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主要修改体现在完善节目制作经营行为规范等方面,包括对于行业组织及从业主体提出了自律要求,完善节目禁载内容,增加有关片酬管理规定,禁止开展收视率点击率等方面的虚假宣传等。...
编者按:一些长期业绩差、让投资者亏钱的产品仍然向投资者收取巨额管理费,费率甚至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是否合理?本“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赚钱”系列,将重点研究类似问题。本篇是上投摩根基金旗下产品2022年二季报财报研究的首篇。后续研究将透视更多产品的核心数据。上投摩根旗下产品二季报已经披露完毕,本文结合财报数据,透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这只产品。牛市高位火爆限购发行 15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是一只QDII普通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07年10月。作为首只提出以亚太市场为投资目标区域的股票型投资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基金最终配售比为25.8%,有效净认购金额约295.69亿元。但截至2022年6月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以101.51亿元的累计亏损成为四只首批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的“垫底”产品。根据该产品历史走势图,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自发行起就一路震荡下跌。2008年末,基金跌破0.4元关口,以0.383元的单位净值进入“三毛”基金行列。此后,基金表现虽有所回暖,但受创立时高位建仓因素的影响,该基金净值多年在0.6元附近徘徊。最新二季报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2022年第二季度亏损约1.51亿元,上半年合计亏损约3.45亿元。截至2022年8月3日,基金单位净值仅为0.8398元。此外,过去的近十五年间,基金从未分过红,这意味着成立时认购的投资者,若期间没有申赎持有至今,亏损仍超过一成。投资者“割肉”离场基金亏损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选择“割肉”离场。数据显示,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从2008年开始持续遭遇净赎回。其中,2010年、2014年、2015年为赎回高峰期,分别净赎回30.46亿份、38.57亿份以及52.51亿份。观察该产品成立以来的日均单位净值,大部分年份均低于1元,这意味着最初申购该产品的投资者无论持有至今还是在期间赎回,大概率面临亏损。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基金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近300亿元,跌落至25.43亿元左右,规模缩水超九成。成立15年,累计收取管理费超23亿元尽管产品长期业绩表现不佳,上投摩根基金每年仍然能够收到相当金额的管理费。年报显示,2021年上投摩根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从该产品获得的报酬约6462.44万元。根据费率计算,2022年也仍获得数千万元管理费。统计显示,2007年至2021年的15年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获取管理费合计约23.44亿元。管理年费高达1.80%,是否合理?作为2007年第一批出海QDII之一,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管理费率达1.80%,。该产品的管理费率不仅在上投摩根旗下产品中最高,在整个公募QDII基金市场(初始基金口径)也位居前列。除管理费外,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托管费率为0.35%,申购费率在0.40%-1.80%之间,赎回费率在0.00%-1.50%之间。于投资者而言,持有该基金首年总费率约为2.55%-5.45%。在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的支持下,上投摩根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相比之下,公司长期业绩则显得不尽人意,截至8月3日,其旗下管理的QDII产品中,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外,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上投摩根恒生科技ETF自成立以来总回报仍为负。在公司官网上,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介绍语是“26年投资老将掌舵,专注挖掘亚太明星企业”。面对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长期业绩,该基金是否真正做到择优选股?累计超百亿元的的亏损之下,基金公司是否应该降低管理费费率?2022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提到,对存在管理能力弱,产品中长期业绩持续表现差,投资运作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的基金管理人可能采取审慎性措施。...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连续发布了两则关于注销私募基金的公告,共计60家私募被注销。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赛伯乐创科投资(以下简称“北京赛伯乐”)也在注销名单中。公开资料显示,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人民币的赛伯乐投资集团,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且旗下有多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北京赛伯乐便是其中之一。60家私募遭注销8月5日晚间,中基协公告披露了第三十一批因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而被注销的失联私募名单。具体来看,共计40家私募基金满足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注销条件。已注销机构不再具有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不得再以私募基金名义展业。资料显示,2017年中基协便发布公告称,自失联机构公告发布之日起,列入失联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并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协会将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同一天,中基协还发布了注销2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公告显示,这20家私募存在异常经营情形,且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三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因而被注销。知名私募在列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注销的60家私募管理人中,知名机构赛伯乐赫然在列。据悉,赛伯乐投资集团由硅谷创业家朱敏于2005年创办,是国内的资产管理平台,公司目前管理资金总规模超2000亿元人民币,旗下有多家控股或持股的股权私募机构,其中就包括此次被注销的北京赛伯乐。...
