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向第一财经讲述了他在湖南邵东家中,码色“一日三变”的经历。自己端坐在邵东的家中,健康码颜色却一天三变,经历了“绿——红——黄——绿”的几次变化。健康码的颜色到底是谁说了算?上海居民吴迪心中感到困惑。7月11日,在上海工作的吴迪向第一财经记者讲述了他回到湖南邵东家中,健康码颜色“一日三变”的经历。变红吴迪是7月7日从上海坐高铁进入邵东的,在出发前,他问过邵东当地的村里,来自嘉定区不需要报备。携带上了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吴迪踏上了前往邵东的火车。在抵达当地火车站后,吴迪首先被要求落地做人工登记,手写签名。按照当地防疫部门要求,他和其他同车的人一起交出了身份证,这些身份证被放在一起拍了照片。防疫部门告知,他需要居家隔离医学观察3天,在此期间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并且需要亲属进来签字领人。身份证暂时扣押,在等亲属签完字后才能交还。虽然怀疑这样的防疫措施是不是不符合相关规定,但好在“健康码是绿色的”,吴迪还是配合完成了相应的手续。9日一早9点开始,一个陌生的邵东号码呼入了吴迪的手机,由于对方呼叫了好几遍,吴迪将信将疑接了起来。对方表明身份是防疫办,并询问了他是几号来的,从上海哪里来的,目前在邵东哪里等等一系列问题。“因为口音问题没大听清,依稀听到说你的健康码可能会变红。”吴迪说,挂完电话后他赶紧刷了下自己的手机,发现还是绿码,虽然心中有点小疑虑但还是继续吃饭了,以为是骗子。紧接着,又一个邵东的电话呼入了,对方表示,是吴迪所在的镇防疫办,并告知他核酸码已变红。“我赶忙刷新了下自己的健康码,发现果然变红了。”转黄自己的健康码突然变红,吴迪有些惊讶,“因为知道自己没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有些激动,还有些小紧张”。镇防疫办工作人员询问了吴迪同样的问题,比如从哪里来,目前在什么地方等等。在一一作答后,吴迪问对方:“为什么给我红码?”对方表示:“大数据显示你去过普陀区,所以变红了”。吴迪回忆了半天,自己确实在6月底的时候去过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根据“上海发布”的消息,7月6日,普陀区甘泉路街道西乡路91弄被列入中风险地区,甘泉路街道的其他地区列为低风险区。防疫办工作人员又进一步问:“你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吗?”吴迪表示没有,并向对方提供了在上海市嘉定区的住址以及公司的地址。防疫办工作人员表示,请吴迪联系所在村的村干部,将行程码、健康码、具体行程地址发过去,在填完一系列表格后,可以帮他转为黄码。在黄码7天内,他需要遵守居家健康观察的规则,第2、4、6日分别去做一次核酸检测,做核酸要戴好口罩返回家中不要外出。挂完电话,吴迪联系了村干部,分别填写了《行程情况承诺书》、《防疫承诺书》、《申请解码人员台账》。在提交相关文件后没多久,吴迪发现健康码果然转变为黄码了。“变黄码后防疫办的工作人员还电话确定了下,是否变成黄码了。全程我都是被动被联系的,感受到了邵东人民的人情,也感觉自己给防疫工作人员填麻烦了。”吴迪表示。返绿令吴迪意外的是,晚上6点多的时候,他打开健康码一看,居然又绿了。“我感觉绿码是个意外。”吴迪告诉第一财经,尽管健康码已经转为绿码,但他还是遵守了防疫部门之前交代的“7天3检”的健康管理规定,每隔一天去镇上进行核酸检测。尽管已经转为了绿码,但吴迪表示,他每天空下来的时候也要刷刷自己健康码,生怕它什么时候颜色又变了。“今天(7月10日)防疫办又有人电话来询问一遍情况,问我啥时候来的,目前住在村里哪个组,具体谁家。还我有没有签承诺书,过来签一下承诺书,我说已经签了。”湖南邵东对有低风险区域旅居史的人员赋“红码”、转“黄码”的行为符合防疫规定吗?按照6月28日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低风险区域人员离开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域人员,不需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当地不能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人员采取隔离、限制出行等“层层加码”的措施。“行程码虽然取消了星号,但大数据还在潜移默化地工作着。”吴迪表示。(应受访者要求,吴迪为化名)...
7月10日深夜,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河南金融局”)发布公告表示,河南银保监局、河南金融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核实四家村镇银行客户资金信息,制定处置方案,将于近期公布。再次提醒相关客户尽快完成登记。紧随其后,许昌市公安局在“平安许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警情通报指出,经许昌市公安机关全力侦查,现进一步查明:2011年以来,以犯罪嫌疑人吕奕为首的犯罪团伙通过河南新财富集团等公司,以关联持股、交叉持股、增资扩股、操控银行高管等手段,实际控制禹州新民生等几家村镇银行,利用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和该犯罪团伙设立的君正智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自营平台及一批资金掮客进行揽储和推销金融产品,以虚构贷款等方式非法转移资金,专门设立宸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删改数据、屏蔽瞒报。上述行为涉嫌多种严重犯罪。通报显示,近期,公安机关又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又依法查封、扣押、冻结一批涉案资金、资产。案件侦办工作正有序推进。图源/“平安许昌”公众号在上述公告、通报发布的早些时候,有储户向《财经》记者表示,7月10日有部分储户聚集在郑州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办公地,期望存款得到赔付。但在上午11时左右,现场出现一些未佩戴明显标识的不明身份人员围堵部分储户,然后企图把储户拉上大巴车。一些不愿上大巴车的储户,与不明人员产生了肢体冲突。据在冲突现场的储户向《财经》记者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部分储户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之后河南村镇银行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河南金融局曾于7月1日发布公告称,“河南银保监局、河南金融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鉴于我省禹州新民生等四家村镇银行案件侦办取得重大进展,有关部门正在甄别信息,研究制定处置方案。提醒相关客户通过线上程序抓紧登记,如实登记。”更早前,涉事的四家村镇银行线上客户资金信息登记工作已开展数日(均于6月20日在官网发布公告)。回溯“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从事发到如今,已超80天(参见此前报道《河南村镇银行存款“消失”,新财富集团如何下饵》)。2022年4月下旬,多名储户反映,自己在河南几家村镇银行的存款无法提现,包括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以及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等。这些储户主要通过银行小程序、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线上渠道购买存款产品,或在线下办理存款业务。随着“取款难”事件持续发酵,监管部门亦相继作出回应。有储户表示,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曾在官网“公众留言”一栏对相关问题进行回复。回复内容显示,央行高度关注此事。目前,有关部门已开展调查,央行将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尽责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5月18日,《财经》记者从中国银保监会处获悉,银保监会与央行持续关注河南四家村镇银行线上服务渠道关闭问题,已责成河南银保监局和央行郑州中心支行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密切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稳妥处置。此后的6月中旬,多名储户发现自己的健康码莫名被赋“红码”,甚至包括近期并未去过河南的储户。一时间,“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热度再升温。6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公安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安许昌”发布警情通报称,2022年4月19日,许昌市公安机关依法对河南新财富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河南新财富集团”)涉嫌重大犯罪立案侦查。现初步查明,2011年以来,以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吕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涉嫌利用村镇银行实施系列严重犯罪。当日晚间,河南银保监局、河南金融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金融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禹州新民生等村镇银行线上交易系统被河南新财富集团操控和利用的犯罪事实已初步查明,相关资金情况正在排查。有金融、法律等领域专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如果责任主体涉嫌犯罪,根据以往同类案件处理结果,这个调查、审判、追赃和返还的过程往往十分漫长。“此外,储户的资金是否进入银行体系亦是当前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进入,存款保险很难承担赔付责任。”不过也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此次“取款难”事件或可适用民法上的“表见代理”规则。“在‘表见代理’语境下,不管银行方面相关人员、机构的行为如何认定,并不影响银行对客户应尽的偿付义务,这个义务是真实有效的”。...
