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蛮子真名薛必群,在柬埔寨西港为电信诈骗组织、园区(据凤凰网报道,仅仅柬埔寨电信诈骗园区就有196家,其中约一半在西港)、各类犯罪组织等提供底层基础支持诈骗中国人,同时薛蛮子大量投资空气币以及投资只为空气币(各种犯罪组织)提供支持的空气币交易平台;除了薛蛮子外,大量投资空气币以及投资只为空气币(各类犯罪组织)提供支持的空气币交易平台的投资方/投资人还包括史玉柱、朱啸虎、吴世春、沈南鹏的红杉资本、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熊晓鸽的IDG、张颖的经纬资本等等。佘智江,诈骗园区大亨之一,近日被警方在泰国抓捕。很多人被高薪利诱,他们兴冲冲地去缅甸、柬埔寨、泰国打工,却被逼从事电信诈骗及其他违法活动诈骗中国人,不从便会遭遇囚禁、虐待,甚至被摘取器官.....与此同时,大公文汇全媒体等传媒将矛头指向了佘智江。截图自大公文汇微信公众号。截图自中时新闻网。佘智江是谁?很多人或许是头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多年来,他拥有黑白双重身份:一面是披着众多“马甲”的中国逃犯,一面是发家史成谜的柬埔寨富商。8月10日,佘智江在泰国被移民局拘留。3天后,曼谷警方正式逮捕了他。随着事件发酵,神秘的佘智江也受到了更多关注。罪恶的亚太新城“这里是魔窟,没有任何法律可言,人命如草芥。不听话的轻则是被毒打,重则被酷刑反复折磨。每天高强度工作,军事化管理,被囚禁在高墙电网之下……”一名侥幸从妙瓦底市某个网络诈骗园区逃离的人曾回忆说。佘智江的亚太智慧产业新城(以下简称亚太新城)便建在妙瓦底市。2017年,他高调宣布将斥资150亿美元,在这里建设一座占地18万亩的“城市”。选在此处,背后自然是有他的小算盘。妙瓦底市位于缅甸东南部克伦邦缅泰交界处,旁边就是两国界河,水很浅。由于缅甸长期存在民族争端,克伦邦与中央政府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克伦邦不少地区都被当地民族武装占据,缅甸国防军无法对这些地区进行有效管理。有时,缅甸国防军会委托当地一支“还能说得上话”的民族武装代为管理,但又不拨给该民族武装任何经费。于是,民族武装很快就会变成非法赌博机构的“保护伞”,与他们穿一条裤子,趁机捞钱。这里也就变成了实际上的“三不管”地带:缅甸政府管不了,当地民族武装不真正管,泰国政府不能管。各类诈骗组织因此开始野蛮生长。佘智江或许也是瞅准了这一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亚太新城最先、最快发展起来的便是赌场和诈骗园区,承接了从菲律宾、柬埔寨等国流窜出的网络赌博、电信诈骗、“杀猪盘”等黑产团队和公司(主要诈骗对象为中国人)。当时,亚太新城打出的招商噱头是“有个别组织提供庇护”。《大公报》报道称,外界也将亚太新城称为“KK园区”,这里被视作整个东南亚人口贩卖链的最终站。报道还援引全球反诈骗组织成员Sammy的话表示,“KK园区”内部约有1万人,虽然不是规模最大的,却是最残暴的。被骗到柬埔寨西港的人不会被打死,因为还有转卖的价值,但若是到了缅甸“KK园区”,那就代表不必再留活口,一旦没用就马上送去活摘器官,利用园区庞大的器官贩卖管道卖到国外。那么,作为亚太新城的大股东、董事局主席,佘智江到底什么来头?逃犯换“马甲”变富商佘智江拥有众多“马甲”。他2017年获得柬埔寨公民身份时改名佘伦凯(She Kriang Kai),但有时他又以唐伦凯(Tang Kriang Kai)这个名字活动。在一些场合,他还被称为Dylan She或Dylan Jiang。他最常用佘智江、佘伦凯两个名字。据多家媒体报道,他在展示“正面形象”、做合法生意时,多会使用“佘伦凯”这个名字;但在做一些灰色与黑色交易、涉及违法勾当时,使用的就是“佘智江”。顶着佘伦凯这个新名字,他开始竭力为自己打造一些新身份——东南亚侨领、企业家、慈善家,在多个华人商会中担任名誉主席、荣誉会长等。据《财新》统计,当时佘伦凯的商会头衔至少有11个。他也逐渐高调,卖力宣传自己如何“回馈社会”。其中一篇宣传稿这样描述道:“在湖南老家,佘伦凯将家乡的泥泞小路修成水泥大道,并装上太阳能路灯;每年为村里六十岁老人发放养老红包;在缅甸,他对遭受水灾的贫民捐款捐物,施以援手;在柬埔寨,他为当地捐修佛教寺庙;在菲律宾,他为赈灾义演捐款出资。”几番操作下来,他混得越来越风生水起,参加各种活动,积累各方人脉。据《曼谷邮报》报道,佘智江在泰国被捕后,其签证被取消。中国与泰国之间有引渡条款,佘智江目前正在等待引渡,但完成所有流程可能需要数月。无论逃到什么地方,等待犯罪分子的都将是法律的严惩。如今,对此类犯罪受害者的保护与解救也成为热点。...
一日之内,房地产行业4人落马。8月23日,四川省纪委监委、深圳市纪委监委、厦门市纪委监委先后发布相关公告,涉及房企厦门建发集团、华润置地、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共计4名高管(含前高管)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当日晚间,A股公司建发合诚(603909 )公告,公司从厦门市纪委监委网站、鹭岛清风微信公众号获悉,董事长庄跃凯目前正接受厦门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港股建发国际集团、建发物业也发布了这一消息。建发系上市公司回应高管被查据厦门市纪委监委消息,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庄跃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厦门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此外,与庄跃凯一同被查的还有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厦门建发城服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施震。公开资料显示,庄跃凯于1965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于1986年加入建发集团,历任房产建材部副经理、房产二部经理、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建发集团总经理助理、建发房产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被调查前,庄跃凯任建发集团副总经理、建发房产董事长,建发国际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建发物业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合诚股份(即现在的建发合诚)董事长等职务。