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宇宙是复杂、神秘又迷人的,大脑也同样如此。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器官,这个仅有不到1.5千克的“果冻状”物体,是人类一切感知、认知、情绪、思维与记忆的根源。某种程度上,大脑即宇宙。如果把大脑和宇宙的构造图放在一起,你会发现脑与银河惊人的相似:大脑有近1000亿个神经元,而宇宙中可观测到1000亿星系;大脑的77%是水,宇宙的72%是暗物质;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结构和宇宙中星系连接一样,精密而震撼。就像宇宙有太多待探索的奥秘,人类对大脑的认知也才刚刚起步。应了神经科学领域那句名言——“如果人类的大脑这么简单,能够让我们理解,那我们将会因为如此简单,而不能理解大脑”。大脑的复杂与深邃使得脑与认知科学被誉为人类科技“最后的前沿”。我们相信从2021年开始的10年将是脑与神经科学迅猛发展的10年。随着前沿交叉技术不断发展,脑与认知科学持续进展,老龄化日益严重,脑与认知科学会有颠覆性的技术和重大发现,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我们认为,突破性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脑科学领域的创新也是如此。本篇报告,和大家分享我们对脑与认知科学的一些思考,介绍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起源,以及发展出的新工具、新疗法,还包括我们在该领域的一些投资思考。进入正文前,先分享主要观点:1、脑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却非常有限。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CNS(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很大,带来超额医疗负担,社会成本增加,针对性的药和疗法多年来进展不大。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对大脑认知有限。因此脑科学最核心的任务是理解大脑的根本机制;脑科学重要方向包括脑认知、脑疾病、脑智能。脑科学正在成为前沿科技下一个风口,也是最长最宽的“雪道”。2、过去10年,一些新工具和跨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对脑科学的研究推动显著。包括但不限于成像技术、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单细胞测序、单分子检测、光遗传学、基因编辑、基因治疗、核酸药物、脑机接口、神经调控、纳米材料和神经电极等。这些技术的突破会带来脑科学领域的范式革命。3、研发和测量工具使得我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对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生物过程进行数据化。对神经细胞的调控技术(例如光遗传、合成生物和干细胞)使得对大脑不同部位之间关系和功能从相关研究转向因果研究。随着数据化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在未来,计算认知神经科学将成为厘清意识和心智问题必要的基础设施。4、未来10年,将是研发针对CNS疾病的创新药和创新疗法的黄金时期。大部分CNS疾病的风险基因可能都会被发现,利用基因编辑和非人灵长类的动物模型,人类对疾病机制的理解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脑疾病相关的脑网络和神经环路,以及调控神经环路的新靶点将被发现。新的神经标志物也有助于对同一疾病异质性的病人进行分型。此外,以基因治疗、干细胞、数字疗法、神经调控等为代表的新治疗形态会被引入到脑疾病领域。新的靶点,更精准的疾病人群分组,加上新的治疗方式,将为CNS疾病的诊疗带来新增量。5、短中期来看,由于有创植入技术难度大,有愈伤组织形成和免疫反应的风险,植入灰质内电极的长期安全性未知,脑机接口用于真正的临床医疗应用还面临困难。但长期来看,脑机接口是脑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和一项平台技术,它提供了一个介入大脑的关键工程界面,能够承载融合未来的调控工具、测量技术、计算解码方法、和最新的电极材料和芯片。一旦实现大规模部署,由脑机接口提供的数据毋庸置疑会提升我们对大脑的理解,最终实现人和机器的无缝连接。6、虽然针对CNS疾病药物的投资有非常高的失败率和风险,脑与神经科学已经悄然成等为创业的热门领域。在美国,VC大胆布局脑科学领域;在中国一级市场,脑科学相关的投资热度也越来越高。峰瑞资本在脑科学领域坚持早期投资,围绕脑认知、脑疾病和脑智能,以新工具、新疗法和新计算为重点方向,寻找非共识的机会。接下来,本文将就如下问题逐一展开讨论:为什么脑科学创业投资正当时?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是什么,我们关心什么话题?一些关于脑与认知科学的基础知识机遇:新的工具带来关键数据,引领新的发现机遇:脑机接口机遇:CNS疾病和新疗法政府、药企、基金对脑与神经科学的投资投资方向浅析一、为什么脑科学创业投资正当时?大脑非常重要,然而我们对脑认知有限。脑仅占体重的2%,却通过25%的血流量,消耗25%卡路⾥和20%的氧气。作为自然界最复杂的组织,人的大脑有约860亿个神经元和150万亿个突触连接。人的大脑是千万年进化的结果,智人的大脑,也已有了10万年的历史。我们对脑已经有数百年的研究,但相较于大脑漫长的进化史,还很短暂。我们对于大脑的认识和理解还很有限。有专家称脑科学发展水平相当于20世纪初的物理学:有很多事情已经搞清楚,但是重大的理解和突破尚未出现。随着老龄化加剧,脑疾病带来的医疗和社会负担加重。根据OECD数据,全球大多数国家均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3亿人,占全国人口比例将达到34.10%。近年来相关政策一直在出台,试图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但老龄化的趋势难以改变。随着年龄衰老,患CNS疾病的概率会大幅增加。WHO数据指出多数人50-70岁开始出现背颈部疼痛、记忆力下降、痴呆、抑郁、脑肿瘤、退行性疾病等问题。假如没有很好的预防和诊疗方法,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1亿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平均1/3的人有发病的可能。我国人口基数大,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需求日益迫切。过去50年,在诸如小儿麻痹症、艾滋病和癌症的治疗上,创新性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死亡率。但是各类脑疾病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并且几乎无药可医,CNS领域新药开发成功率仅8.4%。CNS疾病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非常巨大。此外,很多退行性、发育性脑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甚至终身看护,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沉重。预计到2030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CNS疾病带来的医疗负担,将比癌症、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带来的费用之和还要高。交叉学科赋能,新工具不断涌现。之所以没有好的药和疗法,主要因为我们对大脑的各种机制的理解还很浅;研究的手段和工具,也还不够丰富。一些新工具、新疗法、新材料、新算法的跨学科应用,推动了对脑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比如成像技术、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单细胞测序、单分子检测、光遗传学、基因编辑、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神经调控、纳米材料和神经电极等。从这3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脑科学创业与投资正当其时。当然,在聊具体的趋势和机会前,我们可以先简单了解下这个学科。二、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是什么,关心什么?简单来讲,脑与认知神经科学可以拆分为两部分:1、脑与神经科学:研究的是大脑的硬件。比如构成神经系统的物理基础,也就是大脑分区、神经网络、神经元功能、分子基础等。2、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的是大脑的软件。认知是知觉和认识的过程;心理研究内在的表征和转换。因此,心理和认知科学研究人的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决策、意识和动机。不同人的大脑“硬件”差别不大,之所以有不同的感觉、思维和情绪,源于不同的内在(心理)转化或运算。所以,结合以上两个学科,20世纪70年代发轫的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探讨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对于跨尺度、极复杂、海量神经元组成的大脑,归根到底,我们关心三大层面的问题:1、在宏观层面,我们关心大脑的结构、功能以及神经元的活动如何整合产生心智、意识和认知。2、在介观层面,我们关心神经元怎么连成神经环路、网络,组成不同脑区。3、在微观尺度,我们关心生物大分子如何通过分子生物作用,使得神经元能够传递信息,神经元间又是如何通过突触在信息上连接起来的。三、一些关于脑与认知科学的基础知识我们下面简单罗列一些知识点。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骆利群的《神经生物学原理》,和Michael Gazzaniga的《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等经典教材。(你也可以选择跳过这部分介绍,直接看第四部分的脑产业机遇。)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对大脑有了一些了解。蒲慕明院士指出,我们对神经系统基本结构,神经细胞如何传递信息,大脑是如何感知和认知的比较了解。我们对神经细胞如何编码、储存和提取神经信息理解得比较清楚,对理解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信号加工的神经环路机制上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我们对整个大脑复杂的网络结构还知之甚少。对大脑中的信息处理不太了解,对各种感知觉、情绪,以及一些高等认知功能——思维、抉择甚至意识等,理解得也比较粗浅。2005年,Science杂志归纳出“125个科学问题”,其中18个问题属于认知神经科学,包括意识的生物学基础、记忆的储存与恢复、人类的合作行为、成瘾的生物学基础、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引发孤独症(自闭症)的原因,这些重大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如图,CNS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大脑包括皮质、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脑干、小脑等重要部分。如图,大脑不同的区域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外往内看,大脑的最外层是大脑皮质(平均厚度3mm),它由分层的神经元组成,也是大脑运算处理的中心。除了表层的新皮质,皮层里那些复杂的核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功能。新皮质下是边缘系统(扣带回、下丘脑、丘脑前核、海马、杏仁核),边缘系统参与情绪、学习和记忆的加工。边缘系统再往下是基底神经节,这是一系列皮质下神经组织,在运动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丘脑负责对信息初步分析并充当信息上传下达的中继站,脑干控制呼吸、体温、吞咽和意识水平,小脑负责平衡和运动协调性控制。到细胞层面,大脑主要由两类细胞构成,分别是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核心单元。胶质细胞的数量和神经元相当,为神经元提供极其重要的支撑、屏障和保护的作用。例如星形胶质细胞,围绕神经元并与血管相连形成血脑屏障;小胶质细胞,在脑损伤时,可以发挥巨噬细胞的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神经元的髓鞘。神经元提供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机制,通过膜电位的变化接收信息、评估信息、改变自己的活动水平、最后向其他的神经元传递信息,构成局部或者长程的神经环路。神经元有一个胞体,树突是接收信号的,轴突是传递信号的,信息由树突流经胞体再到轴突。