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润达医疗旗下检测机构近日被众多上海网友曝出“假阳性”,其中同一小区一天测出13个假阳性。部分小区已将其更换为其他检测机构。5月9日晚,润达医疗(603108.SH)发布公告称,受上海、东北等地区疫情影响,上述地区终端医院正常就诊活动出现阶段性大幅下降,导致院内常规检测需求阶段性下滑。但这份公告并未对“假阳性”事件作出回应,引发市场质疑。5月10日,此前三连涨停板的润达医疗开盘大跌,午后跌停,报11.63元/股,跌幅3.96%。5月10日上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绝不姑息。同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也表示:“近期的飞行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应及时查纠整改,做到立行立改、严肃查处。”截至发稿,润达医疗尚未对“假阳性”事件作出回应,其公开电话无人应答。01 新冠检测业务同比增长125%涉事的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上海市黄浦区部分街道的核酸检测工作。其主体上海中科润达精准医学检验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润达医疗和巨星医疗联合共建。其中,润达医疗持股48.43%,为其控股股东,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认缴持股5.03%。此外,上海安百达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持股37.04%。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海悦花园居委会的微信公号里,有居民留言:“我们现在不相信中科润达实验室,街道怎么说?”居委会回复称:“五里桥街道的核酸检测机构已更换为核子华曦。”来源:海悦花园居委微信公众号5月8日,该小区检测出5例阳性,居委表示存疑并申请复核。当日晚,5例阳性复核结果全部为阴,全部回归小区。风波之后,居委同时希望居民依旧配合全员核酸:“核酸检测的参与率和整个小区的三区划定紧密相关。海悦花园是截止整个街道乃至整个黄浦,最有希望第一批解封的小区。”来源:海悦花园居委微信公众号就在不久前,中科润达投建的黄浦区首个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启用。该气膜实验室初期设计产能每天10万管,并为后期预留约5万管的储备产能。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相对于方舱实验室,气膜实验室的产能几乎是它的6到7倍。而中科润达已在虹口区、黄浦区、浦东新区、宝山区已落地首批近300个“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年报显示,2021年润达医疗实现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增长25.33%;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15.23%,较2016年1.16亿元翻3倍。润达医疗旗下有两家新冠核酸检测第三方实验室,分别是上海中科润达和黑龙江龙卫精准医学检验中心,两家机构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6%,“主要系新冠检测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和常规检测业务的逐步恢复”。02 第三方检测风波不断深陷核酸检测风波的检测机构不止中科润达一家。4月23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报称,对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给予警告并暂停合作。通报称,这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在蜀山区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合肥市对疫情形势及时研判,更为严重的是,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随后和合诊断集团公众号发布声明否认出具“假阳性”报告,并表示已向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申诉。声明中和合诊断表示前述通报中所说“假阳性”现象并非针对和合诊断,但上下文联系起来让人产生误解。来源:和合诊断集团微信公众号4月11日,华大基因(300676.SZ)被王德明发文举报核酸检测结果不准确。此前双方因“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苏运营中心”合法性等问题争执多年。王德明相关相关文章因被投诉侵权被删除。对此华大基因回应,对于王德明此次的行为,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华大基因此前研发出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王德明称华大检测技术来自其收购公司美国CG,“因为技术落后灵敏度低,华大需要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先扩增DNA,但由于PCR扩增的偏好性,DNA中AT与CG之间碱基氢键强度相差 1/3,让PCR扩增时有很大的偏差,导致核酸检测结果不准。”对于王德明质疑的产品准确率情况,华大基因人士回应,“在参与全球抗疫的期间,华大基因旗下医学检验实验室先后多次在各项质评活动中取得满分成绩,显示了华大基因拥有健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和多地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同时也显示了华大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对新冠病毒可有效检测,可有效保证新冠病毒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去年4月,华大基因香港化验所在中国香港被曝出“假阳性”,原因或为样本被污染。华大基因香港化验所对媒体表示公司将按照专家意见进行整改,向受事件影响的市民深表歉意。再早之前,今年1月12日,许昌市公安局通报称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下称:郑州金域)的一名员工涉嫌实施引起新冠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被立案侦查。郑州金域系A股上市公司、第三方检测龙头金域医学(603882.SH)的全资控股子公司。03 媒体呼吁:核酸检测纳入纪检核酸检测准确性关乎防疫大局,各地出现的“假阳性”、“假阴性”等事件引发官方和社会各界关注。4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提议核酸检测应该纳入纪检监察的监督视野。文中称“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防线之一,这条防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出具“假阳性”报告干扰战疫大局,性质十分恶劣,后果非常严重。核酸检测业务量大,也存在利益链条,对此,纪检监察部门应该介入,对核酸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准入程序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测’,加强监督,对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必须严肃问责和严厉惩处,让核酸检测事务的所有参与方,都不敢捣鬼。”核酸检测的原理是检测受测者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RNA),主要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在检测过程中,先采用RT-PCR技术将新冠病毒的核酸(RNA)逆转录为对应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将得到的DNA进行大量复制,同时,使用特异性探针对复制得到的DNA进行检测,打上标记。如果存在新冠病毒核酸,仪器就可以检测到荧光信号。新冠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有以下原因:原始检测标本中新冠病毒核酸含量过低;新冠病毒核酸与探针结合的部位发生变异;检测技术的灵敏度不够。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或为采样、转运、检测等某个环节受到环境污染。或者采样的医护人员同时是疫苗接种人员,医护人员在开启疫苗瓶、抽取疫苗液体、注射疫苗等过程中身体,设备,器械等受疫苗(不致病,但核酸检测结果会显示阳性)污染。专家介绍,根据规定,为避免出现核酸检测结果假阳性的情况,初检发现阳性时并不能断定此人已感染,还需要通过另一家不同机构的复核,如两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才可判断此人感染。若复核检测结果与初检不同,将进行进一步检测后得出结果。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核酸检测出现假性结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假阳性”的可能性则较低。一位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材)企业战略总监表示,“假阳性”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标本间的交叉污染或实验室核酸污染造成,或者人员操作过程失误引起。但按正常操作,出现这种可能性其实是不大的。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假阴性”或许因为提取样本中病毒太少,这样后期排查也比较困难。但“假阳性”可以通过对样本反复检测,或者再搜集一次样本就可以判断出来。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假阴性”或许不可避免,但“假阳性”基本可以避免。上述人士表示,作为第三方核酸检测企业,要确保检测准确率高,一定要确保生产质量符合行业标准,甚至要高于行业标准。还要细化服务,比如针对非常关键的操作环节,使用说明要非常详细,出口产品的说明书还要使用不同语言。此外,还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细致的培训等。...