[ “男职工满30年,女职工满2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比目前多地执行的缴费年限要长,地方上制定了相应的过渡政策。 ]近日,山东、广东等省份出台了医保新政策,将在未来几年后将医保最低缴费年限提高到男职工满30年、女职工满25年,参保者必须达到上述缴费年限方可享受医保退休待遇。提高医保缴费年限是不是因为医保“没钱”了?它会对哪些群体造成较大影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对第一财经表示,从长期来看,提高医保缴费年限有利于增加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但当前并不是因为医保“没钱”才提高缴费年限的。从全国来看,目前医保基金总体上是比较充裕的,中国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职工医保可支付月数高达23.7个月。多省份出台提高医保的最低缴费年限主要是为了落实医保待遇清单的要求,逐步实现省内待遇标准的一体化。6月20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广东省医疗保障局 广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下称《暂行办法》),规定逐步统一职工医保缴费年限,到2030年1月1日,全省累计缴费年限统一为男职工30年,女职工25年。《暂行办法》自7月1日起实施。去年12月15日,山东省医保局、山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与待遇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范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提出参保职工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累计最低缴费年限按《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鲁医保发〔2021〕43号)规定执行,男职工为30年、女职工为25年,未达规定年限的统筹地区,2025年底前过渡到位。通知要求从2022年4月1日前实施,以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最低缴费年限制度是为确保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履行缴费义务而设定的一项基本规定。凡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参保职工,退休后不再缴纳职工医保费,并享受退休人员医保待遇。目前全国各地医保缴费年限没有统一,比如浙江省规定,职工医保缴费年限累计达到20年的,退休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不再缴费。北京市累计缴纳基础医疗保险费男满25年、女满20年的,可以享受退休人员的基础医疗保险待遇,无需再缴纳基础医疗保险费。还有些省内不同的统筹区域对最低缴费年限制度规定也不同。“男职工满30年,女职工满2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比目前多地执行的缴费年限要长,地方上制定了相应的过渡政策。烟台市医保局在相关政策解释中称,男职工30年、女职工25年,与该市现行标准相比,男、女职工最低缴费年限均增加了5年,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烟台市确定自2026年1月1日后退休的人员,需要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男职工达30年、女职工达25年,方可按规定享受退休人员医保待遇,2025年12月31日前仍执行男职工25年、女职工20年的最低缴费年限规定。廖藏宜表示,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主要影响两类人群,一是快要达到或是已经达到过去最低缴费年限的,即将享受退休医保待遇的人群,按照新政策他们将继续缴费;二是低收入和收入不稳定的灵活就业人群,他们参加医保后想尽一切办法缴够了最低缴费年限,提高年限之后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对于大部分年轻人和收入较高的人群来说,提高缴费年限影响不大。若参保人到了退休年龄仍然没有达到医保缴费最低年限怎么办?各地医保经办政策均允许补交。浙江省医疗保障待遇清单(2021版)提出,职工医保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依法办理退休手续时,可申请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缴费年限累计未达到规定年限的,可以继续按月延续缴纳或者一次性缴纳不足年限的职工医保费。山东省相关政策也规定,参保职工可根据自身实际缴费情况,若到退休时达不到缴费年限,可以现在申请以灵活就业的方式补缴前期中断的医疗保险费。...
刚性成本持续上涨,成为了餐饮品牌“难以承受之重”。消费者不买单,餐饮人只能“哑巴吃黄连”。面粉、大葱、食用油.……越来越贵的原材料疫情以来,原材料涨价这个事似乎“看不到尽头”了。从米面粮油——短视频平台上,有餐饮老板哭诉:“短短半个月,面粉价格每袋涨了14块,现在都买不到100块以下的面粉了。”自去年冬天面粉价格上涨后,至今平均每袋面粉都已经涨了20-30元不等。面粉涨价的源头是小麦成交价提升,面粉巨头中储粮的小麦拍卖,成交价格刷出新高,成交价冲破1.5元/斤。小麦之外,受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价格前所未有的快速大幅上涨影响,食用油产品成本也跟着大幅提升。在早前金龙鱼财报会上,有投资者向金龙鱼CEO穆彦魁提问:今年以来,食用油进行了几轮调价?穆彦魁回应:今年食用油产品已经调过两次价格,面对国际食用油大涨环境,近期还在考虑第三次调价。到猪肉牛油——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6月20日-6月26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的平均收购价格为17.66元/公斤,环比上涨4.9%,同比上涨14.6%。白条肉的平均出厂价格为23.04元/公斤,环比上涨4.5%,同比上涨10.8%。4月中旬,多家牛油企业陆续发布调价函:牛油价格上调至500-600元/吨。根据函内预估,牛油涨价预计会持续到明年,而明年可能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再到葱姜蒜——“好不容易等来了猪肉降价,这下又买不起葱姜蒜了,难道要白灼猪肉吗?”消费者的声声“拷问”下,葱姜蒜最近的风头妥妥压住了猪肉。短短几天时间,大葱价格涨了三倍,某些超市或商场中,一斤大葱普遍要卖到6-7元。而生姜价格较去年也翻了两番。有收购商在平台上表示,去年这个时候,毛葱的价格每斤只要4-5毛钱左右,而今年则翻了几倍,1.4元才艰难拿到。原材料的不断上涨让餐饮人喋喋叫苦。原材料,涨!人均消费,降!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中下游成本压力剧增,但奇怪的问题是,餐饮品牌怎么还在频频降价?近日,在多家品牌推出的“复工套餐”中,价格较以往有明显降低。华莱士上新的“解封复工欢享单人餐”,汉堡+饮料+两份小食,定价25元;上海Peekoo咖啡店推出的“三杯复工套餐”,美式+澳白+西柚,三杯组合定价32元;太仓西餐厅原定近600元的双人餐,复工后调价65%。“消费降级”后,餐饮作为民生消费刚需,首先嗅到了变化。内参君在走访北京望京小街时发现,相对于被洗牌困扰、“铁锁囚禁”的大部分品牌,“量大价低”取胜的高性价比小店,生意好得“异常”。一家平均客单价10元左右的小面店,门前大排长龙。推出低价单品或低价套餐这件事,一路蔓延至新茶饮、快餐、火锅等各个赛道。上月底,喜茶推出新单品多肉桃李,满满一瓶的当季黄桃+李子果肉不重要,重要的是定价15元,紧接着就有网友在种草文章标题写到“喜茶抖音13.9”;再早之前,喜茶还曾推出过另一款单单品灭火青芒油柑,定价在16元。两款单品创下喜茶今年果茶类新品的价格新低。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奈雪身上,在奈雪此前公布的降价函中,大部分产品调整5-10元不等,曾经30元一杯的霸气葡萄、霸气芒果,如今只有19元。