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强制断供事件发酵,银行怎么看?)近期烂尾楼业主强制断供事件发酵,备受市场关注。不少业主认为,在烂尾楼形成过程中,银行负有主要责任,如违规发放贷款;资金未转入开发商监管账户;未尽到专款资金监管的义务等。对此,记者采访了多家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他们认为烂尾楼业主以未获交房为由不还按揭贷款并站不住脚。这主要是由于,业主和银行之间签的是按揭贷款借款合同,这一合同的履行,与开发商能否顺利交房没有直接关系。也即是,在商品住房买卖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法律关系,一种是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的买卖关系,另一层是购房者和银行之间的借款关系。按期交付房屋是开发商和购房者的约定,不是银行和购房者的约定。“一般在签署合同上,借款人的还款义务是无条件的,至于住房交割是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事情,跟银行没有直接关系。”一位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对记者称,而且银行跟购房者的房贷协议里,也并不是以购房者是否获得了房屋的所有权登记,或拿到了房子作为还款的前提条件,通常是一个无条件的还款。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新宇也对记者表示,在实践中,银行的贷款合同中大多会有“无论购房者与房屋开发商之间有何种纠纷,均不影响购房者和银行贷款合同履行”等类似的条款。在这种观点下,无论房屋交付情况如何,一旦购房者停止还贷,即视为购房者违反其与银行之间的合同约定。按揭贷款本质上是一种住房抵押贷款,购房者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并由其所购买住房的房地产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的个人住房贷款。违约之后,银行可能会向购房人进行催收,冻结购房者名下其他资产、影响个人征信情况,严重甚至会起诉购房者要求强制执行。通常只有在业主的确无力支付房贷后,银行才会考虑处置抵押物。不过,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也有一些支持购房者暂停支付贷款甚至是解除贷款合同不支持贷款的案例。如在(2018)粤民申7516号民事裁定书中,法院指出银行存在违规将款项支付到非监管户等过错行为,最终判令在商品房具备交付条件之前,无需向银行再支付贷款。而(2019)最高法民再245号民事判决书中,最高法院指出,如果因开发商原因无法交付房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解除,《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因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亦被解除,应由出卖人将收取的购房贷款本金及利息返还担保权人(贷款银行)和买受人(购房者),而买受人不负有返还义务。在这些案例中,一些银行确实存在预售资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也是烂尾楼形成的关键。通常而言,预售资金监管是由开发贷贷款行主导。在此前高速扩张的时代,各大房企都在想法设法加大杠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告诉记者,房企拿到按揭贷款回款后,主要有两个用途,一部分用于还房开贷,一部分钱用于项目建设,剩余的才是公司盈利。但为了扩张,有的可能直接把这部分钱拿去买地,或做其他投资,这就导致项目主体建设资金不够,出现烂尾等。对此,有的开发贷贷款行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的以此为条件,在签开发贷之前和银行就谈好了。”一位银行机构人士对记者称。在楼市蓬勃发展的时代,基于各方对市场的向好预期,这一情况暗含的风险并未暴露;但近年来,在房企压杠杆的背景下,从拿地到建房再到销售、还债的资金链循环已难以继续,风险逐步显现。“现在最关键的是各方协调,比如要求房企将回收资金用于支付工程款项上,保证顺利交房,提振市场信心。”一位国有大行分行个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早在4月中旬,购买了恒大某楼盘的王一(化名),因为项目迟迟难以交付且自身的还贷压力较大,萌生了银行按揭断供的想法,但被朋友劝住。没想到,3个月后,一场由各大停工楼盘业主发起的断供潮席卷而来,其中恒大楼盘停贷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80个停工或烂尾楼盘的业主发出停贷告知书,涉及郑州、长沙、武汉、西安、南昌、上海、重庆等多个城市,且仍在不断增加中。对于楼盘停工或烂尾,业主将原因指向银行违规放贷以及预售资金监管出现漏洞。那么,在烂尾楼形成的背后,预售资金监管是如何出现失守的?监管又要何去何从?业主将烂尾原因指向预售资金挪用据了解,这些发出“强制停贷告知书”的楼盘业主,对于楼盘停工或者烂尾的原因,都指向两点,一是银行违规放贷,二是监管缺位导致预售资金被违规挪用。比如,武汉市恒大时代新城业主的告知书显示,作为贷款银行,违规在房屋主体结构未封顶前发放按揭贷款;将按揭贷款资金违规划入非监管账户;未积极履行资金监管义务,导致资金严重非正常流出。郑州名门翠园业主的强制停贷告知书也显示,在房屋预售过程中,作为贷款银行,诸如工商银行、华夏银行、郑州银行等存在不同程度违规发放贷款、未积极履行资金监管义务的行为,具体包括违规在房屋主体结构未封顶前发放按揭贷款、将按揭贷款资金划入非监管账户等。西安世茂璀璨倾城二期的停贷告知函指出,在拟定贷款合同时,未按照购房合同和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将按揭贷款的收款账户设定为监管账户,而是设定为开发商的一般账户,这样直接导致按揭款脱离监管,被开发商挪用一空,进而导致房子停工烂尾。本该使用到项目建设的预售资金,却被挪走他用,这成为楼盘停工乃至烂尾的最主要原因。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房地产预售制度下,项目预售资金(含按揭贷款)与项目开发贷款的使用监管就成为项目能否顺利交付的关键,而这次“抱团停贷”的集中爆发,无疑将疑点再次瞄向预售资金监管。“此次事件的核心是,银行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起到裁判员的作用,出现了违规放贷、经营贷流向房地产、预售资金挪用等现象。”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如是说。监管资金是如何被挪用的?预售资金是指新房项目预售后,房企收到的各种购房款,包括定金、首付款、按揭贷款等。预售资金监管是指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银行对商品房预售资金实施第三方监管,房企须将预售资金存入银行专用监管账户,只能用作本项目建设,不得随意支取、使用。当房企达到规定的工程建设进度节点,可申请支取相应比例的预售款。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规模扩张,在“拿地-开工-预售-拿地”的高周转模式下,很多新房预售后的回款资金,不是用作结算工程款,而是被违规挪走他用,通过撬动资金杠杆,进行大规模拿地实现快速扩张。对此,柏文喜表示,按照常规,房地产项目开发贷款也是按项目建设进度拨付的,但实际上开发商往往会以各种方式提前套取开发贷款,而贷款银行也给予了默许甚至是“合谋”,从而造成开发贷款大量被挪用和转移,从而导致了预售项目的资金链断裂和烂尾。预售资金是如何被挪用的呢?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是,钱没进入监管账户,而是进入了非监管账户。