如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晚年开始相信斯宾诺莎哲学中的“上帝”,这届追求自我、不信命运的年轻人,在焦虑和压力之下,也开始喜欢另类的互联网运势学说。今年年初,西游记中的金钱豹在年轻人中突然“出圈”,原因是因为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个谐音梗:金钱豹等于“金钱到”、“金钱暴”,不少网友把头像换成金钱豹。实际上,从看相占卜,再到如今的星座、塔罗牌等,基于玄学衍生出的所谓“算命生意”多种多样。特别是当下,Z世代年轻人中有不少人面临着工作和学业的压力,于是成为了“算命先生”的忠实拥趸。据2019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中显示:在中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非常相信或者比较相信算命的人。而网易数读的调查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62.05%参与过算命,包括星座罗盘和塔罗占卜。而随着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互联网算命的生意和场景也在扩大,甚至在网上流传着“老年人靠保健品,年轻人靠卜卦算命”的话术。年轻人正成为不少“算命先生”收割的对象,而网络中的“算命先生”,玄学背后其实都是“金钱”二字。网络改运势花样多,咨询、带货行骗王明,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由于疫情原因,其运营的小门店生意一天不如一天,王明告诉Tech星球,本身就有些迷信的他,归咎于自身气运不好。王明表示,虽然自己还年轻,但是越来越相信命数,于是经常在网上看命理资料,测自己的八字,发现几种算命方法都是指向不好的结果。焦急的王明,希望能够找到改运的方法,由于之前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一些“大师”讲解命运的短视频,于是,他想在抖音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大师”,改改自身的运气。最后,王明认识到一位叫帝释子的算命大师,但殊不知,正是这位大师的出现,让王明不仅没改变自身的运气,还破了自身的钱财。王明表示,加上这位“大师”的微信并不容易,首先要告知自己的生日、姓名,还有家庭情况,然后是按时收费,一小时288元,对方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绝对能够解决好王明的气运。王明将一小时288元费用付给大师后,大师加上王明的微信,于是王明开始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大师首先是苦口婆心地安慰王明,并把这些问题归咎于自己平日没有供奉神仙,所以没有获得神仙的庇佑。听完大师的解释后,王明表示自己第二天就去当地的寺庙去拜拜。但大师随后又表示,除了拜神明外,还需要法器加持,一套法器需要5000元,可以在一个月内改变自身的运气。王明认为这个价格太贵,大师随后表示,可以半价给王明,就当是做好事,于是王明买下了这套法器。但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王明并未感受到气运的改变,生意仍然是一天不如一天,王明开始向这位大师进行理论,但这位大师早已将其拉黑。就这样,王明被骗了2700多元。此外,除了类似王明这样轻信所谓网上算命大师破财的案例外,Tech星球还了解到,年轻人在网络算命被骗的真实例子还有不少。一个在读大学的00后大学生李文秀告诉Tech星球,由于马上要期末考试,担心自己考过不,于是通过网上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B站上的塔罗占卜师,对方表示,可以免费占卜。于是李文秀抱着试试的心态,让对方为自己算上一卦,在占卜的时候,说着说着突然就把话题往水晶上引,并表示:“考试不要太担心,姐姐会帮助你,但是你想在考试中不挂科或者拿到高分,可以看看我们的水晶手链和仪式,这些都能辅助改变你的运势”。李文秀提出看看价格,一款11.2mm的“观音+大势至”加持的手链价格为956元,而一款“观音能量”加持的手链价格则为656元。最后,李文秀选择了价格较为便宜的观音能量加持的手链。但李文秀表示,这条手链并未给其带来想要的结果,最后想去找对方理论,但对方早已将其拉黑,李文秀又随即去找该UP主退钱,但却被其不少粉丝围攻,无奈之下,也就不了了之。类似于上述在网络算命中被骗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多都是利用年轻人工作、学业压力大,迷茫焦虑的心理,披着网络算命的外衣行骗牟利,有不少年轻人中了其中的圈套。00后装“大师”割韭菜,有人月入十万网络算命这门生意,正在年轻人的圈子不断扩散。Tech星球发现,在QQ上,存在不少的千人算命群,这些QQ群里,甚至有00后也开始当上了“大师”,操弄所谓的算命生意。通过观察,Tech星球发现,在这些算命群里,大师们算命的方向主要是学业、感情方面,掐准了年轻人的迷茫焦虑的心理需求。而在这类QQ群中,90、00后的人数占比达30%以上,已成为了算命群的中坚力量。据群中的一个号称“大师”的群友透露,算命按时收费,一小时400-1000元不等,价格的高低主要与个人想了解的方向有关,比如,想问近一年的事业和感情,价格会稍贵,如果只是问星座运势则会低一点。圈内人宏伟告诉Tech星球,聊天形式的收费只是所谓“大师”的部分收入,他们还会兜售一些带有“能量属性”的物品,比如手链、手机号,甚至鲜花都可以,这部分的价格在千元到万元不等,这些兜售的物品已成为“大师”们的重要收入来源。有些“大师”会兜售一些运势书籍和授课业务。宏伟还表示,00后属于最容易轻信他人的群体,所以算命在这类群体中更容易发展。而且,现在的大师们不再借助网站等PC时代的算命工具,而是通过抖音、B站、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更好的包装和传播,并将部分在用户上应验的例子拍摄成视频发到这些平台上,让粉丝更深信“大师的实力”。另外,也能获取一批小白加入到自己的粉丝中,成为自己的潜在收割客户。总体而言,“大师”的月收入过万并不成问题,碰到深陷圈套的富二代,月收入可能会达十几万元。宏伟还介绍说,所谓的“大师算命”并不需要什么知识,只要能够通过对方的心理,说出合理的解释就能获得生意,比如塔罗占卜,了解一下这个占卜的流程就行,一般人学习几天就能掌握一套话术,如果学不会,还可以拜师或培训,入门费几千元不等。宏伟说道,这个行业派别林立、五花八门,绝大多数都是学点简单易上手的占卜来圈钱。尤其是塔罗牌,还有电话号码预测,姓名预测等,毫无科学性和技术含量。“但能预测的面很窄,没有了解过的人觉得挺神奇,也正是因为此,年轻人才成为很容易被割韭菜的群体。”被骗纠纷不断,平台打击灰色生意古人云“穷算命”,当人迷茫焦虑,陷入困境的时候,所谓“算上一卦”真能解决问题吗?显然,这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就算有些人觉得算卦之后应验了,多半也是心理引导行动带来的改变,而并非所谓“算命改运”起的作用。Tech星球通过和多位所谓的“大师”交谈也了解到,所谓“算命”其实算的是对方的心理,在对方说的话中,找到其心中所想,然后在顺藤摸瓜的编造一些话术,自圆其说。有时候,也会通过拍讲解所谓命理的视频,以头头是道的说辞,引人入胜,实际上是胡编乱造,实战基本不准。“只要我来算,多多少少要算出对方的问题,感情不和、事业不顺、领导小人、家人生病等等,人活一世,谁还没遇到不顺心的事?”一位“大师”说道。此外,为了让年轻的用户信以为真,“大师”们甚至会将几十年前农村中的“清水立筷子”等骗术搬出来,通过视频拍摄的方式发给用户看,只要能让用户相信他们说的话,都想方设法用上。另外,每个“大师”基本都会设法圈住一群忠实的粉丝团,这些粉丝就是“大师”最大的心理武器。因为,通过这些粉丝口中的案例,会让一些本是半信半疑的用户,转而相信“大师”的能力。而遇到一些自知上当受骗了的用户,粉丝团也能为“大师”化险为夷。如有受害者找到“大师”理论,遇到这种情况,“大师”们会让自己的粉丝为自己打掩护,例如让粉丝们在群内对受害者先施以劝告,说服受害者没有转运,可能是一时不灵验,如果好言相劝不奏效,就会恶语相讥,直到让受害者放弃维权的念头。还有一种情况是,受害者在一些平台发表对“大师”不利的负面消息,“大师”就会让自己的粉丝群体在其小红书、知乎、抖音等账号的作品评论中进行粉饰,以消除不利影响。好在互联网平台也看到了其中的危害性,正在通过限制搜索关键词、以及限制入驻等方式,打击所谓的互联网“算命”门灰色生意。可以说,留给互联网算命“大师”们“割韭菜”捞钱的时间不多了。(注:文中出现的人名皆为化名)...