建发合诚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庄跃凯除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外,未担任公司其他任何职务。截至公告出具日,公司各项业务正常运转,该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关注后续进展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履行相关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同日晚间,港股建发国际集团、建发物业也发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上市规则的规定适时发出进一步公告。厦门建发集团创立于1980年,主要业务布局涵盖供应链运营、城市建设与运营、旅游会展、医疗健康以及新兴产业投资等领域。目前,集团旗下拥有上市公司建发股份、建发合诚、建发国际集团、建发物业等,并投资参股君龙人寿保险、厦门航空、法拉电子等企业。其中,去年12月,建发股份通过子公司厦门益悦置业有限公司收购合诚股份29.01%的股权,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厦门益悦,实控人变更为厦门市国资委。今年5月,合诚股份公告,公司名称变更为“建发合诚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5月27日起,公司简称由“合诚股份”变更为“建发合诚”。建发集团还是厦门最大国企。在8月3日刚发布的2022《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建发集团以近7200亿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跻身前100强,位列第77位,较2021年排名上升71位,连续6年入选该榜单。值得一提的是,此前8月5日,建发集团官网消息称,厦门市委专项巡察组自2022年8月8日起进驻建发集团,对建发集团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专项巡察,重点监督检查国有土地、房屋建筑物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巡察任务包括着力查找国有资产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推动解决制约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效益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促进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利用、提增效益、规范管理,服务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两名深圳地产界高管被查8月23日,除了厦门最大国企2名高管被查,2名深圳地产界的大佬也遭调查。“廉洁深圳”官微消息披露,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简历显示,刘晖于1968年12月出生,吉林长春人,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7月参加工作,201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深圳市排水管理处技术员、助理工程师;深圳市物业集团南京国际同仁大厦有限公司工程部主管,深圳市物业集团物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深圳市物业集团徐州大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光明人才安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深圳市光明人才安居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官网显示,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30日注册成立,是市委市政府保障深圳人才安居乐业的平台,是深圳市专责负责公共住房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市属国有独资公司。此外,据“廉洁四川”官微消息,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唐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华润集团纪委正对其进行纪律审查,经国家监委指定四川省监委管辖,四川省监委指定绵阳市监委管辖,绵阳市监委正对其进行监察调查。根据简历,唐勇出生于1971年,1993年便加入华润工作,先后就职于中国华润总公司海南三亚东方大酒店、隆地企业有限公司、华润物业、华润置地、华润电力以及华润集团业务单元。2022年1月至今,唐勇担任华润现代服务有限公司专业总监。...
作者|贾拥民均衡研究所学术顾问,浙江大学跨学科中心特约研究员不久前,某县县委书记号召当地领导干部买房、买多套房的视频登上了热搜。事实上,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地方都在密集出台政策,鼓励人们购买商品房,尤其是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梳理,仅7月底以来,就出现了一系列案例。促买房政策密集出台,目标指向农民7月末,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出台文件,规定自发文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对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落户的农民,经认定后给予一次性5万元购房奖励。