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网,近日其又将包括11家中概股加入“预摘牌”名单。具体名单为:新氧、Antelope Enterprise、爱点击、陆金所控股、库客音乐、兰亭集势、叮咚买菜、金山云、滴滴、趣头条和51Talk。以上公司需要于5月31日前向SEC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若无法证明,则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以上公司需要于5月31日前向SEC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若无法证明,则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根据SEC此前公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自披露第一份年报开始计算、且2021年当做第一年)三年内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如果“确定摘牌名单”中的公司没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理论上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面临立即退市。鉴于过去几批操作,SEC会基本根据上市公司提交年报的顺序更新“名单”,所以理论上所有的中概股都会经历这个流程。相较于3月初首批名单引发显著波动,近期SEC的操作几乎未引起外界关注。外交部:中国企业被列入名单并不代表被摘牌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上周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就此与美国证券监管部门沟通,中国企业被列入有关名单,是美方执行相关国内法的步骤,并不代表相关企业摘牌,这些企业是否摘牌和是否在美上市,取决于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进展和结果。中国证监会于5月4日在官网文章《证监会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研究资本市场落实的政策措施》中表示,将稳步扩大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范围,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合作,推进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落地。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4月9日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也曾提到过扩大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事宜,表示会按照“尊重国际惯例、遵守国内法规”的原则,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取得成果,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构建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
有人可能会发问“现在还有人会去KTV吗?”也有人会下了定论“KTV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是啊,这个行业似乎经常性伴随“衰败与否”的诘问共同出现。在这个已经大踏步迈入元宇宙和web3的时代,KTV似乎显得太过古早。21世纪初时它曾飞速发展,巅峰时期全国有超过10万家KTV企业,撑起来全国的“夜场经济”;十几年后,它又急转直下,光是整个2016年,就有60%的KTV宣布关门。2022年,全国KTV也不过5万家,数量上已经和最近两三年才流行起来的剧本杀店相差无几了。它不仅是北京工体明星富二代一夜豪掷百万的都市传说,也似乎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午后的廉价消遣;它曾经是“钱柜”“K歌之王”们所代表的金碧辉煌与纸醉金迷,现如今在大众认知里,它也逐渐变成了老旧破败、播放着往日金曲的昏暗包间。一个行业的发展与兴盛不外乎资本的扩张与人的欲望,在这个行业里,这些元素又显得那么重要:关于音乐、消费、酒精与人情。(注:下文提到的KTV主要指“量贩式KTV”。)中国KTV往事对于2014年前的量贩式KTV行业来说,曾浩然用“遍地捞金”来形容。当我通过同事联系到他,并表示我想聊一聊整个KTV行业时,他欣然答应了。作为进入行业二十余年的资深从业者,曾浩然已经称得上是个“KTV专家”。一天,我来到他位于北京的公司,听他从头讲起关于KTV的往事。故事的开头,是那个我无数次在相关资料中看到的名字:钱柜。2001年,来自中国台北的KTV品牌“钱柜”正式在北京朝外开业,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上海等城市火爆已久,朝外店则是其在北京的第一家门店,也正式代表钱柜开始发力整个大陆的K歌市场。金碧辉煌的钱柜朝外店人头攒动,对于整个KTV行业来说,一个堪称黄金年代的时代也拉开帷幕。彼时距离日本人井上大佑发明卡拉OK电唱机已经过去刚好30年,这一产业也已经在中国大陆发展了十几年,但常常行走于“灰色地带”,消费高昂的更具“商务夜总会”特质的老式歌厅难以走近普通消费者,已显出衰落之势。海峡对岸的新业态改变了这个产业的格局,那就是“量贩式KTV”。“量贩”意为“大量批发”,很简单,相比于商务KTV及卡拉OK歌厅,量贩式KTV更讲求“走量”,他们将传统歌厅按歌或人头计费改为按时段收费,并且消费价格更加标准化,更加平价,同时配备较好的K歌设备与服务。用曾浩然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更易“健康发展”的KTV形式。21世纪初期,伴随新概念的注入,行业也迎来洗牌,在广大消费者们的用脚投票之下,以钱柜为代表的大批量贩式KTV开始在全国各地开业,并且非常火爆,以钱柜为例,整个21世纪10年代,月收入经常超过1000万人民币,往往在工作日的晚间也房间爆满,量贩式KTV几乎改变了全中国城市居民的娱乐生活。“那个年代对于KTV(量贩式)来说就属于捡钱的时代,全国都很好干,基本百分之九十的KTV都能挣钱。”曾浩然告诉我。21世纪初,他开始进入量贩式KTV行业,亲眼目睹了整个行业的“腾飞”。量贩式KTV的主要商业模式是依靠低廉的包厢费获客,利润点主要在酒水、果盘等附加消费品。在那时的中国大陆乃至整个东亚,年轻人夜生活,或聚会时间,KTV几乎成为必然选择。于是,怀旧金曲与骰子碰撞,摇晃的酒杯搭配氤氲的灯光,这个堪称暴利的行业开始飞速扩张,自2003年开始,整个KTV产业在全国攻城略地。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0%。“那时一些小规模的量贩式KTV已经开始下沉到县和镇一级,这个行业有点类似餐饮业,是劳动密集性服务产业,按那时的需求也不需要什么专业化管理。”曾浩然2008年开办了自己的KTV产业公司美亚歌,开始为一些中小型KTV提供管理服务。“只要你敢开,就能够挣到不少钱。”“当时不管你投资几百万也好,甚至上千万,回报率快的半年回本,慢的一年到一年半也基本都回本了。”他的话让我想起家乡那个五线小城的“狼嚎一条街”——十数家千奇百怪的量贩式KTV坐落于此,一度是我童年时全市夜生活的中心之一。若干年后,前往外地上学的我才发现全国各地的不少中小型城市都有类似的区域,这正是KTV行业飞速发展时代所留下的“历史刻印”。或是与国内娱乐产业发展的共振结束,或是与华语乐坛的兴衰密切相关,这些KTV企业中的许多都成为了“历史”。2014年左右,量贩式KTV迎来巅峰,全国约有12万家KTV企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2014年年底,曾经的业界老大钱柜颓势已显,全国十几家门店陆续关门,其大本营上海也未能幸免,至2015年,钱柜全国门店仅剩3家;同年,一款线上K歌App唱吧以“在家也能K歌”作为核心卖点,已在全国年轻人手中风靡,与它类似的还有劲敌“全民K歌”;而大歌星、好乐迪等KTV品牌同样迎来风波,一度风靡多个城市的他们轻则实力大减,重则退出市场。“到2012年的时候,我就发现整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同时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化的知识与管理。”曾浩然说,“想从里面竞争出来,需要更加专业化的知识。”2014年开始,他创立的美亚歌扩张业务,由门店代管开始向企业培训探索,这是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是正确的,整个产业里,衰落与变革共生。他们来了,搞互联网的和开酒店的如果要为2014年后量贩式KTV的下坡路找出一个原因,或许非常简单:跟不上时代了。就如同卡拉OK歌厅在国内的衰落一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传统量贩式KTV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固步不前。再次以钱柜为例,在2013年以后,许多门店不仅没有引入线上点歌模式,甚至一些门店还用老式键盘输入编码的点歌模式,整体用户体验上大打折扣。彼时正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口,除了线上消费大力扩张外,伴随智能手机的推广与普及,线上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数字化正成为整个社会商业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传统KTV的作为重资产类型的服务业,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甚至滞后于市场,“体积大了难转身”更是制约了不少大品牌的发展。曾有知名连锁KTV创始人表示,其经营成本中的33%都是租金成本,同时人力、版权费等不断上涨的成本更是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动辄上千万的大店模式,让KTV品牌喘不过气来。而伴随时间的推移,为了吸引更多新顾客,装修、系统实时更新换代成为需求,但在更讲究快潮流的互联网时代,如此庞大的门店想要“翻新”并不简单,在重重困难里,许多企业难以“跟上”年轻人,变成了“时代的眼泪”。单一的营利模式、曲库歌曲侵权,越来越多曾经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开始浮现,似乎整个环境都在向这个产业高吼着“时代变了”。2015年,各大团购网站的“O2O大战”更是将趋近饱和的市场陷入深渊。作为KTV资深管理专家,曾浩然就曾多次提到,除了全国企业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外,KTV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即是市场的饱和。“全国就这么多城市,一个市里能承载的KTV门店是有限的。”行业陷入内卷,O2O大战变成了白菜价大比拼,几十块钱团购唱几个小时,甚至几块钱唱几小时,成为不少品牌获客的途径,然而吸引来的消费用户往往是学生等并不具备高消费能力的群体,包间就那么多,被白菜价消费者占据,同时面临高昂的成本,连锁大品牌割肉求生,个体户“悄然死去”。总而言之,凛冬已至,2015年至2020年,全国KTV企业数量大幅度缩水,五年间,近半数商家没有挺过这场“寒冬”,2021年,一个热搜更是让人们目睹KTV行业的艰难前行:#中国现存KTV企业不及七年前一半#。但走下坡路并不代表消亡,新血开始在业内沸腾。2011年,陈华从阿里巴巴离职,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不同于第一次创业搜索网站,这一次他将目光瞄准了移动互联网,于是,2012年,唱吧应运而生。唱吧的爆红另所有人始料未及,在线K歌的需求远超市场预期,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手四起,伴随全民K歌的入场,唱吧强敌环伺,与大厂拼不过肉搏,唱吧开必须拓新的业务。2014年,唱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在KTV行业正被唱衰之时,陈华投资了一家小型连锁量贩KTV品牌“麦颂KTV”。互联网人入主KTV产业,新的思路也随即诞生,唱吧的目标很明显,他们要做属于自己的O2O模式,实现线上APP与线下门店的“共振”。同时唱吧也明确了一个宗旨:唱吧和唱吧麦颂的用户群体高度一致,因此线下门店必然要与传统量贩式KTV打出差异化。2015年,陈华在采访中表示,要用“小米”式的思路来做唱吧麦颂,主打小而精。这正是针对传统KTV高成本、高消费的一次改革,唱吧麦颂要走薄利多销路线。从门店的选择上就能看出端倪,唱吧麦颂一改以往大门店的KTV模式,不仅价格更加低廉,单一门店的规模也同步缩减,每家门店仅有20个包间左右,面积也更小,同时去掉不必要的服务,整体风格上也更偏年轻化、简约风。这种调整对于成本的缩小是显而易见的,曾浩然介绍,唱吧麦颂的平均单一门店成本很低,以北京地区为例,基本在200至300万上下,整体更轻量。