又有财经大V “翻车”了!近日,在微博上拥有超200万粉丝、出版过《股市进阶之道》等多本书籍的私募基金经理“水晶苍蝇拍”(本名“李杰”)发布投资者沟通信,对近期的投资操作进行反思。急速“割肉”“从2021年6月至今是我个人投资生涯中最艰难和惨痛的经历。”财经大V“水晶苍蝇拍”在投资者沟通信中说。李杰表示,由于看好某电子行业龙头股的估值和业务前景,在“五一”节前一度将其加仓至总仓位的15%,使该龙头股成为两大重仓股之一。但“五一”节后的一则市场传闻流出,该股在两天内下跌近20%,为基金净值带来近三个点的折损。随后,其将该股票仓位降至6%。他直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从历史统计数据和市场情绪来看,目前处于类似于2018年底部位置,在这个位置离场是错误的,但若不离场,净值会处于被动中。“此时,我很希望自己有一个绝妙反攻的计划,但实话实说,并没有。”“水晶苍蝇拍”表示,自己的投资其实本质上属于笨方法,长期持看好的优秀成长型公司,特别是现在的股价是以往难以想象的便宜。应扩展能力圈对于2021年年中之后产品净值持续大幅下跌,李杰反思认为主要有3点原因:一是对仓位的管理偏迟钝。一般只在全面系统性高估市场状态做大幅的减仓,其它时间基本上都是高仓位或者满仓。这是基于长期来看,股市是上涨的,择时的风险大于不择时。二是能力圈范围集中在中游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对周期类、资源型企业关注理解不足。长期来看只需要把自己能理解的行业做好,但在特定的某个阶段内,随着市场风格偏好和行业景气变迁,不同的领域和风格可能产生巨大的差别。三是本次调整中商业以外因素的影响过大。李杰反思,长期来看,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学习和扩展能力圈,并更加保守地应对市场。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水晶苍蝇拍”管理的汇蠡水晶睿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近期已停止对外更新净值数据。截至4月15日,累计净值不足0.78元,今年以来跌幅超过26%。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无锡汇蠡投资管理中心成立于2017年12月1日,管理规模在20亿-50亿元区间,全职员工12人。私募仓位波动加大除李杰“急速降仓”外,近期私募机构整体仓位变化较大。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4月股票私募仓位指数波动明显加大,管理人在操作上更倾向于顺势而为。截至4月29日,股票私募最新仓位指数为71.78%。其中,49.9%的股票私募仓位超过8成,26.23%的股票私募仓位介于5成至8成之间,仓位低于5成的股票私募占比23.87%,仅有6.59%的股票私募仓位低于2成。分规模来看,大规模股票私募仓位最高,其次是小规模私募,再次是中等规模私募。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融智评级发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月度报告显示,已经没有私募基金管理人选择空仓。对于后市,百亿私募星石投资表示,影响市场筑底反转的主要因素包括疫情变化、复产复工进程和信用扩张节奏等,目前来看,对股市情绪的影响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变化,仍需密切关注。当高频数据对国内经济回暖形成验证后,市场信心将出现较大修复,有望迎来向上的中期拐点。...
无处不AI,就连临床试验也不例外。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披露,2022年2月,拜耳与该大学合作,尝试靠AI技术创造临床试验中的“虚拟”对照试验组。理想情况下,“对照组不需要招募患者,同时还能提高药物开发的成本效益”,阿尔托大学人工智能中心的Harri Lähdesmäki教授表示。在药物研发至上市这一长线流程中,AI主要聚焦在更可控的制药前端。据《全球44家顶尖药企AI辅助药研行动白皮书(2021年)》,按照制药阶段来分,这些药企中2/3的AI业务均在药物发现阶段,能够介入到后期临床试验的AI项目少之又少。如果能靠AI虚拟对照组,医药研发领域就能挺进新时代。问题是,这靠谱吗?患者招募困境拜耳的这个项目于2021年5月启动,名为“未来临床试验”。项目为期3年,第一期由拜耳和阿尔托大学联手,第二期于2022年2月启动,并加入了赫尔辛基大学医院(HUS)。让我们算一笔经济账。当前,新药研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其中最昂贵的就是最重要的临床3期试验,2014年平均成本高达2.55亿美元。有研究显示,每个招募的患者花费超过4万美元。还有时间成本。临床试验是一个体力活,在10年研发周期中,临床试验可能长达7年。此外,设置对照组常常涉及伦理问题。服用安慰剂而非药品,这让很多没有特效药的罕见病患者难以接受。就算以上都不是问题,还有患者招募这个大难题。招募人数不足正引起行业的关注。据统计,新药研发过程中近90%的药物会在进入临床试验后失败,其中,近三分之一的3期临床试验因患者招募而失败。对于人口稀少的北欧国家,患者招募难题尤为严重,这也是前述项目将在芬兰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最热闹的PD-1/PD-L1领域,入局者众多,精准治疗要求下符合临床要求的患者越来越少。据美国癌症研究发布数据,2014年到2018年间,肿瘤免疫疗法试验的月招募率下降66.96%。热门赛道尚且如此,在发病率极低的罕见病领域进行患者招募就难上加难。“AI技术作为一个好帮手,在减少临床试验对招募患者的需求上是有前景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姚晨对健识局表示。一场单臂试验的梦前述AI项目中的虚拟对照组,其实属于外部对照组。理想情况下,临床试验应该为双臂试验:一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但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病症患者极少,不满足开展双臂试验的要求。此时产生了另一种方式:单臂试验。在单臂试验中,仅招募一组当下的病人作为试验组,然后,基于病历登记、医保数据或大型人群队列等外部数据资源库,设立外部对照,来进一步控制偏倚,增强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在拜耳这个项目中,芬兰当地最大的医疗服务机构赫尔辛基大学医院负责提供患者数据,阿尔托大学负责开发机器学习工具,用以对不同时期收集患者的数据进行建模。难题在于受试组和对照组数据的可比性,因为数据可能仅部分有重叠,且测量变量不同。关于某种病患的记录多样,其中难免会有一部分因历史与当下差别太大,因而不具备可比性。如何在茫茫外部数据中找出最优可比项?AI要比人更擅长做这件事。“这是单臂试验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预选根据外部数据确定试验的单组目标值,但研究者任凭经验是不可靠的。”姚晨向健识局解释,一来是无法对巨大的外部数据分析面面俱到分析,二来容易因研究者自身带有喜好偏差,进而影响到数据对比的客观性。因此,这个环节若有AI的介入,就能很好地提高效率。但数据质量是关键。姚晨指出,用以训练AI技术的真实世界数据质量的高低,才是最影响试验好坏的根本源头因素。数据完美,可能去掉试验组吗?只要底层数据质量高,就能去掉对照试验组吗?“在循证医学的前提下,我认为AI辅助下的虚拟对照并不具备替换真实对照组的可能。”姚晨坦承。循证医学始终在论证因果关系,而非关联关系。在新药临床试验中,临床试验方案中通常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某些已经或未知影响因素进行“控制”,进而找到治疗药物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利用真实世界数据进行研究,由于无法实施对受试对象进行“随机对照分组”这一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时受混杂因素的影响,得到的通常是药物与治疗结局的关联关系。对于某些罕见疾病来说,为了保证患者能最大程度得到救治,监管部门会有条件地“认可”基于某些虚拟对照的关联关系假设。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含有真实对照组的确证性临床试验仍旧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支撑。除了医学研究本身的要求之外,商业上必要经历的合规也是一座难跨的大山。“利用AI技术建立虚拟对照组,越来越受到临床试验研究者的关注。但它能否落实到现实中,重点在于监管部门是否接纳。”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 Zhavoronkov对健识局表示。全球推广的难度更大。Alex指出:即便是相关项目取得成功,也暂时没有全球扩张的潜力。但有两个市场比较重要,“中美两地的动向会引来其它地区的跟随和效仿。”在国内,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区就借用真实世界数据推动相关产品获批上市:结合国外上市产品临床试验数据,或国内同类产品使用的真实世界数据等已有外部数据资源,形成虚拟(外部)对照组,增加进口药械产品在中国注册审批上市的新途径,加快相关产品在国内广大人群中的可及性。2020年3月26日,在完成真实世界临床数据采集、分析、审评等工作后,跨国药企艾尔建公司的青光眼引流管产品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在国内上市,总历时不到5个月。如果通过传统临床试验,这类产品至少需要2年到3年的时间才能在国内上市。要将AI技术深入到临床试验,国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象征着真实世界数据的电子病例的规范和运营还未全面完成,互联网AI诊疗也有待强监管和规范,部分AI辅助治疗技术仍处于限制类临床技术类目中……国际上,2020年9月,《柳叶刀》《自然医学》《英国医学杂志》联合发布了第一份AI介入临床试验的国际标准,这是首个用于规范AI临床试验的国际标准,不过仅适用于医疗影像类项目,其它项目仍需探索。由于本身的信息更为规范化、技术更为成熟,成像类AI产品更加具备深入渗透到临床试验中的可能。如医生可以用AI视觉处理技术来分析癌症组织切片;涉及CT或MRI核磁共振,借助AI技术来进行决策等。Alex表示:“那些专门关注成像数据的AI应用于临床试验有较大想象空间。在成像数据分析方面,人工智能已经超过了人类。”AI的真正角色事实上,AI在临床试验中的作用不应理解为“消除”对照组,而在于更好地开展对照试验。当然,前提仍然是拥有足够多高质量的真实数据。现阶段更现实的做法是:利用已有的临床试验数据,对新临床项目进行成功率的预测。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AI在交叉验证、回顾性验证、准前瞻性验证等方面的预测优势正在凸显。“我们曾用2015年之前的数据来训练AI算法,再对2015年到现在的一些临床试验进行AI预测。结果是,预测临床试验成功的准确率约为87%,预测临床试验失败的准确率约为90%。”Alex表示。更重要的是,高准确率的背后是对既往数据的经验总结。利用AI来理解既往药物临床试验的成功和失败,这对于接下来临床试验的推进也是种借鉴。除此之外,临床试验中的方案设计、数据收集、患者招募、方案的运营等,都成为AI可介入的环节。健识局整理:部分AI+临床试验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比起AI介入药物发现,AI介入临床试验在压缩时间成本上成效不大。