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北交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份协议转让细则》,细则提到,上市公司股份协议转让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由北交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集中统一办理,严禁进行场外非法股票交易和转让活动。细则称,股份转让双方可以就转让价格进行协商。股份转让协议达成后,股份转让双方应向北交所申请确认其股份转让合规性。细则称,北交所对股份转让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核,自受理股份转让申请后的 3 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予以确认的决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把职业教育做成招商名片,太仓是怎么做到的?01从上海乘坐沪宁高铁,半小时就能抵达距离最近的城市——江苏太仓县。太仓是一个面积620平方公里的县级市,常住人口也才70万,但就在这弹丸之地,却聚集了近400家德国企业,占到在中国德企的10%,其中大约50家为全球“隐形冠军”,例如:弹簧“隐形冠军”克恩-里伯斯,全球的汽车和心脏起搏器中,都少不了它生产的弹簧,其汽车安全带弹簧占全球市场一半以上份额;德国轴承巨头舍佛勒集团,汽车、高铁、风力发电、新空客飞机的建造,都离不开它的产品;德国菲尼克斯,电气连接件全球市场的隐形冠军,如果把汽车生产线比作身体,菲尼克斯的产品,就是控制身体行为的血脉神经;德国莫迪维克,世界领先的热成型包装机制造公司,全世界售出的拉伸膜设备,60%来自莫迪维克……聚集太仓的德国企业,以精密制造为主,技术含量高,推出的产品覆盖了汽车核心零部件全链,例如,克恩-里伯斯的新能源电驱电动组件、欧托凯博的汽车线束、德福埃斯的传动轴……形成了太仓极具竞争力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在此基础上,随着德国聚氨酯材料科技公司睿普等企业进驻太仓,其应用新型轻质复合材料,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太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也在壮大,汽车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这些德企的年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还带动辐射太仓当地300多家民营企业。太仓这个县级市,也因此跻身中国百强县,以千亿GDP位列“2021赛迪百强县”第七位。赛迪百强县排名截图与德国企业28年的紧密合作,太仓已经成为“中国德企之乡”,还被誉为“中德创新合作高地”,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也从经贸向文化、科技等更多领域延伸。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就说:太仓在德国的知名度,比在中国高。一个小小的太仓,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德国企业在此聚集?021993年,德国大众汽车落户上海。作为大众汽车的供应商之一,德国巴登符滕堡州的弹簧生产企业克恩-里伯斯也来到中国,计划在上海周边建厂。那年秋天,克恩-里伯斯总裁斯坦姆博士在考察了很多地方后,都不满意。在别人的推荐下,他去了紧邻上海的太仓,看到当地海运堤两岸的杉树,“很像家乡的黑森林”,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决定在这里落户,成为当地第一家德企。太仓政府对待外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让斯坦姆博士很满意,但唯有一样他不满意,那就是人才。克恩-里伯斯每年要高质量生产上亿个零件,但本地缺少能快速上手的模具工。当地职校毕业的学生,不仅专业不对口,也没有摸过机床,缺乏实操经验。一开始招来的工人,“既不会给机器加油,也没能力维修”。斯坦姆博士想到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引入太仓。在德国,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就会面临一次分流,一部分人走上高等教育之路,进入以攻读大学为目的的文理中学;另一部分人则选择职业教育,进入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后在企业找到“双元制”教育培训岗位,进入职业学校,接受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培养。所谓“双元制”,就是企业、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其中,学校负责理论知识、公共课等课程的教学,企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用技能、技术。在德国,职业教育并不是被高等教育淘汰后的“第二选择”,而是与高等教育双轨并行。德国联邦文化部数据显示,德国40%的学生选择高等教育路线,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高达50%-60%。这主要是因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他们可以从事税务、会计、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以成为程序员、工程师。而且,德国双元制与高等教育打通,职业教育出身的学生,一样可以在“双元制”教育属性的应用科学大学就读,拿本科、研究生等高等教育学历。“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是德国成为世界先进制造强国的“秘密武器”。刚卸任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说:“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社会经济贴上了成功的标签。克恩-里伯斯的创始人Hugo Kern就是双元制学徒出身,这也是斯坦姆博士在太仓引入双元制教育的原因之一。克恩-里伯斯联系了太仓当地的太仓中专,提出一起建立培训中心。通过企业与学校、政府的多方协调,最后三方达成一致:招生由企业主导,每年企业经理负责去学校招生,学校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制定学习规划。此外,企业每月给学生发津贴,学校收学费。培训中心还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对德国“双元制”的一些规定做了“改良”:学生数周或者数月往返学校与企业一次,课程也从四年制改成中国的三年制。2001年,在中德政府的推动下,太仓建成国内首家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DAWT),由克恩-里伯斯、主营创新教育教具的德国慧鱼、太仓高新区政府和太仓中专共同经营。DAWT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克恩-里伯斯之外,其他企业可以以5万元的价格,从这里“买”走一名学员。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德企进驻太仓,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涨,需要的工种也越来越多,许多德企也纷纷效仿克恩-里伯斯的做法,在太仓建立培训中心。太仓政府也把双元制当做当地招商的一张特色名片,为此每年拨出2000万补贴双元制,设立培训中心的外资企业每年可获得200万补贴,大专院校的双元制学生每年可获得5000元政府补贴。目前,太仓已经建立了二十多个双元制培训基地,为当地企业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像克恩-里伯斯在太仓的工厂有八九百名工人,其中双元制员工有100名左右,占比12%左右。双元制也已经成为当地的招牌。据说,很多德资企业到太仓考察,第一站就是去培训中心。032018年,太仓姑娘王逸雯即将高中毕业。当时,驻太仓德资企业亿迈齿轮到她所在的高中宣讲,为亿迈齿轮和苏州健雄职业学院的双元培养班招生。进了这个班,学生4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剩下60%的时间在亿迈齿轮接受培训。毕业后,学生就可以进入亿迈齿轮工作。和很多选择“双元制”教育的太仓本地年轻人一样,“工作有保障”、“待遇不错”是吸引王逸雯的地方,她通过考试和双选,成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2018级学生。在这里,她接受的是“三站互动、4-6轮换”培养模式,即每4-6周,学生在职业学院、企业岗位和培训中心轮换一次,接受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她就读的健雄学院,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家属在2004年成立,以“双元制”办学为特色。从2007年起,健雄学院开始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也曾在职业教育中引入“双元制”,但大多是昙花一现。双元制的精髓,在于校企深度合作。而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缺少的正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这也是早期双元制失败的原因。健雄学院吸取德国职业教育办学成功的经验,对双元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提出“定岗双元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引导学生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企业抽调专门人事及培训精英,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培训,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技能培训,以员工身份在企业接受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企业文化熏陶。像王逸雯这样的双元制培训班的学生,在校三年时间里,大半时间都在培训中心和工厂做实训。按照企业的规定,实训期间他们保持与工厂一致的作息,每天保证8小时工作时间,没有课间休息,只有中午1小时休息时间。学期结束时,学徒接受德国商会(AHK)的认证考试。等到满了三年培训记录,毕业时参加AHK第二次考试,拿到德国认证的专业技能证书,学生的水平便不输德国工人。双元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愁就业,近些年来,双元制毕业的学生平均月薪能达到七八千元。健雄学校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韩树明表示:每年的就业率达到97%以上,剩下不到2%都去创业了。王逸雯毕业时,两次AHK考试都接近满分,直接进了亿迈齿轮。因为成绩优异,她没有从事一线生产,而是成为一名培训师。通过王逸雯,很多双元制学生也看到了在企业成长的空间。校企深度合作的好处,还在于当企业对人才需求发生变化时,学校能够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作为太仓吸引外资企业的一张招牌,双元制教育一直服务于外资企业的人才需求,精准为企业培养人才。随着太仓投融资环境、产业链日趋完整,外资企业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十年前,落户太仓的德企,资金、技术、团队都是从德国打包到中国,而现在,一些德企“轻装上阵”,带着技术团队就来了。因此,在人才方面,企业的需求也从原来的一线熟练技术工拓展到智能制造高级技术工人,甚至是管理、行政、营销类人才。顺应企业需求的变化,太仓中专和健雄学院错位发展,通过与上海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以及舍弗勒等德企合作组办“本科定岗双元班”,建立起“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多层次有序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也打破了过去传统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吸引不少人选择职业教育。