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亚马逊(AMZN.US)CEO贝佐斯旗下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公布了名为“Orbital Reef”的私人空间站计划,其将与多家航天公司合作建造空间站,预计将在2025年至2030年之间部署。这个空间站最多可容纳10人,蓝色起源将其描述为太空中的“混合用途商业园区”,并且称其能够为太空游客提供“具有异国风情的接待”。这个空间站设计的可居住空间几乎与国际空间站的一样大。蓝色起源建造空间站的主要合作伙伴是航空航天承包商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的子公司Sierra Space,合作团队还包括波音(BA.US)、Redwire Space(RDW.US)和Genesis Engineering。Redwire Space股票在消息宣布后飙升,并两度出发熔断,涨幅最高达到32%。Redwire的执行副总裁Mike Gold表示:“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微重力研究、开发和制造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不仅对探索宇宙和进行发现有意义,而且对改善地球上的生活也意义非凡。”据介绍,蓝色起源将提供空间站的“实用系统”和“核心模块”,并计划使用其New Glenn火箭进行发射。Sierra Space将提供其LIFE habitat(一个可充气空间站模块),并计划使用其追梦者航天器运送货物和机组人员往返于空间站。Redwire Space将运行该空间站的有效载荷操作并建造可部署的结构,还计划利用Orbital Reef进行微重力研究、开发和制造。波音公司将建造该空间站以科学为重点的模块,并负责运营和维护工程。该公司还计划利用其Starliner太空舱将机组人员和货物运送到空间站。Genesis Engineering将负责“单人航天器”系统,该公司将其描述为宇航服的替代品。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10月22日晚,格力地产公告,控股股东珠海投资和公司董事长鲁君四于近日收到了广东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鲁君四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处罚原因是2016年格力地产定增时,珠海控股签订了一份股价对赌“抽屉协议”未披露。目前鲁君四因涉嫌内幕交易,还正处于证监会立案调查过程中。去年5月,格力地产宣布拟122亿对价进军免税行业,以发行股份加现金支付注入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但在停牌前格力地产股价已经出现放量大涨。此后,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按下暂停键,至今未重启。近期,格力地产股价连续回调,显著跑输整个地产行业指数。与广州金控等签股价对赌协议经查,2016年8月,格力地产以6.78元/股的价格,以非公开方式向6个定增对象发行4.42亿股新股,募集资金30亿元。非公开发行实施过程中,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投资与相关定增对象签署《附条件远期购买协议书》,约定在格力地产定增股份锁定期满后一年内,若格力地产股价未达一定条件,珠海投资需向定增对象购买其所持定增股份。格力地产分别于2019年11月14日、2020年4月4日披露,因触发《附条件远期购买协议书》约定的远期购买条件生效,珠海投资未履行上述远期购买安排,珠海投资所持16.83%、41.11%的格力地产股份因合同纠纷分别被广州金控、华润深国投、广州玄元投资等申请冻结,累计冻结股份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100%。广东证监局称,珠海投资与定增对象签署附条件的远期购买协议,是格力地产非公开发行事项的重要内容,珠海投资所持格力地产股份也因该协议所致纠纷被司法冻结,可能影响格力地产控制权稳定。珠海投资未将签署远期购买协议的非公开发行股份重大事项及时告知格力地产,导致格力地产迟至珠海投资所持股份被部分冻结后,才于2019年12月5日披露有关协议签署事项。而格力地产时任董事长兼总裁鲁君四同时担任珠海投资的董事长,作为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的主要负责人和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参与相关协议签署事项,但未能勤勉尽责,未督促珠海投资及时告知格力地产相关事项并予以披露,对上述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负有责任。根据有关规定,广东证监局决定对珠海投资、鲁君四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同时于收到决定书30日内报送整改报告、内部问责情况报告,并抄报上海证券交易所”。涉内幕交易鲁君四正被立案调查事实上,目前鲁君四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正处于证监会立案调查过程中。2020年12月30日晚,格力地产公告,公司董事长鲁君四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编号:沪证专调查字2020066号),因其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根据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截至目前,调查结果仍未公布。公开资料显示,鲁君四1966年出生,博士学历,高级工程师,2014年3月至2020年1月任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2020年1月至今任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20年6月起任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2008年6月起任格力地产董事长,2009年11月至2017年6月兼任格力地产总裁。2020年5月,以王府井为代表的免税概念炙手可热,持续被市场炒作。此时,格力地产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珠海市国资委和城建集团合计持有的珠海市免税集团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购买资产交易对价共计约122.15亿元。随着消息的宣布,格力地产收出连续八个涨停,此后继续震荡上扬,两个月时间股价涨幅超过250%。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停牌前一周,格力地产股价就出现放量大涨,累计涨幅超过12%。上交所此后就重组事宜向格力地产发函问询,其中就要求公司自查前期提交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况。彼时,格力地产在回复函中表示,不存在公开或泄漏相关信息的情形,亦不存在利用本次重组的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的情形。随着鲁君四被立案调查,格力地产也于今年2月9日公告,暂停注入珠海免税集团的重大重组事项。近期股价跑输行业除了暂停置入免税资产,格力地产今年另一项出售子公司股权的重大交易也宣告终止。今年5月12日,格力地产公告,其全资子公司珠海保联与圣湘生物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9586万股科华生物股份(占总股本的18.63%)转让给圣湘生物,转让价款19.5亿元。但不到三个月,8月6日格力地产披露,珠海保联与圣湘生物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之终止协议》,决定终止双方此前约定的科华生物股权转让事宜,并在《终止协议》生效后三个工作日内归还圣湘生物于5月28日支付的5.85亿元股份转让首期款。据悉,7月14日科华生物被申请仲裁,仲裁申请金额为105.04亿元及违约金、仲裁费用、律师费等。彼时,格力地产曾表示,仲裁涉及的是科华生物的收购事项,不会对科华生物的股权变动产生限制。显然,格力地产过于乐观了。尽管格力地产频繁涉足免税、大健康等其他业务谋求转型,但房地产仍是公司业绩的支柱。2021年半年报显示,格力地产的营业收入为33.91亿元,同比增加1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9亿元,同比增加11.15%。近一个多月来,格力地产股价处于持续调整过程中,一个半月累计跌幅超过30%,最新收报7.47元,显著跑输近期频频有消息刺激的地产板块。...