业内相关人士表示,AI介入药物发现,或许可以将发现时间从10年压缩至3年,甚至更短;但AI介入临床试验带来的提速效果则非常有限。眼下,AI技术仍旧是帮助人类完成复杂、繁琐、重复性高工作的替代者,但无法替代同期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拜耳集团数据科学家Jussi Leinonen也承认,AI不会在临床试验中完全取代人类,也不会作出独立决定。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最近,阿里拍卖平台上,登出了一则消息: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更新了一则关于“江苏S汽车公司”的拍卖信息。通过基础信息,再结合平台上的公示图片,我们发现此处的“江苏S汽车公司”,就是江苏赛麟汽车公司。自2020年陷入经营困境以来,江苏赛麟汽车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一封前高管的实名举报信,更是直接扯下赛麟汽车的造车“骗局”。作为江苏赛麟汽车曾经的掌门人,王晓麟颇具传奇色彩,这位曾经高调宣称要做超级跑车的人,在骗取了国资60多亿元之后,选择了“出逃”美国,成为了第二个贾跃亭。而在其身后,江苏赛麟汽车也早已成为明日黄花,沦落到如今被拍卖的地步。1./造车,男人的梦想/如果不进入汽车行业的话,可能如今的王晓麟,还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在美华人律师。来自湖南的王晓麟,在湘潭大学读书期间,就是一位风云人物。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曾在学校组织乐队,享受飞扬人生。1989年,法学专业毕业的王晓麟,被分配到了长沙市人民法院工作,成了一名公务员。不过,王晓麟的天性不安分,在法院工作了两年之后,他选择出国留学,并先后获得了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发展研究硕士学位和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完成深造的“王博士”,在这之后选择了律师这个职业,进入了纽约佳利律师事务所工作。几年之后,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王晓麟,转投到名气更大的卫理律师事务所,并担任中国区事务总负责人。在此期间,王晓麟曾经代表中国电视机行业,处理了当时美国针对中国生产商的反倾销案件。依靠出色的表现,王晓麟名声大振。后来,已经荣誉傍身的王晓麟,选择了更为顶尖的律师事务所——凯威莱德,成为其二百多年历史上,第一个华裔合伙人,之后还一路做到了其亚洲事务部的主席。虽然早已在法律行业混得风生水起,但王晓麟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天性不安分的他,在美国接触到了很多汽车行业人士,自己也渐渐有了一个造车的梦想。2001年,正道集团创始人、汽车大佬仰融,想要收购英国罗孚汽车,为了顺利完成并购交易,仰融找到了当时可谓功成名就的王晓麟,让其来担任领队律师。尽管交易的最后,仰融还是没能成功并购英国罗孚汽车。但这次的接触,却培养了王晓麟与仰融之间的情谊,并为两人日后的合作造车,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本就蠢蠢欲动的王晓麟,还在偶然之间,结识了当时的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麦考利夫,并从他那里得知:美国未来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于是,王晓麟更加坚定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决心,开始与仰融进行接触。两人目标一致、兴趣相投,很快就在美国成立了绿色科技汽车公司(GTA),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发。一个汽车大佬,一个法学天才;一个懂技术,一个懂法律。王晓麟和仰融的合作,在最开始的时候,似乎一帆风顺。但是,想要完成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两人想要顺利造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的来源问题。为了快速笼络足够的资金,王晓麟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当时的美国,投资移民蔚然成风,很多人为了获得一张美国绿卡,而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王晓麟利用这一现象,将GTA汽车公司伪装成一家国际企业,那些想要移民美国的人,只要对GTA汽车公司进行50万美元的投资,就可以获得美国绿卡。与此同时,仰融也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在国内的圈子里进行宣传。仅仅用了4年时间,两人的GTA汽车公司,就获得了1.4亿美元的融资。按理来说,获得了融资以后,两人应该立刻把钱投入造车领域,趁势大干一场。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王晓麟与仰融在经营战略上,很快就发生了分歧,两个人针锋相对,互相无法说服对方之后,最终选择了分道扬镳。2./来自如皋的橄榄枝/与仰融分手之后,王晓麟的造车梦并没有就此停止,他又瞄上了另一家汽车企业——美国著名的超跑品牌赛麟。在跑车行业,赛麟汽车的名字如雷贯耳。这家诞生于1983年的汽车品牌,由美国职业赛车手、“美式超跑教父”史蒂夫·赛麟创立。2000年,赛麟推出的首款自主设计超跑赛麟S7,曾在《变形金刚》《钢铁侠》《速度与激情》等多部电影中现身。不过,赛麟汽车的产品虽然一流,可是因为长年的经营不善,此时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这恰好给了王晓麟一个机会。这个时候,王晓麟迅速出手,仅仅花费了50万美元,就拿到了赛麟汽车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授权。有了赛麟汽车的加入,王晓麟的GTA汽车公司,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身价不同以往。但是,想要制造汽车,所需要的投资十分巨大,以王晓麟当时的财力,依旧无法支撑这样的事业,只能寻找新的投资伙伴。这个时候,王晓麟的又一个伙伴——来自浙江金华的庞青年出现了。这位曾宣称要制造“加水就能跑”汽车的大佬,如今正逐渐从巅峰滑落,他创办的青年汽车公司,正面临破产危机,而之前政府的投入资金,也准备全部撤回。情急之下,庞青年找到了王晓麟,给予其在国内生产汽车的资质。有了庞青年的背书,王晓麟瞬间有了底气,他开始四处招揽投资,并最终获得了江苏南通如皋政府的信任。2016年,王晓麟与如皋政府的国资南通嘉禾合作,成立了江苏赛麟汽车公司。在游说过程中,王晓麟向如皋政府表示:江苏赛麟汽车想要实现量产,需要100亿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其中,如皋政府需要出资33亿元,获得33%的股份;而剩下的67亿元,则由王晓麟方面负责筹措。但是,就在如皋政府的33亿元如数到账之后,王晓麟却没有筹措到真金白银,而是火速成立了另外四家公司,分别由自己的老婆和秘书控股,并宣布这四家公司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获得江苏赛麟汽车另外67%的股权。到现在为止,王晓麟未花一分一毫,就拿到了如皋政府的33亿资金,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王晓麟的胃口其实还没有满足。为了向如皋政府交差,2019年7月,王晓麟走上鸟巢舞台,以“赛麟之夜,猛兽来巢”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可能是史上最贵的新车发布会。据悉,这场发布会斥资上亿元,主持人华少、人气明星吴亦凡、好莱坞影星杰森斯坦森纷纷到场助阵。北京鸟巢体育馆,一片欢歌热舞。不过,在当晚压轴亮相的新车赛麟迈迈,却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定位于纯电动微型车的它不仅产品形态一般,其补贴后高达16万元的售价,更是让人瞠目结舌、难以接受,许多媒体与用户,甚至将其吐槽为“天价老年代步车”。而就在鸟巢发布新车的当月,王晓麟以江苏赛麟汽车的工厂和设备作为抵押,又获得了33亿元的贷款。这样一通操作下来,王晓麟几乎分文未出,仅靠“空手套白狼”的绝活,就累计获得了66亿元的巨款。3./“贾跃亭第二”?/对于王晓麟这样的操作,外界纷纷感到困惑,不知拿到巨额资金的他,打算在汽车行业作何布局。直到2020年4月,赛麟汽车前高级法务经理乔宇东的一封举报信,才让大家恍然大悟。乔宇东在信中表示:王晓麟涉嫌虚假技术出资,及挪用巨额国资,将成本价仅为5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的技术,分别作价55亿元人民币和11亿元人民币入股,侵害国有投资方的权益,导致数十亿元国有资金的流失。同时,乔宇东还表示:由于王晓麟的极力阻挠,真金白银出资、并负担江苏赛麟汽车日常运营、工厂基建等费用的如皋政府国资南通嘉禾,始终无法正常展开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舆论一片哗然的时候,当事人王晓麟却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飞去了大洋彼岸。直到这时,很多人才恍然大悟,王晓麟所做一切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为了圈钱。对于王晓麟的行为,如皋政府以涉嫌贪污国有资产的名义,将其告上了法庭。而在另一边,面对大众的口诛笔伐,已顺利到达大洋彼岸王晓麟表示:自己买了十余张机票,但由于疫情和国内限制,最后都被航空公司取消了。同时,他还表示:我再回中国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会以美国作为我的根据地跟南通嘉禾打一场持久战。就在王晓麟“没有机票、无法回国”的同时,江苏南通中级人民法院,已经查封了江苏赛麟汽车上海分公司的全部资产,公安机关也对王晓麟的各种嫌疑行为,展开了侦查。如今,赛麟汽车公司位于如皋市城北街道镇南社区 5、6、7、8 组,双龙社区 7、 12、18 组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和所涉及的机器设备、生产线、流水线等资产,更是遭到了法院方面的拍卖。从年少成名的华人天才律师,到人人喊打的贾跃亭第二,巨额资本流失的背后,是王晓麟的身败名裂。王晓麟面对着如皋政府,在骗取了巨额资金之后,选择“逃亡”美国。而他当初许下的多少豪言壮语,和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如今也早已变成了破碎的泡沫。...
