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猪盘到宝妈兼职骗局,女性情感上的软肋、经济上的难题,如今都成了骗子趁虚而入的天窗。如果你认为,做个有钱有文化的独立女性,就能逃过一劫,那就天真了。最近有一种骗术,利用的不是弱势和无知,而恰恰是女性的觉醒和对健康的积极追求。——杀鱼盘,专为迫切预约HPV九价疫苗的女性量身定制的圈套。约不到疫苗的女性,被骗子当作肥鱼三年前,可以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在我国正式上市,女性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度涌上高峰。全国各地的HPV疫苗接种站常常处于爆满状态。尤其是可预防病毒种类最多的九价HPV疫苗,更是一针难求。甚至有人从去年就开始排队预约,至今都没能打上。但在女性焦急地等待疫苗接种时,骗子却嗅到了商机——一种名叫杀鱼盘的电信诈骗,以“代约HPV九价疫苗”为诱饵,向受害者骗取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的预约费。图源:微博骗子大多会潜伏在朋友圈、微博、小红书、贴吧等常用社交平台,向约不到疫苗的女性暗示,自己有“特殊门路”。段位低些的骗子,一般会直接发帖钓鱼,自称有亲朋好友在相关行业工作。高段位的骗子,则会藏在普通网友吐槽疫苗难约的帖子当中。先跟着大家一起吐槽两句,再假装自己已经成功约到疫苗,等着“鱼”自己上钩。图源:小红书普通人很难判断,那些声称自己打到疫苗的评论,究竟是分享经验的好心网友,还是正在钓鱼的骗子。一旦有人讨教预约技巧,对方就知道,鱼已经咬钩了。下一步,就是进入私聊,花言巧语博取“鱼”的信任。一个巨大的圈套就此展开。我们有多容易被骗子蛊惑?为了更了解骗子的套路,我也主动当了一次“鱼”。我在微博联系了一位“内部人士”张三(化名),询问关于九价疫苗的预约事宜。之前,我曾搜索了北京相关疫苗接种站点,发现九价疫苗全部缺货。但张三却告诉我,自己这边还留有七个名额。并且强调会先帮我预约疫苗,成功之后才需要付款,接种疫苗的地点就在正规公立医院。在我表现出犹豫时,对方还向我保证,预约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果因为疫情原因,无法按时到医院还可以帮我延迟接种时间。听起来真的非常“良心”。如果不是早就做了对方是骗子的预判,很容易就失去警惕。在我提供了个人信息之后,张三马上通知我,已经帮我登记预约了。最快半个小时,我就能收到正规公立医院的成功预约短信。不得不佩服张三的工作热情。我,田静,居然在半夜23:20(非工作时间),收到了九价HPV疫苗成功预约的通知。而且看上去还挺靠谱:有疫苗预约机构【约苗】的提示,有具体的时间地点,还有接种码。张三还贴心地提醒我:不要把这条短信的内容发送给其他人看,以防泄露接种码被他人冒打。虽然听上去言之有理,但如果真的照对方说的那样做,是不是意味着收到短信的人,放弃了向亲友求证的机会?我自认看穿了这个逻辑陷阱。毕竟,比起刚认识的网友,还是亲友更值得信任。为此,我专门发了一条仅指定分组可见的朋友圈,告知朋友们,我预约上了九价疫苗。结果,我的朋友们除了对我这年龄还能约九价表示震惊以外,不是贺喜,就是求门路的,俨然对这条短信深信不疑。正在这时,张三又给我发来了一个银行卡号,让我把疫苗费用的4680元转进这张私人银行卡。在我沉默时,TA又开始向我施加压力:“再不付款预约名额就失效了,一旦超过15分钟订单就会取消”“预约后未付款的订单会被系统判定刷单,想再约就很难了”……这些话让我彻底陷入纠结,万一是真的约上了,不按时付款会不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可是当我想打电话给医院询问预约订单的事,却因为已经是深夜无法接通……银行卡很有可能是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购买的,所以在这里打码展示一瞬间,我理解了无数骗局中,为什么受害者会看上去很“愚蠢”。因为骗子比你想象得更狡猾。TA让你没有把握,证明TA是个骗子,还会不停渲染不相信TA的恶果。于是,我们的逻辑发生了倒错,从“不能证明TA不是骗子”变成了“万一TA不是骗子呢?”。恰恰就是这一刻的松动,使得受害者在最后关头放弃整理思绪。索性选择破财消灾,并自我安慰可能是走了大运。还好朋友圈里一位身经百战的小姐姐及时发现了端倪。她看到我的朋友圈之后,一个电话打过来,告诉我千万不要转账给对方。“真正的【约苗】预约是不会发短信的,而是直接微信推送通知预约结果。”“这条用【约苗】当前缀的短信,就是它虚假的证明。”曾在预约疫苗中身经百战的小姐姐bustling这位小姐姐曾经为了打到九价疫苗,专门学习过预约攻略,也见识到无数诈骗案例。其实,我遇到的这种诈骗手段,已经算是其中比较粗糙的了。还有更“高明”的骗子,不仅会把自己的账号包装得更正规、专业,还会主动给你发一张手持身份证件的照片,以博取信任。这些证件照的来源,大多是不小心泄漏身份信息的网友,和借了网贷后,被打包卖掉信息的普通女孩。网上的案例甚至有骗子下血本招聘网站设计师,仿造一个正规网站的山寨版,乍看上去好像有模有样。但如果你多点击几个页面就会发现,这里除了HPV疫苗以外什么都没有,而真网站却提供更多的疫苗项目。在网友爆料出的骗子窝点照片中,不少受害者发现,那个曾经与自己姐妹相称的知心姐姐,其实就是一群边抠脚边抽烟的大汉。他们会盗取社交平台上光鲜亮丽的女性照片,学习女性网友的说话方式,在网上打造一个真诚可信的形象。“各位刘亦菲们!九价疫苗可以预约啦!我不许还有谁打不到~”“姐妹,你信我,这渠道真的靠谱,我所有闺蜜都被我拉去打啦!”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嘴甜心硬,不关心你,只关心你口袋里的钱。如果你向对方咨询,自己已经超过26周岁的接种年龄限制了,是否还能打九价疫苗。真正的正规医院医护人员都会建议你,在26岁之后更建议去打四价或二价疫苗。但这对骗子来说,却是无异于一面照妖镜。因为二价与四价这两种疫苗目前并不难预约,建议你去打这两种疫苗,只会将你送去正规平台,从而断送自己的发财路。所以,他们甚至会骗你说超龄也能打九价。这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许多女性对九价疫苗的急迫与执着。但这份执着,真的值得冒着被骗的风险,去实现吗?我们真的非九价疫苗不可吗?在大多数人眼中,打HPV疫苗=打九价。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曾表示:“HPV疫苗确实存在着过度宣传的现象。”HPV疫苗最主要预防的,是高危的16型和18型HPV病毒,它们诱发癌变的风险最高。实际上,只针对16和18型的二价疫苗,已经可以预防70%的宫颈癌;如果是四价,还可以预防90%以上的尖锐湿疣。根据最新的规定,二价和四价疫苗可以适用于9-45周岁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HPV病毒是男女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风险,不仅仅是女性,男性也同样可以接种HPV疫苗。HPV疫苗之父、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德国生物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就表示:建议男性也要及时接种HPV疫苗,既可以保护伴侣又可以保护自己。姑娘们与其因为自己打不上九价疫苗而焦头烂额,不如先带自己的伴侣一起去打二价或四价疫苗,对双方都好。对我们来说,无论是九价、四价还是二价,真正能打到的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个一针难求的时段,如果能够约到九价疫苗当然最好不过。但如果实在打不到,也不必为此过度焦虑。为之消耗掉太多的精力与钱财,不仅会违背我们打疫苗的初衷,还可能会给杀鱼盘的骗子留下可乘之机。参考资料:[1]李双,李明珠,丛青,杨帆,刘红,李克敏,宋坤,尹如铁,王新宇,张国楠,隋龙,刘继红,孔北华,谢幸,魏丽惠,马丁.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1,30(02):81-91.DOI:10.13283/j.cnki.xdfckjz.2021.02.001.[2] 周自广,宋云焕.四价HPV疫苗预防尖锐湿疣的meta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01):81-83....
