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业绩预告火热披露中,有些业绩优异的个股却出现“见光死”行情。对于“见光死”的原因,主要包括几点,诸如炒作已经大幅透支业绩预期;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则是有内幕消息提前泄露,部分资金提前埋伏,把业绩公布的时间当成了利好出货的节点。中报业绩预告披露期间,肯定会有业绩预期不错的股票,相关公司的股价往往也会随着投资者的追捧而不断走高。不过,一旦业绩公布,主力资金很可能会借利好出逃,追高的投资者将会被套牢。例如医药股,因为疫情持续的时间远超投资者预期,它们的业绩也继续保持在高位,但是股价也同样涨幅巨大,那么如果上市公司公布了一个预期之中的好业绩,其股价很可能不会上涨,相反还会大幅下跌,这不是说投资者认为它的业绩不好,而是投资者认为公司的股价已经高到足以反映公司好业绩的程度。投资者担心的是,如果未来的新预期不能出现更大幅度的业绩增长,那么高股价可能会存在压力,这就是“见光死”的逻辑。个股行情能否延续,主要看题材能否延续,尤其是目前大盘进入了短期调整之中,主力资金操作股票的手法也会有所收敛,如此市况下,每一个没有后续利好的中期报告预告都要当作利空对待。除非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好到超出预期,并足以用投资价值支撑股价,否则投资者还是应该见好就收。总体来看,现在投资者的主要任务还是规避涨幅巨大股票的投资风险,对于尚未公布中报业绩预告的持股也要多加小心,如果认为它公布超预期好业绩的概率是未知数,最好还是先行撤离,等待大盘重新走好、开启新的上升通道的时候,再选择业绩预期较好的个股进行配置,毕竟到时候炒作半年报白马股可能安全边际更高一些。现在股市规模大了,即使长期走牛,业绩不佳的公司表现也会逊于股指,价值投资将是未来投资者能够稳健获利的唯一法门,而规避中报业绩“见光死”风险,正是价值投资者应该做的必要选择。另外,个别“见光死”的股票可能存在内幕消息泄露的情形。部分个股股价提前大涨,当中报业绩预告出炉的时候,投资者发现业绩大涨,所以充满很高的期待。不过,次日股价就出现高开低走甚至低开低走的情形,这其中就可能涉及内幕消息泄露的问题,有资金提前埋伏,把利好当成套现离场的工具。当然,有“见光死”就会有意外的爆发,投资者预期中期业绩不好的公司如果意外出现良好的业绩预告,也能引发投资者对于股价的追捧,那时候持股的投资者将会因此获利。不过,根据历史的经验判断,业绩意外下滑的概率要远高于业绩意外暴涨,所以投资者对于业绩意外爆发不要有过高的期待,意外中奖是好事,但不中奖也是常态。...
协助调查3个多月后,泽达易盛(688555.SH)实际控制人林应,又被监管立案调查。泽达易盛7月12晚间公告,当天收到证监会通知,林应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此前的3月18日,林应与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秘兼财务总监应岚,开始协助有关部门调查。林应及泽达易盛被立案调查的具体原因,尚有待披露。第一财经6月29日在《独家|专投空壳公司、资金去向不明,泽达易盛上亿理财被谁“做局”?》的报道就已指出,泽达易盛通过成立两个资管计划的方式,将上亿资金投向了一家注册资金、参保人员至今为0的空壳公司。而这家公司投资的企业,同样也是空壳公司。这些被投资的空壳公司,与林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如此,泽达易盛2021年还以采购名义,对外支付逾4400万元的预付款,而预付款的支付对象,同样与泽达易盛、林应配偶刘雪松勾连甚深。此外,由于应收账款、资管托管涉嫌造假,其2021年年报也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实控人二次被查今年3月18日,泽达易盛公告称,林应、应岚正在协助有关机关调查。5月13日,泽达易盛因信披违规而被立案调查。7月12日,林应又被调查。公开信息显示,泽达易盛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食品、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监督服务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2020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实际控制人为林应、刘雪松夫妻。据公开披露,截至2021年底,林应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泽达易盛49.39%的股份。目前,林应直接持股数量为270万股,加上间接持有部分,合计持有728万股,持股比例8.76%。此外,其-刘雪松截至去年底也持有泽达易盛2.7%的股份。林应此次被调查的具体原因,泽达易盛未在公告中说明。但在此前,该公司的大额理财资金、预付款去向不明,以及应收账款、资管托管涉嫌造假,已被审计机构、IPO保荐人出具了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检查报告。泽达易盛投资理财,最早要追溯到两年前。2020年3月、4月间,该公司使用不超过3亿元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信托、资管计划、股票等产品。随后,泽达易盛在2020年11 月、 12 月,与资管机构签订了鑫通1号鑫福 3 号两个资管计划的资产管理合同。然而,合同签订后不久,泽达易盛又于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 鑫通1号、鑫福3号的投资类别,与资管机构三次签订补充协议,将两个资管计划的投资类别,从固收变为权益,风险等级、投资年限,也从R2、5年,变成了R5、10年,甚至在第三方补充协议中,一度将两个资管计划的委托总额,上调到50亿元。合同变更的同时,上述两个资管计划的实际投向,也变成了非标股权,且投资对象均为杭州和鑫商盈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下称“和鑫商盈”)。截至去年12月底,鑫通1号、鑫福3号的本金余额7000万元、3000万元,全部投向了和鑫商盈。如此重大的合同变更,泽达易盛却始终没有披露。第一财经6月29日的《独家|专投空壳公司、资金去向不明,泽达易盛上亿理财被谁“做局”?》的报道就曾指出,和鑫商盈2020年12月底就已成立,泽达易盛2021年12月披露的理财进展,却只字未提此事。不仅如此,和鑫商盈至今仍是一家空壳公司。 和鑫商盈注册资金1.3亿元,其中76.92308%的出资额,由鑫通1号、鑫福3号的委托资管机构持有,但实缴资金至今仍然为0。而和鑫商盈投资的两家企业也是如此。成立后不久,和鑫商盈就在2021年2月25日、3月1日,投资了杭州钥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钥钰信息”)、杭州厚盾贸易有限公司,并分别持股75%、66.67%,而这两家公司实缴资金、参保人数同样为0。理财资金迷踪背后,林应的身影也若隐若现。第一财经调查发现,钥钰信息2020成为杭州汇鑫金投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下称“汇鑫金投”)股东,后者原股东为浙大网新易盛网络通讯有限公司(下称“网新易盛”)、鑫朗能源。而网新易盛曾是达易盛子公司。根据泽达易盛招股意向书披露,林应曾于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担任网新易盛董事长。该公司的前身天津易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1月收购网新易盛64.29%股权后,又在2014年10月全部转让给浙江趣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趣联信息”)。而趣联信息由泽达易盛出资成立,目前仍有部分股东在泽达易盛子公司持股。同时,鑫朗能源、钥钰信息,还共同投资了杭州泽昕投资合伙企业。泽昕投资成立于2017年,当时鑫朗能源就出现在其合伙人名册中。2020年1月,趣联信息退出后,钥钰信息随之进入,成为出资50%的合伙人。2012年5月至2018年1月,鑫朗能源的董事长,一直由林应担任。持股被冻结,资金链隐忧显现除了大额理财资金,浙江观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观滔智能”)、上海观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观锦智能”),还在2021年获得泽达易盛大额预付款。这两笔预付款的商业实质、可回收性,已被年报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IPO保荐人东兴证券则表示无法表示意见。