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物理消灭癌细胞的新方法。利用近红外光刺激氨基花青分子(aminocyanine molecules),使它们同步振动,其振动的威力足以刺破癌细胞的细胞膜,癌细胞也就瓦解了。在实验室当,这个“分子振动术”对99%的癌细胞都有效。研究团队以图示说明,光线驱动分子震动,如何破癌细胞的细胞膜。科学警报(ScienceAlert)报导,氨基花青分子是一种常常用于生物成像的合成染料,它在水中保持稳定,并且非常容易附着在细胞外部,也就容易看到细胞的轮廓。在以前,医生常以低剂量的染料,用于检测癌细胞是否出现。然而,现在发现氨基花青分子不只可以检测癌细胞,还可以杀死癌细胞。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将先前研发的“光驱动分子马达”(Light-driven rotary molecular motors)应用到癌症治疗上,发现高速振动的合成分子,可以破坏癌症的结构。光分子马达是由荷兰化学家费林加(Ben Feringa)发明的,他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成功引发奈米分子的共振,并在显微镜上显现出来。他因为这项技术,荣获 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这项技术也被称“费林加马达”。莱斯大学的化学家詹姆斯图尔(James Tour)说:“这是全新一代的分子机器,我们称之为分子手钻。经过改进后,它们运动速度比以前的费林加马达快了一百万倍以上,并且现在可以用近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来驱动。”改用近红外线是重要的技术突破,因为它的波长能够穿过身体,而不会像可见光那样直接被挡住。骨骼和器官中的癌症因此有可能得到治疗,而无需开刀手术来阻止癌症生长。在实验室培养的癌细胞进行的测试中,“分子手钻”如同癌细胞破坏机,命中率高达 99%。由于效果太好,很快就利用患有黑色素瘤小鼠进行实验,其中一半的小鼠不再出现癌症复发。莱斯大学的化学家奥罗斯科(Ciceron Ayala-Orozco)说:“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完全了解这些分子如何发挥作用。氨基花青分子会亲近癌细胞的表面,而且锁的相当紧,这也就是为何能对癌细胞染色的原因。当近红外线引发氨基花青分子的振动时,高速的振动会把癌细胞膜给震碎。研究虽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些初步发现,使我们觉得非常有希望。”这是一种利用简单的生物力学技术的杀癌方法,与药剂不同,癌细胞很难演化出其他方式来对抗。...
泛海老板卢志强,这人之前可了不得,有二十来年都是山东首富,也是神秘组织泰山会最核心人物,号称“大佬中的大佬”,公司资产一度超过3000亿,但现在可能一切清零。奋斗三十年,这个结果估计卢志强自己都没想到。卢志强最早是山东潍坊的公务员,1985年决定下海,第一桶金有的说是来自于教育培训,有的说来自于房地产,但具体怎么来的,都语焉不详。三年后他决定进京,在北京注册泛海集团,这也是之后卢志强的旗舰企业,注册资本40亿,当然这不是实缴,公司的资金从哪来呢?冯仑说,是卢志强凭借官场积累的人脉,从一家信托公司借来的500万,条件是利润平分,年利率25%。这么苛刻的条件,什么项目能支撑呢?房地产。那个年代搞房地产就是最大的风口,泛海的发展很顺利,卢志强为人谦和、不善言辞,但在地产圈子里口碑很好,没人怀疑泛海的能力和资金实力。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武汉的CBD项目,当时这个地块的使用权武汉方面还没拿到,那块地属于空军,当时战斗机还在飞。这么复杂的局面,很多地产商都搞不定,看了看都退出了,最后卢志强入局顺利开发,可见他的实力。在绝大多数地产商还沉迷于买地盖房的游戏时,泛海并没有在这个领域疯狂扩张,自始至终,因为卢志强看见了另一个风口,他大概是第一个意识到金融市场红利的人,于是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发展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这就是搞金融。之后的二十年,卢志强很大的精力都在搜集金融牌照,泛海差不多是第一个全牌照的公司。1、1995年,他先买了个壳,让泛海上了市。2、然后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卢志强成了第二大股东。3、2002年他又拿下民生证券,还投资了海通证券。4、同一年,卢志强还参与发起设立了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寿险公司“民生人寿”,之后又搞了民生典当、民生保险经纪公司。5、2009年,泛海又买了个上市公司的壳,更名为民生投资,在里面装了一堆的金融业务。6、2012年,他重组了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把它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融资平台——民生信托。7、2015年,他又发起设立了再保险公司,同一年,他还买了一堆银行的股份,郑州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大连银行等等。8、同一年,他又花了41亿,投资中民投、泛海融资担保、泛海基金、泛海资管等四家公司。经过这么复杂的操作,泛海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这些最有含金量骗照基本收集齐了。这些持牌机构给泛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发债、发信托、银行借贷、股权质押都很方便,然后卢志强给公司定的战略是“地产+金融+战略投资”,战略投资是什么呢?就是买股权。泛海的上市公司布局从A股、港股、美股到澳大利亚,几年时间对40多个公司进行了投资,里面有矿产公司,有家居公司红星美凯龙、有西凤酒,也包括蚂蚁金服、腾讯、360和著名的财经媒体《经济观察报》,泛海在国外也买了不少项目,他们计划在旧金山、纽约、夏威夷盖地标建筑,买了印尼电厂,还收购了IDG。买这些股权很烧钱,光2016年,泛海就花了468亿。随着花钱如流水,卢志强的江湖地位也日益提升,成了顶层圈子里有名的大哥,颇有当代及时雨的模样。联想搞改制,是泛海帮着柳传志完成了管理层收购;很多挣钱的项目,他带着史玉柱一起玩;2017年,王健林遇到大危机,卢志强出手相助;小一辈的周鸿祎搞私有化,他也出手帮忙。2016年,绝对是卢志强最高光的时刻,公司资产接近2000亿,个人财富850亿,富豪榜前十,大佬围着他转,兄弟们也都把他当大哥看,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2017年开始,情形急转直下,王健林断臂求生并没有警醒卢志强,复星、海航的坐卧不安他也没有感觉到,虽然他在海外收购项目的资金超过200亿,而且都在投入期,这些钱多数也是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出去的,监管要收紧,但传出的名单上并没有泛海。卢志强松了一口气,但也错过了最佳的逃生窗口。他以前的模式是,金融给地产和投资输血,但现在这个模式逐渐被卡死了。1、他们想做一笔高达150亿的股票融资,没拿到批文;2、民生银行一直都是泛海重要的资金提供者,然后监管直接罚了民生银行1亿,理由是:多名股东在股权质押超比例的情况下违规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针对谁不言自明,就是不让银行继续当股东的提款机了。3、信托,被要求控制增速,严查资金流向。4、泛海的老本行房地产本来有稳定的现金流,结果也流年不利,资金被管制,重点项目拿不到预售许可证,进入市场的时间一拖再拖,结果就是收入大减,2016年,房地产收入185亿,2017年82亿,2019年只剩28亿,开始进入亏损状态。这时候看起来只有一条路了。2019年,卢志强终于打定主意,出售资产清偿债务。1月,卢志强的好兄弟孙宏斌花了150亿,买了泛海的北京项目和上海董家渡地块,史玉柱也为泛海的17亿借款提供了担保,泛海还卖了50%的民生证券股份,回款近94亿元。但除此以外,泛海的资产处理并不顺利,他手里的土地,都是抵押状态,上市公司的股票,基本也都质押换钱了,有些公司的股份本来可以交易,但是因为泛海欠了很多钱,被人起诉之后,这些资产也都被冻结了。