据路透社,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当地时间周二表示,它已经改变了对未来飞行汽车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 飞行员的审批方式。eVTOL 飞机被业界吹捧为“空中出租车”,可能是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工具的主要方式。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这种低空城市空中机动飞机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兴趣。IT之家了解到,中国的小鹏汽车以及亿航等企业此前也拿出了多款产品,甚至大疆在全球该领域的专利数量中排名第一。此外,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将“飞行汽车”写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飞行与地面行驶自由切换等技术。据报道,美国联邦航空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将找到“一个可预测的框架,以更好地满足对操作这些新型飞机的飞行员进行培训和认证的需要”,FAA 补充说,这种灵活性“将消除对特殊条件和豁免的需要”。美国联邦航空局表示,现阶段为传统飞机和直升机设立的法规“没有考虑到对飞行员进行动力提升操作的需要(动力提升是指在直升机模式下起飞,并在空中转换为飞机模式飞行,然后再转换回直升机模式降落的过程)。”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 (GAMA) 负责人皮特・邦斯 (Pete Bunce)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FAA 的决定“在我们看来对安全有害,并大大增加了 FAA 的工作量。”这是一项有问题的政策,原因有很多。”据称,许多 eVTOL 初创公司都得到了大型航空公司或其他大公司的支持。例如丰田持有 Joby 航空公司的股份,Archer 航空公司则由美联航和 Stellantis 提供支持,而英国 Vertical Aerospace 则得到了美国航空集团和霍尼韦尔国际等投资者的支持。其中,Joby 的目标是在2024年推出空中拼车服务。美国联邦航空局表示,其“对飞机本身的认证程序保持不变”。目前申请人所做的所有开发工作仍然有效,我们监管方法的改变不会导致他们的项目推迟。”...
前脚刚递交完上市招股书,后脚就陷入水果变质门,“水果第一股” 百果园的上市之路一如既往坎坷。近日,百果园被曝出使用变质水果做果切,售卖发霉后的苹果,用小凤梨充当大凤梨丑闻。消息一经曝光,引发不少网友关注,“卖这么贵还用不新鲜水果”“鲜切水果果然不能买” 等言论蜂拥而至。5 月 7 日凌晨,百果园终抵不过舆论声音,凌晨在微博官方平台发布了道歉声明,对涉事门店进行停业整顿处理,也给出了其他门店的整改和监督方案。百果园官微的致歉声明作为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5 月初百果园刚刚提交了上市招股书,这已经是百果园两年来第三次 IPO,此时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百果园还能上市吗?倘若能顺利上市,是否会出现破发的可能性?01深陷食品安全危机在博主 “内幕纠察局” 的暗访视频中,涉事门店将变质水果做成果切,将已经发酵出酒味的蜜瓜,做成果切重新上架售卖;发霉的苹果也不理不问,继续售卖;为了躲避总部巡查与罚款,涉事门店用起了障眼法,将当日未销售出去的水果藏了起来,本该处理掉的隔夜西瓜,藏起来第二天接着卖…店内放置了一个多月的啤梨仍在售卖,店员表示不以为意,并称有些门店放置了两三个月。百果园的品牌定位是中高端水果,曾经凭借 “贵且有品质” 而成功出圈。在百果园最新提交的招股书中显示,百果园设立了中国首套基于口感的水果品质分级体系。百果园的果品等级按照 “四度一味一安全”(分别指:糖酸度、新鲜度、脆爽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将果品分为了四个等级:招牌、A 级、B 级、C 级。百果园的水果也是出了名的贵。在百果园小程序上,水果的价格普遍要高于市场水果价。消费者之所以为其买单,主要也是看中了百果园的品牌效应,虽然价格贵,但品质要高于街边小摊买到的水果。作为水果领域里的连锁业态首创者,百果园推出了高标准 “不好吃三五退货” 的服务体系,来试图收买人心,赢得更多消费者信任。但靠高标准筑起的信任高楼,倘若不严格管理维护,很容易坍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百果园的投诉不少指向了百果园的水果质量问题,发霉的椰子、变质的丑橘、西瓜等投诉已是稀疏平常。百果园的水果出现品质问题已不是一次两次了。在食品安全频发的背后,说到底还是管理出现了漏洞,而究其本质是百果园自食了过度依赖加盟体系的恶果。02激进扩店下,自食 “加盟” 恶果2002 年,被称作 “水果疯子” 的余惠勇,也是百果园创始人在深圳开出了第一家水果专营店。起初百果园一直采用内部加盟模式,支持员工内部创业。依靠加盟模式,百果园在十年间门店突破了 300 家,但快速扩张带来的是口碑和利润的下滑。2007 年,余惠勇自掏腰包回购了近百家加盟店,改为自营店铺。但自营模式,也让百果园一度陷入了发展瓶颈。直到 2015 年,余惠勇向资本发出了求救信号,为了吸引资本入局,他提出了万店目标,即 “2020 年开 1 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 400 亿元”。此后三年,百果园门店极速拓展到了上千家门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百果园从 2018 年开始正式开始对外开放特许加盟业务,届时,百果园的门店数已经有 3000 家。如今,百果园的门店数量已经突破了 5000 家,会员数超过了 8000 万,在全国设立了 28 个仓储配送中心。根据百果园的招股书显示,百果园全国共有 5351 家门店,其中加盟门店比例多大 99.72%,而在加盟门店中,有 4382 家为自行管理。百果园的加盟模式是 “平台 + 合伙人” 模式,店长是投资主体,负责店面经营,公司只作为平台,不出资,不占股,不收加盟费,但要收取门店利润的三成。因此在加盟模式下,百果园更看重门店利润。但管理方面却一度失控。百果园的水果采取 “日清” 模式,该模式下,提高毛利率的方式,是上货单价更高的商品。于是 “果切” 这门生意应运而生。而由于水果切片后很难分辨出新鲜程度,一些门店钻起了空子,将一些烂果和过期水果切了卖,不仅抬高了商品价格,而且还降低了损耗,可谓 “一举两得”。零态 LT(ID:LingTai_LT)翻看百果园 APP,发现果切的价格要贵至少一倍多。在线下门店拓展进入平台期后,百果园又开启了线上业务。通过不断建立自营线上渠道,先后开发了百果园 app、小程序,和主流电商平台、外卖平台达成了合作。随着线上渠道的拓展和线上渠道订单量的增大,投诉也接踵而至。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百草园投诉多数指向其 “三无退货”,剑指百草园的线上产品和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百果园的数字化转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03三度冲击 IPO,百果园变质在路上众所周知,今年已经是百果园第三次冲刺 IPO 了。从 2017 年开始,在百果园极速拓展门店的三年时间内,先后完成了 8 轮融资,2020 年,百果园正式启动了上市进程,计划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同年 11 月,百果园又计划在深圳创业板 IPO,但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再无相关消息。事实上,在水果圈,上市难的不仅只是百果园一家,正所谓 “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和百果园前后脚递交招股书的另一家名为 “洪九果” 的公司,也曾经两度冲击 IPO 未果。同样坎坷的还有 “鲜丰水果”,曾经在 2019 年末接受中信证券的上市辅导,随后在 2021 年初被终止。04 为何 “百果园们” 多次冲击 IPO 未果?本质上来说,水果生鲜并不是一门好把控的暴利生意。由于水果和生鲜品类过多、区域性强、季节性强,产业结构复杂多变和落后,整个产业的数字化需要更长周期的投入。因此,行业内的企业也多数会陷入了难以规模化、回报周期过长,且利润率过低的困境。据招股书数据,百果园过去三年的净利润率为 2.8%、0.5% 和 2.2%。过高的采购成本直接影响了百果园的利润率。招股书显示,百果园在过去三年内的存货销售成本,即水果采购成本分别占据了销售成本的 96.2%、95.2% 和 95.3%,而百果园的销售成本占总营收的 90.2%、90.9% 和 88.8%。虽然百果园在供应链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但从数据来看,对水果采购成本的降低并不明显。水果采购成本占总营收的比例,从 2019 年的 86.8%,下降至 2020 年的 86.5,又在 2021 年降至 84.6%。抛开这门生意的本质外,来自行业和市场的竞争也将百果园处于不利的境地。一方面是疫情灰天鹅下,实体生鲜门店经营难度加强,加上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拓展新店的压力较大。数据显示,百果园的门店拓展速度也在极速下滑,从 2019 年的 890 家净增,锐减至 2020 年的 120 家。在一二线城市的门店拓展已经趋于饱和,百果园正在将触角伸自下沉市场。另一方面,但在线上销售渠道,百果园的野心不止卖水果,而是做品类更全的生鲜平台。