根据披露,去年3月、6月18,泽达易盛分别与观滔智能、观锦智能签订4493.75 万元、195万元的设备、软件采购合同。合同签订不久,泽达易盛就预付了4269万元、195万元的采购款。东兴证券5月25日出具的现场检查报告称,观滔智能只交付了637万元的设备,剩余3632万元的设备尚未交付。向观锦智能采购的软件,目前在调试过程中,也存在不能履 约的风险。上述两家获得泽达易盛大额预付款的公司,与和鑫商盈也存在联系,而联系双方的纽带,是和鑫商盈子公司钥钰信息的小股东陈艳。可查信息显示,持有钥钰信息24.75%股权,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同时,陈艳还担任观滔智能董事长,并持有浙鑫朗能源99%股权。此外,观滔智能董事颜志红,自2012年到2020年,一直与刘雪松同时担任苏州浙远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苏州浙远”)任董事,而泽达易盛间接持有苏州浙远17.5%的股份,而两人目前同为上海远跃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股东。按照泽达易盛股东大会授权,上述理财具体决策权由董事会行使,并由董事长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执行股东大会决议。而泽达易盛时任董事长正是林应。大额理财、预付款流向林应曾持股的公司,可能与资金紧张有关。泽达易水7月6日披露,林应持有的公司100万股,被司法冻结,占其合计持有持股的13.73%。被冻结的原因,则是债务纠纷。根据杭州上城区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因金融借款纠纷,光大银行杭州分行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林应等的银行存款,或查封、扣押被 申请人相应价值的其他财产。由于林应正在协助调查,公司无法实时向其纠纷的具体情况。财务数据打架,真实性存疑不仅是大额理财资金、预付款,可能流向林应、刘雪松夫妻的关联公司,泽达易盛还存在财务数据打架,真实性也存疑。根据2021 年年报、东兴证券现场检查报告数据,泽达易盛及子公司向北京中科路创科技有限公司、金桥网络等5家公司,销售3050台服务器、550套保密数据链储存终端,计入当期营业收入 8001万元、期末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合计 5818万元。按照泽达易盛的说法,上述应收款中,中科路创对应金额2846 万元,金桥网络对应金额 2972万元,采购内容为1050 台服务器。而东兴证券在现场检查报告中称,访谈中科路创时,对方称泽采购的服务器未发货,交易已取消,发票也已退回。金桥网络则称,采购的 1000台 服务器交易已完成,但对1050台服务器的采购合同不知情。东兴证券核查还发现,2021年,泽达易盛披露委托两家公司托管1050台服务器,对托管方接受访谈时确认并未实际托管。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泽达易盛的科创属性、客户集中度过高、董事长曾被警示问题引起过多方质疑,并被质疑为拼凑上市。按照规定,科创板上市的软件企业,近3年研发累计投入,要达到同期营收10%以上。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泽达易盛研发总费用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8.3%,并未达到10%的规定标准。上市之后,上泽达易盛业绩就持续下滑,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41%。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67%,但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43%。今年一季度,其营收仅335.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0.68%;净利润则亏损1902万元,同比下滑298.64%。...
一边是楼盘停工、烂尾,交房之日遥遥无期,一边是还要坚强工作给银行还贷款,夹在中间的业主实在是...... 多地业主集体“停贷” 面对这种钱房两空的情况 ,业主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强制停贷! 最先开启联名停贷的,是江西省景德镇市。关联楼盘是恒大旗下的恒大珑庭,该项目2021年1月开盘,卖出了900多套。然而开盘后的5月份就停工,之后有部分楼栋复工,但一期一直没有复工。 业主们于今年6月份发起了联名强制停贷告知书: 第一,业主们指责发放房贷的银行在这处楼盘还没有获得网签和备案情况下就向自己发放了贷款,“属于典型的违规发放贷款”。 第二,要求开发商今年10月20日之前全面复工,不然业主们将集体在今年11月份停贷,由此造成的损失由银行、资金监管不力的政府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承担。 无独有偶,7月10日,武汉绿地光谷星河绘全体业主联名申请《停贷告知书》,申请自合同交房日期2022年12月31日起,将停止向贷款银行偿个人贷款的每月还款直至楼盘完工验收合格交付。 根据武汉绿地光谷星河绘全体业主要强制停贷的描述,自2020年12月首次开盘,半年时间项目“九开九罄”,预售回款达48亿,涉及业主超过2428名。但是项目从2021年8月楼盘已停工九个月开始,业主和绿地开发商(武汉新高兴谷置业有限公司)、市房管局和区政府三方会谈近十次,到如今2022年7月仍然面临着7.25亿重点监管资金被开发商挪用一空,楼盘工程量完成不足35%的窘境。 当前离合同交房日期2022年12月31日只剩5个多月时间,楼盘建设资金缺口近8亿,开发商已构成事实性的合同违约,绿地光谷星河绘停工烂尾几成定局。 武汉绿地光谷星河绘业主称,鉴于武汉新高兴谷置业有限公司在本项目上存在违规申请获发预售证、违法挪用项目预售资金48亿作他处和违规申请使用重点监管资金超7亿的行为全体业主联名申请《停贷告知书》。 目前,这种停贷断供潮已有在全国范围内效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景德镇、武汉、商丘、郑州等城市,共14盘业主发布“强制停贷告知书”。 总影响户数约4.6万户,总房款约347亿,明文提到的资金缺口就有61亿。 预售资金被挪用引出“烂尾门”?房企是始作俑者 之所以出现大批烂尾楼与房地产一直实行预售制度密不可分。预售制度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开发楼盘是长周期的项目,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做周转。曾经的高周转,让房企借银行的钱拿地、“借”购房者的首付款盖房、拿借的新钱还旧债,甚至项目的合同款成为下一个项目的拿地资金,这也导致预售资金总是被腾挪。 此前,房企凭借高杠杆和高周转,游走在拿地、盖房、回款、还债的循环中。但是,在“三道红线”及预售资金监管等多重调控之下,房企资金链断裂,一环扣一环的“玩钱”游戏不再,也导致了全国多地出现烂尾楼。 年初克而瑞就统计了24个重点城市2021年年末停工、延期交付等问题楼盘数量与面积。 从套数来看,长沙、郑州、武汉、重庆都是2万套以上问题住房。 从面积来看,长沙446万平米,重庆331万平米,武汉274万平米,郑州271万平米,昆明、广州也在140万平米以上。 房企们高歌猛进的快周转策略造成给自己埋下了伏笔,但是购房者却吞下了房企们酿的苦果。 业内人士:业主需要理性 避免走极端 对于业主的做法,有业内人士称,业主的集体断供告知书并没有任何法律效力,房子修不好是开发商的问题,购房者欠银行的钱是必须要还的。 如果未经法院判决停贷或者没有达成停贷协议,贸然停贷购房人往往就成了违约方,征信就会受到影响,还可能被诉到法院,甚至还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业主还需要理性,避免走极端,依据合理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郭韧律师建议对于烂尾楼,如果业主购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一般需要法院诉讼支持解除,可以要求解除贷款合同,贷款还款责任由开发商承担。她指出,以前此种做法确实不行,但就最新判决案例来看,已经有成功案例,但是后面法院是否按照这个思路判定还不知道。因为购房者是分别与开发商及银行签署购房及贷款合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楼盘烂尾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成了眼下遭遇烂尾楼的业主最真实的心里写照。...
