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66分,能考上哪些大学?今年云南省高考录取结果显示,文史类提前批的这个分数,可以考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之外的所有高校。但一名666分的云南考生,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国家优师专项,毕业后将成为一名乡村教师。2022年高考本科批录取即将结束,国家公费师范生和国家优师专项极为火爆,受到高分考生的欢迎。国家优师专项在四川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为673分,高于省控线158分,仅次于本科提前批次理科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调档线。“免学费、保就业”,是国家公费师范生和国家优师专项毕业生的特殊待遇。近年来,教师的职业保障和社会地位日渐提高,师范生在高考中的受欢迎程度也水涨船高。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公费师范生和国家优师专项是师范生中的“皇冠明珠”,只有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高校招收少量学生。为了满足偏远地区的教师需求,各省份也推出了地方定向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但招生存在两极分化,相关制度设计仍待完善。师范生录取大热2022年高考录取,国家公费师范生和国家优师专项的火爆成了一类现象级志愿。在安徽,北京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的理科投档最低分排名3186位,较去年前移847位次,其最低分633分与北师大本科一批录取的最低分相同。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的理科投档最低分排名8292位,较去年前移1781位;华中师范大学优师专项的文科投档最低分排名3072位,较去年前移2250位;西南大学优师专项的文科投档最低分排名2793位,较去年前移2812位。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消息称,公费师范生由单个志愿调整为平行志愿后,生源流向更为合理,生源质量大大提高。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消息称,提前批本科教师专项计划所有院校均一次性满档,院校生源充足。四川省国家优师专项、国家公费师范生的录取分外亮眼,报考热度高、生源充足。2022年国家优师专项在四川省共招生126名,虽然比上年增加24名,增幅达23.53%,但一志愿填报人数共17723名,招生数与报考数之比约为1:141,报考热度高。国家公费师范生今年共计招生559人,一志愿填报人数为8460名,其招生数与报考数之比约为1:15,报考热度也居于高位。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消息称,据统计,在本批次调档线前十的院校(理科)中,招收国家公费师范生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占据三席,生源质量优,3所院校的调档线分别为647分、642分、647分,分别高于四川省本科一批省控线132分、127分、132分。国家优师专项计划录取的理科最高分为673分,高于省控线158分,仅次于四川省2022年本科提前批次理科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调档线;文科最高分为612分,高于省控线74分。国家公费师范生和国家优师专项也带动了整个师范类院校的招生热。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消息称,在本二批次文理科超过本一批调档线的院校中,以师范类为特色的院校超过11所(次),占比13.58%。广东省本科批绝大部分院校均一次性满档,特别是师范院校,考生报考热情高涨,省内的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在大幅增加招生计划的情况下,仍一次性满档,投档排位也不低于往年。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文章指出,由于国家近年来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师范类提前批受到考生的青睐,生源充足。去年1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于发友介绍,高考成绩前30%的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由2018年的18.3%提高到2019年的33.4%,新教师岗位竞争明显加大,有的地区数十人竞争一个岗位常态化。教师待遇不断提高2007年,国家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指出,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要通过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在高校普遍实行收费制度的背景下,免费师范生政策向社会释放了重视师范教育、尊师重教的强烈信号,能够吸引更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2021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据报道,目前全国有几十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4.5万名公费师范生到乡村任教。不过,国家公费师范生每年只有几千人,这些高素质教师人才大多一毕业就被城市中学抢走。目前在西南某省一所县中任教的国家公费师范生焦阳(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的同学中到县中任教的比例不高,而他之所以选择县中有一些特殊原因。“我目前任教的中学是我的母校,我对母校很有感情,希望能够用我的所学来报答母校。另外,我本人和女朋友都是这个县上的人,我们很愿意回家乡安家。”焦阳说。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也就是优师专项计划。优师专项某种意义上解决了国家公费师范生的下沉问题。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后须按协议约定,到定向县中小学履约任教。为了吸纳人才,国家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给出了不错的待遇。焦阳告诉记者,他通过人才引进渠道来到学校,享受安家补助、住房奖励和生活保障,签约10年会有50%的购房补贴,基本工资上浮50%。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是师范热的重要原因。去年年底,教育部公布《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为国家公职人员,规定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得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体制内工作岗位。教师的工作稳定,薪资水平、社会地位也都在提高,所以受到年轻人青睐。搭建合理院校梯度国家公费师范生和国家优师专项毕竟人数有限,难以满足广大偏远地区的需求。官方数据显示,安徽省今年录取国家公费师范生186人、国家优师专项117人;湖南省录取国家公费师范生310人、国家优师专项80人。为了弥补人才缺口,各省纷纷推出了省属师范高校的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招生名额大幅增长。比如,江西省今年有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赣南师范大学三所大学招收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分别是741名、500名和500名。湖南省省级优师专项录取2628人,省内公费定向师范生录取4402人。一些地方项目招生同样火爆。广州大学历史组本科教师专项计划的投档最低分为573分,投档最低排位5614名。湖南师范大学录取的公费定向师范生中,物理组投档成绩最高分638分,全省排名1346,历史组投档成绩最高分597分,全省排名1177。不过,地方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招生却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高分考生的同时,一些地方没有完成录取计划,不得不进行征集志愿。比如,四川省首次录取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结束后,缺额总人数为235人,占招生计划总人数比例的9.19%。江西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征集了189个志愿。据报道,2022年河南地方公费师范生有所回暖,整体缺档率比前两年有所缩小,但优师专项类仍缺档31%。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地方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征集率高有多方面原因,比如一般都为定向就业,对考生有户籍地限制。“另外,地方省属师范类高校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容易造成个别优质高校抢手,一般院校遇冷。”比如,一个省份最好的师范大学只有一所,就是以省名命名的师范大学,其他的师范院校大多数是以地市名命名的师范院校。“因此,地方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需要解决参与高校数量少、院校层次单一的问题,适当扩大地方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形成合理梯度。”上述不愿具名的专家说。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成趋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校当老师,但也要看到,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主要还是要依靠师范院校,这样的培养体系不会动摇。”...