项目公司设置多个银行账户属于常事,将占比较小的首付款放置于监管账户上,另将按揭款放在非监管账户上,这样被监管的资金就只有30%左右。另一种手段是虚报工程进度,联合施工方将监管资金的钱套出来。此外,有的账户监管形同虚设,开发商直接抽调资金。“与承建商伪造工程量、与供应商伪造采购合同等,而且不少承建商、监理机构和供应商就是开发商的关联企业,甚至就是开发商自己。”柏文喜如是说。通过挪用预售资金撬动金融杠杆进而实现规模扩张,这种模式暗藏巨大风险,如果房企出现资金链断裂,就很容易导致楼盘停工乃至烂尾。上述的西安世茂璀璨倾城二期挪用监管资金就曾被相关政府部门通报。今年6月8日,西安市未央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发布了《关于纠正违规挪用西安世茂璀璨倾城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的函》。其中指出,西安世茂璀璨倾城项目因集团抽调商品房预售资金,现存在资金缺口达11亿元,导致项目停工,并要求其将之前调拨的资金退还到监管账户,解决资金缺口困境、保障世茂璀璨倾城项目如期交付。预售资金监管的收紧与优化去年,在多种原因叠加下,部分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出现项目停工的现象,同时被爆出预售资金被挪用的情况。诸如去年10月份,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向恒大湖南分公司下发了《关于请落实“保交楼”工作有关事宜的函》。其中提到,恒大集团湖南分公司及附属公司涉嫌挪用、违规使用预售监管资金,应立即纠正,并于11月30日前将抽逃、挪走的预售款退还。业主张艺(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她所购买的楼盘开发商也出现了资金链问题,开发商集团曾试图将监管账户的钱抽调,但最后在业主维权下,当地主管部门给摁下了,使得项目正常施工。不只开发商,银行也存在私自挪用预售资金的行为。今年1月份,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通知称,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行未经监管各方同意,擅自将商品房预售款从专用账户划出,违反多项法律法规的规定。从1月6日起,该局暂停与与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商品房预售款专用账户监管协议。事实上,为了保交楼,保障购房者的利益,去年,包括西安、北京、天津、苏州、广州、石家庄、重庆、银川等多个城市出台政策,加强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强监管内容主要包括升级资金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比例、提高支取节点要求等。加强预售资金监管,无疑保障了购房者权益,对防止出现烂尾楼、拖欠供应商、农民工工资等现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部分城市的预售资金监管出现“一刀切”、过度收紧的情况,也使得部分企业在艰难时刻遭遇到更大的流动性压力。今年以来,预售资金监管开始优化。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据克而瑞6月份统计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京、成都、海口等多个城市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内容包括降低重点监管资金比例、增加重点监管资金拨付节点、允许使用银行保函替代预售监管资金、依据企业信用评级实行差异化管控等等。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预售资金的监管,底线是保交楼,通过加强监管实现更加规范化的管理,从而保证在建项目都能按期交付。与此同时,基于化解企业风险的考量,优化监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徐翔消失了,但是一家与“徐翔家族”操作神同步的私募却浮出了水面。今年4月13日,谱尼测试(300887.SZ)定增募资结果尘埃落定,“徐翔家族”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大恒科技(600288.SH)和宁波中百(600857.SH)分别获配1.5亿元和1亿元,对应的获配股份数量分别为271.25万股和180.83万股。仅仅半个月以后,宁波中百又高调出现在了科翔股份(300903.SZ)定增募资名单上,获配金额为5000万元,获配股份数量为259.2万股。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名为宁波仁庆的私募机构旗下的“仁庆仁和 1 号”恰好也同时参与了上述两个定增项目,其先是以1亿元的出资额获配180.83万股谱尼测试定增股份,后又以1亿元获配518.4万股科翔股份定增股份。不仅如此,宁波仁庆私募重仓参与的另外两只个股也与“徐翔家族”有着微妙的关联。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报时,宁波仁庆私募旗下的“仁庆2号”新进出现在了2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中,分别是普丽盛(300442.SZ)和润禾材料(300727.SZ),上述产品的持股数量分别为402.97万股和98.91万股。2020年一季报时,周战红新进成为普丽盛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为600万股,随后王凤飞于同年三季报时也成功跻身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持股数量为99万股。王凤飞曾作为关联账户出现在徐翔案中,有市场传言其是竺勇的母亲,周战红则是竺勇100%控股的上海灵岩投资的监事,徐翔案中竺勇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同时并处罚金5000万元。同样是在2020年一季报时,竺勇曾和王凤飞同时新进成为润禾材料前十大流通股东之一,持股数量分别为30.74万股和23.8万股,同年四季度时两人又一起退出了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巧合的是,宁波仁庆私募的实际控制人马斌威恰好也与竺勇关系密切,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02年10月竺勇曾取代马斌威成为目前已经注销的天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佛山季华路证券营业部的负责人,两人还先后当过天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深南东路证券营业部的核心投资人。另外,竺勇和马斌威,也都曾供职于光大证券旗下营业部。宁波仁庆私募成立于2021年8月10日,该时间点恰好是徐翔出狱的一个月之后,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的管理规模为5-10亿元,其实际控制人马斌威此前确实曾就职于天一证券以及光大证券相关营业部。图片:宁波仁庆私募实控人马斌威履历情况图片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徐翔妻子应莹的一篇看空发文之后,被点名的千亿锂电池龙头天齐锂业(002466.SZ)直接2天大跌近14个点。那么这样一家与徐翔旧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私募,未来又会在市场上掀起怎样的波澜?目前一切尚不得而知。目前最新的情况是,有知情人士表示,徐翔回归之后,仍在密切关注证券市场,不时会与熟悉的业内人士探讨观点,并对旗下上市公司有了对应的规划,甚至会帮助公司撮合业务,但肯定不会再碰二级市场了,徐翔团队未来或会更多地将资源聚焦于对外投资业务....