一切能搞到钱的渠道,都断了。本来就够焦头烂额的了,这时候,泛海还残留的最重要的进钱渠道——民生信托还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大骗局。这是咋回事呢?有一个叫贾志宏的神人,早年间经商挣了一点钱,2002年,央行在湖北的制金厂改制,贾志宏看准机会就把这个厂子给收了,改名金凰珠宝,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这个公司成为“珠宝首饰第一股”。他去递表,没通过,他想买壳,被毙了,2010年,实在等不了的贾志宏,先去了纳斯达克,但他的A股执念一直没熄灭。2018年,机会来了,贾老板出了70亿,买了襄阳轴承的全部股份。贾志宏是有点钱,但绝对没有70亿,他的钱从哪来的呢?他说自己有80吨AU999.9的黄金,他又给这批黄金买了保险,他用“黄金质押+保单增信”这种方式,找了长安信托、民生信托等11个机构融资,黄金是硬通货啊,再加上保险公司,这个双质押极其稳当,所以信托公司都没啥疑心。走完手续,黄金得入库。于是,这80吨黄金,在金凰珠宝、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三方的监督下,入库了。贾志宏拿到300亿。买襄阳轴承的钱,就是这么来的,但之后几年,这个贾志宏经营搞得一塌糊涂,之前的信托计划陆续到期,但他没钱换,这些信托机构也不着急,不是有黄金吗?那就拿黄金抵债呗。最先沉不住气的东莞信托去拿了块黄金做检测,发现居然是金包铜,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假货啊。民生信托也急了,要求开箱检验,还没等他们开箱,贾志宏发了个信息说,“别了”。这俩字说明一切,这80吨黄金全是假的。但他到底是怎么通过了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的检验呢?有内鬼吗?这些疑问贾志宏是打死也不说,他肯定是被判了,但这钱也回不来了,民生信托损失40多亿。不是保险公司对这批黄金做过保险吗?于是11家信托公司开始起诉保险公司,但官司打了几年,到现在也没结束。如果是2016年之前,这40亿,泛海是有能力处置的,但2020年,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腾挪几年,泛海还是无法翻身。现在泛海负债小1300亿,956亿的资产都处于抵押、查封、冻结状态,看着缺口不大,但卢志强已经搞不到新的钱,最重要的是法院已经作出判决,终结了泛海的预重整程序,从理论上说,基本陷入死局,无解了。昔日的兄弟们也无力搭救他了,因为每个企业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的兄弟孙宏斌买了泛海15亿的债券,到期还不了,只好起诉泛海,另一个兄弟史玉柱因为17亿的担保,也起诉了泛海,应该也不是没义气,就是在走程序,在为最后的终局做准备了。...
据临平检察微信公众号12月28日消息,日前,经指定管辖,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上海景林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斌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据上证报6月15日报道,上海景林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景林股权投资”)原法定代表人高斌被有关部门带走且至今失联的消息,在私募机构圈不胫而走。接近景林股权投资的人士向记者透露:“高斌上个月(5月)已经因个人原因离职,景林股权投资和景林资产分开独立运营,因此高斌离职对于景林资产没有影响,至于前员工的其他信息我们不便透露。”据每日经济新闻,景林是国内“知名”私募机构,创始人蒋锦志曾在深交所、国信证券、粤海证券任职,2004年创立了景林,管理规模超200亿美元(约人民币1421亿元),通过旗下两家公司覆盖一二级市场投资,其中,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二级市场投资,拥有超50人队伍,景林股权投资则是其一级市场投资平台,成立于2015年,目前全职员工21人。中基协官网显示,1993年9月至2015年7月,高斌曾在证监系统工作近22年,他最早在证监会交易部任主任科员,之后驻深圳交易所担任督察员。1998年5月起担任证监会市场监督部处长,2001年3月起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任职、历任总经理助理兼两部总监、总部副总经理兼上海分公司总经理,2015年8月,高斌加盟上海景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任公司总裁,负责医院收购、管理及其他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2022年10月,景林股权投资的法人由蒋锦志变更为高斌。高斌是北京大学90级经济学院硕士,曾参与北大青年CEO俱乐部推出的“知名投资机构走访”系列活动。活动中,他自述,毕业后在中国证监会机关及系统工作了二十多年,在47岁时,已任证监会高职的高斌毅然辞职下海,后加入景林。高斌称,景林是大中华区成立时间最长,长期业绩稳定超前的老牌私募机构之一,目前管理基金规模接近1000亿人民币。...
继董秘在任职20多天离职后,威创股份(002308.SZ)公告又披露了财务负责人等离职的消息。公告显示,威创股份重申董事会于2023年11月3日收到公司董事会秘书张书晗、于11月30日收到独立董事张文栋的辞职报告。除此以外,公告还指出,公司于近日收到财务负责人温晶晶、独立董事高芝平、耿志坚的辞职报告。威创股份在公告中特别指出:两位高管辞职后不能免除其履职期间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如其履职期间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财联社记者:“由于董秘和独董都是上市公司重大交易的相关者,因此只要追溯其与相关事件有关联,即使离职也同样会被追究责任。”目前,威创股份暂由董事长陆宇代行董事会秘书及财务负责人的职务。公开信息显示,公司董秘张书晗、独立董事张文栋虽于11月提交辞职报告,但公司12月22日才在《关于公司对自身经营情况进行自查的公告》披露。公司称:“以上两位董事及高管的辞职信息因公司处于被调查阶段,故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暂未对外公告披露。”据此前公告,董秘张书晗聘任议案于2023年10月13日才被审议通过。因13.3亿元资金被离奇划走,公司“上层股东”、资本大佬陆克平被证监会决定立案。有资深资本市场律师公开表示,其认为在2023年12月22日前买入威创股份股票,并在这一天收盘时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以提出索赔。...
关于券商落地“限售股不得融券”新规,要求客户修订合同或签署承诺书,网友们反应:“限售股直接从系统上锁定,让他们无法交易不就行了。这种承诺书,防君子不防小人,有啥用。”“故意留的后门懂不”“承诺书如同一张废纸,直接系统封闭限售股不就好了!”“过家家玩呢?”“本来是很容易办到的事,主要是系统里做内应的海龟太多,故意忽视这方面问题”行业内人士也表示,限售股不得融券卖空,最简单/直接/公平/透明/对行业有利的方式就是直接从系统上锁定限售股,让其无法交易,无法参与融券。正文:有信息称,有券商通知客户“限售股不得融券”,并被视为最新规定。实情如何?据财联社记者了解,根据10月份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关于优化融券交易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相关安排的通知》要求,券商已按新规对客户进行相关约束。新规中明确,“投资者在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战略配售股份,以及持有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让的大股东或者特定股东减持股份等有转让限制股份的,在限制期内,投资者及其关联方不得融券卖出该上市公司股票”,并于10月16日起实施。据记者了解,各家券商跟客户约束的情况不一,有的采取修订合同,有的则签署承诺书。...