7月11日中午,“WPS”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据博主达夕多拉奇爆料称:WPS似乎带了某种敏感词和谐功能,被探测出来后,不单储存在云盘上的会被删除,就连本地文件也会被删除。目前根据一些网友推测,可能是保存后被检测出敏感词,然后被判定为可能包含敏感信息的文件,直接封锁,也可能是被后台服务器远程检测后直接锁死本地文件。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此举涉嫌侵犯用户隐私”“从来不信任,这个软件就是极其流氓的软件”“WPS也内置反诈吗?”等等。企业回应WPS进行了回应,但是网友和社会对WPS远程锁死用户电脑本地文件并不买账。...
7月7日,有河南村镇银行储户再次被赋“红码”,当事人未涉足中高风险区、核酸检测阴性即被河南当地离奇赋予健康码“红码”。这让郑州融创中原大观的业主变得紧张起来,因为在6月中旬的“红码事件”中,他们跟银行储户一样都被赋了红码。7月8日,融创业主在群内互通了此次“红码事件”的情况,所幸,直至目前维权业主们的健康码未见异常。然而,尽管健康码正常,但业主们预购的融创中原大观依然未实现全面复工。停工的融创中原大观建筑工地 受访者供图,拍摄于6月初据融创中原大观的几位业主向《中国经济周刊》反映,由融创旗下公司开发的中原大观建筑施工进展不顺,原定于今年下半年分批交付的几栋楼施工进程已近乎停滞。今年4月,部分业主曾因楼盘停工、监管资金账目不明等问题前往当地银保监局维权,有业主怀疑“被赋红码”一事与此有关。前番“红码事件”成为融创爆雷的一个醒目注脚。中原大观停工的住宅楼盘至今未能实现全面复工。据了解,融创地产可能遭遇流动性压力,多地的房地产项目受到影响,其监管账户资金流向也遭遇外界质疑。融创业主:停工7个月,复工日期一拖再拖业主们提供的视频中,6月下旬,木材、钢材等建材散乱分布在工地各处,建到一半的楼栋上只有零星几个工人在活动。原本应在今年7月、12月交房的融创中原大观工地上,目前无明显的施工迹象。公开信息显示,中原大观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86万平方米,楼栋总数10栋,项目规划建设1926户。2018年8月开盘售楼,至2021年9月全盘售罄,每平方米单价在1.5万元至2.1万元。目前看,中原大观全面复工遥遥无期。 受访者供图,拍摄于6月初多名业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楼盘早在去年年底就有了停工迹象。业主李青称:“去年11月感觉没有进度,当时并没在意,今年过完年一直不见复工。从3月上旬开始,业主们就一直在催促融创复工,前后几经波折,至今工地上也只有20多个工人。”据李青提供的信息显示,中原大观原定于今年7月至12月交付,但直至目前,大部分楼栋的多项施工处于停工状态。进展最慢的楼栋主体施工进度不足一半,原定于7月交付的楼栋即便能马上正常施工,预计工期至少也需要半年。多位业主在维权过程中保留的记录显示,对于项目停工原因,开发商及当地有关部门曾以“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暴雨”“扬尘管控”“行业风波”“金融监管政策”等多个理由进行解释。3月,当地有关部门对融创中原大观停工的解释。业主张建国称,融创曾多次向业主承诺复工,从3月15日开始,先后多次承诺的复工日期有3月底、4月中旬、5月20日、6月23日等。但至今,中原大观依然未能实现全面复工,其间业主与开发商及有关部门多次协商,而复工日期一拖再拖。据开发商的微信公众号“融创中原”载文,该项目曾于5月20日举办复工仪式宣称复工。但据李青等业主称,该复工仪式只是一场“作秀”,参与仪式的“工人”穿着工作服进场,仪式一结束就翻墙溜出工地,之后的一个月工地现场无全面复工迹象。据业主观察,直至6月底,建筑工地仅有二三十个工人在活动。李青称,融创的一名负责人曾书面答复业主,许诺中原大观2023年6月交付。张建国在观察工地情况后表示:“目前现场进展情况很难真正实现这个承诺。”监管账户资金被转移?招商银行、中原银行、民生银行被约谈号称“全国房企销售Top4”的融创究竟因何失信于业主,楼盘复工遥遥无期?对此,外界有多种传言,如“中原大观的监管账户资金遭总部挪用”“欠施工方6000万”“银行贷款没有进入资金监管账户”。李青根据郑州市房管局、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网站公示的信息,综合该项目销售情况对中原大观预售期的收支情况做了推算。据房管局预售信息汇总计算,截至目前,该项目住宅售罄,住宅面积共售出19.09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均价1.7万元,已售金额估计可达32亿元人民币;招投标信息显示,施工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1.86万平方米,该标中标价为3.95亿元,结合当地建安工程单价约3200元/平方米推算,中原大观的项目建安工程费用在10亿元左右。据此,李青认为,中原大观原本的销售金额足够支撑项目的顺利完工、交付,如今的局面可能印证了此前的一些传言。李青透露,开发商一名项目高管曾在与业主的沟通中“说漏了嘴”,称中原大观的监管账户资金被总部挪用。据张建国提供的材料显示,随后的3月29日,在开发商、有关部门与业主代表的三方沟通中,融创承认确有资金被总部转走,现阶段该项目资金不足,监管资金池剩余5000万元左右。有关部门要求融创限期退回违规支取部分,但此事再无后续。记者多番致函融创总部求证此事,但直至截稿时未获任何回应。业主向当地政府反映项目停工情况4月初,有业主拍到中原大观建筑工地施工方中建二局拆掉展示牌和绿网,疑似撤出该项目建设,融创与施工方存在欠款纠纷的传言似乎也得到某种程度的印证。据张建国提供的日志记录显示,在一次信访过程中,郑州市信访局、房管局、中建二局、融创及业主代表多方就项目停工一事进行会谈。会上,中建二局代表称,融创在该项目欠中建二局6100万元,中建二局面临工人讨薪、供货商起诉、长期垫资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且存在与融创方面商业票据难以兑付的风险,还在探讨商票展期的方案,目前无法保证安全生产。今年4月,中原大观业主向河南省银保监局递交举报信。业主们指称“(购房贷款银行)未将按揭贷款发放至预售款专用存款账户,导致资金监管账户余额不足,项目面临烂尾风险”,诉请银保监局责令当事银行主动承担责任,以及实施措施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之后,郑州市银保监局以“郑州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为商品房预售款的监管部门,建议你们向该部门反映有关情况”为由,未予受理该类投诉。之后,业主们又向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反映此事,该局下属单位房地产市场和产权交易管理中心(下称“房管中心”)对此进行了回应。回函中,房管中心称,针对未入监管账户的预售资金,房屋交易资金监管科已多次向开发商和监管银行招商银行郑州分行、中原银行、民生银行郑州分行下发监管函件,约谈并要求相关企业和银行追缴未入账的预售资金,并对开发商的违规行为上报主管部门,对监管银行的违规行为函告河南省银保监局。记者分别致电上述3家监管银行,其中,招商银行直至截稿未进行有效答复;中原银行接线工作人员提供了董事办电话,但该电话无人接听;民生银行则以“处理投诉”的名义复电,称其对流入该行监管账户的资金“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不存在违规行为”。