后续风险暴露的担忧也逐渐增多全国多地烂尾楼盘业主联合强制断供引发热议。外界在关注按揭合理性、银行对预售资金监管有无失责的同时,对后续风险暴露的担忧也逐渐增多。目前,网络上流传出来的断供项目已有约150个,涉及河南、湖南、河北等至少20个地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烂尾”“断供”均属于地产行业下行周期暴露出来的问题,难免对银行带来直接和间接的风险冲击,但尚不构成系统性冲击。在7月13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我国金融风险收敛,总体可控,99%的银行业资产处在安全边界内。其中,绝大部分中小银行的央行评级均处于安全边界内。不过,受断供等消息影响,7月13日,A股银行板块整体逆市大幅走低,中证银行指数最终收跌2.37%,6家银行跌幅超过3%。楼盘烂尾,银行有无责任?粗略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出现断供的楼盘在150个左右,覆盖河南、湖南、江西、河北、广西、山东等约20个省份、近70个市(区)。其中,中国恒大、阳光城以及泰禾、融创、佳兆业等已经出现债务“暴雷”企业旗下项目居多,烂尾项目集中在二三四线城市,但深圳、上海、苏州、武汉、南京等一线或强二线城市个别楼盘也出现联名断供。各地业主的诉求比较接近,大都是希望开发商尽快复工、交房,否则将强制停还按揭贷款。除了指出开发商、地方住建监管部门等主体责任外,有业主在文件中指控,银行作为贷款方也存在“三宗罪”:一是违规在房屋主体结构未封顶前发放按揭贷款;二是将按揭贷款资金违规划入非监管账户;三是未积极履行资金监管方义务,导致预售资金支出不明。以郑州名门翠园业主联合签名发布的《强制停贷告知书》为例,业主表示,在房屋预售过程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郑州银行等作为贷款银行,均存在不同程度违规发放贷款、未积极履行资金监管义务的行为。虽然这些说法尚需更多证据进一步佐证,但外界对银行的责任质疑不在少数。关于按揭贷款发放的条件,央行曾在2003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为减轻借款人不必要的利息负担,商业银行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不过,有华东某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银行发放按揭贷款主要关注的是楼盘是否取得预售证,而核定是否具备预售条件的发证部门是地方政府的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一般是当地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此外记者此前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地产调控收紧之后,随着部分开发商“暴雷”,银行在按揭贷款额度紧张情况下,往往选择尚有开发贷尚未还清的优质开发商楼盘发放贷款,以此减轻开发商资金紧张进而造成的逾期风险。预售资金监管方面,作为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产物,主要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银行对商品房预售资金实施第三方监管,要求开发商必须将预售资金存入银行专用监管账户,且只能用作本项目建设,不得随意支取、使用。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对预售资金的监管也随着行业调控经历了由紧到松,随后在保交楼背景下再次收紧的过程。综合机构观点,虽然商品房预售制度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为基本监管框架,但对于预售资金的监管很长时间以来没有统一且明确的规定,各地因城施策成为常态,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对于银行在其中的作用,根据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因为政策不统一、银行与开发商所受监管不同等因素,往往存在较大的自由空间。安信证券曾结合60大城市的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对比分析称,政策规定不明确、提取基数过高、提取比例过高、提取节奏不合理是普遍问题。其中在政策规定方面,包括监管账户开设范围、监管基数、监管比例、提取节点不明确,而对于“监管部门”也未明确指出是监管银行还是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对于一般监管资金(相对“重点监管资金”)“申请提取”通过的条件也较为模糊。前述华东某银行内部人士认为,预售资金监管制度虽然不断完善,但因为执行细节很难实时监控,加上制度落地需要时间且有一定难度,在当前地价、房价下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有些银行监管不严,导致一些房企把A项目的钱转到B项目。”也有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即使有些地方预售资金监管制度较为完善,银行本身依然存在较大操作空间,且银行受银保监会监管,针对预售资金的监管制度则主要由住建局等部门制定,本着“谁发文谁负责”的传统,失责现象由来已久。另据华南某地产从业人士介绍,在地产行业监管正式收紧之前,不少开发商依然可以通过预售资金用于偿还前期的开发贷款,而收紧之后当地也主要是针对债务情况超过“三道红线”的地产企业加强监管,一家房企如果在多个银行开设账户则监管更加困难。“就算管住一家银行的账户,也控制不了其他银行的账户。”该人士表示。断供频发,银行风险几何?断供除了对购房者自身征信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引人担忧。在银行以贷款为主的资产结构中,居民按揭贷款一直被视为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38万亿元左右,而记者根据财报统计发现,仅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经超过32万亿元。相比不良贷款逐渐暴露的对公业务,国有大型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去年普遍提升,但渤海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个贷规模增速较高的银行,不良率已有明显抬头的趋势。有业内人士指出,断供频发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仅拖累银行按揭资产质量,而且可能进一步加剧开发贷逾期风险。据广发证券估计,目前估算行业停工面积约为行业施工面积97亿平方米的5%左右(较高估口径),总量约为5亿平方米。按照1万元/平方米资产价格测算,对应资产价值5万亿元,若都是已售项目、平均首付比例60%,则对应2万亿元按揭贷款。克而瑞统计称,截至2021年末,24个重点城市延期交付项目占去年销售面积的比重约为10%。天风证券则测算,悲观假设下,如果全国延期交付项目占比为5%~10%,对应销售金额9100亿~18200亿元。按照央行数据,新房按揭贷款发放额占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额的比值长期稳定在38%~42%之间。在40%的中性假设下,对应按揭潜在断供规模为3600亿~7300亿元,占2021年一季度按揭贷款余额比重的0.9%~1.9%,整体来看难以构成系统性冲击。记者在裁判文书网看到,此前购房者与开发商、银行间关于房屋交付纠纷的案件并不罕见。