对自愿退出宅基地且宅基地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后,由原宅基地使用者承包经营的,经认定后,按每亩3万元给予奖励。7月26日,黑龙江佳木斯市规定对农民进城购房予以补贴:在佳木斯市市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农民购房人,每平方米补贴100元,每套补贴总额不超过2万元;购买新建商业用房的,每平方米补贴150元,每套补贴总额不超过3万元。8月2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发文,规定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蚕桑产业大户、烤烟产业大户,年收入前100名,给予每户1万元购房补贴,第101-200名,给予每户0.5万元购房补贴;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发展林业、畜牧、果蔬的家庭农场大户,由县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局出具产业大户及家庭农场证明后,给予每户0.5万元购房补贴。8月3日,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发文要求,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简化农业转移人口购房落户手续。其中提出,对农民工购买商品住房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分配权保持不变;研究开发农民工购买的信贷产品,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等。8月5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下发通知,围绕购房补贴、助企纾困解难等方面推出十项政策。针对农民进城入镇购房,其中规定,县域内以个人名义参加社会保险的,可以缴纳住房公积金,缴满6个月并进县城购房的,可以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8月5日,吉林省桦甸市制定农民进城购房优惠政策,申请人不局限于桦甸籍农民,可以是外省、市购房者,只要户籍所在地为农村即可;可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购买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同时,针对进城购房的农民,桦甸市还设置了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转学、可申请住房公积金、为从事个体经营的进城购房农民减税等优惠政策。……这些市县出台此类政策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正如《农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指出的,不能为了达到特定的短期政策目标而“忽悠”农民进城买房,必须做到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给农民留足后路。是的,在当前条件下,农民贸然进城买房,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在中西部地区尤其突出。原因,则可以从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特点入手分析。不同县之间的差异之大令人惊讶截止2020年,中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域2844个 (以下简称“县”) ,其中,市辖区973个,县 (含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 1869个。但从区域分布来看,百强县、千亿县基本上都分布在都市圈的范围内(只有极少数资源大县例外),相对较落后的县则集中在省际交界地区。在中国,县与县之间在辖区面积、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要比省一级、市一级大得多。全国范围内,每个县平均辖区面积为4549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仅59平方公里 (原山东省长岛县,现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最大的则达到了202298平方公里 (新疆若羌县) ,两者相差3千4百多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平均每个县的人口为39.9万人,人口最少的仅0.8万人 (西藏自治区札达县) ,最多的有209.2万人 (江苏省昆山市) ,两者相差约260倍。从经济规模上看,全国每个县的平均GDP大约为200亿元。早在2007年,昆山、江阴、张家港3地GDP就越过了千亿大关,至2020年全国千亿县就达到了399个,其中,昆山和江阴的GDP都超过了4000亿,“富可敌省”,比宁夏、青海、西藏3省区的GDP还要高。但是另一面,中国仍然存在好几个GDP不到10亿元的县。但是,上面这些差异只是表面现象,对于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来说,更重要的是不同县之间,在产业结构甚至经济模式上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异。部分中西部县域经济可能落入转移支付陷阱每一个百强县 (千亿县) 的成功,都有各自的理由,在这里无法一一细述,但是部分中西部县市的经济落后,却可能有相当一致的原因,这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妨从这次出台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落户”的潜山市的几个数据说起。潜山市是安徽省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在中西部地区都属于中上水平。2020年,潜山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8410万元,同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97342万元。