10月21日,华润、中钢集团、中核集团、中国诚通等26家中央企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外公告了353户假冒国企名单。证券时报记者同时注意到,在今年7月~9月,也有5家央企发布了类似打假公告。显然,这是央企的统一行动,预计接下来也将会有进一步清理假冒国企的动作。国资委产权局也发布了《假冒中央企业名单》,曝光353家假冒“中央企业”的真面目,提醒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翻看央企本轮打假名单,可知“李鬼”之猖狂,披露的假冒国企数量超过350家。中国电建“受灾”严重,此次公告假冒集团子企业151家,注册地遍布全国各地。中国电建10月20日公告,长期以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中国电建集团下属子公司,以中国电建集团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经核实,相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国电建集团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国电建集团无关。中国电建提醒,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一个积极的信息是,中国电建在假冒国企列表下方标注,经与各地有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沟通,上述部分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已经发生变更,具体以市场监督部门的公示信息为准。这也说明央企在不断行动,采取了实质性措施来清理假冒子公司。中国中铁10月21日公布了43家假冒子公司,排在第二位。中国中铁的公告措辞与中国电建基本一致,中钢集团、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此轮公告的大部分央企也采用了类似文本。数量上披露假冒国企较多的还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建筑集团,分别达到32家、28家,国药集团、中国交建公告的假冒公司数量也超过了10家。华润在10月21日发布《关于华润管理企业被虚假注册为股东的严正声明》,称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华润管理企业证照和印章,在工商系统中将7家企业的股东分别登记为华润集团管理企业中国三九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6家)和深圳南方医疗研究中心(1家)。经进一步确认,7家假冒国企注册于北京、成都、青岛、福州、海口等地,严重侵犯了公司及公司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名誉。对此行为,华润郑重声明:我司及我司管理企业并未出资设立以下7家公司和其分子公司,该公司及其所属公司与我司及我司管理企业不存在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7家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人员的任何行为,我司及我司管理企业从不知情,与我司及我司管理企业没有任何关系;我司管理企业已经并将继续通过法律途径严肃追究侵害我司管理企业权益的侵权行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刑事、民事等法律责任,切实维护我司管理企业合法权益;提醒广大消费者、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切勿相信或参与以下7家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冒用我司及我司投资企业名义宣传、开展的任何投资、交易及其他活动,以免上当受骗,造成自身财产损失。央企此前已经饱受“李鬼”之苦,这一情况长期未能缓解。此番,央企统一行动公示假冒国企名单,可望有效震慑不法分子。但是,国有主体撤出对挂靠企业的投资,在工商登记程序上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因此,国有主体想要单方面解除代持、退出挂靠企业股东身份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挂靠企业在设立或挂靠时,工商部门仅对所提交资料进行形式审查,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便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并不需要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反之,如果国有主体想撤销挂靠企业,则有复杂的程序要走,且要提供确凿的被冒名证据。因此,想要更为彻底的解决问题,仍需相关各方进一步采取实质性的强力措施。对于冒名国企、虚假挂靠等行为,认证主体为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的微信公众账号“国资小新”刊文表示,“国家队”“央字号”在人民心中有实力、有信誉,好品牌、硬实力来之不易,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金字招牌”,诚邀社会各界一同监督、参与打假。如发现冒名、虚假挂靠行为,请及时联系相关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创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一起让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近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被指在两家企业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28亿元存款用作其他公司的贷款质押担保,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多位经理、副行长当面承认,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其关联方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名下28亿元的存款被用于为另外一家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公司提供贷款质押担保。对此,渤海银行南京分行24日发布声明称:在与相关企业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我分行发现企业间异常行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寻求司法解决。“我们郑重承诺,将一如既往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虽然渤海银行及时给出了回应,但在24日晚间,无锡济煜山禾药业母公司济民可信却在其官方微信公开“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济民可信表示,“作为储户,我集团在8月19日发现存款遭莫名质押后,立刻与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联系并交涉,表明我方立场,并要求银行方面切实保障储户合法权益、确保储户资金安全。几番交涉无果后,我集团于9月3日向无锡警方报案,目前正等待警方查明事实真相。现在,我集团有6个问题请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方面给予正面回复。”一问:犯罪行为正在发生时,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为何当时不报警?济民可信集团指出,8月19日,案发当日该集团获知有人正在银行柜台冒充其集团人员办理存款质押手续时,财务人员第一时间致电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要求立刻报警。该行为何当时不报警?8月21日至8月26日间,济民可信集团多次与该行交涉并正面表明集团及子公司从未办理也从未授权他人办理存款质押。在明知质押担保过程可能存在犯罪行为时,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为何依然不报警?9月3日,济民可信集团在多次交涉无果后,向无锡警方报警,而今日凌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声明中,表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济民可信集团质问该分行到底是什么时候报的案?二问:这是“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的方案?济民可信集团表示,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声明中称“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济民可信集团公布了8月21日晚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管鹏程给予该集团的所谓“解决方案”。济民可信集团表示:“再让我集团被骗一次,就是贵行‘一如即往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的方案?”三问:强行划扣4.5亿元,是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济民可信集团表示,8月24日,该集团正式当面向贵行送达书面通知函,明确告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多位负责人:从未将存款转为纸质存单,也没有为他人办理过任何质押业务;要求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必须保障集团存款安全和自由提取,不得进行任何违法划扣和其他违规违法操作。然而,在明确知晓济民可信集团合法存款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有关人员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下,该行为何还在8月25日强行划扣了济民可信集团4.5亿元存款?济民可信集团还指出,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曾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询证函,对此,济民可信集团质问该行目的何在。此外,济民可信集团还问道,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与华业石化究竟是何关系?该行如此操作是在维护金融秩序?天眼查显示,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1992年起源于北京,2001年正式成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医药产业为主营、资本经营为平台,兼营宾馆酒店业和房地产开发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李义海,注册资本为3000万人民币。...