以2019年围绕西宁某楼盘交付问题的一份案件判决为例,判决结果显示,因为开发商无法按期交付房屋,致使预售合同、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解除,法院判定由开发商将收取的购房贷款本金及利息返还担保权人(贷款银行)和买受人(购房者),银行主张购房者与开发商共同继续还款的请求被驳回。这也意味着,在开发商普遍面临资金压力的情况下,如果购房者持续“断供”,银行依然面临较高风险。在案件审理中,法院强调了要充分考虑商品房按揭贷款商业模式下各合同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平衡问题,避免因强调单个合同的相对性而造成三方权利义务的失衡。烂尾和断供频发,对消费者购房信心已经造成较大冲击。中信证券地产分析师陈聪团队认为,当前化解烂尾楼、保障交付是恢复需求端信心的关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冶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对记者表示,如果无法靠市场自身解决,则需要外部力量的适当介入,否则对购房者、金融机构和房地产行业将是多输局面。孙天琦在13日的发布会上表示,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对各类金融风险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提前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其一便是进一步提高微观审慎监管有效性,持续强化金融业行为监管,以及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
7月13日,有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的储户告诉红星资本局,他在追查钱款的流向时发现,南京银行(601009.SH)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李航(化名)告诉红星资本局,他此前把多笔钱款从个人的招商银行(600036.SH)账户转至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的账户。目前,这笔钱已经无法取出。由于网络上盛传储户的钱从未入过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的账目,为了追查钱款的流向,李航称,他当时打算向招商银行提起诉讼,而招商银行方面出示了相关证据,证明钱已转出。“(招商银行)做了查复函,发给了南京银行和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我当时非常奇怪,我也没汇款到南京银行,为什么要发(查复函给南京银行)?他们(指招商银行)说(钱款的)接收行是南京银行,南京银行是禹州新民生银行的结算银行。”李航对红星资本局说。有银行从业人士向红星资本局介绍,一般来说,村镇银行不会直接连入由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行的相关支付系统,而是通过代理银行办理,但外界人士无法查看某家银行的代理行是谁。李航向红星资本局提供的一份查询查复书显示,招商银行向南京银行询问:是否收到相关的3笔资金,并划转至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如是,请回复具体划转时间及结果。图由受访者提供“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迟迟没有回复,南京银行也没有回复。”李航对红星资本局说。7月13日,李航向红星资本局提供了一份录音文件,他称,这是他和招商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沟通时的对话。录音文件显示,另一人告诉李航,他们发出去的文件属于自由格式,对方可以回,也可以不回,“后来我在电话沟通的时候,他(指南京银行人士)说这个我不能给你回。”7月13日,红星资本局致电南京银行,当问及南京银行是否是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的代理银行时,该客服称,已记录下问题,会转至业务部门核实,暂时无法承诺何时会回复。...
7月11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下称《公告》),这标志着骨科脊柱类耗材国家集采正式启动。《公告》显示,本次集中带量采购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入路方式等组建产品系统进行采购,共将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分为颈椎前路钉板固定融合系统、颈椎后路钉棒固定系统等14个产品系统类别。同时按照确保临床使用和供应稳定、兼顾各类型产品和企业的原则,将同一产品系统类别下分为A、B、C共3个竞价单元,分别竞价。保障供应或许是脊柱类耗材集采的关键词。一位骨科耗材行业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本次对竞价单元A、B、C分组的定义很明确,非常看重保障供应和临床的正常使用。A组企业整体市场占有率较高,同时在竞价规则方面有明显优势,这样可以保护头部供应能力较强的企业,同时避免发生黑天鹅事件。另据分析,除了竞价单元的划分,《公告》还在产品覆盖、采购周期、淘汰率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保障供应。产品线齐全优势大据了解,脊柱类植入耗材主要包括由螺钉、连接杆等单独或组合而成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和椎间融合器。采用椎弓根螺钉和棒的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是目前脊柱外科使用最多的内固定系统,约占国内脊柱外科手术的70%。根据标点信息相关研究报告,2015-2019年,国内脊柱类植入器械市场的销售收入由47亿元增长至8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58%,与骨科植入器械整体市场的增速基本保持一致。预计到2024年,我国脊柱类植入器械市场规模在171亿元左右,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在14.42%左右。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脊柱类耗材带量采购的14个产品系统类别,对主要产品实现了大面积覆盖。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本次集采覆盖了市场中90%以上的脊柱耗材产品,对企业产品线齐全程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全国脊柱耗材企业超过百家,但实现14个产品系统全覆盖的企业数量不多。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进一步分析,对医用耗材企业来说,在带量采购中,产品线齐全有多方面优势。首先能最大程度保证供应,因为产品线齐全代表着厂家在前期研发、注册选择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有多年积累,这都是保障供应的基础条件。其次,本次14个产品系统类别同时招采,每个类别最终中标价可能不同,比如胸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可能竞争较激烈,中标价格可能较低,颈椎后路钉棒固定系统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价格降幅可能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线较全的厂家在报价和竞争方面选择较多,能有报价组合拳策略,有一定优势,如果企业只有一个产品,那么就只能拼价格,较为被动。