整体产品价格带下移,目前已无30元以上单品,14-25元成为其主力价格区间。其他赛道也是如此景象:呷哺呷哺回归大众消费路线,新菜单中,50元的单人套餐至少包含20余款食材和一杯茶饮;豪虾传客单价由105-110元区间,调整至90元左右。在外卖平台上,内参君曾经常点的一家粉面店,客单价也正在下调。以往平均30大几的单品,调整为套餐后也只要30出头。而在菜单上,越来越多的20元单品正在冒头。而在频繁被雪糕刺客“误伤”的同时,五毛钱的快乐——雪莲冰块,被消费者捧上“宝座”这件事情上,似乎也能嗅到一丝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变化。消费普遍降级餐饮人有苦难言面对成本难以承受之重,餐饮品牌却开始降价,这背后很大的原因在于面对消费降级,餐饮人“不敢涨价”。疫情以来,消费降级的问题始终萦绕在侧,消费者对于价格问题变得更加敏感。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消费热度的表征:截至2022年5月,去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万亿元,其中,餐饮收入占比11.45%。而就2022年数据来看,4月和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11.1%和6.7%。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餐饮收入持续下滑,2022年5月为3012亿元,同比下降21.1%。数据下滑背后,是消费者消费信心的大幅下降。消费者对价格调整的敏感,从肯德基“2.5元吮指原味鸡、59元超值全家桶,重回三十年前的物价”系列营销方案的市场火爆,便可一窥而知。在大众点评等消费网站,这样的评论变得非常多:食材价格涨,餐厅也随之上涨,实属正常。但食材降价却也没见餐厅价格降,到底是为什么呢?另一段更直观的对话是:顾客:你们家怎么这么贵?老板:原材料涨价,成本提升,我们也没办法。顾客:原材料便宜了,你们家怎么还这么贵?老板:只是一种原材料便宜了,还有很多成本在涨啊...有连续创业的餐饮老板针对该现象表示:消费者总是纠结餐饮一旦涨价,很少会降价。但现实是,首先,餐饮业的涨价一般都非常慎重。“说白了,餐饮品牌们都是实在扛不住了、撑不下去了,才会考虑涨价,因为大家都心里清楚涨价意味着什么。当猪肉三十元一斤的时候,一份一斤重的红烧排骨就要卖到八十元才能挣钱,但有几个饭店敢把价钱定到八十元?”此前,比格披萨创始人赵志强曾公开表示,“我感觉这个时候涨价不太适合”。其认为,目前消费者的外出就餐的信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是得给到消费者一个比较高的性价比来吸引他们到店。另一个视角是,有餐饮人评价大牌餐饮降价事件:“降价的很大一部分是有消费基础的大品牌,在中低端成本由于原材料上涨而被迫涨价时,高端品牌们以此为契机拉拢消费降级后的消费者,进而扩大新客群。”刚性成本持续上涨,成为了餐饮品牌“难以承受之重”,但消费者不买单,餐饮老板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成本持续上涨“贴地飞行”是餐饮的出路吗?当下,“不敢涨价”是很多餐饮人的真实写照,“硬抗成本”是中小餐饮品牌们的首选。但原材料涨价,成本“贴地飞行”真的是一个好办法吗?针对这个问题,内参与多位资深餐饮人探讨,得出的结论是:贴地飞行的风险太大。一种方式是:餐饮人应该从源头上严格把关成本核算环节。提前为可能出现的食材上涨挪出空间。“调价无论是处于客观环境还是主观因素,势必会对品牌造成伤害。我们的建议是,在核算产品成本上,首先要对未来趋势有前瞻性判断。比如,在核算成本时,上调10%左右的原材料溢价。”另一种方式是:推新品,降低消费者成本概念,以及通过上新小食来拉高毛利。“近期来看,很多品牌都在上新低价新品,在保护品牌基因的同时,模糊成本概念。由于是全新的单品,消费者很难找到‘对比’,因此对于产品定价的高低不会轻易出现‘跳脚’的情况。”未来原材料价格走势是否会持续上涨不能武断定义,但面对“持续性上涨的成本”,餐饮人似乎也是时候做出反击了。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衰退交易已引发全球商品市场恐慌性抛售,有色金属首当其冲。国际铜价“跌跌”不休,7月伊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盘中跌破每吨8000美元,随后持续下挫,当地时间6日,LME铜期货盘中一度下探至7291.5美元/吨,创下2020年11月以来新低。铝、镍、锌等商品也均于近日创下数月来新低。通联数据显示,本周沪铜已跌破60000元/吨,最低下探至55000元/吨,6月初至今累计下跌超20%。经营旧家电回收生意的郭老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金属价格有涨就有跌,但今年行情与以往不同,铜价断崖式下跌,手里的旧电器跌价到根本没法出货。然而,铜价或尚未见底。由于市场对欧美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与经济形势联系密切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近期持续下行,有色板块在各商品板块中表现最弱。招商期货研究员赵嘉瑜表示,这是因为有色板块金融属性最强,在美联储加息缩表过程中这部分溢价被快速剥离。目前下行的压力依旧存在,有色板块尽管长期会因中国稳增长以及自身库存偏低而出现反弹,但很难在海外衰退背景下形成反转格局。家电行业“冰火两重天”受到金属价格大幅回落影响,电器拆解厂回收各类废旧电器的价格骤降。家电主要原材料价格今年6月以来大幅回落,尤其废旧空调中金属铜的占比较大,跌价最多。最近废旧电器价格每天都在调整,郭老板对记者表示:“以往跌价我就多收点,囤货等到价格回暖卖出,今年下半年金属价格跌势有点望不到底,我和几个同行兄弟都不敢收货也无法巨亏出货,打算放个暑假调整心态。”通联数据显示,二季度铝均价为20615元/吨,同比增长11.04%,环比下降7.10%;冷轧板均价为5430元/吨,同比下降13.77%,环比下降2.18%。与回收厂相反,家电生产企业开始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利润有望修复。自2021年初开始,包括铜在内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家电企业利润被侵蚀。行业分析认为,此轮铜价快速下跌,家电企业利润有望得到修复。因为家电零售价格随原材料涨价而提升,但不会因成本回落而同步下降。以空调市场为例,光大证券表示,若2022年原材料价格走势分化,且空调产品价格上涨5%,以美的集团(000333.SZ)、格力电器(000651.SZ)、海信家电(000921.SZ)、海尔智家(600690.SH)这四家公司的2021年度财报为基础,结合2022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走势,当塑料价格下调20%,铝、铜价格上涨10%,钢价保持不变,空调成本将上升2%,毛利率则有望提升2.4个百分点,家电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迎来修复。基本面上,目前白色家电需求表现一般。产业在线数据显示,今年1~5月空调行业累计实现产量7029万台,同比下滑1.3%; 6月,空调行业内销、外销、总排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7%、-22%、-12%。冰箱1~5月内销量同比下降6.8%,5月同比下降9.9%;洗衣机1~5月内销量同比下滑10.1%,5月同比下滑10.1%。南华期货预计,今年下半年,白色家电的产销或继续回落。原因是耐用品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往往面临较大的压力,白色家电的消费属于改善性消费,不属于刚性消费,所以销量很可能受到压制。有色走势难言乐观回顾上半年,铜价走势先扬后抑,年初价格达9800美元/吨,而本轮下跌约始于4月末。截至6月末,铜价已在3个月内重挫超20%,回吐上半年全部涨幅。铜对全球工业前景的预期敏感,被称为“经济晴雨表”。但大宗商品经纪商Marex的数据显示,目前对铜的空头押注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光大期货有色研究总监展大鹏从资金层面分析称,上半年无论国内还是海外投资者,铜持仓兴趣均在下降,CFTC非商业持仓净多转为净空,这也是自2020年6月以来非商业持仓净空转净多后的又一次转变,表明资金看多兴趣在下降。