业内人士指出,在严监管下,一家基金公司如果有较多的迷你基金,现在只能选择清盘,如果迷你基金较少,则更倾向于选择持营和保壳。迷你基金监管趋严。多位公募基金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近期监管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基金时,需要提供迷你基金情况说明、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时间点,若解决方案中提到持续营销,则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迷你基金的监管更加严格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基金公司正抓紧处理迷你基金问题,选择的路径不同,有的清盘,有的持营。对于产生大量迷你基金的原因,业内人士指,主要是三大原因:产品同质化;历史定制壳;被市场淘汰。更严的监管新规来了一位基金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各家基金公司都接到了针对迷你基金的新监管要求。总体来看,对迷你基金的监管在趋严。一方面,近期,监管对迷你基金展开摸底调查,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基金时,提供一份公司旗下规模低于5000万元以下的迷你基金情况说明,内容包括迷你基金的具体情况、详细解决方案和解决时间节点。若是迷你基金要持续营销,需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据业内人士透露,以前对迷你基金没有过这么详细报方案的要求。另一方面,此前,对迷你基金的要求是基金公司需控制非权益基金的迷你基金数量在7只以下,否则就会影响产品审批。但此前不计算权益迷你基金,而现在统计的迷你基金情况明确包括权益基金在内,不再具体分类。值得一提的是,业内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推测,解决迷你基金问题的时间节点可能定在今年底。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3日,市场曾有2701只公募基金至少有一期季报披露的资产净值小于5000万元(剔除发起式基金且只统计主份额),其中897只基金已清盘,1804只未清盘。这2701只基金共涉及145家基金管理人,按天相投顾现有的公募基金分类体系,共涉及20个天相二级分类,其中灵活配置混合基金758只,数量最多。在上述未清盘的1804只公募基金中,有1799只基金正常披露业绩与季报。根据2022年二季报数据显示,目前依然有710只基金的资产净值依旧小于5000万元,占比39.36%,超过60%的基金最近规模超过5000万元。在上述披露最新季报的1799只基金中,规模最大的基金类型为货币市场基金,最新规模757.57亿元。值得关注的还有迷你基金的业绩表现。正常披露业绩的1799只基金根据最新规模划分为迷你基金(规模小于5000万元)与常规基金,经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三年的业绩表现上,常规基金业绩明显优于迷你基金的业绩,比如偏股混合基金,迷你基金三年业绩平均为34.48%,而常规基金为94.42%。而在其他业绩统计区间也呈现相同规律。迷你基金业绩表现较差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其中基金运营费用占比会高于常规基金。对于产生大量迷你基金的原因,业内人士指,主要是三大原因:产品同质化;历史定制壳;被市场淘汰。具体来说,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基金投资的某类市场容量有限时,部分基金迷你化;委外定制基金,随着大资金撤离,只剩下空壳;基金业绩不佳遭遇赎回,被市场淘汰。此外,天相投顾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市场上出现大量的迷你基金还有两大原因,一是随着居民购买基金产品规模增长,公募基金新发及保有量不断增加,基数变大;二是公募基金管理人普遍重视产品首发,轻视产品的持续营销,导致业绩平庸的基金不断流失基金份额,最终沦为迷你基金。清盘,还是“保壳”?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处理迷你基金已箭在弦上。迷你基金,是清盘还是持营,这是一个问题。根据基金合同,基金连续6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基金将终止或者与其他基金合并。据业内人士介绍,基金清盘并不是一定要求60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但要求在此期间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事实上,没有发展前景的迷你基金对基金公司来说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指出,迷你基金的存在一方面导致基金产品数量增加,基民选择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其业绩普遍较差从而影响基民的持有体验,长远来看不利于公募市场健康发展,政策对于迷你基金监管也不断趋严。其认为,基金公司在处理迷你基金时,一方面可增加投研力度,提升基金业绩,重视产品持续营销来增加基金规模,摆脱迷你区间,另一方面可以主动针对旗下的迷你基金进行清盘,集中投研力量和公司资源发展持营拳头产品。“保壳”还是清盘?不同的公司对迷你基金有不同的选择。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公司的迷你基金,有的清盘,有的持营,主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定。”该基金人士表示,“选择的标准主要看产品的业绩,如果业绩好大概率会持营,渠道上会根据具体情况做持营计划,比如去某个银行主推之类的。”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告诉记者,“我们有迷你基金,有价值的就持营,否则就清盘。”该基金人士表示,公司对之后能增长规模,或者公司内部稀缺的基金,会选择持营。而持营采用的方法是增加卖基金的渠道,多做宣传。业内人士指出,在严监管下,一家基金公司如果有较多的迷你基金,现在只能选择清盘,如果迷你基金较少,则更倾向于选择持营和保壳。比如,大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数量较多,与其持续营销迷你基金,不如发新基金,它们更倾向于清盘迷你基金;而小基金公司产品数量较少,且新发基金募资不占优势,它们则更倾向于持续营销迷你基金。也有基金公司将迷你基金转为券商结算模式,以期将基金规模做大,不过这种模式并非主流。此外,也有基金公司派出了明星基金经理接手迷你基金,以期“保壳”。比如,自7月2日起,诺安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接管了一只200万元规模的迷你基金——诺安优化配置。蔡嵩松新接管的这只诺安优化配置基金,成立于2018年9月,成立时规模为2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诺安优化配置基金的份额为143.82万份,基金规模只有201.11万元。二季度末该基金进一步降至106.08万份,基金规模降至148.17万元。诺安优化配置基金重仓农业股,而蔡嵩松以半导体投资出名。据了解内情的人士说,蔡嵩松将会把这只基金转型打造为为科技主题基金,通过提高该基金的业绩来增加基金吸引力,而目前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已处于估值相对合理阶段,在蔡嵩松管理下做大该基金规模的可能性很大。...
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在互联网上的痕迹,正在被有组织地删除。打开百度,搜索《毛文超:小红叔的完美人生历险》、《对话小红书CEO毛文超|好的内容社区,需要热心的朝阳群众一起维护》、《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白手起家创业,被称为最懂女人的男人》等多篇媒体报道,均已显示着一篇篇的404——页面已丢失。4月初,本账号也曾收到相关企业公关人员的联系,要求删除2015年的一篇历史旧文,且没有给出任何理由。那是一篇非常普通的活动报道稿,没有观点,没有分析,只是将其创始人毛文超在TechCrunch峰会上的演讲摘要复述了一遍。我们无从揣测小红书究竟发生了什么,但这很不对劲。01 第一创始人2019年12月24日,小红书的运营主体行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公司创始人兼CEO毛文超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由公司合伙人曾秀莲接任。随后,关于毛文超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少,但股权信息侧却显示,该名创始人并没有完全退出相关体系。根据天眼查信息,行吟科技成立于2013年8月,注册资本为100万元,其中,毛文超持股比例为80%,瞿芳持股比例为20%。行吟科技股东信息除了行吟科技外,小红书还于2018年10月在上海设立了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2020年7月,行吟科技的股东毛文超和瞿芳已经将所持该公司全部股权出质给了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随后,毛文超依然担任小红书的CEO一职。其中,股权质押是指以股权作为出质物对债务进行担保的行为,股权出质后出质人不能对股权进行处置,但清偿担保债务后,质权人的行权消失。在这里,虽然股权质押不等于出售股权,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过后,在极大的资金池面前,毛文超的控制力正在被迅速稀释。行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书行科技有限公司、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Redbook Holdings Limited。关于小红书的资本图景和权力变更,以上四家企业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研究抓手。就成立时间来看,行吟最早,但注册资本一直没有变过,经营主体、司法纠纷等业务功能一直由其负责,注册地址为上海。书行科技与XHS HOLDINGS LIMITED为前后脚成立,分别注册于2014年7月、2014年3月。2013年6月,毛文超和瞿芳带着真格基金的几百万天使投资回到了上海,在原法租界梧桐大道边一间民房成立了小红书,定位为海外购物分享社区。经过短暂的一年发展,2014年中旬,痛点定位精准的小红书再一次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一家硅谷基金领投、真格基金跟投。基于当时互联行业创投圈的上市风潮以及二位创始人的职业背景,我们有理由推断这两家企业的成立是为了海外上市而搭建的VIE架构。而当时,新成立的书行科技法人代表也是毫无疑问的毛文超,该企业由XHS HOLDINGS LIMITED全资控股,注册资本为2000万美元。书行科技股东及出资信息02 风起云涌变故发生于2018年。2018年6月,小红书已完全显露出独角兽迹象,以种草切入电商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了线上购物的场景拼图,成为了兵家必争的入口级应用。庞大的资本如潮水般来袭,阿里巴巴领投5亿美金,腾讯投资、纪源资本、元生资本、金沙创投、天图投资等一众巨鳄跟投,投后估值高达30亿美元。与之相伴的,内部的权力结构也在发生巨变。2018年7月19日,书行科技连续两次变更注册资本,从450万元追加到2000万美金。同年10月10日,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法人代表依然为毛文超。至此,毛文超绝对掌控的行吟科技变得边缘,书行与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之间,谁为主体尚不明朗。时间继续向前,2018年末至2019年末,信息一片模糊。