上述人士还强调,不只是骨科脊柱集采,叠加此前完成的人工关节集采、骨科创伤耗材集采,这对骨科企业在研发、生产等方面综合能力是严格的考验,产品线较全的企业抗压能力较强,但产品线单一的企业选择的余地可能较少。“另外,虽然《公告》并非要求所有企业都产品齐全,但是产品目录越齐全,就越方便医院采购和使用,否则对医院来说太乱,整体对脊柱耗材的头部企业有利。”在产品覆盖面背后,保障供应或许是重要目的。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这次脊柱耗材国家集采覆盖14个产品系统,最主要是确保临床使用和保障供应稳定,“从征求意见稿最开始就在强调保障供应,所以这是重中之重。”以保供应为原则确保临床使用和供应稳定是本次带量采购竞价单元划分的重要原则。根据《公告》,本次带量采购将分为A、B、C三个竞价单元,其中要部件齐全且能供应全国所有地区的企业,按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序,取该系统类别累计意向采购量前85%所涵盖的企业进入A竞价单元。主要部件齐全且能供应全国所有地区但未进入A竞价单元的企业,或主要部件齐全但不能满足供应全国各地区的企业进入B竞价单元;相关产品系统类别中主要部件具备钉塞棒(板),但缺少部分主要部件的企业进入C竞价单元。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本次竞价单元分组非常看重临床使用和供应,对A、B、C组的定义很明确,A组即市场占有率在前85%以内、能够保障供应的头部企业,B组可能中小企业居多,竞争比较激烈,C组则企业产品注册证可能较少。“A组在竞价规则方面还有明显优势,保护了头部供应能力较强的企业,同时避免了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对于A组的竞价优势,《公告》显示,A、B竞价单元内,按有效申报企业竞价比价价格由低到高排序,确定入围企业。但是同一个产品系统类别内,未按上述规则获得拟中选资格的A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若竞价比价价格不高于B竞价单元最高拟中选竞价比价价格,则该A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采购规则的重要目的是保障供应,通过分组竞价,让规模以上、产能足够的大企业来满足大部分市场供应。关于分组,可能是在保障供应和临床质量的大前提下,总结了安徽省脊柱类耗材集采的经验而设置。据了解,2019年7月,安徽省完成脊柱类耗材带量采购,最终国产耗材平均降价55.9%,进口耗材平均降价40.5%,总体平均降价53.4%,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利好国产头部企业除了竞价单元的划分,中选规则同样值得关注,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本次最多入围企业和有效申报企业数量之间的差距不是特别大,淘汰率可能低于人工关节国家集采,目的在于扩大报量,通过集中带量采购机制来保障合理市场价位,同时保障供应。根据《公告》,对于A、B竞价单元内有效申报企业数量与最多入围企业数量之间的关系——即淘汰率情况——分别为10进8、20进14、30进20、40进25、49进30等。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从冠脉支架集采极高的淘汰率到人工关节集采淘汰率有所下降,产品中标率也在逐步提高,这都是促进保障供应的证明。“其实集采是很有难度的工作,要在各方找到一个平衡,要节约医保资金,要保障患者利益,要保障医疗服务质量,要保护产业,医保局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另外保供应还体现在采购周期、脊柱耗材特殊性以及医院的选择等方面。据了解,《公告》要求本次脊柱类耗材集采的周期为3年,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之所以设置3年的采购周期,因为不论企业还是临床,都需要市场稳定,拉长采购周期后,大部分企业都会拿出充足的诚意,如果两次未中选,六年的市场代价对不少厂商都是致命打击,避免了部分企业抱着“今年没中标明年继续上”的心态,在三年采购周期下,医疗机构对产品的选择也会更慎重,不会唯价格选择,而是综合考虑供应、质量、服务等多重因素。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进一步表示,其实脊柱手术的特点也会进一步提高保障供应的重要性,例如和创伤耗材相比,创伤耗材的条目非常复杂,突发摔伤等急诊是重要应用场景,需要应急处理,所以对供应速度要求很高。“但是脊柱产品应用场景一般是择期手术,而且脊柱类手术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其手术风险较高,对工具、内植入品质精细化程度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医生非常熟悉所用的医疗器械产品,那么对脊柱耗材的生产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以及规格型号齐全方面的要求,也比创伤与关节耗材要高。”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进一步表示,其实在中选产品价格相差不大,而且都在医保支付标准内的情况下,即使价格较高,医疗机构也会选择产品齐全、且供应和质量更稳定的产品,因为骨科耗材要植入病人体内,安全性以及企业配套的各项服务非常重要,而且脊柱产品线目录齐全也有利于代理商合作,压缩代理商的负担,提高供应效率,代理商与两三家公司合作,可能会面临不同的体系与价格政策。“集采之下,其实经销商也在面临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政策引导下该走向哪些企业的抉择问题。”在保障供应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国产龙头企业似乎在集采中迎来了发展机会。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骨科国家集采整体比较利好国产头部企业,因为进口企业客户多是三甲医院,到二级或者基层医院时,可能面临在医院重新开户、医生重新学习产品等问题。从患者角度来看,部分进口产品在国外生产、运输、通关等成本可能较高,那么在患者可及性、经济实惠方面就有所不足。“而且部分外企积累的代理商数量明显低于国内企业,每个省代理商可能只有两三人,但是国内企业可能有数百人,那么国内企业的渠道反应速度和灵活度可能都会比较高,供应以及服务保障能力也会比较强。另外近年来通过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国内头部脊柱耗材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与进口产品非常接近,在手术工具的改进意愿、数量积累、调配效率等方面也均有一定优势,这同样有利于促进保障供应。”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说道。财经贝EHZ,真正的价值币!价值型基础设施!价值型智能链!价值型驱动!推动创新、科技、创业投资、价值型财经、价值型项目/应用等等的进步和发展。独角兽!权威财经门户/主流门户/价值平台!价值型综合体!财经贝EHZ简介系列:https://www.cjz.vip/278335561.html中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hz.pdf英文版–财经贝EHZ白皮书(详细介绍):https://www.cjz.vip/uploads/enehz.pdf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开启,开盘即百倍!财经贝EHZ私募认购平台:https://h.cjz.vip财经贝EHZ客服:QQ:369997928 Telegram:@ehzvip邮箱:ehz@cjz.vip...