“我们没有用到精子、卵子和子宫,仅用干细胞就培育出了合成小鼠的胚胎模型。”一篇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这两天简直火出圈了,起因就是作者Jacob Hanna介绍论文时说的这番话。从实验结果来看,合成的胚胎不仅有一颗跳动的心脏,而且还自带神经褶(neural folds)、前肠管(foregut tube)、血岛(blood islands)等结构。作者“语出惊人”后,这篇研究立刻引炸了微博,网友们的反应也是一波比一波热烈。有不少网友感到恐惧,甚至已经有人联想到了机器生产的方法:也有网友调侃:这是真·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所以,这项研究真正做出了什么突破,离我们想象中的体外合成胚胎还有多远?这是一项什么样的研究?事实上,虽然胚胎干细胞一直被认为具有发育成器官或胚胎的潜力,但这个过程科学家们从来没在体外实现过。甚至仅仅是在体外将胚胎干细胞合成一个胚胎模型这个过程,也难以实现。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方面,部分胚胎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并非受精卵(具有全能性),要想用它合成有不同细胞的胚胎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它分化的能力;另一方面,体外培养环境复杂,人造子宫无法完全模拟出适合细胞生长的环境。这项研究的关键突破之一,是成功地让胚胎干细胞独立产生了完整的原肠胚结构,包括胚胎和胚外组织(胎盘等),甚至从原肠胚进展到形成器官的早期阶段(E8.5)。作者们将体外合成的胚胎结构与体内进行了对比,“该有的都有”:从图中来看,虽然和体内胚胎发育的状态不完全一样,但这个胚胎的复杂度和精确性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作者是如何解决上述两个难点的呢?首先,作者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将胚胎干细胞重编程为原始态(naive)胚胎干细胞,尽可能激发细胞的分化能力,让它“更有意愿”产生不同的细胞,构成完整的胚胎;然后,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机械子宫”,在体外模拟胚胎发育的环境,尽可能让原始态胚胎干细胞去主动形成原肠胚,并形成器官。形成原肠胚的过程,是细胞开始分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囊胚时期只经历了细胞分裂),从而形成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细胞,随后才开始形成器官。细胞分化关键期此前,完整原肠胚结构必须得借助“体内的力量”实现,即导入哺乳动物体内发育的胚胎中培养。具体来说,科学家们会将体外培养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入囊胚(内部产生囊胚液、囊胚腔的胚胎)中,并与囊胚中已有的细胞一起发育、分化,因为这一环境能促成胚胎或胚胎外组织的形成。这次作者们在“机械子宫”中,将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细胞,模拟胚胎发育环境,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仍然有一些限制。例如,本次研究仅进行到人工合成胚胎发育的第8天,而这只是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小鼠的完整妊娠周期是20天)。此外,这个方法的成功率只有0.5%——每10000个细胞团中大约仅有50个能够成功组装成胚胎,其余的都无法正常发育。而且,实验也没有把培养后的胚胎转移回小鼠子宫中,尝试发展生命出来。听起来,似乎距离合成一个完整器官或胚胎还有点远,甚至有网友觉得,这项研究没有什么价值,看起来就是换了个概念:但其实,这项研究用到的细胞重编程、以及人造子宫等技术,仍然是合成生命的关键条件。距离“合成生命”实现还有多久?细胞重编程和人造子宫技术,是目前“合成生命”研究最热门的两个方向之一。一方面,细胞重编程让普通细胞变成“生命之源”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人造子宫则给“体外培育生命”带来了希望。首先,细胞重编程技术最近还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技术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生成“诱导”干细胞的能力,但这一过程会破坏细胞功能,使细胞分化成任何类型细胞。最新的相关研究是清华团队最近发现的一种“神奇药水”,能把小鼠细胞重编程为一种全能干细胞。也就是说,不需要精子和卵子也具备独立形成生命的潜力。其次,胚胎体外培养技术也在取得进展。比如,这篇论文采用的“机械子宫”装置,就是去年的发明之一(也是这个团队搞的),并首次成功培养了小鼠胚胎6天时间。不过,当时这些胚胎还都是从小鼠的受精卵中提取的,今年的实验是去年的进阶版。当然,离功能齐全、可全程孕育胚胎的人造子宫还有一段距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ISSCR(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放宽了人类胚胎培养的 “14天规则”。即之前只允许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培养人类受精卵14天,但现在研究人可申请进行更长时间的研究。(不过ISSCR同时表示,禁止将人类胚胎模型植入子宫)但对于这项研究,许多业内专家仍然有不少顾虑。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主要负责人James Briscoe博士,就表示了对小鼠实验转化为人类实验的担心:我们对人类胚胎的了解少于对小鼠胚胎的了解,而小鼠合成胚胎的低效率表明,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人类身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现在是考虑用法律和道德框架来规范人类合成胚胎的研究,和更新现行法规的最好时机。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和基因组科学教授Paul J. Tesar也发出感慨:当科学开始进入到可以从培养皿中的干细胞群一直发展到器官的领域,这意味着有一天可以创造一个活的有机体,那将是一个相当狂野和非凡的时代。对于这些质疑,通讯作者Jacob Hanna表示,这项研究的最初设想并不是替人类生孩子,而是希望进一步理解器官发育的方式,以及干细胞是如何“明确自己的工作”的。的确,由于“人造子宫”这一培养皿是透明的,研究人员可以随时观察到干细胞是如何在发育中的胚胎中一步步形成各种器官的。这些数据还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基因突变如何导致各种发育异常疾病,并找到相应的对策,甚至有望成为移植器官的可靠来源,成为真正的“全自动3D生物打印机”。团队介绍该篇论文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等研究团队。通讯作者Jacob Hanna,是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分子遗传学系的细胞生物学教授,博士毕业于希伯来大学,博士后毕业于MIT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胚胎干细胞生物学、早期胚胎发育和人类疾病建模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研究发表前不久,他就成立了一家名为Renewal Bio的公司,计划为培育人类合成胚胎提供相应的医疗技术:未来即使有人面临生育问题,我们也能直接从他们的身上提取皮肤细胞,将它们重编程后产生干细胞,最终用这种方法合成胚胎模型,用于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子)。有网友感慨,或许今后的器官移植,就可以“私人订制”了。...