我们所能知道只是,书行方面,2019年12月,法定代表由毛文超变为了瞿芳,毛文超先后退出了执行董事、经理等席位,瞿芳卸任监事,上位为执行董事与总经理,曾秀莲出任监事。书行科技变更记录2019年9月3日,XHS HOLDINGS LIMITED名称变更为Redbook Holdings Limited。同一天,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总额由1000万美金变更为2500万美金,随后在两个月后的11月2日,法定代表人由毛文超变更为曾秀莲。紧接着,11月10日,毛文超卸任执行董事,由曾秀莲接任。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高管变更最为稳妥的行吟方面亦是如此,2019年12月24日,CEO毛文超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同样由公司合伙人曾秀莲接任。眼下,从公开的股权结构以及董事席位来看,毛文超以及行吟已大致退出了权力中心,最初设计为国内主体的书行和财大气粗后来居上的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并肩而立,前者的执行董事和法人代表为联合创始人瞿芳,后者的执行董事和法人代表为曾秀莲。注册在香港的Redbook Holdings Limited处于绝对控制地位,为上述两家企业的100%全资股东。得益于境外控股的方式,小红书的股权结构并未完整公开。03 势力X但互联网总有痕迹。信息时代下,这世界只有检索门槛,不会有绝对秘密。根据市监总局2021年7月通报的罚单信息显示,2020年8月21日,腾讯通过对小红书增资获得其4.49%股权,使得其持有小红书的股权从原有的8.7%增至13.19%,并获得控制权。2020年8月21日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手续。2021年11月8日,小红书又获新一轮战略融资,本轮投资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阿里、天图投资、元生资本等老股东跟投,交易金额超5亿美元。此轮融资是小红书公开融资事件中金额最大的一笔,完成这一融资后,小红书估值将达200亿美元,这与此前外界预估的100亿美元相比翻了一番。《沸腾新十年》一书中记录了毛文超与瞿芳的人生初见。十多年前,二人都在美国商场购物。毛文超正在给家里打电话询问要买什么回去,瞿芳听出对方的武汉口音。相似的职业背景,共处异国的同乡之谊,使得两个年轻人很快就熟络起来。至于前文中反复出现的曾秀莲,我们很难看到其相关信息。事实上,关于这个人的公开资料少到可怕,虽已身处高位,但连相应的百科词条都没有收录建立。经过大量的信息筛查,我们只了解到她曾荣获《2015下半年腾讯系创业风云榜》榜单人物。进一步挖掘发现,曾秀莲早年间曾就职于腾讯政策发展部,在深圳总部负责政策及政企合作事宜。老实说,干到一半,创始人从团队中淡出的事情并不算罕见,甚至都谈不上新闻,无外乎拿钱的事。但对于毛文超这样基石式的创始角色,试图将其相关信息进行大规模的抹杀,这无疑是非常不公平且傲慢的行径。在我们看来,这既是对毛文超先生过往付出的极大不尊重,也是资本方对媒体行业的花式羞辱。04 上市进退两难上市,一切妥协都是为了上市。200亿美元估值的巅峰,基本上已经透支了小红书在一级市场的融资潜力,除了IPO之外,再想谋求资本输血已不太可能。2021年3月,前花旗集团TMT投资银行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杨若更是加入小红书,担任该公司首席财务官一职。招募CFO被视作小红书上市的前奏,但小红书则表示暂无上市计划。去年年底,新浪科技援引市场消息,小红书考虑将上市地点从美国转到中国香港,并进行规模至少5亿美元的香港IPO。而后,小红书进行了否认,称暂无明确IPO计划。进与不进之间的犹疑与矛盾,分别来自两大时代背景。一方面是二级市场中国际资本的态度。中美关系的降温早已延展到了资本圈,中概股暴跌潮和SEC的极限施压,使得小红书很难迎来三年前那样乐观的估值。但更本质的困境则在于,互联网行业估值的二次重估。如果说投资市场的热情与温度,可以通过等待择时来进行规避。那么行业赛道本身的逻辑重估,带来的影响恐怕会是永久且不可逆的。从分类来看,小红书是典型的A类互联网轻资产企业,绝大多数服务都在线上搭建且交付,产品的供给和履约也都是在线上完成。具体到小红书,那就是广告营销价值。据报道,小红书2020年营收7.5亿至10亿美元,广告业务营收占比约为80%,实现了三倍增长。赛道逻辑来说,A类互联网轻资产企业,所赚的钱都是信息费以及其他衍生变种,抽税式商业模式贯穿始终。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收紧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扶持乃至社会共同价值的倡导,消费者端和生产企业端的权益被进一步重视维护,相应的,中间起到连接价值的相关平台则受到了约束与管控。其结果便是,抽税式的商业模式普遍迎来了价值重估,投资者们也纷纷下调了对相关主体企业的未来预期。过去两年,得益于自身的差异化场景定位,在新消费崛起的大潮下,小红书逆势上扬,进而掩盖了这一矛盾。但掩盖不等于消弭。盘子可以做大,但有形的手时刻笼罩。具体到小红书便是,内容创作者和品牌企业的利益为先,这无疑限制了小红书营收规模的上限。但小红书内部对于此并没有清晰认知。据报道,2022年小红书广告部门的全年营收目标为240亿元,这个数字是去年的两倍多,过高的目标给内部员工带来了巨大压力。外界猜测,这一目标同样与上市有很大关联。近日,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小红书未来赴港上市是肯定的,但香港的资本市场对互联网故事看好的是利润的成长性。如果小红书没有一个好的财务表现,它的市值也令人担忧。05 偶然与必然我们认为,过去的两年是小红书历史上的巅峰高光期,这背后有大量的历史巧合,未来很难再次复现。首先是新消费泡沫的破裂。今年年初,我们在《不能理解,消费投资人为什么还不转行?》一文中指出,新消费赛道的崛起,主要看三个维度:钱、渠道、文化产业。而最近几年国内新消费赛道的主要动能,以及小红书乘风而起的重要原因,则主要来源于对第二个维度,即渠道领域的不断挖掘。在新消费热度最高的时候,行业甚至总结公式称:5000篇小红书+2000篇知乎问答+超级头部主播带货=新消费品牌爆款。但我们要清楚看到的是,渠道的强大并不产生任何增量,即不会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不会增强品牌方的产品魅力。依托渠道崛起的新消费品牌,只是通过更高效的触达方式对消费市场进行了二次的抢夺切割。随着社零、社融数据的极大降温,新消费瞬间就被打回原形,泡沫也在今年迎来了全面破裂。其次,种草的正式确立,使得该赛道大量涌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小红书的先发优势不再。其中,来自抖音和B站的进攻最为值得警惕。此外,电商三巨头淘宝的逛逛、拼多多的拼小圈、京东的种草秀同样来势汹汹。而苦于商业化的其他流量选手,如知乎、陌陌等也先后推出了CHAO与树莓。还有依靠社交裂变发展出的独立好物挑选平台,比如什么值得买周末去哪儿等。老实说,小红书运气实在是不好。如果没有疫情,如果新消费的泡沫能再持续一年,如果能在2020年顺利上市,如果......但历史没有如果,正如毛文超没能在资本的潮水面前抗住压力。恍惚间,我突然想起多年前读到的一则故事。初中时,毛文超在班上是班长,得知补课费从100元涨到200元后他很不满意。课后,他极富煽动力地策反。他找了自己在银行上班的妈妈,帮忙把纸币都换成了硬币。最后他把一麻袋钢镚抬到了老师桌子上。这很少年,很有态度,很讨人喜欢。但无法改变补课费从100元涨价到200元的现实。原来,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定。...
在监管三令五申之下,延期三个多月后,宝能系旗下钜盛华的2021年年报终于姗姗来迟。然而,这份迟来的年度报告,对外传达的业绩讯息和经营状况却怎一个“惨”字了得!根据报告,钜盛华已然处于内外交困的窘迫境地。内有超过百亿元的业绩亏损;外则是债台高筑,且375亿已发生逾期,不幸“踩雷”的金融机构多达37家。其中,平安系首当其冲,平安信托以高达53.12亿元的逾期金额居于37位债权人之首。巨亏今年7月,来自深圳证监局的两份行政监管决定书,让钜盛华和旗下的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业物流)引起外界关注。作为公司债券发行人,“年报季”已经结束月余时间,但仍迟迟不见钜盛华和深业物流的2021年年报。由于不及时披露年度报告违反了有关规定,两家公司被深圳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在监管责令之下,7月26日,钜盛华和深圳深业的2021年年度报告终于对外披露。只是,这份迟迟不愿与外界“打照面”的年报,让一向自称“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钜盛华非常尴尬。报告显示,2021年,钜盛华录得营业总收入743.9亿元,同比下滑22.8%;实现净利润为-115.2亿元,而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81.4亿元,净利润同比骤降241.6%。和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钜盛华2021年的营业总成本竟高达960.7亿元,这还是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3%的数字。钜盛华已然入不敷出!作为姚振华实际控制、宝能集团旗下的重要投资平台,钜盛华主要从事综合金融、综合现代物流、战略投资等三大业务。深圳深业是钜盛华在综合现代物流业务上的核心骨干公司。然而,在高达百亿元的亏损额当中,钜盛华本部亏损了61亿,而深业物流则亏损了56亿元。另外,作为姚振华在金融领域里的重要落子,钜盛华持股51%的前海人寿保险,在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的利润也亏损高达118.88亿元。今年一季度,前海人寿保险的业绩依旧不甚理想。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大降近80%至109.55亿元,净亏损为23.23亿元。面对如此惨淡不堪的业绩,钜盛华将原因归咎于公司经营环境恶化,并解释其2021年度受整体经济环境、疫情、控股股东暂时流动性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收入出现了大幅下降。踩雷一边是巨额亏损,而另一边则是债台高筑。巨额亏损的业绩,导致钜盛华偿债能力急转直下,大量逾期、违约及诉讼情况接踵而至。钜盛华年报显示,2021年末,合并报表范围内公司有息债务总额达822.91亿元;已发生逾期的债务金额超375亿元;融资及对外担保等诉讼事项的涉诉金额达550.02亿元,公司还存在多则失信被执行信息。纵观已发生逾期的债务,涉及银行贷款、信托借款、可转债、非银金融机构借款等多个债务类型。值得一提的是,钜盛华在报告中披露了1000万元以上逾期债务的债权人主体,37家金融机构不幸“踩雷”。其中包括12家信托公司、10家银行、3家证券公司以及12家非银金融机构。通过梳理发现,37家金融机构被逾期的债务合计金额达375.04亿元。其中,平安信托被逾期的债务金额无疑最多,高达53.12亿元。此外,在被逾期的银行和证券公司中,平安银行和平安证券也居于首位。“平安系”被钜盛华逾期的债务金额合计达到92.63亿元。占资欠下金融机构这么多钱,钜盛华的钱都去了哪里?报告显示,在钜盛华非经营性往来占款和资金拆借的债务方中,控股股东宝能集团无疑是最大的占资债务方,占资金额高达520.7亿元。此外,在其他关联方处,还有178.65亿元的占资未被收回。对于这些债务形成的原因,钜盛华表示,这些钱借给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主要是为关联方补充流动资金、支持关联方经营发展和股权转让。这些借给控股股东和关联方的钱最终能否还上?暂不得而知。不过,目前宝能集团自身也是债务缠身,已被法院多次列为被执行人。截至2021年末,宝能集团直接持有钜盛华109.89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67.4%。然而,在这些股份中,宝能集团持有钜盛华的67.35%股份已被质押。如果宝能集团在债务履行期满时没有清偿自身债务,那么当对方依法行使质权时,钜盛华或将面临控股股东“易主”的风险。另外,除了现有的八百多亿有息债务,钜盛华2022年内还将有360.44亿元的有息债务到期。如果钜盛华2022年经营状况得不到改善,面对前后千亿元的债务压顶,不知钜盛华和其背后的宝能系能否撑得住。...