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冯达表示,6月以来,海外市场身处加息潮中,市场对经济衰退的定价已明显体现在资本转移和风险偏好切换上。在顾冯达看来,虽然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具有供需基本面支撑,但预计下半年海外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加速收紧将成定局,经济滞胀乃至局部衰退的“灰犀牛”风险加大,各类风险资产在海外系统性风险下的压力不容小觑。此外,中信期货从消费端分析称,上半年海外消费相对偏强,但在地缘冲突及欧美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预计海外铜消费下半年可能会明显放缓;而国内来看,一季度受益于外需偏好,且电力投资稳增长,铜消费相对较好,但3~5月疫情对终端需求负面冲击较大,随着下半年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及落地,铜消费可能会受到一些提振,但在房地产长周期向下且外需走弱的背景下,铜消费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该机构预计,三四季度全球铜消费将分别增长0.1%和下降0.2%,2022年全年增长0.8%,2023年则有望回升到1.5%。就供需平衡来看,2021年全球铜市场短缺38万吨,预计2022年下半年将转为过剩局面,全年过剩12万吨,2023年则将过剩53万吨。...
警情通报经我市公安机关全力侦查,现进一步查明:2011年以来,以犯罪嫌疑人吕奕为首的犯罪团伙通过河南新财富集团等公司,以关联持股、交叉持股、增资扩股、操控银行高管等手段,实际控制禹州新民生等几家村镇银行,利用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和该犯罪团伙设立的君正智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自营平台及一批资金掮客进行揽储和推销金融产品,以虚构贷款等方式非法转移资金,专门设立宸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删改数据、屏蔽瞒报。上述行为涉嫌多种严重犯罪。近期,公安机关又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又依法查封、扣押、冻结一批涉案资金、资产。案件侦办工作正有序推进。许昌市公安局2022年7月10日...
很多所谓的赛道,利益输送太厉害,所谓的百亿融资,很多资金被利益输送、被各种套路进入了某些人的口袋...蜜芽关停APP,意味着母婴电商集体陨落了。在此之前,包括贝贝网、辣妈帮等在内的多家母婴电商早已被传破产倒闭。这条融资上百亿元的赛道,和此前众多垂直电商一样,还是没能逃过失败的命运,4.8万亿母婴市场依然养不活一家母婴电商。又一个垂直电商倒下了。近日,母婴电商独角兽蜜芽关停APP的消息一出,令外界震惊不已。至此,许久无人问津的母婴电商行业,算是彻底以败局告终了。蜜芽已是活得较久的母婴电商平台,这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企业,在坚持了11年后,还是选择说再见。对于关停的原因,蜜芽在公告里解释说,是因为用户的购物习惯改变了,他们最终做出2022年9月10日停止运营APP的决定。事实上,过去一两年蜜芽创始人刘楠的精力早就没放在电商上,她已经换了赛道,全心全力在做兔头妈妈,这是一个面向儿童人群的洗护品牌,刘楠将其称为自己的“二次创业”。不光蜜芽,在母婴电商行业掘金失败的企业还有很多,名单能列成一长串,如贝贝网、辣妈帮、母婴之家、荷花亲子等,这些曾经的资本宠儿无一例外都成了资本弃儿,最终宣告失败。从规模层面看,母婴用品市场规模很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母婴市场规模达4.8万亿元,为何如此庞大的市场却养不活一家母婴电商?1 以失败告终看到“蜜芽APP发布停运公告”上热搜时,消费者徐霖开始在记忆里搜寻,她记起来,自己2016年左右用过这个母婴类APP,“这家性价比一般,产品更新也不及时,久而久之就不用了”。再翻看词条下面的评论,徐霖发现,大家的反馈都差不多,有同样感慨“以前一直用来着,一晃都好几年了”的,有记起“这家创始人还上过《奇葩说》,说比米未市值高”的,也有调侃“直到停运了才知道这家公司”的。通过这些零零碎碎的评论,大体能够拼凑出这家曾经站上风口的母婴电商独角兽的轮廓。2017年,刘楠以蜜芽CEO的身份参加了《奇葩说》第四季。在节目里,刘楠讲述了自己进入垂直电商领域的契机、竞争和感悟。她说,孩子出生后,她会常常焦虑,会较真地拿出做毕业论文的劲儿去研究各种母婴产品,甚至给产品的美国官网邮箱写邮件询问。之后,她还会把资料整理出来,分享给妈妈们。慢慢地,刘楠萌生出做母婴电商的想法,开了家淘宝母婴店,两年卖了3000万。再之后,刘楠又通过北大校友会联系上真格基金创始人、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拿到投资,正式做起母婴电商的生意。彼时,她把公司调性定为进口母婴电商。那是2014年前后,正值80、85后一代结婚生子的那几年。那一批妈妈们有一个特点,消费能力提升,对高端母婴用品的需求水涨船高。于是,一大批国外的高端母婴用品品牌顺着海淘的路子进入中国,还一度带动跨境电商创下年均30%以上的增速。刘楠就是瞅准这个市场,准备把蜜芽宝贝(蜜芽的前身)打造成正规军,一举代替一直以来海外代购的散兵游勇。为了打开市场局面,刘楠选择用简单粗暴的价格战。2015年3月,蜜芽挑起了母婴电商的价格战。当时,已经完成三轮融资的蜜芽不差钱,硬是把纸尿裤的价格从128元拉低到了50多元。“电商领域只有老大,没有老二和老三。”时任蜜芽CFO的孙伟说,为了迅速把规模做上去,拿到更大的市场份额,总会有人跳出来打价格战,蜜芽只是顺势而为。蜜芽疯狂烧钱,使得纸尿裤的价格一路走低,从99元,到79元、66元,再到50多元。但效果也显而易见,蜜芽GMV成倍数增长。价格战之前,蜜芽每个月的GMV大概是2000多万,价格战的那几个月,GMV做到了5个亿。在那之后,秀完“肌肉”的蜜芽成功拿到了雀巢、亨氏、达能、惠氏、美赞臣、herobaby等国际母婴品牌的授权。到了2016年,蜜芽已经完成5轮融资,估值接近百亿。彼时,春风得意的刘楠在接受采访时畅想公司5年后的场景。但在现实世界里,5年之后,蜜芽不仅关掉了所有线下门店,还即将放弃APP这个阵地。根据蜜芽官网的公告,从2022年9月10日开始,蜜芽将停止APP服务,之后,要购物的会员可以去微信有赞小程序,保留了最后的体面。(图/蜜芽官网截图)从高处跌落的不仅只有蜜芽,倒在母婴电商路上的企业名单能列出一长串,荷花亲子、辣妈帮、母婴之家等。但此次蜜芽关停APP,也意味着,当年的母婴电商三杰(蜜芽、贝贝、宝宝树)已经悉数败下阵来。曾经的贝贝网很风光,“单季度订单突破一亿”、“MAU月活千亿”、“天价融资”标签层出不穷。甚至于,还差一个IPO,贝贝网创始人张良伦就能兑现几十亿身家了。但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2021年,数百家供应商围攻贝贝集团讨债的新闻被曝出。据称,当时贝贝集团旗下的贝店,涉及拖欠1400多家供应商的账款,总欠款超过1.4亿元。与刘楠的体面不同,张良伦当时跑路了,贝贝集团被传破产。做母婴社区的宝宝树也不好过,好不容易闯关上市却惨遭投资人抛弃,股价长期在1港元以下徘徊,总市值只剩7亿多港元。投资人不满意,核心原因还是宝宝树业绩不行,被认定没有未来。宝宝树2021年的营收只有2018年的三分之一,仅为2.82亿元,净利润更是连年亏损,三年共亏掉了13.51亿元。和刘楠一样,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也换了赛道,开始进行二次创业,这次他不再做儿童生意,彻底改行做起了中老年的生意,卖舒适鞋给中老年人,品牌名叫响午。大母婴电商不好过,小母婴电商更难。某电商圈内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蜜芽的困境是整个行业的缩影,“身边那些母婴电商老板没一个不艰难”。2 从资本宠儿到弃儿母婴电商曾经也是个香饽饽。2014年,互联网江湖暗潮涌动。阿里巴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笔IPO,3Q大战以腾讯胜诉收尾,美团、饿了么烧钱酣战,滴滴、快的日均烧钱过亿......