阿里巴巴昔日势不可挡的增长势头终于失去了动力,这家中国领先的电商公司自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未能实现收入增长。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总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星期四(8月4日)公布,其4至6月的收入相当于30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阿里巴巴将收入下降归咎于中国冠病疫情反复,称其主要的国内电商业务在4月和5月受到了疫情相关的供应链和物流所受干扰影响。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在与投资者召开的电话会议中说,虽然看到了消费逐步复苏的迹象,但他认为这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完全发挥作用,消费信心、人气才能完全恢复。另据《金融时报》,由日本亿万富翁孙正义领导的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今年通过预付远期合约,已出售所持的约三分之一阿里巴巴股份,共套现220亿美元。据报道,软银正越来越多地利用这种衍生品筹集现金,同时保留继续持有股份的可能性。软银至今已通过预付远期合约(prepaid forward contracts),出售所持的超过一半的阿里巴巴股份。这可能会让软银在阿里巴巴的股份,缩减至保留它董事会席位的门槛以下,并导致软银无法继续在财务报表中,列入来自阿里股份的收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酒店投资的话题。《酒管财经》发现,在投资加盟、以及运营过程中,其实有很多隐形成本的存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费用、运营、施工细节,可能导致收益从指缝中流走。酒店小物件,也能省出大成本刘刚是河北一家连锁精品型酒店投资人,经营酒店4年,一路跌宕起伏。刘刚告诉《酒管财经》,他虽然是在县城开店,来旅游的人可不少,特别是在经营头一年,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旅游住宿就能满房。“早期从经营大面儿上来看,酒店生意还不错,后来看支出细节,其实还有很大的节约空间。”刘刚称。他算过一笔账,像酒店客房的拖鞋、牙刷等这些“低值易耗品”,看起来单价不高不花什么钱,但这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支出。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计算,一家中级商务酒店有100间客房,全年入住率为70%。酒店采购一次性拖鞋的成本是1元/双,按照每间客房配备两双,那么一年时间仅一次性拖鞋的成本支出就达到:100x70%x1x2x365+5110元。当然这还只是一次性拖鞋的成本支出,他坦言,采用可以消毒且循环利用的EVA材质拖鞋,是否就能相应减少这部分的支出?有连锁酒店投资人曾做过计算,省去顾客带走酒店一次性用品的情况,每年花在酒店“六小件”上的隐形成本就高达二三十万。酒店的隐形成本远远不止于这,包含前期的选择品牌、位置、涉及中期的装修,以及后期的运营等都存在隐形支出。真实存在又很难察觉的隐形成本酒店的隐形成本往往是指投资方、酒店方没有意识到、没有发现到而产生的成本,在某种程度上,最终致使相关经营业绩不高。那么,具体来说,常见的酒店隐形成本都有哪些?1、物业设计产生的隐形成本投资者往往在选择物业的时候,会选择一些看似很“高级”的地方,但也往往是成本增加的地方。酒店资深人士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在选择物业时要看是否适合酒店,如果异形房过多,就会增加设计成本以及施工成本。有些投资人对于酒店装修坚持认为“轻装修,重装饰”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地方,比如大堂、贵宾室、会议室等,这些区域需要在装修上下功夫。另外,任何建筑装修都是有折旧的,酒店装修折旧期7到10年,贴在墙面、地面、天花上的材料就要拆掉、翻新。这个成本,是要计算在内的。“对于装修,投资者基本没有太多话语权,必须按照酒管集团的要求,有时候装修的人员都是指定好的。”上述投资人对《酒管财经》说。2、酒店建造期的隐形成本施工方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加上监理不力,造成大量的隐形成本,尤其是隐蔽施工的项目。最典型的是一家酒店的走廊。曾有媒体报道,江苏一家连锁酒店投资人的经历,在施工时吊顶里面暖气管道外包裹的保温棉,达不到参数要求用料薄了,一到冬季,就向吊顶背面滴水,致使吊顶材料变形、发霉,味道熏的客人掩鼻而过。最后吊顶完全变形,只好关闭楼层进行重新装修。同时水滴在地毯上,地毯也发霉、变形。这样一折腾,浪费大量资金,还丢失大量客户。《酒管财经》智库高级研究员、酒店投资人周江涛介绍,在装修过程中,由于占道,垃圾清运,噪音扰民等造成的投诉,会导致执法部门的检查和处罚,也很可能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停工,会造成工期延长增加成本。周江涛也指出,在施工设计方案确定后,要尽可能的按照规范去进行各项申报工作。以避免执法、消防部门的临检,由于没有申报而造成的停工。另外,装修施工公司选择过程中,如果自己没有很强工程装修控制能力和相关知识,建议找职业经理人或者第三方筹建咨询公司提供相关服务,建议施工采取大包定价方式,尽量避免分包方式。减少推诿扯皮和追责困难。3、酒店定位偏差的隐形成本这个情况在一些主题酒店里会常见,有些酒店把乐园、独有IP作为卖点,没有现成的会议室。如果客户想要开大型会议,那么看到会议室只是一个临时搭建的房间,那么客户就会流失。所以,这与酒店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当注视旅游群体时,就会忽略会议的群体。像郑州银基冰雪酒店在建设初期就避免了这一问题。在主题乐园之外,与酒店相配套的国际会展中心,拥有20间设备先进的多功能会议活动场地,其中包含一个1650平方米的无柱冰雪皇宫宴会厅及一个650平方米的水晶宴会厅,还拥有12个50平方米到17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多功能会议室,同时可容纳3000位宾客。另外,郑州银基冰雪酒店还配备了专业的会务团队,可量身定制专属会议,诸如宴请、公司年会、企业董事会、私人派对、新品发布会等。《酒管财经》认为,投资筹建期间,可根据酒店的定位、位置来确定主要客群,依据客群来做好功能性的预判与设置。4、酒店运营期的隐形成本酒店在运营期间存在的隐形成本也不少。之前,有酒店资深职业经理人告诉《酒管财经》,在酒店餐饮部分有个节省成本的妙招,就是别在后厨放过多的冰箱,因为不管有多少冰箱,厨师都能想办法把它填满。如果遇到食材不够怎么办?他的操作是靠精准预算,把近几天的食材进行预估,除了酒店日常的住店客人用餐,酒店最近有哪些会议承接、大概用餐人数、天气等也要考虑在内。3-5天营业结束,评估预算和时机情况的差异,再做购买量调整。