近两年在颜值经济的推动下,医美行业在中国高速发展。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到3,115亿元(人民币)。然而,行业乱象频发,销售话术诱导、美容院无证狂飙、假货产业链猖獗等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暴利成为了部分消费者心中对医美行业的印象之一。种类繁多的医美项目到底是通往美丽的捷径还是美丽陷阱?1000多元一次的光子嫩肤、19550元一次的超声炮、22800一次的热玛吉是否真的应该如此昂贵?针对一些网红医美项目,有业内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以当红医美项目超声炮为例,目前市面上做一次半岛超声炮价格6000到上万不等,但其实不论打几发成本都在3000-5000元左右。“而号称一次数万价格的热玛吉的成本也不到1万元,利润至少可达50%。”机构涉嫌隐瞒网红医美项目后遗症近年来抗衰类项目如热玛吉、超声炮、超声刀极为火热。据新华财经联合新氧发布的《2021中国医美抗衰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医美抗衰市场光电类项目最受青睐,选择光电类项目的医美抗衰消费者比例高达86.23% 。有许多广告宣传“抗初老”“抗衰要趁早”,在小红书上,关于热玛吉、超声炮的体验笔记多达8万篇,抗老抗衰者趋之若鹜。然而,抗衰项目的效果似乎并没有宣传中那般神奇,其中参杂着许多消费者难以辨别的“套路”。在黑猫平台的关键词中,关于超声炮及热玛吉的投诉共两百余条。消费者李云表示,“去当地的医疗美容门诊部做超声炮,但操作人员是护士长,不是医生,光电项目不是认证医生才可以操作吗?”另一位消费者王二表示,“我做完超声炮反而起了反效果,直接给我脸弄塌了,现在比我做之前还老。”有业内人士表示,超声炮效果不及预期与医生技术、仪器真假以及消费者本身的面部状态是否适合操作密不可分,部分销售并不会明确表明脂肪较少、疤痕体质或角质层较薄群体不适合操作,如何辨别销售话术的含金量是消费者容易踩的坑。其指出,消费者的初衷是求美,而部分销售则看重成单量与销售额,进而引导消费者过度消费。关于超声炮项目每年最多能做几次,艺星整形的销售顾问向网易财经表示,“最短可间隔四个月做一次,具体看皮肤松弛程度”,而颜和一美销售顾问建议,“一年做一次,期间可以搭配着热玛吉做”。北京某医疗美容机构则表示“一年做两三次都行,具体看你对自己的要求,做好几次的是对自己要求高。”对此,网易财经咨询了北京某医疗美容院医生,其指出,超声炮这类光电不同大小的仪器头分别能抵达皮肤真皮层、脂肪层和筋膜层。实际上是靠先损伤后自体修复达到效果,类似烤五花肉,“烤熟”了肉便收紧了。像疤痕体质若(能量或次数)打多了会产生皮下增生、皮下瘢痕,看上去维持时间比普通人长,实际上皮肤摸起来会有部分凸起,皮肤变差,很难自我修复。其还表示,“超声炮和超声刀类似钢筋和混凝土的区别,相对能量更强更集中的超声刀,炮头能量低一些也更均匀,多聚焦于面(溶解脂肪),超声刀是利用超声原理,就像彩超也是超声波,不同的是超声刀是通过产生热量刺激皮肤真皮层或筋膜层,二者均是通过先损伤,后自体修复让皮肤紧致,刀头更多聚焦于点来达到提拉紧致,但不建议多做,一年尽量不要超过两次。”在各平台上,以“医美”、“超声炮”、“光子嫩肤”等为关键词,可以检索到众多机构和用户体验帖。部分医美机构打出“折扣”、“超低价”的旗号吸引客流,但有消费者反映,实际消费时却被店家以多重话术诱导下单。商家表面上让利给消费者,实际中可能存在隐性收费或者线下推销等套路,以此提升客单价、增加收入。李二(化名)表示,自己在美团看到某皮肤科医院有39元的针清团购套餐券,到线下面诊核销券时被推荐了其他光电类项目,被告知此项目仅有首次就诊有优惠,医生还给看了其他病人的治疗效果图片,李二头脑一热花费1600元购入了推荐的项目,“我感觉他们就是先用低价引流,然后利用你的焦虑让你消费。”和颜一美和艺星整形两家大型连锁医疗美容机构的销售顾问均向网易财经表示,可以连续每月操作入门光电项目。针例如对痤疮的治疗,二位均表示,“可通过光子嫩肤和微针项目联合治疗,一年可以做6-10次。”而另一位北京某医疗美容机销售顾问则表示“可以用消炎类水光针和光子嫩肤搭配着一起做,达到治疗效果需每个月做一次,就是一年12次。”对此,网易财经咨询了北京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生,其表示,“痤疮问题目前根治还比较难,(治疗)主要靠吃药及涂抹药膏,光电治疗只是辅助作用,后续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留下的色素沉着以及小凹坑,很多机构可能是想靠做这些治疗盈利,因为那些医美项目肯定比单涂抹的药要挣钱多,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正规医院还是为患者着想,为了治疗。”关于光电项目的操作频率,皮肤科主任指出,“光子嫩肤可以刚开始一个月一次,一年五六次就可以了,不能打那么多反反复复刺激,就像一个人脑里处于兴奋状态,是承受不了的。而微针项目长痘期间是不可以做的,得先等脓包下去之后可以用来祛除痘印。”据了解,有消费者反映打水光针期间皮肤状态较好,等水光全部代谢后,皮肤会有炎症反弹,重新开始长痘。上述医疗美容院医生向网易财经表示,水光作用于真皮层,相当于给皮肤额外补充了所需营养以达到改善皮肤的效果。部分有消炎、抗衰功能的水光在使用后能改善面部泛红等问题,持续补充适合的水光皮肤会稳定在一个状态,但有的消费者在停止使用后炎症等问题是可能出现反弹,因而感觉皮肤再次变差。超声炮拥有湖南省药监局的注册批文,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其批准适用范围,首先是适用于肩颈、腰腹、四肢部位的慢性组织损伤疼痛,以及瘢痕、神经性皮炎的辅助治疗。对于面部紧致提升治疗中,仅提及,“用于皮肤科、整形美容科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而像射频、激光等仪器的批文中则明确说明,能够减轻面部皮肤皱纹,改善面部皮肤松弛。暴利不断催生新型抗衰医美项目半岛医疗销售向网易财经表示,“一代超声炮售价约40万/台,二代黄金超声炮约50万/台。”有业内人士表示,不管超声炮打多少发,成本大概就是在3000-5000元左右。而市面上各医美机构,做一次半岛超声炮价格6000元到上万不等,利润可观。以另一个热门项目热玛吉为例,按照操作部位分,面部、颈部通常需900发(发数代表射频能量,数字越高能量越大),北京市价为1-3万元,眼部需450发,也要近万元。也就是说,若做面+颈+眼的套餐,大概需要4-5万元,打900发收费约为15000元。热玛吉五代的设备采购价格约70-80万元,设备配套的一次性探头约6000-7000元一个。上述业内人士透露,机构给顾客做一次的成本为7000+材料+损耗,共约10000元,利润至少可达50%。而上游仪器公司的毛利率更高,目前市面上的热玛吉,一般指索塔医疗的Thermage CPT和Thermage FLX,在国内市场分别被称为“第四代热玛吉”和“第五代热玛吉”。根其据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以及2021年前9个月,索塔医疗营收分别为1.35亿美元、1.94亿美元、2.53亿美元以及2.19亿美元。其中,热玛吉贡献了近8成收入,即2021年前三季度狂揽约11亿人民币。热玛吉为索塔医疗2018-2021Q3贡献了63%、74%、84%和78%的营业收入。过去几年,索塔医疗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一路爬升,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索塔医疗毛利率达到71.4%,净利率为33.3%。这一毛利率水平在整个医美医疗器械行业处于高位,较其他企业约50-60%的毛利率高出一截,净利率也远远高于同行的10-15%。此外,由于热玛吉治疗过程中,被加热部位温度可达60-70℃,为保障患者安全,探头采用冷喷技术防止表皮灼伤,且内置了电流、温度、压力等多个传感器检测温度、能量以便操作者精确操控,另外还使用了特制Kapton覆膜来保证能量均匀分布。但由于特制Kapton覆膜在重复使用情况下容易破损,从而引发表皮灼伤,因此热玛吉探头均被设计为一次性耗材,相当于一人一头。设备+一次性探头也构成了索塔医疗主要的盈利模式,2021年前三季度,探头及其他耗材收入贡献超71%,成为其可持续的稳定收入来源。抗衰仪器产业暗藏售假产业链巨大利益诱惑下,行业内甚至已催生出完整的售假产业链,大到山寨仪器、炮头、刀头,小到防伪二维码。网易财经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联系到两家销售复刻仪器的卖家(下称“商家A”、“商家B”),其生产工厂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商家A表示,今年市面上最火的仪器是超声炮和双逆博士,其报价普通超声炮3000左右,黄金超声炮4000左右,双逆博士4500元左右。