找工作的渠道有很多,有猎聘、拉勾、脉脉、Boss直聘、前程无忧等求职类App;同时,在公众号和微信群聊里,也潜藏诸多的工作机会。 然而在这一长串的名单背后,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名字——闲鱼。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这个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上,不少互联网大厂人在“贩卖”自己的内推码。只要打开闲鱼搜索“内推”二字,就能看到包括字节、腾讯、网易、美团在内的各家互联网大厂内推资源,价格最低从0.99元到数十元不等,如腾讯有人挂9.9元、字节有人挂35元、网易有人挂6.6元等,同一家大厂价差也有很大区别。 卖家称,求职者购买这些内推码后,便可自己登陆大厂内推平台查询招聘岗位及投递简历。通过这类渠道,求职者的简历将优先被HR查看,避免简历石沉大海,信息杳无音信的情况,求职成功率将得到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内推人还将帮助跟进招聘进度以及面试节点,为求职者撰写推荐语,以及当面试失败时帮忙询问HR的反馈。 除此之外,少部分人还会提供简历排版、修改、代写的服务,收费在50元-80元不等;以及面试1V1辅导,报价普遍在100元/小时左右。 在当下,这无疑成为求职者的一根救命稻草。时代财经随机点开其中一条链接,其页面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内就有1789条浏览纪录,59个人点击了“想要”。 但对于出售这些“内推码”的大厂员工们而言,闲鱼上的收入仅是“蝇头小利”。他们看上的,是大厂给出的巨额内推激励。 有人靠内推揽金百万 “只是为找工作的朋友们提供一个投递途径,拍下也就几块钱,不为赚钱,非诚勿扰。” 在自己挂出的那条标价8.8元的字节跳动内推链接上,海虹写下这样一句话。她也曾将内推码免费分享在脉脉等社交平台,但随之而来各种免费的咨询让她心烦意乱,因此才转战闲鱼平台,用极低的金额进行筛选。 据海虹透露,在闲鱼上每个月约有30-40个人前来咨询,通过售卖内推码获得的收入不过数百元。相比之下,推荐成功入职的数千元奖金才是她的目标。 在字节跳动,内推工作经历一两年的初级员工奖金约2000元,内推工作5年以上2-1、2-2的资深员工奖金为5000元,再往上职级3-1领导层的内推激励更高,奖金达到1.5万元。如果是首次内推,还有额外2500元奖励。 类似的政策,几乎遍布所有互联网大厂。在脉脉上,曾有大厂员工匿名透露,快手K3级别奖金10000元;滴滴的内推D5-D10/M4以上职级,内推奖金从4000元到60000元不等;如果是阿里p6-p8职级,内推奖金则分别是6000元、1万元和1.5万元。 高额的内推激励,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厂人下场“挖人”。 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是同样来自字节跳动的算法工程师陈嘉闽,他为内推开设的公众号“内推熊”已经吸引数万粉丝关注。 公众号数据显示,从他2019年开始做内推至今,已经成功内推1600余人进入字节,获得激励超百万元。 资深HR:内推和公开招聘区别不大 然而大部分人没有陈嘉闽这么幸运, 靠内推“发家致富”还只是传说。 “奖金还挺高的,但是成功率不高。”对于外界盛传的内推搞钱神话,在多个大厂工作过的产品经理黄杰有些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大厂招聘要求向来不低,只有在熟悉岗位需求,并推荐有经验且对口的候选人给岗位直系的领导时,才会有较高的成功率。类似的机会并不多见,只有碰到行业内的朋友换工作时才会出现。如果是在互联网上随意的分享内推码,成功几率无异于大海捞针。 海虹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从2021年开始的一年半时间里,她已经向公司成功内推600多个人的简历,其中仅有26人最后成功入职,成功率仅4%。如果剔除其中原本认识、背景相近的同学、朋友,成功率还将进一步降低。 不过,考虑到累积的4万元奖金激励,她认为这份辛苦还算值得。 内推原本应该是熟人介绍的逻辑,以熟悉公司业务和文化的内部员工为桥梁,连接起公司和候选人。但如今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内推码,无疑改变了内推本来的用意。 “大厂内推已经有点像历史遗留物了”,科技行业资深HR高扬向时代财经指出,设置内推的初衷,肯定都是为了解决招聘的需求。内推在企业早期招聘紧张的时候,效率会更高,他见过不少被推荐人比推荐人干得更长久的情况。 但当大厂的名气和待遇的吸引力足够大,已经不需要靠熟人的个人信誉为企业招聘背书。 高扬表示,如今内推设置的意义,更多在于丰富一个招聘渠道,让企业可以自建更大的人才库来降低招聘成本。但与公开招聘相比,区别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大。...
中报业绩预告火热披露中,有些业绩优异的个股却出现“见光死”行情。对于“见光死”的原因,主要包括几点,诸如炒作已经大幅透支业绩预期;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则是有内幕消息提前泄露,部分资金提前埋伏,把业绩公布的时间当成了利好出货的节点。中报业绩预告披露期间,肯定会有业绩预期不错的股票,相关公司的股价往往也会随着投资者的追捧而不断走高。不过,一旦业绩公布,主力资金很可能会借利好出逃,追高的投资者将会被套牢。例如医药股,因为疫情持续的时间远超投资者预期,它们的业绩也继续保持在高位,但是股价也同样涨幅巨大,那么如果上市公司公布了一个预期之中的好业绩,其股价很可能不会上涨,相反还会大幅下跌,这不是说投资者认为它的业绩不好,而是投资者认为公司的股价已经高到足以反映公司好业绩的程度。投资者担心的是,如果未来的新预期不能出现更大幅度的业绩增长,那么高股价可能会存在压力,这就是“见光死”的逻辑。个股行情能否延续,主要看题材能否延续,尤其是目前大盘进入了短期调整之中,主力资金操作股票的手法也会有所收敛,如此市况下,每一个没有后续利好的中期报告预告都要当作利空对待。除非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好到超出预期,并足以用投资价值支撑股价,否则投资者还是应该见好就收。总体来看,现在投资者的主要任务还是规避涨幅巨大股票的投资风险,对于尚未公布中报业绩预告的持股也要多加小心,如果认为它公布超预期好业绩的概率是未知数,最好还是先行撤离,等待大盘重新走好、开启新的上升通道的时候,再选择业绩预期较好的个股进行配置,毕竟到时候炒作半年报白马股可能安全边际更高一些。现在股市规模大了,即使长期走牛,业绩不佳的公司表现也会逊于股指,价值投资将是未来投资者能够稳健获利的唯一法门,而规避中报业绩“见光死”风险,正是价值投资者应该做的必要选择。另外,个别“见光死”的股票可能存在内幕消息泄露的情形。部分个股股价提前大涨,当中报业绩预告出炉的时候,投资者发现业绩大涨,所以充满很高的期待。不过,次日股价就出现高开低走甚至低开低走的情形,这其中就可能涉及内幕消息泄露的问题,有资金提前埋伏,把利好当成套现离场的工具。当然,有“见光死”就会有意外的爆发,投资者预期中期业绩不好的公司如果意外出现良好的业绩预告,也能引发投资者对于股价的追捧,那时候持股的投资者将会因此获利。不过,根据历史的经验判断,业绩意外下滑的概率要远高于业绩意外暴涨,所以投资者对于业绩意外爆发不要有过高的期待,意外中奖是好事,但不中奖也是常态。...