总结理性思维,投资的时候,在酒店行业三个条件:一是位置,如果不是一个好的位置不要投,对于刘刚遇到的问题,则是品牌定位的问题,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消费情况,500左右的房价是很难在这个区域被接受的,那么就会产生“活动才火爆”的局面。二是租金,如果租金太高不要投;三是专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今天活下来的人,今天酒店还能够盈利挺下来的人,不是因为你的决策和你的投资是对的,而是因为你找对了帮你赚钱的人。另外,对于加盟品牌的创新升级来说,不能一味的只追求升级。比如说像很多品牌现在已经推出3.0、4.0,对于投资人来说成本会提高,不能因为从1.0到4.0,造价就从原来的10万到20万,这里要了解升级需要付出的“代价”,根据当下酒店实际的运营状况,如果酒店陈设老旧、跟定位人群的居住体验有差距,那就果断跟上品牌的升级的步伐。其次,对酒店硬件,很多人对酒店不太关注隐蔽的工程,其实隐蔽的工程非常的重要,意味着你十年以后升级动不动这个地方?如果隐蔽工程做的不好,只在表面上做也有很大的问题。很多越来越多的终端品牌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了,对隐蔽工程的要求非常高。投资者一定要关注成本,不管是升级改造抑或是选择新的品牌加盟,心里要有“价格”。成本一定不要超过之前的价格定位,因为成本一高势必会给投资收益带来影响。有时候,为选择错误而买单的成本之外,默认选择也会带来另外的隐形成本。...
作为楼市政策风向标的北京,将针对部分老年家庭购房困难问题出台定向放松购房政策引发关注。8月4日,北京市住建委发文称,北京今年在第二批次供地时,已选取昌平区平西府、顺义区福环、顺义区薛大人庄等三宗地进行全龄友好住宅项目试点。对中心城区老年家庭(60周岁及以上)购买上述试点项目,并把户口迁至试点项目所在地的,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其中,老年家庭名下无房且无在途贷款的,首付比例按最低35%执行,执行相应贷款优惠利率,同时,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等。在业内看来,北京市住建委出台该购房政策属于定向放松,是北京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重要内容,本次给出的积极信号更加明显。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无须夸大该政策的影响。“政策核心是中心城区老年人外迁,中心城区是特指东西城,所以定向政策宽松的幅度非常小。只有少数人符合,而且必须是无房户。整体看,北京房地产市场政策稳定,针对少数定向中心城区外迁人口的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本身关系不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2年,将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推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精细化、精准化,进一步压实因区施策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三地块试点北京全龄友好住宅项目8月4日,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公众号“安居北京”发文称,近年来,北京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系统安排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今年在第二批次供地时,北京已选取昌平区平西府、顺义区福环、顺义区薛大人庄等三宗地进行试点。试点项目将在配套设施、室内空间、交通流线设计、公共空间、智慧应用与安全保障、服务等方面进行适老性建设,也兼顾其他年龄段市民居住需求,打造适合全龄居住的社区和住宅产品。考虑到多数老年家庭购房支付能力相对较弱,因年龄原因贷款年限也受限,为了切实解决老年家庭购房中的实际困难,经市政府批准,对中心城区老年家庭(60周岁及以上)购买上述试点项目,并把户口迁至试点项目所在地的,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其中包括,老年家庭名下无住房且无在途贷款的,购买试点项目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35%、非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40%,并享受相应的贷款优惠利率;购买试点项目14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按首套房首付比例35%、二套房首付比例60%执行;其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北京市住建委表示,下一步将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龄友好项目建设,同时研究对多孩家庭、职住平衡购房等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措施。8月5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2)》。对于2022年的楼市政策,白皮书表示,将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稳定。坚持因区施策,稳妥实施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继续做好市场监测、趋势研判和政策储备,分析研判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精准性、协调性,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和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优化交易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租购并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完善房地联动机制,保持商品住房合理有效供给,满足群众合理住房需求。专家称无须夸大影响在业内看来,北京市住建委出台该购房政策属于定向放松,信号意义明显。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类政策说明北京针对特定群体和特点房产落实了宽松的政策,有较强的信号意义。“此类做法和此前上海针对临港新片区放松购房政策、广州针对郊区市场落实宽松落户政策等是相似的,说明一线城市都有一些局部的、定向的政策微调。同时,此类政策也具有综合功能和效应。通过此类政策,一方面使得老年人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有助于市区人口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调整。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也表示,针对老年人群给予住房政策支持,是北京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重要内容,当前只针对试点项目,范围还相对有限,但未来涉及的项目有望扩围,本次给出的积极信号更加明显。不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不用夸北京出台该政策的影响。他解释称,首先,这3个项目一共3000套左右房子,占2022年全年供应大约只有5%,除非大范围扩大试点,否则对市场影响甚微。其次,政策的核心是中心城区老年人外迁,中心城区是特指东西城,所以定向政策宽松的幅度非常小。只有少数人符合,而且必须是无房户。整体看,北京房地产市场政策稳定,针对少数定向中心城区外迁人口的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本身关系不大。陈文静还表示,本次政策可以看出,合理住房需求中,老年人群的住房问题是北京率先给予支持的一个方面。“若项目扩围将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空间。未来,多孩家庭、职住平衡购房等合理需求也是重点支持对象,相关住房政策有望继续优化,对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亦将产生积极影响。”...