2021年,潜山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04443万元,同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503767万元。2022年上半年,潜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1086万元,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为299733万元。不难看出,潜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后者达到了前者的5倍左右。对中国地方财政体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缺口主要是通过政府基金收入和财政转移支付收入来弥补的,而政府基金收入则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的这种“倒挂”状况,在中西部地区相当普遍。关键在于,它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所在县域的产业形态。近些年来,在中西部的很多县,除了原来就存在的小规模且分散化的农业生产之外,从占总GDP的比例来看,制造业出现了相对衰落的现象。除了有特别好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县之外,真正具有一定活力的产业主要剩下三类:一是服务业,且主要服务政府部门、财政供养人员以及进城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二是承接各种有财政资金资助的项目的产业,三是房地产及相关产业。而这三类产业,在中西部县域,都是典型的依赖于“转移支付”的产业。为政府部门和财政供养人员服务的服务业以及承接财政资金项目的产业,自然是依赖于转移支付的,而房地产业和以进城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服务业,其实也依赖于“转移支付”,只不过,它们不仅仅依赖于政府的转移支付,还依赖于私人的“转移支付”。为应对新冠疫情而进行的“全员核酸”,其一个副产品是,摸清了中西部地区许多县的实际常住人口数量。例如,2022年5月,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根据平舆县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共有60万人参加了全员核酸检测,这可以相当准确地估计当地实际常住人口数量。而在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平舆县的户籍人口为117.24万人。这就告诉人们,平舆县全县将近一半的人口都在外地。在外地是些什么人?除了大学生之外,大部分是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许多中西部县城的商品房,除了财政供养人员之外,主要就是出售给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将在外面赚到的钱,用于购买本地的商品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转移支付” (其实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比喻) 。而且,县域房地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对教育资源的集中,即,通过撤并乡村学校并对学生进城读书设置“学区”等条件——如必须在城区买房才能入学——将教育资源分配和房地产开发挂钩,这也是转移支付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中西部许多地区,相当多的农民家庭在住房上的支出,分为三个部分:老家在宅基地上建造的自建房,在县城买的商品房,以及在外地租或买的房子。其家庭成员在空间分布上也是分隔的。一个由三代人组成的农民家庭,其成员一般会分布在两个甚至三个不同的地方,例如,祖父在老家务农、祖母在县城陪孙辈上学、父母在外地务工。当然,所需的住房和消费支出,大部分依赖于在外务工或经商的父母。这种产业形态和经济/生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落入了转移支付陷阱。转移支付,真的经济吗?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经济和人口集聚在少数地区。这是因为区域经济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而且集聚的程度会长期持续提高。很多人将这种现象静态地理解为区域不平衡,并认为必须通过转移支付手段来加以纠正。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正如《大国大城》的作者陆铭等学者指出的,“GDP总量的集中,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不应过度关注总量是否集中,而要关注地区间人均GDP或人均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发达国家为参照,中国的GDP集中程度并不算高。我们真正的问题源自计划经济留下来的户籍制度。”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中国的人口集中程度远远跟不上GDP的集中程度,所以中国地区和地区之间的人均GDP差距就变大了。换句话说,我们应该主要通过让人口随着经济的集聚而集聚以缩小人均差距,而不是简单地直接依赖于受户籍制度所囿的转移支付。部分中西部县市建立在转移支付基础上的产业,是不经济的且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农民进城购房的最大风险就源于此。在公共层面上,转移支付本身就可能是不经济的,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它始终难以完全摆脱“大锅饭”的固有弊端,可能产生预算软约束等问题,进而可能导致转移支付金额只增不降的棘轮效应和公共部门的过度膨胀、人浮于事;第二,它意味着要把资金“用自己的钱”直接创造财富的企业手中,转移到最多只能“用他人的钱”去间接创造财富的政府手中,这可能存在着效率损失;第三,当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转移支付时,人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2022年8月23日,江苏昆山,巴城镇正仪青澄基地,农民在采收芡实。