(原标题:哪些城市将成为房地产税首批试点)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下称《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这意味着房地产税立法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从2011年在上海、重庆试点推行房产税,到2013年酝酿房地产税立法,再到2017年将房地产税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至今房地产税终告落地。眼下,最受关注的问题是,到底哪些城市将有望成为试点城市呢?相关方面可能会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是应该选择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试点对总体经济基本面影响不那么大的,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比如济南、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但是北方和南方、东部和西部应该也会有所体现。第二是过去一段时间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比如深圳、杭州、上海等地,房地产税一直被某些群体寄予降低房价的预期。第三,可能要考虑到土地出让金收入比较高的城市,比如苏州、杭州、上海等地,看看税收和土地金之间的平衡效果。第四,可能还是有较好纳税基础的城市,比如上海、重庆,已经试点过房产税的城市,将房地产税试点,这种可能性也会比较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等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房地产税座谈会,上海、重庆、深圳、杭州、苏州、济南共6个城市相关负责人均有参加。在这次座谈会上,相关部委总结了上海、重庆两个城市房产税的试点经验,并向两个城市了解历年征收房地产税数额、征收过程中阻力及困难等方面事宜。相关部门还向深圳、杭州、苏州、济南等四个城市征询了“是否支持中央在其所在城市试点征收房地产税”等问题。这一项酝酿立法历时便超过8年的税种,其立法主要由全国人大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主导制定,住建部、自然资源部负责解决征税的“技术前提”,即建立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系统,采集房屋登记和交易数据,实现全国联网、实时查询。2018年6月,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全国联网已实现,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到全面运行阶段,网签备案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仍在推进,全国住房信息“一张网”也是住建部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在《决定》发布后,财政部、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财政部、税务总局将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起草房地产税试点办法(草案),按程序做好试点各项准备工作。实际上,房地产税涵盖开发建设、房产交易和持有三大环节。房地产税中的持有环节税,即房产税,目前只在上海、重庆两个城市试点。许多学者将房产税遇阻的本质归结为利益调整问题,“征谁的什么税”、“怎么征”的问题吵了多年,谁也说服不了谁。具体来说,房地产分房产与地产,房产部分即保有性房产理论上是应该征税的。但现行土地政策之下,政府在卖地时已经把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费算进去了。如何避免重复征税,是草案经过多年修改仍未有统一口径的原因之一。重重阻力之下,开征一项新的税种,必然首先要先试点,总结经验,再面向全国推行。而立法程序也将同时实施。...
随着开市脚步日渐临近,市场密切关注北交所的一举一动。10月22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全国股转公司董事长、北交所董事长徐明首次公开亮相发表演讲,表示将持续深化改革,丰富交易机制类型,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同时,徐明还针对北交所审核问题,明确了严监管的态度,他表示:“对市值、财务指标、业绩波动等方面的包容,并不意味着放松审核。北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严守财务真实性和信息披露充分性底线,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化监管执法,把好公司质量关。”分析人士认为,精选层寻求突破需等待北交所开市消息明朗,而后续北交所制度设计方面还有更多想象空间,包括分拆子公司上市机制或放宽、引入红筹机制等。探索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徐明首先肯定了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有4000多万家企业,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2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创造了80%以上的新产品。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推动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金融市场在扩大中小企业服务覆盖面、缓解融资难等方面空间巨大、责任重大。”新三板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服务中小企业初心,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探索和改革创新,匹配公开集中市场的标准化服务和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探索出了公开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可行路径。2016年启动分层管理机制,将市场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2020年增设精选层,初步实现了对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吸引了一批“小而美”的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交易。截至2021年9月末,全市场累计服务企业13457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94%,民营企业占比93%。在下一步全国股转系统和北交所市场建设中,徐明介绍,“将紧紧围绕中小企业这个主体,认真总结过去八年多实践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普惠性,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构建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把握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机制徐明提到,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引擎。创新主体不仅包括以制造业为主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包括战略新兴产业中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自身积累少、资本实力相对较弱,业态和模式创新往往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创新型中小企业不局限于技术创新,还包含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各方面。对于下一步市场建设,徐明表示,全国股转系统、北交所将把支持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当其冲是解决好创新包容机制问题,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创新包容机制。针对创新风险大、不确定性高、周期长的特点,持续优化挂牌上市准入条件,丰富创新评价维度,提高审查包容度,充分体现精准包容的理念。二是资金供给机制。支持引导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持续优化“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发行融资制度。三是价格发现机制。持续丰富交易机制类型,完善做市商制度,研究推出混合交易、融资融券交易。四是人才激励机制。