在时代的映衬下,母婴电商行业也热闹非凡。当年1月,宝宝树获得好未来1.5亿元战略投资,正式拉开行业融资序幕。随后,辣妈帮、蜜芽宝贝、贝贝网、小荷特卖等母婴电商网先后宣布融资。2015年年初,贝贝网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直接将战势推向高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蜜芽共获得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红杉中国、H Capital、百度等,总融资金额近20亿元。贝贝网先后拿下今日资本、高瓴资本、IDG资本、高榕资本等共计超23亿元融资。网经社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9年,我国母婴电商共计融资133.1亿元,其中贝贝网和蜜芽拿下了大头。(图/蜜芽官网)没想到曾经的资本宠儿,最终却成了资本弃儿。蜜芽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16年,六年来再无融资;贝贝网靠社交电商贝店的续命,稍微晚一点,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但在出事之前也有两年没有获得新融资;辣妈帮的融资纪录停在了2017年,在今年出事之前,有5年没有获得新融资……2016年年底,有网友匿名表示,蜜芽资金很紧张,再融不到钱就要出大事了。在这条内容下面,有网友附和,公司的资金链的确出了问题。在此之后,蜜芽试图自我造血,但都无济于事。蜜芽造血的第一次尝试是招募城市合伙人,布局线下市场。当时成为蜜芽城市合伙人的方璐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根据合同,合伙人要先交90万元,取得合伙资格,就能用蜜芽的牌子,自行在省内推动线下加盟店。彼时,蜜芽承诺她,公司会上市,到时候给她算干股。但事情的走向并不像蜜芽承诺的那样。方璐回忆,加盟后,她从蜜芽那里进了数十万的货,囤了一堆纸尿裤、驱蚊液等,没想到却被坑了,后来蜜芽在自家APP上搞低价促销,价格比她当时的拿货价低不少。“蜜芽这样做,导致我们线下门店的货根本卖不出去。”方璐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她曾经多次找到刘楠,但对方不听劝。到最后,她不仅没有享受到蜜芽的干股,还损失惨重。除此之外,2017年9月,蜜芽还推出了plus会员制自救,想走社交电商的路子,吸收新的用户。根据介绍,蜜芽的会员体系分plus会员、铂金培训师和钻石服务商三个级别,要想升级,必须完成一定数额的业绩指标和拉新指标。具体来说,要想成为铂金培训师,需要达到6万的业绩,还得直接邀请至少20个人、间接邀请80个人。当然,完成拉新指标,公司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当时,不少社交平台上都有“蜜芽会员让你轻松月入过万”的“致富经”,公司也屡次被质疑打传销擦边球。这和曾经的贝贝集团何其相似。2020年7月,有微博大V爆料:内部消息,贝贝集团旗下会员制折扣商城贝店涉嫌传销,被湖北荆门市场监管局处以3000万元罚款。很快,这条微博内容被删除,但仍有网友截图保存了下来。而贝贝被质疑的传销行为,则是张良伦提出的拉新法子:让老会员拉新会员进店,给予双方一定的优惠力度。无论是蜜芽还是贝贝,其不顾后果的自救、拉新,背后都是自身增长乏力,遭遇资本抛弃的窘迫。宝宝树商业合伙人魏小巍曾说,在2015年,行业里有人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大促一个月之后还没发货,比如深陷假货风波,原因就是融资后,资本逼着公司不断做大GMV。只有GMV快速增长才能融到下一轮钱,如此反复。但很显然,依靠前期的资本和价格补贴,母婴电商已经触及了天花板。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母婴市场研究报告》,2014年,母婴电商市场规模的增长率达到了111.4%。随后,从2015年到2020年,该数值逐年降低,从98.5%、38.9%、27.3%、17.2%降到了2020年的8.6%。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对于垂直电商而言,只有增速远远快于阿里、京东这样的综合电商巨头,才有可能熬下去。可惜的是,所有垂直电商都没能做到,奢侈品电商、美妆电商等不仅量比不上综合电商,增速也比不上,毫无竞争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母婴电商也不例外。3 逃不过垂直电商的宿命事实上,蜜芽、贝贝们并不是第一批倒下的母婴电商。其先例是2004年上线的红孩子。2004年,这家以电商结合目录销售的母婴用品网站上线。巅峰时期,红孩子在全国发行了超过百万份母婴产品目录,其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当时当当和亚马逊之和。与此同时,作为行业标杆,红孩子也颇受资本垂青,先后引进4轮融资,总额达8000万美元。随后,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红孩子开始走向衰落。当年,1号店率先开通母婴频道,紧接着,亚马逊、淘宝、京东、当当等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先后入局,抢占市场。2017年,亏损严重、无力抵抗的红孩子卖身苏宁,母婴电商行业落入冰点。垂直电商和综合电商之争,由来已久,且均以垂直电商战败告终,红孩子、凡客、当当、聚美优品、酒仙网皆如此。庄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想跑赢综合电商巨头,必须保证超高速增长,“头两年增速要在1000%到2000%,第三年得保证200%,之后几年不能低于60%到70%”。而到了母婴电商领域,受困于奶粉、纸尿裤等行业标品日益透明且平价化,想要获得高增长只能打价格战。(图/视觉中国)孙伟说,即便不打价格战,按照之前纸尿裤15%的毛利,再刨去履约成本,企业也挣不到钱。这么来看,还不如打价格战,通过战略性亏损引流,再通过非标品(婴儿车、儿童床品等)获取毛利。久而久之,母婴行业又陷入一个新怪圈。用母婴电商宝贝格子CEO张天天的话来说,母婴电商不打价格战是死,打价格战也是死。各大母婴电商的销量全靠烧钱促销,促销一停,数据立马暴跌。业内人士说,母婴电商自身没有造血能力,早期可以靠资本输血谋求高速发展,但当资本转头不再继续支持后,相当于外部输血断了,如果自己又找不到自救的方法,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情。贝贝网投资人、今日资本徐新曾坦然,如果要在行业里混得好,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标准,其一,市场份额要达到两三成;其二,要领先同行两倍。这在综合电商巨头林立的母婴行业,显然不成立。有数据显示,在母婴电商市场,阿里、京东的份额加起来常年保持在70%左右。存量优势用尽,摆在母婴电商面前的路似乎只剩下一条:回归商业本质,到线下去做服务。孕婴童全渠道服务商乐友的执行总裁董刚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乐友1999年起家于线上,当年,生孩子的几乎不上网,上网的年轻人又还没生孩子,不得已,“被逼到了线下”。2014年前后,拿到融资的母婴电商们开始挤压线下连锁店的生存空间,本就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乐友又开始自建APP,作为门店的延伸。发展到今天,乐友已经升级为“直营+加盟+全渠道电商”模式的玩家。“在母婴领域,纯线上的商业模式不再能满足用户的全面需求。”董刚坦言。究其原因,母婴行业的便利性、专业性、安全性都得依托线下门店来完成。线上加线下,这似乎成了行业共识。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在零售战火从线上向线下蔓延的大背景下,母婴电商品牌开始布局线下渠道,探索渠道下沉。与此同时,阿里、京东也相继完成对几十万中小母婴门店的整合。母婴电商的终点,是线下还是灭亡?庄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即便母婴电商品牌转而布局线下,也得和不差钱的巨头正面刚,相比于线上,线下对于资金的要求更高。庄帅坦言,在电商领域,垂直电商从出现到衰落的脚本,他已经见证了4轮。此次蜜芽关停APP,预示着这一波母婴电商的集体落幕,其还是没能逃过垂直电商的宿命。(文中徐霖、方璐为化名)...