神经元在胞体或者树突接受突触电位,超过一定阈值,就会在轴突起始处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从胞体向轴突的远距离信息传递,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靶神经元上受体产生突触电位,完成信息的传递。现在已经发现了100种神经递质,主要包括氨基酸类、生物活性胺类、乙酰胆碱,神经肽类等。神经元信息传递粗略的概念模型是:神经元内部长距离信息传递靠电信号,突触间短距离信息传递靠化学递质。神经递质(小分子)-跨膜蛋白-电位一起形成了精巧的调控机制:电信号产生依赖于离子进出,离子进出又被跨膜蛋白(离子通道)所调控,蛋白通道的开启又被神经递质或者电压调控。目前很多CNS药物主要的作用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恢复脑内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平衡。例如,和情绪、活力相关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减少会引起抑郁症,抗抑郁药物大都致力于提高全脑单胺类递质浓度。可以想象其他的光、电、磁的方式也可能用来调控和干预神经元间信息的传递。因为都是利用复杂系统来实现智能,大脑和计算机经常被类比,大脑和计算机都有大量的基本单元,包括神经元和晶体管,它们皆连接到复杂的线路(circuit)中,以处理由电信号传送重要信息。大脑和计算机都是由输入、输出、中央处理和存储等部分组成。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基础运算速度远超人脑。个人电脑能以每秒100亿次的速度运算;人脑无论是电传送还是神经递质的化学传送方面,每秒最多可执行大约1000次运算,或比计算机慢1000万倍。而人脑信号受生物噪声的影响,存在误差。但是与计算机相比,大脑有自己的优势:1、高度并行化、层级式运行:计算机是模块化和串行的,大脑是一个大规模的并行机器。每个晶体管的输入/出数是1-3,每个神经元同时有1000项输入/出。所以人脑可以算得上是人类已知的最强大的一套系统。人脑860亿个神经元,可以同时做到高度并行,实现几百个脑区的高效协调。大脑还能做到层级式运行,例如从感觉器官连接到丘脑再连接到皮质。2、突触可塑性: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是可以根据学习和经验而调整修改的(neurons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重复的训练使得神经环路更好地执行任务,速度和精度不断提高。3、存算一体:计算机使用CPU处理来自内存的信息,然后将处理结果写回内存。大脑中不存在这样的区别,神经元即是运算中心,也同时是记忆的基质。当神经元处理信息时,它们也在修改神经元的连接(突触)。信息就是以突触被加强/减弱的形式被记忆在神经网络的连接里。脑智能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不论是从研究人脑来开发类脑人工智能,还是利用计算来弄清大脑的算法(计算认知神经科学)。脑启发的计算一直在发展:并行计算、存算一体、深度学习都被引入了计算领域。以深度学习为例,Deep Learning就是从生物视觉系统研究中获得灵感。视觉系统由很多“层”神经网络组成(深度网络)。神经信号经视网膜(第一层)处理后送至丘脑(第二层),然后送至视觉皮层(第三层),最后到达高级视觉皮层(第四层)。层与层之间的网络连接是通过学习训练而形成的(深度学习)。在数字世界,计算认知神经科学,是连接脑信息处理机制和人工智能的桥梁。以神经生物实验为基础,人们建立数学模型,开展计算模拟,来刻画和描述大脑的神经活动,探究神经系统各种复杂活动和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学习、记忆、情感、决策、意识等信息处理的动力学机制。对认知功能机制的模拟和分析在精神疾病的机制研究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在实体世界,通过脑机接口来连接计算机和人脑,也是另外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方向,后文会继续提到。四、机遇:新的工具带来关键数据,引领新的发现由于受到头骨、硬脑膜等组织的保护,从人脑采集样品无疑是困难的,这妨碍了我们对大脑的研究。历史上我们通过解剖、无创的影像工具等观测方式来对人脑进行测量,但还远远不够。过去二十年,光、声、电、磁、核、遗传学、分子生物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些技术被相继运用到脑与认知科学领域。这些交叉学科和研发工具应用涵盖了从微观水平(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到介观水平(神经环路、脑区、脑图谱),再到宏观水平(各种新型影像工具),有利于更好的对基因-蛋白-神经元-神经环路-动物模型-活体大脑多个层次、多个尺度进行测量和数据化,引发新的机制性的发现,并有希望催生一些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例如,2021年10月份刚完成5亿美元融资的Neumora Therapeutics,就致力于整合多尺度多模态的数据(基因组学、影像学、脑电图、和临床数据),来发掘大脑疾病的内在机理,对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细分,发现特定患者亚群,并将他们与具有针对性的靶向疗法配对。以下具体展开:1. 追踪和调控基因(基因测序、基因编辑、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基因治疗)由于基因测序的广泛应用,通过对大人群(~万人)的基因数据和精神疾病病理之间的关联研究(GWAS),越来越多的风险基因被发现。以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为例,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有几百个突变基因被发现,但每个病人通常只有这些突变中的少数几个。这些基因中有很多被发现是用来编码突触区域的蛋白的。优脑银河的联合创始人冯国平教授和MIT的张锋教授合作研究发现,一个高度关联性的基因SHANK3。它编码一个支架蛋白,这个蛋白支撑数百个其他蛋白质,聚集在突触后细胞膜上。SHANK3对于突触功能至关重要。ASD病人人群有1-2%存在SHANK3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还出现在精神分裂症中,也是Phelan-McDermid综合征的症因。患有SHANK3基因突变的患者通常表现出多种共病特征,包括发育迟缓,严重的睡眠障碍,言语缺乏或严重的语言延迟,以及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特征(如社会障碍和刻板症)。小鼠体内的SHANK3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出现自闭症的行为。冯教授进一步利用CRISPR-CAS9对猕猴的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再将编辑后胚胎植入代孕母体,获得SHANK3突变的动物模型。突变猴表现出睡眠障碍,运动缺陷和重复行为增加,以及社交和学习障碍等。获得基因突变的猕猴,对于确证疾病机理,和未来进一步开发疗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近些年,中国在猴类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出现了小范围爆炸式的增长。昆明、上海和广州的科学家接连创造出了具有帕金森、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自闭症等多种表型的模型猴等。蒲慕明院士指出中国有非人灵长类(如猕猴)的独特资源作为实验动物模型是我们相比美国和欧洲的一大优势。美国MIT Mcgovern研究所的BobDesimore教授认为未来5年,我们可能会发现所有CNS疾病相关的风险基因。未来利用不同的基因将疾病分型。为实现脑疾病的精准医疗奠定基础。虽然大部分脑疾病让药企望而生畏,但针对单基因突变的CNS疾病的疗法开发引起药企的广泛兴趣。特别是基因编辑、基因治疗、核酸药物(siRNA、ASO)等各种调控手段的兴起,带来了新的疗法思路。例如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SMN1基因的缺失/突变造成的。2016年,Biogen和Novartis的两款疗法获批,2020年Roche的小分子药也获得批准。Pfizer通过收购Bamboo进入杜氏肌营养不良领域。Roche对Ionis开发的亨廷顿舞蹈症项目感兴趣等。对基因治疗和核酸类药物感兴趣的读者请戳《站在基因疗法的风口上 | 峰瑞研究所》2. 单分子(蛋白)检测对CNS系统蛋白组进行检测,将在基因测序基础上提供进一步的信息。利用神经血液标志物更早地发现一些脑部疾病,例如通过检测AD(Alzheimer's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俗称早老性痴呆)相关的p-Tau 217/181/NfL等蛋白来提前发现AD,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开发,这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随着AD药物和疗法逐步上市,针对AD的神经血液标志物和检测方法都将迎来爆发性增长。3. 非侵入式的调控工具:光遗传学、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2005年,斯坦福博士Ed Boyden和斯坦福大学教授Karl Deisseroth在 Nature Neurosci 发表的文章题为:《Millisecond-timescale, genetically targeted optical control of neural activity》,被视作光遗传学开山之作。光遗传的技术是用光的方式精确控制神经元的激活与抑制。运用工具病毒载体,将来自藻类的光感基因(如ChR2,eBR,NpHR3.0,Arch或OptoXR等)转入到神经元中进行特殊离子通道或GPCR的表达。光感离子通道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刺激下会分别对阳离子或者阴离子的通过产生选择性,如Cl-、Na+、H+、K+,从而造成细胞膜两边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达到对细胞选择性地兴奋或者抑制的目的。光遗传学可以快速(毫秒级)、微创、精准地靶向特定的细胞,研究神经环路和大脑功能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半)侵入式的光、电、磁都能调控神经元和神经环路的信息传递。如下图所示。光遗传学领域,研究者致力于寻找更好的光敏蛋白,以及微创式的介入调控方式和设备。刘河生教授在1万例病人中验证了利用颅外磁刺激能够有效干预大脑内的电信号传播。EdBoyden教授通过精确的计算,在颅外放置电极,聚焦在颅内特定脑区实现干预。4. 介观层面:寻找特定功能对应的神经环路介观层面是脑科学范式革命的主战场,寻找特定功能对应的神经环路,是打开未来脑疾病这把锁的钥匙。下面举一个镇痛神经环路发现的例子。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Fan Wang说道:“一直以来,人们相信大脑中存在减轻疼痛的区域,却不知道究竟在哪里。”Fan Wang等研究人员在老鼠的脑袋里发现了关闭疼痛的区域;全身麻醉可以激活杏仁核中枢抑制神经元的特定环路,他们将其命名为CeAga神经元(CeA代表杏仁核;ga表示全身麻醉会激活)。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这项研究漂亮地展示了:如何通过集成小分子探针(麻醉剂),激活神经元的选中捕获技术(CANE),调控工具(光遗传学),成像工具(在体钙离子成像),动物模型(小鼠)等多项工具和技术,来找寻疼痛的神经环路。具体技术过程是先用麻醉剂(异氟烷和氯胺酮)给小鼠麻醉,使用CANE标记被麻醉剂激活的神经元,找出不同麻醉剂异氟烷和氯胺酮都能激活CeA的一个共同的区域,并发现它们是同一类细胞。然后利用光遗传学来对CeA-GA进行调控,激活时疼痛减轻,抑制时疼痛加重,进一步确证了机制。研究至少有16个大脑中枢处理疼痛感觉或情感方面的信息,并接收来自CeAga的抑制输入。针对CeA-GA介导的神经环路,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能激活这些细胞来抑制疼痛的药物,作为未来的止痛新药。5.(宏观)成像工具:对脑结构、脑功能、脑活动大规模的记录过去20年,EEG(脑电图)、MEG(脑磁图)、MRI(核磁共振)、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fMRI(功能性核磁)、NIRS(近红外光谱)这些神经和神经功能影像技术不断成熟,有些已经成为CNS诊断领域金标准。它们往往聚焦于宏观尺度,提供的是空间分辨率在厘米或毫米层面的宏观视野。不同技术能提供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搭配。空间分辨率高的MRI和CT可以用来对结构和病变区进行定位。时间分辨率高的EEG为内在神经活动提供了精确的时间记录。视觉诱发电位可用于检测多发性硬化,早期听觉诱发电位可以以用来判断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变发生在听觉神经环路中脑干、中脑、丘脑和皮质中的哪一层上。除了宏观影像,其他跨尺度的成像技术也不断发展。聚焦到突触界面,SV2-放射性配体-PET的结合,能够检测活人脑中的突触密度,帮助判断AD和其他退行性病人突触丢失的进展情况。北京大学开发的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可以实时记录数十个神经元、上千个神经突触的动态信号;并实现长时程观察神经突触、神经元、神经网络、远程连接的脑区等多尺度、多层次动态变化。