持续优化股权激励制度和差异化表决权制度,充分体现市场化、便利性,促进管理层、技术人才和资本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释放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聚焦一个方向,把握好五方面关系“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是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徐明指出,未来在北交所建设过程中,将把握好五方面关系。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关系市场成色和发展走势。打造主阵地,质量是根本,数量是关键,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在一段时间内聚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形成品牌效应。实践中,对市值、财务指标、业绩波动等方面的包容,并不意味着放松审核,北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严守财务真实性和信息披露充分性底线,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化监管执法,把好公司质量关。二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中小企业需要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坚持内外部联动形成打造主阵地的合力。市场内部,北交所作为主阵地的“龙头”,发挥示范引领和“反哺”作用,激发整体市场活力;基础层、创新层是基础,承担规范培育功能,源源不断为北交所输送优质上市资源。市场外部,通过转板机制,加强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支持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并购贷款等业务创新,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间协同发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双轮驱动的局面。三是融资端与投资端的关系。投融两端协调平衡发展是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打造主阵地要从融资端和投融资两头发力,充分发挥中介机构沟通投融两端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强融资端改革,大力推进融资工具创新,完善发行承销制度,不断提升审核注册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深化信息披露差异化安排,增强信息披露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加强投资端优化,持续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丰富投资者类型,推动持股行权、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投资者保护机制落地,培植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文化。四是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风险防控是全国股转系统和北交所创新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探索推动制度、产品、服务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加强监管、风险控制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做到同步研判、同步部署、同步落实。针对创新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做到事前预研预判,事中加强监管和监测,事后稳妥处置化解,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五是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市场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近期,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积极探索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度、监管和服务体系,完善挂牌准入、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安排,夯实市场发展基础,保障改革顺利实施,确保北交所平稳运行。中长期,不断总结市场运行实践,持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完备市场功能,健全产品体系,探索发展与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相匹配的股票、债券、基金及衍生品市场,强化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色和品牌。分析人士:后续发展存在更多想象空间“通过今天徐明董事长的发言,可以推测北交所开市之后,北交所将会在混合交易、融资融券、可转债、优先股、北交所指数及指数基金等方面继续持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完备市场功能,健全产品体系。”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说。周运南认为,近期精选层的二级市场确实处于一个箱体振荡市,其实是市场在待北交所开市消息的明确后再选择突破箱体的方向,最终的方向应该是选择向上突破。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认为,北交所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我觉得最大的作用,是让整个新三板的这个体系更加完整,实现整个中国交易所的体系完整和均衡,然后让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体系也更加地完善。从新三板的角度而言,这又让新三板变成一个更加独立、更加完整的生态体系,而不是一个输出项目的预备板。从沪深交易所角度而言,则形成了这种差异化的定位。”北交所市场未来如何演绎?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认为将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北交所企业数增加、单体融资额快速增长;二是原创新层、基础层摘牌率明显降低,并引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三是二级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四是行业结构优化,新兴产业权重提升;五是更多机构资金入场配置。(钛媒体APP编辑马琼综合自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等)...
惠州、桂林、岳阳、唐山、沈阳、哈尔滨…… 一张“限跌令”的大网正由南向北,从个别城市到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显然,当前“房住不炒”目的,不是要房价跌,而是要实现“稳市场”的目标。若有人抱着“房价能继续大涨”的想法,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话”;若有人抱有“房价大跌”的心态,那也是在白日做梦。从刚过去的“双节”和“黄金周”来看,大家对房地产市场的“金九银十”已不太买账,购房的热情也不高。迫于压力,有些房企选择以“降价”的形式来度过寒冬,可多地的“限价令”和各种稳字当头的“约谈”“警示”似乎成了房企降价的“拦路虎”。降价对于购房者当然是乐意的,适度降价房企更是愿意。即便是双向的“互利”,可市场的反馈却是依然带有着明显的“遇冷”迹象。可据「子弹财经」观察,有一家房企就抓住了这个“金九”的市场机遇,在今年9月销售均价直接下降超20%,换来的是销售额超10个点逆市上涨。虽说销售业绩是有所增长,可这付出的代价真是一点都不小,更何况这家房企已经被各种问题缠身——它就是曾经辉煌一时的富力地产。01 以价换量求生存10月8日,富力地产(以下简称:富力)发布业绩公告显示,2021年9月实现销售收入105.10亿元人民币,相比于上月的93.60亿元,环比增长12.29%,相比于上年同期的140.10亿元,同比下跌24.98%;实现销售面积94.55万平米,相比于上月的65.49万平米,环比增长44.37%,相比于上年同期的115.13万平米,同比下跌17.88%。此外,9月的折合销售均价1.11万元/平米,相比于上月的1.43万元/平米,环比下跌22.38%,相比于上年同期的1.22万元/平米,同比下跌8.78%。从环比来看,9月销售面积超过40%的增长,而销售金额的增速却只是勉强超过10%,显然是以牺牲价格来维持业绩,也就是说通过大幅降价搞促销,来完成预定的业绩目标,这一点,在9月的销售均价上已得以体现。同时,从同比来看,无论是销售金额还是销售面积,亦或是销售均价,都出现了全面下跌。市场不景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富力的销售压力了。如果不采取以价换量,9月业绩会更加糟糕,年度预期目标更是遥遥无望了。可能有人说,9月是特例,不能代表全部,那我们不妨看看富力2021年1月-9月的销售情况。从前九月的销售业绩来看,富力在2021年1-9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32.00亿元,相比于上年同期的866.30亿元,同比增长7.58%。对应的1-9月累计实现销售面积706.45万平米,相比于上年同期的739.06万平米,同比下跌4.41%。