轻量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连锁,唱吧麦颂发展初期以两种方式为主要扩张模式:加盟及众筹,并喊出了五年开店2000家的口号,在当时那个传统KTV衰落的局面里,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然而事实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到2016年,以大多数直营的模式,门店数量仍旧没有突破200家,进展缓慢,2016年,7天酒店创始成员韩俏帆的加入加快了唱吧麦颂的扩张。她采用“7天”式的加盟模式,以高度统一化的管理与风格为基调,让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与加盟者加入进来。截止目前,靠着薄利多销与疯狂开店,唱吧麦颂全国门店超过700家,尽管与当初2000家的豪言壮语距离不小,但也已跻身全国KTV头部行列,品牌也已形成。无独有偶,另一大同样以轻量、时尚为卖点的KTV品牌也在近年迅速崛起,那就是“魅KTV”。魅KTV的创始人吴海同样出身酒店行业,曾创立连锁酒店品牌桔子水晶酒店。2017年,吴海卖掉了桔子水晶集团,再度开启自己的创业之旅,他从自己的家乡江西瑞昌出发,创立了魅KTV。与韩俏帆一样,吴海同样将酒店经营的模式引入KTV产业,魅KTV同样走轻量化、强品牌、多门店的模式,相比唱吧麦颂,魅KTV的投入更高,单一门店的成本基本维持在400至500万左右,但相对于传统KTV来说,仍旧走轻量亲民路线,配以更加潮流时尚的整体风格,主打年轻、轻奢风格。不同于唱吧麦颂的加盟模式,魅KTV的加盟门店并不算多,主要以酒店特许经营模式进行门店扩张,吸引更多酒店投资人入场,同时凭借扎实的团队与科技系统的引入,魅KTV成功在国内开疆拓土,2021年,魅KTV接受红杉中国的A轮融资,成为国内KTV行业的焦点。不到5年,其品牌门店已经近200家,同时还有一百余家正在筹备中。互联网产品与连锁酒店,两大似乎不太相关的产业基因开始在量贩KTV这一行业里融会贯。尽管扩张的目标不同,思路也不尽相同,但品牌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差异化风格的整体思路开始在大品牌中达成共识,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一味砸钱的时代也一去不返,先进、实时迭代的经营策略不仅适用于这一行业,更是当下新消费领域重要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老品牌也并非全部“一蹶不振”,一些企业同样依靠雄厚的实力穿越寒冬。曾浩然告诉我,除了走疯狂加盟路线的宝乐迪外,纯K、温莎KTV都是业内的新鲜案例。不同于唱吧麦颂、魅KTV的轻型走量,他们往往选择更精品化的发展方向。纯K自不必说,自2010年创立以来,凭借较为专业的娱乐团队,其一直在业内稳扎稳打,以直营店为主要的扩张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业态与形式。目前纯K全国门店近60家,近两年更是以美食概念走红网络,成为多地年轻消费者眼中的网红KTV。而温莎则更是将传统量贩式KTV的“形”保留下来,强调单一门店的“重”,无论是投资还是服务上,都沿袭高消费模式。这家2005年从云南走向全国各地的企业穿越了整个行业的起起落落,目前全国拥有16家门店,一直以高投资、高消费为基调,同时在寒冬期积极拥抱数字化。和纯K一样,温莎KTV同样以“吃”闻名,疫情期间更是上线过外卖服务,并积极与更多企业达成合作,2022年春天的上海疫情中,还能看到温莎KTV员工成为盒马分拣员的相关新闻。新品牌注血、老品牌谋生,KTV行业的凛冬中蕴含着希望与革新。但这个行业无疑是命途多舛的,疫情的无情来袭,让更多KTV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而他们或许并非这些“大人物”。那些看不到的企业,行业里“沉默的大多数”跟我聊到一半,曾浩然接了个电话,是一个南昌的KTV老板打来的,当时正是全国各地疫情四起之时。“整个南昌店全关了吗?”“没办法,大家都挺痛苦的。”聊着聊着,曾浩然点起一根烟,仔细地听着对方的话语,时不时附和几句。挂了电话,他掐掉烟:“南昌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KTV老板,他们那里有疫情,门店都关了。”“我看到一些参与协会或者媒体关注的那二百多家企业,他们根本代表不了真正的中国KTV行业。”在他眼中,真正组成这个行业的是地域性的连锁品牌以及更多的单一门店,在以往大众的视野中,往往是钱柜、好乐迪等大品牌的相关故事,这些企业很难得到关注。我想了想,这可能就是“沉默的大多数”。2019年末开始的疫情无疑让本就不算景气的整个行业雪上加霜。整个2020年,因疫情影响,整个KTV行业整体客流量下降了70%到80%,不少企业因此倒闭,其中最令人唏嘘的恐怕是曾经名噪一时的“K歌之王”。2016年,逆着行业大势,号称“中国顶级娱乐俱乐部”的KTV品牌的“K歌之王”在北京工体北路开业,当晚某明星富二代豪掷250万消费的新闻更是将其送上微博热搜,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的KTV企业之一。然而2020年2月,北京K歌之王在几年经营不善之下宣告破产。但事实上,大品牌因疫情而破产的案例仍是少数,真正受到严重冲击的,正是那些“大多数”。他们也是曾浩然主要服务的对象之一。2015年开始,曾浩然和他的美亚歌正式开启培训业务,一方面是行业波动下业务方向的改变,也是曾浩然个人一直以来的想法。“说实话,一直以来我们这个行业里的大多数从业者专业素养都不高,大家搞娱乐业,什么出身都有,除了大品牌外大多数地方品牌很难有系统专业化的管理。”“这个行业需要一个这样的机构。” KTV行业实际上的圈子并不算大,而曾浩然的美亚歌在KTV培训方面算是头部企业,自2015年开课开始,美亚歌系统服务过的KTV企业有五百至六百家,而来听过课的企业粗略估计有三四千家。“本身KTV行业的圈子就不大,整个行业在全国有名气的品牌加起来不过二三十个,剩下的都是地方性的连锁企业和单一门店,品牌也就那么多,圈子里很容易就传开了。”美亚歌的团队以曾浩然这样曾在KTV企业做过高管的培训专家为主,从人员绩效、管理服务到线上系统都有涉及,同时还可以输出具有经验的KTV店长,为企业提供托管服务。从近两年开始,美亚歌也开始逐步投资一些在他看来更具潜力的品牌与企业。“国内的KTV产业的地域性还是很强的,每个地区基本都有地方的连锁企业,从五六家店到十几二十家店。”这些地方性连锁品牌不仅有当初KTV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地方强者”,也有近几年逐渐做起来的新品牌。它们“渗透”到广大中国的各个县市区,尤其在许多二三线城市,他们甚至能够力压“大品牌”。曾浩然给我举了几个例子,温州、廊坊、芜湖等地的许多知名连锁品牌都有他们的密切合作伙伴。“你看我做培训,是不是以为只有那些经营不好的企业才会来听我的课,事实上不是的,更多的是经营地比较好的企业才会找我们培训。”“比如有的店开了几家门店,但是一直培养不好人才店长,因为他们缺乏完善的员工体系,员工几个月就换一波,流动性非常大,我们就给他们设定更科学完善的培养体制,留住员工,培养专业化的班底。” 同时,曾浩然的团队也常年受邀走访全国各地的KTV学习“先进”经验,为整个行业的发展献言献策。韩海就曾经是美亚歌的客户之一。2001年,年轻的韩海从山东来到广东打工,他的第一份职业就是KTV服务员,“当时我在广州第一家量贩式KTV打工。”2007年,从服务员做到店长并管理了多家店面的他开始成为投资者,2013年,在多年的努力之下,韩海的第一家量贩式KTV正式在广东中山开业,这家投资三百多万、一千多平方、三十多个房间的门店,在当时的竞争还不算激烈的中山经营的不错,不到两年,韩海就回了本。“中山市不像是一线城市,没有一下受到行业的冲击,整体一直到2016年发展的都还不错,当时底下的一个镇人口都有几十万,市场还是很大的。”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广大的下沉市场,几年里,韩海以平均每年两三家店的速度扩张,到2020年之前,他旗下的品牌有四个,门店数量也多达十几家,并将产业布局到了珠海、江门等地。“KTV的地方的特殊性还是很强的,它没有餐饮那么强的复制性,各地用户的消费习惯都不同,有的连锁品牌在中山就做不过我们。”无论从选址到当地消费者的习惯,相对韩海这样的地方连锁企业,在中山这样的城市,一线大品牌并不拥有什么优势。“不过在深圳我们肯定也做不过他们。”而在疫情之下,地方性连锁企业相对集中、资金不足的缺点也同样暴露出来。2020年后,尽管韩海仍旧开了两三家店,但关掉的门店更多,在无法开门营业交不出租金的情况下,一些老店只能“断尾求生”。跟我通电话时,韩海的店正因疫情关闭,他显得尤为淡定,似乎已经习惯:“应该还是看得到希望的。”曾亚歌告诉我,近些年垮台的KTV企业不在少数,“我有时会在抖音直播,讲一些KTV行业的现状,有的老板就会在直播间里哭诉。”他告诉我,在固安的一位老板曾经开了两家门店,现在因为疫情的冲击,已经开始给别人打工了。他有时也会在抖音讲解一些歌曲版权相关的选题,诸如如何在版权官司中寻求和解、前期规避相关风险等问题,“有一天一位老板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接到一个版权官司,可是他的店都已经黄了,自己在广东打工,问我该怎么办。”“这样的事太多了。”他又点了根烟。KTV不会亡行业的下行加上疫情,这代表整个KTV行业会全面衰败吗?尽管见多了行业里的“悲剧”,但曾浩然并不这么认为,他投身KTV培训行业就是看到了行业机遇:洗牌不代表着消亡。在他看来,KTV的核心逻辑并非唱歌这么简单,最重要的仍旧是“社交”。“它本身是一种娱乐形式,无论是唱歌还是喝酒,还是聚会,只要是这种社交的刚需在,我们KTV行业要做的就是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最近很火的剧本杀,我们之前就在研究怎么能把它跟KTV这种形式做一些结合。”根据艾媒咨询《2021-2022中国夜经济监测与城市案例分析》数据,有三分之一的中国青年群体夜间线下娱乐活动依然选择KTV,相比剧本杀、小酒馆等形式仍旧有不小的优势。除此之外,KTV也要进一步关注不同群体的市场,“很多人关注到现在中老年人会在白天场去唱K,这就是一些传统KTV的转型,以前他们不接待类似的客户,现在他们专门把白天的时间给到中老年消费者或放假的学生,进一步在用户上下沉市场。”在曾浩然看来,最重要的仍旧是抛弃曾经“野蛮生长”的发展模式,让更多企业更加专业化、多元化,在管理效率,满足需求上实现“开源节流”。当一次次的转折点来临,野路子也必须走向“正规军”。而进一步让行业焕发新生机的,则是新模式的探索。“2017年我在写行业趋势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未来KTV的发展必然是两极化的,一方面是小而精的,适合快速复制的连锁店,满足大众的需求;另一种则是极端走社交属性的店,它能够满足一些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他提到的后者即是业内目前火热的概念“派对K(Party K)”,以高端消费为主要定位,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定制服务,消费水平在几千元甚至几万元区间。目前国内多地都有类似的Party K企业,“广州有一家Party K,定位为高端量贩式KTV,主要目标消费用户为高净值人群,房间酒水单价都很高,最重要的是,他能为你提供各种定制服务。”他说,这种派对K可以承接生日派对、公司团建、朋友聚会等多种场景,提供不同价位的定制方案,包括整体布景,房间风格,餐饮服务等,都可以随消费者选择。“你还可以叫DJ来你的包房打碟,甚至叫歌手来。” 派对K的概念更类似将小型夜店浓缩在一个KTV包房里,为消费者提供高端体验。这正是整个行业中“高端玩家”所谋求的转型方式:以精品化、专业化的方式运营好一家独立门店,并通过大力的营销投入打造品牌。以类似国内一二线城市“网红夜店”的模式进行营收,整体的营收更多元化,上限也更高。“他们更类似一个策划公司。”曾浩然介绍,这家位于广州的派对K每个月的营收能达到500至600万。但与此同时,这种高端派对K的模式很难复制,“他们太重了,不仅是场地、装修,主要是这样的服务团队很难复制。”他透露,其团队服务过的一家位于成都的派对KTV投资达到了7000万以上,豪华到汽车可以直接“开”进包厢,一度成为一些车企新车发布会的场地。派对K并非新兴概念,目前国内多地都有了类似的品牌,包括纯K、温莎等头部品牌同样将目光放在了这一领域。但曾浩然认为目前这一形式的前景并不算清晰,“它很适合打响品牌,但运营成本极高,实际上的营收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Party K似乎想要复制往日钱柜与K歌之王的辉煌故事,但对于行业里非头部的玩家来说,这种形式依旧太重了。就像海伦斯小酒馆这样在酒吧行业依靠特色迅速走红的入局者一样,KTV行业那些“大多数们”同样在寻求着自己的出口。无锡人浦振伟就是其中之一。在2022年之前,他已经在无锡当地做了30年的娱乐产业,在入局量贩式KTV之前,他投资过经营过酒吧、网吧、茶座等多种娱乐产业,18年前,他终于决定聚焦,“当时感觉自己的产业有点太多元化了,最终决定做健康的量贩式KTV。”2005年浦振伟开始投资KTV,经过十年的经营,他的KTV品牌“星音悦”已经颇具规模,在无锡、苏州、西安等地都有门店,总体规模达到十六家,但问题也同时出现。“2015年的时候我们就发现门店的业绩开始明显的下滑,同时自己在外地的门店也会受到当地品牌的一些挤压,很艰难。”他和团队开始反思产品及品牌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当时的产品仍旧缺乏竞争力,他决定更加聚焦无锡本地市场,在保证核心门店的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同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思娱科技”,名字的意思很简单“思考娱乐”,思娱也是思考快乐的意思。