大规模、多通道、高分辨的各种新的成像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准确追踪多脑区的电活动,同时看清平方厘米范围中几万个神经细胞的活动,也可以精确地观测和记录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甚至是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五、机遇:脑机接口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互,一般用于(1)弥补收发信息器官的带宽差;(2)替代受损伤的收发信息器官;(3)不依赖收发信息器官直接和外界通讯脑机接口等目的。神经科学、生物兼容电极材料、芯片、信号采集系统不断的进步,以及以Neuralink等创新公司为代表的初创企业的成功,使得脑机接口进入快速发展期。脑机接口是通过记录、解码、控制和反馈四个阶段来完成的。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李骁健教授讲到“本质是学习,核心是通讯,关键是解码,瓶颈是界面”。目前脑机接口技术难点在于长期安全的接口界面,和对神经元活动准确和快速地编码和解码。由于神经元采用电信号传递信息,在神经元附近放置电极,收听神经元放电信号的方式来实现信号采集,再通过芯片和计算进行信号的解码,解码后的指令用于执行器(例如机械臂)的控制,最后可以对大脑特定的神经环路和神经元进行反馈。按照收听电信号的位置和方式,脑机接口包括:1)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例如EEG(颅外脑电)、MEG(脑磁图),fMRI(功能核磁共振成像);2)ECoG(皮层脑电图)微创式脑机接口;3)植入式脑机接口等。植入式脑机接口近距离接触神经元,信号衰减小,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高。因此,脑机接口主要是个工程问题(生物兼容的电极材料、电极插入方法和设备、电极与神经元的距离、如何解决电源和芯片的问题),但也包含了科学问题,如在大脑的什么位置进行接口(生物学)、记录多少个神经细胞的信号(脑科学),才能用于何种应用(需要具体应用的研发)。我们都知道脑机接口已经有了用于帮助瘫痪病人实现不同动作的不少案例:意念打字、吃油条、喝可乐等。2019年,第一个人脑神经解码的语音合成器也在UCSF被开发出来。2021年,斯坦福的科学家实现了让高位截瘫的患者用意念写字。未来,如果要实现对触觉的精细对接可能需要百至万级的电极,如果需要利用脑机接口代替视觉可能需要百万级的电极,如果最终实现大脑和机器的无缝对接,则需要亿级的电极。2021年7月,Neuralink完成了2.05亿美元C轮融资,在集结了包括谷歌风投、Founders Fund、DFJ Growth等一众著名投资机构的同时,也创造了脑机接口领域最大单次融资纪录。马斯克的“缝纫机”,已经可以在动物脑子里装入3000个电极了。对于脑机接口的应用,应该分清楚医疗和工程。解决诸如意识与认知障碍诊疗、精神疾病诊疗、癫痫和神经发育诊疗等临床医疗问题,最急需的还是对神经生物学的理解,对疾病机制和靶点的探索,需要检测并找出关键的人类脑功能网络和疾病相关神经环路,就像前文列举的镇痛神经环路的例子。短中期来看,由于有创植入技术难度大,且有愈伤组织形成和免疫反应的风险,脑机接口真正应用于临床医疗,还面临困难。长期来看,脑机接口应该是未来脑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和一项平台技术,它提供了一个介入大脑关键的工程界面,融合了未来的调控工具、测量工具、计算解码方法和最新的电极材料和芯片。一旦实现大面积的部署,由脑机接口提供的数据毋庸置疑会提升我们对大脑的理解,最终实现人和机器的无缝连接。六、机遇:CNS疾病和新疗法CNS疾病主要分成:1、退行性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亨廷顿氏舞蹈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2、发育性疾病(比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智力残疾)3、精神性疾病(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成瘾)4、其他:脑血管疾病,脑部感染和脑肿瘤等。重大脑疾病侵扰人类生命周期的全程,包括幼年期的自闭症或者孤独症与智力残疾,中年期的抑郁症和成瘾,以及老年期的阿尔茨海默症与帕金森病等退行性脑疾病等。对于这些重大脑疾病,只有充分了解它们的机理,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但目前,我们在脑疾病方面了解有限,尤其是对于抑郁症、双相(俗称“躁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类疾病,目前尚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据统计,全球脑疾病患者约占全部疾病的11%,社会负担接近人类疾病总负担的30%。中国各种脑疾病患者人数近1.3亿,其中阿尔茨海默症983万,12岁以下自闭症儿童超过200万(每年新增20万),抑郁症患者超过5000万。过去30年,CNS药物主要致力于缓解症状。但在用药或开始治疗时,试图修复认知功能和神经结构的损伤有时已经太晚。针对CNS新的疗法,从治疗路径来看会提前15-20年介入。可能会是药(缓解症状、具体的疾病modifiers)和新疗法(恢复神经可塑性、神经再生和炎症)的组合使用。未来10年,随着新工具和交叉技术不断应用,随着对脑认知不断进展,我们认为,所有由基因带来的风险大概率会被发现,关键的基因与疾病的关系被确证,根据这些基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做出新的动物模型,与脑疾病相关的细胞或者神经回路会更多地被发现,由此带来更多调控神经环路的新靶点。基于个体精准脑影像、基于蛋白等的CNS疾病的新生物标志物将被开发。不仅使得早期介入成为可能,也为新药和疗法提供更精准的靶点和伴随诊断。新疗法(神经调控、干细胞、基因治疗、数字疗法、肠道微生物)会得到蓬勃的发展。基因治疗将在人体临床产生决定性的进展。七、政府、药企、基金对脑与神经科学的投资虽然脑疾病的攻克充满了挑战,但因为市场需求庞大、社会成本巨大,该领域向来是政府的重要战略布局所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兴趣。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投入了9.54亿美元用于神经病学研究。在2000-2010年间,这一数字飙升至80亿美元,其增长比任何其他治疗领域都大得多。2016 年 8 月,“脑科学和类脑研究”被中国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同年中国发布了“中国脑计划”。2020 年 11 月初,科技部召开了中国脑计划第一次中心专家会议,会议透露:未来中国将拿出 540 亿元,正式推进中国脑计划的发展。不仅国家级科研投入加大,跨国药企依然保持兴趣。尽管对于CNS疾病仍然非常感兴趣,过去10年,跨国药企纷纷撤离CNS疾病领域的新药开发,而采用投资和从biotech公司收购管线的方式来规避巨大的开发风险和持续保持关注。2018年,Pfizer(辉瑞)旗下风险投资机构—— PfizerVentures计划向生物技术和其它新兴成长型公司投资6亿美元,并宣布将把现有资金(1.5亿美元)的约25%以股权投资模式支持新兴成长型神经科学公司。同年10月,辉瑞还和贝恩资本(BainCapital)合作推出了新的生物制药公司Cerevel Therapeutics,专注于开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法。在此之前,包括辉瑞、强生、罗氏等公司在阿兹海默症等神经疾病药物研发领域均遭遇了研发困境。这也是目前大型药厂普遍选择退出神经疾病药物领域的自主研发,转为用风险投资的方式参与并支持创新企业的原因。但产业周期发挥作用,有专家预测,大药企在未来年将重返CNS领域。罗氏医药CEO Bill Anderson指出未来10年,神经科学和疾病领域可能会像肿瘤领域一样取得巨大的进展。针对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不断加大。2018年,风险投资基金在脑疾病领域投资了约15亿美元,仅次于对肿瘤项目的投资。根据 CBInsights 的数据,从 2016 年 1 月到 2021 年 4 月,全球脑科学创业企业融资数量整体稳定上升:2020 年的融资数量较 2016 年上升了 35% 左右,2020 年融资总额达到 5 年来的峰值,超过 50 亿美元。据估计,2016到2025年,全球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9%,达到1290亿美元。成为下一个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产业。对于创新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会。八、投资方向浅析Global NeuroTech Industry Landscape Overview2020报告提到,美国神经技术领域创业公司的分布,如图所示。美国新创企业主要在神经药物、面向脑功能改善的神经反馈、认知评估与增强、脑机接口、神经监测与脑成像、神经调控等方向。这是美国的大致情况。回到国内,一级市场上,脑科学的热度越来越高,但尚未形成公认的投资框架或者成熟的投资逻辑。虽然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们坚信,未来10年将会是这一学科发展的黄金时期。脑与认知科学领域将迎来最好的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难题等待破除,越来越多的新知等待获取。这是让人兴奋的,也值得我们为之不懈努力。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随着国庆假期后A股交易量萎缩,近期量化基金业绩的波动下滑,以及私募机构鸣石投资事件的持续发酵,量化交易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近期关于量化机构即将被监管的一则传闻,也开始在投资圈里传播。 “此前量化交易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条例,听圈内人讨论,此次监管好像要针对量化交易制定具体规则,至于规则怎么定,目前还未可知。”一名卖方分析师卢姗(化名)告诉第一财经。据其猜测,有可能针对量化交易层面做出相应约束。 不过,记者询问包括鸣石投资、灵均投资、九坤投资、稳博投资在内的几家头部量化机构,多家机构均表示,“未听说过”。 一家头部量化机构负责人李梓敬(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没听过上述传闻,但监管最近确实有针对量化机构做一些调查。不过也只是做一些实地调查,外加了解量化交易数据。” 都是量化惹的祸? 而一季度过后,市场热点从消费和医药板块转换至周期板块和光伏板块。“这些板块,其实一向都不是公募基金的‘心头好’。包括周期板块这种类型的票,其实更适合私募基金和量化对冲基金,它们可能更喜欢这样的板块。”卢姗表示。 不过,国庆长假后,A股市场成交量急速下滑。在一些从业者眼里,正是因为量化交易的“顺势交易”,才导致市场成交量缩减。 “近期,之前非常热门的周期和光伏板块都有回调,大家都在猜测,是不是量化资金在其中做了一些趋势的追踪,或者做一些量价因子,所以才形成当前的局面。”某买方分析师周珊(化名)表示。 具体逻辑是,量化机构执行顺势交易,即市场下跌时,量化交易顺着下跌卖出或者做空;如果持有板块上涨的话,量化机构就会不断去追涨。 “它们跟着市场趋势走,然后放大这个趋势。此次或许因持有板块下跌而顺势卖出,导致市场成交萎靡。圈子内都在讨论,监管可能因为这种事,对量化机构出台具体措施。”周珊说道。 一位私募大V表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风控不严、一味盲从模型的量化投资行为可能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加剧市场波动、放大风险。 而近一个月以来,量化基金业绩也确实有所下滑。朝阳永续的一份国内量化私募统计监测数据显示,从9月13日至10月13日,有业绩公布的量化私募产品在此期间平均亏损4.89%。 9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上致辞时,对当前发展较快的量化交易表示了关注,并提示交易所注意新型交易方式的监管问题。 他表示,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比较普遍,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 “最近几年,中国市场的量化交易发展较快。交易所对入市资金结构和新型交易工具怎么看?希望大家做些思考。”易会满称。 监管可能只是了解情况 但量化交易真的能大幅影响A股成交量?也有不少从业者表示了质疑。 “前段时间传得特别离谱,量化交易量占到整个市场交易量的六成甚至以上,但实际上我觉得量化交易量在整个市场的交易占比,也就是20%左右,不足以对A股市场整体成交形成影响。”李梓敬说道。 据一位私募机构管理人对第一财经的分析,目前所有私募量化机构,日换手率在25%上下浮动。由此计算,目前私募量化市场整体交易额大约在2750亿元。 李梓敬表示,自己虽然从来没有听到监管要针对量化交易出台具体整改措施,但的确在开展相应调查工作。 “监管最近通过实地走访、当面了解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一些大型私募机构。主要因为现在没有程序化交易的报备,交易所其实也不知道究竟具体哪一个账户是做程序化交易的,所以监管想了解目前市场中量化交易占比究竟有多少,交易特征如何等问题。”李梓敬称。...