要说明转移支付的低可持续性,不妨对比一下2019年 (选这一年的目的是排除疫情的影响) 昆山市和潜山市的财政支出效率:一元财政支出,昆山市可以“换得”大约12元GDP(财政支出为342.4亿,GDP为4045.1亿) ,而潜山市则只能换得不到5元(财政支出为48.6亿,GDP为205.9亿) 。持续地将资源从前者转移给后者,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而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公共转移支付的不经济性更突出。例如,无论是从人道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都应该让外来人口的子女在父母所在的城市接受教育,但是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却仍然是根据户籍确定的,得到转移支付的是流动人口的老家的政府,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无疑是低效率的。在疫情、战争、高温等因素的冲击下,2022年上半年中国所有省市的公共财政收入都没有盈余,转移支付模式陷入了困境。在个人层面上,现在中西部县市家庭的“转移支付”的不经济更一目了解。许多农民,不仅在县城买的商品房几乎一年到头都不会去住,甚至连在老家的房子也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又不得不付出相当可观的费用在外地租房。这些本来都有可能用于投资和创业、转化为资本的。县域经济困境的出路在哪里?鼓励这类中西部县市的农民进城买房,其风险就在于转移支付以及依赖于它的县域产业形态的不可持续性。那么,怎么化解这种风险?不在忽悠之下买房,当然不失为一个保险的选择,但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它仍有待于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即,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以经常居住地为户口登记地、农村与城市之间双向自由进入的户籍制度,进而实现产业、公共服务与人口的匹配。而这种户籍制度的建立,一个核心环节可能就在于确立农民对于宅基地的较完整的财产权利。中国政府确定的改革方向可能正是如此。早在2016年,为调动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积极性,解决土地、住房、公共服务空间供需错配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要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浙江省在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时,也把探索建立“人地钱”挂钩、以人定地、钱随人走的制度作为重点之一。再后来,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根据中国改革的经验,关键是允许不同层次的个体——包括个人和地方政府——主动进行创新和尝试:比如说,是不是可以让农民顶着宅基地指标进城呢?...
走遍田间地头找客户,正成为县域楼市的常态。早上八点半,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29岁的房产销售韩辉匆匆踏上下乡的路,他必须在晚上七点前完成一天的拓客任务,因为近期天实在太热,中午他可以休息两小时。他所在的重庆,是四大“火炉城市”之一,正经历着最酷热的夏天,今年8月以来多个区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在楼市兴盛期,房地产销售只需要在售楼处等客,一天三四十组到访客户,销售们连接待都忙不过来。而现在,像韩辉这样走遍田间地头找客户,正成为县域楼市的常态。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农民进城购房当做刺激楼市回暖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超过10个县市出台鼓励政策,这些县市分布在长三角、东北和中西部。“没有村里人不想进城买房的,大家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多位身处一线的房产销售对第一财经这样说道。但他们也都发现,如今哪怕是偏远乡镇的农民客户都对爆雷、房企资金链等词汇十分敏感,为了打消客户的顾虑,他们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入乡随俗“赶大集”“运气好的话,这一天下来能够找到一两组意向客户,运气差的话,一组也没有。”韩辉大学毕业后干了6年多的房地产,这是他经历过的行情最差的一年。在房地产营销部门,韩辉做的工作属于渠道拓客这一细分门类,在重庆的区县市场,他负责30多个乡镇的拓客铺排。韩辉回忆起两年多前楼市还很兴旺的时刻:“不太需要出去找客户,高峰期一天有三四十组客户到访,我们光是在售楼处接待,都忙不过来。”作为最前线的拓客人员,在韩辉的感知中,区县市场突然由热转冷是从恒大爆雷开始的,惨淡的行情已经延续了一年时间,韩辉不少同行已经转行做餐饮或者其他小生意去了。坚持下来的韩辉给自己定了一套工作计划,他要尽最大努力主动出击。他所在的重庆梁平区,距离重庆主城都市区有60公里,坐高铁要一个多小时,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县域市场,梁平下辖33个镇街,人口93万,这里既是重庆主城连接三峡库区的陆路要塞,也有不少特色农业产业。韩辉发现,这30多个乡镇都会在某个特定时间错峰开集市,比如A乡镇是每月的3-4号,B乡镇则是每月的5-6号,村民们会聚到一起赶集,这是个做地推的好时机。于是每次赶集都成了韩辉和他的同事不会错过的盛会,趁着人流量大,他们会去现场摆摊、发传单、送礼品,向潜在客户发出看房邀约。在没有集市的日子里,韩辉就有针对性地登门拜访。他首先瞄准了一些有特色产业、比较富裕的乡镇,这些乡镇里不乏经济条件好的居民,比如大棚种植大户、做小旅游业的村民,或者拥有农场的人家。