“我发现经过三十年中国的KTV产业都没有什么变化,一个沙发一个屏幕,我们这个行业可能需要一些改变了。”彼时正值新零售、新消费等概念崛起,浦振伟将自己想要做的事定义为“新娱乐”,而思娱科技就是一家研究如何更好的做娱乐产业的公司,他决定将互联网及新技术融入KTV产业。“我们自己开发场景系统软件,自己做生日、狂欢秀等素材,做到了全国第一家球幕KTV包间,整个房间被一个球型屏幕笼罩,把音响灯光暗藏在其中。”思娱科技的思路与派对K略微相似,他们希望能够借助球幕等新技术为用户提供更沉浸式的、定制化的体验。另一边,他同时在研发着独立的KTV影像系统,希望以专业化、高效率的形式为自己的“派对空间”提供高效服务。目前带有这种新技术的门店已在无锡开起了第六家,浦振伟介绍,这是多次试错后的结果。“我们在投资门店开业时发现成本仍旧很高,这并不利于长期的复制加盟,所以我们在探索做小型化的派对KTV,在试错中不断更新迭代,找寻降低成本的模式,做体验感更强的新KTV。”他把目标放的长远,“我希望把新娱乐做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通过新科技形式为核心竞争力,做小型化门店的全国加盟连锁。”类似的定制化思路,思娱科技找寻的是可复制的、轻量化的扩张路径。除此之外,还有更多KTV人在探索着以跨界为主的新模式:无论是火锅、烤肉进包房的餐饮式KTV,还有与桌游、私人影院等形式结合的“多功能”KTV。他们似乎在与各种娱乐方式展开排列组合,寻求除唱歌外的“最优解”。归根结底,整个量贩式KTV产业都在做同样的事:“喝酒唱歌”的吸引力已经略显疲软,必须找寻到吸引消费者的新方式。尾声在行业里耕耘20年,曾浩然这样的KTV从业者仍然有着不小的愿景。“量贩式KTV发明在日本,发扬光大在中国台湾省,但真正做大做强还是在我们大陆。”他甚至提到了出海。在疫情之前,东南亚的KTV产业正迅速发展,而他也曾多次受邀前往泰国等地考察当地的KTV企业。“我们还有不少海外华人想开店,除了东南亚,还有欧洲、美国、南非。”他给我讲起了2016年他前往英国帮扶开店的故事。“传统KTV的时代可能过去了,年轻人不爱去了,因为他们没有新的玩法。但唱歌的需求仍然存在,我20岁时想唱歌去KTV,30、40了,我想唱歌也仍旧去KTV,我想你也会是一样。”经过三十年的浮沉与发展,中国的量贩KTV行业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时期,不仅行业本身缺乏更强劲的消费吸引力,剧本杀、轰趴馆、密室等新形式还成为后起之秀,围追堵截。从2015年开始,行业的阵痛已经持续了整整七年,并且似乎仍会继续。可我同样认为,应以乐观的形式看待整个产业,作为国内乃至东亚风靡数十年的娱乐方式,它的市场可能会被稀释,但要谈“消亡”仍旧为时尚早。KTV们所要做的,是坚守千亿市场,并找寻到更合适当下的发展路径与娱乐模式。只要人们对社交的需求和音乐的热爱仍在,结局就远远没有到来。参考资料:[1] KTV,等得起?,CEO品牌观察,米娅[2] KTVO2O落地:唱吧麦颂启动股权众筹模式 1年内复制70家店 ?,i黑马[3] 2021年中国KTV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经营成本持续上涨阻碍行业发展「组图」,前瞻产业研究院[4]春节洞察:KTV全靠长辈在撑腰,惊蛰研究所,白露...
近日,信元发育宝猫粮疑似导致猫咪死亡的事件引起关注。4月14日,信元发布处理公告。公告披露,3月30日,信元就暂停销售相关产品,并将样品发送给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根据青岛华策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检测结果,其符合农业和农村部第20号公布的《宠物饲料卫生规定》,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细菌等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均合格。在产品回收方面,信元将无条件推出并扩大相关系列产品的回收;对于仍在接受治疗并已死亡的猫,信元表示愿意承担猫的费用、医疗费、丧葬费等。若是顾客仍不满意,可以去有关部门举报,还可以选择起诉,但必须证明猫的健康损害与食用猫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目前看来,宠物食品不一定是饲养宠物的刚性要求。与自制宠物食品或剩饭相比,宠物食品确实具有营养全面、消化吸收率高、配方科学、饲养方便、防病等优点。而宠物食品市场也是宠物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是第一个受益于宠物经济发展的市场。它具有再购买率高、价格敏感性低、粘性强等优点。根据2020年的数据,宠物食品在中国宠物产业中占比例超过50%。信元CEO曾称要做宠物界的雅培事件的开端,是许多宠物主人发现在吃了信元发育宝的“饕餮”猫粮后,他们的猫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位表示,他在3月份购买了1月份的一批猫粮。结果,在3月28日之后,家里的猫开始出现症状,甚至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90人报告了类似的问题,涉及239只猫,其中95只猫在抢救无效后死亡,73只猫有严重症状,59只猫有中度和轻度症状。4月10日,信元发育宝官方发布道歉声明:“作为一家制药企业,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我们希望找出原因。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找出根本原因是紧迫的。但是,由于最近的疫情,我们未能及时回复大多数消费者,我们再次为此道歉。”目前,信元发育宝表示:已积极采集产品样本进行检测,并联系国内兽医和多家猫科诊所的权威专家,尽快查明原因。他们已通知相关商家下架并暂停销售该产品,并开始调查各种原材料的安全性。这也意味着已经购买的消费者可以无条件退款。4月11日,信元又发了篇文章——《信元与宠物主治医师、宠物主关于诊疗方案的沟通》,文中仍然明确表示,猫的病因不明,但仍在努力调查。看来,信元真的很努力让大家觉得自己在努力,希望信元尽快找到猫中毒的原因,不过反正猫也不会说人话,这件事妥妥的就是罗生门。目前,在信元的官方微博下,很多用户留言,对自己的猫病周期、宠物治疗和死亡赔偿、产品售后等问题提出质疑。信元发育宝的产品在更早之前就出现过问题,2021年12月4日,一位用户在黑猫平台上抱怨信元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当时,这位消费者描述说,家里的猫在食用猫粮后也出现了不良症状。信元母公司信元集团成立于1970年,作为一家台湾企业,于1998年进入大陆市场,他们起初生产宠物药品,1979年成立了宠物部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家独立开发和生产宠物食品的公司。信元发育宝CEO施军辉表示:“2011年之前,信元集团一直处于大陆市场的探索阶段,从2011年到2016年,他们才开始在大陆投资建厂,几乎是每两年建一个厂。”2014年,上海信元宠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他们又成立了上海信元动物医药品公司。施军辉也多次强调他们是做宠物医药起家的,他说:“我们试图在宠物行业成为雅培。就像你购买奶粉一样,你可能会首先想到雀巢和美赞臣,但如果有一家具有医学背景的公司,比如雅培,你可以更信任它的产品。信元将成为宠物行业的雅培。”就在信元“有毒猫粮”事件被爆出来之前,公司在今年3月15日还获得了“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全国消费者质量信誉保障产品”的称号。宠物食品市场花钱如流水数据显示,中国有1.18亿空巢老人和2.4亿独居青年,他们都是潜在的宠物饲养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所谓的“网上聊天”并不能达到实际的情感效果。因此,许多独居的人开始将自己的情绪寄托在宠物身上。狗和猫是人们养的最多的两类,其余的是金鱼、兔子、宠物老鼠等。一些人把宠物当作孩子、亲戚和朋友来对待。因此,饲养宠物将推动更多的宠物经济增长。宠物产业,宠物服务业不仅会增长,还会产生周期性的质量和价格的改善。宠物数量的增加表明当代人对宠物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现代宠物饲养者几乎没有过去传统的狗看家,猫捉老鼠方面的需求。毕竟,大多数宠物饲养者都独自生活,需要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此外,一些人在看到其他人养宠物时也会随大流,这也是当前社会流浪动物数量增加的根源。短视频近年来一直都很火爆,而短视频早期最热门的事情其实就是可爱的宠物视频。在给宠物带火之后,宠物经济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尽可能地想清楚再养宠物,否则会给自己和宠物带来负担。在宠物越来越多的同时,宠物带来的经济产业链也在不断壮大。宠物食品、玩具、服装等都有相应的品牌形成。特别是,普通宠物食品是宠物饲养者最不可避免的话题。一般成年猫每月吃4-5公斤猫粮,而且大多数狗吃的比猫多,因此,宠物食品已成为铲屎官们最头疼的问题。食物对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宠物对食物也有一定的要求,甚至更严格。“洋品牌就是比国产的好”,这一点深入人心,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大多数铲屎官只会给宠物提供海外品牌的食品。囊中羞涩一点的,也会选择一些大品牌,如高爷家、网易严选或其他质量更好的品牌。很多国外品牌的宠物食品在质量检测方面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认可度较高,或者以国外品牌为参数筛选国内宠物食品品牌。当然国内宠物食品品牌也充满活力,但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其口碑扩散的十分缓慢。据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度国内宠物食品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未来每年将有200亿元的增长空间,可以说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国内宠物食品品牌的快速增长依赖于宠物饲养者的增加,对宠物食品的需求增长过快。另一方面,直播和短视频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其规模的快速扩张。在快速增长的趋势下,也吸引了大量资金。近年来,国内宠物食品品牌融资金额已达75亿元。其中,腾讯、青山资本等投资机构已开始向宠物食品行业进军。二级市场的乐观无疑向品牌发出了激烈竞争的信号。因此,现阶段国内宠物食品品牌的快速发展存在一些野蛮状态。当市场处于半混乱状态时,消费者会寻求清晰的生产品牌。因此,在相互竞争的阶段,自主研发的品牌,再加上自有工厂、有供应链体系、有全套质检等条件将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因此,在品牌卖点比较方面,它将反映行业严格的生产要求。新产品也将促进行业的发展。当国内品牌崛起时,海外品牌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最重要的是,海外品牌的价格很高,最终会在国内外引发价格战。但价格越高,越难受欢迎,中小型品牌可能因为“便宜”反而能占领市场。好饭不怕晚,宠物食品或可对标母婴行业目前,我国“喂宠物”初步从剩饭到主食过渡,相当于人的“温饱”期,离“小康”还很远。虽然一些宠物博主的视频让我们觉得“狗比人活得好”,但这也是个案。美国约有6000万(近一半)家庭养狗,平均每个家庭养狗1.4只,总数约为8400万只,狗粮的普及率接近100%;在日本,约23%的家庭在2004年的高峰期养狗,狗粮的普及率约为90%。换句话说,与落后的日本相比,国内狗粮消费仍有三倍的差距。当然,这一差距仍然来自经济层面,但至少可以表明,生活区和城市空间等问题并没有构成养狗的明显障碍,因为日本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这些问题。养猫的成本在各个方面都较低,并将保持更稳定的增长。从狗粮的等级来看,中国最畅销的狗粮品种约为每公斤10元。主要配方为廉价肉粉(如鸡肉和鸭肉粉)和谷物,营养成分相对单一。总体而言,中国能吃狗粮的宠物狗相对较少,主要以低端主食为主,品质提升仍在进行中。目前,国内宠物食品行业的特点是分散性大。虽然玛氏作为全球领先企业,已经深入国内市场30年,其市场份额超过10%,但由于渠道变化和低成本竞争,近年来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国内领先品牌市场份额仅在1-4%之间。国内品牌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行业门槛低,产品容易模仿,线上渠道竞争激烈。结果是都赚不到钱。大多数国产品牌都处于低盈亏状态。他们没有造血能力,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有限,市场营销几乎没有。国产品牌的另一个尴尬之处是原材料的成本太高。美国主流品牌Purina Pro Plan的狗粮相当于20-40元/公斤。同样成分的产品在中国更贵,这无疑增加了宠物主人的负担,而且在消费者信任度方面,高端品牌往往与进口原料绑定,如牛肉、金枪鱼和鲑鱼。不过也有企业试图冲击高端。2021,澳优乳业联合创始人屈治劭创办了“米哈友”。