记者从监管银行内部信源处了解到,在中原大观项目中,疑似有部分房屋的预售款并未进入监管账户。该监管银行内部人士称,当地房管局曾向监管银行下发过督办函,督促监管银行向开发商追缴未进入监管账户的预售资金,“督办函下发之后,开发商的确有向监管账户补充缴存资金的行为,但是否百分百补足资金,就无从知晓了”。在监管账户资金拨付方面,上述银行内部人士称,监管银行从监管账户向开发商拨付资金时,始终以当地房管局的批复为依据,“即便是督办事项(追缴未入账的预售资金等)未尽的情况下,银行也无权拒绝拨付资金”。在资金用途方面,该人士称,监管银行尽责监管,同时也表示银行对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无法做到专业把控,“依据房管局的相关批复进行监管”。至于监管账户的阶段性结余情况是否符合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相关规定,该人士以“涉密”为由拒绝透露。而类似情况也发生在融创于重庆市开发的停工楼盘中。据融创一曲晴江的业主向记者反映,原定于今年10月交付的楼盘在近期停工,如期交房基本不可能。业主在信访过程中得知,原本至少应有1.2亿元资金的监管账户中仅剩下4000万元。对于其余资金去向问题,在重庆该楼盘的复工工作协调群中,一名自称协调组负责人的群成员曾以“相关票据显示很多信息,业主不专业、不了解资金情况”“总包确认可以开工就可以”等理由不给出具体回复。记者不慎暴露身份后,遭群主踢出群聊。重庆,融创一曲晴江项目停工。 受访者供图融创爆雷至6月底,融创中国(01918.HK)因上年年报延期,其港股股票停牌已有3个月。这些情况背后,是融创可能遭遇了严重的资金流动性问题。融创中国停牌前股票走势 图片来源:雪球今年3月底,融创中国股价已由巅峰时期的每股40余港元下滑至4.58港元,市值大幅缩水,前后只经历了两年零两个月。因未能如期披露2021年年报,融创在4月初停牌。融创将年报“难产”的原因归结为债务问题所致。其公告称,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融创的评级,因而引发有关境外贷款的问题,融创方面正与债权人沟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融创合计60亿元的境内公开债于今年4月到期,融创就该债券与持有人寻求展期。内忧外患中,融创究竟欠下多少债?除了上述境内公开债以外,融创5月的一份公告显示,今年4月,融创有4笔优先票据利息逾期未付,当月应付利息总计1.05亿美元。其中,一笔2023年10月到期的票据本金为7.416亿美元,当月应付利息的30天宽限期满后,融创仍无力支付。这也就意味着,这笔票据的持有人有权要求融创立即还本付息,但1亿美元的利息尚难以支付,更遑论7亿美元本金。这份公告一出,有分析将其解读为“融创官宣爆雷”。曾大手笔支持乐视和法拉第未来,融创当初的豪迈与如今的窘迫判若云泥。从去年开始,融创就频频出手“回血”自救。至今年3月,融创先后处置约 257.2 亿元的资产,两次股权融资回流约15.32 亿美元资金,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提供无息资金约4.64 亿美元。如今来看,这一系列“回血”措施并不足以解融创的燃眉之急。今年3月,融创发布了一份《盈利警告》,其中显示上一年度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预期本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较去年下降约85%,核心利润较去年下降约50%”。融创将其归咎于投资损失以及行业环境等因素。近年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明显,多家房企均不同程度出现资金问题,销售下滑、融资难度加大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无疑是这一时期楼市调控的首要目标。而融创“爆雷”的原因与此前大手笔“拿地”、如今销售遇挫等情况密切相关。融创曾一边“大兴土木”,一边“日进斗金”。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1—12月间,融创中国新增土地价值为1013.8亿元,新增土地建面1104.3万平方米,位列众房企第9位。另据融创《2021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载明的数据显示,集团及其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全年总计新建143个项目。此外,融创2021年全年合同销售金额达5973.6亿元,与往年数据相比增长明显。但到了2022年,销售大不如前。5月初,融创中国公告了销售方面面临的不利局面。公告称,3月以来,集团重点布局的核心一二线城市销售情况“受疫情影响严重”,三四月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大幅下降约65%,“现阶段集团面临着更大的流动性压力。”问题楼盘如何交付?合同销售额并不等同于营业收入。根据各地现行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及房地产开发现状,楼盘预售收入往往需要存入商品房预售监管账户中,在工程建设中按节点拨付,要在房屋竣工、产权移交后才可全额拨付,因此有延迟性,项目能否如期交付成为房企资金有效回笼的关键问题。今年3月11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凡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批准预售的商品房建设项目,其预售资金均应纳入项目所在地商品房项目监管范围。购房人缴交的定金、首付款、按揭贷款和其他形式的商品房预售资金应全部直接存入监管账户,并要求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建立完善预售资金监管系统,实施全额全程动态监管。7月4日,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发布了《郑州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监管办法”),对现行的2009版监管办法拟进行修改。其中细则拟规定,重点监管资金的申请使用按工程建设进度分为4个节点,依次是达到预售许可要求、主体结构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和不动产首次登记完成。依据4个节点,按重点监管资金额度的 25%、55%、90%、100%申请使用重点监管资金;并要求监管银行按照预售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做好监管账户监控,定期与市县住房保障部门进行对账,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挪用重点监管资金的,应当停止拨付,并立即告知住房保障部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本是防止项目烂尾的一项关键措施。若确如传言所称,融创开发项目存在监管账户资金转移的情况,前述楼盘在缺乏监管资金的保障下如何完工交付就成为未知数。记者就此致函融创总部投资者关系相关负责人,亦未能得到回应。(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青、张建国为化名。)...