根据招股书显示,自 2019 年开始,百果园便将分销业务通过手机 app、微信小程序及网上预购的方式拓展至大生鲜,包括蔬菜、鲜肉及海鲜产品、粮食及油、奶制品及其他产品。与此同时,百果园也在遭受着来自互联网生鲜平台的市场挤压。百果园如果成功上市,一方面对于单一品类的零售商来说是巨大的鼓舞,同时也会加剧水果品类的竞争,对于生鲜市场来说短期影响较小。不过,百果园此时上市还是很有压力,前有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为例,很可能会出现上市即破发的情景重现,况且单一的水果品类前景并没有生鲜全品类广阔。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接下来百果园或者需要在三个方面继续投入:一是渠道多样化,二是单一品类的纵向发展和关联多品类扩张的选择。三是持续投入进行产品标准化管理,提升品质、较低损耗,提高性价比。但在这之前,百果园最先要解决的是口碑问题。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技术、政策都不到位,NMN却被炒成了“回锅肉”。“智商税”还是“长生不老药”?伴随着争议,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一个曾在资本市场掀起过热潮的概念最近开始了“翻红之旅”。5月9日,医疗股整体活跃,由于市场传出NMN和治疗新冠之间存在联系,长寿药概念股再次站上高点,金达威涨停,尔康制药、西王食品、百合股份等跟涨。就在前不久的3月,NMN还有一个确定的利好消息——据国家药监局信息,NMN作为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通过。受此影响,3月18日至21日两个交易日内,长寿药概念股持续飘红。不过,NMN的这波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NMN概念股在短暂大涨后开始回调。市场波动频繁的根本原因还是国内NMN“投机”氛围较浓,不少所谓的NMN概念股并没有实际业绩支撑。尽管有券商给出了NMN千亿市场的预期,但昂贵的价格与尚未明晰的产品效果,以及监管空白等因素作用下,NMN行业乱象滋生,相关概念股也成为不少投机客眼中的热门炒作题材。除了跟着政策跑,NMN作为赛道的长期逻辑究竟在哪?监管出现松动之后,NMN的第二春就能顺利到来吗?01一粒上百元,暴利的NMN现代学术界对长寿的系统研究由来已久,其中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David Sinclair首次发现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的延缓衰老作用。但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NMN在国内商业化时间并不长。在“长寿药”“不老药”的包装之下,作为原料的NMN概念近年在国内开始受到资本热捧。2020年,包括金达威在内,一批NMN概念股横空出世,股价大涨。“NMN在国内最早的推手应该是金达威,在跨境渠道做了很大布局,它们的NMN产品开售前也在线上做了不少宣传。”一位保健品从业者表示。2020年7月,金达威披露其美国子公司生产的Doctor’s Best NMN产品已上市销售。消息一出,金达威股价直线上升,11个交易日出现8次涨停,市值暴涨百亿元。和大部分保健品类似,NMN产品追求的也是高客单价、高毛利和高复购率。36氪在天猫国际搜索发现,NMN产品最高价格达到了5万元以上,其中一款日本NMN产品售价更是高达19350元/瓶。商品详情显示,该款产品一瓶有60粒片剂,1粒NMN含量为150mg。换算下来,单粒价格高达322元。据前述从业者透露,NMN产品在线下的价格只会更高。和高昂价格形成正比的是高毛利,据中信证券2020年发布的《NMN行业十问十答:快速扩张的抗衰老保健品》研报估算,NMN保健品毛利率在70%-80%之间,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长期毛利率在65%-70%。金达威在资本市场的“走红”,也让市场开始进一步关注NMN保健品市场的潜力。艾媒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NMN成分保健品市场规模达51.06亿元,同比增长34.87%,预计到2023 年将会以近70.25%的增速攀升至270.13亿元。然而,这场刚刮起的NMN炒作热潮,余温只持续到2021年初,一则监管消息平息了市场的“虚火”。一年前,一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函》流出,明确在我国境内烟酰胺单核酸(NMN)不能作为食品进行生产和经营,并要求对相关经营者进行全面排查。02高毛利下的灰色地带昂贵的价格与尚未明晰的产品效果让NMN备受质疑,而依据相关规定,NMN在我国尚未获得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和药品许可,不能作为食品和药品进行生产经营,但总有部分商家为了高毛利铤而走险。36氪梳理发现,在媒体公开报道及业内人士口中,存在不少品牌从国内购买NMN原料运到海外后,简单灌装再卖入中国的情况。此外,在线上电商平台搜索,还可以看到各种品牌的“NMN原粉”在售卖。这些NMN原粉介绍五花八门,有些会在商品详情中标注仅用于实验室科研;还有一些不接受使用方法咨询;或者标注“老客户专属,新客户禁止下单”等字样。根据规定,NMN保健产品目前只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售卖进入国内,但相关NMN产品销量大头还是靠线下保健品分销体系,这也导致NMN线下价格层层加码。吴超算了一笔账,假设一瓶成本在200元上下NMN产品,以400元的出货价落到分销商头上,第一级分销就要以增加700-800元,第二级就要增加1200元,第三级就要1500-1800元。“平均每个层级没有30%到40%的加价,这套分销体系是运行不起来的。”和NMN保健品“漫天要价”的普遍行情不同,NMN原料价格实际上一直处于下行周期。2015年,邦泰生物与哈佛大学David Sinclair教授合作,成为全球第一家全酶催化合成NMN企业,并实现规模化量产,邦泰生物创始人张琦回忆,当时一公斤NMN原料的价格卖到了十几万元。据张琦介绍,生物酶催化法中酶是核心催化工具,随着发酵技术、菌种不断改良,目前酶占原料的成本逐渐降低,原料的价格也随之下降。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行业概览》显示,NMN原料药从成熟前的16万元/kg降低至成熟后的3000元/kg。张琦向36氪透露,其实原料的价格走势是可以预见到的,“一旦NMN火了,特别是一些知名的大学、研究所进入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肯定吸引生产商和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公司目光从成本方向去做优化。”2017年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量产的NMN原料厂商,这使得品牌方有了更多选择。启赋资本合伙人舒尚科发现,在这样的氛围下,原料端出现了低价的恶性竞争,有些原料厂商用品质较差的产品把原料价格打得很低,成为了市场的“搅局者”。“原料在终端产品里的成本已经非常低了,原料价格恶性竞争,终端产品却价格居高,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和行业的良性发展。”舒尚科补充表示。劣币驱逐良币的担忧之余,关于NMN更多的质疑在其功效本身,所谓的“长寿”真的靠谱吗?03原料端“鱼龙混杂”补充NMN,实际上需要由NMN提升具有抗衰老的功能的NAD+浓度。研究表明,人体内的NAD+浓度会伴随年龄提升出现下降,提升NAD+浓度被认为具有抗衰老的功能。迄今为止,NMN的效果主要是论文研究和小部分动物实验。据中信证券研报,NMN定位为保健品,具有抗衰老功能,其产品安全性基本得到临床验证,但产品正面功效直接的人体临床数据仍有待推进。这也造成NMN在食用剂量上没有统一规定,36氪对比了三款不同品牌、价格的NMN产品发现,三款产品在使用介绍上亦不十分明确。比如,A款原价21500元/瓶,一粒NMN含量150mg,建议一日用量为1-2粒;B款原价31980元/瓶,一粒NMN含量7.5mg,建议2粒/日;C款原价1226.5元/瓶,并未明确解释一粒NMN含量,给出的日摄量为400mg,建议成人2粒/日。在NMN品牌百吉负责人吴超看来,NMN产品90%效用取决于原料。“原料决定了NMN90%的东西,其他就差异就不大了。”至于原料效果差异则主要由上游生产工艺决定。“NMN原料上下游工艺不同会导致最终产品效果不同。虽然生产出来的原料都叫NMN,但效果可能会千差万别。”舒尚科介绍。NMN原料生产上分为化学合成法和酶法两大方式,酶法是目前主流的生产方式。其中,全酶法又是业内公认生产NMN原料品质最好的方法,但是成本略高。“用酶作为催化工具,能确保合成出来的NMN原料结构是单一的beta型,但是非生物合成工艺会产生alpha构型,alpha构型在体内是无法利用的。”张琦表示。技术方面,据张琦介绍,在化学的角度上,合成工艺已经比较公开,但是量产难点在于环保批复;酶法对企业技术背景有一定要求,需要更长时间打磨工艺流程。另外,张琦特别强调,全酶法的产品纯化过程仅使用乙醇,不使用其他任何有机溶剂,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全酶法合成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发酵,张琦介绍,用于合成NMN的原料需要生物发酵,之后每一步的合成都是通过酶来催化实现。如何更好地突破技术壁垒目前仍是行业的普遍挑战,尽管NMN小龙头金达威宣布子公司有年产500吨NMN项目,但其工作人员也向36氪承认,“NMN项目的500吨产能是逐步释放的,NMN有规模化的技术生产门槛,也有成本的一些门槛。”此外,NMN原料检测也并没形成有统一标准,这也导致市场上NMN产品品质鱼目混珠。吴超介绍,NMN原料检测涉及多种检测方法,而检测机构用的标准品各不相同,最终导致不同检测机构送检的结果相差甚远。“比如同一个原料,送到两家检测机构,可能一家测出NMN含量为96%,另一家是99.3%。”NMN在保健品赛道上的冲刺还没等到发枪令,但作为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通过,普遍被解读为是监管松动的信号。在张琦看来,这给NMN的市场带来了希望,意味着NMN可以在国内用于化妆品原料生产、销售,“不少厂商都在关注NMN在化妆品领域的进展,已经有一些厂商开始在技术上进行突破”。