8月5日上午,上海金融法院对原告投资者诉被告A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邵某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责任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并公开宣判。该案系全国首例新三板市场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责任纠纷,也是首例涉交易型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案,案件涉及新三板市场定向增发投资者在操纵证券交易市场民事赔偿中的因果关系认定、损失计算规则等诸多新颖法律问题,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典型意义。被告A公司是一家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2015年8月3日起,A公司在新三板市场的股票转让方式由协议转让变更为做市转让。2017年11月20日,被告A公司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调查通知书的公告》,内称因涉嫌证券市场操纵,中国证监会决定对A公司实际控制人进行立案调查。2020年9月7日,中国证监会作出[2020]6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实际控制人邵某、案外人左某等于2015年8月7日至2015年9月30日期间对A公司进行了股价操纵,上述期间内,新三板市场做市指数从1515.4点下跌到1322.15点,跌幅为12.75%,而同期A公司股价从20.26元上升为30.79元(期间成交价最高36.50元),涨幅为51.97%。邵某通过其控制的证券账户在操纵期间连续主动买入,主动与做市商成交,大量买卖A公司股票,迫使做市商不断提高双向报价中枢,推动成交价格不断上升,其成交量占同期市场交易量的比率为54.03%。上述交易行为,影响了该股交易量,也对其价格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行政处罚决定书》还认定,邵某等从2015年9月14日(A公司定增投融资对接会召开时间为2015年9月17日)开始连续8个交易日进行了尾盘操纵。结合行为人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中国证监会对邵某处以150万元的罚款,对其他案外人亦有相应处罚。原告于2015年9月17日作为定增意向投资者参加了A公司组织召开的定增投融资对接会。通过线上线下多轮谈判,2015年11月,原告与A公司签订《股票发行认购协议》,以20元/股的价格购入A公司发行的股份150万股,共计投资3,000万元。原告参与定向增发后,A公司股票在2015年10月8日至2018年11月13日期间两次停牌。期间A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的申请被中国证监会受理,后又于2018年8月20日撤回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申请。2017年8月,A公司股票转让方式由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2018年11月14日,A公司再次复牌后第一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跌至2.4元。2020年9月17日,即《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之日,A公司股票价格为5元。原告因参与A公司定向增发投资产生巨额亏损,遂将A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邵某诉至上海金融法院,要求两被告承担操纵证券交易市场民事赔偿责任,原告诉请判令两被告连带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22,598,795.28元。庭审中,原被告就原告的投资损失与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投资损失应当如何认定及A公司是否需要承担共同赔偿责任等问题展开辩论。在损失认定方面,为充分听取专业意见,法院两次委托专业机构对损失进行核定、对股权价值进行追溯评估。上海金融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七条,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该案为新三板市场定增投资者索赔的案件,存在特殊性,具体认定包括如下方面:新三板市场定向增发投资者的证券侵权求偿不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证券侵权中依据欺诈市场理论、旨在保护不特定投资者合法权益而确立的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对于新三板定向增发投资者并不适用。原告系以“面对面”签订认购协议方式参与投资,应对行为人实施的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与其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该案原告通过其定增投资与操纵行为高度关联等具体事实证明了邵某操纵市场行为对投资者的诱导是导致原告最终决定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邵某拉升股价的行为影响了原告参与投资的定价,法院据此认定因果关系成立。操纵证券交易市场民事赔偿责任的损失计算有别于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在损失认定方面,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行为造成投资者的差额损失既包括行为实施后投资者买入价格虚高的损失,还包括虚假陈述行为揭露后股价下跌造成的投资者损失。交易型操纵市场行为下,操纵行为对投资者损失产生的影响集中在操纵行为实施期间及随后的影响时期,经过一定的消弭时期,操纵行为带来的影响会被市场所消化。法院充分考虑交易型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的特点,选取净损差额法原理作为基础,通过比较原告投资A公司股票的实际价格与公允的基准价格之间的差值计算原告的投资差额损失。对新三板市场证券侵权的损失计算,应充分听取专业意见,以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投资时的科学估值方法等为参考该案最终采信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股权价值追溯评估鉴证报告》,该评估依照相关资产评估行业准则,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两种评估方法,充分考虑A公司在当年的盈利能力、行业前景、管理水平、竞争优势等综合情况,最终选用市场法的结果作为评估结论。