伊利、蒙牛、和路雪、雀巢等大品牌竞争多年,原本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近年来,钟薛高等层出不穷的网红品牌和跨界品牌,让冷饮江湖风云突变。新品牌借助社交软文忽悠和流量红利,用营造的概念猛冲猛打,一方面会引起同行的眼红,另一方面也理应面对消费者更加挑剔的目光,这个时候,产品品质就成了重中之重。作为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常消费品,这个夏天,雪糕竟然掀起一波又一波巨大的风浪。先是“雪糕刺客”被吐槽,接着是网友开始自发“保护”低价的雪莲。不久后,钟薛高又因31度室温下一小时不化、火烤被烧焦等被网友吐槽上热搜。按照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形态等的不同,我国的冷冻饮品主要包括雪糕、冰淇淋等。纵观我国冷冻饮品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变得越来越卷。在一轮轮竞争中,行业逐渐进入“巨头时代”,而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地方企业,有的沦为代工厂,有的则直接倒下了。2018年,网红的风吹到了这个行业,钟薛高等品牌相继出现;景区开始推出文创雪糕。今年,就连茅台、恒顺醋业等企业也开始跨界做冰淇淋、雪糕。它们给这个传统的行业带来生机的同时,也让这个江湖变得越来越乱。01、冷饮的朴素年代提起我国冷冻饮品行业,上海益民食品厂生产的“光明牌”冷饮是开山鼻祖般的存在。1950年,益民食品一厂正式推出“光明”牌冷饮,成为我国冷饮市场的第一个民族品牌。益民食品厂的前身是美商创办的海宁洋行。这个厂生产的冰淇淋等产品曾有个颇为奔放的名字——“美女牌”。靠着技术、资金优势,“美女牌”一度占据我国冷饮市场70%的份额。光明冷饮刚推出的时候,为了打开知名度,益民食品厂不仅在报纸上打广告,还带着职工一起走上街头开着大卡车带着大喇叭一路在上海街头宣传“光明牌”,扭秧歌、唱大戏,也是他们用过的宣传手段。靠着走薄利多销、贴近大众路线,光明牌成了当时我国冷饮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和“光明”冷饮一起成长起来的,还有一大批国营冷饮厂。当时,由于冷链、交通还不发达,雪糕区域性明显,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品牌。比如广东的五羊牌、北京的北冰洋双棒雪糕等。其中,比较特别的是甘肃的504雪糕,它的生产者不是冷饮厂,而是生产核燃料的核工厂。在以国营冷饮厂为主的年代,市场上的雪糕、冰淇淋、棒冰的品种不多,人们吃雪糕也主要是为了降温解暑。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也都比较朴素。不过,随着和路雪等外资品牌的进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雪糕、冰淇淋行业开始活泛起来,之后就变得越来越卷。02、巨头的胜利1994年,上海和北京街头巷尾的便利店、小超市,突然都用上了印着“和路雪”“Wall's”字样的雪白冰柜,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同款大遮阳伞。和路雪,就这样被中国的消费者渐渐熟悉。“冰柜战略”成功帮和路雪打开了市场。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仅两年的和路雪,市场份额就到了18%。当时和路雪有多火呢?千味央厨的实控人、思念食品的创始人李伟,就是靠做和路雪的河南总经销,在1996年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和路雪快速发展的时候,正是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活跃,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快速提升之时。雪糕、冰淇淋行业也不再是国营冷饮厂的天下。河南的天冰、吉林的宏宝莱等一大批品牌开始展露头角。在内蒙古,伊利也开始发力雪糕市场。1996年,伊利集团冷冻食品公司出现了产大于求的状况,时任冷冻食品公司总经理的牛根生,想到外地拓展市场。牛根生的策略是用拳头产品“伊利苦咖啡”带动其他产品销量,而冬天还能吃冰棍的东北,是他最看好的市场。为了打开市场,牛根生提出要投入200万元广告费,这在当时简直不可思议,就连他的下属也觉得,销售额能不能到200万都是个未知数。接下来,伊利不光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电视台打广告,还大搞促销活动、拓展渠道。那些不愿意卖伊利产品的,他们会免费给店里留下5根雪糕。这一套动作下来,伊利苦咖啡自然就火了,一个月内连续提价3次,从0.65元涨到0.85元。和路雪、伊利之外,雀巢也是我国雪糕、冰淇淋市场的“大玩家”。2000年前后至今,这三家企业之间以及整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批地方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价格、产品和渠道,是冷饮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除了做广告,价格战也是惯用手段。和路雪和雀巢这样的外资品牌走的是高端路线,从1998年开始,这两家企业就比着“降价”,大打价格战。与此同时,腰包鼓起来的消费者对雪糕的需求也从原来单纯的降温解暑变成了休闲享受。这就要求厂家必须多出新品,不管是口味还是颜色、形状,都要丰富起来。渠道的争夺更是一场刀光剑影的“血战”。从大的范围看,只有大企业才有资金实力在全国建厂或是直接兼并各地的小企业,把产品铺到更广的市场。当年和路雪和雀巢在我国兼并了不少冷饮品牌,比较著名的一个是雀巢兼并了在广东地区很有影响力的五羊,直接导致和路雪怎么也没办法成为广东市场的销售老大。具体到更小的渠道,经销商、零售店也是各家争夺的重点。伊利能在和路雪、雀巢两大品牌围攻下成为如今我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冰淇淋、雪糕品牌,一定程度上靠的就是渠道优势。李亮是伊利雪糕的经销商,他告诉市界,伊利给经销商的优惠比其他品牌多,“做活动的产品,经销商拿货20万以上,返8万,还有赠品。”不仅如此,和路雪的“冰柜策略”也被伊利“学”得“青出于蓝”了。