基金公司正在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代价近2年,受益于白马股行情,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大批投资者蜂拥入市。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分别发行1349只产品和1968只产品,合计规模约6万亿元,其中有60%为权益类产品,几乎与此前10年的募集规模持平。但是随着市场的回调,这批产品多半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明星基金经理们的产品未能幸免,尽管他们依然能够跑赢同行,但面对大盘20%左右的回撤却也无能为力。可以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将此前多年积攒的口碑“挥霍一空”!焦虑的明星基金经理焦巍4月20日,明星基金经理焦巍发布一季报,此前他的产品已经连续3个季度回撤,他对这份季报形容为“介于忏悔录和自白书之间的复盘手记”,并坦承不能将产品表现推诿于天灾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而是需要从自身进行深刻的检讨和从行动上做出切实的调整。来源:choice 截至4月30日作为银华基金旗下的明星基金经理之一,焦巍目前掌管银华富裕主题、银华富利精选、银华富饶精选等多只基金,现管理基金资产总规模221亿元。焦巍的代表产品为银华富裕主题,任职时间3年又126天,任期回报136.80%,年化回报29%,这样的表现在同类产品排143/634,跑赢多数同行。来源:choice,截至4月30日就近期业绩来看,焦巍的表现其实并没有特别不堪。截至4月30日,焦巍目前在管的5只产品在今年亏损20%左右,虽然回撤的绝对值较大,但同类排名均在前40%,并不算低。来源:choice,截至4月30日不过焦巍的忏悔也不是没有理由,因为大批慕名而来的投资者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这几乎透支了此前多年积攒下来的人气和声望。资料显示,2020年底和2021年银华基金为焦巍发行了银华富利精选混合、银华富久食品饮料精选混合、银华富饶精选三年持有期混合3只产品。但不巧的是这3只产品都发行在市场顶部,当时沪指处于3500点以上,而焦巍所擅长的消费股估值创近10年新高。2021年下半年,市场开始回调,积攒大量风险的消费和医药成为重点杀跌板块,这也让焦巍成为直接“受害者”。据choice数据显示,焦巍的百亿级爆款产品银华富饶精选近1年亏损超过30%。目前,银华富利精选成立以来已亏损22.34%,产品净值由最高的1.3降至目前的0.77。虽然对比同类产品,22%的亏损幅度并不算高,但是给投资者带来的亏损确是实实在在的。此外,焦巍的代表产品银华富裕更是因为大幅下跌而被投资者嘲讽为“银华贫穷主题”。据choice数据显示,产品过去三个季度产品跌幅分别为-17.23%、-6.89%、-20.74%,产品累计净值也由最高的9.5下跌至目前的6.1左右。面对持续的亏损,基金投资者正在逐步失去耐心。据choice数据显示,银华富利精选规模已由成立之初的98.86亿元降至29.32亿元,份额由98.86亿份降至37.71亿份;银华富裕主题规模从峰值256亿元下降至目前的173亿元,缩水近40%。银华基金的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李晓星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李晓星目前管理10只产品,其中有一半是2021年之后发行的新产品,而从业绩来看这部分产品均是处于亏损状态,其中银华心佳和银华心享这两只百亿级别产品,一只亏了20.41%,一只亏了12.25%。不过也需要指出的是两只产品相对业绩同样还不错,自成立以来的同类排名均处于同类前50%。明星基金经理亏损到底谁的锅?从基金经理层面,焦巍和李晓星可能已经尽最大努力对抗市场下跌,但是面对大盘20%左右的跌幅显然他们也无能为力,所以究其原因发行时间可能是造成产品亏损的主因。公募行业素有“好发不好做”的说法,背后蕴藏的深层含义就是在基金公司可以凭借牛市中投资者的狂热情绪轻易募集到产品,但是多数投资者属于后知后觉,他们入场时也往往是牛市的尾声,赚钱自然也是小概率事件。在2021年,受益于白马股行情,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大批投资者蜂拥入市,而基金公司也趁势批量发行产品。据wind数据显示,近1年共发行产品900余只主动权益产品,有800只产品亏损,仅就100只实现盈利,亏损概率为88%。在900余只产品中表现最好的信达澳银新能源精选成立以来实现盈利16.35%,而表现最差的产品恒悦品质生活成立以来亏损近50%!上文提到的银华基金同样表现疯狂,在2020年发行24只产品,其中股票型6只,混合型12只;在2021年发行36只产品,其中股票型18只,混合型12只。值得一提的是,银华基金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权益产品合计发行规模965亿元,在2005-2019年这14年间也不过发行了848亿元。从业绩上来看,这批产品同样多数大幅亏损,其中表现最为糟糕的产品为焦巍的银华富饶精选,成立以来已经亏损近30%。据资料显示,银华富饶精选成立于2021年5月28日,当日大盘收于3600点,第一重仓股山西汾酒收于322元。而如今大盘跌了15%至3000点,山西汾酒跌了15%至270元,产品净值则跌了近30%只有0.7,而从产品跌跌不休的净值表现来看,基金持有者还未享受过盈利。与基金投资者损失惨重相反的是基金公司却在2021年赚的“盆满钵满”。 据第一创业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银华基金2021年实现营收39.86亿元,净利润9.22亿元,同比增长11.41%。...