在市场法评估中,该报告将A公司与同行业同类A股企业进行对比,并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上的差异进行数据纠正,同时以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与A股上市公司的折扣率,最终还原A公司合理的股权价值为17.88元/股。法院认为该评估逻辑完整,分析较为全面,专业可信,予以采纳。综上,上海金融法院最终认定原告投资差额损失为318万元,故判令被告邵某承担赔偿责任,A公司因并非操纵市场行为人而不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阿里巴巴北京时间 8月 4 日晚间美股盘前公布截至今年六月底的 2023 财年*季度财报:1. 收入基本过关:本季度阿里收入2056亿,同比零增长,小超市场预期的2034亿,应该主要来自国内批发业务表现比预期好上几个亿,主要是因为现在国内批发开始做免税批发业务了。2. 市场最为关心的淘宝天猫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下跌了10%,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对应的淘宝天猫GMV同比下跌了5%左右,中间的差距应该主要是用户付钱了也交付不了,由此产生的水分GMV导致佣金的变现率下降。4.当阿里也开始拼命降本增效,利润超预期其实很容易:市场最为关心的不含股权激励和摊销费用的利润(Non-GAAP EBITA)是 344 亿,比市场预期的287 亿高出太多。5. 大幅超预期的利润背后是阿里这个季度实力诠释今年的定性任务“高质量增长” + “成本优化”:单季度人员净减少接近万人、去年同比还在100%以上增长的销售费用,今年直接就收缩成负增长了。另外,裁员本季度体现还是管理费用的高增长,后面阿里从单纯降本增效的角度还有很大的释放空间,今年阿里今年业绩后面持续的超预期,应该很大的动力都会是来自于自身的瘦身行动。6. 用户增长熟透了,阿里直接放弃披露大盘用户增长情况:这个季度阿里是*次完全不公布国内零售和整体业务的活跃买家数,只是零星披露了一些个别业务的用户数情况,考虑到阿里最近几个季度一直强调国内10亿用户已然到顶,未来是这些用户的钱包份额,停止披露也可以理解。7. 忧心的阿里云:这个季度阿里云的增长掉到了10%,这个是在丢失TikToK同比基数影响已经到期的情况下,当前互联网行业减速,传统行业上云又比较缓慢,阿里云在传统领域又出大型数据泄露问题,明星业务的未来增长令人担忧。其他细分业务,尤其是新增的一些披露信息,正文做了详细的解读,可以拉下去详细看。整体评价的话,虽然利润大超市场预期,但是超预期是因为市场预期过于悲观,阿里通过自身节衣缩食来实现的。重要的GMV增长和客户管理收入也都是在预期之内,表现整体并不算特别出色,行业竞争格局拐点还未到来,面对这样的业绩,市场也许会有一定正面回应,但很难激动蹿升。近期阿里股价兜兜转转一个季度再次回到了90元上下,背后除了持续的弱消费、强竞争环境,还有中概退市担忧重压又来、大股东软银再抛阿里,碰上阿里云数据泄露被监管传唤等等基本面、交易面和监管面的多重因素。但长期而言,阿里本身还是一个有着超400亿美金剔债后现金储备、每年还在创造200亿美金的正向经营现金流、年交易流水有8万亿水准大型电商集团,90元在海豚君的估算中等于只给了核心电商业务的估值,而且给的估值也只有2023财年10-15倍PE而已。因此在海豚君看来,目前投资阿里的问题不在于90元是否可以进,而是90元进入要忍受多久横盘“卧趴”态,才能够确定性走出这个低估区,往120-150左右的价格迈进。而低估区的走出,除了阿里需要在利润上持续交付超越市场悲观预期的“利润惊喜”之外,最核心的还是国内零售GMV以及GMV替代指标客户管理收入上能够逐步企稳,在抖音挺进电商领域之时基本守住自己的地盘。海豚君只能说,希望半年左右能够看到市场份额的逐步企稳,利润和收入双拐点的到来。长桥海豚君随后会通过长桥 App 与海豚的用户群分享电话会纪要,感兴趣的用户欢迎添加微信号 “dolphinR123” 加入长桥海豚投研群,*时间获取电话会纪要。特别提示:从2021年12 月的季度开始,阿里调整了财报的披露口径,海豚君把整阿里具体的业务分类再贴一遍,方便大家在看解读的时候,随时回溯,红色为最新的披露列示条目。以下是本次财报的详细分析一、当用户增长彻底熟透,阿里直接不公布了作为用户冲顶的体现,阿里从这个季度开始,已经完全不披露用户数了,尤其是按照上个季度的情况,阿里国内用户数已经有10亿,国内商务到了9亿。从最近一两个季度开始,阿里一直强调用户未来增长希望不大,重点如何通过消费需求的分层服务好已经有的10亿用户,做大单用户的钱包份额。而作为身体力行的体现,这里这个季度开始,彻底不说自己有多少国内活跃买家数了,甚至连海外的用户数也没有披露。二、GMV 5%上下的负增长,不算特别差当下,从行业竞争的角度,真正的拐点应该是GMV份额的企稳,因此目前GMV虽然不公开披露,但依然是一个重点的跟踪点。而此次,阿里自己也意识到目前市场对它GMV的关注度比较高,给出了更详细的信息:(1)本季度,剔除未付款订单,淘宝天猫的实物GMV增速同比是个位数的下跌。分月来看,疫情封控导致整个四月和五月大部分时间物流和供应链中断,影响较大;五月底,物流逐步恢复,GMV有所恢复;海豚君结合此前阿里小范围披露,四月阿里是低个位数同比下滑,5月份小有改善,但依然是同比下滑的;(2)618 阿里支付GMV增长同比转正,88VIP会员的购买力尤其旺盛;海豚君这里提醒,这次的618相比去年提早了四个小时,是从5月31日晚上8点开始的。(3)这个季度服装配饰、3C电子等品类GMV增速为负,不过健康、宠物、户外等品类增长还不错。(4)截至6月底,阿里有2500万88 VIP会员,会员年人均消费额超5.7万;这里也提示一下:这次618阿里强化了对88 会员的购物支持力度,很多商品会员可以享受到更大优惠。考虑到阿里生态内国内总用户已经到顶,未来争取这些用户的钱包份额才更重要,体现在现在的阿里更加强调偏向品质消费的售后服务,因此未来88VIP会员应该会有更迅猛的增长。三、太多订单付了钱无法交付,阿里客户管理收入未能超预期交付阿里核心客户管理收入723亿,同比下跌10%,这个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下跌幅度超过了淘宝天猫(剔未支付订单)GMV同比-5%左右的跌幅。这个差距也算是在合理误差之内,主要是考虑到4、5月份很多订单付了款也没法履约,最后单子只能取消掉,无法带来佣金收入。海豚君估计随着技术服务费豁免的到期,以后的客户管理收入与GMV增长的同步性越来越强,不会再有很大偏差。四、阿里利润没有想象的那么差阿里这个季度的 Non-GAAP EBITA 利润344亿,利润率 17%,显著超出了市场预期。与海豚君的估算基本吻合。海豚君在翻看大行估计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他们普遍低估了阿里降本增效的决心,普遍预计的都是同比增长。但事实上,去年销售等诸多费用都在一个非常高的基数之上,今年618并未看到以往年份风风火火无处不在的广告投放,再加上目前淘菜菜和淘特都在严格控制投入当中。通过重新调整的披露口径中,来看一下分项情况:a. 最重要的国内电商(主要包括了银泰盒马等自营零售以及 1688)的调整后 EBITA 盈利是436 亿,同比下滑 14%,其中淘特亏损*值已经减少。b.各类业务中*亏损单元——本地生活这个季度由于饿了么单位经济转正,亏损收窄到了30亿,但注意单位经济转正主要是疫情期间订单少了很多,而能送货的单子补贴少了,客单价提升,单位经济转正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c. 国际电商这个季度在收入不济(同比3%的负增长)情况下,亏损无论是亏损率还是*值都明显加大。这背后是速卖通业务拖累较大,欧盟的增值税新规拖累速卖通的出口零售业务,欧元贬值、俄乌冲突导致部分境外物流交付也出了问题。d. 菜鸟则接近扭亏,这个季度亏了接近两个亿,利润表现还算可以。五、疫情的交付老大难,自营业务也逃不过国内重资产零售业务主要包括盒马、高鑫零售、银泰、猫超自营、天猫自营、考拉,以及阿里健康的自营业务。这个季度重资产零售业务收入 647 亿,高鑫并表基数期已过,同比进一步回落到了8%。考虑到特殊疫情期间,这8%的增长不在于哪个自营渠道,有货能送是真本事。体现到结果上,托起这8%增长的是自营、线上快消品,而线下都是拖累的;另外,这个季度高鑫和盒马的线上占比因为疫情也是异常的高:盒马68%,高鑫零售36%。