韩辉还分享了一个窍门:“每个乡镇上都开着一些商铺,这种商铺可以挨个拜访,因为乡镇是个熟人社会,大家互相都认识或者沾亲带故,商铺的老板在镇上做生意久了,自然知道哪家有购房的需求、哪家有消费能力。”韩辉也是从县城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他深知这个市场的特点:“县域没有炒房的,这是一个纯粹的刚需市场。”为何现在许多楼盘营销都把目标客群瞄准了农民?韩辉觉得,农村里确实还有很多人的居住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以我接触到的购房者来看,主要分为几类:一种是一直在村里居住,想进城;一种是在县城里有一套房子了,但是觉得之前买的条件不够好,想买一套更大、更舒适的房子。”“我们很多同事都是农村娃,大家了解农村人的想法,没有哪个村民是不想进城安家的,城里的房子有更好的配套、物业服务,周边有学校、医院。农村人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像我们楼盘带有湖景,就是一个很大的卖点,之前有对一辈子都在乡下务农的老夫妻,60多岁,干不动了,来我们这买了一套小户型房子,希望能享受晚年生活。”然而,因为部分房企爆雷,很多有购房需求的农村客户暂时搁置了计划。韩辉从实际工作中发现,乡镇和农村的客户对房企爆雷、三道红线等情况十分了解,这也是他们购房时最大的顾虑,对房产销售来说,现在工作最难点就是打消客户这种顾虑。“以前农村客户买房看中的是性价比和孩子读书条件等,而现在他们最介意、最敏感的就是爆雷、烂尾情况,我们这边的房子一般来说是五六十万元一套,这是普通老百姓一辈子的积蓄,他们看得特别重。”韩辉说。韩辉所在的房企“三道红线”都为绿档,目前也没有债务违约和项目烂尾情况,因此7月份他们楼盘成交了40多套,8月截至中旬成交了20余套,情况尚好。这其中六七成客户都是乡镇客户,大部分都有务农营生,另有三四成客户以县城体制内及大企业有稳定收入的人群为主。而附近一楼盘因为前阵子母公司出现公开债务违约,即便降价20%-30%也吸引不来客户了。真情感动农民客户“老乡,最近农忙情况咋样?”33岁的房产销售王飞宇最近正忙着下乡挨家挨户走访,他总是用这句话打开话匣,跟村民从农忙一直聊到购房。8月中下旬,重庆进入秋收农忙季节,金黄的稻谷在田梗中金灿灿的,但到访售楼处的客户越来越少了,高温加上农忙,即便王飞宇提出可以用专车接送去看房,很多客户也表示不太愿意走一趟。王飞宇不得不加倍努力,最偏远的乡镇离县城坐车都要一个半小时,他去过好几趟。他进村走访往往没有针对性,到了一个地儿就挨家挨户询问是否有购房需求,只要覆盖面够大,就能遇到意外的惊喜。不久前,王飞宇在乡下遇到了一位做手工米花糖的匠人,他便问:“师傅,看房子有兴趣吗?”这位客户表现出了一些兴趣,却又有些犹豫地说:“看房可以啊,但是我没时间,今天要把这些米花糖卖完。”王飞宇便表示,自己可以帮他一起卖,是不是卖完就能去看房了?客户应允。于是王飞宇在高温烈日下陪着客户卖了两小时米花糖,这个客户也真的应约去了县城的售楼处看房,并且最终买下一套房子。后来,卖米花糖的师傅对王飞宇回忆说,自己当时对于是否要买房是相当犹豫的,以为王飞宇要帮忙卖米花糖也是开玩笑,结果王飞宇真的做到了,因此他也履行了承诺去看房。王飞宇说,在乡下卖房跟在大城市卖房很不一样。“在城市里,客户就是在售楼处里接触一下,介绍楼盘半小时或一小时,大家仍然是陌生人。但是在乡下,人和人的亲密度更高,要真正用感情去服务,一旦赢得客户的信任,他们还会介绍熟人,能带来不少新客户。”一周前,王飞宇和他的四五名同事一起去帮老年夫妇收稻、打谷子,那是梯田,机器上不去,这事在重庆的房地产圈引发热议,说到这里,王飞宇觉得在他们看来是个挺普通的事情,因为最近一年房子不好卖,他们一直在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做房地产渠道销售前,王飞宇还进过工厂、做过小生意,也干过其他行业的销售,他出身农村,很能吃苦,了解农村客户的所需所想。“帮客户打谷子的事情出圈以后,我们就推出了买房送打谷子的活动,也有一些客户来咨询了,但是农村人很质朴,他们总是不愿意麻烦别人。”瞄准拆迁大户今年和川渝一样遭遇酷暑高温天的还有长三角,尽管浙江的县城房地产较为兴旺、房价堪比中西部省会,但如今房产营销人员也得下乡拓客。魏江是浙江绍兴一县城楼盘的营销人员,顶着40多度的高温天,他近期走访了不少村子。实际上,浙江的城镇化率较高,还没有在城里买房的村民已经很稀少了,魏江瞄准了一类群体——拆迁户。去年和今年都是绍兴的拆迁大年,根据今年绍兴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2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今年绍兴拆迁(征收)房屋面积将达到317.87万平方米,涉及几十个村子。村中任何一位务农的伯伯、奶奶,手中都可能有数百万元的拆迁款,而他们,正是魏江等楼盘营销人员重点攻克的对象。在河南某县城楼盘,傅妍原是在售楼处穿着白衬衫、黑西服做客户接待的销售,近期她则跟着三四个同事一起频繁下乡办活动。“以前在售楼处卖房,领导强调要讲好普通话,现在下乡要显得亲切可信,我们都改讲本地方言。”傅妍说道。为了躲避高温,他们会牺牲休息时间,选择晚上进村办活动,摆上小摊,亮起灯,以送礼品的方式吸引村民的参与。“最实用的礼品莫过于洗菜篓子、洗衣盆。”这些塑料制品轻便、实用,受到村民的欢迎。每送出一个礼品,就能换回一个潜在客户的联系方式。在傅妍看来,她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那些近期有子女结婚需求或是孩子读书需求的村民,他们不会等太久。“买房子基本是为了下一代,务农的人根本闲不下来,他们即便住进城里还是会留着乡下的房子方便干活,舍不得孩子读书奔波才会去城里买房。”今年以来,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成为全国多地刺激楼市回暖的重要举措,也有观点认为,释放农民购房潜力或许是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截至目前,吉林省延吉市、吉林省吉林市、江苏省泰州市、湖北省黄冈市、贵州省遵义市、安徽省潜山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吉林省长春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江苏盐城阜宁县等地都已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的政策,区域范围涵盖长三角、东北、西北等地,政策内容包括购房补贴、契税补贴、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可申请住房公积金等。