“有很多医疗机构、美容院、采购部大部分都在我们这里拿货的,还有采购商一次拿好多台。”销售人员表示。某社交平台上一位博主称,目前在他后台以及评论区有4000多条留言发图,询问双逆博士机器真假,经他辨别,其中真机器只有五台,约为千分之一的概率。博主分享,区分韩版原装和国内生产的机器主要看细节,例如可以看脚踏、底部轮子、韩国厂家logo、屏幕显示界面以及机身背面的标识等硬件方面来进行区分。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医疗器械资质证书,也就是不合法,采购渠道不明,正规医院还不可推广,一般只在一线城市皮肤诊所或皮肤医院有推广,且该仪器2022年在韩国上市仅一年,国内医生是否能有效操作也不可保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位商家向网易财经提供的仪器照片中,logo显示为“Pemlnsvla”,与半岛超声炮的logo“Peninsula”仅3个字母的差别。商家A称,“我们这是1:1复刻的半岛超声炮仪器,能量没有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资质。”商家B则表示他售卖的仪器能量是半岛超声炮的75%左右。此外,仪器的防伪码也是识别真伪的重要标识之一,经扫描两位商家提供的二维码,结果均显示:“Original authentic(原装)”字样及一张介绍仪器的长图。页面显示由二维码生成工具“草料二维码”提供技术服务,难以证明设备真伪及品牌。而半岛医疗官网显示,机器扫码验真需通过“半岛医疗”公众号的菜单栏“验真系统”进行扫描设备动态码,以此辨别是否为正品。官方唯一推荐的验真方法为四重验真,包含[设备、治疗头、推荐机构、推荐医师]四个维度的验真,由此保障正品仪器在正规机构,被经过规范化操作培训的专业医生所使用。同时,商家A还向网易财经透露,“我们很多顾客买回去一天就回本了,他们预约出去的项目都是大几千一万多的。”并发来了许多购买了仪器的客户的项目收费记录,截图显示项目收费分别为8800、16800以及6800。当问及有无热玛吉仪器售卖时,两人均表示“现在热玛吉公司查得严,没人敢卖,可能得过段时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还有“回充头”的存在,据半岛官网显示,半岛超声炮治疗头的发数是根据核心部件的损耗寿命设计的,这种发数已经用完,而利用不法手段进行破解回充发数的治疗头,称为“回充头”。这种“回充头”能量极其不稳定,可能存在无能量输出或治疗时痛感剧烈、烫伤等巨大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设备动态码验真后,也要对治疗头进行扫码验真,只有当治疗头是正品且有剩余发数的这一种情况,才会在半岛医疗公众号扫码后收到正品信息提示。然而,隐藏在“验真”背后的除了仪器与治疗头的真假,还有眼花缭乱地价格带与医生资质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超声炮从最初14800元到现在不足3000元落差很大,目前由于商家破价,(半岛)厂家给大量机构下架了认证,导致验真系统内未出现的机构不一定是假仪器,市场真假难辨扫码验证只是一个环节,是厂家对机构限制低价的一种行为,从而教育用户扫码,即便扫码也很难辨别治疗头真假。项目操作核心还是医生,除医生资质,持证需要通过半岛的培训考核才会被列入半岛超声炮的推荐医师。”其还透露,有的机构先买一台真的机器,获得认证后把真机器租出去,再买一台假的放在店里,这样客人能扫到认证,但做的却是假机器,机构如此一来便可一本万利。...
过度的网络游戏堪比“吸食精神鸦片”...12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就《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限制游戏过度使用和高额消费,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促进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稿从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的设立与管理、网络游戏的出版经营、未成年人保护、监督管理、保障与奖励、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范,以加强网络游戏管理,规范网络游戏行业秩序,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促进网络游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腾讯游戏副总裁张巍表示,自从2021年未保新规发布以来,腾讯一直严格贯彻落实管理要求,目前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和消费数据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新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游戏合理的商业模式、运营节奏等关键要素并无本质改变。监管部门本次发布的新版管理办法明确了对行业的支持态度,特别是在鼓励精品原创游戏方面给出了指导性意见。腾讯游戏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文化引领的精品战略,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践行中国游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限制游戏过度使用和高额消费征求意见稿提出,限制游戏过度使用和高额消费。网络游戏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不得以炒作、拍卖等形式提供或纵容虚拟道具高价交易行为;所有网络游戏须设置用户充值限额,并在其服务规则中予以公示,对用户非理性消费行为,应进行弹窗警示提醒。在游戏币交易规范中,征求意见稿提出,应采取技术措施,对交易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对存在违法可疑行为的交易须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避免为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提供便利;在网络游戏虚拟道具发放及交易规范中,征求意见稿提出,网络游戏出版经营单位不得将用户获得的网络游戏虚拟道具兑换成法定货币,向用户提供网络游戏虚拟道具兑换小额实物的,实物内容及价值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成年游戏用户充值消费行为也将受到限制,如果再遇到‘游戏托’,也能及时止损。”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俊成律师对记者表示,“针对游戏币、游戏虚拟道具交易的管理规定,目的在于打击利用网络游戏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如诈骗、赌博、洗钱等,同时也将对部分游戏中的交易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对限制游戏过度使用和高额消费、游戏币交易规范、网络游戏虚拟道具发放及交易规范、随机抽取等游戏经营内容进行了规范,这是一项必要举措,有利于规范游戏经营行为,防止不正当经营行为和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严控未成年人游戏时段时长征求意见稿也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保护进行了细化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对容易导致沉迷的、存在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内容的游戏,应禁止未成年人登录;严格执行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的限制性要求,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还对防沉迷制度和未成年人身份核验进行了规范。江瀚表示,该举措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通过限制游戏时间和消费要求,可以防止发生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问题。同时,防沉迷制度和未成年人身份核验也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从事不正当行为。...
