofo们会走到今天吗?

如果没有你们对LP的极度不负责任,会出现这么一个将押金做成融资手段、退押退出挤兑效果的行业吗?

如果没有你们的急功近利,会使中国的自行车产业遭受如此半毁灭性的打击吗?

你们在看ofo笑话的同时,有去看一眼自行车产业链上那些普通劳动者的日常吗?

Shame on you!

那些一两年前还在为共享单车摇旗呐喊、今天又纷纷表示无辜的机构,恭喜你们,智商就是这样自证的。你们大概已经忘了,LP为什么要将资金托付于你们。你们大概也不知道,决定LP命运的人们,今天是怎样看待你们的种种表演。

既然大家已经开始逐渐明白这个国家不需要这么多“幼稚的创新”,那凭什么还需要这么多“幼稚的你们”呢?

是的,正如一年前的今天,你们看不明白共享单车的未来;今天的你们,也一定看不明白自己的未来。你们可以继续在寒风中抱怨、诉苦,将所有责任推给外部和宏观,但历史的车轮并不会等待幼稚的你们。

是的,今天我们想说的是,如果你们和我们都认可的那个“市场”还存在的话:

ofo的今天,也将是你们的明天。

兔死且狐悲,珍惜每一天吧。

以上。

《共享单车的押金到底属于谁?》原文如下,由作者慕峰首发于2017年12月21日:

本文题目是句废话,当然属于消费者。但考虑到消费者越来越难拿回押金,这个题目瞬间就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新时代总会有些新问题。共享单车公司,明明看起来是做实业的,却反复遭受“挤兑”危机。能硬生生把实业干成金融,把押金干出存贷的效果,中国的互联网先锋也真是乐无边了。

2017年12月18日,《财新周刊》以封面文章《单车战争未结束》,将摩拜和ofo的部分内幕公之于众,事件刚开始发酵,最近又要腥风血雨一番。在此我仅列举该文部分内容,供诸位感受:

“一位了解双方财务情况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截至12月1日,ofo账面包括押金在内可动用的现金仅剩下3.5亿元,共计将超过30亿元押金用于支付供应链欠款;而摩拜方面亦如法使用押金超过40亿元,账面现金尚有70亿元。”

“一位投资机构高层人士告诉财新记者……‘ofo今年7月份这轮融资实际是6亿美元……但不足两月,ofo就没钱了。’”

“根据官方数据,目前ofo在全球运营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一名股东公司人士对财新记者称,‘ofo的供应链回扣一度达到一辆自行车10块钱。90后管理层奢侈品消费成风,一人一辆特斯拉,他们哪里来的钱?’ofo内部人士对此回应,‘公司创始人团队家境良好,买奢侈品、特斯拉并非不可能’。”

实在没法再引用了,毕竟我那99元押金,虽然还没取回来,但还是不够买特斯拉的。

共享单车的投资人们,最近还在绞尽脑汁合并的问题,谁想到,一场挤兑押金的危机,已在眼前。这种情况,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大跃进史上,还是第一次,值得观赏和纪念。

我们丝毫不在意已经盆满钵满的投资人,我们从来只关心无辜受难的普罗大众。最近,押金不太容易拿回来的消费者们,心里都有不少疑问:

  • 交给共享单车企业的押金到底是谁的?

  • 为什么单车企业可以用押金来做投资?

  • 他们的薪酬是用押金发放的吗?

  • 如果押金拿不回来,消费者该怎么办?

这不是小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制度导向善,还是制度导向恶的大问题。

先让我们把思绪推回互联网时代来临前。

在10年或者20年前,押金的场景是非常简单的。在商业领域,曾经的押金只是商户用来预防损失的方式。比如你去住酒店,如果摔坏物品,可以从押金抵扣;比如你去游泳,如果损坏了游泳设施设备,也可以从押金抵扣。押金是消费者基于信任而提前付给商户,用以预防消费过程中可能对商户所产生的损失,而如果没有损失,则在消费结束后,商户应原额退还消费者的现金。

在前互联网时代的现场交易中,大多数的付押和退押都有两个特点:一次性短时性。在大部分交易中,商户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拿押金做任何事,所以在现场消费时代,押金问题并不明显(但在现场消费领域,存在类似的预付费问题)

押金问题真正开始成为问题,是从资金高度集中和快速使用开始的,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押金的短时性不复存在。我们可以想象,在反复交易的场景中,押金大概可以产生新的用途。

例如,某家全球连锁酒店,每天收取的押金如果能够通过资金管理系统集中,那么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即便不停的有退押,但还会有新的付押,这个现金流对酒店管理公司而言,是否动用,怎么动用,就成了问题。

此时,法律上的问题产生了。押金到底是消费者的,还是商户的?如果拿去投资,投资收益该归谁?

