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付无望,投诉无门的情况下,一帮投资者愤怒地冲向了复星集团。 事情得从三年前说起。 1 全民理财时代 2015年,轰轰烈烈的大资管时代正当进行时。 房价飞涨、金融业限制放宽、P2P风起……资产配置成为新趋势。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谈财富管理、财富增值,深怕错过每一班发财的“列车”。 作为此次盛宴的主角,银行、基金、信托抓住金融自由化的时代机遇,快速扩大规模。 截止2016年底,银行理财产品达到了近30万亿的规模,信托、证券、保险行业的理财规模也都在15万亿以上;互联网金融做到了2.6万亿。 而在上海这个我国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买理财产品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 2015年3年,经德邦创新资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德邦创新”)理财经理推介,投资者接触到了一款名为恒久1号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从当时的宣传材料可以看出,该产品规模8300万元,募集时间2015年3月,产品期限18个月,资金用途为受让“特斯拉持赢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间级份额。 不过,据投资者所称,这个项目原本是在2014年12月末募集完成,因为没能实现,一直推迟到2015年3月。以此推算,那余下的时间就是15个月,并且当时德邦创新的销售人员也表?,恒久1号两期产品存续期分别为15个?、13个?。 而在2016年6月产品到期后(两期产品开始时间相差约2个月),投资者却被告知产品存续期应依照合同上写的18个?执行,即实际到期?为2016年9月13?和2016年11?19?。 “德邦创新就是在玩文字游戏,持赢到期日是2016年6月,恒久作为替换持赢的中间级,持赢到期恒久就到期,怎么会晚于持赢1投资者难掩被欺骗的愤怒。 何时到期?这在投资人心中一直是个谜,但相较本金无法兑付的恐惧已不那么重要。 2016年9月,德邦创新以持赢1号跌破止损线投资者未追加约定资金为由宣布该资管计划提前终止,恒久1号进入清算程序。 具体清算方案如下:先兑付委托人本金的25%,同时支付所有本金上一次付息日(2016年6月12日)到份额转让日(2016年9月30日)的全部利息。 清算方案较为简单,实际兑付过程却一波三折。 德邦创新最初并未按清算合同条款及时分配资金,反而强迫投资者签署认可其不当?为并不追究法律文件的回执文件,表?不签署该?件就不分配资金。 由于此行为过于恶劣,部分投资人不满至德邦创新讨要说法,德邦迫于压力分配了25%的本金给投资人。 实际上,据投资者反映,德邦创新当时账户资金足以分配他们30%的本金,是在项目成立后向融资人索要的风险质押金。 之所以不能全部分配给投资者,德邦创新给出的解释是剩下的钱要留着支付后续的产品利息。 用投资人自己的钱给投资人发利息,也是神逻辑。 此后便是一个漫长的追讨与推诿过程。 最终,经过近2年半的维权,30多名投资者总共要回来本金的60%。期间,他们曾多次去监管投诉,收到的结果是“建议通过与公司协商或其他民事途径予以解决”。 随着该公司被监管责令停业整顿(管理存续业务不再开发新业务),项目管理人几番轮换,这帮年龄跨度从45-80岁的投资人只能奔向复星集团,那个最初让他们心动的“彩头”。 从投资者展示的资料来看,德邦创新之前的官网都有宣称是复星集团下面的全资子公司,投资者登陆页面也明明白白把复星写在了前面。 只不过,现在这些痕迹都已被消除殆荆“东窗事发”后,德邦创新更改了官网,清除所有和复星有关的东西。 尽管如此,借助天眼查还是能看到一些线索,郭广昌通过层层嵌套的股权链,实际持有德邦创新22.56%的股份。 2018年12月3日,投资者再度来到复星,和前两次一样,依然一无所获。一次门卫室、一次地下室、最后一次在警察出警两次后被带到豫园某间办公室,三次上门,复星从头到尾只认一个理:财务独立,子公司问题子公司解决。 事已至此,似乎没有转圜余地。