因为多年前的财务造假,网信证券近日被罚了。2012年至2017年期间,网信证券连续6年财务造假,虚增或虚减利润总额超63亿(注:简单合计)。公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合规总监等人员,当时均签字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证监会认为,上述行为违反了2005年证券法相关规定,决定对网信证券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的罚款;对网信证券部分高管给予警告并罚款。目前,网信证券发展迎来拐点,已被指南针100%控股。指南针预计,五年之后,希望能够把网信证券经纪业务的行业排名推进到前20位。连续6年财务报告造假证监会网站近日披露的处罚文件显示,经查明,2012年至2017年网信证券对其买断式回购交易业务未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版)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06版)第十一条的规定进行核算。网信证券在买断式回购交易卖出债券时终止确认了其所卖出回购的金融资产,且未就其承担的回购义务确认相应的金融负债,也未在年末计提利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上述行为导致其向证监会报送的2012年至2017年年度报告财务报表中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利润总额等科目金额虚假。网信证券2012年虚减利润总额15.25万元,2013年虚增利润总额3.47亿元,2014年虚减利润总额2.56亿元,2015年虚减利润总额3.59亿元,2016年虚增利润总额22.6亿元,2017年虚增利润总额31.25亿元。证监会表示,上述违法事实,有网信证券2012年至2017年年度报告、财务资料、公司内部相关制度、相关债券交易明细、相关债券业务结算数据、相关债券估值数据、相关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相关情况说明、相关合同、相关银行账户资料、银行流水、相关人员询问笔录等证据证明,足以认定。证监会认为,网信证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2005年证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证券公司及其股东、实际控制人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或者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的规定,构成2005年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一款所述“证券公司或者其股东、实际控制人违反规定,报送、提供的经营管理信息和资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行为。网信证券时任董事、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王媖,负责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其在审议通过2012年至2017年年度报告的董事会决议上签字,在向证监会报送的年度报告上签字。时任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张家军,负责公司财务工作,其在向证监会报送的年度报告上签字。其二人均在2012年至2017年年度报告中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是网信证券上述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时任董事长刘平,全面负责公司工作,其在审议通过2015年至2017年年度报告的董事会决议上签字,在向证监会报送的2015年至2017年年度报告上签字,并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是网信证券上述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时任合规总监张松启,在向证监会报送的2012年、2014年至2017年年度报告上签字,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时任副总经理贾向安具体分管公司债券交易业务,上述二人是网信证券上述违法行为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证监会表示,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2005年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决定对网信证券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的罚款;对刘平、王媖、张家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三万元罚款;对贾向安、张松启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二万元罚款。已成指南针旗下券商网信证券此次被罚的事由,已是数年之前。目前,网信证券已经经历了一番股东更换。上市公司指南针100%控股了网信证券。在2018年之前,网信证券因部分业务形成大幅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面临破产。2019年5月5日网信证券被辽宁证监局接管,2019年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因网信证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向网信证券发出《调查通知书》。2021年7月,网信证券走上破产重整之路,拟引入新股东清偿债务。2021年9月,指南针报名参与网信证券破产重整投资人遴选。2022年2月指南针被网信证券第二次临时债权人会议确定为重整投资人。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核准指南针作为网信证券主要股东的资格,沈阳中院裁定批准网信证券重整计划。指南针投资15亿元,100%控股了网信证券。7月初,指南针公布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涉及了一些对网信证券的发展规划。据介绍,网信证券经营的未来五年内,公司有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一年之内扭亏为盈。通过测算公司的体量,包括网信证券目前亏损的规模,这一步相对把握较大。第二步,希望在未来三年以后,能够把网信证券经纪业务做到市场中位水平,大概排名在40-50名左右。近期证券业协会公布了2021年证券行业的数据,经纪业务收入排名第40位大概是10亿元左右。这是公司的努力目标。第三步,到五年之后,希望能够把经纪业务排名推进到前20。很显然,公司要把经纪业务条线作为业务重点来做。从开展业务的具体步骤而言,指南针二十多年服务于中小投资者,公司的客群与证券经纪业务的客群基本是100%重合的,公司首先考虑经纪业务协同性布局。今年下半年先恢复网信证券的经纪业务,形成软件服务和证券经纪业务的客户闭环,进一步提高付费转化率和用户粘性。这个过程中,公司会先进行小范围尝试、迭代、逐步扩大范围,不断修正方法、路径,力争探索出稳定、高效且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同时也将陆续恢复业务所需的必要设备、系统和人员。指南针将定增不超过30亿元,用于补充网信证券的资本金。预计2023年后,公司会陆续开展证券全牌照业务,根据自身客观条件,基于客户样本、客户画像优势等开展基金代销、两融、自营及资管等业务。另外,未来经营网信证券的经纪业务也不会实行完全恶性化的佣金战,会采取一个相对公允的市场价格方式,在输出指南针特定服务之后,还有可能采取相对高的佣金策略。...