未来科技城是近年来杭州楼市风头最劲的板块之一,网友们将它与钱江世纪城并称为“宇宙中心”。前年底去年初,该板块内多套房源成交价突破6万元/㎡大关,一些次新房小区业主群号召成立“价格联盟”。但是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杭州二手房交易持续低迷,以及今年个别企业传出裁员消息,未来科技城板块的房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里的二手房市场实际究竟如何?日前,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来到未来科技城进行了实地探访。房价相比去年高点单价降了1万左右未来科技城板块大体由三部分组成。文一西路北面,是以EFC欧美金融城商圈为核心的居住板块,包括EFC、合景天峻、万通时尚公馆、奥克斯中心、富力西溪悦居、华夏四季等楼盘;文一西路南面,是以绿汀路为核心的居住板块,包括“未来科技城三兄弟”——阳光城未来悦、东原印未来、中南樾府,富力中心,以及叠墅楼盘湖境云庐、镜溪绿汀等;再往南,则是相对外围的居住板块,包括青枫墅园、新湖果岭、新湖菲林、瑞城温莎郡等楼盘。未来科技城一家中介门店经纪人小王介绍说,总的来说,未来科技城的二手房价格相比去年上半年,单价回调了1万元左右。目前绿汀路沿线一带是未来科技城的价格高地,这边基本都是交付才一两年的次新房小区,其中,“三兄弟”最高时成交价超过7万元/㎡,目前价格回落明显,成交价基本都在5万多/㎡。小王表示,“最近阳光城未来悦MAX有两套房源成交,成交价都在6万元/㎡以下,东原印未来也有一套房子成交,成交价也是5万多/㎡。中南樾府最近没有成交房源。”EFC欧美金融城商圈周边一带的楼盘,房龄比起绿汀绿沿线楼盘要稍微老一些,因此价格比起“三兄弟”也要略低一些。小王说,去年上半年这边的房子基本都能卖到5万/㎡以上,EFC欧美金融城则能卖到6万元/㎡左右。不过目前这的房价也同样跌了不少。比如EFC欧美金融城目前有一套99.56㎡的房源,挂牌总价为470万元,折合单价约4.8万元/㎡。据小王称,去年2月时,该小区89㎡毛坯房源的挂牌价基本都在在540万元。万通时尚公馆,2018年交付,小区入住率一般。目前,小区一套89㎡的中间套房源挂牌价为425万元,折合单价约4.77万元/㎡。据悉,去年该小区89㎡中间户型的成交价格在450万~470万元。合景天峻最近有一套109㎡的房源挂牌在售,带一个车位,挂牌价480万元。小王说,车位按20万元算,则这套房子折合单价才4.2万元/㎡。至于南部板块,虽然房价比前两者要低不少,但也在继续下探。记者的一位朋友小柳,今年2月刚刚买了一套瑞城温莎郡的85㎡房源,买入价格是320万元。小柳说,这套房子她是看着房东从350万元一路降价到320万元,觉得跌到位了才出手的,没想到才过了短短2个月,小区房价又降了,“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中介发了一套小区同户型85㎡房源,挂牌价才305万元。”房东持续下调价格挂牌急售房源大增今年2月的时候,阳光城未来悦MAX曾经有一套89㎡的房源,房东对其连续14次下调价格,仍然无人问津,房东一气之下把房源下架了。事实上,如今未来科技城不少房源,房东都在连续下调价格。富力西溪悦居目前有一套89㎡房源,挂牌价为460万元。后台数据显示,房东在14天内对该房源连续下调价格,总共降了55万元。该小区另一套122㎡的大户型房源,房东调价下降70万元,目前挂牌总价650万元。除这两套外,富力西溪悦居不少房源都有调价记录,降幅在10~55万元不等。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楼盘,如今投资客大量抛盘,挂牌急售房源猛增。远洋西溪公馆,堪称杭州新房摇号时代以来的第一红盘,当年创下了“6万人摇”纪录,其中不乏投资客的身影。不过房子交付后,西溪公馆在二手楼市的实际受欢迎程度却低于市场预期,当初投资客们所期待的倒挂红利也大大缩水。最近,有中介推出一套西溪公馆的急售房源,163㎡的边套,挂牌价645万元,折合单价3.96万元/㎡。而前两年一度很火的青枫墅园,如今也有不少降价急售房源抛出来。青枫墅园去年成交价一度突破5万元/㎡,但今年风头不再,多套房源挂牌价跌到3.5万元/㎡以下。3月份,有套带装修和家具的89㎡房源,以280万元挂牌急售,折合单价仅3.15万元/㎡。...
截至2022年3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投资者数量达5.41亿,其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投资者达1.85亿。当公募基金走入老百姓的理财生活,“基金赚钱、基民亏钱”这个行业老问题也就愈发重要:若多数基民不能从基金投资中获得真金白银的收益,基金行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壮大。全是基民的错?就2022年一季度而言,绝大多数基民都是亏钱的,因为基金也在亏钱。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型基金跌幅中位数17.76%,主打稳健投资的“固收+”产品平均下跌3.07%,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也屡现破净。基金亏钱导致基民亏钱,这是正常的,我们想要讨论的是“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反常现象。数据显示,2006~2020年的15年间,偏股型基金指数累计涨幅1295%,年化收益率超过19%,但基金业协会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自投资基金以来盈利的客户仅占41.2%。偏股型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高达19%,但近60%的基民自投资以来却是亏钱的。这一反常现象便是被广泛讨论的“基金赚钱、基民亏钱”。问题是清晰的,但在讨论解题思路时,很多人都指向了投资者教育,潜台词是只要投资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这个问题便能有效解决。归根结底,这是把锅推给了投资者的不成熟和不理性。据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携手中国证券报发布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显示,基民盈利水平与持仓时长高度正相关。数据显示,持仓时长小于3个月的基民平均收益率为负,盈利人数占比仅为39.1%;另一个极端则是,若持仓时间超过十年,基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117.38%,盈利人数占比达到98.41%。据此,报告得出一个公式:基民投基收益=基金损益+基民行为损益。拉长时间,基金损益为正,在这个意义上,基民亏钱是其错误投资行为的恶果。单看逻辑推导似乎是成立的,但把锅甩给基民的非理性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举例来说,在讨论青少年游戏沉迷问题时,所有原因都可或多或少归结为“青少年缺乏自制力”,但仅仅呼吁青少年提高自制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样的,为有效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难题,仅仅呼吁基民长期持有是远远不够的。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该负什么责任?基金公司被广为诟病的一点是“牛市高点发基金”,充分利用基民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发行规模上去了,基民成了高位接盘者;基金销售平台被诟病的则是“什么热卖什么”,喜欢按照近期业绩排名向基民推荐基金,冠军基金大卖,基民却常常高位被套。背后的原因是典型的利益导向,源于收入层面的“屁股决定脑袋”。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块:交易环节的申(认)购赎回费,保有环节的基金管理费和销售服务费。申(认)购赎回费与交易规模正相关,主要由基金销售机构收取;基金管理费与基金保有量和结构正相关,在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之间进行分成;销售服务费主要针对后端收费产品,由销售机构收取,与保有量正相关。2021年,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总收入达1426亿元,同比增长52.0%;其中,非货币基金管理费收入达1182亿元,同比增长61.8%。从分成结构上看,28.6%的管理费以尾随佣金的形式返还基金销售机构,剩余部分成为基金公司落袋的管理费收入。从收费性质上看,无论是交易环节的申(认)购赎回费还是保有环节的基金管理费,都只与规模相关,与基民赚钱亏钱无关。结果必然是,当基金规模与基民赚钱不能兼得时,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更重视规模,甚至会为了做大规模有意利用基民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变相割韭菜。典型做法如芯片大火后发芯片基金、新能源大火后发新能源基金、消费大火后发消费基金、医药大火后发医药基金……当一个板块大火后,估值已处于高位,具有较大的向下调整压力,基民受诱导高位入局,最终被套是大概率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大火的板块通常能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基民会享受一段账面浮盈期,之后行情迅速逆转,账面浮盈变浮亏。一旦深度被套,基民会后悔自己没有在高点止盈,这种后悔心理会在其后续操作中得以体现,加剧其“把基金当股票炒”的错误行为。就投资而言,买在低点是第一要务。只有买在低点,才能确保账户在较长时期内有账面浮盈,账面浮盈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应对短期波动,从而实现长期持有;相应的,买在高点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加剧投资者的短炒行为。而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基于规模最大化的种种操作,却常常让基民买在高点。基金经理有没有责任?这两年,市场兴起了一股基金经理“造神潮”,粉丝文化一度大行其道。好的一面是让优秀的基金经理得到追捧,良币驱逐劣币;不好的一面则是一旦基金经理出圈,就容易成为基金公司做大规模的工具,表现为不停地发新产品,无限制地扩大管理规模,全然不顾基金经理的最优管理上限。