美国国会正在立法禁止互联网公司对各自平台上自有产品给予优先待遇(也即“自我优待”)。法案禁止一系列对企业和消费者不利的行为,如不公平地阻止企业间或企业与平台间的互操作,滥用企业数据竞争,操纵搜索结果偏向自身等。这项法案将于下周提交,与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的一项措施配套,等候国会两院的最终通过,才能成为法律。近年来,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等平台的自我优待行为已多次遭到指控。10月15日消息,上述法案正获得更多支持,未来可能对亚马逊和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商业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跨党派反垄断法案10月14日,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艾米·克洛布彻(Amy Klobuchar)和共和党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为首的两党议员小组宣布推出《美国创新与选择在线法案》(The American Innovation and Choice Online Act)。克洛布彻官网显示,该法案制定了明确、有效的规则,以保护竞争和在主流在线平台上开展业务的用户。具体内容包括禁止占主导地位的平台滥用把关权,偏袒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禁止施行对小企业和消费者不利,有碍于竞争的行为,如不公平地阻止企业间或企业与平台间的互操作,要求企业购买平台的商品或服务以获得在平台上的优先位置,滥用数据进行竞争,以及操纵搜索结果偏向自身等。法案将给予反垄断执法机构强大、灵活的工具,以阻止违规行为,并在主导平台从事非法行为时追究其责任,包括重大民事处罚、寻求广泛禁令、紧急临时救济的权力等。法案强调,最具经济意义的在线平台往往拥有庞大的美国用户群,是许多在线企业的“重要贸易伙伴”,应防止其自我优待和歧视行为,允许平台创新、开展业务并保障消费者权益,如保护用户隐私安全、防止非法行为等。克洛布彻表示:“随着占主导地位的数字平台越来越倾向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必须制定政策,确保小企业和创业者们仍然有机会在数字市场上取得成功。”这项法案将于下周提交,与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的一项措施配套,等候国会两院的最终通过,才能成为法律。此前,由众议院反垄断小组委员会主席大卫·西西里尼(David N. Cicilline)和另一高级议员领导的两党小组在众议院也提出了类似的法案,但最终未被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据悉,《美国创新与选择在线法案》是美国本届国会提出的一系列限制科技公司的法案之一。今年6月,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了六项反垄断措施,包括《美国创新和选择在线法案》《终止平台垄断法案》《平台竞争和机会法案》《许可转换服务平台以增强兼容性和竞争法案》《大型并购申报费用现代化法案》等。平台“自我优待”现象频发美国国会禁止互联网公司对各自平台上自有产品给予优先待遇的立法正获得更多支持,这可能对亚马逊公司和苹果公司等科技巨头的商业模式构成潜在威胁。就在法案提出的前一天,路透社获悉了一份亚马逊内部文件,文件直指亚马逊在印度的自有品牌团队利用第三方卖家数据,“复制”其他品牌推出自营产品,同时通过操纵搜索结果来刺激自营产品的销售。对此,亚马逊回应称“无法确认所述信息的真实性,并认为是不正确且未经证实的。”同时,亚马逊正为另一张违规收集处理个人数据的罚单而上诉。因亚马逊对用户数据保护不力,违反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卢森堡国家数据保护委员会(CNPD)7月对亚马逊处以7.46亿欧元的罚款,这是迄今欧盟对违反GDPR企业开出的最重罚单。此次隐私调查加剧了对亚马逊欧洲业务的严格反垄断审查。据悉,欧盟正在调查亚马逊是否在其平台上使用了卖家的数据,以及它是否不公平地偏袒自己的产品。德国对亚马逊的销售进行了多次调查。英国也在调查类似的问题。自我优待行为同样见诸于苹果、谷歌、脸书等巨头平台中。今年4月,土耳其反垄断机构RekabetKurumu对谷歌处以超2.96亿里拉(约合人民币2.39亿)罚款,指责其在搜索结果中突出强调了自己的本地搜索和住宿比价服务。苹果则被质疑在Tidal或Spotify等竞争对手的App Store搜索结果中投放Apple Music广告。脸书也于6月被欧盟盯上,被指在分类广告领域削弱竞争对手,自我优待、偏袒旗下业务。目前,脸书正在深陷算法的漩涡中。外媒报道称,正是过去一个月对脸书算法的揭露,成为了推动《美国创新与选择在线法案》提出的“行动催化剂”。...
10月1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和《甘肃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其中,《甘肃省“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全省落户限制,实现城市、城镇落户“零门槛”,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建立健全“人钱挂钩”“人地挂钩”“人奖挂钩”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支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力度,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畅通社会性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加强人才流动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提升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完善技术带头人和科技专家制度。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质量。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依托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开展社会化职称评审。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领军人才”“西部之光”“陇原之光”等扶持计划,全面落实“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
整个上海研发团队全员被裁,贝壳找房的“优化”动作有些大。10月11日,贝壳找房上海研发全员裁员,以“N+3”为补偿的帖子刷爆社交平台。作为美股上市公司,整个行业调控不断加深,2021年贝壳股价已从最高点80美元下探到15美元左右,跌幅超80%,市值蒸发超800亿美元。贝壳找房对此回应称:此次优化的部门是贝壳找房在上海地区的金融等部分业务。今年以来,行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据此对上海地区金融等部分业务进行调整。对于此次调整涉及到的员工,将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妥善安排,同时为其优先提供内部转岗机会。将整个上海研发的裁员归结于“行业环境”变化,贝壳的回应略显苍白。而“优先提供内部转岗机会”这类看似诚恳的表态,能否落实到行动上也疑问重重。在教育行业大裁员后,虽然也有不少失业潮里的员工盛赞贝壳“N+3”的良心,但高额补偿并不能左右“失业”的事实。创始人左晖离世的噩耗在前,千亿市值化为泡影的困境在后,砍去上海研发的贝壳,贝壳无奈缩壳背后,在资本市场上的故事还能讲多久?01、行业凛冬已至房地产的好日子已经成为过去。战线收缩之下,贝壳作为其中的个体,不过是整个市场翻篇的一个小小注脚。今年2月9日,深圳住建局发布《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要求中介挂牌价格不能超过参考价,商业银行将根据成交参考价格发放二手房贷款。据了解,此次发布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目的是为了落实房住不炒的政策,因目前市场的二手房价格波动很大,存在很大泡沫,不利于市场公平、公正交易,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格,可以有效抑制二手房挂牌价虚高、市场乱象,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今年8月18日,据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消息,杭州市住房保障联合房产管理局宣布“个人自主挂牌房源”功能正式上线“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据称该功能打破了传统依赖中介机构的房屋销售模式,改善了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和中介机构房源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去中介化浪潮滚滚来临。事实上,自今年5月以来,热点城市调控政策就已经在紧缩,二手住宅市场成交量逐步下滑,尤其是8月往后,二手房价格一再下跌。新房也保持了一致的步调,楼市罕见出现了持续下滑情形。根据易居数据,今年9月,11个热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仅为4.3万套,同比下跌45.5%。楼市政策汹涌变化,即便是找房大平台的贝壳,也无法抵御寒冬。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贝壳二手房的营收为96亿元,同比增长仅4%。而第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速高达202.1%。“7月份交易数还差强人意,到了8月、9月,看房买房的人就少了很多。”一位贝壳员工这样评论道这波楼市寒冬,“政策紧缩是主要原因,再加上8月消费不景气,买房少也正常。但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另一位深圳贝壳的员工则表示:“最近几个月,门店都没有签到单,不少经纪人离职转行。听到的消息是,交易量低的门店将直接关店。”显然,上海研发团队的人去楼空只是贝壳找房“开源节流”保证资金的一方面举措。火于时代的贝壳,伴随着整个行业失去想象力的事实,目前面临的已然是生存问题。02、互联网公司?贝壳学不像“一家租售房中介,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研发?”这是贝壳上海研发裁员话题下的高赞提问。而贝壳2022年校招宣传上,“产研占比超70%”几个大字十分夺目,可以看到其想把“重研发”标签烙印在身上的决心。“此次校招,产品研发类岗位占70%以上,包括图像算法工程师、三维重建算法工程师、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工程师等。”如果不是反复确认贝壳找房的Logo,以上一段话总会给你在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找工作的错觉。贝壳学互联网大厂组建高精尖研发团队,目的当然不难猜:给外界尤其是资本留下研发投入占比高的美名。在互联网时代,研发团队对贝壳来讲确实举足轻重。以推荐算法工程师为例,这决定了搜索者能看到什么样的房源,这对促成交易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以符合用户希望的商品留住潜在消费者,往往就是成功交易的第一步。▲ 图:贝壳官微但研发团队真的是贝壳的核心力量吗?有行业人士称,“重研发”似乎成为了贝壳的噱头。面向公众,研发的高额投入让贝壳从人才结构上与互联网公司类似,这让贝壳站在了房产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模糊的边界上。面向资本,二级市场向来把科研投入的高占比与高潜力划等号,字节的算法推荐系统就是明证。资本愿意为重研发买单,贝壳就把“重研发”标签纹上了手臂。贝壳上海研发的全军覆没就是最好的答案。尽管研发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最终促成交易的还是一线的销售与经纪人。因此,当风暴来袭,研发团队也成为了贝壳最先抛弃的一批人。——或者用贝壳的话说:“优化”。学互联网公司,未必是一条歧路。然而贝壳的研发被裁员,足以证明了研发团队在贝壳宣传时可能有效,但在困境来临时却又证明并非核心力量。贝壳的困境也不止于此。时代变了。贝壳怎么变才能破壳?03、能否破壳即使是在高于市场补偿价格的情况下,贝壳也愿意砍掉一线城市的研发,这或许是走投无路之举。楼市遇冷又无法回收高投入,从团队入手节省资金成为了贝壳不得已却又必须为之的道路。从招股书来看,裁员涉及的金融业务曾被贝壳上下寄予厚望。简而言之,金融业务是指贝壳与银行、担保公司、房地产评估师和政府机构合作,积极推动并简化抵押贷款,进一步促成交易。至于为何上海金融业务研发团队会惨遭“断腕”,贝壳方没有给出明确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贝壳缩紧金融业务或许与近期金融业务监管日趋严格的政策有关。不断紧缩的信贷关口,使得交易量没有达到预期。另一方面,如果金融服务为企业带来了利润,那么产品的合法合规性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些年,除了金融服务,加大家装家居业务投入也成为了贝壳“破局”的重要棋子。收购圣都家装就成为了贝壳站稳脚跟的重要一步。圣都家装成立于2002年,主营为整装模式的家庭装修服务。显然,未来,贝壳想将卖房购房装修一体化,形成一个更完备的流程,但比起租售房,家装处于“下游”产业,能否为贝壳带来新的增量仍未可知。▲ 图:贝壳官微除了业务遇阻,团队内部,贝壳也痛失了它的灵魂人物——左晖。尽管左晖已经离去,但房屋租售行业中,依然是无法磨灭的存在。左晖让房屋租售流程规范化,为房屋租售平台树立了行业标杆。正如零态LT在过往文章《贝壳的故事还能讲多久》中写道的那样,左晖的社会价值在于:让一个曾经坑蒙拐骗横行、相互敌视甚至斗殴的行业逐步建立起职业尊严。左晖创造的居住服务平台发展模式,是贝壳发展的起点,后左晖时代,立足在房地产这块大蛋糕上,贝壳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像左晖探索租房市场运营模式一样,贝壳需要身先士卒打通一条居住服务平台公司长期发展的新路径。这种路径不能轻易被行业形势所左右,并且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盈利。这是左晖留给贝壳的命题,也是时代留给贝壳的命题。...