协助调查3个多月后,泽达易盛(688555.SH)实际控制人林应,又被监管立案调查。泽达易盛7月12晚间公告,当天收到证监会通知,林应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此前的3月18日,林应与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秘兼财务总监应岚,开始协助有关部门调查。林应及泽达易盛被立案调查的具体原因,尚有待披露。第一财经6月29日在《独家|专投空壳公司、资金去向不明,泽达易盛上亿理财被谁“做局”?》的报道就已指出,泽达易盛通过成立两个资管计划的方式,将上亿资金投向了一家注册资金、参保人员至今为0的空壳公司。而这家公司投资的企业,同样也是空壳公司。这些被投资的空壳公司,与林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如此,泽达易盛2021年还以采购名义,对外支付逾4400万元的预付款,而预付款的支付对象,同样与泽达易盛、林应配偶刘雪松勾连甚深。此外,由于应收账款、资管托管涉嫌造假,其2021年年报也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实控人二次被查今年3月18日,泽达易盛公告称,林应、应岚正在协助有关机关调查。5月13日,泽达易盛因信披违规而被立案调查。7月12日,林应又被调查。公开信息显示,泽达易盛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食品、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监督服务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2020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实际控制人为林应、刘雪松夫妻。据公开披露,截至2021年底,林应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泽达易盛49.39%的股份。目前,林应直接持股数量为270万股,加上间接持有部分,合计持有728万股,持股比例8.76%。此外,其-刘雪松截至去年底也持有泽达易盛2.7%的股份。林应此次被调查的具体原因,泽达易盛未在公告中说明。但在此前,该公司的大额理财资金、预付款去向不明,以及应收账款、资管托管涉嫌造假,已被审计机构、IPO保荐人出具了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检查报告。泽达易盛投资理财,最早要追溯到两年前。2020年3月、4月间,该公司使用不超过3亿元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信托、资管计划、股票等产品。随后,泽达易盛在2020年11 月、 12 月,与资管机构签订了鑫通1号鑫福 3 号两个资管计划的资产管理合同。然而,合同签订后不久,泽达易盛又于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 鑫通1号、鑫福3号的投资类别,与资管机构三次签订补充协议,将两个资管计划的投资类别,从固收变为权益,风险等级、投资年限,也从R2、5年,变成了R5、10年,甚至在第三方补充协议中,一度将两个资管计划的委托总额,上调到50亿元。合同变更的同时,上述两个资管计划的实际投向,也变成了非标股权,且投资对象均为杭州和鑫商盈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下称“和鑫商盈”)。截至去年12月底,鑫通1号、鑫福3号的本金余额7000万元、3000万元,全部投向了和鑫商盈。如此重大的合同变更,泽达易盛却始终没有披露。第一财经6月29日的《独家|专投空壳公司、资金去向不明,泽达易盛上亿理财被谁“做局”?》的报道就曾指出,和鑫商盈2020年12月底就已成立,泽达易盛2021年12月披露的理财进展,却只字未提此事。不仅如此,和鑫商盈至今仍是一家空壳公司。 和鑫商盈注册资金1.3亿元,其中76.92308%的出资额,由鑫通1号、鑫福3号的委托资管机构持有,但实缴资金至今仍然为0。而和鑫商盈投资的两家企业也是如此。成立后不久,和鑫商盈就在2021年2月25日、3月1日,投资了杭州钥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钥钰信息”)、杭州厚盾贸易有限公司,并分别持股75%、66.67%,而这两家公司实缴资金、参保人数同样为0。理财资金迷踪背后,林应的身影也若隐若现。第一财经调查发现,钥钰信息2020成为杭州汇鑫金投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下称“汇鑫金投”)股东,后者原股东为浙大网新易盛网络通讯有限公司(下称“网新易盛”)、鑫朗能源。而网新易盛曾是达易盛子公司。根据泽达易盛招股意向书披露,林应曾于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担任网新易盛董事长。该公司的前身天津易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1月收购网新易盛64.29%股权后,又在2014年10月全部转让给浙江趣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趣联信息”)。而趣联信息由泽达易盛出资成立,目前仍有部分股东在泽达易盛子公司持股。同时,鑫朗能源、钥钰信息,还共同投资了杭州泽昕投资合伙企业。泽昕投资成立于2017年,当时鑫朗能源就出现在其合伙人名册中。2020年1月,趣联信息退出后,钥钰信息随之进入,成为出资50%的合伙人。2012年5月至2018年1月,鑫朗能源的董事长,一直由林应担任。持股被冻结,资金链隐忧显现除了大额理财资金,浙江观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观滔智能”)、上海观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观锦智能”),还在2021年获得泽达易盛大额预付款。这两笔预付款的商业实质、可回收性,已被年报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IPO保荐人东兴证券则表示无法表示意见。根据披露,去年3月、6月18,泽达易盛分别与观滔智能、观锦智能签订4493.75 万元、195万元的设备、软件采购合同。合同签订不久,泽达易盛就预付了4269万元、195万元的采购款。东兴证券5月25日出具的现场检查报告称,观滔智能只交付了637万元的设备,剩余3632万元的设备尚未交付。向观锦智能采购的软件,目前在调试过程中,也存在不能履 约的风险。上述两家获得泽达易盛大额预付款的公司,与和鑫商盈也存在联系,而联系双方的纽带,是和鑫商盈子公司钥钰信息的小股东陈艳。可查信息显示,持有钥钰信息24.75%股权,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同时,陈艳还担任观滔智能董事长,并持有浙鑫朗能源99%股权。此外,观滔智能董事颜志红,自2012年到2020年,一直与刘雪松同时担任苏州浙远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苏州浙远”)任董事,而泽达易盛间接持有苏州浙远17.5%的股份,而两人目前同为上海远跃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股东。按照泽达易盛股东大会授权,上述理财具体决策权由董事会行使,并由董事长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执行股东大会决议。而泽达易盛时任董事长正是林应。大额理财、预付款流向林应曾持股的公司,可能与资金紧张有关。泽达易水7月6日披露,林应持有的公司100万股,被司法冻结,占其合计持有持股的13.73%。被冻结的原因,则是债务纠纷。根据杭州上城区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因金融借款纠纷,光大银行杭州分行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林应等的银行存款,或查封、扣押被 申请人相应价值的其他财产。由于林应正在协助调查,公司无法实时向其纠纷的具体情况。财务数据打架,真实性存疑不仅是大额理财资金、预付款,可能流向林应、刘雪松夫妻的关联公司,泽达易盛还存在财务数据打架,真实性也存疑。根据2021 年年报、东兴证券现场检查报告数据,泽达易盛及子公司向北京中科路创科技有限公司、金桥网络等5家公司,销售3050台服务器、550套保密数据链储存终端,计入当期营业收入 8001万元、期末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合计 5818万元。按照泽达易盛的说法,上述应收款中,中科路创对应金额2846 万元,金桥网络对应金额 2972万元,采购内容为1050 台服务器。而东兴证券在现场检查报告中称,访谈中科路创时,对方称泽采购的服务器未发货,交易已取消,发票也已退回。金桥网络则称,采购的 1000台 服务器交易已完成,但对1050台服务器的采购合同不知情。东兴证券核查还发现,2021年,泽达易盛披露委托两家公司托管1050台服务器,对托管方接受访谈时确认并未实际托管。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泽达易盛的科创属性、客户集中度过高、董事长曾被警示问题引起过多方质疑,并被质疑为拼凑上市。按照规定,科创板上市的软件企业,近3年研发累计投入,要达到同期营收10%以上。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泽达易盛研发总费用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8.3%,并未达到10%的规定标准。上市之后,上泽达易盛业绩就持续下滑,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41%。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67%,但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43%。今年一季度,其营收仅335.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0.68%;净利润则亏损1902万元,同比下滑298.64%。...