但她也表示,短期原料端没有明显变化,因为从原料生产到产品制成,打通销售渠道需要一定时间。与化妆品不同,保健品作为食用进人体的物质审批更加严格。但是随着行业不断规划发展,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包括吴超在内,业内普遍对NMN未来持乐观态度,“说到底,NMN只要没有利空消息就是好消息,如果有利空立马长城就倒塌了”。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它是中国民营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之一,是21世纪初下海潮的产物。在多数工厂难逃低端制造的阴影时,它成功挤进苹果代工产业链,跻身世界级精密制造。当它主营的智能生学整机业务增速放缓,它又找到了下一个令它乘风而起的新领域——元宇宙。资本市场正尝试赋予它价值股的称号,而资本却总是在追捧它之后,随风口的离去而将它抛弃。它,歌尔股份,这家被视为元宇宙龙头股的千亿市值公司,是否值得热捧?《风暴眼》梳理发现:无论是成为果链成员,还是布局元宇宙,歌尔股份都难逃代工厂高营收、低回报的命运;实控人姜滨家族更是花式减持,在公司长期处于自由现金流亏损的境地下,频繁套现……果链之痛歌尔股份最早走入大众视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处于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中。然而,长期过度依赖苹果,也让外界对歌尔股份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了质疑。以声学技术业务起家的歌尔股份,成立于2001年,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两年后,歌尔股份成为果链企业,为苹果公司供应声学组件、有线耳机等电子声学产品。之后十余年,歌尔股份对苹果的依赖不断加重,公司来自苹果的收入占比从2016年超过两成,增长至2020年的近五成;2021年虽有回落,但仍占42.49%。但苹果产业链的供需并不稳定,这种依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歌尔股份的营收与其股价在资本市场的起伏。影响最深的是在2018年。当年,苹果推出的 iPhone X 与 iPhone 8 在全球出货量出现下跌;此外,苹果引入立讯精密作为新的声学器件供应商,改变了原本以歌尔股份、瑞声科技二分天下的局面,蚕食了歌尔股份的市场份额……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让歌尔股份全年的营收和净利出现下滑,股价更是跌回了2010年的水平。股价下跌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看到了歌尔股份成长的局限性——苹果扶持的第三方厂商直接削弱了本就没有强势话语权的代工厂的议价权,并通过转移产业链压低代工厂商的报价。Wind数据显示,2018年以前,歌尔股份整体的年销售毛利率长期保持在22%以上。2018年以后,这一数额出现大幅下滑。到2021年,歌尔股份整体的销售毛利率仅为14.13%。歌尔股份不是唯一一家受果链约束的公司。曾同为果链成员,主攻手机镜头模组制造的欧菲光,一度30%的收入来自于苹果公司的订单。然而在2021年3月,欧菲光被苹果终止了合作关系。之后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欧菲光2021年上半年营收117.42亿元,同比下降49.96%;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93.25%。2021年3月29日,有市场消息称,苹果2022年将对AirPods砍单,减少数量在1000万台以上,理由是公司预计需求将不会过热,希望降低库存水平。歌尔股份股价应声大跌,当日盘中一度触及跌停。对此,歌尔股份证券部人士回应,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市场上的传闻请投资者注意甄别。这也再次反映市场对歌尔股份依赖苹果订单的担忧。苹果公司与歌尔股份的长期合作的前景如何?将如何发展其他大客户?《风暴眼》向歌尔股份发送邮件了解更多情况,不过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对方回复。代工宿命为了摆脱对苹果的依赖,歌尔股份已探索业务转型,将VR/AR业务视为发展重点。幸而踏上了元宇宙的风口,让其股价再次回升。但新的业务并不能让歌尔股份摆脱代工厂高营收、低回报的宿命。2018年起,歌尔股份对业务经营数据的统计口径进行调整,重新划分为智能硬件、智能声学整机和精密零组件三个板块。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歌尔股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82.21亿元,同比增长35.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5亿元,同比增长50.09%。具体到细分领域,公司来自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38.40亿、302.97 亿和 328.0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39%、13.58%和 85.87%。图注:歌尔股份主营构成歌尔股份的VR/AR产品就统计在智能硬件业务中,该业务还包含家用电子游戏机配件和智能可穿戴产品。2021年,受益于全球AR/VR出货量大增,公司来自智能硬件业务的营收已超过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然而,VR/AR设备所依托的产品生态尚无耳机所依托的智能手机成熟,普及率和智能手机不可同日而语。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头显市场同比增长92.1%,但出货量仅达1120万台。AR/VR设备能否大规模应用是影响歌尔股份未来盈利增速的关键。但调研机构对VR/AR新一年的市场增速预测大幅低于上年——IDC预计2022年头显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6.9%。在新的业务领域,歌尔股份依然扮演代工厂的角色,为Meta旗下公司Oculus等提供VR头显代工。这种商业模式直接决定了歌尔股份沉重的资产负债表。2021 年报数据显示,歌尔股份总资产 610.7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合计 181.23亿元,在建工程合计 21.27亿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 119.49亿元,三项合计占总资产的52.72%,各项同比均在增长。此外,歌尔股份在VR/AR领域的代工议价能力依旧不高。2021年,歌尔股份来自智能硬件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3.91%。歌尔股份曾试图摆脱代工厂的命运,并成为了VR创业公司Pico母公司北京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由于Pico与Oculus为竞争关系,或为保住Oculus的代工大单,2021年8月29日,Pico被出售给了字节跳动。歌尔股份是否将采取措施提高毛利率?在元宇宙领域,除了代工,公司还将有哪些布局?截至发稿,歌尔股份未向《风暴眼》做出回复。花式减持2022年4月,歌尔股份实控人、董事长姜滨以62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432位。值得注意的是,姜滨及其家族近年来减持动作频频,花式套路频出。姜滨本人从2012年起至今,一共减持了23次,共计超过三亿两千万股,一共增持1次,共计不到900万股。通过10年的不断减持,姜滨已经把持股比例从20.94%左右降至8.41%,姜滨、姜龙兄弟直接、间接套现超70亿元。姜滨最新一次减持是在2021年12月17日,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歌尔股份3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97%。此次大宗交易完成后,姜滨持有公司的股份数量由3.2亿股减少至2.87亿股。图注:歌尔股份董事长姜滨实际上,在花式减持这一问题上,姜滨家族也是套路多样: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向员工持股计划专户减持其持有的股份,通过可交换债券花式套现……2017 年 7 月,歌尔股份还因未及时披露大股东减持计划收到监管函——批评其控股股东、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在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累计减持公司8.75%股权但没有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的行为。按照规定,减持比例达到5%时就应该进行披露。最受股民热议还有在2019年底,公司股价在遭遇重创后的回升期,实控人在大额减持同时,公司进行回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2019年10月21日,歌尔股份发布的公告,公司实控人兼董事长姜滨和副总裁刘春发,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合计减持公司股份328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1%;此外,姜滨还将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转让1.84%的股份给其一致行动人——姜龙。按公告发布日的收盘价计算,姜滨等人合计减持的金额约为6亿元。减持理由为,姜滨方面称将用于偿还质押融资贷款及满足个人资金需要。与此同时,歌尔股份公告,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计划。一边减持一边回购,看似是用回购计划来对冲可能因减持导致的股价下跌风险。实际上,管理层套现了大量资金,员工获得了低价的股权激励,而公司所有的股东,包括中小股东,被迫沦为买单者。