折合销售均价1.32万元/平米,相比于上年同期的1.17万元/平米,同比增长12.61%。从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数据看,富力累计932亿元的销售收入,只完成年度预期目标1500亿元的62.13%。销售收入同比小幅上涨,销售面积同比小幅下跌,整体表现和上年同期相差不是特别明显。但2020年是深陷疫情泥潭的一年,若是今年的销售业绩依然和上年同期保持同一水准,还要什么复工复产?还谈什么经济复苏?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富力2021年前三季度的销售均价较上年同期有明显的上升,这点不予否认。可查阅半年报才得知,2021年上半年富力项目的平均售价上升至1.34万元/平米,主要是由于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较高。也就是说,这个销售价格的上升,并非市场行情的火爆,而是城市能级的上升。也正是这一点,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九月销售均价,这“以价换量”显然是企业的求生存之计。当然,当市场不景气时,适当地降低供应端的价格,是可以实现刺激一部分的潜在需求,在市场化的游戏规则下“以价换量”也并没有什么不可取之处。但是,当企业遇到了某些发展阻力时,“以价换量”就难免会让人怀疑是不是有其他因素。如收缩业务规模、加速现金周转,甚至急于回笼资金……用以应对当前的资金压力。那么,富力是遇到什么棘手难题了?02 债务承压事实上,富力出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只是在2021年的这个九月显得有些突出罢了。同某头部“暴雷”的大房企类似,高杠杆下的短期债务压力较为明显,这也是富力等诸多喜欢“高杠杆”的房企必须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说不准哪天就会“踩雷”。富力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富力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7.64亿元,相比于2020年12月末的256.73亿元,净下降129.09亿元,降幅达50.28%。图 / 富力地产2021年上半年业绩公告而对应的负债呢?截至6月末,富力的短期借款(借款时长不超过一年)达136.28亿元,相比于上年末的109.20亿元,净增长24.80%,同时,长期借款当期部分(借款时长一年以上,但将在一年内到期)为382.76亿元,相比于上年末虽有明显的减少,但二者加起来的短期债务依然高达519.04亿元。图 / 富力地产2021年上半年业绩公告此外,富力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比例只有24.59%。国元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后,富力的货币资金总量下滑而受限部分变化不大,可支配资金对短期债务覆盖比例在35%-40%间徘徊。2021年中报显示,货币资金288.02亿元,其中受限部分160.38亿元,能够自由支配的部分仅127.64亿元。国元证券在报告中明确表示:相对于短期应偿债务来说,富力的现金及类现金储备显然有些捉襟见肘。也就是说,富力账面上的可用资金,已经越来越难扛住这居高不下的短期的债务。既然短期内债务承压已成事实,且有着愈发严重的趋势,也该有所应对之举吧?企业在这种难关面前,或继续借钱,或用发新债来替换旧债,亦或是直接变卖资产……以此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运作。03 信心比黄金重要进入2021年来,受房地产调控和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不光是富力,整个地产行业都深陷“缺钱”的泥沼。怎么去“搞钱”,似乎成了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儿。9月20日,富力发布《自愿性公告》称:董事长李思廉博士及执行董事张力先生为支持本公司的发展,将提供约港币80亿港元的资金,预计于未来一至两个月内完成。预期将于9月21日收到约24亿港元。图 / 富力地产官方公告“信心比黄金重要”,但光有“信心”没有“黄金”也只是空谈。富力此举通过现金的形式大手笔给市场注入信心,算是少见,也值得肯定。更多者像某头部房企,眼看企业江河日下,一些高管带头提前将信心兑换成黄金。相比之下,富力这一点做的是没话说。然而,就在四天后,富力作出了一个“豪气”的决定,一开始这让人深感迷惑,不过后来细想,此举还挺“明智”。9月24日,富力发布《回购部份2022年及2023年到期的优先票据》公告提到,富力已于2017年和2018年由附属子公司怡略发行2023年到期,合共6亿美元5.875%优先票据,以及2019年发行2022年到期3亿美元9.125%优先票据。已在9月21日,于市场回购0.25亿美元该等票据,并予以注销。注销完成后,2023年票据及2022年票据尚未偿还的本金额分别为5.87亿美元及2.88亿美元。图 / 富力地产官方公告三天后(即9月27日),富力发布《自愿性公告》称:富力已在9月27日完成赎回附属子公司怡略于2018年发行于2021年到期2亿美元票面利率为8.875%的优先发票据。图 / 富力地产官方公告到期做赎回没有问题,提前做回购更是值得肯定,尤其是在这种刚刚拿到大股东的几十亿支援的时候,再不去解决到期债务问题,难不成等着“挤兑”眼看着企业“暴雷”么?但是,这提前回购2022年和2023年到期的债务,这就有点难以理解了,是账上资金充裕么?还是公司债务水平降得差不多了?说到这个提前回购,不得不让人联想到2021年前后富力的一些动作:富力在2月24日发行的那笔3.25亿美元三年期票面利率达11.625%的境外债;在1月26日发行的那笔5亿美元两年期票面利率高达11.75%境外债;以及在2020年11月11日,发行的那笔3.6亿美元一年期票面利率更是高达12.375%的境外债。图 / 富力地产官方公告低利率的钱提前还,然后去借高利率的钱救急。这样的钱也敢借,还如此频繁,如此大额度。可见,这富力如今的融资渠道是多么的窄,这企业是该有多缺钱啊?再结合今年9月富力的一系列操作,在「子弹财经」看来,富力给人一种“暴发户”的观感,目的似乎就是要给外界塑造出一个“良好的形象”:董事长牵头带着数十亿的现金驰援富力,不但赎回了到期的债券,还提前回购尚未到期的债券,以此来告诉外界——富力,不至于“暴雷”。而有趣的是,既然富力想表现出自己账上有钱,也有意去提前做回购,出手就不能大方一点么?这0.25亿美元的回购额度,只占总额度的2.78%,还是两只债券。难不成是为了对外发个公告么?还是想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信心,顺便稳定市场对其的信心?毕竟,在一些紧要关头,信心真的比黄金还要重要。04 结语为了销售业绩可以放弃“价格”,为了降杠杆绷紧了现金流,为了应对到期的债务,先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然后“病急乱投医”似的什么样的钱都敢拿,什么样的钱都敢用……在富力的现状下,降价卖房能维持多久?高利率置换到期债务如何延续?大股东自掏腰包能维持多久?这宛如富力的一场“问题接力赛”,亟待管理团队去解决。相比于已经“暴雷”的某头部大房企,富力好在它的体量还不够,杠杆也没有那么高,多元化步伐也没有那么激进。因此,短期内富力可能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还可以扛一阵子。退一步来说,即使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关卡,还可以变卖一部分资产。但长此下去,若解决不了资金短缺的根源问题,富力距离“暴雷”只缺一个导火索。...
SCD酶——关于癌症研究的一项新突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我国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 1929 万例,其中中国新增癌症病例 457 万例,占到了全球的 23.7%。同时,由于目前人们健康意识普遍较低,癌症筛查不到位,我国绝大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方案有限,预后较差。2020 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更是突破了 300 万。因此,亟需研发新的治疗,来改善癌症患者生存。近日,美国麻省理工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 Matthew G. Vander Heiden 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小鼠研究中发现,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饮食,可以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同时,研究人员还找到了其中的具体机制,癌细胞需要脂肪构建细胞膜,当组织中没有脂肪时,癌细胞可以通过 SCD 酶来将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供癌细胞利用。而生酮饮食和热量限制饮食均可抑制 SCD 酶活性,但生酮饮食会同时提供大量的脂肪。相比之下,热量限制饮食既减少了脂肪含量,又抑制了 SCD 酶活性,从而会使得肿瘤生长显著减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上。对此,本文主要作者麻省理工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 Evan C. Lien 博士表示,“热量限制不仅会使肿瘤缺少脂肪而饿死,还会抑制 SCD 酶,损害癌细胞对此的适应过程。这两个机制的结合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不过,本研究的目的并不是推荐饮食,而是真正了解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本研究揭示了热量限制饮食如何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为未来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方向。