他曾带领团队共同打造了两家乳品行业上市企业,在婴儿配方奶粉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在中国,婴儿奶粉行业经历了十年的二十年的起伏。一个奶粉领域的行家如今来做宠物食品,也许会给行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在宠物经济的光明前景下,宠物食品不仅要收获宠物的胃,还要捕捉宠物主人的消费心理。在产品研发方和营销等方面,品牌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不断创新。在新的消费时代,很多人倡导个性化消费,但个性化消费往往伴随着冲动消费。不仅是购买宠物,饲养宠物的后续工作也不是很理性,弃养等事件不断发生,若是能用宠物食品解决铲屎官的痛点,那简直就是双赢的局面。当消费者对宠物的需求增加时,对宠物食品的需求也会增加。站在宠物经济的风口,宠物食品不仅要开创品牌,还要追求卓越,才能脱颖而出。无论是宠物经济自身的加速独立增长,还是资本利用市场推广创造宠物经济的渠道,作为其附属物的宠物食品经济只会随着前者的发展而发展,陷入激烈的同业竞争。研发、加工、设计、包装、宣传、售后服务这些都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形成消费闭环。不过跟人吃的食品一样,安全问题才是根本。但是现在有一个微妙的地方,有的人真的是在冲动之下买的宠物,正愁无处安放,若是吃宠物食品而死亡,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伤心。倒不如卖宠物食品的索性也提供收容服务,消费者想养那就卖吃的,不想养了就负责回收然后再卖给别人,省的流浪宠物破坏城市环境,一举三得。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疫情卷土重来的4月,车企们交上了最新的答卷,即便它并不太好看。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零售同比与环比增速均处于当月历史最低值。盘点每一家车企,数据则更为悲观:4月,蔚来交付新车5074辆,同比下滑28.56%,环比下滑49.18%;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167辆,同比下滑24.77%,环比下滑62.23%;作为上海最大的本土车企上汽集团,产销量均同比下滑超过六成。汽车之所以被誉为工业文明皇冠上的明珠,是因为,一辆车从设计、制造到交付,要经历上百条链条,上万个零件的组合,这样的配合才能足够精确也足够安全。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疫情这只黑天鹅飞过,同一条船上的每一环链条环环相扣,都在变得脆弱,没有企业能够完全幸免于难。即便上海复工复产白名单上已经开放两批,但这些数字远远不够,背后涉及的工厂可能高达数万个。没人可以确定,车企什么时候可以从中缓过来。甚至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阵痛,而是一场更深刻的影响。悬在钢丝上的汽车产业:现在订车年底未必能提车最先被迫停产的是整车厂。特斯拉上海工厂曾于3月16、17日连续停产2天,后又于3月28日起继续停产。紧接着4月9日,蔚来APP宣布停产,“自3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受此影响,整车生产已经暂停。”随后,上汽、一汽等多家汽车厂商都宣布停产。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一位特斯拉销售告诉Tech星球,现在订车,年底前能拿到车就很不错了。在上海汽车产业大面积停摆之前,早就有企业预感到将会面临些什么,开始着手应对。根据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的说法,从3月中旬开始,陆陆续续就有一些零部件已经断货,蔚来通过库存支撑维持了约20天的时间,到了4月底,由于库存消耗殆尽,不得已停产。根据Tech星球目前得到消息,目前蔚来的复工只达到一半左右。汽车产业是重工业,所涉及的产业链条长而广,但企业中普遍库存浅,积攒的库存最多只能满足几周的消耗。停产的影响是连锁性的,缺少一个螺丝钉,整车就无法生产。为上汽、长城、理想等车企提供配件的供应链负责人告诉Tech星球,“上海疫情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是全局的,如上海某家企业几乎是所有车企的变速箱供应商,而另一家企业则为其供应滚针,后者停产导致前者无法正常生产自动变速箱。同样的例子还有,作为汽车零组件最大的制造商博世,虽然在上海和苏州两地都有工厂,但其中位于上海某生产家用热水系统的工厂停产,这也导致了很多依赖此供应链的下游企业被迫停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Tech星球,上海和江苏的ESP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95%。ESP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关系到车辆的安全和稳定,几乎是每辆车都必装的,“只开放像博世、大陆这样的大供应商,还是无法解决整个行业的短缺。”一位车企中层对Tech星球表示,目前车企以及供应链企业的产能下降了很多,可能超过30%。但主机厂也没有办法重新采购。重新开发需要周期,少则1-2个月,等到量产,一个季度才能交付。这还不算资金投入,像灯饰,内饰这样的开模都要上千万元。一辆车上的零配件,动辄上万,有些特殊车型或者豪华高配车型的可能达到2万个,而这背后牵涉的工厂,将会是数倍,因此,虽然上海复工复产白名单上已经开放两批,但综合来看,这些数字是远远不够的。上海之于整个汽车产业有多重要?作为我国汽车制造重镇,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整体产量为2608.2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其中,上海市汽车产量达283.3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3.2万辆。这意味着,国内每生产十辆车,就有一辆来自上海。以特斯拉为例,在2021年上海超级工厂为特斯拉生产了48.4万辆汽车,占特斯拉2021年全球总交付量的51.7%。根据彭博社得到的一份特斯拉内部备忘录显示,上海工厂平时两班制取消,只实行一班制,要到5月中下旬才能恢复到原先产能。纵观全局来看,整个产业链并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即便是复工后,这场汽车产业的余震仍然没有结束,整个产业还是要悬在钢丝上行进。停摆之后:“感觉每天一睁眼都在赔钱”作为电动车的翘楚,特斯拉上海工厂承担起了绝对的销量,从3月28日停工到4月19日宣布复工,特斯拉上海工厂共停摆22天。据财新报道,按照产量来计算,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产量损失约为2000辆/天。按照最低售价Model 3 每辆27.9万元计算,停产期间,特斯拉产量约损失4.4万辆,损失金额至少12.2亿元。这样的影响对于特斯拉这样的大厂或许还能承担,但是对于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则是致命的打击。4月18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朋友圈表示:“此轮疫情,所有的汽车品牌除了要解决好自己眼前零部件供应的问题以外,还要做一个特殊的管理工作:提前分析你原来从不需要管理的三级、四级、五级在内的中小零部件供应商,他们在此次疫情中的生存问题。总之,提前分析和排查,协同一二级供应商,该援助支持的就果断行动。”汽车之所以被誉为工业文明皇冠上的明珠,因为其是一条长长的链条,需要全链通力合作。从Tier1、Tier2、Tier3、Tier4根据提供组件的重要性被分为多个梯队。但越是靠近下游、底层的供应商,应对风险的能力则越弱。一辆汽车由大约上万个零部件构成,少一颗螺丝都不能下线交付。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全球前十大零部件集团的中国总部有九家均位于上海,涉及到发动机、机电、内饰、空调、新能源电池等, 就汽车座椅这一项,全国市场上的每三个座椅,就有一个来自上海。更多的零配件中小供应商,要面对复工后更为现实的遗留问题。陈桦是一家生产轮罩内板的主管,苏州和上海都有工厂,产能仍未恢复。看着供不上的订单,他只能干着急。很多客户对供货时间都是有要求的,比如有的是按天计算,耽误1天,就要承担上千的损失,“感觉每天一睁眼都在赔钱。”“我们还有海外客户,外国客户对时间和履约观念都很强,你给他解释原因,他也不认可,还是认定你违约,违约以后想要再继续做生意,就基本上不可能了,而这笔交易之前也是好不容易才谈下来的”,陈桦告诉Tech星球。上海一位机电供应链的厂家告诉Tech星球,开放复工后,自己所在的工厂正在加班加点赶工,争取赶上停产时的进度,“现在每天都在祈祷我们厂千万别有疫情,如果有一例就又玩完”,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这些工厂基本上采取闭环生产,工人们甚至要睡在工厂地板上。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区域的封控,成本也在与日俱增。据多位中小供应商介绍,体现最明显的是物流成本。为了防止潜在的物流运输风险,目前启动了6个长三角中转站,车辆到达中转站,根据引导到达指定卸货或装货区,中转站人员完成装卸货,车辆原路返回,驾驶员全程不得下车。返程的物流也一样,一位告诉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比如一辆从上海运到北京的物流车,并不能直达目的地,要接受单位派出当地的车辆进行接驳,有时候根本无法预约到符合要求的车辆。有一次,他急于接货,手里的司机又都在路上,于是只叫了好几辆货拉拉,才完成的转接工作。另一解决方案是,自建物流,成立固定路线的短程接驳和专车运送,自建物流的好处是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但这种方式成本极高,有可能物流成本高出3-5倍。这其中,隐含辗转成本的增加,变相削薄了供应商的收益。而成本最终可能会让消费者买单。此外,市场的大手还在彰显出另一作用。以往,传统整车厂仓库常常很浅,长三角的供应链十分发达,不超过50公里的半径可以控制在1天物流内,有些供应商甚至只备1天库存。而此次大面积停产后,一位车企中层对Tech星球表示,以前他们的备货周期是7-14天,现在大家都按照28天来备货。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Tech星球,上海市黄浦区赛格电子市场内,一款原价约20元的意法半导体生产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核心芯片,已经被炒到不含税价约2800元。目前大部分汽车芯片的价格都在上涨,涨幅小的也有几倍。连华为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近期在谈及涨价潮时也表示:“一颗10块、20元的芯片被炒到2500元一颗,太贵了,我不能接受。”蝴蝶效应:全球产业链与产业带大迁徙以上海为主的汽车供应链停摆,就像一只蝴蝶在长三角煽动了下翅膀,对大洋彼岸都造成一场空前的震动。在国内,汽车产业“至暗四月”之后,根据乘联会数据,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04.2万辆,为历史最低值。各大经销商也陷入了窘迫的境地,一位小鹏汽车的销售告诉Tech星球,目前订车全靠在全国资源里找车(退订),大多数车型则不可订。消费者退订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店铺的租金、人力成本并不以此为转移,像造车新势力和中小车企亏损可能进一步扩大,无车可卖是尴尬的现实。更深层次的影响是,以上海为中心的这场连锁效应,在影响庞大的全球汽车产业链。全球供应链管理协会负责战略和联盟事务的常务副会长道格拉斯·肯特曾表示:“船只、集装箱、货物——它们全都不在我们需要的地方。连锁效应不会以天或周为单位来衡量,而将以月来衡量。”汽车制造业是很多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对邻国日本、韩国、以及汽车制造闻名的德国更是影响深远。德国联邦工业协会主席鲁斯武姆说,上海港一旦陷入停顿,全球海上运输以及国际商品供应链将出现严重混乱,停滞的越长,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便越严重。从国内物流端来看,受疫情冲击影响,国内物流运输下滑约30%-40%,根据2021年的数据,上海港和宁波港约占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的31%,是全国第一、第二大港口,而以4月的进/离港船只的下滑数据意味着未来将面临更大局面的压力。丰田位于中国台湾的制造商国瑞汽车最先感应到了影响,在5月初安排年度休假;裕隆集团作为中国台湾最大汽车制造企业,把五一长假延长为一周。台湾地区的整车制造商也同样依赖来自上海和长三角的供应链,在把库存零部件消耗殆尽后,即将迎来的下一次停产。日本韩国的影响也体现在前端,来自上海的电器元件等零部件供应不足,只得暂停生产。4月27日,马自达计划让其广岛的总部工厂和山口的工厂,在5月9日至11日停产3天。而在过去的4月,马自达已经停产3次。位于池田、九州的工厂零部件短缺,也将在5月陆续停摆,上海港的停摆,阻断了两处车企大发和丰田的通路。交付时间也在延迟。