(原标题:中国债务背后隐藏的真正问题)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中国不断膨胀的债务负担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在穆迪(Moody’s)以借债狂潮构成“广泛的下行风险”为由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展望之后。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全球债务监测》(Global Debt Monitor)报告中就强调了中国的债务与GDP比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是如何增长了三倍的。这种增长在过去10年里显得尤其迅速。根据IMF,全球经济的债务与GDP比率自2008年以来的增长中,一半以上完全归因于中国这一比率的“无与伦比”的增长。中国总计47.5万亿美元的债务在2023年又进一步增长,这可能意味着,中国的债务与GDP比率终于超过了美国(以下表格的可缩放版本):然而,中国债务飙升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问题的征兆。真正的问题是过去10年里累积起来但未被确认的与投资配置不当——对房地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过多,对制造业领域也日益如此——相关的损失。之所以有必要对二者加以区别,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有关如何解决债务的讨论大多集中于防止或尽量减少银行系统的混乱,并着眼于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端。这些很重要——债务的解决方式将决定损失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如何分配——但也有必要理解,问题并不是出自中国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而是资产端。这是因为,与过去10至15年投资配置不当相关的损失得到了资本化,而不是被确认为损失。按照正确的会计规则,投资损失会被计入费用,这会减少利润和净资本。然而,如果造成投资错配的实体能够将投资一直以成本计入资产负债表,从而避免确认损失,它就将损失不当资本化了,也就是把本应属于费用的项目转变为一项虚构资产。结果就是该实体报告的利润和总资产价值将会高于实际水平。但是顾名思义,这种虚构资产无法产生收益,也就无法用来偿还为其提供资金的债务。在一个大多数活动都处在硬预算约束之下的经济体中,这个问题可以自我纠正。系统性错误配置投资的实体会被迫申请破产,破产时资产价值被减记,损失得到确认和分摊。但是,正如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János Kornai)许多年前曾经解释过的,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处于软预算约束之下的经济部门,例如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受到政府高额补贴的制造业领域,那么,整个过程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在政府支持下能够获得贷款,即使是无效益的投资也能维持下去。而且,随着经济活动转移到这些部门,投资损失可能在很多年里都不会被确认,在此期间,不管是利润还是记录的资产价值都会远高于真实水平。由于为这种虚构投资提供资金的债务无法由该投资所得来偿还,时间越久,债务就会积得越多。但一旦这些软预算实体不再能够——或不愿——滚转并扩大债务,它们就会被迫承认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端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价值来偿还负债端。换句话说,它们将被迫承认其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这才是中国面临的真正的、巨大的、棘手的问题。只要地方政府能够随意增加债务,它们就可以通过投资来实现过高的GDP增长目标,并避免确认相关的投资损失。但一旦北京方面实施债务限制,要么必须减记虚构资产并分摊成本,要么必须通过从其他经济部门转移资金来偿还债务,其实是一回事。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有人来承担损失,而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对经济至少有三个影响。第一个影响不涉及实际经济福祉和价值,但它可能在政治上令人尴尬。它会推翻以前人为增加的利润。在宏观经济层面,这意味着推翻过去GDP的增长。第二个影响是先前的“财富效应”会消除。那些自以为比实际富裕的家庭和其他实体的支出往往会超出其实际负担水平,就地方政府而言,这包括在设施、员工和服务方面的支出。然而,一旦他们被迫承认自己的财富减少了,就必须削减开支,从而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影响是金融专家所说的“财务困境”成本。为了避免自己直接或间接地被迫承担部分损失,广泛的经济行为体——工人、中产阶级储户、富人、企业、出口商、银行,甚至地方政府——都会改变行为方式,从而破坏经济增长。财务困境成本会随着分配损失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上升,其严重性在于它们往往会自我强化。正如我们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中看到的那样,财务困境成本几乎总是远远高于人们的预期。关键在于,解决中国的债务问题不仅仅是解决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对整体经济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迅速分配资产端的损失,而且要以最小化财务困境成本的方式来分配。这就是为什么债务重组必须不仅仅着眼于保护金融体系。其目的必须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额外损失。和其他国家一样,对中国来说,债务本身通常不是主要问题。债务只是一种转移,并不一定会导致损失的分配。重要的是支持债务的虚构资产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北京不仅要关注管理系统中过度债务对负债端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对资产端的影响。必须充分确认损失的严重程度,并迅速采取行动,以最具经济和政治效率的方式分配损失。越晚确认损失,并像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所做的那样,将主要精力放在尽量减少金融混乱上,只会增加经济的总体成本。...