例如,改变癌症患者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同时开发新药抑制 SCD 酶活性,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限制糖摄入“饿死”癌细胞,不太靠谱众所周知,我们身体的其他正常细胞在分裂增殖到一定次数后,就会停止分裂增殖,体内的细胞逐渐衰老、减少,最终影响器官组织的功能,导致衰老和与衰老有关疾病。而癌细胞是一种生长增殖非常快速,且可以无限分裂增殖的细胞,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营养和适合的环境,癌细胞可以无限制的生长。正是因为癌细胞生长速度快,消耗营养多,所以很多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消瘦现象。因此,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中心院士、肿瘤血管新生理论之父 Folkman 教授就曾提出“饿死”癌细胞这一设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切断癌细胞血液和营养供应,来抑制癌细胞增殖。随后,众多科学家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来源:University of Missouri)随后的研究发现,癌细胞在生长增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因此,德国的生物学家约翰内斯•科伊博士在《抗癌饮食》一书中表示,通过调整饮食,降低糖的摄入,长期依赖葡萄糖糖为营养的癌细胞,在持续的低糖饮食下会快速死亡。那么,“饿死”癌细胞真的这么简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约翰内斯•科伊博士严重低估了癌细胞的能力。后续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葡萄糖并不是癌细胞唯一的能量来源。例如,2019 年的时候,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Heather Christofk 和 Bill Lowry 等人就发现,癌细胞在葡萄糖缺乏的时候可以改变代谢方式利用谷氨酰胺提供能量。不仅如此,对于中晚期,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经过化疗、手术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后,往往会处于一种营养不良状态,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此时,限制患者葡萄糖摄入,不但患者无法忍受,相应的治疗无法完成,还会导致患者免疫力进一步下降,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所以临床上经常要求癌症患者吃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就是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体质不过度下降。因此,单纯从葡萄糖利用角度“饿死”癌细胞是不明智的。限制脂肪摄入“饿死”癌细胞,或许可行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癌细胞在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可以改变代谢方式充分利用其他物质供能,仍旧可以快速生长,但是,近年来一系列的证据表明,饮食干预的确可以帮助减缓肿瘤生长。生酮饮食和热量限制饮食是目前临床上癌症患者经常关心的两种饮食模式。所谓生酮饮食就是少吃主食多吃脂肪和蛋白质的饮食模式,这种情况下人体会改变代谢利用酮体而不是葡萄糖供能,因此被称为生酮饮食。图 | 生酮饮食(来源:Epilepsy Foundation)同样地,所谓能量限制饮食,就是将每顿饭摄入的能量按正常标准减少 25%-50%。初步研究显示,在某些情况下,能量限制饮食或生酮饮食可能可以延长小鼠和其他多种生物的寿命。那么,饮食干预是如何限制肿瘤生长的呢?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原因,Vander Heiden 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小鼠体内对生酮饮食以及热量限制饮食进行了研究,试图揭示饮食控制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奥秘。通过胰腺癌小鼠模型的初步饮食干预,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生酮饮食,热量限制饮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要大的多。图 | 热量限制饮食(CR),而不是生酮饮食(KD),能够移植肿瘤的生长(来源:Nature)随后,通过对小鼠胰腺肿瘤组织生长速度和各种营养物质浓度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正常饮食小时,热量限制饮食和生酮饮食小鼠中葡萄糖浓度均明显下降。不过热量限制饮食小鼠血脂水平也明显下降,但是生酮饮食小鼠血脂水平明显上升。这意味着,葡萄糖水平的降低对于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没有起到很明显的作用。相反,脂肪水平的变化或许是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关键。由于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需要脂肪来构建细胞膜,因此脂肪水平下降理论上是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不过,一般情况下,组织脂肪耗竭时,癌细胞可以通过硬脂酰辅酶 A 去饱和酶(SCD)将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从而加以利用。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也发现,热量限制饮食和生酮饮食均可降低 SCD 酶活性,但是生酮饮食可以为小鼠提供脂肪,而热量限制饮食无法为小鼠提供足够的脂肪,因此肿瘤生长显著减慢。最后,研究人员还对人类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饮食模式和胰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类型脂肪摄入似乎也会影响低糖饮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总的来说,这一研究表明,热量限制饮食可以通过抑制 SCD 酶活性,降低肿瘤组织脂肪含量来抑制肿瘤生长,可能对癌症患者有利。但是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不建议癌症患者使用热量限制饮食,以免产生不良反应。不过,针对 SCD 酶和肿瘤组织脂肪依耐性开发新的药物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方向。学术君友情提示:本科学研究目前在小鼠体内完成的,癌症患者不可擅自尝试热量限制饮食,以免产生有害的副作用。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在层出不穷的企业内战里公章就像是一把能添加决胜buff的关键道具仿佛只有夺得它才能让“实控人们”正式宣称各自正统性在上个月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发生的内讧里就又一次上演了这一幕先是根据一张被认为来自于鸣石创始人袁宇的截图——鸣石暂停袁宇策略技术部负责人的职务随即是当晚袁宇一篇《告全体员工书》的战斗檄文将一份股权代持协议在网上公开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姿态掀开大战的序章之后“骂战”升级为武力对抗袁宇声称李硕纠集社会闲散人员占据办公室以暴力、人身威胁等方式阻止其进入并恶意侵占鸣石公章双方的拉扯在市场震动中迅速结束走向“友好协商”毕竟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但这场大战的负面影响已经无法平息因为监管层面是明确严禁代持的——今年年初证监会刚刚强调过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登记时应如实披露其出资结构不得隐瞒关联关系严禁出资人代持、交叉持股、循环出资等行为同时这场让鸣石信誉大跌的争端一定会影响市场信心引发投资者大量赎回造成资金上的压力大战当日就有头部券商暂停鸣石旗下产品的募集可这场争端的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就像鸣石在其声明中强调的——公司不是靠一两个核心人物进行策略研发的而是由团队集体驱动但往往在企业经营当中“核心人物”却因为拥有大量股权而掌握了与公司人员架构不匹配的巨大话语权当企业利益分配出现分歧时这种矛盾就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并往往会对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创此前刚刚被执行强制措施的海航陈峰就曾与其曾经的“亲密战友”王健爆发过夺权之战2012年本来是海航话事人的陈峰被架空麾下近百名“陈系”干部均被“清洗”而在2018年王建离世陈峰回归后他同样“党同伐异”地清洗了王健曾经重用的200多名干部这种人事大地震也一度加剧海航颓势致其最终走向破产重组的悲尾此前刚刚出狱的前首富黄光裕也曾遭遇过与贝恩投资的争权大战2010年黄光裕与“贝恩战线”的陈晓以贝恩三股东的连任问题为导火索引得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相互反对背后正是二人对国美控制权的争夺但尚在狱中的黄光裕显然力不从心没法亲自出马去抢夺代表“合法性”的公章而当当就不同了去年四月已经陷入争权大战狗血不断的当当公章被李国庆带领“壮汉”前往办公室夺走并在公司张贴了《告当当网全体员工书》宣称自己才是当当的合法控股人“掌印的就是掌门”但根据当时的工商信息实际“控制”当当的俞渝持股64.2%李国庆仅持有27.51%李国庆还因此被行政拘留被判向当当网公司赔偿经济损失107021元但这场拘留似乎也没能让公章物归原主因为在10月13日晚上的直播里李国庆还向大家展示了他“白天绑在裤腰带,晚上放被窝里”的公章当代行为艺术了属于是只是他为之争夺的那个曾经营业额是京东的14倍有望成为中国亚马逊的当当却已经在16年黯然退市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当年庆子还是东子追赶的目标除了当当外今年五月的时候矿机生产商比特大陆也曾爆发过“公章”抢夺战比特大陆法人詹克团在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被一群“大汉”公然抢劫夺走其手中的营业执照据说其原因是因为詹克团重金押注的芯片经营惨淡给公司造成了15亿美元的损失10月11日海伦哲也发生了原实际控制人丁剑平“占领”公司抢走公司公章财务章的事件并号称是要“经营自救”但抢公章真的有用吗?