7月29日,财政部通报了8起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融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这是继5月18日后,再次就类似内容进行公开通报。那么两次问责通报有何异同,再次通报传递了什么信号,对城投债投资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两次问责通报有两点不同 从通报文稿的前后内容来看,729问责通报的措辞力度相对518通报更强。如518问责通报中“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在729问责通报中调整为“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同时,729问责通报提到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在案例总结上,729问责通报对涉事平台和相关领导干部的批评更为具体,指导性更强。 在通报的具体案例方面,两次问责通报均针对违规融资新增隐性债务的情况,涉事企业以城投平台为主,但侧重点略有不同。729问责通报主要针对政府违规提供偿债承诺,518问责通报在问责违规融资的同时,还对化债不实进行了问责。 二、继续强调严控新增隐债,城投融资政策并未实质放松 729问责通报中涉及案例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2015年末-2018年初,时间区间要早于518问责通报中的8个案例。本次问责通报在于用过去的违规例子,再次强调严控地方新增隐性债务的意图。本次再次发出问责通报并强调对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对地方违规融资行为进行“预警”的意味较浓。 虽然今年重申要“满足城投平台合理融资需求”,但这主要针对的是借新还旧。城投融资实质上并未出现放松,6月以来城投平台净融资规模同比持续减少。 三、城投债供需格局依然友好,短久期下沉和强省拉长久期依然适用 资金面宽松,市场对短久期城投债的“追捧”趋于白热化。6M AA城投债收益率已经由年初的3%下行至7月末的2.1%,AA与AAA城投债之间的利差也从年初的30BP收窄至目前的16BP。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的“资产荒”仍然在持续,下半年城投债利率将继续在低位震荡。短久期下沉策略和强省适当拉长久期策略,依然适用。配置层面上,中部省份的县城城镇化120示范县平台仍然具有挖掘价值。 风险提示:城投政策超预期发展,宏观经济超预期变化,数据提取和处理存在误差。...
有网友表示,目前人已经离开民权身处郑州,但也被赋了红码。已经静态管理超过9天的河南商丘民权县正迎来更加严厉的管控措施。8月3日晚间,商丘市民权县发出“全域人员赋码管理通知”,决定对全域人员赋码管理,其中绿洲街道、南华街道、北关镇、王桥镇、老颜集乡、白云寺镇、野岗镇等7个高风险区人员赋红码管理,伯党乡、花园乡、胡集乡、人和镇、双塔镇、孙六镇、王庄寨镇、林七乡、褚庙乡、庄子镇、程庄镇、龙塘镇等12个中风险区人员赋黄码管理。此前,第一财经日报刚刚报道过,自7月25日以来,民权县已经静态管理超过9天,并提出“对7月20日以来进入民权县域停留4小时以上,目前已离开民权县域人员赋黄码管理”。8月3日晚间,民权县管控措施进一步升级后,有网友表示,目前人已经离开民权身处郑州,但也被赋了红码。此前,民权县12345热线工作人员解释称,赋码主要是为了防止疫情外溢采取的措施,如果人在河南省内,可以找当前所在地的社区开“转码证明”后提交转码申请。在此外,黄码目前只会影响到“豫康码”的颜色,不会影响到外省市的健康码颜色。【相关阅读:河南商丘感染者破百:对外地人赋黄码+静态管理+48小时核酸】商丘市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下辖17个乡镇和2个街道。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显示,截至8月4日0时,民权县共有高风险区18个,中风险区8个,而且都是以村和小区的单位来划分。而按照商丘市民权县发出的最新“全域人员赋码管理通知”,全县的19个乡镇街道中,7个被划为了高风险区,12个被划为了中风险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生本土疫情后,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民权县在此次赋码调整时所述的风险区域划分并不符合第九版的规定,与其之前上报给国务院的风险区域也有较大的差异。...
“除了手机行业,包括家电制造、工业制造等其他领域的中资企业都遇到了印度方面的审查。”一位在印度当地做风险投资业务的人士向南对钛媒体App表示,目前在印度审查名单的中资企业超过500家。半年多的时间里,国内几乎所有的主流手机品牌,都在印度接连遭遇到了相关审查。2022年1月,印度财政部指控小米印度公司逃税65.3亿卢比(约5.5亿元人民币)。印度财政部称,小米印度公司从海外进口小米手机和手机零配件,在申报关税时未上报包含在进口产品中的专利版税和授权费,违反了印度的关税法。7月,印度执法局以“洗钱嫌疑”为由,突击搜查了vivo和相关企业在印度的生产经营场所,并封锁了vivo在印度的119个相关银行账号,约3.9亿元人民币资金被冻结。之后,印度税收情报局调查认为,OPPO逃避关税近439亿卢比(约合5.51亿美元),“已向OPPO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求其缴纳税款”。同时,作为逃税调查的一部分,印度税务部门7月15日对华为在印度的多个场所进行了搜查,并查看了华为印度公司的财务文件、账簿和公司记录。7月21日晚,荣耀CEO赵明表示,荣耀团队已撤出印度,未来将采取“非常稳妥的方式”在印度市场开展业务。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印度作为曾经国产手机品牌出海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现在正在发生变化。“除了手机行业,包括家电制造、工业制造等其他领域的中资企业都遇到了印度方面的审查。”一位在印度当地做风险投资业务的人士向南(化名)对钛媒体App表示,目前在印度审查名单的中资企业超过500家。风波中心的关税争议税务问题,是此次国产手机品牌共同遭遇的问题。其中,小米与OPPO涉及到的“逃避关税”,核心争议点在于:特许使用权费用,是否应该纳入关税申报范围。智能手机作为一个新行业兴起的过程中,也诞生了大量的技术标准。比如,目前手机行业所使用的主要通讯技术标准(4G/5G标准),其知识产权归属于高通、爱立信等通讯技术服务商。当手机品牌在使用这些标准时,需得到后者的许可才能使用,因此就形成了智能手机专利的特许使用权。据印度财政部1月5日公告,印度税收情报总局(DRI)从小米印度高管等多名“关键人物”处证实,小米印度公司依据合同要求,曾向美国高通和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支付专利版税和授权费,即特许使用权费用。按照印度财政部的指控,小米印度从海外进口小米手机和手机零件的时候,特许使用权费也应纳入关税申报,但小米没有申报,因此应该补缴税款。税款从2017年4月1日算到2020年6月30日,总计65.3亿卢比(约5.5亿元)。与小米相同,OPPO也因为没有申报这部分费用,遭到印度偷逃关税439亿卢比的指控。4月27日,印度执法局发布公告称,扣押了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中555.1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7.9亿元)的资产。随后,小米将印度执法局告上印度当地法庭,而OPPO印度公司则自愿缴纳了45亿卢比的关税差额。“印度执法局相当于就是中国的经侦部门。”向南对钛媒体App表示,印度执法局冻结资产理由就是,这些公司在申报关税时没有把专利费计入到产品进口价格当中,所以造成了偷税。不过,在小米起诉印度执法局之后,负责审理案件的法官宣布暂缓冻结小米资产。印度卡纳塔克邦最高法院也在7月5日要求,印度中央政府指定官员重审小米的申诉,并在60天内决定是否维持对小米的处罚。这意味着,双方针对于特许使用权费用是否应该纳入关税申报范围的问题,仍将继续博弈下去。小米方面曾对财新回应称,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对这一问题,小米会继续与印度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不过,根据目前国际主流的《WTO估价协定》,进口货物的价格应该是为进口该货物支付(或可支付)的所有费用。同时,该协定第八条规定满足如下主要情形,特许使用权费用就应被征关税:这笔费用与进口货物相关;进口者须直接或间接支付这笔费用;如要出售货物,必须支付这笔费用等。而在中国,根据2004年1月起施行的《中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19条规定,进口货物应计入完税价格的费用包括“买方必须支付的,与该货物有关的特许权使用费”。中资企业遭遇全面审查事实上,除了小米、OPPO遇到的关税风波外,印度此次对于国产手机品牌的税务审查几乎是全方位。