面对几十年来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投资者还是不想放弃,他们在调查并咨询专业?士后竟然发现该项目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 2 资管计划漏洞百出 从投资者提供的电子版推介材料上,仅说明资金将受让“德邦创新资本—特斯拉持赢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间级份额,但没有说明最终的资金流向。 而在另一份投资人提供的复印材料上,却有更为详尽的资金流向。恒久1号的投资方向为受让持赢1号的中间级份额,而持赢1号的投资标的是以上市公司(ST华泽000693)?股东股权质押为增信措施的券商资管项目,以大股东回购其质押股权为还款来源。这一流向并未在电子版上体现。 但实际上,该相关质押股权为限售股,有流通时间和流通比例限制,并且在产品续期内没有解禁。 也就是说,一旦大股东遭遇资?短缺危机?法回购,限售股的解禁期限长于资管计划,管理?根本无法处置这部分股权,进而?从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用这种股权做质押,如果融资人违约,冻结资金的权益人也不能抛售掉这些股权,类似这样的质押本身没有意义。 由此可见,恒久系列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存在底层资产期限错配问题,风控形同虚设。 其次,恒久项目为德邦创新向多名个人投资者募集,即为主动管理类集合项目,要求管理人对项目进行主动规划,采三极态度管控项目。 投资者曾在项目出问题后要求查阅资料,却发现恒久1号尽调报告极其敷衍了事,只是将项目投资标的“持赢1号”的尽调报告做了简单摘录,缺乏实质性内容。 另据投资者了解,持赢1号为德邦创新的“通道项目”,由于承担责任不同,尽调报告要求也不相同。恒久1号为集合项目,是德邦创新的主动管理类项目,以一个自己主动管理类项目去投资者一个通道项目,而这两个项目又仅有一个粗制滥造的尽调报告,项目究竟是如何过的风控流程很值得怀疑。 或者说,该项目一开始就不合规。通道项目需要指定客户,不能对外募集,对外募集就需要承担主动管理的责任。恒久1号的项目管理人却是一个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 对外募集却不尽职尽责,这本身已不符合资管规定。 随着投资者维权深入,恒久1号管理上的很多纰漏也浮出水面。 3 项目管理名存实亡 据投资者所称,在项目存续期间,德邦创新的信息披露一直流于形式,几乎每次都是前一次的复制粘贴,日期稍作改动就完事了。 而真正应该披露的重大利空信息,比如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这些重要信息却从未向投资者发出任何提示性公告,导致风险积聚,错过了最好的处置期。 公开资料显示,持赢1号实际的增信物华泽钴镍在2015-2016年间遭遇巨额亏损,公司面临停产、现金流枯竭、矿权被地方国土部门行政处罚等情况,且于2016年5月被“ST”;该资管计划还存在杠杆率过高问题,优先级:中间:劣后级比例大概6:1:1.2。而根据现在的资管新规限定,此类融资类的股权质押项目的杠杆比例不能超过1:3,该项目相当于1:5.83明显风险敞口过大。 其中一名投资者明确表示,这个项目有提前终止条款,如果提早发现风险,提前终止项目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 更让投资人愤怒的是德邦创新官网曾披露过一个名为“华赢1号”的项目,投资方向也是持赢1号B类份额,该项目于2016年5月6?发?,2016年5?30?终?并退款。而在此期间华泽钴镍变更为ST华泽(不在“华赢1号”投资范围内),恒久项目的投资标的也是投资持赢1号B类份额,德邦创新这么做又是为什么? 投资者甚至怀疑是因为德邦创新管理层内斗,导致本来接替恒久的资金被后来者截断,期间确实也发生了德邦创新总经理及恒久项目经理换人一事。 维权还在继续,但从2018年开始变的异常艰难,从1月一直拖到11月,直至目前德邦创新大批员工赔偿离职,接近解散,投资者再也坐不住了。 迫于无奈,他们再次奔向了郭广昌的复星集团…… |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