一位在车企负责采购的中层对Tech星球表示,如果恰好零部件在疫情区,供货周期至少延期1个月左右,如果出口件存在疫情,那就更久了。日系、韩国、德国等地的整车制造商,对来自上海的集装箱望眼欲穿。除了零配件,上海有62家半导体公司,停摆带来的影响,会令晶圆制造、芯片研发等产业也岌岌可危。Plan B 看起来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项,但变化已经迅速开始了。2022年4月18日,汽车芯片巨头安森美通知函中称:随着疫情形势加剧,特别是在上海,中国全球配送中心被迫关闭。相关业务迁往新加坡和菲律宾。TOP30的零部件企业中,有不少高管表示,会把上海的中国总部搬到中国香港或者新加坡,甚至向东南亚布局。而天平的另一段,虽然复工复产开始启动,但像芯片这样的核心配件,并不因为复苏的节奏而加快。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CEOPeter Wennick,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亲口爆料:“一家大型工业集团的高管告诉我,他们正在大量购买洗衣机,把里面的半导体抽出来,放到自家的芯片模块里”,缺芯仍是普遍的困局。复工后,下一阶段的芯片之战或许才刚刚开始,更大的挑战还需要中国的整个汽车产业共克时艰。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上市公司润达医疗旗下的核酸检测机构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后文简称:中科润达)正在面临频繁出具“假阳性”报告的指控。凤凰网《风暴眼》联系到两位身处上海的爆料人,根据其提供的材料可以确认,的确存在同一名被检测者在短时间内被中科润达出具“阳性”报告,但其他检测机构出具“阴性”报告的案例。不仅如此,由于居民对中科润达检测结果准确性投下不信任票,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直接将中科润达更换为其他核酸机构。面对汹涌的舆情,上交所对润达医疗下发监管工作函,而该公司股价今日遭遇跌停。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润达医疗刚刚因4月29日、5月5日、5月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股价波动过大而收到上交所问询函。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凤凰网《风暴眼》还发现,中科润达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批被上海官方纳入核酸检测正规实验室的其中之一。2020年3月18日,中科润达是首批通过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2020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能力验证》的实验室,该公司正式成为输入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受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有网友对此担忧:这是否意味着,长达两年多时间以来的核酸检测服务中,中科润达或许还存在其他潜在的“假阳”风险?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在政治局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的时刻,因为核酸检测机构的不准确数据,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多大影响,值得深究。1、核酸检测“阴阳之变”,中科润达准确性遭质疑一位身处上海黄浦区的爆料人王先生向凤凰网《风暴眼》爆料称,自己4月17日通过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后文简称:中科润达)进行核酸检测,4月18日得知结果为阳性。但自己在4月18日中午、19日中午及晚上连续三次进行抗原检测均为阴性。不仅自测抗原为阴性,4月20日和4月21日,王先生在青浦区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经由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所做的核酸检测结果亦均为阴性。只是在4月22日,王先生进入方舱2天时间后,才再次被出具阳性报告。王先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自己核酸检测结果截图无独有偶,另一位身处上海的李先生亦向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自己一位同事在经中科润达检测呈阳性后进入方舱,但此后连续几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之后,该同事由方舱出院转为居家隔离。而在居家隔离期间,该同事连续核酸检测阴性之后,变为阳性。而对于这次阳性检测报告,“到底是本身确诊的复阳还是方舱感染的阳是个谜”。微博平台上,“中科润达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遭质疑”成为热搜话题词。多位网友评论表示自己或身边人遭遇了相似的情况。微博网友截图有网友发文表示,五一期间,其所在小区进行单人单管核酸检测,其中一女孩结果呈阳性。在没有复检的情况下,该女孩三小时内转运至四叶草方舱医院。但在方舱期间,该女孩每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三天后被获准回家。还有网友表示,其于2022年4月12日在中科润达检测出阳性之后,被转至方舱医院。在连续三次“阴性”结果后,第四次才被确诊为“阳性”,该网友质疑,“等于就是因为这家中科润达的阳性报告让我去方舱得了一遍奥密克戎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居民对中科润达核酸结果投下不信任票,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更是直接将中科润达更换为其他核酸检测机构。凤凰网《风暴眼》查阅上海五里桥街道海悦小区公众号“爱满海悦”发现,在文章的留言处,该公众号证实已经将核酸检测机构换成核子华曦。凤凰网《风暴眼》就此事致电润达医疗,截至发稿前,电话无人接听。行业专家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核酸检测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采样、转运、检测等某个环节受到环境污染,或者采样的医护人员同时是疫苗接种人员,医护人员在开启疫苗瓶、抽取疫苗液体、注射疫苗等过程中,身体,设备,器械等受疫苗(不致病,但核酸检测结果会显示阳性)“污染”时,可能会检测出假阳性结果。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群众的质疑,在5月10日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绝不姑息。而对于“假阳”报告知否可以追偿索赔,一名不愿具名的律师向凤凰网《风暴眼》透露,目前由于“损失”多少无法界定,也没有相应救济渠道,因此是否追究赔偿、能不能实现赔偿还需要看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看还不能下定论”,该律师表示。5月11日上午,上交所对润达医疗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媒体报道相关事项提出工作要求。润达医疗5月11日早间公告称,中科实验室为公司持股48.43%的上海中科润达精准医学检验有限公司之全资公司,日常严格按照实验室规范流程进行检测。对于上述舆情,公司高度重视。公司已要求中科实验室就相关情况启动内部自查并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如有需澄清或说明的相关情形,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2、去年新冠检测业务收入翻倍,曾后悔“因投入晚致利润增厚少”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6日,法人刘辉,公司系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商,主要为各类医学实验室(包括医院检验科、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体检中心、疾控中心和血站等)提供体外诊断产品、技术服务支持、实验室运营管理等。天眼查数据显示,润达医疗前三大股东分别是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朱文怡、刘辉,持股比例分别为20.02%、9.48%、7.25%。其中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杭州市拱墅区财政局100%持股。另外,上海润达医疗旗下还有56家控股参股企业。图源:天眼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两大板块:商业综合服务板块(IVD传统供应链业务、集约化业务/区域检验中心业务、第三方实验室检测业务)和工业板块(IVD产品研发生产业务、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业务)。据润达医疗2021年年报,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60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25.33%;实现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2020年同期增长15.23%。其中,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去年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增长125.60%,轻松实现翻倍,在各类核心服务型业务中增速最快。资料显示,润达医疗旗下目前共有两家第三方实验室,分别为此番涉事的中科润达和黑龙江龙卫精准检验中心。其中,中科润达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而黑龙江龙卫精准检验中心则成立于2016年5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尽管新冠检测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不高,但却格外受到公司重视。在2021年年报中,润达医疗就明确表示,去年业绩增长原因“主要系新冠检测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和常规检测业务的逐步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28日召开的2021年年报业绩交流会上,润达医疗相关负责人还对新冠检测业务开展时间晚流露出“悔意”:“倘若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投入更多力量到新冠检测,可能利润会好得多,这也是管理层最近所检讨的。”图源:《证券时报》报道3、核酸检测规模上海第三,4月新冠检测收入超2亿元与此同时,其年报显示,润达医疗业务虽然遍布全国,但主要创收来自华东地区。2021年,润达医疗在华东地区实现营收52.40亿元,占公司全年总营收的 59.18%。润达医疗在年报中指出,“华东地区作为集约化和区检业务客户最多的区域,通过多元化服务组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助力毛利率增长。”另据润达医疗在2021年年报业绩交流会上透露,在上海的新冠检测中,公司检测规模排在前三。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核酸检测业务或将是润达医疗接下来的业务重点,这一点从公司多次公开表态中可见一斑。在4月28日公告说明中,润达医疗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受上海、东北等地区疫情影响,各地严格执行“动态清零”的方针政策,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等措施,上述地区终端医院正常就诊活动出现阶段性的大幅下降,导致院内常规检测需求阶段性下滑。为改善业务,值此上海疫情之际,润达医疗也积极开拓了气膜实验室业务,并在上海建成首个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据了解,为跟上黄浦区的核酸筛查能力,该气膜实验室初期设计产能每天10万管,并为后期预留了约5万管的储备产能。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相对于方舱实验室,气膜实验室的产能几乎是它的6到7倍。