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城乡发展水平仍有差距,且农村人口不断流失。根据国新办数据,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万元,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万元)。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低于5亿人。因此,部分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的新政存在诸多争议。近日,由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农民日报》发表头版评论文章称,如今恰逢农民进城购房的政策“东风”,对于有余力的农民来说,降低了购房成本,增加了含金量,未尝不是一次不错的机会。但对于那些虽有进城愿望,但暂时没有足够能力的农民来说,举债进城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些地方将“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落户”作为农民获得进城购房补贴的条件,更要特别审慎,“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因为在城市买房就放弃了,此外,还要关注农民进城后发展前景如何,要让进城买房的农民能安居,更能乐业。(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韩辉、王飞宇、魏江、傅妍为化名)...
又有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踩雷。8月23日,富安娜发布公告称,购买的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逾期兑付。富安娜表示,公司于2021年3月19日购买1.2亿元,期限12个月的“中信证券富安FOF定制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以下简称:富安1号),到期日为2022年3月19日。截至公告日,富安娜共计收到产品本金1350万元,剩余产品本金1.06亿元及投资收益到期未兑付。基于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性质,故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的风险。公告甫一发布,立刻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据了解,上述逾期FOF产品的持仓为东方红货币B、北大资源杭州海港城。其中,底层资产北大资源杭州海港城项目的债务人浙江蓝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早已实质违约,且2019年和2020年审计报告均被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主要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方北大方正集团重整计划执行期限日前被法院裁定延长至2022年12月28日。富安娜称,为降低风险,公司多次沟通要求中信证券先行兑付2000万元货币基金,但中信证券仅在2022年4月14日兑付1350万元给公司,未兑付的650万元货币基金,中信证券未做出合理解释。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中信证券核实相关事宜,暂未收回复。1.2亿元理财“踩雷”2018年,富安娜首次购买富安1号。此后四年,富安娜自2018年共计五次购买该产品。富安娜的前四次的投资均如期兑付,并获得正收益,但是2021年的第五次购买却出现可逾期。据中信证券提供的富安1号产品2021年年报及询证函显示,2021年度,该产品持仓为东方红货币B、北大资源杭州海港城。截至2021年底,该产品资产总值为13037.73万元,资产净值为12875.30万元。富安娜在公告中称,北大资源杭州海港城项目债务人浙江蓝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早已实质违约,且2019年和2020年审计报告均被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主要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方北大方正集团重整计划执行期限日前被法院裁定延长至2022年12月28日。富安娜表示,在获悉富安1号产品逾期情况后,公司指派公司总经理牵头,成立了由公司财务部以及董事会办公室等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向中信证券了解情况,并督促其尽快履行合同义务。其次,公司敦促中信证券尽快处置富安1号底层资产,尽快做出兑付的实际行动及后续兑付安排。鉴于富安1号的最新净值及实际产生的损失尚不明确等原因,富安娜保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公司将采取措施督促中信证券尽快履行合同义务,尽最大努力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此外,富安娜自查存量自有理财资金投向,经查,存量理财产品尚未发生类似风险事件。底层资产曾是知名烂尾项目公开资料显示,北大资源海港城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西溪,由浙江蓝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总建筑面积24.52万m²,总占地面积6.59万m²。据悉,“海港城”曾是杭州知名的烂尾项目,原名西溪海港城,在北大资源接手后改名“博雅城”,2019年12月,“博雅城”开业。不过,因商场经营不善,场内店铺几乎都是关闭状态,此外,规划的公寓至今未交付,甚至还没完工。北大资源杭州海港城项目的债务人是浙江蓝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爱企查信息显示,浙江蓝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5月30日,注册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500号,法定代表人为方来坛。