一种观点认为,押金属于消费者,商户使用押金(例如进行投资),应当征得消费者同意,双方应对使用方式(例如做哪些投资、投资收益如何分配)做出约定,否则,商户就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权利。这种观点,认为押金是消费者的特定财产,付给商户是用于担保商户的财产不受损害,因此属于担保物权。这种观点,称之为“担保物权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押金是货币现金,而货币不是物,押金付给商户后,没办法把这部分现金跟其他现金分开来,押金是消费者对商户的债权,如果消费者损害商户的财产,那么商户可以从押金抵扣损失,法律性质上属于通过放弃押金债权来赔偿了商户的财产损失。这种观点,称之为“债权说”。

无论你看明白没有,这两种观点,在我念书时,法学教授们就有争议。现在,我的同学们都成了教授,他们还在争议。无论怎样,在实践中,债权说显然战胜了担保物权说,总之,我没有看到过哪个商家跟我商量押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没有哪个商家曾把押金投资收益分给我。如果债权说成立,那么显然,押金是可以用来给企业发巨额奖金,买特斯拉的。

如果说传统企业在押金使用时还曾有克制,那么,突飞猛进、被资本每天鞭打,又戴着“共享经济”皇冠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显然是不会有这种克制了。所以我们通过《财新周刊》得知,ofo将超过30亿元押金用于支付供应链欠款,而摩拜方面亦如法使用押金超过40亿元。当然,人家这不是拿去做投资了,这是拿去做实业了,尽管财新文章也提到可能有回扣,但毕竟,人家有一部分还是拿去养活自行车制造企业了。

如果按照押金“债权说”,押金是货币现金,那么一旦付给共享单车企业,就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的财产。消费者拿不回来怎么办?理论上,你可以为99元、199元或者299元去投诉、起诉,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兴趣。

故事到此结束了吗?打住。让我们从头开始,换一个视角。

现在,你是一名热血创业青年,怀抱远大理想,卖掉北京四环价值千万普通住宅一套,投身互联网创业大潮,以成本价200元/辆,造了5万辆共享单车,投放到北京地面。运气奇好,在这个市场初期,你就被众多VC相中(很显然你只能是80后或者90后,总之不能是60后),纷纷慷慨解囊,你拿钱之后二话不说,理想岂是金钱能够衡量?加量不加价,再造50万辆。看到你的大手笔,深刻领会投机就是投人的投资人们,将你带到了命运转折点。

是的,在众多VC、PE的簇拥下,最终,你被某爸爸看中。最终,也不知道是你,还是你的投资人,帮你选了一个爸爸当爸爸。人生从此大不同。

但是,投资人毕竟不是吃素的,不可能不停投入。你大概算了一下单车的损坏率,投资资金还不够用来修车的,而骑车又几乎是免费的,怎么办?焦急万分时,押金造车的想法划过脑海。投资人和单车创业者们,何曾感谢过那些坚持“债权说”的教授们啊。就这样,根据财新周刊的报道,可能有数十亿押金,已被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那么,此时的押金还是押金吗?用共享单车押金造车,就相当于用酒店的押金造酒店,就相当于用游泳馆的押金造游泳馆。然而,即便有这样的酒店和游泳馆,它们的建造和维修费用也不可能主要是从押金来出的。

是的,此时共享单车的押金,已经不再是押金了,此时押金收取的目的,不再是为了避免消费者对商户资产产生损害而收取的预防性现金,此时的所谓“押金”,已经成为一种变相融资手段。只是这种融资,并没有直接用于投资,而是用于生产。

也正是此时,押金的债权属性退去,金融属性浮出水面。那么,以押金为名、行融资之实的单车企业们,是否已经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呢?

整个共享单车行业就是在抢占风口和垄断地位的目标下奔跑着,超大规模的补贴之后,现在也找不到盈利点。这样的行业,对投资者来讲,除了尽快上市套现以外,几乎没有出路。

共享单车企业本来是依靠不断的投资和新增押金作为融资手段,一旦投资减缓,资金压力就会凸显,风言风语四起,媒体报道又影响到消费者心理,集中退押潮开始出现。你见过退押退死一家企业的吗?这哪里是退押,这分明就是挤兑赎回。这哪里是共享单车企业,这分明就像是被挤兑的银行啊。

让我们琢磨一下,银行应付挤兑的方式是什么?是的,树立信心,通过公开各种信息,告诉存款人无须慌张,银行有充足的储备应对兑付,甚至最终,还有央行作为last resort来兜底。

那么今天ofo和摩拜应该怎么做呢?越是拖欠退款,越是引起慌张,越是有更多消费者会选择退款。毕竟,挤兑单车企业只需要在手机上按两下,而不需要去银行门口排队。

很显然,资本的补贴已快到极限,而套现的路,仍然漫长不可期待。要么,身后的爸爸们振臂一挥:我来兜底!但好像不太可能。要么,就横下一条心,就是拖欠退款,保住现金储备。总有一方支持不住,这不就是合并或者收购的好时机吗?资本何曾考虑过你那点押金呢?

只是,我自始至终也不明白,这种看不出盈利可能的商业模式,这种本应该交由政府补贴来运营的公益事业,将如何在资本层面,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呢?

那么,今天的你,是否选择退回押金呢?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