而中科润达已在虹口区、黄浦区、浦东新区、宝山区已落地首批近300个“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此外,今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润达医疗今年1-3月总营收实现21.7亿元,同比增长为7.34%,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44.81%,仅为7987万。对此,公司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的原因是受今年3月份上海、东北等地疫情影响。“4月份开始,我们的检测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3月份的几万管提升到数十万管”润达医疗人士介绍,“目前每天我们实验室检测量能达到30-40万管左右,这对我们在上海院内常规检测业务的受损可以有些业绩上的弥补。”据《证券时报》此前测算,按照上海单管28块/管的收费标准,以及润达医疗目前日检测超30万管的检测量计算,公司每天在新冠检测的收入能达到800万元左右,估计4月份单月公司新冠检测收入将超过2亿元。润达医疗相关负责人亦表示,未来会继续增大核酸检测产能,“未来会积极根据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努力克服困难,快速推进公司业务发展,尽最大努力弥补3、4月份的影响,完成公司年初既定的业绩经营目标。”4、为何第三方检测机构“假阳”屡禁不止?网友质疑处罚过轻润达医疗赚得盆满钵满背后,检测准确性如何保证?数据源头错误对防疫大局的破坏,是潜在的巨大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数据错误,不止润达医疗一家。今年4月23日,合肥官方通报称,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因在蜀山区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合肥市对疫情形势及时研判。更为严重的是,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通报表示,经研究,决定对上述两家实验室给予警告,立即暂停两家实验室在合肥市范围内的合作业务,合肥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各单位要立即按此要求严格执行。今后无论哪家检测机构,如有类似情形,一律照此处理。然而对于这一处罚,不少网友却表示“处罚过轻”——出具“假报告”却仅仅只是被“警告”?无独有偶,2021年1月,第三方机构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在河北隆尧县进行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在未检测完毕情况下先向当地卫健部门谎报全部阴性,两日后又报告有阳性样本,对当地防疫造成很大被动和损失,公安机关对涉事机构业务代表翟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除此之外未有其他处理。诸如此类的核酸报告“失真”和令人不满的处罚结果加速侵蚀着人们对于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信任,也引发了人们对长期疫情防控的隐忧。有网友向凤凰网《风暴眼》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动态清零”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因为核酸检测机构的错误数据,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多大影响?一方面是频频加码升级的防疫措施,入室消杀、连续核酸、停工停产、方舱隔离......另一方面,对于数据源头错误的处罚却轻轻放下,没有回溯和校正,没有严格管控。“源头数据错误会引发一连串链条反应,危害不是更大吗?”“我十分不理解”,这位网友说。参考资料:1、《润达医疗将扩大新冠检测产能 力争完成全年既定业绩目标》,证券时报e公司...
基金组合业务运作正在走向规范化,随着630整改最后期限的来临,多位基金大V移交基金组合管理权限。5月11日凌晨,20多万粉丝的基金大V“民工看市”发文称“移交组合,升级投顾。将基金组合转给投顾机构华宝证券,主理人失去了操作权限,未来调仓都由投顾机构来操作。”此前两天,拥有60万粉丝的基金大V“揭幕者”在其公众号上表示,旗下部分基金组合已完成合规化升级,主理人变更为华宝证券,即旗下基金组合已移交给华宝证券全权管理。“券商比较注重合规,而且华宝分管业务的老大也是大V便于沟通。”一位将基金组合管理权限移交给华宝证券的大V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会选择研究实力好的机构移交,也期待能提升投资人的持有体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监管政策发布以来,华宝证券已接手银河战舰等多名大V的基金组合,目前线上基金投顾产品已超二十只。作为第二批获批投顾试点业务的券商,华宝证券对此表示,基金投顾业务未来将是华宝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战略业务方向,未来将对组合宏观资产配置、中观行业遴选、微观标的研究进行全方位赋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和投资回报。移交组合管理权限2021年11月,监管部门要求持有基金投顾牌照的机构方能从事相关业务。据北上广等多地的证监局下发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显示,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为基金投顾业务,应当遵守《基金法》和有关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管理、行为规范等有关要求。同时,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此外,《通知》对相关机构给出了两个时间时限,包括基金投顾机构于2021年12月31日前调整存量符合《试点通知》,不具备投顾资格的销售机构于2022年6月30日前将存量整改为符合前述法律关系的基金销售业务。而随着6月30日整改大限的来临,基金组合业务正在加速规范。基金大V“民工看市”认为,基金组合主要有四种结局,一是解散;二是主理人基金大V入职基金、券商等机构,或是主理人本身就在机构,直接升级组合;三是组合升级其他基金投顾,直接把保有量交给投顾机构;四是移交组合,升级投顾,主理人失去操作权限。5月9日,粉丝超60万的大V揭幕者发文称,选择将基金组合的主理人变更为华宝证券。揭幕者提到,“根据投顾新规,只有持牌投顾机构,才能进行基金组合业务,目前,我的三个组合均在合规化升级中,其中十年定投成长组合正式升级完成,升级后的全新组合为十年成长优选,主理人变更为华宝证券。”深圳某券商人士表示,揭幕者属于移交组合,升级投顾的模式,也有部分大V选择直接入职券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管理200亿资产的基金大V银行螺丝钉团队就选择加盟东方证券,“钉大”入职后担任东方证券首席投顾官。据悉,随着银行螺丝钉团队成员的入职,基金组合资产、策略也平移至东方证券,未来,基金组合由螺丝钉投顾团队主理,并由东方证券提供投顾服务。至于移交至券商的投顾还是公募的投顾,一位大V表示,公募的优势是投资能力比较强,因为有FOF团队,还有强大的投研支持。券商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可以放心选择全市场的基金,不必买一堆自家基金公司的产品,而且有些券商的研究团队更强。基金投顾展业战局激烈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开展两年多的时间里,29家券商已先后入局。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59家机构获批,包括24家公募基金公司(含子公司)、29家券商、3家银行、3家独立销售机构。在试点机构不断扩容、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之下,已获得基金投顾牌照的机构正在加速展业。公开资料显示,华泰证券、国联证券和国泰君安的基金投顾业务签约资产规模在2021年末先后突破100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泰证券“省心投”参与客户数突破70万;国联证券“大方向”基金投顾业务签约客户数突破15万户;国泰君安“君享投”基金投顾签约客户超17万。目前来看,多家券商都把基金投顾业务作为大财富管理业务下的重要一环。比如,国信证券投顾业务的展业核心便是基金投顾中心,包括负责全市场公私募基金产品研究,构建并维护核心产品池,并组织员工培训,提供客户全流程服务支持。当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前景广阔,财富管理市场正站在时代拐点。根据贝莱德预估,2025年我国居民资产管理规模(AUM)将达到14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将首次超过100%。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不动产的吸引力逐步下降,这意味着市场对金融资产的需求与日俱增。相较于不动产,金融资产的投资更需要专业性,这加速了财富管理行业转型,全行业历史性重要发展时期已经拉开大幕。由于权益类资产具有高波动属性,实现客户收益追求与服务感受的平衡至关重要,以客户为利益共同体的买方投顾服务模式是大势所趋。因此,有券商人士表示,以基金投顾为代表的买方投顾业务是券商财富管理主战场。近日,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举办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研讨会上,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特别强调了投资顾问服务的重要性。他坦言,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为大众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投资顾问服务,将是未来行业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了解到,面对基金投顾这一蓝海市场,各家券商都在寻找自己的特色。比如国信证券,截至2021年底,旗下具备证券投资顾问资格人数已超3000人,其中有较高比例的投资顾问历经多个市场周期,能够为客户提供深度专业服务和高质量的投研资讯,帮助客户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申万宏源证券也组建了庞大的基金投顾团队,旗下获得基金投顾资格的员工有2000多名,分布在全国300多个分支中;同时还有提供线上服务,在客户的投前、投中、投后,都有对应营业部的专属客户经理或是线上基金投顾团队进行维护。“投资顾问队伍是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展业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投资顾问队伍是财富管理转型成功的关键一步。”中银国际证券通过对高盛等国际投行财富管理业务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认为优异的客户服务能力是重要法宝,一流的投资顾问服务是重要的抓手。国际投行财富管理均建立起一支高水准的投资顾问队伍,从销售驱动转向全过程服务驱动,通过优质的“多对一”、顾问化服务,服务客户一揽子的财富管理需求。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2021年报季收官,*ST中潜、*ST腾信、*ST网力、*ST东海A等十余家上市公司的部分独立董事对年报出具了不保证年报真实性的意见,引发市场较高关注。记者同时也注意到,前期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因2020年上任仅一周后即签字“保真”了公司2019年报,之后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被拆穿,该独董也惨遭“打脸”及罚款,与当前独董的“异议”潮形成鲜明的对比。《深视监管》专栏曾刊文《零容忍、强责任下,独立董事如何更好履职?》,而上述现象聚焦的还是独立董事如何履行好自身职责,特别是如何履行好年报审阅职责的问题。本期深视监管不妨进一步观察下独立董事履职问题,探讨如何完善相应机制,让独立董事真正变得又“独”又“懂”。压力或是前行动力近年,为根除财务造假、市场操纵等市场毒瘤,按照“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原则,监管层不断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并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约束机制。制度层面,从新《证券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等顶层制度设计,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等规则发布,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环境不断完善。