更有甚者,机构还会主动下场“造神”,借鉴娱乐明星打造人设的玩法,包装出一个又一个“明星基金经理”。明星基金经理受市场追捧,大量资金蜂拥而入,推动其所管基金规模节节攀升。但规模本身对基金经理是一种“诅咒”,会极大地限制其发挥空间,也会实质性影响基金业绩,于是,追逐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再次成为造神运动的“受害者”。投资界有句话叫“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巴菲特和芒格常常拿这句话向持有人进行风险提示,提示他们要降低对伯克希尔股票的收益率预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规模太大时,基金经理可选择的投资范围就大大缩窄了。对一只基金来说,若看好一只股票,持仓5%以上才有意义。对于一只总规模500亿的基金,5%的持仓对应25亿的市值。对于自由流通市值小于250亿元的股票,25亿市值占比已超过10%,交易本身会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交易操作会有诸多不便。对这些大基金而言,只适合在自由流通市值大于250亿元的个股中进行选择,而当前A股上市公司中自由流通市值超过250亿的公司仅有212家。换句话说,总规模超过500亿的公募基金,A股可选的投资标的只有200多只,剔除中长期前景不好的传统行业龙头后,实际的可选标的要少得多。可选标的的限制,自然会影响基金业绩。此外,有时候基金经理对业绩的过度关心,也会与基民产生利益冲突。1965~2021年的56年间,巴菲特以年化20.1%的收益率在投资界封神。于是,少数对职业生涯有强烈追求的基金经理希望自己也能保持长期20%左右的收益水平。怎么实现呢?基于历史回溯,只要是低位买入的优质资产,长期持有就能够给基金经理贡献20%以上的年化收益。举例来说,若基金经理有幸在茅台300元/股时买入,当茅台股价上涨至1500元以上的高位时,无论茅台股价怎么调整震荡,该笔投资的长期年化收益率都很牛,基金经理根本没有调仓动力。面对这种情况,低位布局的基金经理可以耐心持有,高点买入的基民却是另一个感受。面临持续的调整与缩水,基民不堪压力,陆续割肉逃离,结果就是“基金赚钱、基民亏钱”。此时,全然甩锅基民显然不妥,因为基金经理为追求长期业绩,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产品短期波动性的管理。面对不加管理的大幅回撤,一味要求基民提高风险承受能力,既不现实,也有失公平。还有一种情况更加普遍,某种程度上性质也更加恶劣,即基金经理为了追求短期排名而赌行情,追求极致风格,全然不顾投资者的承受力。如基金经理认为新能源板块将迎来一波行情时,便全仓新能源股票,赌对了,说不定拿个年度冠军,名利双收;赌错了,不过是业绩排名不好看而已,真金白银的损失主要由基民买单。收益与损失的不对称,会激励基金经理频频做出有损基民利益的极端操作。求人不如求己发现问题简单,解决问题并不容易。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行业发展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高增长与可持续的关系,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基金业态有多方参与者,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关切,要在多重目标约束下寻找最优解,就需要参与各方做出适度妥协。《意见》的出台有望推动各方围绕投资者利益做出妥协,如要求销售机构践行“逆向销售”,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等不良风气;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则要摒弃短期导向、规模情结、排名喜好,将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等。随着《意见》的落地,基民会面临更加友好的投资环境。不过,各方妥协带来的生态优化是动态的,也是渐进的,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就投资者而言,与其坐等公募基金生态逐步优化改进,不如先从提高自身的投资“财商”做起。毕竟,最关心基民利益的,还是基民自己。就这一点而言,求人不如求己。...
根据美国SEC官网显示,该机构周三又将包括京东、哔哩哔哩、拼多多在内的88家中概股加入“预摘牌”名单,使得名单上的中概股数量上升至105家。拓展阅读:中概股公司持续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中美监管谈判进程受关注拓展阅读来自证券日报 记者:谢若琳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知乎、理想汽车、百世集团和贝壳等17家公司加入“预摘牌名单”,这是3月份以来第五批被纳入该名单的中概股公司。根据SEC的说法,17家公司需要于5月12日前向SEC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同时,SEC将百度、爱奇艺、Nocera、凯信远达医药和富途控股等5家中概股公司从“预摘牌名单”转入“确定摘牌名单”。此前,这5家公司于当地时间3月30日被列入“预摘牌名单”,根据要求,其应于4月20日前向SEC提供证据资料。艾德证券期货研究部联席总监陈刚对记者表示,“理论上讲,进入‘预摘牌名单’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进入‘确认摘牌名单’。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的企业,只需要在15个工作日之内提交证据、进行申辩,向SEC证明自己没必要摘牌。但对于名单上的公司而言,15个工作日的时间确实比较急迫,很难完成SEC的相关要求。”这也意味着,如果5月12日之前,前述17家公司没有及时提交相关材料,那么其也将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而根据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最新表态,当前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谈判进展顺利,相信不久将达成合作协议。进入“确定摘牌名单”面临两种可能记者统计发现,自3月11日以来,SEC已经公布了5批“预摘牌名单”,涉及40家中概股公司,覆盖医药健康、生物制造、互联网娱乐、汽车、房地产等行业。其中,3月份公布了3批名单,涉及11家公司;而4月份公布的2批名单则包含了29家公司。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俊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家中概股公司被列入“预摘牌名单”,一定程度上会放大市场担忧情绪。对于中概股公司而言,可以做两手准备,优质企业可以寻求在A股或港股二次上市。那么,这些公司为何会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爱奇艺方面曾表示,这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及相关实施细则的一个常规程序。那么,从“预摘牌名单”转入“确定摘牌名单”后,是否意味着即将退市?陈刚告诉记者,按照美国SEC公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实施细则,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三年内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如没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理论上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面临退市。因此,虽然百度、爱奇艺等公司进入了“确定摘牌名单”,但不会立即退市。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谈判进展顺利在陈刚看来,这些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并非公司本身业务上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美国证券监管部门想要掌握外国公司上市时的审计工作底稿。因此,中概股最终是否会大批退市,一定程度上不取决于这些公司本身的意愿,关键在于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的进展与结果。3月31日,中国证监会国际部负责人曾表示,中方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进行了多轮坦诚、专业和高效的会谈,总体进展顺利,双方的沟通还将继续。双方都有意愿解决分歧和问题,最终结果如何,要看双方的智慧和初心。4月2日,证监会就《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为境外上市涉及的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引。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透露了谈判的最新进展,“中国证监会牵头的中国谈判团队与美方谈判进展非常顺利,基本每隔一周通过视频谈判一次,将一些细节落地。”方星海表示,很有信心双方会在不久的将来达成合作协议,使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能够合情、合理、合法地在中国开展对从事中概股审计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不确定性很快就会移除,这对中概股会是个好消息。”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记者表示,中美跨境监管合作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中概股的审查问题,但对于部分业务敏感的企业,无法达到《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的,可以退市寻求在港交所上市,或者把敏感的业务板块从上市公司主体中剥离出来,避免直接披露审查。...