以vivo为例,印度执法局在7月5日,以涉嫌违反《防止洗钱法案》(PMLA)有关规定,搜查了vivo印度公司和23个相关公司的48处地点。7月7日,vivo印度公司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遭到冻结,总额达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86亿元),其中包括vivo印度的6.6亿卢比定期存款、2公斤金条和约73万卢比的现金。“印度方面对于vivo的指控,主要有两点,一是vivo旗下的分销商伪造身份证明文件和公司地址;二是vivo印度公司通过关联公司虚增成本,转移定价。”向南表示,在针对于中国手机品牌的调查中,印度相当于出动了工商、经侦、海关等多个部门,从不同的角度找问题。按照印度的执法局的公告,vivo印度公司的关联公司——GPICPL公司主管提供的地址与实际不符,这些地址实际上是印度的政府大楼和高级官员的住宅。同时,印度执法局指控,vivo印度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将一半的利润转移到中国,把印度业务做成“亏损”,以避免缴税。在印度政府冻结银行账户后,vivo也随即发起了对于印度执法局的起诉。vivo表示,公司正在配合印度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所有信息。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vivo在印度严格遵守当地的所有法律法规。7月13日,印度当地法院解除了vivo 银行账户的冻结,但责令vivo 提供1.19 亿美元(约8.01 亿元)的银行担保而手机行业之外,电器、基建、通讯网络等领域的中资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审查风险。按照向南的说法,在印度审查名单里有超过500家中资企业。除了手机制造外,通讯行业、家电制造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基本都已经查过一遍。“对于一家中资公司的搜查,印度方面一般都会出动五六百号警察,有些甚至会持枪。”向南表示,这些审查人员会对于这家企业的关键人员、上下游分销商等进行同时搜查,有些企业高管会被连续盘问五、六天。审查期间,所有的电子设备以及员工家里的现金、贵重金属等都会被暂扣。同时,审查机构还会聘请第三方的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搜集公司前端的各种资料。根据钛媒体App的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8月以来除前述的手机品牌外,包括富士康、中车永济电机深圳振华数据、中兴、华为等中资公司均遭遇了印度方面的审查。部分公司被审查的共性原因,均与税务相关。“印度的相关税务部门(一直)都非常活跃,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公司和个人收到税收要求。”印度大恒竺成(Link Legal)律师事务所德里分所合伙人白大山(Santosh Pai)对钛媒体App表示,政府是印度最大的诉讼当事人,这意味着许多公司和个人需要与政府进行法律斗争,包括税收问题。这是在印度开展业务的常见部分。按照白大山的说法,在印度成功的中国公司很少,等这些中国公司的业务发展起来,成为印度商业环境的一部分,他们自然会产生税务纠纷。“许多类似规模的印度国内大型公司都有一个庞大的内部法律部门,并聘请数名外部律师定期处理案件。所以,中国企业需要习惯于处理(类似的)法律问题。”为了“印度制造”“印方频繁调查中国企业的做法不仅扰乱了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损害企业商誉,更阻碍了印营商环境改善,挫伤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市场主体在印投资经营的信心与意愿。”在vivo遭遇了一系列审查之后,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王小剑参赞就vivo印度公司遭印度执法局反洗钱调查答记者问。王小剑表示,中方正在密切关注此事。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方希望印方依法合规调查执法,切实为中国企业在印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印度执法局则表示不对调查置评。但对于是否存在一种特意针对中国公司的模式,其他印度官员予以否认。根据vivo 2021印度影响报告,vivo在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并在2015年响应“印度制造”的政策号召在印度建厂,厂址位于在印度北部的大诺伊达地区,且于2018年再次买地扩建工厂。报告显示,vivo的印度工厂有一万名雇员,年生产力将在2022年达到6000万部,并从印度向海外出口手机。同时,目前vivo电池的供应链有95%来自印度本地;2023年,预计显示器的当地供应链占比将达60%;2024年,预计充电器的当地供应链占比从目前的60%上升到75%。“对于此次国产手机遭遇的集体审查,我认为核心的原因还是为了‘印度制造’。”向南对钛媒体App表示,“印度制造”属于是印度的国家战略,主要分为两个策略来执行。一个是分阶段制造计划。比如针对手机行业前期,印度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吸引到了小米、OPPO、vivo等这样的中国手机品牌进入到印度市场。当品牌进入之后,印度就会逐渐提高手机零部件的关税比例,让国外的手机供应链逐步迁移到印度本土。这样经过几年的发展,印度就拥有完整的手机供应链。据印度中国商会和印度中资手机企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工厂已经超过200家,贸易公司500多家,投资额达到30多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万个。同时,印度手机及零部件制造厂达到268家,印度国内销售的手机95%以上均产自本国工厂。根据Canalys的数据,印度2021年手机出货量1.62亿部,小米在印出货量为4050万部,市占率约25%,排名第一;韩国三星和中国vivo排名第二、第三,市占率分别为19%和16%。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中国厂商出货量占比近三年一直超过75%。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分析师Shilpi Jain则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印度市面上销售的手机中约98%是在印度国内生产的。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销售的手机几乎100%都是在印度生产的。三星电子的这一比例为97%,苹果公司为近60%。另一个则是行业生产激励计划。印度目前对包括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模块和白色家电等在内十多个行业,均出台了相关的经济激励计划。比如,针对半导体产业链,印度政府在去年12月15日批准的一项价值约合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吸引全球大型半导体制造商将印度作为生产基地。实际上,早在2019年,印度政府就修订了2012年出台的《国家电子政策》,旨在促进印度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产业发展,鼓励和推动核心部件开发能力,并促进印度成为该产业的全球中心。印度莫迪政府提出,争取在2025年实现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价值链产值(turnover)达到4000亿美元,通过进一步提高电子产品制造的附加值,使印度成为电子制造服务业的全球领导者。“当印度在手机产业链上拥有了越来越强的话语权之后,为了扶持本土品牌,势必就会打压海外手机公司。”向南表示,甚至在5G网络业务上,如华为、中兴这样的公司也被排除在外。一位华为内部人士向钛媒体透露,任正非曾在内部会议上提到——“华为会战略放弃几个市场,印度就是其中一个。”该人士还表示,印度手机市场的客单价偏低,华为跟小米相比也没有竞争优势,不值得投入。目前,华为的终端产品以及相关销售人员已经彻底退出市场,售后服务部门也在逐渐撤离。据商务部的数据,2020年,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为2.1亿美元,同比下降61.6%;2021年对印度直接投资为6318万美元,同比再降68.3%。“与前几年相比,中资企业现在面对的印度市场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向南表示,从宏观角度来看,印度与中国经济往来的几个口子,比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工程项目等基本都关闭了。现在唯一还算正常的,几乎只剩下服务贸易。...