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的控制权争夺战,已成为近日金融行业关注焦点。10月13日晚间,创始人袁宇在一份声明中,本想证明自己是鸣石投资的实控人,却不小心“自爆”了自家基金有股权代持问题。而中基协明确要求私募基金不得股权代持,意即表明,鸣石投资自成立之时就已违规。同时,袁宇还“自爆”,在机构的投资尽调过程中,他将股权代持协议给机构们看过,这亦把与其合作的机构们拉下了水——如果承认看过,就是明知鸣石投资违规却合作;如果不承认自己看过,则是尽调不尽责。尤其是与其合作的代销券商就有29家,不乏头部券商。它们不仅面临着违规合作问题,更面临着为投资者可能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鸣石投资创始人“自爆”违规在鸣石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暂停创始人、首席策略负责人袁宇的相关职务后,10月13日晚间,袁宇发布了一份《告全体员工书》。在这份声明中,袁宇称,其控制的上海松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松盟投资”)持有鸣石50%及35%共计85%股权,因此自己是鸣石的实际控制人。而本次控制权之争的另一方李硕,其名下的全部鸣石50%的股权,均为松盟投资委托其代持,李硕并非鸣石的股东。袁宇称:“2017年,基于多年友情与信任,松盟与李硕签订《股权代持协议》,委托李硕代持鸣石的50%股权。代持情况在投资尽调过程中,鸣石均曾披露。2021年10月12日,松盟已正式函告李硕,解除委托代持关系,收回鸣石的50%股权。”这一有力的“爆料”,的确让这场纷争发生反转,看起来,袁宇才是有话语权的那个人。29家代销券商被拉下水但是,问题来了。在2019年更新的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机构的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严禁股权代持。中基协规定,申请机构出资人应当以货币财产出资。出资人应当保证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且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申请机构应保证股权结构清晰,不应当存在股权代持情形。出资人应具备与其认缴资本金额相匹配的出资能力,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而袁宇的声明则明确自爆了自家私募基金存在违规问题,这或将拉一众代销机构“下水”。正如业内人士评价,袁宇的声明里,公开提到了尽调时曾提供了代持资料,这无疑牵连出一众代销机构——如果尽调的人看过了这份资料,就是属于明知违规却默认;如果没看到这份材料,则属于尽调不尽责。“一般私募基金的代销渠道有银行、券商、三方财富,银行比较严,给市场上私募开的白名单比较少,鸣石不一定能被代销。券商和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代销的可能比较多。”有机构人士称。而从北京、上海两地证券业协会披露的信息来看,“躺枪”的券商的确不少。根据统计,北京、上海代销鸣石产品涉及的券商共有29家,分别是:国信证券、安信证券、浙商证券、瑞银证券、国海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粤开证券、华融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泰证券、中信证券、华福证券、国元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民生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恒泰证券、中银国际证券、长江证券、东北证券、财通证券、华鑫证券。尤其是在今年8月份,量化私募的业绩表现比较好的时候,国信、安信、浙商、瑞银、国海5家券商,还新增了对鸣石投资产品的代销备案。此外,即使有几十家券商代销躺枪,亦有不少券商“幸免于难”,包括: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东方证券、方正证券、东吴证券等。数据来源:上海证券同业工会客户面前失责券商如何过关?购买鸣石投资产品的客户,无疑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有钱人”。上述券商的备案代销,多数认购金额起点是100万,但亦有例外。例如招商证券代销的鸣石产品,最高认购金额起点是1000万,而多只产品的认购金额起点是500万。这只“千万门槛”的产品是“鸣石锐驰三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代销备案时间是2019年5月15日。此外,招商证券于2019年11月25日备案的代销产品“鸣石春天28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认购起点是500万,于2021年6月7日备案代销的“鸣石春天十三号A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B”的认购起点是700万,于2021年6月7日备案代销的鸣石春天十三号1/2/3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B的认购起点是502.5万。由于“千万门槛”的鸣石锐驰三号并未公开净值,我们尚不清楚其获益能力。不过,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鸣石28号自2019年11月20日-2021年10月8日收益为70.92%、鸣石春天十三号自2021年6月7日-2021年10月8日收益为29.64%,均为投资人贡献了不错的回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挣钱。券商在今年6月以后备案代销的多只鸣石的基金,目前在私募排排网上无法查询到净值信息,包括:鸣石中证500指数增强春天15号、鸣石春天17号、鸣石满天星十一号、鸣石傲华六号、鸣石春天十九号。唯一能查询到净值信息的“鸣石春天2号A类”,于今年8月9日由国海证券备案代销,不过这只产品自今年8月17日成立以来,到10月8日,已经下跌5.65%。当前私募排排网仍然显示有售。此外,尽管我们不能获取到鸣石中证500指数增强春天15号的净值数据,但国信证券是在今年8月26日备案代销相关产品,而8月26日-10月14日,中证500指数下跌1.55%。也就是说,在8月26日之后买入相关产品的投资者,大概率可能是亏损的。而目前,鸣石投资明确出现违规,亦有传言称,监管或有意指导鸣石投资清盘所有产品。如此一来,百亿规模的鸣石投资在卖出股票的过程中,可能又会引发部分产品净值下跌,相关投资者会继续亏损。而作为代销中介的券商,亦难逃为投资者带来损失的责任。...