实践层面,证监会从严从快从重查办重大案件力度不断加强。仅2021年办理案件609起,其中重大案件163起,涉及财务造假、资金占用、以市值管理名义操纵市场、恶性内幕交易及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等典型违法行为。证监会2021年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177起,同比增长53%,会同公安部、最高检联合部署专项执法行动,证券执法司法合力进一步加强。制度与实践层面的“合力”,加大了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勤勉尽责的履职压力、遵规守法的合规压力,以及涉及违法违规行为被严肃惩处的追责压力。去年11月12日首例特别代表人诉讼案落幕,传递出“零容忍”信号和“惩首恶”的巨大震慑效应,是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一起标志性的事件,5名独立董事被判巨额连带赔偿责任亦属A股市场首次,成为独立董事制度司法实践中的里程碑事件。独立董事群体头上如悬一把利剑,甚至出现了短暂的“离职潮”。可以说,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对公司经营与治理负有主体责任的“关键少数”,对履职尽责越来越清醒。且与往年千篇一律无法“保真”的表态相比,独立董事们对2021年报存有异议的案例中,给出的理由越来越多元。*ST网力独立董事邵世凤对公司年报投弃权票的原因是“因信息收集有限,无法保证是否不存在其他应调整的会计事项,无法保证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是否不合理”。*ST中潜独立董事鲍群认为公司在资产减值等方面远高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公司内控仍有未解决的遗留问题且影响未消除,因此对公司年报投弃权票。一向被视为“花瓶”的独立董事越来越敢于说“不”,表明独立董事风险意识的提升。这些“不保真”意见可作为另类风险揭示,让投资者更为清晰地了解和判断公司真实状况,从而谨慎作出投资判断。独董履职考卷如何作答年度报告是对上市公司过去一年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集中呈现,与年报相关的诸多事项均离不开独立董事的参与。独立董事究竟应当如何履职尽责?这得从独立董事的性质和职能说起。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独立董事首先是一名董事,需要承担作为董事的基本职责。《证券法》要求董监高应当保证上市公司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同时董监高应当对定期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董监高对定期报告内容无法保真或者有异议的,应当发表意见并陈述理由。同时,对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董监高应当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因此,作为一名董事,独立董事对年报当然地负有以上职责。除董事身份外,独立董事还兼具更为独立的外部性身份,需要通过发表独立意见、行使特别职权等方式履职。例如,独立董事需要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情况、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利润分配政策制定与执行情况等事项发表独立意见。对此,高质量完成对年报的审阅工作是独立董事对上述事项发表专业意见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由此,独立董事必须及时了解并持续关注公司业务经营管理状况,认真阅读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关注财务会计报告是否存在重大编制错误或者遗漏,关注公司是否存在被关联人资金占用等利益被侵占问题,在履职过程中积极利用各方沟通渠道、自身特别职权等,主动调查、获取做出决策需要的情况和资料。多年来,独立董事发表意见模板化,履职效果形式化等问题,广受诟病,不少独立董事因未勤勉尽责而受到处罚。诸如獐子岛、宜华生活等公司的独立董事都因公司财务造假案受到行政处罚,独立董事提出的未参与、不知情、难以发现等免责理由均未被采纳。相关独立董事对公司日常经营中的异常情形未予以应有关注,更未进行必要、审慎核查,即在相关定期报告签署确认意见,更是其未勤勉尽责的体现。独立董事在履职过程中,应当对公司的信息披露实施必要、有效的监督,主动了解、持续关注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等状况,对异常情形予以应有的关注,积极问询、提出质疑、提供建议,进行必要、审慎的核查,在此基础上基于自身的独立判断审慎履职。当然,独立董事虽然拥有相对独立的身份,但其仍是董事会的一员,与其他董事做好沟通协调,共同让董事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方能更好地履职。忠实勤勉是根本法则独立董事的作用在于增强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当股东与管理层、公司股东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时,市场期待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保持客观中立,对其他非独立董事形成监督制约,从而使得董事会决策更加符合公司整体利益,使得公司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诚然,当前独立董事履职还面临着不少困境,独立董事因其外部性、兼职性,与内部董事相比获取信息相对有限,履职过程中部分公司提供的支持配合有所欠缺,甚至出现个别妨碍独立董事履职的情况,独立董事责、权、利不对等的问题还有待厘清等。从制度设计层面,如何既要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又要保护独立董事的履职积极性,如何在积极行使异议权与过度行使异议权之间取得平衡,独立董事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此前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针对独立董事的民事责任,将之前的“没有过失”“没有重大过失”修订为证明“已勤勉尽责”,同时还规定了相应若干免责情形,或许为独董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思路。不论将来独立董事制度如何修订,忠实、勤勉是对独立董事的法定要求,更是独立董事履职的根本法则。作为独立董事,一定要认清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多点严肃性,少点随意性,绝不可不负责任地签字背书,充当“投票机器”。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风投史上最惨烈的一幕出现了——5月12日下午,孙正义在日本东京公布了软银集团最新财报:截至3月31日,软银集团2021财年净亏损为1.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00亿元)。更加刺目的是,愿景基金2021财年净亏损高达2.6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即便放在全球范围来看,这都是风投史上最大一笔亏损,绝无仅有。脸色凝重,孙正义宣布正式放缓投资:软银将采取保守的投资步伐。他还给出一个具体数字:与去年相比,今年投资额将减半或四分之一。这个全球最大的风投机构正面临最艰难的时刻。而项目市值缩水,募资出现困顿,投资集体放缓——孙正义眼下的遭遇,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VC/PE所正经历的。史上最大窟窿:愿景基金亏1400亿,孙正义宣布暂缓投资成也愿景基金,败也愿景基金。回想一年前,孙正义在东京自豪宣布,归属于软银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87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48亿元),一举创下日企上市公司最高纪录。“软银集团一个季度内实现的利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家日本企业。”其中,最大一笔回报来自于韩国版阿里巴巴Coupang。2021年3月11日,Coupang在纽交所成功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0%。软银作为Coupang的最大股东自然赚得盆满钵满,这是孙正义继阿里巴巴之后又一笔经典投资,斩获了245亿美元的账面回报。然而,好景不长。Coupang的股价上市之后一路走低,今年一季度的跌幅高达惊人的40%,目前市值仅为170亿美元,这也让软银当初的投资收益缩水到不足60亿美元。这样的一幕还出现在其它明星项目身上:第四财季(2022年1月至3月),新加坡网约车服务巨头Grab股价下跌了51%,印度数字支付初创公司Paytm股价下跌了60%,这也导致愿景基金分别录得了24亿美元和13亿美元的亏损……几乎所有参股公司的股价都已经低于发行价,损失惨重。今天下午,孙正义在财报会上透露了一个惨烈数据:截至3月31日,愿景基金2021财年净亏损2.6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受此影响,软银集团2021财年净亏损为1.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93.28亿元),堪称全球风投史上最大窟窿。孙正义和团队早已嗅到了危险。据彭博社报道,软银愿景基金一位管理合伙人在今年3月洛杉矶的一次会议上也表达了与孙正义相同的态度:计划减少投资。形势比人强,这位投资狂人罕见宣布躺平。孙正义和软银历来被视为一级市场风向标之一。他曾说过一句话:“春天迟早会来,我们会继续播种,而种子正在稳步成长。”然而今天,孙正义宣布软银将采取保守的投资步伐——与去年相比,今年投资额将减半或四分之一。阿里占资产净值22%,软银挥泪大甩卖,紧急套现套现求生,成为孙正义眼下最紧迫的工作。据悉,软银正在努力筹集现金,并正在评估可能被清算的资产。原本一切顺利的话,孙正义将会收到一笔来自英伟达的660亿美元巨款,但最终围绕ARM的收购交易还是在今年2月宣告失败。时不我待,软银很快启动了ARM独立IPO的准备工作,表示可能会在2023年3月之前将ARM在纳斯达克上市。据悉,软银正计划选择高盛作为ARM独立IPO的主承销商,后者的估值可能高达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17亿元)。孙正义刚刚则表示,如果ARM准备IPO时市场还不够好,那么可能会等待,再推迟3-6个月。回想2016年,孙正义斥资320亿美元收购ARM,缔造了当年最轰动的收购案。彼时他曾表示,ARM将是软银集团的未来。没想到的是,ARM如今却成为了孙正义手上最烫手的山芋。与此同时,软银退出了自动驾驶独角兽Cruise。通用汽车在3月19日宣布,将以21亿美元收购软银愿景基金所持其子公司Cruise的股权,从而将通用在Cruise的股权扩大至80%。通用还表示,将对Cruise追加13.5亿美元的投资,以取代软银愿景基金在2018年做出的承诺。在这笔交易中,软银实打实地赚了点小钱。资料显示,软银此前向Cruise投资资金共计约12亿美元,21亿美元出售相当于赚了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亿元)。作为一路抬高Cruise估值至300亿美元的操盘手,孙正义匆匆放弃这家仅次于谷歌Waymo的自动驾驶公司,实属无奈。今年4月中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软银愿景基金出售了5000万Coupang的股票,总价值10亿美元。这至少是几个月内,软银第二次卖出这家韩国电商巨头的股份。而所卖出股票的价格,仅为每股20.87美元,比去年9月Coupang的发行价低了近30%,可谓挥泪大甩卖。回顾过往投资生涯,孙正义无数次书写了逆袭传奇,而中国人民最为熟知莫过于他当年对阿里的经典一战。今天孙正义也透露最新数字:阿里巴巴占软银资产净值的22%,占愿景基金的49%。但也有很多惨痛教训。当年对WeWork的投资失败是孙正义无法抹去的记忆,他为此曾在2020年的软银年度股东大会上首度公开致歉;而此后被投项目格林希尔资本的破产,也让孙正义再度低头认错。不知道这一次,孙正义将花费多久的时间冲出暴风雪。孙正义并非个例,国内VC刹车:等估值降下来无独有偶,眼下孙正义相似的一幕也正在国内创投圈上演。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共1374支,其中外币基金方面情况堪忧,今年第一季度共20支外币基金发生新一轮募集,同比下降57.4%;披露募集金额约315.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幅度达62.6%。换言之,今年一季度美元募资减少约6成,史无前例。投资端也放缓了——今年一季度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明显节奏放缓——共发生2155起投资,同比下降27.5%;披露投资金额为1968.