在看到一键转存三方协议的甲方为湖南一家科技公司后,王曦蕊(化名)决定放弃红包诱惑,不再参与吉林亿联银行(以下简称“亿联银行”)推出的一键转存活动。“我暂时不想转了,总觉得协议怪怪的。”王曦蕊说道。遇到相似疑惑的还有许多曾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买入亿联银行存款的储户。近期,在贴吧上,不少网友交流着亿联银行推出的一键转存活动,指定用户可将所持亿联银行合作的第三方平台资产转存至该行自营平台,转存后可获得红包奖励。得知这一消息后,王曦蕊在亿联银行App进行了尝试,经过平台测算她的转存金额可拿到200元奖励红包,不过转存的“代价”是,她需要签署《一键转存三方协议》(现已更名为《奖励发放服务协议》),而协议的甲方并非亿联银行,而是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为何参与亿联银行的转存活动,甲方却是湖南的公司;转入后红包能不能按时到账;资产转过去会不会有风险,成为横亘在用户心中的谜题。令人生疑的转存协议时间倒回到2019年,彼时,王曦蕊在京东金融App银行精选页面购买了亿联银行的智能存款,合计金额超30万元。按照当时产品的“靠档计息”规则,她购买的亿联银行智能存款前三年存款利率并不高,三年后利率才能达到5%以上。2021年1月,《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明确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存款业务,应当严格执行存款计结息规则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相关规定,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自此,“靠档计息”、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存款按下“终止键”。不过,《通知》印发前,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存量业务可到期自然结清。因此,“靠档计息”叫停后,作为存量储户的王曦蕊并未选择提现。“当时我的存款还不到两年,提现肯定不划算,亿联银行也没出清退存量用户靠档计息产品的公告,就想着等五年到期再提现。”王曦蕊说道。今年7月19日,王曦蕊无意之间在贴吧上看到了网友分享的亿联银行一键转存送红包活动。根据活动内容,7月11日-8月31日,亿联银行指定用户可将所持该行合作的三方平台资产转存至该行自营平台,转存后可获得10-500元不等的奖励红包。一键转存活动介绍页面看到这一消息后,王曦蕊立马将消息分享给了老公肖勇(化名),他同样在京东金融App购买了亿联银行的智能存款。同时,在7月19日当晚,王曦蕊打开亿联银行App进行尝试,在主页右下角中她发现了转存送红包的小窗口,点开就可跳转至一键转存界面。经过平台测算,若将所持超30万元的资产全部转存,她可拿到200元奖励红包。不过,确认转存前的服务授权相关协议,让王曦蕊产生了迟疑,她在阅读这份名为《一键转存三方协议》的文件后发现,协议的甲方并非亿联银行,而是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当王曦蕊问老公肖勇是否注意到《一键转存三方协议》时,才发现心急的肖勇已经完成了转存,而且根本没注意到协议的甲方不是亿联银行。“原先协议的字体太小了,他就没认真看。”肖勇的着急转存让本就有些迟疑的王曦蕊更为谨慎,最终她决定放弃红包诱惑,不再参与亿联银行推出的一键转存活动。“我暂时不想转,不在乎那几百块钱,总觉得协议怪怪的,放京东金融这个平台更放心吧。”王曦蕊说道。协议背后的科技公司在贴吧上,有不少储户像肖勇一样进行了转存,有的储户也如期拿到了一键转存的奖励红包,不过,更多储户则像王曦蕊一样选择放弃或犹豫不决:亿联银行推出一键转存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一键转存三方协议》的甲方为何是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部分网友对一键转存活动相关协议内容存疑对此,8月2日,亿联银行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受前段时间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影响,该行持有外部平台存款的客户,对自身资金安全感到担忧。近期该行接到客户存款咨询量明显增加,要求开立存款证明的客户数也明显增多。为进一步保障客户权益,稳定客户信心,亿联银行特推出了一键转存活动,客户可自主将平台存款转至银行自营渠道,在该行App可直接进行查询及操作。而从银行角度来看,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认为,亿联银行存款从第三方平台转入银行自己的App,原因可能是银行希望通过这一举动来吸引用户使用自营App渠道,在提升客户活跃度的同时,也能够为后续在自营渠道上展示、销售其他类型产品打下根基。对于亿联银行与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的关系,上述亿联银行相关负责人仅表示,“我行委托湖南诚盛德为我行提供红包发放等相关服务”。根据王曦蕊提供的协议内容,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活动进行不久后,亿联银行已将《一键转存三方协议》的名称改为《奖励发放服务协议》,不过协议甲方仍为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一键转存协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等业务,其唯一股东为湖南公因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成立于2021年,且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冯鸿雨。北京商报记者拨通了天眼查App上该公司留存的电话,对方表示,其确为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与亿联银行有合作,但由于其不负责具体业务,不清楚一键转存相关情况,具体可以问亿联银行。亿联银行的活动为何会找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来进行红包发放?对此,亿联银行并未作出正面回应。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一键转存送红包活动中,奖励金发放由第三方完成,亿联银行向第三方采购了此活动的相关服务,可能是为了规避相关合规风险,按照《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银行不得违规返利吸存,不得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面对市场的疑问,亿联银行应做好解释工作,避免误解。暗藏的双重隐忧亿联银行的一键转存活动仍在持续进行中。8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亿联银行客服人员处获悉,现阶段是活动开展的初期,仅有部分收到短信或在亿联银行App上收到邀请的客户才能参与,暂未收到一键转存通知的储户可以耐心等待,后期会全面开展。对于确认转存后资金的流向,亿联银行App显示,确认转存后,储户的资产金额、利率及期限均保持不变,资产查看及管理位置迁移至该行自营App及微信银行,原平台无法进行资金支取。王曦蕊也证实,丈夫肖勇在完成一键转存后,他在京东金融App上购买的亿联银行存款已转至亿联银行App中,相关存款金额和日期等信息均未发生改变,而在京东金融App上已无法查到相关的存款信息。红包则转到了肖勇之前绑定的一类账户银行卡中。在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存款平台叫停前,亿联银行与京东金融、小米金融、美团、陆金所等都有存款业务合作。一位与亿联银行合作的三方平台知情人士透露,自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存款叫停之后,该平台与亿联银行已无存款新增合作,现有的存款业务都是之前的存量客户。对于亿联银行此次推出的一键转存活动,该平台知情人士认为,这属于违背监管规定的行为,也打破了市场秩序,通过发送短信等方式让部分储户知晓一键转存活动,涉及到违规高息揽储、有奖吸存。对此,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认为,亿联银行此举有高息揽储的嫌疑,单从一键转存来看,没有要求储户去存储更多的存款,不过,亿联银行通过发红包奖励的方式吸引储户将此前第三方平台资金转移至自营平台,进而也可能由此带动部分储户在亿联银行的其他业务需求。“无论是《一键转存三方协议》还是《奖励发放服务协议》,由于协议中并无亿联银行的名字,根据合同的相对性,若因该《协议》发生争议,储户很难根据《协议》去追究银行的责任。”王德悦提示,储户若需转存,必须认真阅读理解《协议》中的每一个细节,仔细核对转入资金的收款方,避免出现因对协议约定条款理解不到位而盲目操作,产生不必要的风险。虽然老公肖勇一键转存后存款未减少,红包也如期拿到,不过,王曦蕊还是因为担心第三方协议的问题没有转存。“要是第三方协议甲方是亿联银行,我是肯定会转存的。”王曦蕊坦言。而像王曦蕊一样未参与一键转存的储户还有一层隐忧,负责发红包的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其权限都有哪些?是否会有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对此,亿联银行仅回应称,客户在参与活动时,已提供《服务授权相关协议》,要求客户阅读,确认并勾选,才能完成后续操作,在该协议中,已就相关权责进行明确。某银行业分析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银行一般不会将储户信息主动提供给第三方机构,不过作为服务链条的第三方机构需要储户授权后可能才会获得信息进而发放红包,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一部分信息会被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获取。如何摆脱揽储外部来源依赖症亿联银行官网显示,该行成立于2017年5月,由中发金控、吉林三快科技(美团)等7家企业发起设立,是东北首家民营银行,也是继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之后第四家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存、贷款业务的互联网银行。第三方互联网存款曾一度成为亿联银行存款业务的主要增长点。吉林亿联银行2020年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存款总额为274.64亿元,其中线上平台存款为210亿元,自营线上存款仅为70.75亿元,外部平台存款则达到139.32亿元。联合资信在亿联银行2021年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2020年以来,亿联银行存款业务保持快速发展,但第三方平台存款业务受限对其未来存款业务拓展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三方平台的互联网存款叫停后,如何提升存款稳定性?上述亿联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存款停止以后,我行大力发展自营渠道,优化自营App、微信银行等自营网络,布局存款、理财等多种产品,搭建互联网运营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一年多以来效果显著,目前存款规模整体保持稳定”。从吸收存款来看,2021年,亿联银行确有增长,报告期内,各项存款余额为346.31亿元,同比增长11%,不过,2022年一季度却较年初略微下滑5.82%至326.14亿元。而在盈利能力方面,亿联银行的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2021年,亿联银行实现营收14.35亿元,同比减少8.47%,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12.72%至13.57亿元;实现净利润5171.7万元,同比减少76.54%。2022年一季度,亿联银行继续延续营收净利双降的趋势,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88亿元,同比减少79.89%,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65.57%至4.67亿元;实现净利润2530.94万元,同比减少51.06%。对于亿联银行提升盈利能力以及存款稳定性的建议,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首先要加大对自营渠道的建设和推广力度,提升产品便捷性,先把运营和技术能力短板补齐;其次,要从产品多样性上下功夫,打造够吸引储户转移的爆款产品;另外对于资金来源不能仅仅依靠吸收存款,还可依靠金融市场和同业业务等多方面来增加资金来源,缓解资金压力,多渠道补充资本。苏筱芮建议,民营银行需要不断补充和丰富多样化的资本来源,优化资本结构;同时需要强化客户的精细化运营,通过修炼获客、运营能力以增强自身的独立性。此外,还要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经营策略,做好各类线上化业务的功能设计及用户体验。...