7月13日,锂矿龙头天齐锂业(002466.SZ)发行的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将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根据7月7日披露,其H股发行价已经确定为82港元/股。而在此前,天齐锂业A股受到资金疯狂追逐,从4月27日到7月5日,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其股价已经从阶段性最低位的58.05元,上涨到147.17元,其间累计上涨近90元,累计涨幅超过150%。天齐锂业短时间内的大幅上涨,与资金蜂拥买入有很大关系。自4月27日以来的48个交易日里,该股股价涨幅达143.83%,主力资金流入达1680.92亿元。而参与追逐的,更多的还是机构资金。自一季度以来,公募基金便持续加仓该股。通联数据显示,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一季度加仓148万股、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一季度加仓146.73万股、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混合一季度新晋为该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6月6日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池南路证券营业部、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阴福泰路证券营业部分别净买入天齐锂业2.08亿元和1.94亿元;而两机构专用席位分别买入天齐锂业1.76亿元和1.54亿元。“公募基金风格过度偏向右侧”天齐锂业不过是机构追高的一个缩影。“国内公募基金整体的风格导向出了问题,过度偏向于右侧,以至于博弈因素导致的价差机会持续增多,这是2020年公募规模大增、明星基金经理大火后明显加重的情况。”一位基金合伙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所谓“公募基金风格过度偏向右侧”,即投资者、卖方、买方往往倾向于“追热点”,某板块行情好时基民和渠道会加速申购,同时各大平台策略会中会反复出现该板块相关路演活动,营造出一片盛世祥和之景。以2021年的新能源板块为例,新能源指数从2021年3月25日低点(2486.87点)一路上涨,至2021年11月1日指数已上涨至4887.92点。其间,多只新能源基金规模涨幅翻倍,以国投瑞银基金经理施成管理的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最为典型。该基金规模从2021年二季度末不到8亿元,增长至当年三季度末的80多亿元,单季度规模涨幅超9倍。他管理的其他几只基金规模也同样大幅增长,施成的个人管理规模也从二季度末的不到40亿元增长至212亿元。通联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了汇川技术(300124.SZ)、天齐锂业、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等新能源个股。2021年三季度,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再度加仓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个股,比如加仓天齐锂业467万股、合盛硅业(603260.SH)294万股、融捷股份(002192.SZ)278万股。医药板块也与之类似。医药指数曾在今年5月16日短暂“冲高回落”。通联数据显示,在5月16日~5月24日的7个交易日内,医药指数下跌幅度达6%。当医药板块开启一波持续上涨行情后,7月份,“医药主题基金加速回血”的论调开始出现。买方、卖方也开始造势。7月7日,富国基金在其公众号中发文:《跌得越狠,反弹越高?医药的行情要来了?》,文章内容显示4月27日以来医药已悄然反弹20%。反弹主线有三条:一是消费医疗,沿着消费复苏的逻辑演化;二是疫情受损板块,受损越大,反弹弹性也更强;三是集采边界产品,市场悲观以为要进“集采”,但实际未进“集采”,业绩大幅上升下,情绪也在修复。天风证券近期研报梳理了多个指标,认为医药板块正处于长期底部位置。从公募基金持仓的情况来看,医药的超配比例处于过去10年的相对低位,预示超额收益也处于历史大级别的底部;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医药已经隐含了相对比较悲观的预期;政策和基本面的悲观预期基本反映在股价里,短期的一些积极变化,正指引医药板块走出底部区域。随着各方开始唱多,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路演平台中开始出现了医药专场。回顾历史,当医药指数上涨时,对应基金规模通常也会激增。2021年二季度,医药指数也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彼时指数从2244点的低点上涨至2837.93点的高点。在2021上半年以83.17%的涨幅夺得半程业绩冠军的创金合信医疗保健行业基金,规模从0.63亿元增至19.27亿元,激增近30倍;融通健康产业、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等去年上半年涨幅超70%的基金,规模增速都超过10倍。但追高总是有风险的。而在新能源指数低位震荡的2020年全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却屡遭赎回。通联数据显示,该基金在2020年二季度份额缩减37.9%;在2021年一季度份额缩减24.65%。另一只重仓新能源产业链的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混合基金在2021年三季度也迎来大笔净申购,三季度末规模达到84.47亿元,单季度规模涨幅达150.70%,基金份额涨幅也超过92%。2021年7月13日,在新能源板块经历过彼时那波大涨后,华夏能源革新股票基金经理郑泽鸿公开发文警告。他表示新能源板块成长性强却也波动巨大,短期遇到20%~30%的回调都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在连续上涨、市场火热的当下,这种短期回调发生的概率更大。如郑泽鸿所言,新能源板块在2021年11月初到达高点后迅速回调,一路震荡下跌至2022年4月27日的低点(2688.38点),在2021年追高的投资者无疑承受了一定损失。让渠道从客户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从某个层面来讲,渠道需要为投资者“追热点式投资”承担一定责任。“目前全市场最主流的销售机构还是银行和券商,而公募会把50%~75%的第一年管理费和认购费让渡给渠道,站在银行和券商的角度,规模是唯一的考核基准,自然没有动力引导投资教育。”上述基金合伙人说道。一位基金三方售卖平台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整个公募基金销售市场大概可以按照6:3:1比例划分。银行渠道占据六成、券商渠道占据三成、包括支付宝和天天基金在内的其余三方渠道占据一成。“银行考核基金发行业务口径和其他渠道不同,银行是以基金发行规模为考量标准,而券商和三方渠道更多的是考核保有量、存量。”上述三方平台工作人员说道。以基金的发行规模作为业绩考量标准,让银行销售人员有更多动力去给客户不停的推荐新基金。