2019年,健雄学院的新生从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3100多人。与健雄合作“定岗双元”的企业,也从最初的六七十家,发展到现在的500多家。可以说,太仓双元制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生相伴,地方产业推动了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而完善的本土化人才也反哺地方产业发展。042020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所谓“职普比”,即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院校之间的比例,“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意味着,未来接近一半的学生将无缘高中,通过中考后实现分流,接受职业教育。这个消息一出,内卷化的家长格外焦虑,因为在传统印象中,职业教育意味着“差生教育”,没有前途。这种传统观念亟待更新。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应地,人才结构也将向“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转变,发挥科技创新型人才在构建新格局中的作用。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经济格局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太仓“双元制”教育,或许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一个参考样本。过去,企业的经济属性和学校的社会属性,使得校企之间难以达成深度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用教育也失去了真正练手的平台。从太仓“双元制”教育中会发现,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在资金、学生培养计划、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投入,将带来可观的回报。双元制本土创新 来源: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双元制”培训的企业,三年在一名学生上的花销(包括津贴、训练耗材等)在9万-10万,而一些要求更高的企业,则高达25万-30万。双元制学生还能在企业享受员工福利,例如过生日时会收到企业的贺卡和购物卡。企业的参与,还能让教学与新技术不脱节。在DAWT培训中心,近些年陆续出现了机器人、数字化系统等最前沿的设备,双元制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前接触这些前沿设备,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企业在资金、实用技能、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更能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舍弗勒对近10年的员工做过一个统计,发现双元制员工离职率在25%,而通过市场招聘的员工离职率为65%。其次是要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刻板印象,一部分来自于职业教育与工人挂钩,没有成长空间。太仓双元制对学生的培养很全面。学生一年级到培训中心,第一件事是到工厂的各个区域,先自我介绍,再询问他人的工作,锻炼沟通能力。在DAWT的培训中心,也会给学生一些项目,让他们创造一个小微公司,模拟企业运转。此外,打通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将“双元制”延伸到本科、研究生层面,打造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些都是为了抬高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让职业教育学生在找到稳定、收益高的工作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同。未来,职业教育要实现多层面的融合与互通:企业、产业与教育的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的互通。只有做到融合与互通,职业教育才与高等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平行、平等的双轨。参考资料:[1]《从职校走向外企,为什么“太仓模式”值得借鉴?》三联生活周刊[2]《视野丨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为主体 毕业生极具竞争力》教职坊[3]《“双减”对标德国?扒一扒德国职业教育的真相》天赋一饼[4]《太仓职业教育如何演绎成材精彩故事》太仓日报[5]《“中国德企之乡”太仓:引来350家德企集结 中德合作领跑者的问道》苏州日报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在宏观经济形势叠加行业监管趋严、行业转型压力、新业务拓展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信托行业面临诸多挑战,2021年信托公司高管职位变动较2020年更显频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银保监官网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31日,今年已有19家信托公司一把手(董事长、总裁或者总经理)出现变更,其中,外贸信托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均为今年新上任,且总经理刘剑获批任职不到半年便被查。记者发现,今年1-10月份,信托业一把手履新数量已达去年全年数量;2020年以来,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31家信托公司一把手出现变更。履新数量达去年全年具体来看,以银保监官网披露日期为口径,今年1-10月,新获批任职的一把手有:山西信托董事长武旭、平安信托总经理戴巍、国通信托总裁张恩蓉、中诚信托总裁安国勇、天津信托董事长周雄、长城新盛信托董事长吴映江、昆仑信托董事长王增业、渤海信托董事长卓逸群、华融信托总经理李丹、吉林信托董事长张洪东、外贸信托董事长李 强、中海信托董事长汤全荣、光大信托董事长冯翔、雪松信托总裁李楠、山东国信总经理方灏、金谷信托董事长李洪江、民生信托总裁林德琼、英大信托总经理俞华军、外贸信托总经理刘剑(正在接受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北方信托总经理黄河。总计有20位一把手履新,与2020年全年数量(含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持平。记者统计的这一数据与中国信托业协会调研数据基本一致。据协会统计,2020年期间,共有44家信托公司董事长、监事长、总裁(总经理)或其他主要管理人员出现人事变动。其中,董事长变动的有10家,监事长变动的有18家,总裁(总经理)变动的有10家。近年高管变动原因大体相似。协会调研显示,从2020年信托公司高管职位变动原因看,主要包括正常人事交接、股东变动影响及市场化离任竞聘等,其中正常交接占比较高,具体包括到龄退休、股东集团内部调动、公司内部升任、信托公司外部选聘等,这类变动对公司整体管理格局和生态影响相对较小。除正常交接的情形外,部分信托公司由于发生经营风险、监管托管问责、高管人员违纪违法等负面原因引起的高管频繁变动,将对公司长远发展目标、战略发展规划和市场特色化定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今年以来,信托公司风险总监(首席风险官)的变动较为明显,有7家信托公司出现变更,较去年全年增加了5家。...
创新是北交所发展的关键词,也更会成为参与其中企业的关键词。10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基础制度,明确了这些基础制度的生效日期为11月15日。这意味着北交所即将成为内地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这是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通过观察这两个多月筹备过程可以发现,创新是北交所发展的关键词,也更会成为参与其中企业的关键词。在交易所业务制度创新上,前述证监会公布的北交所基础制度已经有着充分体现。比如:在公开发行并上市方面,总体平移精选层关于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晋层标准作为上市条件,保持包容性和精准性;落实注册制试点要求,明确交易所审核与证监会注册的衔接分工,组建上市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把关作用等。证监会表示,上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连同北交所配套制定的自律规则,共同构建起一套能够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和成长阶段相符合的北交所制度规则体系,充分体现错位、包容、灵活、普惠的市场特点。而北交所的创设,对相关企业创新也必将深具激励作用。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说:“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证监会日前再次明确表示,设立北交所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注意到,北交所的设立始终强调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都与“中小企业”、“创新”这两个主题密切相关。而要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龙头撬动作用。即将开市的北交所,将会有69家经过新三板精选的企业入驻其中。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医药、机械设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等行业。从今年三季报来看,业绩整体表现良好。66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45家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占比为68.18%,8家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现在,在新三板上有着超过7000家的挂牌企业,北交所的设立就是通过资本平台的创新,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除了69家企业拟先期挂牌上市,还有超200家企业处于精选层辅导中。志存高远的北交所,对相关企业来说显然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但这个大舞台,相关企业要有“专精特新”的特质才有资格参与其中。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要着重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月份,重点针对“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北交所宣布成立,而今开市在即。这都反映出国家对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寄予的厚望。现在,已经有更多的中小企业正“翩翩起舞”,在以创新为引领苦练“台下功”。2019~2021年的3年间,工信部已连续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合计有4762家企业上榜,包括596家单项冠军企业。而北交所将为这些强有力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一个更加广大的舞台,而这些强有力的“舞者”,也必将在这样的舞台上发展得更强更大。...