回想2018年春天,投资界从一家成立近5年的VC机构内部获悉,当时除了前台,全员募资。如今四年过去,全员募资这一幕已经在越来越多人民币基金中上演。“不瞒你说,我们现在所有人都在找钱。”聊起近况,任职于国内一家人民币基金的李晴如是感慨。她的本职工作是PR总监,但今年合伙人跟李晴认真聊了一次职业规划,最后鼓励她试试募资,“提成大约是1%,但类似政府引导基金这类机构LP的奖励会低一些,毕竟金额体量大。”直至半年过去,她才发现原来公司内部已经几乎全员募资——投资经理、分析师都可以拉LP资源。起初想着高额的提成奖励心动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尝试一段时间后李晴发现,让从未募资过的人去找钱,效果尚待观察。最近老板还想给李晴明确一下募资KPI,她想了想还是婉拒了。回想2018年春天,投资界从一家成立近5年的VC机构内部获悉,当时除了前台,全员募资。如今四年过去,全员募资这一幕已经在越来越多人民币基金中上演。今年全员募资席卷招聘投资经理,有LP资源优先罗文回忆,一切都是从那场HR谈话开始的。他原是华南一家本土VC的投资经理,2022上半年,罗文所在的机构来了一场大刹车,随之而来便是募资不顺的小道消息在公司内部流传。但投资放缓后,几乎全体人员只有一个任务——找钱。最初,公司说得还算委婉,直到HR出手:“HR直接摊牌,说公司募资不顺,所以养不了这么多人。”罗文对此感到委屈,没想到募资寒冬下第一个牺牲品竟然是平日奔走在一线的投资人。7月,罗文走完所有流程,加入了今年被裁的VC队伍。大半个月过去了,罗文依然想不通:前东家在本土创投机构里还算知名,上半年也有几个IPO,向来口碑尚佳,为何人民币募资还会如此困难?他从其他同样被“毕业”的中后台同事中打听到,公司年初定下的募资规模目标,如今半年过去才完成零头,所以管理层才未雨绸缪,从优化团队开始节约成本。罗文的遭遇,只是当下千千万万募资困境的一隅。殊不知,今年人民币基金几乎都进入了全员募资时代。投资界今年最早是从一家知名VC基金了解到全员募资的最新情况,此前该机构曾官宣完成新一期美元基金首轮关账,原本今年美元募资已经岌岌可危,没想到人民币募资更为艰难。为此,机构老大发起了募资总动员——在内部宣布全员募资,提成奖励1%。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找到LP出资个1000万,不管是投资经理还是PR、前台,都能拿到税前10万的奖金。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让从未募资过的人去找钱,谈何容易?但形势比人强,只有一丝机会还是想试试。由于很多人此前并没有足够的募资经验,也缺乏相应的LP资源,人民币IR群体现在特别抢手——一位不愿具名的IR向投资界吐槽,“我不过是在朋友圈点评一句,募资要下沉,结果多家人民币、美元基金的朋友都找来问我能不能介绍一些区县政府的国资LP,太夸张了。”其中关系比较近的投资经理,直接向这位IR透露了募资有“返点”:只要对接上一些政府LP资源,宁愿把奖金都给她。细聊之下才知道,原来该投资经理内部也是全员募资,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人人募资,但完成一定募资额度的员工可以优先晋升。从前,募资往往是机构创始人、合伙人以及IR来挑大梁,靠机构知名度、基金过往收益率以及合伙人的人格魅力加分。但在人民币募资愈发艰难的今天,靠投资经理、PR甚至分析师募资的大有人在,“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于是,现在很多VC/PE的招聘中,一个隐形的条件往往是:拥有LP资源的人优先。即便是招聘投资经理、投资总监,面试也会被重点问到家庭背景,聊起LP的话题。用业内的话来说,这就是VC圈之怪现象——“带资进组”。“我的候选人里,有一个简历写着独立完成过20亿募资的85后,别提多抢手了。”一位行业猎头透露。眼下大家各有各的苦恼,都是为着同一个灵魂拷问:钱呢?VC/PE集体下县城,找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是今年募资圈的真实写照。一方面,头部美元基金依然活跃。7月以来,红杉中国、启明创投、光速中国、凯辉基金等接连宣布完成大规模的美元(外币)“弹药”补给,其中红杉中国和启明创投甚至是超募完成。这种集中官宣,给沉寂许久的募资圈带来震撼,但也让更多的人着急起来。在目睹圈内接二连三的募资喜讯后,吴茜有点坐不住了,“看到别人逆势募资、接连close的消息,更焦虑了。市场上钱就这么多,大家现在都知道二八效应早就变成一九效应了,拼一拼还是想做那10%能募完的人。”吴茜在华东一家投资机构任职IR,基金整体规模几十亿规模并不算大,从2021年初他们就开始筹划募集一支新基金,因为之前押中了几个还不错的消费项目,原本信心满满。但没想到的是,新消费寒冬来的这么快,更难的是,募资的冬天也悄然而至。另一方面,募资结构严重分化——国资产业基金成为主力军,民营投资机构举步维艰。这也可以从LP层面略窥一二:政府机构出资金额超千亿,以引导金、国企/央企为代表的国资LP出资活跃,成为人民币基金的重要募资方。2022年上半年国资LP的披露出资金额占比已超过7成。今年以来,各区县级母基金热闹非常,例如合肥市肥西县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杭州市富阳区引导金、金华市百亿母基金、永康市碳中和基金、江西永丰县10亿母基金、1500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150亿元规模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等,纷至沓来。于是,VC/PE开始去县城。一家北京人民币基金刚刚拿到了安徽某地国资的出资,为了募资,他们还为当地接连引进了另外两支重要的专项基金;越来越多头部美元基金的投资人也奔走在区县之间——这是以往不可想象的一幕。今年4月,联手杭州资本,红杉中国的人民币科创基金成功落地杭州。但想要打动国资LP并非易事。仔细梳理便不难发现,过去半年间,几乎很少见到美元基金募资人民币成功的案例;就本土创投的募资也陷入困顿,裁员优化时有发生。在众多头部市场化机构眼中,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代表的资金更像是“带着镣铐的钱”,他们更看重产业效应,于是返投要求成为GP心中的一道坎。LP资源已经成为圈内的“香饽饽”。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久前,我去到华南一家机构面试募资岗位,HR把简历里募资经历事无巨细地聊了一遍,详细打听了以往的客户资源类型和投资偏好特征。结果最后一幕——“HR让我列出客户名单,最好打印出来,理由是看看我的资源跟她的需求是否匹配,明摆着是要撬机构LP资源。”最后,这一场面试不欢而散。VC/PE等待:长线资金入场社保基金刚做了LP这个行业每一次淘汰赛,都从募资开始。北京一家GP合伙人感慨,“其实募资根本没有捷径,关键因素从来都不是你有多么知名、团队多么精英、投到过什么知名的独角兽——至少现在不是了,现在的关键是:LP还愿不愿意信任你?”GP/LP的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信任是建立在负责任的基础之上,GP的本质就是为LP赚钱,要能够站在LP的角度去思考他们要什么,对LP的钱负责,而不是拿到钱就挥手再见,一次次消耗掉LP的信任。过去,基金在募资时靠IRR和明星项目加持,甚至在DPI还未出结果时就开启了下一轮的募资;但现在,LP更愿意通过DPI来判断是否继续出资,走过一个基金周期,LP们发现靠IRR吹起的“纸面财富”实则最难兑现。一位个人LP曾向投资界诉苦:这些年见了不少GP,都有魄力和雄心,却很少有与之匹配的沉下去扎实研究底层资产和底层逻辑的责任心。“这年头找到一个好的GP,比投到好的项目难多了,魄力和雄心是他们的,资金是我们出的,项目出了问题还要我们LP去帮忙解决,更别说回来钱了。”他从自身遭遇得出一个感悟:一些不负责任的GP,正在硬生生把LP逼成了GP。那么,人民币募资何去何从?今年两会期间,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在提案中着重谈到人民币募资难困境。在他看来,人民币募资市场目前仍然缺少真正的“长钱”,“募资难”是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的资金属性与私募股权投资产品最为契合,但目前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活水”仍未能充分流入市场。张懿宸给出了具体建议,一是研究将私募股权基金逐步纳入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二是对保险机构现行考核机制进行调整,对险资投资股权投资基金适用更符合市场特性的考核办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一级市场投资收益会计核算标准;三是期限错配问题目前仍是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难以逾越的障碍,建议结合《商业银行法》修订,研究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通过产品创新等方式,逐步扩大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选择范围,建立可持续出资机制。无独有偶,这几年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也一直在强调中国创投行业缺少长钱,“全球主流创投市场,LP都以长线资金为主,养老金、保险资金、退休基金、慈善基金等,而我国是以引导基金为主的LP结构。”可以说所有VC/PE都在翘首以盼以社保基金为代表的长线资金开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久前,全国社保基金一笔出资振奋圈内——7月20日,全国社保基金会完成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出资,通过市场化运作支持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尖端领域发展,加快传统企业升级改造,助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龙头企业。根据官网表述,这一举动是全国社保基金会贯彻落实国家“建设制造强国、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全国社保基金会投资先进制造,可以视为一个风向标。须知道,当下人民币最热闹的募资方向便是智能制造。大家都在观望:超级LP大举入场吗?覆上了厚厚时代感的募资故事,下半年会如何?*文中罗文、李晴、吴茜为化名...