中小投资者在股市中处于劣势地位,保护中小投资者应该从信息公开、透明、真实、准确、完整做起。然而,有些上市公司却刻意掩盖真实的资产状况、盈利状况、现金流状况。财务造假者的层级越高,财务造假行为的隐蔽性越强,其危害性越大。从以往案件看,A股公司的造假主体往往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并且是管理层的集体行为。财务造假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如下五种。第一种,虚构业务来虚增营收和利润。第二种,提前确认项目进度来虚增收入和利润。第三种,少计存货减值、商誉减值、应收账款坏账等。第四种,将与本期收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放在其他期,做跨期调节。第五种,利用资产重组,虚增利润。在众多造假方式中,第一种方式,即虚构业务,最为恶劣且隐蔽性超强。公司与客户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与供应商签订虚假的采购合同,制作虚假的生产、出库及物流等业务资料,而且上市公司的体内资金与体外资金配合模拟业务资金流,制造销售回款的假象,最终形成造假业务闭环。 这种方式隐蔽性强,危害性大,有些上市公司连续造假八年才被发现。2023年即将逝去,我们总结了2023年前11个月中被披露的、属于这种方式的、虚增利润最高的十起财务造假。证券监管机构在案情基本确定之后,会向涉案公司发《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告知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以及作出该决定所根据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上市公司相关人员可以对案情、处罚进行申辩。最终确定案情和处罚之后,证券监管机构会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本文汇总,以《行政处罚决定书》为基础。这十起财务造假案件按照虚增利润额从低到高排列如下。第十名:起步股份(603557.SH),虚增利润1.29亿元2017年,起步股份顶着“童鞋第一股”的光环登陆上交所。公司拥有知名儿童服饰品牌“ABC KIDS”。当时,该品牌是国内童鞋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童装第七位。为了掩盖增长疲弱,公司从2018年开始连续多年财务造假。2018年-2020年上半年共虚增利润1.29亿元。2018年虚增利润总额0.23亿元,真实利润2.23亿元。2019年虚增利润总额0.66亿元,真实利润1.77亿元。2020年上半年虚增利润总额0.4亿元,真实利润0.8亿元。2021年2月,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财务总监陈章旺先生的书面辞呈,陈章旺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要注意,在A股,财务总监辞职是个值得警惕的事情。2021年4月,起步股份发布2020年年报,真实经营状况暴露。2020年营业收入7.7亿元,比2019年下降49%,同时利润亏损2.7亿元。公司还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带“保留意见”的“非标准”审计报告。 一般情况下,“标准”审计报告不仅应该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且不能包含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非标准”审计报告都需要高度警觉。起步股份自上市到其问题暴露之时(2021年4月),前三大股东持有股票数量都显著减少。仅2020年,按照当年股票均价11.04元,大股东香港起步(起步股份实控人章利民控制的企业)减持的股票价值6.4亿元。二股东邦奥减持的股票价值7亿元;丽水晨曦减持的股票价值5000万元。当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暴露,三大股东进一步降低了持股数量。2021年底,香港起步持股0.49亿股,比2020年底下降了1.44亿股。而邦奥、丽水晨曦已经不在十大股东之列。《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80号》对起步股份给予警告,并处以5700万元罚款;对总经理周建永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章利民处以50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总计处以500万元罚款。第九名:宏达新材(002211.SZ),虚增利润1.33亿元2019年1月5日,宏达新材发布公告,原控股股东(江苏伟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宏达新材股份1.22亿股(占总股本28.23%)过户至上海鸿孜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鸿孜)名下,宏达新材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鑫。但是,杨鑫只是替隋田力代持,隋田力才是宏达新材的实际控制人。而隋田力主导了A股历史上著名的“专网通信骗局”,这场骗局牵连十余家上市公司,虚假销售额超过900亿元。2011年7月,隋田力出资设立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0%,从此开始了“专网通信骗局”。所谓的专网通信产品,既没有实际卖出去,也没有消费者使用,只是通过签订虚假合同、伪造业务等方式和上市公司开展业务。隋田力控制着很多企业,这些企业有些是上市公司的上游供应商,有些是下游客户。十余家上市公司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这场骗局。隋田力成为宏达新材实际控制人之后,也带来了“专网通信”业务。2019年度,宏达新材通过专网通信业务合计虚增利润总额0.3亿元,占当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39%;2020年度,虚增利润总额1.03亿元,占当期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151%。《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24号》对宏达新材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对隋田力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杨鑫处以20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总计处以50万元罚款。第八名:丹邦科技(002618.SZ),虚增利润2.4亿元2011年,丹邦科技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主营业务是柔性印制电路板和柔性封装产品。刘萍是公司实控人、董事长。2015年,丹邦科技的大股东深圳丹邦投资集团曾因违规减持被证监会处罚。(《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5〕46号》)在丹邦科技财务造假大戏刚刚开演的时候,它还进行了一场吹牛表演。2018年7月16日,丹邦科技发布《关于TPI薄膜碳化技术改造项目试生产成功的公告》称:“该项目产品多层石墨烯二维量子碳基膜目前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生产工艺。” 此后,丹邦科技股价连续两天涨停。2018年7月24日,深交所要求丹邦科技给出支持其结论的文献出处。而2018年8月1日,丹邦科技回复称,经查询《Science》(科学)杂志以及《Nature》(自然)杂志两种期刊,目前尚未见到与公司量子碳基薄膜材料技术相类似的报道。丹邦科技也未提供具体文献出处。2018年8月3日,《中小板监管函【2018】第 145号》表示:“(丹邦科技)在不具备事实基础的情形下,在公告中使用夸大性质的词句,存在误导性陈述。”2020年10月,刘萍被王李懿、邹盛和举报学历造假。此二人在2016年之前都曾是丹邦科技的高管。刘萍自称1988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复合材料专业,但举报信说,“丹邦科技董事长,也是对外宣称的首席科学家刘萍,未上过一天大学,无硕士文凭。”此举报内容后来被证实。从2020年10月14日开始,丹邦科技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总经理、董秘相继辞职。同月,丹邦科技收到交易所《关注函》。丹邦科技财务造假的内幕被慢慢揭开。 经查明,丹邦科技通过伪造销售合同、销售订单、成品出仓单、客户对账单等相关资料,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1.87亿元、2.83亿元和1.11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54.3%、82.6%和82.6%。按照公司上述期间平均毛利率计算,丹邦科技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虚增利润7544万元、1.2亿元和4478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91%、744%和3637%。合计虚增净利润2.4亿元。财务造假始于2018年上半年,而刘萍从2019年减持股份。2020年11月,当市场发现公司财务存在问题时,刘萍的持股已经从1.54亿股降低到1.06亿股,降低了0.48亿股。按照这期间的平均股价12.1元,这部分股票价值5.8亿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10号》对丹邦科技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实控人、董事长刘萍处以800万元罚款;对于监事长谢凡、财务负责人邓建峰分别处以200万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合计处以490万罚款。第七名:海伦哲(300201.SZ),虚增利润2.89亿元海伦哲全称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空作业车、电力应急保障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海伦哲2011年上市,当年净利润0.25亿元。2015年海伦哲斥资2.6亿元并购了连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连硕科技)。从2016年-2019年,海伦哲通过全资子公司连硕科技虚增各期收入和利润。2016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5亿元,虚增利润0.77亿元;2017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8亿元,虚增利润0.76亿元;2018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7亿元,虚增利润0.86亿元;2019年度,虚增营业收入2亿元,虚增利润总额0.5亿元。合计虚增利润2.89亿元。《江苏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4号》对海伦哲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50万元罚款;对海伦哲副董事长、连硕科技总经理杨娅处以罚款200万元,对前董事长丁剑平罚款150万元,对其他责任人合计罚款180万元。海伦哲2019年年报存在疑点。虽然会计事务所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是,2020年5月8日深交所《问询函》一针见血,“(请补充说明)连硕科技业绩是否真实、准确,目前的销售回款情况,是否存在期后退回,是否存在跨期确认收入的情形。请报备连硕科技2016年至2019年前十大客户的销售合同、销售回款流水。”2020年9月,江苏证监局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海伦哲在丁剑平实控期间,存在重大披露不实情况的线索,而且这引发了海伦哲管理层武力抢夺公司控制权事件。补充一个背景:在2020年4月,海伦哲控股股东江苏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机电)将海伦哲5%的股份转让给中天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天泽集团)。