好莱坞科幻巨制《沙丘》上周五上映,可谓是全球科幻圈粉丝翘首的年度盛事。上映七天以来,已经在内地斩获了1.73亿元的票房。这一成绩远超预期的同时,也给了制片方传奇影业与华纳兄弟乘胜官宣的底气:续集《沙丘2》将定档2023年10月在北美上映。而在刚刚过去的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监制、孔大山导演的科幻片《宇宙探索编辑部》,以创新的伪纪录片形式在本次电影展上斩获了四项影片荣誉。似乎,从2019年《流浪地球》凭借46.86亿元的全球票房成绩拿下中国影史票房第五名以来,科幻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热度不退,甚至还以热门的姿态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它对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中文科幻推想小说获奖作家、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陈楸帆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好莱坞能征服全球电影市场的影片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科幻片,比如说《星球大战》或者近几年的《星际穿越》等。科幻可以超越地域、文化、种族,探讨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终极命题,所以这种文学类型能够被许多人所接受且产生共鸣。科幻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都会受欢迎的文学类型。”11月5日至15日,题为“复刻·复苏”的第二十一届香港国际文学节即将回归。而对于能够参与今年的文学节,陈楸帆心里也满怀期待。今年,他刚刚与人工智能专家、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合作完成了新书《AI 2041:对未来的十大想象》,书中描绘了十种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但却不同的未来。陈楸帆说:“每一篇故事从技术开始,落点都在社会学或者人文领域的议题上——它们都关乎‘人类的尽头’:我们期待用技术去建造一个更加美好、公平、可持续的未来。”中文科幻推想小说获奖作家陈楸帆。Yilan Deng摄科幻需要势均力敌的读者和作家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陈楸帆觉得自己成长中做过的每一件事,看似无意,但最后往往都可以“串珠成线”。陈楸帆从小喜欢看科幻小说和好莱坞电影,而真正让他走上创作之路的,是16岁那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科幻作品《诱饵》,获得了《科幻世界》评选的“少年凡尔纳”奖。此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和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双学位,在校期间还和同学一起创立了北大科幻协会。毕业后,他先后供职于谷歌、百度这两家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业余时间仍然不断地进行科幻创作并发表。2012年,他的《无尽的告别》获得了2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优秀奖;2013年,他的《荒潮》获得了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艺术、科技、人文,穿起了他科幻创作星星点点的轨迹。对于自己充满了“学霸”和“精英”气息的成长历程,陈楸帆坦言这在科幻作者圈子里其实很常见。他通过科幻写作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少人的学历背景都不错,而且都是从小就对科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亦伴随了他们终身。“我们经常会讨论科幻作品里的一些具体的技术实现是否合理等问题,这群科幻迷会积极地跟踪最新的科学成果,有些人也会从科幻迷变成科技从业者、科学家等。”2015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斩获世界性科幻大奖“雨果奖”,随后被译为十多种语言在全球热销,带动了更多优秀的国产科幻作品以小说、影视、游戏等面貌蓬勃生长。然而至今的六年间,在各类文本类型中,阅读和写作科幻题材的人仍然是少数,能出圈者更是寥寥。对此,陈楸帆解释道:“这是因为科幻是一种有‘门槛’的文类。”他认为:“科幻对读者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对创作者来说,科幻作者需要高度地参与,调动自己的想象力、逻辑推演能力,而且还需要有了解许多跨学科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读者和作者具备了势均力敌的能力,双方才能体验到科幻小说带来的快乐。中西方科幻之辨陈楸帆早年与星云奖、雨果奖的双料作家刘宇昆建立了深厚友情,因此他的多部作品都是由刘宇昆翻译成英文版,并发表在欧美主流的科幻杂志上,因此扩大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国际影响力。而在国外多次参加了读者交流提问活动后,陈楸帆总结了国外观众最好奇的问题,就是中西方科幻的区别以及中西方对科技的态度。他说,在西方,人们对“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他们会认为技术在便利了生活的同时,可能也有一定的负面效益,因此会对科技十分谨慎。他们很想了解为什么中国大众普遍不会对技术有太强的防范或敌对心理,希望以此理解背后的文化差异。此外,他还提到,有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与想象依然停留在比较久远的时代,他们并不了解现在真实的中国是怎样。他说:“通过科幻也能让中西方更好地沟通,帮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真实图景。”而谈及中国的科幻与西方的科幻之间的异同,陈楸帆认为,由于美国科幻起始得更早,发展得更成熟,因此许多早期诞生的中国科幻作品中都带有很强烈的模仿西方作品的印记。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科幻作品走出国门,中国的科幻刚刚开始在成长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他指出:“美国科幻发展的历史很长,而且是一个非常持续的发展过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一些杂志上刊登的科幻漫画、科幻故事,然后慢慢进入到科幻杂志、平装书的时代,最后发展为现在的科幻影视、科幻产业,拥有比如像环球影城、漫威这样的全球化的产业链。他们利用科幻的IP去申办了非常多的周边产品,变成具有很强商业变现能力和文化渗透力的大产业。”他表示,作为后发者,中国很多早期科幻作品会不由自主地把很多的从西方科幻小说看来的想法放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所以能看出许多西方科幻作品的痕迹,无论是世界观的设定,还是情节和人物,都有很强的模仿印记。但陈楸帆也强调:“近十年来,伴随着我们的作品走向国际市场,很多中国科幻作家会重新思考什么才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个性?这里面的中国性到底表现在哪?是表层文化符号的挪用?或者说理念和情感表达的模式?还是某种主题价值观的表现?这些都有可能。包括我在内非常多年青一代的科幻创作者,我们都在思考怎么样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哲学思考跟科幻进行融合,找回我们自己的‘声音’。”尽管这个探索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但陈楸帆相信,目前中国科幻市场的受众和消费者都非常年轻,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未来中国科幻一定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希望。试水人工智能写作创作科幻作品有时就像提前窥视到未来,或许每一个科幻作家都曾经想象过自己笔下的一切有一天会变作现实。而陈楸帆2019年出版的小说集《人生算法》中,他也畅想过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而在现实世界,陈楸帆在这本《人生算法》的创作过程中,也尝试与人工智能一起实践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小说“创作”体验。准确来说,他是利用了“人机交互式写作”的方式,由人工智能的程序“陈楸帆2.0”自动生成了小说中的一些对话。陈楸帆介绍,人工智能写作现在还不能完全独立创作,目前这个程序是通过让人工智能去“学习”自己写过的文本和网上的其他文本,逐渐搭建起了一个数据模型。然后通过不断训练机器,让其建立起对世界的基本认知,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让它大量分析科幻小说应该如何遣词造句,有哪些写作风格等。这样才能最终得到一个可以写作科幻文本的人工智能程序。但他同时也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写作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它还不太能分清人物的关系,其中也包括句子内部主语谓语等成分关系,逻辑性比较差。此外,还有很多无法了解的文字,人工智能只会按照排列组合的方式进行统计学上的再创作,所以输出的文本大多是半懂不懂的,仍需人的再加工。他表示:“我觉得现在还不能完全实现人工智能写作,但是可能随着它变得越来越聪明,未来人工智能或许能够自己生成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可能是一般人也无法分辨出来到底是由机器写的还是人写的。有可能会有那么一天的到来,但是目前来说距离还是有点遥远。”在刚刚过去的九月,陈楸帆录了一档TED的节目视频。在视频的最后,他说:“For every future we wish to create, we must first learn to imagine it.(对于我们所希望创造的每一种未来,我们必须首先学会怎么把它想象出来。)”或许,科幻看似是在借助想象力塑造了一个虚拟的时空;而实际上,那个时空正是未来成真的样子。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走进便利商店,在冷藏区驻足,货架上的酸奶琳琅满目,只是记忆中的白底蓝字的土气包装不见了。便利店酸奶货架图片来源:FBIF回想小时候,酸奶没有现在动辄10元的价格,通常被冰在小卖部的冷藏柜里,瓶口用锡纸密封着。当时,酸奶作为一种口味甜蜜、质地稀薄的零食,在选择并不多的旧时,也能被用来满足口腹之欲。但不知从何时起,市场变得越来越挑剔,酸奶也承担了更艰巨的“使命”,健康、营养都成了我们对它的期望,再到后来,层出不穷的功效也成为一些酸奶所要背负的kpi。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抱有更加谨慎的态度,于是“零添加”酸奶成功切入这一市场需求,从Chobani到简爱,主打“零添加”的酸奶品牌从国外火到国内。简爱酸奶图片来源:简爱天猫官方旗舰店一边各种黑科技轮番上阵,又是烟酰胺又是玻尿酸,酸奶仿佛成为了比美图秀秀还神奇的“美颜神器”,而另一边,广告语从“生牛乳、乳酸菌,其他没了”到“除了好没有别的了”,极力证明自己纯净零添加。同样都是酸奶,一边疯狂加料,一边追求纯净,这看似分化的发展路径蕴含着怎样的行业逻辑?市场又如何看待这些创新的呢?01、分裂从何而起?据民生证券报告,我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已经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1] 欧睿数据也指出,截至2020年,乳制品中液态奶市场规模占比超90%,约为4013.84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2]其中酸奶市场规模约为1056.07亿元,占液态奶市场规模的26.31%。欧睿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我国常温及低温酸奶市场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速。[2]酸奶消费规模与市场的扩大,衍生出了诸多细分的消费需求,乳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日趋庞大的增量市场。一方面,年轻人的“朋克养生”风潮流行,失眠吃褪黑素、熬夜喝大补水,就连奶茶饮料也要去糖去脂。