商品的优惠券、最新的直播预览、当天的热门新闻、你可能感兴趣的动态……当你的手机不断跳出这些推送弹窗,无论你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身份,拿起手机的那一刻你就很难不受到算法的影响。过去几年里,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问题频繁进入公众视野。而为了规范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2022年3月1日起,由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也正式施行。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在“算法”中生活的我们,似乎没有任何改变,无论是被密集的种草推荐推入消费主义的漩涡,还是遭遇大数据杀熟,亦或是被困于相似内容的信息洪流……“if you'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正如Netflix此前推出的纪录片《智能陷阱》中提到的这一句,即便很多时候我们不在意这些APP广告和手机里的任何推送,并不为此买单。但事实上,无形之间,我们每天被迫看到这些推送和广告时,我们自己本身也成为了商品。“别问,一问就是我买得最贵”Mira 被杀熟专业户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Mira已经习惯了每个平台注册多个账号,每隔一段时间就切换使用,目的只有一个——不被杀熟。30岁的Mira在成都一家外企工作,常点外卖,也爱和大家分享新购入的好物。但从去年开始,Mira在和同事们聊天时发现,自己买的大部分东西都比别人贵一点,“别问,问就是我买得最贵,小至点个外卖、买个洗发乳和电影票,大至买张机票订个酒店,有时候也就贵个一两块,有时候差价能有几十到上百。”“如果对比了还能知道自己被杀熟了,但更早些时候根本没察觉,可能都被杀熟无数次了却不自知吧。”于是,Mira开始下意识留意和对比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杀熟,并且试图“用魔法打败魔法。”切换多个账号比价后再下单,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正是这个过程中,Mira才发现,被杀熟的情况远比自己想象中更多。比如,她常年会使用一个固定手机号购买一些平台的会员,包括网盘的普通会员。后来某次她的会员到期,她按照惯例想选择充值,却发现该网盘已不支持续充普通会员,只能购买更贵的超级会员。直到最近她用一张新的手机号注册并购买了会员后才发现,原来新用户仍可以购买普通会员,且有新用户优惠,价格远比自己之前使用老账号购买时低。又比如,Mira手机套餐内的流量不太够用,她常常需要在月底购买流量包,最近一次续充时,她下意识让很少购买流量包的同事进入同样的购买入口看看价格,“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Mira没想到,连买流量都能被杀熟,同一款10GB的流量包,其他一切内容都一样,但同事购买价格为10元,Mira的购买价格则是15元,“算法简直无孔不入,这种你也没办法切换购买账号,只能认栽。”流量包“杀熟”不过,最令Mira生气的是,有时候自己明明是VIP,购买商品时的价格也会比普通新用户的价格更高。她之前开通了唯品会的自动续费VIP,时不时会打开app逛一逛,但四月初她在购买一条裤子时,分别登录了男友和同事的账号进入下单界面,却发现男友和同事的购买价格都比自己的低,“他们平时都不怎么用,我连续几年续VIP不就是为了买东西更优惠吗,结果反而是主动交钱去被薅羊毛?”事实上,Mira的遭遇并非个例。3月1日,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超八成受访者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而网络购物成为大数据“杀熟”重灾区,其次是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调查结果显示,82.44%的受访者表示在网络购物过程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76.85%的受访者在在线旅游消费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反映在网络外卖(66.96%)和网络打车(63.00%)消费过程中遭遇大数据“杀熟”的受访者均达到六成多。尽管,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在3月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中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但至少在Mira看来,监管要落地需要时间和多方努力,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只能靠多个账号切换使用来避开一些杀熟套路。”“点开前购物车空荡荡,点开后钱包空荡荡”唐若茹 消费主义“大冤种”23岁的唐若茹刚大学毕业工作满一年,原本觉得自己的购物欲并不旺盛的她,在过去一年里不仅没能存下任何积蓄,还欠着花呗和信用卡。“小镇做题家”唐若茹原本在北方一座县城长大,努力考上南方的大学后,在大学期间仍然保持着节俭的消费习惯,“毕竟那时候还是花的家里的钱,知道爸妈挣钱不容易,基本上就把生活费花在刀刃上。”但自从唐若茹开始工作,拥有了消费的自主权,“算法”便找到了侵入口。唐若茹在一家酒店的行政部门工作,工作内容不算繁重,闲暇时她总爱上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逛一逛,也常常去刷一刷淘宝。“原本只是看一看大家分享的日常生活,或者在电商平台随便看看,但往往都是点开前购物车空荡荡,点开后钱包空荡荡。”唐若茹坦言,这些平台太懂如何“种草”了,“随便点开一条博主的好物分享,就是‘姐妹们,你们不买这个我真的会伤心的’,而每隔一段时间,又会有类似于‘对不起了,钱钱’或者‘好看的人不一定能拥有,好看的衣服还是能买到的’这样的消费观给你洗脑,不知不觉间你就涌现出这个我一定得买,那个我也得要的欲望。”有段时间,唐若茹刚搬进新租的房子,准备买点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所需,但当她在社交平台一搜索“租房好物”,清一色的“房子是租的,生活不是”、“如何改造你的出租屋”、“氛围感十足的出租屋少不了这些好物”映入眼前,让唐若茹立即抛弃了“一切从简”的想法,转眼就点开了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堆所谓的租房好物。然而,时隔半年,唐若茹发现当时买过的很多东西都成为了闲置,比如半年来就用过一次的落日灯、难以打理的床边毯,以及没多久就积灰了的网红桌垫。社交平台上密集的推荐内容唐若茹还发现,只要自己随手点开了某个电商平台上的推荐商品,或者只是在其他社交平台上搜索了相关词,各个平台就会密集地出现这一类商品的信息,“你第一眼看着觉得,还好吧,没有很想买,但推送的商品多了之后你就会觉得,好像我的确需要一个。”唐若茹就这样集够了某个品牌的口红,又买了好几套同一品牌的香薰,“而且如果你买了香薰,立即就会给你推送香薰灯,你就像跌进了消费主义的漩涡。”在各种平台看商品推广直播时,唐若茹也常常懊恼自己控制不了购买欲,但最后仍禁不住主播的诱惑,“明知是坑,但我还是会忍不住往里跳。”而这样极度依赖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种草机制”,还带来了一种后遗症——不翻翻大家的笔记和推荐,不看看博主的直播和测评,就无法下单。“哪怕只是一杯奶茶,或者只是一双拖鞋,我都需要耗费好几个小时去翻看别人的推荐。”唐若茹意识到,自己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像唐若茹这样的Z世代也并不是少数,融360维度的调查数据显示,短视频平台的数字营销内容最影响Z世代群体的消费购买决策,超60%的受访者表示被影响。并且,56.26%的年轻受访者表示会被社交平台上的各领域内容种草。不过,也有一些变化正在发生,在豆瓣,已经有“消费主义逆行者”这样的小组诞生并拥有超过33万名成员,与此类似的还有“下单前冷却小组”“低消费研究所”“平价替代小组”,小组内的成员们虽然采取着不同的行动,但有着共同的目标——不盲目跟风流量推荐、不陷入算法制造的伪需求。“内容千篇一律,可我就是停不下来”木树 短视频沉迷患者比起唐若茹和Mira,木树比起钱包,更担心自己的时间。最近每天深夜,他都忍不住问自己,“时间去哪儿了?”而答案他也是心知肚明的,“都花在刷短视频上了。”29岁的木树是一名销售,在他的手机里下载了多个短视频平台,而为了不错过每个平台的内容,他的时间被这些平台划分切割为一些固定的碎片,比如“早上上班坐地铁会打开抖音,上班期间去厕所时可以刷刷微博上的短视频,中午午饭时间则可以看看B站,下班路上则会打开快手,至于回家收拾好正式开始休息时,便可以几个平台轮流刷着看。”木树称,这几乎成为了每天的日常,“少看到一个关注博主的更新,都会很不舒服。”但除了木树关注的博主,他往往还会花很多时间在平台推荐的相关视频上,“顺手一滑,很容易就一直滑下去了。”尽管木树也意识到,当自己点开某一个类型的视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平台推送的都是高度相似的内容,“要么是相同的背景音,要么是同一款滤镜,要么就是同样的主题。”