并且,江苏机电和丁剑平通过委托表决权使海伦哲的控股股东变为中天泽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金诗玮。此时,金诗玮合计控制公司24.98%股份对应的表决权。金诗玮承诺通过定增获得更多股份,但2021年4月中天泽集团终止了定增计划。中天泽认为,丁剑平在签合同的时候未能完全真实地披露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要求赔偿违约金6.38亿元。并且,当初斥资2.6亿元购入的连硕科技被金诗玮1元转让。 这之后双方开始诉讼抢夺公司控制权。2021年10月,中天泽发声,称丁剑平抢走了公司公章及财务章。财务造假引发的一系列诉讼一直持续到2023年12月。第六名:泽达易盛(688555.SH),虚增利润2.96亿元泽达易盛于2020年6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主要从事信息化业务。公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为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医药、医疗、农业等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招股说明书记述:“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8项,软件及软件著作权130项,并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然而,上市不到两年,泽达易盛状况频发。2021年12月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2022年3月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应,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应岚协助有关机关调查。2022年4月被会计事务所出具了带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调查显示,泽达易盛通过签订虚假合同、开展虚假业务,在上市前的2016年-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亿元,虚增利润1.87亿元。虚增利润是真实利润的9倍。此行为构成欺诈上市。上市后,《2020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5亿元,占当期报告记载的59.5%,虚增利润0.82亿元,占当期报告记载的89%。《2021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0.71亿元,占当期报告记载的21.6%,虚增利润0.27亿元,占当期报告记载的56.2%。 泽达易盛合计虚增收入3.4亿元,虚增利润2.96亿元。《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29号》《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48号》决定,对泽达易盛给予警告,并处以8600万元罚款。对实控人林应处以380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共处以2700万元罚款。2023年7月7日,泽达易盛正式被上交所摘牌终止上市。第五名:紫晶存储(688086.SH),虚增利润3.75亿元紫晶存储于2020年2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是国内具有较强竞争水平的光存储科技企业。公司开展蓝光数据存储核心技术的研发、设计、开发。公司拥有国家级的“蓝光检测实验室”和“广东省蓝光存储工程技术中心”,取得5项发明专利、71项软件著作权,参与8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编制。在登陆科创板之前的2017年6月,紫晶存储融资了1.64亿元,认购价为7.1元/股。其中,王思聪旗下天津普思一号资产管理合伙企业(下称天津普思)认购了704.23万股,投资额约5000万元。天津普思持股比例为5.92%,位列第四大股东。这时紫晶存储总市值还不到9亿元。紫晶存储上市首日(2020年2月26日),股价收报78.24元,总市值高达149亿元。不到3年时间,市值涨了16倍,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对紫晶存储给予厚望。然而,2021年1月4日,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紫晶存储发布公告,“因公司业务发展和年度审计工作需要,经协商一致,公司拟改聘立信为公司2020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机构。”年报之前换会计师,是投资者应该警觉的事情。 2021年4月29日晚间,紫晶存储发布2020年年报。这份年报仍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成为了科创板首单非标年报。会计师审计报告指出了紫晶存储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预付设备款是否真实、应收账款是否可收回等。同日,紫晶存储收到上交所《问询函》。从2021年3月9日开始,多家机构多次减持紫晶存储,包括天津普思。2022年2月12日,紫晶存储因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业绩造假的真相逐渐清晰。调查显示,紫晶存储在上市前的2017年-2019上半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6.13亿元,虚增利润0.86亿元。这构成欺诈上市。上市之后,2019年全年虚增收入2.71亿元、虚增利润1.45亿元,虚增利润是真实利润的17倍;2020年全年虚增收入3.28亿元、虚增利润1.69亿元,真实利润为负。紫晶存储合计虚增收入7.54亿元,虚增利润3.75亿元。《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30号》决定,对紫晶存储给予警告,并处以3669万元罚款;对实际控制人郑穆、罗铁威分别处以2164万元罚款、1804万元罚款;对公司其他责任人处以1435万元罚款。第四名:合众思壮(002383.SZ),虚增利润5.21亿元2010年合众思壮IPO上市之时备受瞩目,因为姚明持股0.56%,赫然位列前五大股东。实际上,合众思壮的业务和体育无关,其主营业务是北斗导航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合众思壮主要用了两种虚构业务来虚增利润。 第一,合众思壮通过虚构雷达相关业务虚增利润。合众思壮参与雷达相关业务,虚构生产业务流程,向虞某实际控制的公司采购后再销售给虞某安排的通道公司。通道公司经过多道流转后又回到虞某控制的公司,形成空转循环。合众思壮作为出资方,但不提供技术、不参与生产、不经手货物,不直接与客户、供应商接触联络,相关业务只有合同、单据、发票配合走单和资金流转,没有实物交付,缺乏业务实质。虚增2017至2019年利润总额0.61亿元。第二,合众思壮通过虚构“专网通信业务”虚增利润。合众思壮知道“专网通信业务”是没有业务实质的虚假业务,但以提供加工服务为名,加入专网通信业务链条,但实际却不承担加工角色,不提供任何有附加值的技术。虚增2017至2020年利润总额4.27亿元。以上两者,加上其他方式,共计虚增利润5.21亿元。经过查证,《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35号》决定,对合众思壮给予警告,并处以600万元罚款;对创始人郭信平处以40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合计处以250万元罚款。实际上,早在2020年5月,合众思壮的业务就受到质疑。年审会计师对合众思壮2019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带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强调了“专网通信业务”存在风险。在造假之后、事发之前的2019年7月,公司创始人、时任董事长郭信平将所持股份7232万股转让,转让价格为13.43元/股,共计9.7亿元。第三名:奇信股份(002781.SZ),虚增利润26.3亿元奇信股份主要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业务,2015年登陆深交所主板。上市前,该公司从2012年到2014年持续造假,通过虚增收入,少计成本和费用,累计虚增利润8.45亿元。上市后,从2015年到2019年,奇信股份如法炮制,继续财务造假,累计虚增利润17.9亿元。奇信股份连续八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合计26.3亿元。如果不造假,奇信股份在这八年都是亏损的。2021年年中,奇信股份部分员工向新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名举报。2021年最后一天,奇信发布公告《关于自查原实际控制人关联人疑似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提示性公告》。2022年3月31日,奇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奇信股份持续性财务造假的面纱被慢慢揭开。在奇信风险暴露之前,从2019年6月开始,奇信股份实际控制人叶家豪以及配偶叶秀冬开始减持股份,2019年套现超过1亿元。2020年6月,叶家豪及其配偶以10.9亿元转让了公司3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新余投控成为控股股东。但是,新余控股明显低估了奇信股份33.8亿元应收账款中隐藏的风险。2021年,奇信业绩爆雷,亏损17.5亿元。会计师事务所对年报出具了非标审计报告。经过查证,《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62号》决定,对奇信股份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万元罚款;对原实控人叶家豪处以140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合计处以4650万元罚款。第二名:航天通信(600677.SH),虚增利润29.8亿元航天通信于1993年上市,至今已经30年。公司主营业务是信息通信、航天防务与装备制造。航天通信的财务造假可以追溯到2003年。2007年财政部13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认定公司2003年-2005年虚增利润3110万元。2014年再次被证监部门认定虚增利润。2023年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主要针对2016年之后的财务造假。2015年,航天通信向智慧海派原股东发行股份,作价10.7亿元收购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慧海派)51%股权。智慧海派是一家手机代工厂商。智慧海派创始人邹永杭、以及朱汉坤等人承诺,智慧海派2016年、2017年、2018年实际净利润数额分别不低于2.5亿元、3亿元、3.2亿元。航天通信2016年财报被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随后,航天通信改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此后2017年、2018年财报均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19年10月31日,航天通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经过查证,2016年至2018年,智慧海派通过虚构采购与销售等业务,形成虚假收入65.7亿元,虚增利润22.5亿元;通过虚增加工等业务,虚增利润7.32亿元。合计虚增利润29.8亿元。《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9号》决定,对航天通信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对智慧海派的主要股东、主要负责人邹永杭、朱汉坤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合计处以90万元罚款。