“太难抢了,根本挤不进去。”一面镜子,除了能找出你的美丽,或者变身穿越时空的传送门,还能干什么?科技,正在赋予一面镜子更多的可能性。在某购物网站中,一块价值几千元的镜子下面有评论如斯:“讨厌被时间束缚的我,随时锻炼让自己爆汗,绝绝子”;“它帮我量身打造课程,把私教请回家的感觉真好。”健身镜的火热在资本市场也一览无余。以Fiture健身镜为例,其上一轮融资3亿美元,是全球运动健身领域最大规模B轮融资,更是吸引诸多机构进驻,包括红杉、腾讯、DST、Coatue、C资本、凯辉基金、黑蚁资本、CPE源峰、君联资本、全明星基金等。融资后Fiture的估值上涨到15亿美元。一位投资人也告诉我,“太难抢了,根本挤不进去,有两家差点因为份额打起来。”如今,市面上有Fiture、乐刻、咕咚、小乔体育、亿健、YUPP等数十个品牌的数十款产品,据天眼查数据,智能健身镜领域有10余家企业产生了超20起融资,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到是以人民币不等。有业内传言说,深圳现在有几十家公司在做健身镜。就连科技公司也纷纷下场。近日,华为公布了一项有关运动健身的专利,又完成了健身品牌“为鉴”的商标注册,业内认为,首款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智能健身镜将要来临了。除此之外,小米也完成了健身设备的商标注册,就连低调的百度也被曝光已经有智能健身镜相关技术的专利设备,而荣耀、oppo已推出相关产品。谷歌与Facebook更是跑在前面,在Facebook宣布豪掷10亿进场后,谷歌说要斥资4亿美元打造新园区里对智能硬件的投入。科技公司奔赴前线并不意外,他们的资源与实力早已培养了敏锐的嗅觉,健身镜又处于智能家居这一庞大市场,巨头们自然不会放过。健身镜受到资本热捧一位优秀的女性芭蕾舞演员首创了健身镜Mirror。出于对自身需求的洞察,她于2018年在纽约推出以Mirror命名的健身镜,它主要打造以内容为主的“私家教练”,用户可在家观看健身课程、纠正动作,完成有氧运动、力量练习和瑜伽等各种锻炼。至2018年2月,Mirror获得13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Lerer Hippeau Ventures、Spark Capital、BoxGroup、Brainchild holdings、First Round Capital等。2019年,Mirror的总收入达到1.5亿美元,至2019年末,获得的的外部投资总额有7480万美元。等到9月的时候,知名运动服饰和配件制造商Lululemon宣布以5亿美元收购Mirror。紧接着,Mirror之后、TONAL、TEMPO等累计融资额达4亿多美金,成为了投融资市场的健身镜宠儿。美国另一家家庭健身明星品牌Tomal正在寻求IPO,该公司融资总额已达4.5亿美元,亚马逊的Alexa是主要投资者,有不少明星、球员也参与投资。疫情期间,Tonal销量暴涨了800%。另一边,初创公司Tempo定位高端市场,今年4月获得了软银超1亿美元的投资。作为Mirror在中国的对标者,Fiture于2019年3月创立后,紧接着就在8月拿到了红杉投的600万美元,此后的一年,腾讯、C资本、凯辉基金等投了6500万美元,刷新了全球健身行业中A轮融资的纪录。C资本投资人施正炫认为,健身镜最大的卖点是内容。对于更多会销售到一二线城市有闲钱人手中这一说法,施正炫告诉笔者,Fiture在西藏、新疆都有销量,三四线城市更多。这也不难理解,三四线城市的私教水平未必比得过一二线城市的教练,而健身镜的出现更容易让他们触及到最优质的的教学,这也是他口中的“去中心化”。至于健身镜的具体目标用户定位,有投资人为投中网分析,第一类是在家带娃的宝妈、没有大把时间放到健身房的打工族,有健身需求,却因为其他原因无法在某一时间到达某一空间。第二类是长期的运动爱好者,无论在户外还是在家,他们的习惯性与自律性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健身镜可以帮助他们更便捷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时间,满足健身欲望。还有一部分自卑、社恐人士,出现在健身房这一人群聚集地,可能令他们感到不舒服。有一些女性在去健身房前总要准备一番,化妆是一个必备环节,这样也让她们把去健身房这个平常性举动变得仪式感增强,从而削弱了健身房的舒适性与随意性。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健身镜容易创造一个更为私密安全与个性化的空间。随着健身镜的发展,Fiture出现了它强调的一大重要功能——检测,即集成AI+深度集成摄像头。它的智能运动追踪系统通过AI人体动态传感器,让用户不需要穿戴什么,就可以被产品检测动作的准确度、完成度。当然,也有媒体认为,健身镜在中美两国都达不到Peloton的高度,这里存在着健身镜的实用效果问题、疫情对它需求的冲击长度以及健身镜在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的不同等问题。这一点笔者在国贸的Fiture线下体验店中也有体会。但它的纠偏水平达到何种程度还有待考证。有业内人士称,健身镜的设计并不能让它多角度识别、抓取运动者的精准动作,比如左右移动空间较大的动作。宅经济产物技术在重塑着我们的日常,我们不断更新迭代的需求也同样在倒逼着技术的发展。疫情前,宅经济的主要对象似乎是z世代,但在疫情期间,它已不再属于一群特定对象,而是渗透到各个年龄阶段,逐步衍变为一种普及的生活方式。这当然是源于技术的成熟、供给端媒介与内容的丰富。想一想,技术不到位,“万物云化”如何诞生?拿疫情期间宅健身这一点来说,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瑜伽垫等瑜伽装备订单量是去年的3.5倍,各类跑步机、折叠跑步机、划船机、健身班、瑜伽垫等成为热销产品,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150%,2月至今自营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近6倍。“疫情反而将健身行业往前推了一大步”,一业内人士说。基于大数据、AI等技术对用户需求的体验、洞察,自疫情以来,各类健身器械、营养代餐、运动服饰、健康咨询等产品销量很好。东边日出西边雨,另一边,线下健身似乎水深火热,甚至被传处于“一天倒一家”的囧境中。海德格尔说,媒介之外,别无他物。这不就是宅经济的一句注脚吗?宅经济的主体扩大,源于媒介范围扩大所致的影响,除了宅健身,宅吃喝、宅养生、宅娱乐、宅海淘、云学习、云办公、云开市,一个赛过一个。健身镜赢得腾讯、红杉、凯辉等投资天团的青睐不是没理由,一投资人告诉投中网,技术今天让这面镜子诞生了私密、专业与互动的空间,在家与其他健身爱好者互动,明天就可以帮助人们通往更丰富的场域,有可能是神秘的元宇宙,还有可能是外太空。据《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大众健身年平均总消费相比2020年提升35%,女性平均总消费更是高达6362元,增幅接近50%。89%的受访者认为健身智能化是必要的。宅家智能健身这个新兴领域成为产业新风口,被业界认为是一条价值千亿元的白金赛道。但有业内人士并不乐观,中国健身文化与美国存在很大不同,宅家健身的还只是一小撮人群,还有很大一批人——下沉市场、中老年等群体更偏向于户外跑步类运动;更有健身教练说,线下的真人互动、教学、检查、纠偏才能出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是难以替代的。不少人担心,基于人的惰性本性,健身镜是否会与那些年出手的跑步机、健身环一样,用上几天就被丢进角落落上死灰。宅经济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健身镜的市场又有多大?资本市场的热捧可能并不是唯一答案。今年3月发布的《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02%,同比增长3.19%。故而,在我们探讨宅经济的时候,健身镜的眼光已不止局限于C端,B端也是重要场景,比如酒店、医院、学校等,据悉,Fiture正在探索酒店业务,为酒店或民宿消费者提供随时健身的场景。新兴物种的诞生总要经历讨论、质疑,健身镜的前方是什么样的路还需继续跟踪观察。AI是否还会赋予更多物品不同的含义,也未可知。但没有人会质疑,技术驱动带来的影响力。...
曾经,“一节更比六节强”的广告语成功将南孚电池送进广大消费者的视野,并占据市场心智,快速打开了知名度。然而,如今作为南孚电池母公司的亚锦科技目前日子却并不好过。9月10日,A股上市公司安德利发布了一条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其计划通过以24亿元的对价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亚锦科技36%的股权,除了3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外,安德利还同时受让后者15%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且不可撤销。这一设计将使得安德利以51%的表决权成为亚锦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来源:公司公告亚锦科技的主体资产,就是我们熟悉的南孚电池。自8月26日开始,安德利股价一路上扬,从27.2元/股涨到9月13日最高价44.14元/股,涨幅最高达62.28%。新三板市场上,亚锦科技股价也从8月23日的0.77元/股一路涨到9月13日最高2.4元/股,涨幅达惊人的211.7%。不过9月13日之后,股价又重新震荡走低。来源:Wind经历问询后,在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安德利的收购交易预案已正式出炉。来源:公司公告公开信息显示,亚锦科技持有南孚电池82.183%的股权,安德利本次重组完成后,其核心资产将变为南孚电池。虽然公司已做声明称本次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但市场对此的解读却略有不同。无论如何,安德利百货作为一个在区域县域市场提供自营百货零售的上市公司,看起来平平无奇,却即将成为行业巨头——南孚电池的大股东。那么这些年,南孚电池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不受控的命运李子柒与微念之间的纠纷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用在企业管理中或许同样成立,经营与资本运作需要协同并进。有些公司管理层表现不佳、经营业绩不好,但善于资本运作,融资历程异常顺利,很多亏损的新消费或互联网公司均在此列,但资本参与再深可能也无法拯救业绩。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有些公司经营业绩很好,但由于对资本缺乏认识更无防备之心,最终导致大权旁落,核心创始人虽有心经营但已无余力运作。南孚电池就是后一类型的典型案例之一。作为国内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南孚电池连续20多年位居国内碱性电池市占率第一,广受消费者欢迎。正如南孚电池官网所写,“南孚碱性电池连续28年中国销量前列,每卖出10节碱性电池就有8节来自南孚”。Wind数据显示,2020年南孚电池的当年收入增速仍高达23%,毛利率更是接近60%。2020年,南孚电池的收入高达30.86亿元,为亚锦科技91.5%收入,最终亚锦科技合计实现净利润5.65亿元。来源:Wind,亚锦科技年报但反观它的资本之路,却令人扼腕叹息。南孚电池的创立可以追溯到1954年在福建省南平市小山沟里成立的一家电池厂——南平电池厂。但直到后来的厂长陈来茂在1976年到来之前,这家小电池厂都活得不温不火。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的陈来茂,为这个小山沟里的落后电池厂带来了生机,很快就成长为厂长。1986年时,陈来茂出国考察。这次考察让陈来茂发现了国内电池生产与国际的差距——美国市场已经用碱锰电池了,但国内还在用落后的干电池。不甘落后的陈来茂通过引进外资拿到了一笔贷款,并将当时现金的LR6生产线引入国内,于1988年正式成立南平南孚电池公司。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电池行业以碳性电池为主。随着寻呼机等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发展,碱性电池凭借其容量大、使用时间长等特点逐步取代碳性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由此,南孚电池脱颖而出。1993年时,南孚电池销量已经稳居国内碱锰电池第一,到2003年,国内小电池市场有一半都是南孚电池的天下。但成也外资,败也外资。1999年,摩根士丹利联合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成立中国电池公司收购南孚电池,当时中方持股51%,外资持股49%,以微弱的优势掌握了控股权。但随后,部分股权被出售给了摩根士丹利,导致外资成为控股股东。股权已经旁落的中方,此时已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2003年时,外资股东将南孚电池的股权转让给了美国吉列集团。2006年时,宝洁又收购了吉列,南孚电池的控制权再次被转移。但要知道,美国吉列集团自己已有一个生产电池的主体——金霸王,且已经在90年代的中国电池争霸中输给了南孚。因此,南孚电池在宝洁和吉列手中,自然不会太好过。据媒体报道,在控股期间为了避免南孚电池和其旗下的金霸王电池竞争,其对南孚电池在新产品的研发、国外市场的销售等方面进行了一定限制。来源:亚锦科技重组报告书(2015)媒体消息显示,在2003年左右被并入宝洁时,这位民营企业家就已经黯然离场。2015年亚锦科技发布的重组报告书中,当时的董事会成员中没有陈来茂,甚至全文都未出现过陈来茂的名字。站在南孚背后的鼎晖南孚原本作为国内最大的“小电池”企业,之所以被外资选中,就是由于它所拥有的广阔市场前景。但最终,南孚电池在股东不断变动中,上市之路始终搁浅。等到股权重新回到中方股东手里的时候,时间已到了2014年11月。当时,鼎晖投资出资2亿美元,并向中国银行贷款3.8亿美元,从宝洁公司手中收购了南孚电池78.775%的股权。但这其实并不是鼎晖投资第一次参与南孚电池的投资,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据媒体报道,鼎晖投资与南孚电池的渊源始于1997年。当时鼎晖的创始人吴尚志与焦树阁还在中金公司任职。作为中金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吴尚志负责投资的项目中,就包括了南孚电池。1999年,当地政府对南孚电池厂进行改制引入外资,中金公司作为牵头方,帮忙引入了摩根斯坦利、荷兰银行等外资方,外资方最终控股南孚电池。2002年,在政策要求之下,从事私募股权业务的吴尚志、焦树阁等人共同成立了鼎晖投资。凭借着当时在中金公司的资源,鼎晖投资最开始的投资项目中,就已经包括国内主要的巨头企业南孚电池、蒙牛乳业、李宁体育等。在此后的几轮股权转让中,投资了南孚电池的鼎晖投资获利丰厚,也因此奠定了鼎晖投资在行业中的地位。2014年,鼎晖终于正式获得控股权之后,开始为南孚电池谋求上市之路。2015年时,鼎晖投资将南孚电池60%的股权,通过定增方式以26.4亿元的价格装入新三板公司亚锦科技的“壳”中。2016年2月,这笔资产收购完成,鼎晖投资总裁焦树阁成为亚锦科技的董事长。