据李亮说,他所在的城市,零售店现在很少能看到和路雪的冰柜,基本都是伊利免费给商家使用的。研发新品、拓展渠道,离开钱都寸步难行。2000年前后,和路雪每年都要花1亿多元用于新品研发和推广。进入中国市场9年,和路雪亏损了12亿,简直是亏损换市场的典型。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卖低价雪糕赚的钱还不够研发新品的,自然也就慢慢被市场淘汰了。就连益民一厂也撑不住,2009年以前,因为布局全国市场等原因,年均亏损5000万元。以上海地区为例,1994年上海有130多家冷饮生产企业到2012年只剩26家。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巨头走到了最后。据《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2022版)》,伊利、和路雪、蒙牛、雀巢在线下冰淇淋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9%、15%、9%、8%,占据了行业前四的位置。03、网红品牌带来了什么?2018年,钟薛高成立。当年双十一,钟薛高一款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火出了圈,人送外号“雪糕界爱马仕”。钟薛高刺激了整个行业。网红品牌层出不穷,文创雪糕如今已经成为许多景点的标配;茅台、恒顺醋业等品牌也开始跨界做雪糕、冰淇淋;一到夏天,很多品牌扎堆跟冷饮企业搞联名。平平无奇的雪糕,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和流量担当。伊利、和路雪等大品牌竞争多年,原本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和路雪等外国品牌在高端市场占优势、伊利蒙牛在大众市场有优势;低端市场上则以那些活下来的地方品牌为主。层出不穷的网红品牌和跨界品牌,搅动着冷饮江湖,让相对平静的湖面开始波涛汹涌。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雪糕、冰淇淋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加上近年来这个行业的高增长,以及行业本身较高的毛利率,是吸引网红品牌和跨界品牌入局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的统计,2015年我国冰淇淋/雪糕行业的市场规模为839亿元,2021年预计会增至1600亿。从伊利冷饮业务收入的变化,大概也能看出冷饮市场的快速发展。从毛利率来看,伊利冷饮业务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50%之间,而伊利最核心的液体乳业务毛利率不过30%左右。经营一家雪糕生产工厂的张欢也告诉市界,生产厂家基本毛利率一般在50%左右。除了看好行业前景,像茅台、恒顺醋业等大品牌做雪糕,有不同目的。“茅台可能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其他品牌可能是想用雪糕吸引流量做宣传,或者是试水快消渠道。”宋亮说道。这些层出不穷的网红品牌,给雪糕市场带来了的首先是越发严重的内卷,不过钟薛高等品牌的存在也让它们顺势实现了高端化布局。李亮做了七八年雪糕经销商,品牌、产品越来越多没影响他的销量和收入,不过品牌方感受到的竞争压力,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琐事。比如,伊利提供给零售店的冰柜,如果出现了钟薛高的货就必须也有伊利的高端产品,否则巡检发现了就要罚经销商钱。这就倒逼着李亮这样的经销商,自己到零售店巡检。虽然竞争压力大了,但有了钟薛高在高端市场的“榜样”作用,伊利和蒙牛都纷纷推出了高端和超高端产品。对张欢的小工厂来说,文创雪糕和网红雪糕很多都采用的代工模式,这给他提供了机会。“这几年我们的订单明显变多了。”张欢说道。比起对冰淇淋、雪糕行业的影响,钟薛高等网红高端品牌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更大。其中,价格越来越高,是消费者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雪糕经销商戴胜认为,消费者买到的雪糕越来越贵,不是因为厂家不生产便宜雪糕了,而是因为零售店不愿意卖便宜雪糕了。“低端雪糕和高端雪糕的利润率其实差不多,渠道商赚20%,零售商赚30%,渠道商走量所以什么产品都要,零售商销量相对固定,要追求利润只能在单根上多赚钱。卖一根高端雪糕可能赚3块钱,卖低端的连1块都赚不了。”戴胜解释道。从生产端来看,张欢认为,雪糕越来越贵也是大趋势。一方面,各种成本在涨;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也在上升,而且越是小工厂越没法靠生产低端产品存活。“小工厂的生产成本肯定比大工厂高,天然没优势,就算生产出来也挤不进渠道。”当高端产品占领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工厂和渠道,低价雪糕自然就不常见了。其实,雪糕变贵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了。今年“雪糕刺客”和钟薛高激起消费者不满,也不全是因为价格。2019年,钟薛高曾因为虚假宣传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过两次,一次是因为某款宣称“不加一滴水”的产品,其实含饮用水成分;一次是因为宣传的“特级红提”其实是散装/一级。“价格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钟薛高那么贵,把自己的原料宣传的那么好,但之前还是因为红提等原料翻过车,让我觉得有种被欺骗,被收智商税的感觉。”消费者钱梦说道。钟薛高的创始人林盛是广告营销出身,和所有的新消费品牌一样,钟薛高也很擅长营销。对品牌来说,会营销是好事,但它也是把双刃剑。这几年,钟薛高靠营造的概念猛冲猛打,一方面会引起同行的眼红,另一方面也理应面对消费者更加挑剔的目光,这个时候,产品品质就成了重中之重。李亮告诉市界,钟薛高频繁上热搜之后,他们当地有的超市正在准备下架钟薛高的产品。今年的一连串事件,也算给火热的钟薛高和冷饮行业,敲了警钟。(文中出现的李亮、戴胜、张欢、钱梦均为化名)主要参考资料:《冰天雪地的辉煌——伊利冰淇淋东北市场营销奇迹回顾》,草原税务,瀚铭《和路雪:打开中国市场的奥秘》,国际市场,鲁靖《光明冷饮发展战略分析》,马莹...
