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钻-股票观察
透视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理财炒房均破万亿 昔日股神纷纷跌落神坛
发布时间:2018-12-14 10:25 来源:财联社

“建议上市公司专注主业,这是金融危机后最大教训”,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2018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如是说道。

阎庆民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不能偏离主业,包括国企在内,跨业太大难以控制风险。

然而,纵观A股,上市公司已经涌现“不务正业”的风气,从炒房炒股,再到购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装扮”业绩的花招一直层出不穷。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不是不能从事副业,只是一旦上市公司醉心副业,将主业抛在一边,公司的实际发展必将受其影响。

1221家上市公司豪买万亿理财

理财产品一直是上市公司的“最爱”,近年来,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规模不断扩大,从百亿骤增至万亿。

财联社查阅Wind数据发现,截至12月11日,2018年以来,共有1221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购买金额为1.468万亿元,而2017年全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金额总计1.39万亿元。

从收益类型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固定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等3大类型;从资金来源看,上市公司主要用自有闲置资金、闲置募集资金和公司自有资金暨偿债备用金购买理财产品。

其中,购买理财产品数量超100个的上市公司有13家,分别是杰克股份(562个)、银泰资源(418个)、恒生电子(295个)、吉比特(236个)、仙坛股份(173个)、金龙汽车(155个)、恒瑞医药(153个)、爱婴室(150个)、江苏国泰(148个)、欧普照明(132个)、佳发教育(110个)、广汇汽车(108个)和大商股份(106个)。    购买理财产品超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11家,分别是天茂集团(583.34亿)、宝钢股份(490.2亿)、养元饮品(209.08亿)、欧普照明(199.03亿)、江苏国泰(167.85亿)、恒瑞医药(154.33亿)、海信电器(135.75亿)、广汇汽车(132.59亿)、温氏股份(129.10亿)、维信诺(126.60亿)和南钢股份(113.10)。    在经济环境低迷,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合法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提高公司收益,这本无可厚非。但上市公司的业绩若只是靠理财产品幅增长,置主营业务于不顾,这将掩盖上市公司原本的“成色”,给投资者造成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假象,拿部分上市公司来说,公司每年主营业务利润还没有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多。

当下,市场就不乏“上市公司理财是资金脱实入虚”的声音,这种声音代表的隐忧是,如果实体经济行业的上市公司都选择将资金回流到金融体系,而不是投入自身经营,中国实体经济和居民就业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万亿炒房大军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它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自用房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追本溯源,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源自2004年,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彼时,仅交通银行、中国中铁、飞马国际、广百股份等8家公司投资房地产。随着房价的上涨以及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成为炒房大军的一员。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在A股356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9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合计持有市值近1.1万亿元。财联社注意到,有22家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市值超百亿元,其中11家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

投资性房地产超百亿市值的非房地产公司

在以上11家非房企上市公司中,红星美凯龙的投资性房地产总额最高,达777.2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71.95%,是其市值的2倍以上。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建筑和中国平安,它们投资性房地产市值分别为608.99亿元和476亿元。

在会计准则上,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计量模式,一种是成本法,另一种则是公允价值法。成本模式下,不论房价地价如何波动,其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始终等同于初始成本(折旧与减值准备不计提的情况下)。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则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受市场价格影响。像美凯龙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中国建筑和中国平安则是采用成本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模式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有一次机会可以通过释放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来美化当期利润,像银河生物曾在 2017 年把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法改成公允价值法,其净利润也成功转亏为盈。

其实,公允价值模式既是蜜糖,也是砒霜。房价继续上涨,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总值增加,净利润增加;房价下跌,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总值减少,进而影响到净利润。一旦房价下行或者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不佳,上市公司便会通过卖房来改善业绩,尤其是亏损的上市公司。

不完全统计,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道明光学、银之杰、中原证券、天喻信息、莱茵体育、建发股份、三变科技、中迪投资、浙江世宝”等12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出售房产的公告。

财联社发现,这12家卖房的公司中,部分前三季度业绩呈亏损状态。例如,2018年前三季度,中迪投资累计亏损金额633万元、浙江世宝亏损539.5万元。而通过出售房产,它们的业绩就能轻松扭亏为盈。

不过,楼市寒冬下,上市公司卖房也没有那么容易,只能折价出售。

以前三季度亏损4491万元的三变科技为例,10月23日其公告称,拟将持有的部分房产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出售,共涉及9套房产,总评估值为4524.78万元。若上述房产按评估值完成出售,预计对公司2018年度净利润影响金额约为1646万元。

1个月过去,三变科技仅卖出4套,剩余5套房子评估值为2492万元。无奈之下,三变科技将通过其他公开方式对此5处房产进行出售,成交价不低于评估价的90%。也就是说,三变科技将让价249万元。

针对上市公司频频通过囤房和卖房,今年以来,包括西安、杭州、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出台措施,对企业购房做出限制。这意味着新入局的上市公司未来很难通过投资性房地产来调节业绩。

炒股触礁

除理财产品和投资性房地产外,证券投资也是上市公司美化业绩的手法之一。

财联社查阅Wind数据发现,截至2018年三季度,共有147家公司持有证券,投资金额合计为5039.89亿元。

从持有证券数量上看,持有10个证券以上的上市公司有30家,持有15个证券以上的上市公司有2家。持有证券数量最多的是深圳能源,其持有19个证券,金额合计为51.62亿元;排名第二的是持有15个证券的阳光城,其投资金额共计386.58万元。

从投资金额来看,投资金额1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为67家,10亿以上的有19家。其中,中油资本投资金额最高,达1964.18亿元。    客观来说,上市公司炒股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通过炒股业绩大幅长的有,炒股炒到业绩巨亏的也有。细数这些从事证券投资业务的上市公司,财联社发现,有一部分本身业绩强劲,而另外一部分则是主营业务羸弱,从而主业让位于投资,只能靠投资收益提振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一句话不仅适合中小投资者,也适合上市公司。当公司过于依赖投资收益的时候,也是公司风险加剧的时间点,一旦二级市场产生波动,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大幅下滑。

A股市场上,通过不断出售证券资产保壳的上市公司有,但炒股拖累本身业绩的更是屡见不鲜。即便曾是股神,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也会遭遇滑铁卢,跌落神坛,从哈药股份、金陵药业到雅戈尔,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最新案例便是上海莱士。2018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14.09亿元,同比下滑3.99%;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2.93亿元,同比下滑237.51%。上海莱士表示,公司主营业务经营稳定,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公司证券投资产生较大损失,这是导致净利润亏损的主因,同时公司预计2018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9.6亿元至12.1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莱士曾被市场称为血中茅台,是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2015年,其开始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进行股票投资,大赚一笔。尝到甜头后,上海莱士便开始加大股票投资,将风险投资额度大幅提高到40亿元,2015-2016两年时间其靠炒股大赚17亿元。

与此同时,其主营业务却在不断萎缩。2015年-2016年,上海莱士营业收入及毛利润增速逐年放缓,2017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炒股失利,如今的上海莱士又想回头深耕主业。在2018年1-9月证券投资情况专项说明中,上海莱士称,拟计划未来不再增加新的证券投资,原有的证券投资也将逐步退出,公司的战略发展仍将聚焦于血液制品主要业务。

炒股买理财也好,买房卖房也罢,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些都属于赚“快钱”的副业。副业不是不可做,但这一定是建立在主业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想要走的长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牛股,没有捷径,只能在主业上不断深耕细作,加宽自己的护城河。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