收购完成7个月后,亚锦科技又展开了一笔定增,称为做大电池行业,计划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主要募资计划包括了购买南孚电池剩余40%股权,并购国内锂电池公司、碱性电池公司以及海外电池公司。这次募资引发了机构投资者的热烈反响,发行价格为2.5元/股,共有64名投资者认购了11.05亿股,合计27.6亿元。除了9名个人投资者之外,其余55名投资者都是机构,其中包括了金元顺安基金、长安国际信托、国泰君安期货、海通期货等机构,以及广发证券、中泰证券、中银证券、华鑫证券、华安证券等机构的做市库存股。这些机构投资者当初踊跃认购,看中的就是南孚电池这块“金字招牌”以及鼎晖投资作为顶级PE的资本运作能力。南孚电池作为优质的核心资产,每年都保持20%以上的收入增长。但参与定增的投资者,并没有按期获得分红,也没有合适的退出机制。亚锦科技还与兴业国际信托签署了信托贷款合同,以持有的南孚电池60%股权质押,取得10亿元并购贷款基金,兴业国际信托将这笔资金直接支付给了鹏博实业。亚锦科技入股鹏博士以来,鹏博士业绩低迷,股价也持续下跌。而亚锦科技作为还款主体,为此背负着向兴业国际信托借来的10亿元债务。同时,亚锦科技一直以来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鹏博士项目的负责人杜某已于2019年7月3日被拘留,同年8月9日被批准逮捕。最终亚锦与鹏博士曾经尝试承接的云南联通的混改项目也告失败,并被云南联通追索2.692亿元的违约金。多方受益的收购方案此前曾参与定增但无法退出的投资机构近来不断推动背负债务的亚锦科技出售南孚电池的股权。直到今年9月,出售股权一事才终于有了公开的进展。在介绍具体的收购方案之前,我们或许应该首先厘清安德利百货内部的利益关系。安德利是一家来自安徽的区域型商超,已于2016年上市。它的原实控人陈学高当时持有安德利约50.12%的股份。但在2019年,陈学高就已经将安德利的控制权卖给了荣新基金,而后者的控制人是东山精密的实际控制人之一袁永刚、王文娟夫妇。今年7月,安德利的原实际控制人陈学高再次转让6.66%的股份给荣新基金的一致行动人前海荣耀(后者为前者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因此实际控制人荣新基金一共控制安德利29.13%的股份,而陈学高手中还有22.24%股份。来源:Wind然后来看本次收购的方案,其设计可谓复杂:1、上市公司收购资产本次交易亚锦科技36%的股权从宁波亚丰手中购入,估值共计24.55亿元,其中18亿元由安德利以现金支付,剩余部分由陈学高代付。2022-2024年,亚锦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应不低于6.16亿元、6.57亿元和6.99亿元(鹏博士相关的一切损益影响不计入在内)。2、上市公司出售现有资产和业务安德利将目前业务——商超业务——全部出售给陈学高,交易价格不低于6亿元。这部分交易价格直接与第一部分中陈学高个人部分支付的相抵消,如果仍有不足,由陈学高个人在2年内补足。3、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陈学高将目前持有的安德利的股权中15%转让给亚锦科技目前的股东宁波亚丰,作价计6.56亿元,可以用现金支付或用债务抵消。4、后续交易安排如果2022-2024年的对赌净利润达成,宁波亚丰有权要求安德利收购剩余部分股份;如果亚锦科技的其他股东愿意出售,安德利也应该一并收购。所以这场交易的实质为:陈学高转让安德利15%的股权给宁波亚丰,获得6.56亿元现金;亚锦科技出售给陈学高商超资产,价值6亿元+,不付现金,直接转为亚锦科技的交易代付;而交易代付的6亿元+可以与宁波亚丰应收的6亿元+相抵消。来源:安德利收购交易预案,华尔街见闻制图如果对价完全相同,则最简化的结果是:对陈学高来说:用15%安德利股权换回安德利原先100%的商超业务;对安德利来说:付18亿元,剥离商超业务并获得亚锦科技36%的股权;对宁波亚丰来说:卖出36%亚锦科技的股权,换回18亿元现金+15%安德利股权。安德利的方案公告后,交易所连发两封问询函都非常有针对性。对于剩余18亿元的资金来源这一问题,据9月25日安德利回复问询函,其准备通过控股子公司引入少数股东进行11亿元的股权融资和7亿元的债务融资。其中11亿元股权融资意向出资方有宁波睿利、安徽省三重一创基金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基金、新材料基金及关联基金、合作伙伴、股东等;7亿元债权融资意向出资方包括地方政府平台、股东等,债务融资的利率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时间不低于3年。未来的路作为中国最早一代的电池王者,按照1954年前身的成立时间计算,南孚的历史距今已近70年;按照1988年本体的成立时间计算,也已经33年了。这样一个老牌电池一哥、绝对霸主,本应能够冲刺“电池茅”的品牌,如今却落得创始人败走、在资本市场籍籍无名的下场,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本来在陈来茂的带领下,南孚电池的前11年都走在越来越好的路上。但自1999年落入外资手中之后,南孚电池就成为众多资本互相博弈的棋盘,早已经失去抢夺市场、技术研发的精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被外资收购又雪藏,过高的外资比例使得早期踌躇满志之时的南孚电池无法实现IPO,导致它只能在不同的股东之间来回游走,失去上市获得更好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则是成为控股股东的财务投资者们执迷资本游戏,缺乏战略思维和眼光。过去的20年里,南孚电池始终固守小电池,虽然陈来茂1999年时已开始研发锂电池,并于此后用在了耳机中,但仍然是“小电池”,且时至今日仍知者甚少。南孚就这样和成为真正的“电池茅”失之交臂。后来的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但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成长为“新能源电池王者”,称霸A股。唯一幸运的点是,虽然南孚没有继续成长也没有抓住锂电池的机遇,但原先的业务仍然保留得不错。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南孚电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6亿元、28亿元、33亿元、1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5.5亿元、6.4亿元、4.56亿元。行业来看,中国碱性锌锰电池产量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中国碱性锌锰电池产量为193.2亿只。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显示,2020年中国碱性锌锰电池产量约为212.8亿只。目前,在国内市场,虽然南孚电池依旧处于前列,但面临着超威、双鹿、超霸、华泰等电池品牌的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国际市场研究机构Technavio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全球碱性电池市场有望增长4.93亿美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但国际市场南孚电池的竞争优势并不大,吉列集团下的金霸王仍然在海外占据优势。虽然本次交易是否能够获得批准目前仍是未知数,但就算现金能够帮助亚锦科技偿还债务,曾经参与定增的机构也仍要考虑退出路径,这对再度易主后的南孚电池股价来说,可能仍是不小的压力。来源:Wind对南孚电池这个老牌巨头来说,被资本裹挟进入困局的时间长达20年,已经太久。那些将南孚当作工具的股东们,也是时候放手,让南孚将精力重新放回业务,回归商业本质了。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在高净值人群越来越旺盛的需求和信托公司的转型发展驱动之下,家族信托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作为财富规划、管理和传承的重要方式,家族信托本质上应该是十分符合信托本源的代表性信托业务,从信托公司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家族信托客户是信托公司最为优质的客户,存在大规模、长期限的资金委托,高度信任的委托关系,因此信托公司有很强的动力将这部分客户服务和维护好。但现实却存在另一面。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有信托公司在应对风险项目、刚兑普通投资者的过程中,利用家族信托更为灵活的操作空间,承接相应的风险项目。在记者接触的这个案例中,这种承接主要是一种过渡性安排,尚未导致实质性后果,但从操作过程来看,颇具争议,有可能导致较高风险出现。家族信托作为一种财富管理方式,和普通信托产品一样,需要进行投资管理。但不同的是,普通信托产品对于所投资产有直接、具体的明确约定;对家族信托而言,则是通过资产配置组合的概念,先成立家族信托后,再去投资其他产品(往往是同公司的其他信托项目),不管是全权委托还是部分委托,对于底层资产而言,某种程度上存在直接委托人缺位的情况。这给了作为管理人的信托公司更大的操作空间,也对其管理能力、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要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市场了解到,从资产配置上看,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家族信托业务大量配置了地产信托。“这倒不是说要给家族信托配置风险高的资产,主要是信托行业的主要资产就是城投和地产,城投的收益又比较低,而前几年大家基本认为房地产是安全的资产。”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被爆出流动性问题的、涉及大量信托融资的某房地产公司,出现在不少家族信托的资产池子中。甚至有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就在该地产公司公开暴露问题前不久,市场对其已有所顾虑时,该信托公司的家族信托产品仍配置了一些资产。家族信托为何去“救火”?2020年,华东地区一家信托公司的一个房地产项目暴露风险问题,公开市场也传出项目相关的负面消息,该项目的一名信托投资者发现之后要求兑付退出。据一名知情人士对记者介绍,按照以往的做法,应对类似风险项目的投资者,公司采取的措施是将其转入资金池产品中,但是这几年随着信托风险的暴露和监管趋严,资金池产品大为受限,已经不能新增规模。另外一个选择是公司的自有资金“救火”。在该公司的这一项目中,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由家族信托来承担这一“救火”功能。相关转让记录显示,该信托公司在同一天内分两次向同一个家族信托产品转让了共计600多万份额,所显示的项目在该日期之前已经出现有风险。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早在半年之前,该地产项目就已经停止了对信托付息。按照约定,该家族信托的每一笔投资都需要委托人签字同意,那么这一转让是如何实现的,信托公司为何将其他投资人已经发现风险的项目,转让给家族信托的委托人?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该家族信托客户对于家族信托的具体运作并不关心,据了解,该客户是一名年龄颇大的投资人,其在该公司成立的家族信托规模约2亿,平时并不过问相关情况,管理所要求的签字等业务流程均由其妻子代为办理。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这似乎是一个可以利用的Bug。记者还了解到另一个类似的案例。同样是一个爆出风险的地产项目,一位投资人此前以购买普通信托的方式投资了该项目约3000万,后项目违约,公司对其他投资人进行了刚兑;而这位投资人情形较为特殊,彼时他刚好在这家信托公司设立了家族信托,家族信托成立后,公司在未明确告知投资者的情况下,将这3000万风险项目的信托份额转让至该客户的家族信托中。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案例中,信托公司并没有让家族信托的客户遭受实际损失,利用客户的“不过问”心理将风险项目转入家族信托之后,公司会继续向客户进行付息,尽管项目本身已经对信托公司违约。这种操作更像是一种解决流动性问题的过桥腾挪行为。“但是从流程上看,很有可能出问题。假如转过去之后,后续自有资金不能接上,置换退出,又或者公司团队和领导发生变动,不再按既定的计划延续操作等,就有可能出现实质性亏损。”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家族信托以配置自家固收产品为主从家族信托自身的发展来看,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末,信托业整体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为20.49万亿元,自2017年末以来保持下降态势。然而,一方面监管鼓励信托行业发展本源业务,家族信托在近几年成为了各大信托公司转型的新方向。另一方面,在疫情影响下,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出于避险情绪,高净值客群愿意选择用家族信托的方式保护资金安全。因此在整个行业规模缩减的大环境下,家族信托业务规模不降反增。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行业家族信托规模较年初增长80.29%,连续四个季度持续上升,环比增幅分别为11.2%、8.34%、35.94%和10.09%。其中,建信信托、山东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家族信托业务规模排名居前,四者规模占比合计超60%。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在“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财富管理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中信信托家族信托业务部总经理王楠讲到,在家族信托资产配置类别中,89.35%的资产用于配置信托公司自主发行的信托产品,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最高,占总资产规模的95.20%。大多数家族信托业务中,固收类非标产品配置基本可以占到90%以上的比例。由于其收益的稳定性,房地产、基建可以算是家族信托业务中的传统优势资产。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信托本身是一个逐渐建立信任关系和品牌的过程,成立之后,后续股权安排、税收法律关系、财产继承等很多业务都可能委托给信托公司来做,长期而言客户的子子孙孙都可能与信托公司保持长久紧密的关系,但是越信任反而越被利用,伤害性很大,这些案例均发生在第一代家族信托中。”理论上,信托公司很重视并服务好家族信托客户,一位信托专业人士对记者指出,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其涉及利益较多,团队之间竞争激烈,关系复杂,有的时候各个团队之间并不是都站在公司长远发展的统一立场上考虑问题,家族信托的特点决定了其常常扮演多样化的角色。...