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乳品,尤其是酸奶,因其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的营养健康的品类形象,自然被许多消费者列入自己的健康食谱。中国自古也有“以食养生”的传统,食物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食品营养化、健康化的诉求也日益增加,酸奶也成为了各品牌食品创新的试验田。于是我们看到了主打女性美颜的新希望每日活颜酸奶,主打增强免疫的旺旺乳铁蛋白酸奶......旺旺乳铁蛋白酸奶图片来源:微博@旺仔俱乐部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坚持“天然的就是最好的”理念,蔬菜要吃有机无公害的,牛奶要喝零糖零添加的,简爱纯净配方酸奶的爆火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一庞大消费需求的存在。2018年横空出世的元气森林,也因其0糖、0脂、0卡气泡水的健康营销,在巨头把控的饮料行业成功突围。少添加甚至零添加,逐渐成为了食品饮料行业“内卷”的指标。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新兴的饮食趋势等因素,共同助推了酸奶产品创新走向分化的路径。02、内卷之下,下个爆款只能靠“赌”?食品饮料行业向来“内卷”,酸奶行业更甚,随着乐纯、简爱等新品牌的壮大,酸奶赛道变得拥挤,新老品牌同台竞技,难道只能靠误打误撞,赌出下一个爆款吗?看似分裂的创新背后,其实有着相互关联的底层逻辑。1、产品开始“小而精”现在的许多酸奶产品不再试图去迎合所有人的需求,而是追求“小而精”的产品设计,出品了许多更针对特定消费人群的产品。Blueglas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沿着食品行业“高端化”的趋势,Blueglass主打“一杯让你变好看的高品质酸奶”,添加诸如牛油果、羽衣甘蓝等多种普通酸奶未曾尝试的配料,品牌还把“胶原蛋白肽”这种在功效上已经做好消费者教育的原料加进酸奶。Blueglass酸奶图片来源:微博@BlueglassYogurt如今,疫情已成常态,健康始终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议题,旺旺X乳铁食研室推出乳铁蛋白瓶装酸奶,主打有助于加强人体免疫力。产品中的重要配料乳铁蛋白,作为母乳中的核心免疫蛋白、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奶粉。其实当前流行的植物基酸奶也是同样的逻辑,部分消费者不能或不愿意食用乳制品,但同时又有蛋白质摄入的需求,植物基产品便应运而生。在追求纯净的路上,也不乏探索的实验者。光明如实酸奶在上市之初就首推产品“0蔗糖”与“纯净配方”的特点,借由向消费者传递“化繁为简”“少即是多”的生活理念。明如实酸奶图片来源:微博@光明乳业简爱的“父爱配方”酸奶主打儿童酸奶,该系列中吸吸袋分别推出0%、2%、4%三种蔗糖含量的配方,力求在消费者心中强化“零添加”这一产品印象。无论是加料还是追求纯净,其实都是产品定位更加精准,在市场足够庞大的情况下,细分品类也能拥有充足的消费人群。2、技术助力酸奶“整活”食品生产供应链的完善,和食品生产技术的升级,让加料成为可能,尤其是巴氏杀菌工艺与冷链运输的发展,使得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不再会因为配方的变动而产生变质等问题。常温酸奶使用高温杀菌工艺,130°C~150°C的高温在杀菌的同时,也可能会限制酸奶的营养创新,相比之下,低温奶就可以在配方和功能上实现更多创新突破。低温冷链运输为低温酸奶的热销创造了条件,后者因其具有“活性益生菌”,且保质期短而新鲜度高,被消费者所喜爱。而且,低温条件也有助于维持产品中添加的水果、营养物质的鲜活。此外,由于技术不尽完善,从前的酸奶产品,会添加类似果胶、防腐剂等添加剂,来保证产品的品质以及口感。随着生产工艺及运输条件的完备,酸奶的品质及风味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防腐剂的添加也不再是必要的工序。酸奶向来以助消化的功效著称,但营养专家曾指出,酸奶中的益生菌,在运输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流失,进入体内的益生菌也大部分会被胃酸分解掉,残存的部分并不足以真正达到助消化的功效。活润晶球酸奶,就为益生菌的存活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产品中添加的HN-2益生菌群,由乳双歧杆菌BIFIDO和嗜酸乳杆菌DOPHILUS两种益生菌组成。其中,BIFIDO具有耐胃酸和胆汁的特性,可以达到80%的菌存活率;产品还采用3D包埋技术,提升益生菌对于胃酸和胆汁盐的抗性,据品牌介绍,其存活率比普通酸奶至少提高1000倍。活润晶球酸奶图片来源:微博@新希望华西乳业3、“成分党”的福音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食品饮料的选择不仅局限于品牌、价格和口味这些传统因素,更加延展到了食品的成分上,社交媒体的透明化更加速了“成分党”这一消费群体的崛起,在小红书搜索“营养成分”,共有22万+篇笔记。除了菌种、奶源等因素外,酸奶的成分也备受关注,具体表现在脂肪、乳糖等在酸奶中的含量。据CBNData《2020新健康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人们在饮食上的健康化转变,一方面是做减法,如追求“低糖低脂无添加”,另一方面则是蛋白质、活性益生菌等营养上做加法。酸奶通常使用牛奶来做原料,牛奶中含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希腊酸奶过滤掉牛奶中的乳清,让酸奶质地变得更加绵密和厚重,也进一步提升了酸奶的纯净度。质地厚重的希腊酸奶图片来源:Unsplash对纯净的追求,也可以被理解成对于添加剂的低容忍。而添加各种功能性成分的酸奶,则有教育市场消费习惯的意图,在产品的显著位置标注成分与主打功效,能够培养消费者对酸奶营养化认知。无论是品牌还是消费者,对于产品功效的关注度,相较之前都有了很大提升,营销方面也就顺理成章地围绕配方及功能展开。配料表太过冗杂,那就精简配料表,功效缺乏实现的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好比新消费行业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每一款酸奶,都值得“重做”一遍。03、五大趋势,聚焦酸奶创新“进化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酸奶行业新品牌、新产品出现爆发态势,当然,旺盛的业态也催生了内卷,酸奶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即使是小众赛道的蓝海市场,也会因竞争者的快速涌入而变成红海。我国酸奶品牌,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赛道里做出新意呢?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其他地区市场的案例。1、酸奶也染上“洁癖”象征着零添加食品的“清洁标签”,对乳制品的最低要求是不含人工成分,包括人工色素、香料和防腐剂。根据英敏特Mintel提供的产品发布数据显示,从2020年年中开始, 20%的牛奶和酸奶上市产品都声称不含添加剂或防腐剂。欧洲乳制品公司ArlaFoods推出的清洁标签酸奶,采用100%天然乳清蛋白Nutrilac®YO-4575,这种蛋白具有独特的热稳定性和质构功能,能够在整个保质期内保持常温酸奶的丝滑口感和稳定,避免了防腐剂的添加。Arla Foods酸奶图片来源:Arla Foods官网2、菌种小跑向前菌种专利一直是酸奶品牌建立差异化优势的重点。人们对益生菌及益生元利用价值的认知觉醒,正是其市场保持稳定增速的基础。根据市场调研机构360Research Reports数据,益生菌和益生元市场在2018-2023年间的CAGR(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6.5%。[3]日本知名食品品牌明治,旗下拥有超过5000种乳酸菌,2020年推出的“明治佰乐益优”系列,包含“R-1”、“LG21”两款酸奶产品,使用了特殊乳酸菌菌株“保加利亚乳杆菌1073R-1菌株(R-1乳酸菌)”和“格氏乳杆菌OLL2716菌株(LG21乳酸菌)”,力求在菌种上取得突破。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斋藤忠雄提到,其中“R-1酸奶”还因其对免疫系统的益处,曾在日本考试季和冬季流感爆发等情况下,达到“人手一瓶”的盛况。虽然日本药事法规定,非药物产品并不能直接标明针对某种疾病具有疗效,但是消费者还是倾向于购买具有增益效果的食品或饮料产品。据学术期刊《科学观察》论文统计,1999–2018年,中国共申请益生菌领域专利相关专利19049件,位居全球第一位。[4]然而,在专利质量和转化应用方面,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在新型益生菌开发和原料制备工艺方面的专利布局较少。这造成了中国益生菌研发链中关键技术的缺失,以致企业多依赖益生菌菌株进口。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可以看到,已批准使用的9种益生菌菌株全部来源于国外企业,可见益生菌菌株本土化是中国亟需解决的发展瓶颈。目前,以光明乳业、娃哈哈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自主知识产权菌株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广,未来有望进一步打破依赖进口菌株的限制。斋藤忠雄介绍,发现和培育好的菌种是一项非常耗时的研究,近年来,生物学家们也在利用基因重组工程,让创造超级乳酸菌成为可能。3、让蛋白质来得更猛烈些益生菌之外,酸奶“加料”的另一大趋势是蛋白质含量。乳制品向来是人们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酸奶“加料”的其中一个方向便是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腾讯2021版健康食饮行业洞察白皮书指出,高蛋白已经成为健康食饮市场中最常见的新品卖点第一位。例如,通用磨坊旗下酸奶品牌优诺,推出了以超滤牛奶为原料的YQ系列酸奶。超滤工艺是先将牛奶中的关键成分,如水、乳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乳糖等分开,再按需将其重新整合,可用于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和钙含量,并降低糖分。YQ系列酸奶原味产品每杯约含有17g蛋白质和1g糖。YQ系列酸奶图片来源:Dairy Food MagazineChobani在2020年推出的Complete系列酸奶,每杯蛋白质含量约为15-25g。达能的YoPro系列酸奶,每杯蛋白质含量也可达15g左右。Chobani Complete系列酸奶图片来源:Chobani官网除了含量,蛋白质的质量及种类也是酸奶产品创新的另一个突破口,如前文提到的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积极影响的乳铁蛋白;日本知名乳企森永乳业,计划进军益生菌基乳铁蛋白酸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化酸奶产品的需求。4、下一杯酸奶,何必要是牛奶近年来的植物基风潮,也席卷了酸奶界。植物基食品品牌LAVVA推出的霹雳果植物酸奶,含有镁元素,还添加了芭蕉、椰子奶油、木薯根等成分。LAVVA霹雳果植物级基制品图片来源:LAVVA官网美国乳品品牌Nancy’s,推出由燕麦奶、蚕豆蛋白、椰子油制成的燕麦酸奶;食品品牌Forager Project也推出各种风味的腰果酸奶,并且含有6种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各种风味的Forager Project腰果酸奶图片来源:GoDairy Free植物基食品的崛起,也为酸奶产业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既然能为无法吃肉的人提供植物肉,为不能喝奶的人提供植物基酸奶,又有何不可呢?5、向茶饮“偷师”,创造新的味觉体验未来,随着人们获取钙、蛋白质等营养来源的途径越来越多,人们对酸奶会有更多口感与口味上的期待,酸奶将更加零食化。酸奶的加料,可以类比茶饮的发展路径,后者从劣质廉价的粉冲奶茶,逐步升级为茶底纯粹、配料丰富的鲜果茶、手作茶等,那酸奶何不向茶饮偷师,从口感与风味方面寻找新的创新突破口。通用磨坊旗下酸奶品牌优诺,在2020年8月推出Gusher系列酸奶,产品添加各种水果风味爆珠,为酸奶产品的口感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除了像奶茶一样添加爆珠,作为“打工人”伴侣的咖啡,也成为酸奶厂商的灵感来源。