因持续停牌,7月11日,中国恒大、融创中国、世茂集团、佳兆业集团、中国奥园等5只地产股,及恒大物业、奥园健康、彩生活等3只物业股被正式剔除出恒生综合指数。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同时,融创中国还被剔除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由哔哩哔哩取而代之。或受此影响,7月11日,港股内房股早盘普跌。至7月11日收盘,恒生指数下跌2.77%,其中地产指数下跌2.99%。有投资者慨叹:“史无前例!”事实上,这是一场早有预告的“开除”。6月30日收盘后,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就发布指数调整公告称,按照恒指编算规则,证券连续停牌超过3个月则不符合恒生系列指数候选资格。基于上述成分股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的股份持续停牌,7月8日(星期五)收市后将上述成分股以系统最低价格(即0.0001元)剔除,并于7月11日(星期一)起生效。而早在5月20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即称,恒生指数系列公布季度检查结果,若融创中国6月30日后仍然停牌,将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中剔除。恒生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全资附属公司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于1969年11月24日正式推出,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场指数之一。目前,恒生指数成份股主要涉及金融、科技、消费、地产、医疗、能源等十余个行业。恒生指数成份股总市值一度占港交所市场资本额总和的90%左右,房地产是其重要分类之一。恒生指数也是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尤其恒生指数成份股,因对股票市值、交易量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一直被视为港股“优等生名单”。此次被剔除的8只地产、物业企业,也都曾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恒生指数成份股的选股标准之一是“以主版及于香港作第一上市地点”,因此恒生指数地产股最初为和黄等香港本土房企。2006年5月,富力地产正式被列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综合指数系列及恒生流通指数系列成份股,成为首家获纳入该等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而随着内地房企不断赴港上市,内房股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重要力量。因此,此次集中剔除8只地产物业类成份股,引起资本市场不小的波动。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对时代财经称,上述企业被剔除很正常,与恒生指数的规则相符。未来房地产板块会渐渐褪色,越来越多的回流中概股会被加入(恒生指数),比如滴滴。此外,被剔除出恒生指数,股票的交易情况必将受影响。“(一只股票)进入恒生指数后,差不多就属于蓝筹股了,很多基金要配置指数的时候会买入,但被踢出去以后,受欢迎、受关注的程度会大为减少。” 黄立冲称。这意味着,即便未来复牌,上述房企通过香港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将加大。目前,上述8家上市公司均处于停牌状态,停牌原因为未能如期在3月31日前发布2021年年报。其中,中国恒大、恒大物业于今年3月21日起停牌,融创中国、世茂集团、佳兆业集团、中国奥园、奥园健康、彩生活均自4月1日起停牌。虽然此次被剔除出恒生指数并不是退市警告,但留给它们的时间也不太多了。根据港交所规则,任何连续18个月暂停买卖的股票,港交所将取消其上市地位,且有权于适当时间缩短特定补救期。换言之,到2023年9月底,它们的停牌期限将届满。...
7月11日晚间,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出现重大进展,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公告表示,对村镇银行客户开展先行垫付。这可以说,是此事件自4月18日发生以来,储户们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据公告,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表示,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告(第1号)根据案件查办和资金资产追缴情况,经研究,对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账外业务客户本金分类分批开展先行垫付工作。2022年7月15日开始首批垫付,垫付对象为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5万元(含)以下的客户。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5万元以上的,陆续垫付,垫付安排另行公告。资金垫付后,若发现客户存在额外渠道获取高息或违法违规行为,保留追缴垫付资金的权力。对于额外渠道获取高息或涉嫌违法和犯罪的资金,暂不垫付。公告中有两个关键词尤为引人关注。一个是“账外业务”,一个是“垫付”。这两个措辞究竟有何深意,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连线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此做出了解答。董希淼表示,“账外业务”其实是代表监管对资金性质的初步判断,有些资金可能没有进入这些村镇银行的系统,在账外运转。“垫付”也是基于此判断。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5万以下的先行垫付,而不是通过存款保险进行赔付。因为存款保险基金的赔付有四个条件,目前都没达到。公告第三条已经说明的很清楚了,如果涉及到其他渠道或者高息的,(暂)不垫付;通过存款中介的很高的利息,(暂)不垫付。...
7月11日晚间,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河南村镇银行风险处置方案。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告称,根据案件查办和资金资产追缴情况,经研究,对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上蔡惠民村镇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账外业务客户本金分类分批开展先行垫付工作。2022年7月15日开始首批垫付,垫付对象为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5万元(含)以下的客户。单家机构单人合并金额5万元以上的,陆续垫付,垫付安排另行公告。7月10日晚间,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消息称,“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核实4家村镇银行客户资金信息,制定处置方案,将于近期公布。再次提醒相关客户尽快完成登记。”10日深夜,“平安许昌”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警情通报。据悉,经许昌市公安机关全力侦查,现进一步查明:2011年以来,以犯罪嫌疑人吕奕为首的犯罪团伙通过河南新财富集团等公司,以关联持股、交叉持股、增资扩股、操控银行高管等手段,实际控制禹州新民生等几家村镇银行,利用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和该犯罪团伙设立的君正智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自营平台及一批资金掮客进行揽储和推销金融产品,以虚构贷款等方式非法转移资金,专门设立宸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删改数据、屏蔽瞒报。上述行为涉嫌多种严重犯罪。近期,公安机关又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又依法查封、扣押、冻结一批涉案资金、资产。案件侦办工作正有序推进。2022年4月下旬以来,河南省包括许昌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在内的个别村镇银行线上服务渠道相继关闭。6月18日,许昌市公安局通报已初步查明,2011年以来,以河南新财富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吕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涉嫌利用村镇银行实施系列严重犯罪。6月18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官网发布公告称,针对近期个别村镇银行线上服务渠道关闭问题,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6月18日表示,各级金融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禹州新民生等村镇银行线上交易系统被河南新财富集团操控和利用的犯罪事实已初步查明,相关资金情况正在排查。7月4日晚间,涉及上述事件的4家河南村镇银行统一发布相似内容的公告称:召开了董事会、监事会,选举产生了新的董事长、监事长,通过了高管名单。上述村镇银行在公告中均表示,作出人员调整是根据《公司法》和银行章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召开股东大会,并选举了相关人员。7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分行外,来自全国各地的银行储户和不明人士发生冲突。...