现代公司管理里公章只是个股权管理、内部管理上的“象征”实际对公司业务、财务的掌控并不是看公章在谁手里最终还是要看谁是公司法规定的控股股东没有法律保护的控制权你就是拿个玉玺也没法控制企业抢走的公章唯一功效就是在企业公章挂失、补办和重新备案期间影响其正常经营活动尤其是本就处在股权争夺、内部治理失序的企业只会导致其进一步的混乱纵览这些层出不穷的公司内战几乎都是由利益争夺始至两败俱伤终尤其是上市企业这些抢夺公章的行为影响的不仅仅是实控人自己缺乏对市场、对规则的敬畏会对企业造成难以估期的不良影响并让合作方、投资人甚至员工承担无妄之灾作为企业当家的“话事人”如果连这点责任感都没有又谈何带领企业的发展即便能夺得公章所代表的控制权又能保住多少外界对企业的信心呢?...
核心看点:1、被称为“人参之王”紫鑫药业,如今却身陷负债泥潭。公告显示,公司以及子公司债务逾期金额高达26.23亿元,流动资金紧张,出现欠薪、欠税、欠息的情况。但公司财报显示,其存货账面价值均却超68亿元。2、财报数据显示,紫鑫药业库存周转天数接近20000天,也就是说,需要54年才能卖出去,是同行的几十倍。这一历史罕见的数据背后,也让人质疑到底是紫鑫的人参产品有独特之处,还是其的财务和管理别有匠心?3、紫鑫药业还曾多次陷入财务造假风波。2011年有媒体质其存在大肆注册空壳公司,隐瞒关联交易进行体内自买自卖的行为。当年10月日证监会开始对紫鑫药业立案调查。2018年紫鑫药业再次遭媒体质疑财务造假。4、近年来,从基因测序、区块链再到工业大麻,几乎每一个热点概念紫鑫药业都不放过,但最后却又都不了了之,“华丽”的产业布局与其惨淡的经营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獐子岛的扇贝会“跑路”,长白山的人参会“逃走”吗?10月20日,被称为A股“人参之王”的上市公司紫鑫药业,因为一则“囤 68 亿人参还不起 25 亿债”“穷的只剩人参了”的消息登上热搜。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9月15日,紫鑫药业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以及子公司债务逾期金额高达26.23亿元,出现欠薪、欠税、欠息的情况。但公司财报显示,存货账面价值却超68亿元。为什么拿着68亿的存货却还不起26亿元的债?除了近几年人参行情不好,“卖不出去”的原因外,也有许多人质疑其财务造假,毕竟紫鑫药业已有“前科”。10月20日紫鑫药业登上热搜后,很多网友评论称,“参考獐子岛,扇贝跑了”“二十年会计经验,存货久的巨量都是假账”“估计过一段时间发个公告说人参没系红绳跑路了”……与此同时,紫鑫药业仍在持续亏损。9月30日发布的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5亿元至-3.05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不过,凤凰网《风暴眼》发现,负债累累的紫鑫药业目前已被国资背景的国药兆祥“接盘”。20日晚发布的公告显示,国药兆祥成为紫鑫药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62.05%。受此消息影响,10月21日开盘后,紫鑫药业股价快速上涨,股价一度上涨10.07%至3.06元,封上涨停板。不过随后开始回落,截止收盘,股价为2.92元。负债26亿“欠薪、欠税、欠息”,经销商人去楼空公开资料显示,紫鑫药业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加工销售中成药、人参等产业的企业,于2007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曾被成为A股“人参之王”。但曾经的“参王”如今已是负债累累。9月15日,紫鑫药业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逾期债务金额合计约为26.23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70.16%,占总资产的24.96%。实际上,近年来紫鑫药业的负债一直在增长。wind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今年上半年,紫鑫药业的负债总额由28亿元增长到了69亿元,增幅高达146%。根据紫鑫药业2021年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的货币资金只有1096万元,占总资产的0.1%,这意味着公司的承兑能力极低,资金链风险大,偿债能力低。事实上,紫鑫药业也确实出现了欠薪、欠税、欠息的情况。有数据显示,紫鑫药业欠税金额已经达到2700多万,欠税公告达到9条。另据媒体报道,紫鑫药业的一部分经销商也已经人去楼空。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紫鑫药业的经销商和吉林省梅河口市的紫鑫药业产业园区,这两个项目工程已在1-2年前倒闭。紫鑫药业产业园区与此同时,公司的业绩也不容乐观。2020年,公司营收只有2.867亿,同比下滑66.77%;归母净利润为亏损7.06亿元,同比下滑1104.86%。进入2021年,公司经营情况并未好转。9月30日发布的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5亿元至-3.05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10月12日,紫鑫药业公布了控股股东部分股权被司法拍卖的公告。公告显示紫鑫药业41,751,300股在司法拍卖网站显示竞价成功,后续将涉及缴纳拍卖余款、法院执行法定程序、股权变更过户等环节。囤68亿人参却无力还债,存货周转天数达54年而最让人疑惑的事,尽管紫鑫药业负债26亿元,但其存货账面价值却高达68亿元。根据紫鑫药业的2021年中报,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约为68.4亿元,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高达约52.5亿元。而在消耗性生物资产中,又包含约52.39亿元的林下参。事实上,紫鑫药业的存货一直呈增加态势,从10年前的不足10亿元,已经增至目前的近70亿元,其中2017年存货更是增长了近一倍。不过,即便是这68亿的存货,可能也“掺了水”。有行业人士表示,紫鑫药业的核心资产林下参规模为2万亩左右,按每亩足龄后销售收入可达13万元,2万亩足龄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26亿。从株数算每株足龄价值30元左右,一共7400万株,将来全部卖出可实现销售收入22亿,一样达不到50亿的价值。另据媒体报道,人参作为农产品种植难度高、风险大,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参至少需要三年才能长出来,生长在深山的林下参更是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人参对天气要求极高,甚至存在播种完颗粒无收的可能性。因此,紫鑫药业的库存是否值68亿元,业内人士存在质疑。68亿元的存货人参不能变现吗?据紫鑫药业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人参有一部分已经做了抵押。有市场观点认为,高库存会带来存货跌价的风险。抵押的人参要想变现,如果低于估值价,还不如持续拥有抵押物。紫鑫药业“只有人参”,却没有钱,短期也不能迅速变现,有可能成为资产减值“雷”。早在2009年,康美药业囤货药材三七,后来这些存货价值大幅减值近200亿元,还发生了A股医药行业最大的财务造假丑闻,2019年公司变更为“ST康美”。此外,曾经“翡翠第一股”的东方金钰,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其翡翠原石存货高达90多亿元,也一度还不起债务,直至2021年3月退市。紫鑫药业68亿的巨额存货,也让人质疑其会不会是下一个“康美药业”和“东方金钰”?此外,财报数据显示其库存周转天数接近20000天,也就是说,需要54年才能卖出去。而同行业公司中益盛药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为2724天,广誉远的存货周转天数为500天。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未加工过的人参保存时间相对较短,基本时间是2-3年,保存的好一点的,可以达到五年;但即便加工过可长时间存放的,最多也是5-10年。据媒体报道,多位经销商表示,在存放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一般销往药厂的人参也最多只能存放五年,存放50年的人参是闻所未闻。紫鑫药业的库存周转天数为何高达同行的几十倍,创造了高达54年的库存周转历史记录?