六、阿里今年送惊喜估计全指望利润在成本与费用端上,阿里本季度剔除掉股权激励的 Non-GAAP 毛利775 亿,同比增长-7%,考虑到当下阿里重资产业务占比越来越大,市场原本估计要悲观许多,这里有一部分原因是饿了么单位经济转正的原因,另外由于阿里股价下行,股权激励也比市场预期的低了很多。而费用端,市场明显低估了阿里降本增效的决心,尤其是销售费用:作为阿里投入期的典型观察指标,上季度阿里销售费用已经结束了50%+的高增长,增速只有10%多一些,这个季度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直接是6%的同比下滑,海豚君看到的多数预测都是同比正增长;同时一直刚性的研发费用增长也开始放缓了,同比从以往的20%+回落到了15%左右;而行政费用反而加速增长,同比增速27%,海豚君估计与裁员补偿有关。对应来观察的话,阿里6月底员工24.57万人,三月底时候还是25.49万人,一个季度就减少了近万名正式员工。整体上随着滚动裁员的推进,阿里各项费用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中,有希望持续超越市场预期。而最终的结果是,阿里在收入与市场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市场最为关注的利润指标——344亿的调整后EBITA利润远远高于287亿的市场预期。而调整后的净利润303亿,也大幅超了市场的预期284亿。看完零售与公司整体,我们在看一下阿里其他高关注度业务上的表现:1、阿里云又放缓了本季度阿里云收入 177亿,同比增速进一步滑落到了 10%,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184亿,尤其是考虑到这个季度,丢单TikTok的影响已经结束了。从结构上来看,互联网客户增长应该是更慢了,这个季度的收入占比从上季度的48%进一步滑落到了47%。当下的增长全靠传统行业来拉,但是近期阿里云在上海大型用户数据泄露事件令人担忧未来它在to G和 semi G的推进进度。利润表现上,由于阿里之前说过会更注意云业务的增长质量,砍掉了一些没有差异化、不赚钱CDN分发业务,但似乎这个季度阿里云的利润并没有预期得好,只有接近2亿利润,低于市场预期得4亿,利润率1.4%。2、饿了么外卖订单赚钱了本地生活服务(到家——饿了么;到店:高德、飞猪)收入106 亿,同比增长5%。这部分业务订单其实是负增长,收入还能做到正增长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不发用户补贴,补贴减少,变现率提高,收入还是正增长。同时也由于用户补贴减少,能送货得订单反而每单都是赚钱的,饿了么单位经济转正之后,这部分得亏损反而比较低了。也基于同样得道理,不防发散思考一下美团外卖业务利润超预期得可能性。3、文娱减亏进度还行市场对阿里大文娱不抱希望,只要不亏得太夸张就行。这个业务核心也就是关注一下减亏程度。由于电影票房收入凉凉,阿里大文娱这个季度收入只有72亿,同比下滑了10%,不过亏损还在可控范围内,只有6个亿。4、蚂蚁利润在缩水这个季度阿里计入蚂蚁得权益法收益只有37亿,按照33%的股权占比,相当净利润应该只有113亿,同比下滑了17%。小结:当下用户增长已经“熟透”了的阿里,在疫情肆虐的季度里,只能说在GMV和客户管理收入 “如期”未能超越市场预期。而阿里利润超预期的背后,在海豚君看来一个是市场预期过于悲观,或者是没有做过多思考,做了相对简单的线性外推:比如期权激励在阿里股价大幅下行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持续走高,再比如销售费用再去年同比飙涨接近120%的情况下,在基本增效问增长要质量的基调下,收缩空间其实非常大,但市场还是预期了高增长。超越市场预期差而言,阿里的收入与利润与海豚君的判断基本一致:收入端是明确的业绩底,而利润只是在弱复苏当中,而接下来几个月阿里利润超预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近期阿里股价兜兜转转一个季度再次回到了90元上下,背后除了持续的弱消费、强竞争环境,还有中概退市担忧重压又来、大股东软银再抛阿里碰上阿里云数据泄露被监管传唤等等基本面、交易面和监管面的多重因素。就业绩基本面而言,90元的阿里依然是明显的低估,只是问题是何时能够确定性走出这个低估区,往120-150左右的价格迈进。而低估区的走出,除了阿里需要在利润上持续交付超越市场悲观预期的“利润惊喜”之外,最最核心的还是GMV,还有GMV的替代指标客户管理收入上能够逐步企稳,能够在抖音挺进电商领域之时基本守住自己的地盘。...
谁是县域楼市购房的新人群?8月3日,贵州省晴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11个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晴隆县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称,要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简化农业转移人口购房落户手续。对农民工购买商品住房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分配权保留不变。积极探索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让农民有钱买房。研究开发适合农民工购买的信贷产品,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一天前的8月2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发布的《宁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提出,实施特殊群体置业补贴。根据通知,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蚕桑产业大户、烤烟产业大户,年收入前100名,给予每户1万元(人民币,下同,2000新元)购房补贴,第101至200名,给予每户0.5万元购房补贴;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发展林业、畜牧、果蔬的家庭农场大户,由县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局出具产业大户及家庭农场证明后,给予每户0.5万元购房补贴。7月末,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印发《潜山市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明确,自发文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对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落户的农民,经认定后给予一次性5万元购房奖励。对自愿退出宅基地且宅基地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后,由原宅基地使用者承包经营的,经认定后,按每亩3万元给予奖励。再往前推一个月,“大蒜、小麦、猪可换房”的神奇营销和广西玉林博白县公务员组成的“加快人口进城看房团”,都印证着农民正成为县域楼市的主要潜在客户。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看来,这类政策出台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县城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大;二是落实上级要求因城施策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三是县域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动力不足。