导读:7月30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具有刚兑性质的保本理财清零。 信托行业的隐性 “刚兑”什么时候清零? 7月30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刚兑性质保本理财已清零。 截至2021年末,理财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刚兑性质的保本理财清零,需整改保险资管产品累计压降96%,通道类信托和融资类信托较峰值分别压降80%和43%,少量处置比较困难的资产已经依规纳入个案处置,将尽快清零。 资管业务池化运作、多层嵌套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行业乱象根本扭转,金融体系韧性明显增强。 我国资管行业已跨过乱象纠治期,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01 信托“刚兑”什么时候清零? 信托产品一直都是预期收益,没有那一条规定要刚兑。但是信托业一直有着的隐性 “刚兑”的潜规则,那么信托“刚兑”什么时候清零? 提起“刚兑”,信托圈同业都会想起有着“刚兑王”称号的某央企信托,该信托资产规模一直不降反升,规模已经超越了信托一哥,中信信托规模都从2万压降到万亿以内,这家央企信托却从千亿增长至万亿规模。业务规模逆势狂飙的同时,业绩却在大幅下滑。 这些年,房地产一直是这家信托公司发展的一大支撑点。 其中,恒大、融创、阳光城、佳兆业、奥园、正荣、卓越、鸿坤等等众多地产公司都在其朋友圈之内。 令人称奇的是,在多家头部信托都曝出地产业务“踩雷”的时候,这家央企信托却都兑付了。 据投资人透露,其购买的恒大项目直接与该央企信托签署转让协议,就很快拿到兑付款了。 据了解,这家央企信托常年发行XXXX系列的TOT产品,资金用途为“投资于该公司设立的其他信托计划项下信托受益权(投资标的),各期信托资金的投资标的可不相同。 而且这款TOT产品的收益率奇高,收益率可以给到8%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正常销售的其他产品收益率普遍在6-7左右,都比这款TOT产品的收益低很多。 业内普遍很好奇,TOT既然是投资自己公司设立的信托计划,为何收益还要给到8%?为何不像其他正常销售的产品一样,单独募集资金呢?这样收益率只要给6-7%就好了,还能为公司创造利润,为何非要8%的高收益去募集资金? 另外,对比同业其他信托公司产品,多数收益率只有6%左右,不少收益率已经破6%了,而这家央企信托TOT收益率高达8%就显得很特别! 目前,很多地方ZF平台严格限制融资成本,要求融资总成本都不要超过8%,那么就说明TOT的底层基本不是优质的政信项目,基本都是高风险的地产项目。 据了解,该TOT系列也曾发生过兑付风险,某期的TOT底层投了自己公司发行的佳兆业项目,公告称融资人佳兆业商业集团无法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导致信托计划无法按时退出。 上海信托圈内人士透露,TOT产品经常被信托公司拿来隐蔽风险资产、运用TOT产品逃避监管要求,这种产品风险在于流动性,一旦被叫停,信托公司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另有业内人士称,TOT最大的坏处是它隐形的“绑架”了信托公司,信托使用TOT本意是在拿时间换空间,逐步化解风险,但问题是如果TOT的底层资产不能得到有效化解,那么信托公司就要持续发行TOT产品,所以一般使用了TOT的信托公司基本都是在“刚兑”,如果打破刚兑后,它就没有这个时间和空间了! 另外,业内很多人争论XXXX系列是TOT,不是资金池?这个争论好比天蓬元帅,净坛使者,二师兄,猪刚鬣这4位不是猪八戒? 玩这些文字游戏就没意思了。凡是买前不说清楚底层资产的资金信托都是“资金池”信托。 所以,投资人未来购买信托时一定要看清信托的底层资产是什么? 02 “刚兑”好与坏 关于,信托“刚兑王”呢?业内评论分化,有人鼓掌称赞,有人觉得是另一个泡沫。 鼓掌称赞的是投资人,投资人觉得在这轮地产雷中能拿回本息就是好信托公司。 觉得是另一个泡沫的人认为,他这是在拿一个投资人的钱去兑付另外一个投资人的钱,这不就又回到了四川信托TOT的老路上了吗? 试想,你是后面购买TOT的投资人,你并不知道你的钱是用来帮前面投资人解套的,如果后面购买的投资人是你家人或亲戚,你会作何感想,还会称赞鼓掌吗?(不了解TOT的,就去百度下川信) 近日,另外一家信托公司关于业务转型及风险化解的一段话,在信托圈交流群里引起了热议!(简称X信托) X信托公司称:坚守合规经营,没有非标资金池、没有TOT业务乱象、没有违规刚兑留下的风险隐患、没有假股真债“包装式”转型,让公司在转型过程中能够掌握足够的主动。 在上海信托圈交流群里,很多同业表示,这段话就是在影射业内某些刚兑的信托公司。 有人表示,这段话完美的诠释了信托“刚兑王”的特征! 目前,“资管新规”发布后,要求打破刚兑、禁设资金池的要求,使得各信托公司都经历了变革阵痛和业务调整,甚至不少信托公司发生了多个产品“爆雷”。 面对产品“爆雷”,大多数信托公司都选择了打破刚兑,市场化处理风险,不会再像之前藏着掖着,选择了长痛不如短痛,为后续的转型留下足够的掌握权。 某信托公司的同业人员称:他们公司近期多个地产项目也出现了问题,出问题之初他们公司也曾经想过“刚兑”。但后面公司商议后,还是选择了顺应监管要求,摸排风险,市场化处理。 但在化解风险时受到投资人的压力,投资人经常拿“刚兑王”做案例,称他们都刚兑了,为何你们公司不能刚兑等要求?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只能跟投资者讲项目的底层逻辑和抵押物足额风险可控等道理。 不过,该同业人员表示:近期他们压力小了一些,他们公司有几个项目因区域位置比较优质,再加上抵押物足额,很快转让出售给了第三方,已经安排给投资人兑付了。 另外,某信托年中会议上,曾有高管表示:监管对信托公司的要求是不能刚兑,市场上某些信托公司还在继续搞兑付,这些信托公司都是不合规的,我们不能效仿,我们不能违规刚兑。 对于如何解决存量的风险项目,另一家信托公司同业人士直言:“花时间磨,没捷径。” 未来的信托公司是走专业化、差异化之路,专而精、小而美将成为信托业主流趋势。 面对行业的调整,投资者对信托要有全新认识! 未来,信托业的“刚性兑付”也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