管理层长期减持的背后,是歌尔股份的重资产模式,以及极大的现金流压力。《风暴眼》发现,2008年上市后的10年,歌尔股份自由现金流只有2015年为正。之后的2019-2021年,歌尔股份自由现金流才由负转正,原因主要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超过了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过,由于大额的投资,2022年一季度,歌尔股份自由现金流再次由正转负。长期通过外部融资来进行输血才能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Wind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歌尔股份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得现金流合计176.07亿元。其中直接融资99.66亿元,包括IPO融得的5.63亿元,间接融资76.41亿元;累计分红 13次,累计分红金额为 25.80亿元。数据来源:wind可以说,歌尔股份能建立今天的行业地位,一定程度上依托于二级市场股东的资金支持。不过,公司要想通过分红来回报股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第三次冲击上市的路上,百果园翻车了。近日,有博主爆料,暗访的两家百果园门店存在把变质水果做成果切、小果以大果价格售卖、对发霉的苹果放任不管、隔夜且切开的水果仍继续销售等诸多问题。对此,百果园官方于5月7日凌晨紧急回应,称涉事门店分别为百果园成都成华区建和路店、百果园武汉江汉北路店,目前已要求其停业整顿,同时为防止事件再度发生,将对全国各门店经营与品质管理进行再度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就在5天前,百果园刚刚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欲冲击国内“水果零售第一股”。此时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其上市梦还能如愿吗?店员“明知故犯”,变质水果做果切百果园,2001年由余惠勇、徐艳林夫妇创立,并于2002年在深圳开出第一家门店,成为中国第一家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如今已有门店超过5000家,号称是国内最大的水果零售企业。众所周知,做生鲜生意,讲究的就是“新鲜”二字,百果园自然也深谙其道,因此在其独创的果品标准体系中,将鲜度称为“兴衰线”、安全性称为“生死线”,并规定“不允许卖隔夜水果”。然而,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5月6日,科普博主“内幕纠察局”在多平台发布暗访视频,显示百果园某两家门店不仅对总部禁止销售隔夜水果的要求熟视无睹,还将变质水果做成果切上架售卖。“我们是不允许卖隔夜水果的,比如夏天的半切西瓜,需要在(晚上)9点进行日清,如果被抓到(隔夜售卖),第一次罚款500,第二次就罚1000。但现在天气冷,可以将当日没卖出的瓜藏起来,下次去总部培训时,就说没有卖过隔夜瓜。”某百果园门店内,工作人员边说边将半切的蜜瓜和菠萝藏在了货架上。来源:微博视频截图另一家百果园门店中,工作人员还将已经发酵出酒味的蜜瓜,进行“散味”后做成了果切,准备放上货架进行售卖。对于已经放了一个半月的啤梨、甚至发霉的苹果,店员都不会扔掉,而是正常售卖,并宣称“吃出问题反正也不关我的事啊,谁卖出去的算谁的事”“其他门店比咱们放得还久,有些放两三个月”。除此之外,视频显示,一家百果园门店的工作人员把小凤梨标签全部打成价格更贵的大凤梨标签,还称:“没关系,反正人家有钱。”随着舆论不断发酵,5月7日凌晨,百果园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经自查,涉事门店为百果园成都成华区建和路店、百果园武汉江汉北路店,存在将水果违规分级、售卖隔夜水果、故意躲避总部检查相关问题。对于涉事门店,百果园表示已按公司加盟管理办法停业整顿,并对涉事员工进行停职再教育,门店所在片区督导记大过一次,对区域负责人给与警告处分并要求其整改到位。来源:百果园官微为防止事件再度发生,百果园还给出了一系列正在进行的整改措施,包括对全国各门店经营与品质管理进行再度检查;进一步强化门店SOP作业培训;加强督导、督察及神秘客不定期对门店进行果品鲜度检查和指导,严厉杜绝任何变质水果做果切出售等。但是网友似乎并不买账,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仍有不少负面声音,甚至有人表示,“品牌这么做,基本不会再买了”。加盟制天然存弊端,但收入贡献超八成事实上,这早已不是百果园第一次出现质量问题了,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与百果园相关的投诉已累计近1300起,仅最近一个月已有57起投诉,平均每天约有1.9起,其中多条投诉涉及质量问题,包括“水果被压坏”“桂圆发霉”等。此外,还有价格偏高、错发货品、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来源:黑猫投诉截图这与百果园的运营体系密切相关。对于零售连锁企业而言,加盟模式一直都是实现规模化扩张的重要手段。抱着将水果零售做成连锁模式的初衷,余惠勇也选择了开拓加盟制,既为创业初期的百果园节约了成本,又加快了其攻城略地的速度。据了解,凭借该模式,2008年百果园已有100多家门店。然而,随着体量变大,加盟模式天然存在的弊端也崭露无遗,即不便于统一管理和运营,导致门店货品的品控和服务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虽然百果园曾试图改变,2011年起以参股的方式陆续收回加盟店,并开始鼓励内部员工持股加盟,并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2015年首次获得资本加持后,又决定再度开启加盟模式。据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百果园线下门店数量超过5351家,其中加盟门店数量5336家,占比超99%;自营门店仅有15家。加盟门店也确实为百果园提供了绝大部分收入。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百果园营收分别为89.76亿元、88.54亿元和102.89亿元,其中来自加盟门店的收入分别为76.87亿元、73.03亿元和81.25亿元,占比分别85.6%、82.5%和81.3%,其余收入来自自营门店、区域代理以及线上渠道等。来源:百果园招股书不过,理论上更重利润的加盟模式却并没有给它带来很高的利润。2019年-2021年,百果园的净利润分别为2.48亿元、0.46亿元和2.26亿元,利润率分别仅为2.8%、0.5%和2.2%。这主要源于水果行业本身的毛利率比较低。“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传统的水果价值链普遍存在低效率、多层次配送,导致损耗率较高等问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行业损耗率普遍在35-45%范围内波动,叠加多层次分销成本后,行业利润率较低。”百果园在招股书中表示。此外,百果园的盈利微薄也与疫情反复对线下经营产生冲击,而线上渠道拓展艰难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百果园线上渠道订单数量在总订单数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9%、22%和23%,逐年提升,而公司在线上渠道销售水果及其他食品的毛利率却分别为2.8%、-4.9%和-0.3%。究其根源,百果园于2019年推出“大生鲜”,在原有水果的基础上拓展了生鲜等品类,产品综合毛利率进一步下降;同时,线上销量增长,导致公司的配送费用和包装费用水涨船高;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增长举步维艰。上市进程恐受阻此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是否会影响百果园的上市进程?要知道,百果园早就有了上市的想法,只是进程非常缓慢,还几度遭遇滑铁卢。2020年6月1日,百果园首次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了《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计划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未果;同年11月,百果园又计划在深圳创业板IPO,并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但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再无相关消息。直到今年不久之前的5月2日,百果园再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而此时正是其IPO的关键时期。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类似食品安全事件将给其品牌造成较大冲击,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其IPO。“若事情严重,百果园可能会被监管部门约谈,或许还会面临一定处罚。此次被曝光后,其IPO一事可能不会因此折戟,但百果园或许会主动放缓进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食品安全以及加盟门店存在的风险,百果园在招股书中也并非没有提及。它表示,若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及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会对百果园的品牌、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加盟门店的业绩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公司无法控制及可能无法有效监察该等门店的运营或维持与加盟商或区域代理的现有关系。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