Icelandic Provisions、Nancy’s等品牌纷纷推出添加了咖啡浓缩液的冷萃酸奶,把酸奶口感的多样性又推向了另一个高度。Nancy’s冷萃咖啡酸奶图片来源:Abillion纯净也好,加料也罢,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发现,无论是在酸奶上做”加法“还是”减法“,本质上都反映了市场和消费者对于美味与健康的不懈追求。健康,是环绕在乳制品身上的光环,也是酸奶始终备受欢迎的重要因素。在当前这个被压力、亚健康等负面因素裹挟的社会,如何为消费者带来一些“健康的放纵”,或许是品牌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04、结语一边是酸奶产品的营养化、功能化,一边是酸奶配方的精简与纯净,短时间内,我们很难判断出产品策略的正确与否,但从长期来看,这两种路径或许并不完全是相悖的。食品产品的突破性创新,都是由每一步尝试累积而成,我们不妨抱有开放的心态,看看市场会给出怎样的答案。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作为一个经历过完整周期的老兵,我见证了VR从风口到低潮,最后到回归正常状态的全过程,心态已经很平和了。1936年,一个叫做雨果·根斯巴克( Hugo Gernsback)的卢森堡裔美国人突发奇想,想在一副眼镜上安装小型电视,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彼时的科技圈还是被“二极管”统治的时代,距离电视普及还要20年;电池技术也不太行,随时有触电的危险,这个想法显然过于超前了。直到1963年,78岁高龄的他才把原型机制作出来——全重140g,内置两块阴极射线管组成的小屏幕,能够显示3D画面。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VR眼镜。四年后,雨果·根斯巴克辞世。为了纪念他,世界科幻大会设立了“ 年度科幻小说成就奖 ”——而它另一个名字,叫作“雨果奖 ”。从科幻走入现实,今天VR眼镜距离诞生已经过去了60年,然而有意思的是,资本真正开始关注这个赛道,却是6年前的事情。2015年被称作中国的VR元年,29个涨停板不仅铸就了暴风的神话,也让VR概念成功破圈。乐观情绪之下,大量非专业从业者进场,把这项当时还不成熟的技术推向了民用市场,然而过高的估值和糟糕的体验透支了用户对VR的信任,也最终刺破了第一次VR泡沫。经过了6年的蛰伏,当时钟来到了2021年,借着元宇宙的风口,VR的热度开始重新升温,甚至有了炙手可热的迹象:那么,和上一次相比,这一次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作为「险峰X元宇宙」系列的第二篇,我们请到了VR创业老兵、VeeR创始人叶瀚中(Ayden)分享6年来VR行业的变化和未来发展前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VR重燃的两个逻辑:可能性&确定性在我看来,投资人重新关注VR赛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可能性,二是确定性。首先,VR的体验正在变得更好,从而提升了VR普及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今天很多中国用户对VR的印象还停留在6年前,原因之一是Oculus在中国市场受限,很多人无法体验新一代VR设备的能力。这方面,国外用户的感受会更直观一些。比如前几个月和一些美国朋友交流,他们都说Horizon Workrooms的使用体验比想像中的好。里面的虚拟人物虽然是卡通风格,但是转头、张嘴、注视方向、包括手势都可以被精确反馈,现阶段已经足够用了。用户甚至可以根据位置分辨出不同的讲话者:因为左边的人,声音是从左边传来的,右边的人,声音是从右边传来的,这与真实世界的体验已经非常相似了。如此进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事实上这几年Facebook在VR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光研发团队已经有上万人,这个数字可能比整个中国VR从业人员的规模还大。在VR生态方面,Facebook也前后投入了将近一百亿美金,超过了此前中国VR行业拿到的所有投资总和。因此前几天扎克伯格公开表示, Facebook 在接下来的5年里要变成「元宇宙公司」,对他们来说,VR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对营收增长以及生态改造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也牵出了本轮VR热潮的第二个原因——相比于6年前,今天投资VR的「确定性」已经大大提升了。苹果入局就是很明显的信号,「后发制人、进场收割」是苹果的一贯风格。举个例子,在2014年之前,全球已经有很多科技公司在做智能手表,大家都是基于安卓系统在开发自己的硬件;当时三星是绝对的霸主,一家的出货量就占到全行业的71%。但苹果一直在默默观察,直到确认这个市场确实有机会,才直接下场,第一年投入的资金量就超过了竞争对手之和,最终成为智能手表的霸主。(资料来源:Strategy Analytics)对比来看,今天苹果在VR/AR领域已经收购了数十家公司,积累了上千项专利——如果未来苹果不做VR,才是不合理的。所以全球的VR从业者都在期待苹果明年的发布会,这可能会是继iPhone以后,苹果产品线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国内方面,最近Pico被头条重金收购,其实如果用营收去算一下PS倍数,就发现这个估值给得真挺高的,说明头条也非常看好未来VR的市场前景;这笔交易对中国VR行业很有标杆意义,因为有了钱才才可以大量做研发。尽管目前Pico跟Oculus的差距还很明显,但中国公司的优势就是能够快速跟进,短时间内把产品性价比做得更高。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Facebook、头条、苹果等巨头的入场,意味着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毕竟这么多真金白银已经砸下去了。另一方面,「确定性」提升的另一个表现,就是VR技术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了。最早的第一代VR叫做「VR手机盒子」,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先把手机插进盒子里,再把盒子戴在头上,代表产品就是谷歌的Google Cardboad。在当时,这条技术路线其实并不成熟,但新闻效应却给普通民众造成了误解,很多人认为一场人机交互革命已经到来;大量非专业从业者进场,开始各种仿制,结果就是把这项还不成熟的技术推到了民用市场。然而到了2017、18年,这条路线就被谷歌完全放弃了——因为太多硬伤无法解决;过高的估值和糟糕的用户体验也透支了VR的信用,连带着做盒子的创业公司消失了一大批,第一波VR热潮褪去。之后的19、20年,VR在资本市场上很冷,但技术迭代反而很快,核心原因还是大厂投入了很多资源。从Oculus Go,到第一代Oculus Quest,再到现在的第二代Oculus Quest,那几年业内人士都可以明显感受到VR在硬件、软件和内容层面的不断积累,产品体验也一直在进步。发展到今天,可以说VR已经不存在技术路径上的争论:整个产业链分布清晰,技术的不确定性很低,也没有什么“黑科技”或者“弯道超车”的可能。夸张一点说,现在VR行业每个环节上的厂商只需要各司其职,不断改进迭代产品体验即可(这点和AR很不一样,AR还没有完整经历过类似过程)。(图:VR产业链分布情况;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这样的结果,就是圈内人甚至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VR技术的进展情况——比如明年的芯片算力会提升多少,后年的市场空间会有多大,眼球追踪、动态渲染等等核心技术的迭代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都已经是很确定的方向,剩下的只要交给时间。内容和开发者生态:VR创业公司的机会从投资机会来说,硬件和平台更适合大公司,创业公司的可能性则主要在内容和开发者生态。前面提到,VR是个很烧钱的赛道,Facebook光收购Oculus就花了20亿美金,而且在随后4年里又投入了超百亿美金——这不是一家初创公司所能够负担的。如果参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史,其实无论是做出智能手机的苹果,还是做出安卓系统的谷歌,他们在此之前就已经是很大的公司,背后都有大资金支持,我觉得VR行业大概率也会遵从这个规律。其实今天的格局已经比较清晰了——海外主流平台会以Facebook和苹果为主,同时Google、三星等厂商也一定会再次进入这个市场。国内的话,Pico有机会在硬件上跟Oculus竞争,对此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但也需要字节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支持他们。此外,腾讯、阿里最近也在布局VR,华为也明显加大了对VR的投入,未来小米、OPPO、VIVO大概率也会加入。这种大环境下,属于创业公司的机会已经不大了,被大厂收购或许是个比较好的选择。相比之下,内容则是一门可以百花齐放的生意,可以有短视频、游戏、漫画、电影等多个形态,只要把自己所擅长的赛道做好,形成持续出品优质内容的能力,就可以持续地发展。在这个逻辑下,创业公司比较有机会。比如我们选择的是VR影视内容,既做线上发行也做线下院线,我觉得人对故事体验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技术来满足,从最早的小说、音频,到后来的影视,再到现在的VR。我们有一部很受欢迎的作品,是讲攀登珠峰的纪录片,人们之所以会对它感兴趣,是因为大部人这辈子也不会上一次珠峰,但VR能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再比如我们也拍了一部爱情片,比较有意思的是,它分为「男生版」和「女生版」:分别从男生的第一视角和女生的第一视角去拍摄,很多粉丝会把两部都刷一遍——因为同一个故事,用不同性别的角色代入,体验也会完全不一样。想象一下,这种“偶像当面向你表白”的感觉,是传统电影无法替代的,它更能满足人们对故事消费的需求,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增量,也是它的价值所在。有了内容,还要有院线,VR不能在电影院里放,所以我们自己研发了一套VR座舱,把单台成本从几万块降到了几千;观众自助扫码,片库自动更新,哪里有顾客就可以搬到哪里;因为成本很低,位置好一点的店,基本三四个月就能回本。其实这和早期的电影业很像,1910年的时候,美国电影院的数量很少,当时的派拉蒙本来是拍电影的,但不得不自己开电影院,慢慢形成了一种“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阴差阳错间,反而垄断了整个美国电影业,直到反垄断法出台,这种局面才结束。所以在我看来,在行业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创业者找到一个类似的商业闭环还是挺重要的;今天的VR早已不缺故事,缺的是有营收的公司。总之,VR这条产业链非常长,只需要专注做一点,把这一点做透,就可以做出一家很有价值的公司。VR+元宇宙:解决互联网「最后一公里」问题最近炒元宇宙的人挺多的,不知道还能够火多久,不过这概念是没错的,也不全是割韭菜。其实,自从数字化内容被人们消费的那一天起,无数虚拟世界里就已经诞生了很多不一样的元宇宙。比如王者荣耀就是一个元宇宙,它有自己独立的经济体系,每天有1亿人在里面交互、游戏,尽管它的载体是移动端。从这个角度讲,VR只是元宇宙的入口之一,并不是说只有通过VR进入的才是元宇宙。但是VR对于元宇宙,的确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和以前的入口相比,VR带来的体验更沉浸、更真实;因此在未来,它有可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天,使用手机已经占到每个人每天30%的时间,但是,为什么不能更高?因为现在很多的东西只能线下交付,比如商业会议,我们总觉得是需要in-person的;又比如看脱口秀,只有在线下,才有演员和观众间的互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改变环境与机器、以及人与人的交互方式。因此,VR本质上是对传统互联网「最后一公里」的体验进行了升级,比如远程协同工作、远程学习和娱乐,都可以通过VR来解决。如果这些问题可以被解决,我们在互联网的时间就可以从原来的30%,上升到80%,甚至更高。因此,我相信「VR+元宇宙」会是下一代的互联网的主要形态,随着VR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接受元宇宙概念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很无聊的。