这一历史罕见的数据背后,到底是紫鑫的人参产品有独特之处,还是紫鑫的财务和管理别有匠心?巨额的存货和高周转天数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要求紫鑫药业就“存货占公司总资产比重较高的原因以及存货周转率下降、周转天数大幅上升的原因”做出说明。今年6月,紫鑫药业发布了问询函回复说明。称公司库存主要为人参库存,公司人参库存与同行业库存在存货特点上存在较大差异,公司人参库存主要为5年及5年以上园参干品库存及地方性稀缺资源林下参库存。公司表示,林下参的盘存方式为:定点取样、根据实际情况现场照片、填制盘点表、账目核对。根据地理情况分别取若干个样点,每个样点各取 1-5 平方米作为采测点。盘点时,由相关人员现场挖掘,能够现场鉴定的部份做好现场记录填制盘点表,实物贴上标签封存,并拍影像资料留存。现场盘点结束后,依据样本推算整体地块的在地参数量,完成盘点表。也就是说,紫鑫药业核心资产林下参并不是采摘好了堆在仓库里,而是仍然埋在地下。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存货和周转天数高的原因,但68亿元的存货面值和接近2万天周转日期,似乎仍然高的离谱。有獐子岛“扇贝跑路”、康美药业和东方金钰的例子在前,很多网友担心紫鑫药业是不是根本没有这么多存货资产,为了账面好看而财务造假呢?多次陷入“财务造假”风波,曾被证监会处罚不过,网友们的质疑并非毫无道理,毕竟紫鑫药业在“财务造假”上已有前科,而且不止一次。2010年,吉林省政府推出了人参产业振兴规划,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人参产业的产值由现在的一百多亿做到一千多亿元。紫鑫药业也在这一年大举进军人参产业,并取得了“惊人”的业绩。2010年实现营收6.4亿和净利润1.73亿,同比增长151%和184%,2011年半年报再接再厉,实现营收3.7亿和净利润1.11亿,同比增长226%和325%。然而,2011年中开始,就频繁有媒体质疑紫鑫药业的财务数据是否假造。上海证券报更是发表了调查报道,质疑紫鑫药业或存在大肆注册空壳公司,隐瞒关联交易进行体内自买自卖。2011年10月19日证监会开始对紫鑫药业立案调查。不过,直到2014年2月,紫鑫药业才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过其受处罚的原因并非财务造假,只是定性公司未披露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从公布的处罚内容来看,处罚力度并不算大。有媒体称,如此草草收场,或与对吉林省人参产业集群的呵护有关。在2011年被证监会调查后,紫鑫药业的股价开始一路下跌,近半年时间,累计暴跌6成以上。其人参业务快速缩减,导致整体收入和净利润都有所下滑。在2011年,当时的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还曾深陷“情妇门”事件。据21世纪网报道,记者接到举报材料称: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情妇为王磊,居住在北京现代城,拥有保时捷奥迪等名车,2007年为郭春生生了儿子,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同时,该举报称,王磊曾为北京瑞诚广告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瑞诚”)总经理,与郭春生在青岛相识,2004年1月瑞诚总部迁到北京。此后与王磊弟弟所在的北京博宇信通科贸有限公司,成为郭春生输送利益的通道。而在“情妇门”事件发酵之前,郭春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还曾表示,近期公司风波不断是因为人参贸易触动了韩国人的利益而遭举报。到了2017年,紫鑫药业人参业务收入又开始快速增长,比例占总收入53.65%。2016年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18%、128%。毛利率也从2014年的37.80%急剧上升到2017年的89.33%。然而,2018年10月,紫鑫药业的这个业绩再次被媒体质疑财务造假。当时媒体质疑文章指出,紫鑫药业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是林下参,2015年消耗性生物资产只有4.23亿,2017年就增长到30.06亿。离奇高的毛利率伴随快速增长的存货,特别是消耗性生物资产。文章还指出,紫鑫药业2010年-2017年的现金流和分红状况,只有2014年和2015年现金流净额是正的,2017年净利润3.71亿和经营现金流净额-13.21亿完全不匹配,8年间也只有两年有分红。据此,怀疑紫鑫药业还是在用“隐瞒关联交易”的老套路重演其曾经的财务舞弊。随后,深交所要紫鑫药业其对相关事项进行核查并说明“关于公司是否存在隐瞒关联交易的问题”“关于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问题”等。2018年10月16日,紫鑫药业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称:公司与人参销售前五名客户不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关系,也不存在媒体质疑的其他事项。业绩不行却爱蹭概念,“易主”后能否重生?尽管人参业务在2011年被证监会调查,但尝到了蹭概念的甜头的紫鑫药业开始在“蹭概念”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紫鑫药业主要从事中成药产业、人参产业。中成药和人参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超过99%,是绝对的业绩支柱。但紫鑫药业显然不甘于将发展只寄望于中药和人参。近年来,从基因测序、区块链再到工业大麻,几乎每一个热点概念紫鑫药业都不放过,但最后却又都不了了之,“华丽”的产业布局与其惨淡的经营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紫鑫药业在2013年开始涉足基因测序领域。彼时,正值国内基因测序概念炙手可热之际,紫鑫药业发布“关于公司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签订测序仪项目产业转化投资意向书”的公告,股价一路上涨。随后的几年中,紫鑫药业不断发布公告更新进展,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紫鑫药业视为“发展排头兵”的基因测序仪依然未对公司的业绩做出实质贡献。除了基因测序,在区块链概念火热的时候,紫鑫药业也没忘蹭一下热度。2018年9月,紫鑫药业公告称,将与链火信息合作促进区块链与大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但随后,紫鑫药业便收到深交所问询,要求其说明合作拟开展业务的具体内容、公司是否具备相应能力。随后,该合作便不了了之。紫鑫药业2018年年报也对区块链只字未提。进入2019年,A股刮起一阵工业大麻风,紫鑫药业再次蹭起热点。2019年1月9日,紫鑫药业公告称,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FytagorasB.V与吉林省农科院签订了《工业大麻合作研究协议》,正式进军工业大麻领域。同年3月,紫鑫药业又发公告称,与吉林农科院、通化市二道江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工业大麻合作项目协议》,探索工业大麻的育种、种植及产品研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已经获得工业大麻种植许可证的仅有两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和云南,吉林省并不具备工业大麻种植资格。此外,从财报数据来看,紫鑫药业宣称大力发展的工业大麻业务,并未对营收做出太多贡献,基本上仍停留在概念阶段。从股价变化上来看,不得不说紫鑫药业这一波“骚操作”还是起到了作用,其股价都在当时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但无论是基因测序,还是区块链和工业大麻,这些蹭概念的行为,最终并未能拯救紫鑫药业惨淡的业绩。自救不成,或许只能靠他人来救了。就在登上热搜的第二天,紫鑫药业发布了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告。10月21日,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接连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暨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和《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两则公告。公告内容显示,公司控股股东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公司22.28%股份(其中3.26%的股份已被司法拍卖)所对应的投票表决权等相关权利,委托给国药兆祥行使,导致公司的控股股东变为国药兆祥,取得公司控制权。公开资料显示,国药兆祥隶属于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具有国资背景,从事大宗常用中药材经营、中药材进出口业务、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可以看出,国药兆祥对于接手紫鑫药业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紫鑫药业有一款医药产品叫做“醒脑再造胶囊”,主要功能是化痰醒脑,祛风活络。药可以医人,却不能救企。不知道国药兆祥的入主,能否让紫鑫药业“醒脑再造”?参考资料:1、《基因测序、区块链、工业大麻……拿什么拯救你,紫鑫药业?》,财经国家周刊2、《“中药国家队”相中“68亿元人参”?紫鑫药业刚上热搜就要易主》,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