久而久之,木树常常直到深夜才会意识到,“眼前的内容千篇一律,背景音都已经听腻了,可我就是停不下来,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这块屏幕上。”不仅是木树,木树发现,自己的同事和很多朋友也是如此,“常常还能收到他们分享的短视频。”图片来源:纪录片《智能陷阱》《智能陷阱》这部纪录片里,其实也曾提到这种现象,“人们认为算法的设计是给他们真正想要的,但其实不然,算法其实是在试图找到几个非常强大的兔子洞,试图找到哪一个兔子洞最贴近你的兴趣,然后,如果你开始观看其中的一个视频,它就会不停继续推荐。”而人们一旦习惯了这种状态,则很容易被算法操纵。而木树也开始慢慢察觉到,尽管自己看的短视频多了,但这似乎并不等同于自己的眼界增长了,“算法根据你的浏览记录,会一直推送你爱看的东西。某种程度上这种算法其实反而局限了我们的视野,你只会一直待在一个你熟悉的大圈子里,看那些你已经很熟悉且一看就喜欢的内容,而不会真正学到什么。”正如南方周末也曾在《困在短视频里的人,束缚了多少深刻思考力》里写道,短视频没有“原罪”,关键是使用者不能整天陶醉在这个领地而忽略了更广阔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不能忽略了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思考。尽管上述《规定》也提到这一点,并鼓励算法提供者运用内容去重、打散干预等策略,增加信息推荐的多元性,来避免信息茧房效应对用户产生不良影响,预防和减少争议纠纷。但从眼下来看,用户想要走出算法构建的“信息茧房”,仍不容易。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在智能时代,算法和算力的不断突破,让AI技术飞速发展。在工业生产、医疗、交通、能源等领域,AI与大数据技术相互协助,解放了人们许多无意义、重复危险的工作,也为企业的效率与安全带来了增益。不过完美的技术并不存在,我们一边享受着数据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个人信息“裸奔”的挑战,身边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都偷窥我们的个人隐私。我们或许都有过这些经历——随意地和同事聊天,讨论哪里的火锅、烧烤好吃,打开大众点评,首页上都是火锅与烧烤的推荐;和闺蜜、女朋友讨论哪家的奶茶好喝,想喝新出的某个口味,外卖平台上都是这个奶茶的推荐;在和家人讨论刘畊宏,讨论减肥,讨论瑜伽服,再打开某宝的话,也会收获满屏的健身用品推荐。身边的电子设备都在各种暗中偷偷观察我们的言行,诡异得令人不舒服。这些对我们声音的窥探,也是一种消费市场风靡下各类App的营销手段。通过对权限隐私的打开,实时将我们的声音传输到系统中,运用所谓AI为我们推送定制化的服务。事实上,这些以获取隐私为前提的营销,让消费者十分困扰。如何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有些人选择不长期授权开启麦克风,一次一授权,但是这种方式太麻烦。更极端的方式,有人故意在交谈过程中,使用外放的音乐或者电视剧等嘈杂的声音来遮盖交谈声音,但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体验过分难受。如何用技术的手段来规避这类情形呢?01 用魔法打败魔法用AI来打败AI,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一种新的AI系统上线,这个AI系统的规避逻辑是,在谈话的过程中加一些其他声音的“佐料”,只不过这些“佐料”很微弱,不会像外放的音乐、声音那么嘈杂,影响我们正常的交谈。只要在人们交谈的过程中,打开这个系统,空间内就会播放一段微弱声音,在不影响正常对话的前提下,掩盖交谈的声音,以避免被麦克风收音。这个AI系统,是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种新方法。该系统可以很容易地部署在我们常用的电子设备中,只要在电脑、手机等硬件运行,就可以实时保护用户的隐私。用AI技术来干预麦克风获取声音,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点子。此前也有相关的技术解决这类问题,不过因为声音交谈的特殊情境,无法预测几秒后谈话的单词与语速,这使得AI无法跟上交谈双方的对话节奏,从而影响对话覆盖遮蔽的效果。新的AI系统,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的算法,预测交谈双方接下来要说的话的特点,以两秒钟的输入语音为条件,实现了实时性能。实时生成的合适麦克风噪音可以有效地干扰对对话隐私的获取。这个新算法使用了一种“预测攻击”的信号,该信号可以干扰任何被自动语音识别模型训练来转录的单词。并且当干扰的声音在自然环境播放时,需要足够大的音量来干扰任何可能在远处的流氓“窃听”麦克风。这个系统被证实在有自然环境噪声和复杂形状的真实房间中都具备良好的效果。不过目前算法系统只对英文交流的语言有效,团队正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语言的迁移应用中。在这场争斗中,AI系统对设备背后的神经网络推荐系统胜算满满。这一研究成果也在走出实验室的过程中,向多语言多场景辐射落地,未来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免受各式各样对话隐私的“骚扰”。声音的隐私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消费领域的干涉和侵扰,在视频领域,我们的肖像隐私更是重灾区。02 新的视频“噪音”手段在视频隐私领域,公众的隐私也没有边界。大家印象深刻的事情,莫过于在某家地产公司的楼盘销售活动中,客户自己戴头盔来买房。很多人在初看新闻时,可能还有种嘲笑事主的心态,而在了解真实情况下,无奈也为事主的机智点赞。戴头盔的主要目的是躲开地产公司的AI视频识别,免得被进行差异化服务,避免自己购房利益损失。视频领域对消费群体的千人千面的不公平待遇只是冰山一角,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堂而皇之的隐私侵犯。在天眼的覆盖中,满大街的摄像头,让所有人的视频数据都在裸奔中。哪怕是一些人为了安全,在家中安置的摄像头,也不能免除被一些黑客攻击的风险,用户在家中的任何举动都被背后的一双双别有用心的眼睛窥探着。这些视频隐私,除了立法可以威慑外,有没有技术的手段可以针对性地保护?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系统,在视频中添加一些噪音数据,确保个人在视频中不被识别,同时公共的视频也可以作为分析与调查的资料来使用,可以更好地保证出现在监控视频片段人的隐私。我们知道在天眼中或者社区、园区的监控视频中,被录入视频中的人毫无隐私可言,一切的人脸信息都被摄像头摄入并分析,虽然可以保证公共领域的安全,可以监测行人、车辆流动的密度和流量,帮助卫生健康与防疫措施的施行,但这种以牺牲个人的隐私这种局面在技术的升级过程中,应该逐渐被打破。一些企业采取的是在视频中模糊人脸的方式,但这类做法可能让系统会跟丢一些人脸数据,进而会导致一些研究无法进行。新型的AI系统Privid,能够让研究人员运用视频数据查询的同时,也能确保个人身份无法被识别,保护出现在视频片段中人的隐私。在各种视频和查询中,Privid的准确率在非私有系统的79%-99%之间。Privid AI系统运用的是一种差分隐私保护技术差分隐私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加入一些噪音数据,但不影响数据总体的输出,从而使得攻击者无法知道数据集中关于个人的信息,达到隐私保护的作用。不过这个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那就是要添加的噪音数据量无法确定。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添加的噪音恰好足以隐藏每个人,但又不至于多到对研究人员毫无用处。但现实是,向数据添加噪音并保证视频的分析查询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让结果不会非常准确,这个噪音数据的平衡,需要技术的深入与斟酌,在不影响实际参考价值的同时保障隐私。03 AI深入隐私保护在视听领域,我们被暴露在开阔的地带,普通人的数据成为消费领域的金钱与流量,被导入各类消费场景中。对有钱有权的人来说,个人隐私的数据更为金贵,它很可能成为黑客眼中勒索的“肥肉”。在摄像头下,你去的每一个地方都是透明的,如果有人获取了这些数据,就能够建立起人出现在固定场所的时间线,只要汇总数据就可以捕捉到人的历史位置和各类信息。有心的猎手只要蹲守,总会捕获肥膘满满的猎物。AI越智能,获取、存储、分析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隐蔽。虽然AI技术的中立性是共识,但背后的大公司、黑客的应用都是被利益所驱动,一旦这些信息不被合理地应用,就会造成各类影响严重的事件发生。我们知道视听生活是现代人类娱乐、生活的必需品,无人能够离开嵌入摄像头、麦克风的各类电子产品。城市的运行、工厂、企业的管理运营离不开各类摄像头设备的辅助,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社会、企业及个人信息都在数据世界中流动。技术发展总比法律的约束快。