如果未来VR体验可以变得更好、更便宜,老铁们肯定不会整天刷短视频了。远程办公&运动健身:那些VR的杀手级应用前面提到,苹果进场将是一个重要信号,因为果粉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以体验为优先、购买力也更强。上一波VR没有真正爆发,不是因为设备的价格不够便宜,关键是体验不够好。今天回头去看,如果VR的体验比现在的好3到5倍,价格也比现在的贵3到5倍,VR一定是会爆发的,就像当年的iPhone比安卓手机贵很多,用户也依然还是会买单。而苹果将是“全球第一家有可能把VR体感拉到足够高,且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这意味着苹果会成为所有中国VR企业的标杆,中国本土互联网巨头也将被迫加入战局。所以,明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很多developer 和内容公司都有可能开始规模化变现。过去一些人不看好VR的原因,一是用游戏主机来类比VR市场,认为中国潜在的用户群体不够大;二是认为VR不是刚需,做不到“人手一个”,所以无法替代智能手机,我觉得这两点都是值得商榷的。智能手机在刚出来的时候,也是完全无法替代电脑的,但到现在,手机可以满足大部分以前电脑才有的功能。其实就算无法完全替代也无所谓,因为对大厂来说,只需要找到一个killer use case(杀手级应用)就足够了。举个例子,Apple Watch现在依然只是个手机的辅助设备,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IPhone之后苹果最成功的产品,它找到的杀手级应用就是「心率监测」和「健康辅助」,这是其他智能硬件无法代替的。仅靠着这“一招鲜”,Apple Watch全球用户已经超过1亿人,每年出货量超过所有瑞士品牌手表的总和。其实VR也一样,有很多杀手级应用场景,只不过公众还没有足够深的认知。比如,「远程办公」就是一个刚需。美国在2017年就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到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所以Facebook会选择从「远程会议」的场景切入,它的killer user case就是Horizon Workroom,让那些不玩游戏的用户对VR产生需求。也有大厂正在开发「可以远程写代码」的VR应用:程序员戴上VR眼镜,眼前就会出现几块大屏幕,周边环境可以设成海边、山顶,甚至还可以在身边放一个虚拟的“程序员鼓励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写代码,工作效率相信会提高不少。从国内市场来看,2020年中国远程办公市场规模为448.5亿元,虽然还不算太大,但相比于2017年已经增长了7.5倍。因此,尽管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体验过VR办公,但它代表着未来。(数据来源:亿欧智库)VR的另一个杀手级应用,是「运动健身」。比如,美国的健身镜公司Tonal,去年一年的销售额翻了8番,最新的估值已经到了16亿美元。它成功的解决了美国用户在疫情隔离期间的家庭健身问题,但依然无法100%还原真实健身房的体验。这和早年间任天堂健身环的问题是一样:面对一块2D的屏幕,用户没法产生一种特别强烈的参与感。但VR在运动游戏中的表现会更好,能更好地解决趣味性、方便性、交互性的问题,带来更强的体感差异。中国的健身市场规模大概500亿美金,每年增长率20%,健身人群远大于VR人群,未来谁能把VR健身的体验做好,完全有可能做出一家很大的公司。所以,我很认同投资人Chris Dixon的一个说法,叫做“disruptive technology theory”,里面一个核心观点就是——“The next big thing will start out looking like a toy”。“下一代最牛逼的东西,一开始看上去都像一个玩具。”现在的VR是挺像玩具的,不过这不代表它在3年、5年以后还是这样。作为一个经历过完整周期的老兵,我见证了VR从风口到低潮,最后到回归正常状态的全过程,心态已经很平和了。机会一定是有的,不过需要一点时间,不是说今年投了,明年就能怎么样。所以,我也希望资本能够更有耐心一些。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近日,“洽洽瓜子全线涨价”的新闻引人注目,涨价的原因除了瓜子原料成本持续上涨外,不可忽视的是瓦楞纸等包材市场价格上涨超15%给其带来了不利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多地生产、生活、文化用纸齐刷刷地开始涨价,国内主要文化纸企业和贸易商发布多张涨价函,其中文化纸普遍涨价200元/吨,白卡纸涨价则达到1000元/吨。10月以来,晨鸣纸业、玖龙纸业、华泰纸业、岳阳纸业等多家纸企纷纷发布涨价函,其中玖龙纸业一天连发6份涨价函备受市场关注。面对纸价上涨直逼猪肉价的疯狂趋势,不少网友纷纷评论道:“赶紧把卫生纸给屯起来!”“纸”这个与国民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的必需品却“涨声”不断,这对于零售行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01、纸价为何“涨声”不断?一张纸的诞生要经历从上游纸浆厂进口纸浆,到下游纸品厂组织各类纸张生产的过程。纸浆厂、纸品厂分属产业链上下游,两者也是供应商和采购方的关系。目前市场上纸浆主要分为木浆,非木浆和废纸浆三类。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纸浆等原材料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而我国大多数纸企处于造纸产业链的中下游位置,原材料木浆进口占比超三分之二,局面相当被动。一方面,木浆生产国需要平衡森林资源消耗的短期、中长期利益。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之下,纸浆作为严重依赖海运的大宗商品不得不面临国际航运成本提高的现状,由此引发的国际纸浆供应波动也直接影响了中下游企业的生死存亡。随着全国多地纸巾涨价,不少纸厂迫不得已暂停生产。除开国际因素,数据显示,2021年4月份国内废旧黄板纸到厂均价2140元/吨,同比上涨25%左右。随着我国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正式施行,纸企的废纸进口配额同时清零,这意味着从国外进口废纸原料也有了限制。虽然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已经高达90%,超过了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是废纸的巨大缺口仍然存在,随着2020年废纸进口量减少,其缺口已达到450万吨,在全面禁废的2021年,这种现象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禁塑令、禁废令“双令”之下,天然气、烧碱等造纸所需产品价格也保持上涨,这也让造纸企业成本压力巨大。数据显示,8月下旬以来,煤炭价格疯涨,期货市场上黑色系随之走高。动力煤期货价格由不到800元/吨,一路最高升至1982.0元/吨。为了严打煤价炒作,遏制“煤超疯”,国家发改委等接连出招。截至27日收盘,动力煤主力合约下挫10%跌停,收报1144.6元/吨,创下近一个月低位。动力煤期货近期价格走势 图源/Wind整体来看,纸张业的涨价潮与废纸短缺、价格高企,煤炭紧张,动力及海运成本居高不下,原辅材料及其它综合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密不可分,纸浆原料成本、造纸生产成本纷纷上扬,且纸张需求和生产增量均超出预期。即使有国家宏观调控,但在成本倒逼之下,纸企涨价趋势成为必然。被压缩的利润空间也让不少纸品加工厂无利可图,当然从过往经验来看,这或许是一个去除落后产能的良好契机。02、“纸”手可热!在国内纸制品市场消费占比最大的主要为用于家用电器、日用百货、针棉织物、文化用品、中西成药的外包装的箱纸板、瓦楞纸、白纸板。瓦楞纸,作为生产纸板、纸箱的重要包装原材料,也是近期涨价迅猛的品种。截至10月28日,瓦楞纸全国主流市场均价为4481.77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超过30%,价格已达到年内最高点。纸业涨价传导链波及面甚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纸箱本来就是一个加工型的工业,原材料占了80%左右的成本。纸箱用纸的价格攀升,直接殃及快递行业,义乌快递告别“一元包邮”时代似乎侧面印证着这个“纸”手可热的现状。据了解,义乌快递从今年9月开始调整,10月已经完成全线涨价。从价格上来看,单票价格从1.3元左右上涨至2元以上。接近1元的集体涨价,让义乌今年的快递旺季注定与往年不同。一位通达系快递员工表示,0.5公斤内的货,网点已经从最低每单1.7元涨到1.9元,同行也基本都涨价了,现在找不到一块五发全国的快递了。义乌快递进入“二元时代”,低价优势不再明显,为了对冲成本,不少客户选择到宁波、杭州等省内其他地区发货。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快消品行业等产业链下游企业是纸板消费大户。对于线上零售而言,“双11”来临,网购热潮带动快递包装行业下游需求,纸板消费大户被动承受原料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要极力留住订单,考虑消费端的价格接受度。而消费者端,似乎除了在低价的时候多囤些,就只能控制住“想剁手”的心了。对于线下批发纸品的超市等零售业态来说,面临着提价难的窘境,毕竟成品价在老百姓心里定了型,“提价”最易触碰价格敏感者的神经。如今“囤纸大户”正在全球流行。法国造纸行业同样面临严重压力,纸浆原材料短缺导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一些纸制品企业敲响警钟,呼吁提高产品价格,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不断涨价。英国造纸工业联合会总干事安德鲁·拉格(Andrew Large)表示,多家头部造纸公司受到“非常非常严重的影响”。工厂生产的厕纸减少,能运到超市里的厕纸就更少了,敏感的消费者便开始积极囤纸。除了厕纸和包装纸外,无菌医疗包装袋、巧克力、玩具、陶瓷等产品也受到天然气影响。雀巢公司表示,Quality Street巧克力生产线正在面临挑战,可能无法及时在超市上架。卫生纸表面“短缺”的道理虽不复杂,但每逢危机来临时,消费者看着空荡荡的货架和别人购物车中成箱的卫生纸,仍会恐慌性地去抢购卫生纸,越缺就越买。石油危机、新冠疫情都令英、美、法等国上演着卫生纸抢购风潮,卫生纸似乎也成为了危机“风向标”。另一方面,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的价格也在齐刷刷飞涨。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莫过于白卡纸了,它们主要应用于药品、香烟、食品、化妆品、电子产品等消费品外包装以及名片、扑克牌印刷等领域,其价格直接影响许多日常消费品。受限塑令影响,白卡纸逐渐成为了塑料的替代品,近年来,白卡纸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白卡纸行业受上游纸浆行业的影响较大,若纸浆的价格无法回归到正常水平,白卡纸的生产仍将受限。目前来看,纸类上游受全球资源、国际情势影响较大,而纸类下游涨价的“拉锯战”仍在持续。03、少纸、无纸,成大势所趋据中国造纸协会调查,2020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1260万吨,较上年增长4.60%;消费量11827万吨,较上年增长10.49%。对于传统纸包装企业而言,“纸价大涨”就如同当年传统纸媒面临“新闻纸大涨”的危机。后者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完成了传统纸媒向新媒体的变革转型。危机也是转机,在新的机遇面前,传统纸包装企业如何从“包装制造”向“包装服务”过渡成为了新的发展使命。避免原材料过度消费,寻找绿色低碳切入点,借助电商发展机遇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成为纾困之路。此外,面对用纸危机就只能开源节流,减少纸张浪费。据《咖门》此前报道,在对比了星巴克、伏见桃山、喜茶、蜜雪冰城后发现,蜜雪冰城小票最小,仅有4厘米宽,小票上标明了单号、商品名、价格、数量,以及收款方式等常见信息,便签纸版的大小却“五脏俱全”。工作人员表示,“小”的背后是对成本的极致控制。零售行业人士认为,小票变短最直接原因是成本考量,今年各项成本普涨,从每一项上“细抠”都是一种节省,特别是对门店数量较大、单量较多的品牌来说。蜜雪冰城的迷你小票与茶颜悦色的超长小票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能从中看出两者的“用纸观”。