一边是楼盘停工、烂尾,交房之日遥遥无期,一边是还要坚强工作给银行还贷款,夹在中间的业主实在是...... 多地业主集体“停贷” 面对这种钱房两空的情况 ,业主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强制停贷! 最先开启联名停贷的,是江西省景德镇市。关联楼盘是恒大旗下的恒大珑庭,该项目2021年1月开盘,卖出了900多套。然而开盘后的5月份就停工,之后有部分楼栋复工,但一期一直没有复工。 业主们于今年6月份发起了联名强制停贷告知书: 第一,业主们指责发放房贷的银行在这处楼盘还没有获得网签和备案情况下就向自己发放了贷款,“属于典型的违规发放贷款”。 第二,要求开发商今年10月20日之前全面复工,不然业主们将集体在今年11月份停贷,由此造成的损失由银行、资金监管不力的政府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承担。 无独有偶,7月10日,武汉绿地光谷星河绘全体业主联名申请《停贷告知书》,申请自合同交房日期2022年12月31日起,将停止向贷款银行偿个人贷款的每月还款直至楼盘完工验收合格交付。 根据武汉绿地光谷星河绘全体业主要强制停贷的描述,自2020年12月首次开盘,半年时间项目“九开九罄”,预售回款达48亿,涉及业主超过2428名。但是项目从2021年8月楼盘已停工九个月开始,业主和绿地开发商(武汉新高兴谷置业有限公司)、市房管局和区政府三方会谈近十次,到如今2022年7月仍然面临着7.25亿重点监管资金被开发商挪用一空,楼盘工程量完成不足35%的窘境。 当前离合同交房日期2022年12月31日只剩5个多月时间,楼盘建设资金缺口近8亿,开发商已构成事实性的合同违约,绿地光谷星河绘停工烂尾几成定局。 武汉绿地光谷星河绘业主称,鉴于武汉新高兴谷置业有限公司在本项目上存在违规申请获发预售证、违法挪用项目预售资金48亿作他处和违规申请使用重点监管资金超7亿的行为全体业主联名申请《停贷告知书》。 目前,这种停贷断供潮已有在全国范围内效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景德镇、武汉、商丘、郑州等城市,共14盘业主发布“强制停贷告知书”。 总影响户数约4.6万户,总房款约347亿,明文提到的资金缺口就有61亿。 预售资金被挪用引出“烂尾门”?房企是始作俑者 之所以出现大批烂尾楼与房地产一直实行预售制度密不可分。预售制度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开发楼盘是长周期的项目,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做周转。曾经的高周转,让房企借银行的钱拿地、“借”购房者的首付款盖房、拿借的新钱还旧债,甚至项目的合同款成为下一个项目的拿地资金,这也导致预售资金总是被腾挪。 此前,房企凭借高杠杆和高周转,游走在拿地、盖房、回款、还债的循环中。但是,在“三道红线”及预售资金监管等多重调控之下,房企资金链断裂,一环扣一环的“玩钱”游戏不再,也导致了全国多地出现烂尾楼。 年初克而瑞就统计了24个重点城市2021年年末停工、延期交付等问题楼盘数量与面积。 从套数来看,长沙、郑州、武汉、重庆都是2万套以上问题住房。 从面积来看,长沙446万平米,重庆331万平米,武汉274万平米,郑州271万平米,昆明、广州也在140万平米以上。 房企们高歌猛进的快周转策略造成给自己埋下了伏笔,但是购房者却吞下了房企们酿的苦果。 业内人士:业主需要理性 避免走极端 对于业主的做法,有业内人士称,业主的集体断供告知书并没有任何法律效力,房子修不好是开发商的问题,购房者欠银行的钱是必须要还的。 如果未经法院判决停贷或者没有达成停贷协议,贸然停贷购房人往往就成了违约方,征信就会受到影响,还可能被诉到法院,甚至还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业主还需要理性,避免走极端,依据合理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郭韧律师建议对于烂尾楼,如果业主购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一般需要法院诉讼支持解除,可以要求解除贷款合同,贷款还款责任由开发商承担。她指出,以前此种做法确实不行,但就最新判决案例来看,已经有成功案例,但是后面法院是否按照这个思路判定还不知道。因为购房者是分别与开发商及银行签署购房及贷款合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楼盘烂尾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成了眼下遭遇烂尾楼的业主最真实的心里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