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李冬明
投资心理学系列:直觉与偏见
勤奋好学的你开着奥拓,载着小确幸的心情,去赴一场同学会,却发现,酒店门口停满了当年学渣区就坐诸君们的奥迪。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这就是账户满仓,但没有一只创业板的心情。
人类思维经常出现典型性误区,即习惯基于成见做出判断。正因为典型性思维误区的存在,所以投资者经常对事物的量变熟视无睹,最终面对质变时,心理遭受万点暴击。
比如我们习惯根据之前的学习成绩,推断一个学生新学年的水平。之前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会被理所当然地推断为继续差下去。但这个推断过程,并没有考虑更进一步的信息,比如该学生是否因为生病等偶然原因导致考试砸锅,或者是新学期已经洗心革面,不再玩亡者农药。
人类不是完美的信息处理者,会频繁产生偏差和幻觉。理性人只存在于传统金融学的假设中,事实上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往往也通过直觉判断,而直觉会驱动偏见。
对于创业板,券商分析师们走过的,是这样一条路——
2月3日:下跌途中
创业板业绩大跳水,风格切换时机未至
——中小创2017年报预告净利润分析
2月7日:创业板指见本轮最低点1571.47点。
2月13日:反弹途中
顶级策略:创业板强势上攻,保持谨慎
2018.2.13
2月28日:创指反弹10%
策略:大势研判
创业板收益风险比正在上升
2月3日在曙光来临前唱空的券商没再表态,2月28日唱多的券商其实也很保守:但风格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虽然认为创业板的性价比在提升,但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反复摩底反复确认的过程。
3月9日:创指强势突破年线。年线被视为牛熊分界线。
3月9日突破年线后,创业板唱多快速升温。截至3月13日,券商一共发布了10篇关于创业板的策略报告,口径一致看多,出现了中期行情渐入佳境等话术。创业板强劲的走势,有意无意间鼓励了分析师的底气。
伴随市场情绪的变化,分析师调整看多或看空的预期,这种现象被总结为输家-赢家效应。
分析师进行长期盈利预测,会向近期成功的方向产生偏差,即对于近期的赢家要比对近期的输家更乐观。
我们可以从市场风格的另一端,观察到输家效应的作用。
对于白马蓝筹股,券商是这样说的:
市场经过两年多的分化与抱团后,白马消费股的高估值对业绩验证的要求越来越高,业绩不达预期会带动产业链下行。交易通道拥挤下,市场逐步意识到流动性风险、多杀多风险。另一方面,创业板与主板的相对估值在历史底部区域,向上的收益高于向下的风险,吸引力逐步增强。——财通证券
但去年四季度基金经理们的决策,正好与市场走势相反。
中信证券对基金2017四季报分析显示,主板配置仓位继续大幅上升,创业板与中小板仓位下降。当季创业板仓位为9.76%,下降2.95%,已经跌破10%的标配比重。中小板仓位为22.52%,下降2.23%。主板仓位为67.72%,上升5.18%。从当季重仓股配置比例看,主板净增仓,创业板、中小板净减仓。
在市场风格发生显著变化的敏感时刻,人性误区也往往暴露地最充分。
通过投资心理学的解析,我们已经了解到,分析师对近期的输家,更多的关注负面因素;对于近期的赢家,更强调积极的因素。
◆这一次,赢家能走多远?
创业板是近期的赢家,没异议,分歧在于能不能成为更长赛道上的赢家。
创业板历史级别的牛市,分别出现在2013年和2015年,前者以景气行业+龙头公司为主导逻辑,在互联网、文化传媒等行业挖掘出一批具备真实业绩成长性的龙头公司;后者以杠杆资金+外延并购为主要推手,以简单粗暴的资金推动为动力,盘面呈现鸡犬升天、妖风盛行的特点。
综合政策监管环境、经济和行业基本面等多角度看,创业板或将复刻2013而不是2015。
◆基本面:业绩下滑不支持全面牛市
2017年创业板业绩下滑明显,外延成长性削弱。根据业绩快报或年报,创业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4.03%,当年中期业绩和三季度业绩增速分别为28.73%/25.33%,受计算机、传媒、通信等行业影响业绩下滑更明显。
前20大权重股中,有10家公司2017年度归母净利润增速较2016年放缓,5公司业绩同比下降。2017年创业板并购重组公司的盈利增量贡献率为24.33%,低于2016年的盈利增量贡献率32.64%。再融资、并购重组监管趋严的影响已非常明显,随着并购对业绩贡献的逐步弱化,部分习惯于依赖并购粉饰业绩的公司可能会遭遇较大的业绩滑坡,业绩确定性高、内生增长好的优质公司稀缺性将更加凸显。——国泰君安
◆政策面:去杠杆不支持鸡犬升天
全国两会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会近日召开,周小川表示未来央行在监管领域的地位或将得到提升,在新监管体系下,各机构之间更加协调有效的配合都将是最终目标。预计机构改革落地之后仍将重回强监管格局。周行长的上述表述一定程度表明,目前去杠杆才刚开始,未来仍任重道远。——平安证券
◆内在逻辑:未到全面牛市仍以业绩为本
2013 年可用真成长概括,2015 年则盛行概念风。2013 年和2015年都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大年,其内在机理却不尽相同。2013 年股市处于存量市场,在大盘整体震荡下行背景下,创业板走出强势行情独领风骚,创业板强而大盘弱成为了当年一大特点。
2015年初市场进入全面牛市爆发阶段,受益于2014年并购重组政策宽松利好,增量资金入场。与2013年创业板龙头权重股领涨不同,2015年的创业板行情,更多的来自风险偏好提升,并购重组、成长概念等热点主题轮动,围绕互联网+的小市值主题概念成长股表现更为亮眼。
真正决定2013年创业板上涨的,是低估值水平下创业板盈利趋势见底回升,创业板指尤其是创业板指权重股,低估值水平下盈利回升趋势更为强势。2015年成长股偏概念主题,杠杆资金追逐明显。2018年市场核心逻辑仍然是业绩为王,创业板成长股机会更像2013年。
基本面是核心变量,盈利是核心矛盾。从资金面看,预计2018年有增量资金进场,但与2014年-2015年牛市相比仍属温和状态。从政策面看,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期限延长,所谓 独角兽企业一定是符合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具备技术优势的优质企业,与2015年的纯概念主题成长有严格区分。——海通证券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下一篇:我国REITs税收政策分析与建议
上一篇:万亿REITs大幕掀起前夜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