掏空6个钱包买到的楼盘却停工了,怎么办?武汉时代新城项目业主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强制停贷!这份近日在网络热传的“武汉时代新城全体业主强制停贷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显示,“武汉市汉南时代新城项目逾期交房数月,业主多次现场维权仍无实质进展,数千户业主(已售房源且未结清贷款)决定,若该项目在限定时间(2022年8月1日)内仍未全面复工,业主将强制停还银行月供。”7月10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微信联系上了时代新城业主代表李先生,他表示,“业主们确实已经有这一打算,目前业主代表们也正在对该告知书进行完善,将在近期联系业主签字,并将该告知书寄给相关政府、企业、银行。”对此,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7月10日下午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未经法院判决停贷或者没有达成停贷协议,贸然停贷购房人往往就成了违约方,征信就会受到影响,还可能被诉到法院,甚至还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停工的武汉时代新城项目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举全家之力买的楼盘遭遇停工2020年10月,张女士和丈夫在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察和比较后,最终将其在武汉的第一套房子买在了汉南的时代新城,彼时距离夫妻两人离乡来武汉工作已是第7个年头。“因为一直以来工作不稳定,租房也不稳定,女儿一直留在老家。但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想在武汉稳定安家、把女儿接到身边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特别是经历了2020年初武汉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因此在疫情后我们就决定买房。”7月10日下午,张女士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夫妻两人均在私企上班,一直没有购买社保,受当时武汉限购政策的影响,两人只能在武汉郊区买房。最终两人以总价75万元、首付30万元、月供4000多元买下了时代新城一套98平方米的新房。而选择购买时代新城,主要还是看中了该项目开发商的品牌影响力。“首付不仅花光了我们两人和公婆的全部积蓄,还从亲戚那里借了些才凑齐。”张女士犹记得签完合同当天,夫妻两人憧憬一家三口住进新房后的喜悦。武汉时代新城业主强制停贷告知书截图 来源:受访者提供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7月,由于开发商“爆雷”,导致其全国多地项目停工,时代新城也不例外。“当时听到消息我都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去工地看到现场一个人都没有,而我们买的那一栋才修到10几层。就这样每天心里承受着折磨,也不敢告诉公婆真实情况,因为那些钱已是他们存了十几年的全部积蓄。”然而祸不单行,去年底张女士的公公查出了肝癌。“这更让我们不敢告诉他,怕他精神会垮。”张女士告诉记者,“在知道公公得这个病后,我婆婆也曾让公公把他的私房钱拿出来治病,但公公明确表示‘这个钱是给儿子房子装修用的,谁都不许动’。每当听到这些我们心里都五味杂陈,但房子现在这个情况,也不知道老人家能不能等到交房那个时候。”张女士只是数千业主中的一员。公开信息显示,武汉时代新城项目占地210838.9平方米,规划住宅36栋,总户数5032户,其中一期有3500户,二期截至目前为1200户。2019年9月15日该项目首次开盘,一年时间里就已完成销售3264套,并凭此一举获得了武汉2020年上半年销售面积、销售套数双料冠军。然而,原本应于今年3月30日交付的时代新城一期房源到如今尚无定期。业主李先生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6月28日,开发商武汉楚水云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则延期交楼告知函显示,“受2020年初疫情影响,项目停滞99天”“公司遭遇流动性影响”“不得不延迟交楼”。至于具体交楼时间,开发商表示,“将在具备交房条件后提前通知业主。”业主提出“暂缓还房贷”诉求“我们跟相关政府部门专班以及企业沟通交涉过很多次了,但一直没有具体进展。虽然项目对外也一直表示复工了,但根据我们观察,复工人数跟项目实际情况远远不符。”李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 一些业主不得不选择“躺平”,停止还贷。“前段时间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了景德镇同一个开发商开发的项目也是停工了,业主选择了强制停贷。一方面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各界关注,另一方面也是业主面临的还贷压力、生活压力确实很大。”李先生表示,“如果项目在限定时间(2022年8月1日)内仍未全面复工,我们会强制停还银行月供。目前我们关于强制停贷的告知书还处于完善阶段,之后会由全体业主签字盖指印后,寄给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银行。”针对业主反映的项目复工状态, 7月10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时代新城项目相关负责人龚杰,对方表示,“目前项目处于正常复工状态,一期项目预计将在今年12月交房。”当记者继续追问后续工期安排时,对方直言,“如果不是业主,我没必要解释这么多,而且公司也有专门人员负责跟业主进行解释。”停工的武汉时代新城项目现场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另据业主提供的包括开发商、政府部门、项目建设方以及业主代表等四方在6月30日召开的沟通见面会会议记录显示,应于今年3月30日交房的批次预计将在11月30日之前完工,12月31日之前交房,其他批次则需待新的投资方进入之后,参照顺延时间交房。至于复工资金来源,上述会议记录显示,开发商代表以及汉南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找到了第三方处置公司干净资产,以此可获得3亿元资金,7月底之前会到账,这3亿元资金则可以保证项目施工到10月底。在这场沟通会上,业主代表也提出需要政府协调贷款银行暂缓还房贷,等交房了再继续还房贷,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住建局已向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发了希望暂缓还房贷的函,但暂时还未得到暂缓还房贷的回复,“银行是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政府只能协调。”律师:业主“强制停贷”或涉违约“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可能存在的挪用预售资金现象有对应的处理规定和责任人,房地产项目停工烂尾也通常不属于终止房贷合同的条件,因为向业主按期交付房子是开发商的义务,而不是银行的(义务)。”建诚晟业总经理苑承建今日(7月11日)下午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述武汉时代新城业主的这种“强制停贷”行为能够理解,但是不提倡也不受保护。房贷是业主个人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也是民事关系,开发商是担保人,抵押资产是购房者购买的房屋,虽然开发项目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停工,但是业主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还是存在的。业主方在未跟银行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擅自停止偿还房贷,很可能会被银行纳入征信系统,影响个人信用,还要承担滞纳金等。至于业主告知书中所提到的“银行违规将监管资金划走并在主体工程未封顶时发放按揭贷款的行为”,苑承建表示,这个要看合同中规定的开发商账户,按揭贷款通常是在开发商符合销售标准、合同可以备案后发放至指定账户,“但预售资金违规使用也会根据情况由开发商或预售资金监管银行承担相应责任,也不是房贷合同终止的条件。”在苑承建看来,当前阶段房地产项目因为开发商母公司资金问题、预售资金监管被违规挪用后资金不足而导致项目停工的现象较多。作为业主最好是能够联合起来积极跟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建立项目专项解决机制,一方面守好剩余的预售资金,另一方面由政府积极协调追讨被挪用的预售资金。或者是由其他开发公司接手项目,还有个别项目曾经由业主自发筹集后续开发资金实现部分楼完工并交付。“从情理上来看,项目延期交房,甚至还可能烂尾,购房人已经损失很大,而按揭贷款的目的是买房。”王玉臣告诉记者,“但是如果未经法院判决停贷或者没有达成停贷协议,贸然停贷购房人往往就成了违约方,征信就会受到影响,还可能被诉到法院,甚至还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王玉臣建议,如果业主要实现停贷的目的,根据以往类似案件的经验来说,一般有两类法律手段:第一类是民事诉讼,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第二类是视情况综合运用信息公开、违法查处、谈判,甚至行政诉讼等多种法律手段来推动停贷协议的达成。事实上,今年以来“保复工”“保交楼”已成为房企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年春节过后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项目逾期交付风险,要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以恒大为例,5月5日恒大召开的集团月度工作会披露,已实现562个保交楼项目正常施工、179个保交楼项目正在复工复产过程中。6月底,恒大执行董事肖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交楼项目复工率达96%,工程进度达标项目近60%。此外,花样年投资者关系官微显示,上半年花样全国应复工的34个项目已复工30个,其余项目正在积极制定复工方案;上半年花样年全国各项目交付近6000户,6月底5个项目3000余户分别开展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