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1%,堪称腰斩。正如孙正义一样,国内VC/PE出手刹车。这背后的原因很多,而中概股今年以来的大跌,成为了VC/PE难以言表的痛,大大影响到了一级市场尤其是美元基金的信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1日,在美上市中概股共有271只,合计总市值约9724亿美元,跌破万亿美元大关。不只是中概股,A股、港股市场今年也出现罕见的破发潮。比如被寄予厚望的AI独角兽格灵深瞳,今年3月正式登陆科创板,但开盘即破发,最新市值仅有48亿元,实在是令人唏嘘。至于新消费更是重灾区。以奈雪的茶为例,去年6月上市时的发行市值达到340亿港元,此后便一路走低,截至目前,奈雪的茶最新市值为78亿港元,但当初C轮融资时,估值就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珍惜手上的子弹——这已经是VC/PE默然间达成的一种共识。当一级市场来到冰冷的周期低谷,募资与退出的困境迅速传导到了投资端,大家不约而同放慢了脚步。此前,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向投资界反映,老板直接喊停现有投资,“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做研究,新项目根本没有上投委会的机会。”2022年至今4个月,公司没一个项目过会,整整一个季度没有开张。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据悉腾讯投资今年也开始限制出手速度了,“能不出手就不出手”。更有甚者,一位从业数十年的美元基金大佬对身边朋友透露,已经财富自由的自己,决定趁这个机会退休了。正如晨壹投资创始人刘晓丹日前在LP大会上坦言,在资本市场剧烈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投资机构洗牌在所难免。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寒冬会延续多长时间。...
继5月9日晚间两家公司被立案后,5月10日晚间,合众思壮(002383)也进入了被立案的队列。据合众思壮公告,公司于5月1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在被立案的背后,合众思壮2021年业绩预告曾出现“变脸”,由预盈变为预亏,最终年报披露的数据为亏损9270.45万元,而这也意味着公司归属净利润已连亏三年。合众思壮2021年业绩亏损的原因是公司参股公司在报告期内出现了客户付款逾期和供应商供货逾期的集中违约行为,相关应收账款和预付货款存在无法收回、存货无法足额变现的风险。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或许和2021年轰动A股的“隋田力专网通信事件”有关。因信披违规被立案5月10日晚间,合众思壮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1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合众思壮表示,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交易行情显示,5月10日,合众思壮收涨1.01%,收盘价为6元/股,总市值为44.42亿元。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被立案调查对上市公司而言是利空消息,可能会引起公司股价波动。针对公司被立案的相关事项,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合众思壮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并未有人接听。资料显示,合众思壮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北斗高精度应用为主营业务方向,以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为基础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并在专业市场拓展行业应用,为众多行业提供北斗高精度产品服务和时空信息“端+云”全方位行业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合众思壮近期刚刚“换帅”。据合众思壮4月19日公告,董事会收到郭信平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郭信平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董事任职以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合众思壮已于4月18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选举吴玥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归属净利润连亏三年2021年年报披露期间,合众思壮经历了一次业绩预告“变脸”,“变脸”之后,公司已连续三年归属净利润亏损。据了解,早在1月29日,合众思壮就披露了公司2021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公司2021年预计扭亏为盈,使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情况抱有较高的预期。不过两个月以后,合众思壮对2021年业绩预告进行了修正,公司预计2021年归属净利润由盈利2500万–3750万元修正为亏损8500万–9500万元。针对业绩修正的原因,合众思壮表示,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及对未来业绩的预期,经过资产评估师初步测算,公司对商誉、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存货补提了资产减值准备,较前次预告有所增加;此外,部分子公司的项目,客户因疫情影响未按期出具验收报告导致收入延迟确认,较前次预告收入确认有所减少。根据合众思壮2021年年报,公司2021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21.08亿元,同比增长24.6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9270.45万元,同比增长91.53%。虽然2021年营收、净利都有所增长,但公司业绩仍出现亏损,而这已是公司第三年归属净利润出现亏损。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合众思壮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5.49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10.61亿元;2020年,合众思壮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6.9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10.94亿元。2022年一季度,合众思壮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4.64亿元,同比增长22.81%;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1446万元,同比增长119.57%。曾踩雷专网通信骗局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合众思壮或也是隋田力专网通信骗局的受害者。在2021年业绩预告中,合众思壮谈到,参股公司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导航“)所从事的通导一体化业务,在报告期内出现了客户付款逾期和供应商供货逾期的集中违约行为,相关应收账款和预付货款存在无法收回、存货无法足额变现的风险。北京商报记者查阅海高通信2018年年报发现,北斗导航为海高通信2018年第一大客户,而海高通信的实控人之一,就是将十多家上市公司卷进专网通信骗局的隋田力。同时,出现客户付款逾期和供应商供货逾期的情况,也和因隋田力专网通信业务爆雷的上市公司情形相一致。上海市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娄霄云表示,像上述违约情形,相关公司可以提起诉讼,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解除合同。如果合同中规定了违约条款,将适用违约条款规则,没有规定违约条款的,则适用损害赔偿规则进行赔偿。值得注意的是,经查阅合众思壮往年年报发现,早在2019年,公司就已受其影响。合众思壮曾表示,因公司开展通导一体化业务产生的大额对南京元博中和存在较大规模的预付账款余额,且与该预付账款相关的合同均已逾期,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审计意见。为解决上述问题,合众思壮将通导一体化业务相关资产转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郑州航空港区友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合科技”)承接,并将友合科技股权进行转让,目前,友合科技股权已转让完毕。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一不小心隐私就没了 四大诀窍让你远离流氓APP4月份工信部下架了104款不良APP,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热门APP应用。这也不是国家第一次出手整治不良APP了。而这种屡禁不止的不良APP也恰恰反映出对于用户而言,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危机四伏。手机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不必多少,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手机,而且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手机是一个非常隐私的东西,不仅存储了大量的账号密码资料,同时各种涉及隐私的用户信息、照片等也都存放在手机里,所以说手机安全是每个人的一块心病。各式各样的侵害用户权益的方式层出不穷当代人离不开手机,更离不开APP,那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APP为什么就成了不良APP了呢?简单点说,就像你家的门锁坏了,你请一个不良的开锁师傅上门帮你开锁,开锁师傅帮你解决了门锁问题后,自己偷偷留下了一把备用钥匙,当你不在家时,他就可以用备用钥匙进入你家偷偷拿你的东西。APP也一样,在给你提供便利的同时,不良APP也可能会偷偷采集你的一些资料。所以,对于用户来说,选择APP就像选择开锁师傅一样,一定要选择靠谱、安全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你的个人隐私。第一:下载APP去官方应用商城首先,可以很遗憾的告诉你,今天无论你的手机是什么操作系统,在任何一个官方软件应用商城内都不能100%保证你下载到的APP不存在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你去官方应用商城下载APP的优点就在于,通过官方的筛选以及病毒扫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你下载到不良APP的风险。另外,在下载APP的时候可以看下软件的评论,如果评论中出现一些差评,也建议大家要谨慎下载。第二:设置手机权限和软件权限APP想要采集用户信息,目前基本都需要用户同意才可以,但很多人看到权限获取弹窗时,多半会跟看保险条约一样,还没看懂,就直接点了同意。这样APP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采集你的信息了。常见的有短信、通信录、定位、相册、相机等权限,用户在安装软件的过程中应该仔细查看分析软件调用的权限和功能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很可能就是有问题的APP。此外,即使当时误触给了APP权限,用户也可以在手机系统的设置选项中,找到相关的APP将权限关闭。如果APP因为关闭权限无法工作,建议用户可以在使用时开启,不使用时关闭。第三:从陌生链接、广告中点击下载的APP最好不要安装广告中加载APP安装实际上是一门利润非常高的生意,而一些问题APP也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用户。广告中加载下载链接所以当用户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这种广告,尤其是诱导性非常强的广告时,千万别点击下载,更不要安装,这种APP大概率都是不合规的APP。第四:定期用杀毒软件检查手机绝大部分国内的安卓机目前都会配备机内的杀毒软件,杀毒软件不一定100%靠谱,但定期使用杀毒软件检查下自己的手机也是非常不错的一种方法。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