茶颜悦色小票重在输出企业文化,将品牌的开店经历、遇到的问题、风味特征等用口语化的文风进行陈述,笔者细细看完便能在其中感受到品牌调性。小票承载的不再是单一的信息功能,而是增添了情感交流趣味。当然,小票长短“丰俭由人”,但不得不承认,纸确实越来越贵了,茶颜悦色在小票上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势必要转嫁给消费者。随着零售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无纸化”、“少纸化”逐渐成为一大新趋势。去年,银泰百货全国门店推行“无纸化收银”,无纸化、会员卡券数字化、发票小票电子化、门店营销在线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至少将节省1600吨纸、保护35000棵树,银泰百货也成为了全球首家新零售绿色百货商场。有资料显示,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生活用纸的用量在30-40公斤左右。一般17棵树左右可以生产一吨纸,平均每棵树能产出58.8千克纸。也就是说,在中国,每年约10亿棵树因日常所需被砍伐,而生活用纸相比于工商业用纸,总量微乎其微。全球“纸贵”,零售“知秋”。零售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无论商品交易、办公管理、物流配送,零售无纸化势在必行。参考资料:1.EMBA微金.《纸张价格疯涨,“无纸化”或成未来主流》2.郭菲.科普中国.《疫情之后,我竟连纸也用不起?!》3.赵彬彬.证券日报.《成本上涨开工不足“双11”临近纸价涨势迅猛》4.行行查.《纸企一天连发6份涨价函!原因竟是原材料价格上涨?》5.英国那些事儿.《油荒之下,英国人又开始囤厕纸了》财经钻CZ,真正的价值币,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等等的进步和发展.客服QQ:318059325 微信:wdcjcne 邮箱:kefu@cjz.vip一:财经钻CZ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868369.pdf二:财经钻CZ相关介绍:https://www.cjz.vip/99989216.html...
过去天桥上的算命人,摇身一变成为网络上的解卦人。遇事不决怎么办,掐指算一算。网络占卜这种传统算命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算不上创新,看起来似乎还有点荒谬,但却让一些年轻人爱到不能自拔。“现实生活很枯燥,为了取悦自己吧。”“面对竞争压力,需要心理慰藉。”对于网络占卜,一些参与过的年轻人认为,“算命”不会给生活带来多大改变,但可以缓解焦虑情绪,帮助自己释放压力。有需求就有市场。目前,网络占卜已催生出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让参与其中的人赚到手软。有报道称,一位拥有46.6万粉丝的博主@龙女塔罗的收费标准高达2000元/小时;另一位“网络占卜师”@酒友trot微信语音占卜收费也360元/小时。然而,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没有科学依据的网络占卜,其实与封建迷信只有一墙之隔,很容易滋生出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已发生多起网络占卜诈骗案件。网络玄学市场已达千亿“你会为了我去陶白白搜星座吗?”近段时间,陶白白星座周运势,正在年轻人中间掀起热潮。据了解,星座博主“陶白白Sensei”在抖音平台一个月涨粉超千万,其视频内容围绕十二星座的人群日常表现、性格特点、恋爱心理等进行分析解读。在他的评论区中,经常有粉丝直呼“好准”“说的是我了”。从七月中旬开始,关于陶白白的梗迅速在抖音传播开来。甚至有人找对象,需要对方先去看陶白白的视频写观后感。不独占星,算卦、塔罗、风水、转运……这些神秘的字眼,都是网络占卜这门玄学的一部分。由此催生出的玄学经济,已然形成一门庞大的生意。其实,早在10年前,天桥底下的“算命人”就已经开始触网,改头换面成为网络上的“占卜师”“解卦人”,甚至成立公司、学院、协会等机构,宣传着明码标价的服务项目。2012年6月28日,主营风水命理、算命、算卦、看相、看风水的新加坡风水公司“新天地集团”,正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风水公司。其创始人在各种场合宣称,自己和算命先生本质的区别是:算命先生给人们的是“宿命论”,听天由命;新天地团队要教给人们运用各种特殊方法,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2014年7月,国内自媒体“同道大叔”在微博开始发布一系列星座吐槽漫画而走红。随后以“同道大叔”IP为基础,成立了深圳市同道大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营以星座文化为核心的泛娱乐业务。2016年,上市公司美盛文化以3000万元的对价拿到同道文化15%的股权。2016年12月8日,美盛文化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美盛控股以2.17亿元,收购同道文化72.5%的股份,同道大叔的原作者蔡跃栋通过这笔交易套现1.78亿元。自媒体“神棍局”于2016年11月21日成立,主要人员仅有7人,先后获得了两轮近千万元融资。2017年8月开始推出线上“预约算命”咨询服务,价格从1200-10000元的预约名额不到十分钟就被抢光。2019年初,神棍局创始人雷洛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表示,“去年一年,神棍局和军机策两个公号给团队创造了一千四百多万的收入。”而目前神棍局团队运营的军师策提供“命运咨询”服务的“军师”,收费在1200-5000元之间。“同道大叔”和“神棍局”只是资本热捧的一个缩影。据投资界统计,2014年至2019年之间,至少20家占卜命理类公司拿到融资,其中不乏知名资本的身影。比如小米集团参投了“星座女神”A轮的数千万,东方富海是“蓝星漫”Pre-A轮的投资方,“同道大叔”的A轮中有红杉中国,腾讯投了“易奇八字”的天使轮和战略入股“测测星座”,后者正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星座社群App。据七麦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苹果应用市场关于命理学的应用程序多达227款。这些应用中只要提供个人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个人运势、感情财富等情况。当然如果需要更高阶的详批、求断,则需要开通VIP会员或者付费。据曾获得来自蚂蚁投资的“高人汇”创始人袁钰膦估算,中国约有14亿人口,16-50岁的目标用户占比约45%,其中付费用户约16%,他们年均占卜算命最低消费为1000元,合计下来,就是一个超1000亿元的市场。资本的介入让占卜在新媒体时代更好的宣传与推广,借助互联网更精准地投放到目标受众手机上,更快地赚钱。以抖音为例,在搜索“塔罗”“预测”等关键词时,就能精准找到职业塔罗师的账号。营销上,塔罗师们采用和在线教育“低价体验”再付费类似的方式,先在直播间打出“首张牌免费”的优惠,鼓励粉丝获取首次体验资格,如果想获得更深度的服务就需要额外消费。当抖音、B占等平台上沉淀的粉丝团稳定后,再导入微信这样社群关系更强的私域,达到提升粉丝粘性和复购率的目标。而且借助资本的力量,让过去单打独斗的算命先生,成长为团队化、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不断拓宽产业链,从视频打赏到护身符、转运手链的销售,展现出极强的吸金能力。年轻人为何甘愿被“收割”?网络玄学市场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倾情参与。中国科协曾经发布过《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的抽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4个中国人中至少有1个“相信”玄学,有过算命行为的受访者高达40%。而根据网易数读今年3月发布的一组调研数据,年轻人逐渐成为算命的主力用户,曾有过“算命”经历的年轻人占比高达78.81%,其中超七成的青年选择线上方式。比起上一代,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许多年轻人明白,玄学多少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为何年轻人还愿意参与网络占卜?多位观察人士认为,很多年轻人也意识到“算命”不会多大改变,更多地是出于缓解焦虑情绪和压力的心理需要。“我觉得年轻人热衷于互联网算命,大部分都是为了取悦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枯燥,也很快节奏,需要一些可以寄托的东西来慰藉内心,给乏味的生活增加调节剂。”有读者在相关文章底下留言。也有观点认为,玄学内容以其神秘、不可证伪性吸引着一批年轻爱好者。星座运势、求签预言、转云活动也越来越融入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年轻人的爱好是一个方面,算命师的诱导也起了迷惑作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认为,许多算命师通过模棱两可的描述让人对号入座,但其实这段描述适用于很多人。他进一步指出,心理学当中有概念叫掌控感,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规避,我们生活中很多压力来自不确定性;但无论哪种形式的算命,都是为了满足算命者的一些心理需求。客观而言,算命确实与心理学存在较强的关联。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就常常被算命者利用。所谓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而实际中,不少占星师也会深入研究心理学,再配以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精心包装的话术套路,甚至加上“AI面相”“大数据算命”等噱头,容易让一些寻求内心慰藉的人掉入其中。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开始相信玄学,也是给自己的安慰,一点点小希望。”但也正是心理学上的“幸存者偏差”和“不可证伪性”,让星座玄学始终难以走上科学的大道。暗处滋生诱导消费与诈骗本就饱受争议的网络占卜行业,除了年轻人追捧、资本押注外,还存在诱导消费或者实施诈骗等乱象。法制日报文章称,今年4月,深圳一家以塔罗牌占卜为名实施迷信诈骗的商铺被警方查处。该店铺以塔罗牌占卜的同时,还编织出一套“偿还阴债”等理论,诱导顾客购买“水晶”“朱砂”辟邪,收取上万元费用。还有消息称,有的塔罗师以驱鬼去病为由,针对老百姓治重病的诉求,做虚妄的救命稻草,高价售卖周边产品;有的使用免费算命和AI网页,采集用户数据,最后转卖个人信息牟利。2020年12月,内蒙古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就审理一起网络占卜诈骗案件。受骗者王某某在观看刘某某的卜卦直播后,被后者以购买“驱邪符”“安置仙家”等名义骗取250多万元。即便网络上那些拥有大批粉丝的占卜师,由于没有行业规范,收费标准也十分随意混乱。b站一位名为“龙女塔罗”的up主,目前拥有56粉丝。据称其魔法仪式价格动辄上万元,2020年靠占卜、私人疗愈、卖课等等一年吸金3000万。而根据法制日报的调查,该博主占卜收费标准高达2000元/小时。尽管费用高昂,但其预约档期已经排至一个月后。另一位拥有32.2万粉丝的博主@酒友Trot,微信语音占卜收费360元/小时。实际上,火爆网络的各类占卜和算命视频,也一直在打“擦边球”。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宣扬封建迷信的,属于违规行为。若以骗取钱财为目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则涉嫌违法犯罪。在河北李景玉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学山看来,网络占卜具有“封建迷信”的属性。若占卜师虚构事实,使消费者陷入错误的认识,进而受误导而支付了相关费用,且支付金额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则涉嫌构成诈骗罪。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收割”粉丝,一些网络占卜平台还会给建筑看风水。2018年11月,自媒体“神棍局”文章称望京SOHO为最奇葩的建筑群,并以“猪腰子”、“风水败局”、“煞气”等词汇来描述望京SOHO,被望京SOHO起诉后,最终导致神棍局旗下两个微信公众号“s神棍局s”和“神棍局军师策”被封号。“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引导,倡导科学精神,注重对年轻人的心理疏导,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针对年轻人沉迷网络占卜,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提出建议。...