如果通过立法、道德的方式去约束,漏洞也会越来越多,安全和隐私得不到保障,这也会减缓AI的发展。保护隐私和安全是技术发展的关键。用AI的方式去约束一些AI技术对隐私的滥用,成为数智时代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必选项。不过当前基于AI深度学习的隐私保护研究正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挑战。比如加密算法的应用方面,虽然加密技术是最直接有效的隐私保护手段,但加密技术的技术成本和应用成本,结合本身就消耗大量计算资源的深度学习算法,将大大降低算法性能。另外就是监管层面的落后与缺乏。技术发展的特性,使得监管层面一直是跟在技术后面跑。如何采用创新的监管方式,可以提前预警,而不是事后补救。如何构建监管层面与其他第三方科技企业合作的沟通平台,一起评估未上线的新应用,保障新技术的合理应用,也是未来重要的研究议题。技术双刃剑的发展不可避免,但隐私保护与AI技术的关系可以兼容并存,为争议和缺陷而废食,就得不偿失。用智能技术去修补AI技术的隐私漏洞,也是最能够跟上AI发展的方式。虽然总有各种隐私怪相、幺蛾子的诞生,不过魔法才能打败魔法的AI也让我们的顾虑与担心有所减少。隐私保护是一个多维、博弈的过程,我们目前探究的解决方案,也是基于存在隐私漏洞的前提。那么有没有根除隐私漏洞的方式存在呢?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开发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要有意识地避开这些触发隐私泄露的可能方案。研发技术人员需要更多的考虑一些AI技术对于人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从创新的初始就考虑一些避开争议的区域。技术道德与伦理的内容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也需要一批批技术人员的落实与充实。技术永远都是中立的,不道德、不合法的侵犯隐私,最后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是企业和背后的技术开发人员,未来技术与立法的完善,罚酒三杯的惩罚方式不会再有了,终究会有人在隐私与安全技术的发展中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为AI发展献祭。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2021年年报披露收官之后,目前沪深两市已有42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2022年有望成为退市大年。这其中,沪市有18家公司触及退市,占沪市*ST公司数量的45%;深市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占深市*ST公司数量的35%。沪深两市共有4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占比达到95%。在多方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触及退市的公司增多,一方面与退市新规显效有关,在2021年触及财务类指标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则交叉适用各项财务类指标,任一指标不达标则会直接退市;另一方面,随着注册制改革试点不断扩展,以及市场化、法治化程度不断提升,壳公司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大幅提升,从而放弃挣扎,更多进入退市通道。“随着严监管的不断推进,未来退市公司的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在资本市场的出口日渐畅通下,投资者也应及时调整投资理念,摒弃炒小炒差之风,否则极可能面临重大损失。”有市场人士提醒称。95%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在42家触及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4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占比达到95%;另外,1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1家触及面值退市。具体来看,沪市18家触及退市的公司中,按照先触及先适用原则,有8家公司触及一项财务指标而触及退市。其中,*ST中房、*ST昌鱼、*ST厦华、*ST绿庭、*ST游久5家公司因为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触及退市;*ST西水、*ST海医、*ST海创则是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财务类退市。有6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指标:*ST拉夏、*ST易见、*ST中天则是因为2021年基本面未有改善,净资产继续为负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ST明科、*ST罗顿、*ST金泰不仅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ST中新连续两年触及三项财务类指标,该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2020年初以来一直停工停产,2020年和2021年扣除后收入均为0。另外,因为无法按期披露经审计的年报,*ST环球触及财务类退市。2020年该公司因营业收入扣除后低于1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为负,该公司股票于2021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30日,该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目前该公司股票已停牌,等待交易所作出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ST济堂也因为聘请会计师太晚,未按期披露年报,先触及未披年报财务类退市。其实,*ST济堂还可能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目前已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按照先触及先适用的原则,上交所已经发出财务类退市的事先告知书。上述提到的*ST易见也是类似的情况,按照先触及先适用的原则,目前已被启动财务类强制退市程序。除此之外,该公司4月19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涉嫌2015年至2020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同时未按期披露2020年年报,由此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相较上述两家公司,*ST新亿则已经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目前已被摘牌。该公司属于沪市典型的壳公司,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出具行政处罚书。深市触及退市的24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单独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退市;2家公司单独因为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而触及退市。8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指标。其中,3家公司因为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两项指标而触及退市;4家公司因为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这两项指标而触及退市;1家公司(*ST东电)因为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而触及退市。*ST华讯、*ST长动则因为三项指标而触及退市,即: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另外,1家(*ST邦讯)确定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1家(*ST艾格)触及面值退市,1家(*ST德奥)因恢复上市申请被上市委审议否决。退市新规显效近年来强制退市成为A股市场主流,在2022年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单触及强制退市的公司就有42家,超过去年全年退市公司数量(20家),其中绝大部分触及财务类退市。