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展养老服务金融,本质上是为了解决零售客户养老储备资产有效配置的问题,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保障居民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核心是做好居民个人的养老资产管理。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的养老理财产品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我国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起步较晚,在监管层面尚未形成标准的产品监管制度,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围绕创新养老理财产品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产品体系。基于此,《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对我国的银行养老理财产品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年度报告的课题成果。本课题分为五部分:银行养老理财产品概述;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发展历程与现状特点;银行养老理财产品面临困难与挑战;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趋势展望;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建议。
养老理财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从市场需求端看,随着我国居民养老理财意识的不断加强,加上我国长期计划生育以及近期全面二孩政策形成独特的四二一、或者四二二家庭结构,导致年轻人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养老压力,个人为养老资产储备而开展养老理财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从产品的供给端看,商业银行是个人资产配置的主体,居民养老储备需求的增加促使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关注到养老理财市场,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对产品的整体市场做出了有效尝试,产品的特征明显,较好的契合了中老年客户养老资产储备的金融需求,取得了较大的收益。
鉴于此,养老理财产品业务客户的认可度高,市场关注度大,产品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在市场巨大,养老理财产品将会是今后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产品门类。
产品和服务体系日益丰富
目前,大多数的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尝试推出了养老型理财产品,从效果上看,得到了中老年客户的认可,特别是对于有养老储备需求的客户,养老理财产品成为一种主流的资产储备工具。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和自身转型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会对养老理财市场的需求把握更加全面和到位,养老理财产品的产品类型更加丰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净值型产品可能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对于市场上大部分预期收益型产品而言,由于刚性兑付的压力,产品投向不得不选择风险极低的标的,以至于产品创新的可能性及其丰富性都有极大的限制。同时,低风险带来的是较低的收益,产品的收益率节节下滑,产品吸引力会大打折扣。为此,大力推进净值型产品的创新,丰富产品的投资范围,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瓶颈,用较高的收益去提高养老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将是一种趋势。
跨界合作会进一步深化
受到政策法规与业务领域的限制,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行业机构在经营策略、产业领域、业务范围上既有很大的重合之处,又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银行在销售渠道与客户认知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保险、基金行业在投资范围与资产管理能力方面的优势亦十分明显,商业银行与保险、基金等行业通过跨界合作,相互补充,能够为养老理财产品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的创新使得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在资金、风控技术及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更加密切,养老理财业务也不例外,比如引进智能投顾的方式,为客户进行专业的养老资产配置等,预计这也会是一个新的突破点。
大型银行养老理财潜力更大
与城商行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发展养老理财业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体量及客户基础庞大。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大型银行拥有庞大的客群规模,这为养老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客户,特别是大型银行,中老年客户的占比较高;二是产品优势明显。大型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管理及创新方面存在优势,尤其是在后端资产的供给、投资、风控等方面优势明显,更有利于发挥养老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三是品牌影响力。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业务受众多,产品细分后容易形成竞争壁垒。当然,城商行业务的区域特征比较明显,虽然客群总体规模无法与大型银行相匹敌,但在个性化产品设计中易于把握当地客户的偏好,在区域竞争或个别产品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作 者
刘建宇: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成员,兴业银行零售管理总部养老金融中心总经理,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监事,经济学硕士
张学成:现供职于兴业银行养老金融中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没有了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