提起全息显示技术,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各种不同的方案,比如:基于高速飘浮粒子的投影方案,或是通过多层过滤器处理光线来实现的3D相框等等。大多数全息显示方案的规模比较小,仅用来展示规模较小的3D模型。相比之下,从2018年开始一家叫Light Field Lab的公司就开始研发空间级的全息显示技术,他们的愿景是将全息与周围物理空间融合,营造一种酷似《星际迷航》中“全息甲板”的视觉体验。也就是说,用全息图像来营造一种虚拟环境。据青亭网了解,技术细节Light Field Lab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包括Karafin、Brendan Bevensee、Ed Ibe,他们此前来自光场捕捉和显示厂商Lytro。在2019年时,Light Field Lab曾展示其全息显示模组,当时该模组仅能显示1.6亿像素、60Hz刷新率的图像。近期Light Field Lab公布了全新的模块化全息显示方案SolidLight,通过排列组合,它可显示高达25亿像素以上的图像。据悉,Light Field Lab称之为有史以来分辨率最高的全息显示方案。从公布的实拍视频来看,其视觉效果(包括色彩等)看起来足够生动,虽然能看出是全息图像,但已经达到电影中描绘的效果。为了展示SolidLight的效果,Light Field Lab CEO Jon Karafin带体验者进入了一间暗室,在这个房间中,布置了一个类似于热带雨林的模拟场景,同时背景还播放了应景的音效。在热带雨林中央,可以看到一个以全息形式显示的变色龙,这是一个动态的变色龙,它不时会伸舌头吃掉周围的苍蝇。有趣的是,它的舌头碰到周围植物时,植物也会开始颤动,好像变色龙是真实存在的一样。当然,仔细观看还是可以发现,变色龙是由像素组成的,而且与周围的实物相比,看起来比较模糊。不过,它是一个肉眼可见的3D模型,你可以从多个角度查看它的外观。体验者表示,虽然全息变色龙看起来是简单的概念,但细看却非常复杂。它可以在逼真视觉(会聚的波阵面)和虚拟(发散的波阵面)之间切换。产品细节SolidLight方案是由规模较小的子模块组成,每个子模块包含16kx10k的像素,尺寸为6x4英寸(15.24x10.15厘米)。每15个子模块,可组成一个28英寸的全息显示屏,可显示25亿颗像素。据Light Field Lab称,SolidLight的像素密度可达到每米100亿颗像素。Light Field Lab CEO Jon Karafin应用场景方面,Light Field Lab将瞄准大规模展示(比如剧院、商场、娱乐中心等等),将全息显示模块组成规模更大的视频墙,显示数千亿像素的3D模型,比如博物馆中的恐龙等等。据了解,SolidLight完整的交钥匙方案包含四块:1,SolidLight Surface 模块化显示模组;2,计算硬件,包括服务器、GPU、网络与同步装置;3,WaveTracer:SolidLight实时或离线渲染软件和插件;4,后续升级与技术支持。Karafin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逼真的全息技术改变视觉交互,并重新定义真实与虚拟。同时,我们也首次公布技术参数,我相信,它展示的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真实技术,因此接下来,将面向市场推出。目前,SolidLight开始支持预定,预计发货时间是明年。从2019年开始,Light Field Lab就开始发售一些非量产的系统,目前已售出的系统可用于开发商业应用,预计在未来1-3年内陆续进入市场。此外,SolidLight交钥匙解决方案开始面向部分客户陆续交货,应用场景包括展览展示、零售产品可视化、广告、娱乐等等。未来,Light Field Lab还将面向C端市场,探索量产的可能性。目前在量产方面,Light Field Lab还需要解决成本、设计等问题,比如:除了全息显示模组外,SolidLight系统还包括GPU、FPGA等计算元件,其中FPGA是客制化的。为了进一步简化系统设计,未来Light Field Lab计划开发定制芯片,从而降低成本,用于开发C端产品。技术细节在了解SolidLight背后技术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全息显示的定义。通常,全息指的是记录和投影光线的技术,比如全息防伪标志,也是一种记录和显示光的方案。而通常用于形容AR、全息技术的光场概念,则描述了光子在空间中的移动,以及和物质表面的相互作用。我们肉眼能看见周围的光线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光线是光能的集合,光在进入人眼后,会通过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处理,转化成色彩信号。换句话说,你眼睛里看到的画面,实际上是由一束束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而形成的。在Karafin看来,理想的全息技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可跟随观看角度动态变化、具有双目视差、符合光学物理规律。也就是说,全息图像只位于观看者和全息光源之间,在视线内才能看见。为了实现逼真的全息图像,显示系统需要能渲染高分辨率场景,并模拟真实物体。而Light Field Lab的技术原理是类似于3D浮空投影,即通过投影方案来重现“实像”,其特点是生成不同视角的图像变化,因此像真实物体一样具有3D观感。具体来讲,SolidLight采自发光的模块化显示面板,面板上配备了一系列复杂的光波导,可用来调节密集的平行光线场。据悉,SolidLight方案可准确、实时地渲染双目视差、光线反射和衍射等效果,而且可显示无限焦距的全息图像,也就是说人眼可以聚焦在图像上任意一点,有种在看真实物体的感觉。不过,当你你伸出手触摸时,会发现这是全息图像,不是真的。Karafin表示:你可以看到光子与物质表面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波阵面肉眼可见,而且可以自然对焦。这是平面显示屏无法实现的,而通过Light Field Lab的全息显示屏,观看者不需要戴额外的眼镜就能看到逼真的3D,而且不容易产生眩晕,显示几乎没有延迟。体验者表示:SolidLight显示的全息变色龙是可触摸、用手可以穿过的,此外远离全息显示屏后,变色龙会从视线中消失。而靠近观看变色龙时,会发现类似于纱窗的效果,组成变色龙的部分像素肉眼可见。他表示:目前SolidLight技术在显示尺寸、规模和密度上,还存在局限。目前,尽管SolidLight的显示效果还不够完美,和真实物体的观感依然有明显区别,但未来其分辨率等视觉效果有望进一步提升。实际上,在2018年时Light Field Lab仅能显示1.6亿像素、60Hz刷新率的图像,而现在通过组合全息模块,可以显示高达25亿像素以上的图像。从2D到3D的升级与全息显示技术相比,2D显示技术更加成熟、应用也更加广泛。不过现有的2D显示技术,在尺寸和分辨率上已经达到一种极致,而且无法正确显示3D内容。因此,Light Field Lab希望通过全息技术,进一步提升3D显示效果。与科幻电影中的描述不同,基于真实物理规律的全息图像通常需要借助显示屏(介质)才能反射光线。比如Tupac、迈克尔·杰克逊虚拟演唱会,就是采用一种叫佩珀尔幻象的全息方案制作的,原理是将2D图像投影到半透明的表面上,这种方案常用于马戏团表演、博物馆、演唱会、剧院等场景。而市面上的3D全息显示屏,则是通过叠加多个平面图像,来模拟3D模型的深度。3D电影,则是配合3D眼镜来营造固定的双目视差,模拟立体观感,不过焦点平面是单一的,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辐辏调节冲突。实际上,人持续处于动态,因此视角也在不断改变,大脑对于双目视差的微小变化足够敏感,如果双目视差和焦点变化不够自然,会让人产生不真实的观感。相比之下,真正的全息显示效果应该更加自然,就像是存在于物理空间的3D场景那样,这也是Light Field Lab未来的开发目标。Karafin表示:SolidLight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显示效果,它可以用光线来组成3D物体。接下来,Light Field Lab计划通过模块化、可扩展的设计,来显示更大规模的全息图像。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