一位三方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话术是这样的:最近XX基金表现不是很好,你去换个XX基金的产品吧。大多数基民不是很专业,也就听从了客户经理的指导。“如果公募以后取消管理费的收费方式,单纯以超额收益收费,而银行的业绩提成同样挂钩一部分超额收益,理论上客户的长期持有利益会和机构更一致。”上述基金合伙人表示。他表示“监管一直在试图引导这种风格”。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基金公司,都希望通过发行设定持有期的产品锁定投资者的持有周期,引导投资者由短线投资转向长期投资,让投资者真正体验到长期投资的价值所在。证监会今年4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行业机构开发各类具有锁定期、服务投资者生命周期的基金产品。而华夏基金则提交了华夏远见未来10年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申请,引起业内广泛热议。从过往历史来看,这是基金行业首次出现封闭期长达十年之久的混合型基金。“就像保险代理人只代表自己所在公司的产品利益一样,其实公募和渠道也有类似困境,基金公司销售只对自家产品上心。”上述基金合伙人说道。他表示,理论上讲,发展基金投顾其实是一种解决之道,他们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基金合伙人说道:“但问题在于,基金投顾的身份很多不够第三方,他们的收费机制也偏前端。而且大V很多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监管批量取缔无牌经营的基金大V是对的,但基金投顾怎么保证第三方的中立地位,他的收费机制怎么和客户利益更一致,是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蔚来(9866.HK)真倒霉,“测试车坠楼”“销量掉队”以及“被奥迪起诉”,一桩接一桩。最近,蔚来又被做空机构盯上了。6月28日,做空机构灰熊研究(Grizzly Research)发布报告称,蔚来汽车利用之前联合其他企业成立的武汉蔚能电池公司夸大了自己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并且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质押了本该用于服务用户的nio user trust基金。事发后,蔚来股价下跌11%。蔚来也赶紧用了一贯的公关做法,快速发公告,并对灰熊的指控全部否认。就像此前“测试车坠楼”事件一样,快速公开表示“非车辆原因导致”。砸什么都不能砸自己产品。同时在7月6日,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NIO Power Day 2022上表示,蔚来到现在没有盈利不是因为换电站业务带来的。似乎是在对做空事件的回应。那么,做空机构灰熊到底说了什么?咱们重点看了下报告内容,质疑的焦点集中在蔚来的换电业务。这就要先讲一讲蔚来换电业务的商业逻辑了。和绝大多数电动车企采用充电模式不同的是,蔚来用的是换电模式。换电模式类似换电池,车辆用完电了可以换个充满的电池继续开。这种模式有利有弊,好处就是速度快,不需要等待充电,弊端就是建充电站、储备电池都属于重资产,需要大资金。蔚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就用到了灰熊报告中提到的武汉蔚能公司。这家公司购买蔚来的电池,然后用来租售给蔚来的车主,赚取租金收入。这种服务模式也被称为电池租用服务(BaaS)。2020年8月,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在武汉光谷成立,并于同月发布电池租用服务(BaaS),后来完成了A轮、B轮的融资。目前蔚来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武汉蔚能19.8%的股权,是第一大股东。武汉蔚能是蔚来的关联方,宁德时代也是武汉蔚能的股东之一,持股10.9%。从人员构成上,蔚能和蔚来的关系也很暧昧。蔚能电池的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沈斐和总经理兼董事陆荣华在蔚能身居要职的同时,还担任了蔚来的高管。其中沈斐是蔚来的副总,陆荣华则是蔚来主要子公司上海蔚来的电池总监。因为二者关联方的特殊关系,二者之间产生的交易也是关联交易。不过,从监管层面来说,关联交易是可以存在的,但关联交易带来的营收不能过高。如果一家公司的收入中关联交易收入占比过大,一般都是值得高度警惕的。灰熊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9月的9个月内,武汉蔚能通过购买蔚来电池和服务,将后者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夸大了10%和95%,即分别虚增了26.17亿元和17.77亿元。是否夸大我们暂且不做判断,毕竟这需要更内部的深入调查。但蔚能的存在,确实可以为蔚来带来不少“便利”。灰熊在报告中指出, “蔚来将收取月度订阅费的负担转移给蔚能,从而加速了收入增长。蔚能允许蔚来立即确认他们出售的电池的收入,而不是在订阅期(约7年)确认收入。通过这种安排,我们认为蔚来已经预支提前7年的收入。”可以理解为,本来用户直接从蔚来那里租电池,现在变成蔚能从蔚来那里买电池,用户再从蔚能那里租电池。如果没有蔚能,蔚来只能一点点地从车主那里收租金,但有了蔚能,蔚能可以更早获得电池销售带来的收入。至于收入什么时候确认,两家人本来就关系亲密,那就是自家人谈的事了。蔚能承担了购买电池的资金压力,但蔚能的钱也不全是自己的,它也在四处融资。深谙资本之道的李斌,继续玩起了资产支持证券。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ABS””ABN”都属于资产支持证。今年4月,蔚能就发行了全国首单绿色电池资产ABN,融了4亿元,利率只有3.12%。这是个什么东西?通俗点讲,就是把蔚能未来会取得的租金收入,提前打包做成了一个金融证券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来融资。这样蔚能就可以提前“回笼资金”,“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没钱买电池了”。说完资产支持证券,李斌还有另一个资本工具——用户信托。不得不说,社会学毕业的李斌,也很懂金融啊,不知道背后是不是又高人指点。灰熊指出,蔚来在2021年6月将蔚来的用户信托NIO User Trust质押给了瑞银集团。用户信托是什么?李斌的这些“高科技”真多,净整些普通大众听不懂的。2019年1月,蔚来用户信托正式成立,李斌拿出自己所持三分之一、5000万股蔚来股票,在保证投票权的情况下,将其收益处分权交给用户。这一信托基金受益的使用有4个方向——公益、环保、运维以及“社区认为有必要开展”的项目,信托的目标是在公司和用户之间建立更深的联系。李斌这一“善举”,目的肯定是加强与用户的关系。但本该为用户服务的基金却被灰熊指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检索到的文件显示,2021年6月,NIO User Trust已经被抵押给瑞银集团。一份被称为“变更证明”的文件显示,NIO Users Limited被指控给瑞银集团,指控登记时间为2021年6月28日。不得不说,蔚来最近一系列的事情确实是伤到车主们的心了。至今,蔚来并没有对灰熊指控的内容进行证据上的解释。一家真正的企业应该专注于产品提升,让自己的车少出安全事故。资本财务路数太多,可能不见得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