“今年触及退市公司家数增多,这是因为我国严格和认真施行‘退市新规’,对冲击财务退市标准者并不进行法外开恩。同时,触及财务类退市的公司较多,也是我国实体经济基本面和企业运营实际情况的一个体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院长田利辉称。也有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2020年底退市新规出台之后,上市公司当年财报触及退市新规相关情形的话,那么在2021年会被实施*ST,如果2021年度仍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在取消了暂停上市的情况下,那么相关公司在2022年将直接被退市,这意味着2022年是退市新规中财务类退市指标集中显现效率的一年。值得注意的是,退市新规中设置了营业收入扣除标准机制,营收扣除中关于新增贸易收入、非稳定业务模式等复杂收入扣除项目。为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可执行性,落实落细退市新规,2021年11月19日,沪深两所发布指南细化这一扣除标准,比如:细化贸易、类金融业务扣除要求,明确将非正常交易合并取得的收入进行扣除。上述机构人士称,其实对有些上市公司的非主营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进行扣除之后,这些公司的壳面目也便被揭开了,有利于框出来判定是否触及退市指标,让处于退市边缘的空壳公司难在营收上面耍花招了。退市新规得以奏效的背后,离不开监管各方合力对财务造假、恶意规避退市等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让此类行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监管各方在梳理出可能终止上市和触及退市风险警示的高风险公司之后,会与地方政府、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进行沟通、培训等,以明确各方预期。对于涉嫌规避退市的上市公司,交易所将会及时问询,问询中发现问题的则程序启动现场检查,形成明确结论。公开资料也显示,交易所多次向上述触及退市的公司发布问询函,年报重点审核,督促上市公司做好重大退市风险提示,并多次约谈相关公司和会计师。同时,在压实压严中介机构责任的过程中,中介机构的把关力度也不断增强。比如,*ST厦华2021年度新增冻牛肉业务,因客户结构稳定性低、业务毛利率低、业务资金均由大股东提供,不能形成稳定业务模式, 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应该扣除这部分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扣除后金额为零,且该公司2021年度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由而触及退市。当然也有中介机构在未勤勉尽责的情况下被事后追责。A股市场生态正在改变在“入口多元”的情况下,“出口”也在不断扩大。在此情况下,A股市场的生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随着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试点不断扩展, 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程度也不断增强。尤其在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强力威慑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大幅提升,由此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露出真面目。“同时,在注册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IPO的大门也越打越开,上市成本也越来越低,合规的企业一般都会走IPO的大门上市。这让壳公司的价值不断缩水,放弃挣扎,更多会直接进入退市通道,这样退市的效率会大幅提升,退市公司的数量也会不断攀升。”董登新称。田利辉也认为,退市家数的增加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和优胜劣汰的展现。面对这一两年外部冲击严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具有治理水平、运营效率和产品前景的企业往往能够将危机视作转机,进行资本重组,扩大市场份额。而有些内力不足的企业会在外部冲击下倒下,及时退市能够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的质量,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资本市场生态圈的优化。另外,在董登新看来,垃圾股退市对投资者也是一种保护,且在一元退市标准之下,投资者也越来越有风险意识和用脚投票的能力,这也是A股市场和投资者不断成熟的一个表现。...
为了遏制居高不下的美国国内通胀,美联储终于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收紧货币行动,不但大幅加息,而且宣布了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的路线图。美东时间5月4日周三,美联储会后宣布,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的委员一致投票同意,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0.25%到0.50%上调至0.75%至1.00%。这是美联储2000年5月以来首度一次加息50个基点,也是2006年以来首次连续两次会议加息。本次加息幅度为今年3月上次加息的两倍,符合市场共识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4月下旬已明确表示,5月会议要讨论加息50个基点。当时华尔街日报点评称,鲍威尔的讲话令市场对5月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保持不变,他还暗示了未来同等幅度加息的可能。今年3月美联储宣布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启动今年将多次加息的进程,并在会后声明中暗示最快5月就开始公布启动缩表。本周三会后,美联储果然公布:从下个月、即6月开始缩表,最初最多每月缩减所持债券475亿美元。利率指引重申未来继续加息本周决议声明中,在利率决策方面,美联储重申FOMC寻求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通胀达到2%的双重目标,并在宣布将加息后重申了3月加息后的表态:“伴随适宜地坚定(收紧)货币政策的立场,(FOMC)委员会预计,通胀将回到2%的长期通胀目标,且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强劲。”在表示为支持以上双重目标加息50个基点后,联储还重申3月的表述:(FOMC)“委员会预期,将上调目标利率区间持续下去会是适合的。”缩表路线:最初每月最多减少300亿美元国债、175亿美元机构债 三个月后提升一倍本周美联储会后声明称,FOMC委员会决定,从6月1日开始,削减对美国国债、证券、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的持仓。3月会上,美联储决策者继去年12月后再次确认,缩表应以可预见的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减少持有证券,主要方式是,调整再投资系统公开市场账户(SOMA)所持证券收到本金款项的金额。也就是说,美联储属意的主要缩表方式并非主动抛售债券。本周三美联储公布的缩表行动计划显示,美联储的确如预期,并未选择抛售、而是通过调整SOMA所持证券的到期本金再投资规模进行缩表。每月减少再投资的计划如下:对于美国国债,最初设定每月最多缩减300亿美元,三个月后,每月缩减规模上限提升到600亿美元。对于机构债券和机构MBS,最初设定每月最多缩减175亿美元,三个月后,每月缩减上限提升到350亿美元。美联储并未公布6月启动缩表六个月后、即明年缩表要怎样进行,而是说,FOMC委员会有意将证券持仓的规模保持在高效及有效推行货币政策所需的水平。为保证顺畅过渡,FOMC有意缓慢行动,然后,当准备金余额一定程度上超过其判定符合充裕储备的水平时,就停止缩表。缩表停止后,准备金余额可能继续下降一段时间,直到FOMC判定准备金余额达到充裕水平为止。准备金余额的下降反映出其他美联储负债的增长。因此,FOMC将为了随着时间推移保持充裕储备所需而管理证券持仓。在缩表计划末尾,美联储称,FOMC准备根据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调整一切缩表方式的细节。...
4月29日,浙江银保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因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被罚款25万元,王杰铭是对前述违法违规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