第一名:凯乐科技(600260.SH),虚增利润59.4亿元 凯乐科技于2000年登陆上交所主板。2012年公司四大营收来源为:光纤光缆33%,房地产41%,白酒17%,塑料管6%。2016年凯乐科技开始进军“专网通信业务”。我们现在知道,“专网通信”几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财务骗局。在骗局被揭露之前,凯乐科技的股价(前复权)从2016年的最低点6.2元,涨到了2018年25元。2016年至2020年,凯乐科技与隋田力合作开展“专网通信”业务。合作期间,凯乐科技仅存在少量专网通信业务,其他专网通信业务均为虚假。仅是按照合同约定伪造采购入库、生产入库、销售出库等单据,没有实际业务。凯乐科技造假金额大,造假比例高,情节十分恶劣。2016年虚增营业收入41.3亿元,虚增利润1.77亿元,虚增收入金额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49%,虚增利润占当年披露利润的65%。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111亿元,虚增利润9.21亿元,虚增收入金额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73.3%,虚增利润占当年披露利润的99.99%。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146.4亿元,虚增利润16.3亿元,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86.3%,虚增利润占当年披露利润的144.8%。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136.2亿元,虚增利润17.6亿元,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85.9%,虚增利润占当年披露利润的183.7%。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77.5亿元,虚增利润14.5亿元,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91.1%,虚增利润占当年披露利润的247.5%。 2016年至2020年,凯乐科技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12.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9.4亿元。经测算,凯乐科技2017年至2020年的真实归母净利润均为负。《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46号》决定,对凯乐科技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的罚款;对时任董事长朱弟雄处以50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合计处以150万元罚款。早在2019年2季度,凯乐科技当时的第二大股东(上海卓凡投资有限公司)开始不断减持公司股份,到2021年6月底,合计减持了超过90%的持股。按期间平均股价,这些股份的价值超过5亿元。主要股东清仓式减持应该引起投资者注意。结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危害巨大,但普通的中小投资者很难从财务报告中发现端倪。比如,一笔订单如何分辨虚实?再如,应收账款减值是否充分?三如,某公司利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如何分辨这是真实理财,抑或只是个通道,资金其实流到了该公司指定的目标公司?从以往的造假案例看,有些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会计师给出“非标”审计报告;2、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等高管辞职;3、年报延期披露;4、主要股东持续大比例减持;5、更换会计师。总体来看,普通投资者很难在财务造假早期发现问题,发现时往往已经造假多年,已经造成了投资损失。而公司内部人员更容易发现财务造假的蛛丝马迹。有鉴于此,应该鼓励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举报。因为举报伴有高风险,举报的奖励应该尽量提高。同时,上市公司应该加强信息披露。比如,多年以前,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前五大供应商和五大客户,现在却不再披露,换成了客户ABCDE或者供应商12345。披露此信息,有利于投资者核实公司业务的虚实。上市公司不能以保护商业机密等理由作为幌子隐瞒重要信息。某公司如果担心商业机密泄露,完全可以选择不上市。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是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活水,保护他们就是保护A股市场。...
22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其中3年和5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五大行均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图为存款示意图与大行相比,近期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逆势上调。以2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1.65%和4%计算,存100万元利息相差可达4.7万元。大行向下,中小行向上,是何原因?3年期存款利率进入“1”字头具体来看,五大行调整步调一致,3个月、6个月、一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两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分别降为1.15%、1.35%、1.45%、1.65%、1.95%和2.0%。这也是年内大型银行第三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今年6月和9月,国有大行均集体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以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例,今年年初年利率为2.6%,经过三次下调后,共下降了0.65个百分点,即100万元存3年利息少了1.95万元。不仅国有行,股份行中的招商银行也出手调整利率。12月22日,招商银行挂出了新的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和调整后的利率水平也与国有行保持一致,1年、2年、3年、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为1.45%、1.65%、1.95%、2.0%。“预计下一步,股份制银行和其他中小银行将跟进调整存款利率。但不同银行由于存款定价策略、资产负债管理等不同,存款利率调整的时间、节奏和幅度都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表示。对于调整存款挂牌利率的原因,工行表示,为进一步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为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和利润合理增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性,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来压降负债成本,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董希淼说。有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达6%?在大行下调利率的同时,部分中小银行在年底逆势上调利率。12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安徽新安银行推出的“特色存款”利率最高达到6%。对此,中新经纬以客户身份咨询新安银行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客服没有接到相关通知,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都是3.05%。”该客服进一步表示,该行暂停对异地开户,线上开二类户需要符合安徽省“34”开头的身份证号,同时必须定位在安徽合肥才能开户。不过,一位储户向记者提供的新安银行小程序截图显示,该行特色存款产品1年期整存整取利率3.9%,2年期整存整取利率达4%。据媒体报道,河南固始农商行12月1日发布公告称,自12月1日起,该行将对起存金额在1万元以上新开户个人执行新利率,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由1.40%、1.65%、1.80%、2.0%、2.35%上浮至1.50%、1.70%、1.95%、2.15%、2.40%,5年期定存利率不变。河南淮滨农商行12月12日发布公告表示,自12月12日起阶段性上调新开户个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起存金额大于等于1万元的执行上调后利率。22日,中新经纬以客户身份拨打河南淮滨农商行一支行电话,一位工作人员称,上述活动还在进行中,目前个人整存整取1年、2年、3年定期存款利率上调至1.95%、2.15%、2.40%。“因为‘开门红’(活动),我们目前通知活动到明年3月31日。”河南农信社客服人员也表示,经固始农商行反馈,由于临近过年,所以做了活动,上调存款利率。在董希淼看来,当前,少数银行存款利率逆势上涨,是“开门红”旺季营销活动中的措施,属于阶段性、季节性现象,是银行的一种促销手段。上调存款利率的银行多为中小银行,不具有普遍性。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中新经纬表示,中小银行揽储压力较大,存款稳定性不及大型银行,随着年终考核、“开门红”营销季临近,部分银行可能会设置揽储指标,上调部分期限存款利率,属于季节性因素,但从中长期来看,各类银行存款利率都会下调。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认为,考虑到存款利率仍呈下行趋势,部分中小银行上调存款,诚然是利率市场化的体现,但是这些银行也需要重点关注付息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深入研究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资产负债配置策略。LPR下调概率增加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其中,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以上LPR已连续6个月未变。2024年LPR报价是否会下调?杨海平指出,大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主要考量是在维持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为贷款利率下调乃至LPR下调预留空间,贯彻“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货币政策导向。此轮存款利率下调之后,LPR下调的概率上升。中信证券分析称,5年期LPR自6月后一致维持在4.2%,此后经历了8月MLF降息,9月央行降准,以及9月国有大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报价仍按兵不动。考虑上述事件累积的影响,叠加本次存款利率的调整,长端LPR报价下行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但调整的幅度可能也较为有限。中信证券认为,往后看,降成本、宽信用工具或仍有加力空间,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货币政策基调,不排除明年上半年MLF进一步降息引导LPR报价下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