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10月30日正式发布与北交所上市、审核相关的4件基本业务规则及6件配套细则、指引,意味着企业赴北交所发行上市的制度规则基本齐备。这些业务规则将自2021年11月15日起正式实施。北交所发布的4件基本业务规则包括:《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试行)》(下称《上市规则》)、《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审核规则(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试行)》(下称《再融资审核规则》)、《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试行)》(下称《重组审核规则》)。6件配套细则指引包括:《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管理细则》(下称《上市委细则》)、《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细则》、《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细则》(下称《发行承销细则》)、《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优先股业务细则》、《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细则》(下称《可转债细则》)、《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号——独立董事》。据上海证券报,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涉及北交所发行上市、再融资、持续监管的三件规章,以及与之相关的十一件规范性文件。这批业务规则也将自2021年11月15日起施行。业内普遍预期,北交所的开市时间或确定为11月15日。据悉,下一步,北交所将扎实推进发行审核、市场组织、技术准备等方面工作,全力落实好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各项任务。北交所修改完善4项基本业务规则此前,北交所已就各项基本业务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记者获悉,征求意见期间,北交所通过邮件、信函、热线电话、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接收和听取社会各界、市场各方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其中的合理意见,对相关业务规则作出了修改完善。公开发行并上市方面,北交所总体平移了精选层关于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晋层标准作为上市条件,保持包容性和精准性。同时,落实注册制试点要求,明确了交易所审核与证监会注册的衔接分工,组建上市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把关作用。发行承销制度保留询价、直接定价等多样化发行定价方式;对余股配售进行优化调整,由“按时间优先”调整为“按申购数量优先,数量相同的时间优先”,缓解投资者集中申购压力;强化报价行为监管,维护发行市场秩序。上市公司融资并购方面,《再融资审核规则》、《重组审核规则》及相关细则明确了北交所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程序,与自律监管的具体要求,构建了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并行的多元化融资工具体系。在发行机制上,明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需由证券公司保荐承销,明确了主承销商在发行定价、发售过程中的责任,同时引入了竞价发行机制。北交所将设立并购重组委员会,提高重组审核的专业性和透明度。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方面,制度要求与现行上市公司主要监管安排接轨,北交所不再实行主办券商制度,由保荐机构履行规定期限的持续督导职能;同时充分考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规律,强化公司自治和市场约束。北交所不再实施主办券商持续督导制度《上市规则》由发行上市、持续监管、退市机制、自律监管和违规处理等四部分组成,作为全面规范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行为的基本业务规则,构建了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总体监管架构和全链条监管安排。相比征求意见稿,《上市规则》主要作出了四方面调整:一是明确上市负面清单中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的影响期要求,即申报前36个月内未按规定披露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的,不得在北交所发行上市。二是进一步压实保荐机构责任,适当延长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发行上市和再融资的持续督导期延长至3年和2年。三是保持制度延续性,明确新三板挂牌期间依法实施的股权激励可在北交所上市后继续实施,限售、行权等安排保持不变。四是为防止公司通过披露不可信的财务报告规避财务类强制退市,在保持财务类退市指标总体不交叉适用的前提下,对审计报告类型适当从严要求。按照《上市规则》等业务规则,北交所不再实施主办券商持续督导制度。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日常业务办理方面,北交所将借鉴沪深交易所的成熟经验,对信息披露管理机制进行优化调整,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主体责任。按照工作安排,北交所相关业务规则的发布不影响精选层受理、审查、发行及挂牌等工作。北交所开市前,全国股转公司将继续按照现行精选层挂牌审查相关规则开展各项工作,项目审查不停摆,发行节奏不中断。北交所开市后,全国股转公司精选层在审项目,将平移至北交所,继续履行审核、注册等后续程序。北交所将在上市委中设立重组委,并增设特别程序根据北交所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的原则,《上市委细则》在整体平移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委各项安排的基础上,主要作出了以下调整:专章规定重组委工作。北交所在上市委中设立重组委,负责审议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重组上市有关事项,重组委委员不超过30名,可以由上市委委员兼任。重组委的组成、职责与权利、工作程序、工作纪律与监督管理等机制与上市委保持一致。增设特别程序,审议上市公司股票强制退市及退市后重新上市。特别程序明确,北交所应于审议会议召开2个交易日前安排会议,会议安排及会议结果均不公告。上市公司收到北交所发出的拟终止其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后,提出听证的,北交所在收到听证申请的20个交易日内召开听证会。删除简易程序。北交所上市委不再审议新三板层级调整、挂牌同时进入创新层及股票被强制终止挂牌等事项,删除简易程序有关内容。据悉,北交所开市后,上市委将在注册制下围绕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对发行上市申请等事项进行审议,通过集体合议形成审议意见。上市委由来自北交所和北交所外的专业人士共同组成,遵循广泛性与专业性并重、权威性与实践性兼顾的原则,从法律、会计、行业和监管等多角度对审核过程、审核意见进行专家把关和监督,避免审核权集中于审核机构,控制审核风险。扩大承销制度适用范围,调整余股配售规则发行承销制度是本次设立北交所并试点注册制基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交所发布的《发行承销细则》明确了证券发行承销的主体制度安排。一是设置了多元化的定价机制。公开发行股票允许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根据发行人基本情况和市场环境等,自主选择直接定价、竞价或询价等方式确定发行价格,提高发行效率,实现市场化定价。二是公开发行并上市初期采用全额资金申购,适时根据需要推出保证金申购和其他申购方式。北交所设立初期,公开发行并上市网上申购仍采用全额资金缴付机制,后期根据制度运行情况和市场需求择机选用保证金申购、市值申购或其他申购方式,促进公开发行顺利实施,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三是网上申购按比例配售,不足100股的余股按照申购数量优先、数量相同的时间优先原则依次配售100股。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总量大于网上发行数量时,根据网上发行数量和有效申购总量的比例计算各投资者获得配售股票的数量。其中不足100股的部分,汇总后按申购数量优先、数量相同的时间优先原则向每个投资者依次配售100股,直至无剩余股票。四是丰富战略配售范围。公开发行并上市允许发行人引入战略投资者,发挥价值引导效应,提高发行效率。允许高管和核心员工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参与战略配售。五是允许设置超额配售选择权,维护价格稳定。股票公开发行坚持市场化定价,允许主承销商与发行人自主协商确定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稳定后市价格。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量不得超过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15%。据介绍,与精选层发行承销制度相比,北交所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两方面变化:一方面,扩大了适用范围。北交所设立后,融资工具不断丰富,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可转债等均纳入发行承销规则适用范围,同时配套增加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要求。另一方面,调整了余股配售规则,将余股配售规则由“按时间优先”调整为“按申购数量优先,数量相同的时间优先”,缓解投资者集中申购压力。北交所将推出定向可转债品种可转债兼具股性和债性,是传统股债融资工具、支付工具的重要补充。北交所将推出与中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定向可转债品种,以丰富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平衡投融资双方对企业估值的认知差异。《可转债细则》主要明确了定向可转债发行与挂牌、转让、存续期业务相关监管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在定向可转债的发行方面,明确北交所定向可转债的发行需具有证券承销和保荐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承销与保荐,转股价格应当不低于认购邀请书发出前20个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在转让方面,要求参与可转债转让的投资者应当符合北交所关于股票投资者适当性要求,明确了定向可转债采用全价转让方式并实行当日回转,投资者可采用成交确认委托等方式委托北交所会员买卖可转债。在存续期业务办理方面,明确可转债转股的,所转股票自可转债发行结束之日起18个月内不得转让,转股来源包括增发股份和回购股份,同时明确了赎回与回售的实施程序及信息披露要求。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北交所、上海证券报、公开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