他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坦言,因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弱,这类政策对房地产去化有积极影响,但影响有限。目前县城去化面临最主要问题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问题。人口流失中的“焦虑”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人口流失县城”的概念,并要求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过去10年中,我国大部分县城都处于人口缓慢流失的状态。”首都经贸大学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康介绍,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已公布数据的2700余个县区中,2010年至2020年中人口出现流失的县区大概有1480个,其中,有近1200个为县和县级市。人口流失,是绝大多数县城都绕不开的趋势。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此次出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政策的县市均存在人口流失情况。截至2021年末,贵州省晴隆县常住人口为23.21万,在2015年,该地常住人口为24.8万,6年时间里人口减少超1万;截至2021年5月,宁南县人口数量为18.43万,比2017年巅峰时期的19.2万减少了近8000;截至2021年5月,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人口数量为44.12万,比2019年的52.2万,减少了约8万。由于资源、人口正在向大城市、大都市圈流动,不少城市面临着人口持续流失的压力,部分县城更是遭遇了经济放缓、财政下滑的多重困境。据晴隆县统计局数据,今年前4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34亿元,同比下降32.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同比下降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17亿元,同比下降9.8%;税收收入完成2.19亿元,同比下降21%。人口和经济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在当地楼市上。黔西南州自然资源局公布的全州2022年3月份房屋交易情况统计情况显示,3月份,黔西南州一手房买卖共1930套。其中,最少的就是晴隆县,一手房卖出3套。存量房和期房买卖方面,全州交易数据分别为328套、847套,最少为晴隆县和义龙新区,均为1套。“县城楼市更容易暴露出问题。”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直言,由于县城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流出严重,不少县城楼市出现供过于求局面。从土地拍卖数据上看,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流拍率26.69%,高于“一线及二线城市”。“因此,不仅是开发商,县城楼市缺乏需求支撑,短期市场难以回暖。”王小嫱表示。在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在多个县市出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政策的背后,还有县级财政收支状况的下滑以及对于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希望尽快促进楼市回暖来化解财政压力原因。黄征学告诉记者,目前县城楼市去化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问题。全国1800多个县中,有68%的县人口净流出,长期去化压力比较大。再加上近几年就业压力大,农民工回流现象有所抬头,工资性收入增长放缓,很多人也不敢轻易消费。农民正在成为县域购房新人群除上述县城外,多地都曾大力度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2月,吉林省延吉市出台《延吉市鼓励农民进城购房优惠补贴工作方案》,延吉市对进城购房农民给予契税“先购买、再申请、后补贴”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购买商品房的农民1500元家电补贴和1500元住房装修补贴。6月8日,延吉市房产局对首批进城购房的农民发放住房补贴。此次补贴共对29户进城购房的农民发放,共计13.5万元,平均每户补贴4600余元,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6月中旬,有媒体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不仅为新进城的村民群众提供万元购房补贴、帮他们解决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问题,甚至提出了“买房送工作”,当地政府会优先向进城购房且未就业的新市民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玉林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还用休假时间走到田间地头,向农民发放宣传资料。7月25日,据“遵义发布”,该市14部门联合印发《遵义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工作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同时,持有房产所在地居住证的进城购房农民工, 可平等享受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7月26日,黑龙江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出台十条优惠政策,以购房补贴的方式让利于民,其中一项为农民进城购房补贴。“在我市市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农民购房人,每平方米补贴100元,每套补贴总额不超过2万元;购买新建商业用房的,每平方米补贴150元,每套补贴总额不超过3万元。”在多地将楼市希望寄托于农民群体的背后,有着一组看似合理的数据支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增长4.1%;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增长1.3%。同时,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为3.76亿。其中,从乡村流向城镇的人口为2.49亿,占流动人口的66.3%。按照市场观点,进城的农村年轻人想要在人口流入地区落户,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就近落户”就成为大多数农村进城群体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购房需求。在黄征学看来,上述政策对房地产去化有积极影响,但影响有限,“特别是贵州晴隆县和安徽潜山县等地,政策的突破不大。”柏文喜也提出类似担忧,县域楼市去化要面临的难题是市场相对狭小、产品溢价空间以及价格调整空间都较小,因此更需要关注市场容量、产品适销对路以及定价合理的问题。“市场的购买力不足,居民收入稳定性差,房企与居民都需要慎用财务杠杆,以免推高未来还款风险。”柏文喜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