2014年,北大资源集团地产有限公司入股该公司,取得90%股份,2018年又退出。目前,成都天亿启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蓝顿集团有限公司各自持有蓝德置业90%、10%的股份。尽管退出了蓝德置业,但北大方正仍是债权人浙江蓝德置业的主要连带责任担保方。不过,北大方正已于2019年12月债务逾期爆雷,2020年2月,北大方正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目前,北大方正重整计划执行期限被法院裁定延长至2022年12月28日。对此,有券商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定向理财应该是富安娜与被投企业协商好的,上市公司应该对底层资产有所了解,因此存在一种可能是上市公司利用定向理财计划把钱拿出去了,相当于变相资金占用。不过,对此说法,截至截稿,记者未能从富安娜处获得回应。目前,富安娜表示,投资资金延期兑付或存在部分损失的风险,公司在2022年半年报中已将该产品账面盈余部分875万元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截至8月23日,由于中信证券尚未出具最新估值表/净值说明,富安娜无法准确预计该笔投资可能带来的本金损失,具体影响以审计机构2022年度审计确认的结果为准。...
“李春安此次涉案可能与隆基电磁(873425.NEEQ)总经理赵能平,以及在新三板挂牌的石金科技(833069.NEEQ)有关。”一位参加了连城数控8月20日投资者线上交流会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此前的8月19日晚间,北交所市值“二哥”连城数控(835368.BJ)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李春安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样也是在8月19日晚间,新三板挂牌公司隆基电磁亦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总经理赵能平“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11月4日全国股转公司下发的《关于沈阳隆基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选层挂牌申请文件的审查问询函》中,在问询的第一个问题中就明确提及:“申报材料显示,公司在创立初期,由五位兰州大学校友创办,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各自持股比例及业务重心发生变化,钟宝申的业务领域主要聚焦在上市公司隆基股份,李春安、王学卫的业务领域主要在连城数控,张承臣、赵能平的业务领域主要在隆基电磁。”也就是说,在上述“隆基五人组”中,目前已有两位正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而且,上述《审查问询函》中亦曾明确披露,李春安在2021年曾向赵能平与张承臣两人转去近40亿元的巨额资金。而关于此笔巨资的“来龙去脉”,隆基电磁及连城数控方面均未曾做出公开披露。一、一棵藤上几个“葫芦瓜”?在李春安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消息公布后,因其作为隆基绿能(835368.SH)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李振国和李喜燕之一致行动人的特殊身份,隆基绿能在8月21日发布公告回应称,截至2022年6月30日,李春安在隆基绿能中持股占比仅为 2.11%,“本次立案事项对公司经营不产生实质性影响”,且经向李春安确认,“其本次被立案事项涉嫌内幕交易标的并非本公司股票,且不涉及公司的相关事项”。同日,连城数控亦发布相关公告称,“董事长(李春安)本次涉嫌内幕交易的标的不涉及上市公司股票”,“本次立案调查事项仅为对董事长个人的调查,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上市公司如此回应,可谓“云淡风轻”。但在记者就此事进一步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此事背后藤蔓蜿蜒,相当不简单。“连城数控方面在第二天一大早就紧急召开了面向大机构的专场说明会,由李春安亲自出席向机构投资者说明此次被调查的情况,包括邓晓峰在内的许多投资大咖都参加了会议。”一位参加了连城数控8月20日机构交流会议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从该人士向记者展示的会议纪要来看,李春安向机构投资者们强调,此次所披露调查事项不涉及北交所、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上市公司,其坚信连城数控和自己都没有任何问题。“此次立案周期最长为6个月,公司内部也有一些应对方案,不会影响到生产经营业务,公司很多客户和董事长都是朋友,大家都知道此事不牵涉任何上市公司。”连城数控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会中表示。上述机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此事仍处于调查期间,详细情况若未经官方披露也不好透露更多,但是目前不少机构推测,李春安此次涉案可能与隆基电磁(873425.NEEQ)总经理赵能平,以及在新三板挂牌的石金科技(833069.NEEQ)有关。从隆基电磁方面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该公司最早由五位兰州大学校友——钟宝申、李春安、王学卫、张承臣、赵能平创办。但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因各自持股比例及业务重心发生变化,钟宝申的业务领域主要聚焦在上市公司隆基股份,李春安、王学卫的业务领域主要在连城数控,张承臣、赵能平的业务领域主要在隆基电磁。尽管各有侧重,但从公开披露的相关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这个“隆基五人组”在隆基绿能(835368.SH)、连城数控(835368.BJ)、隆基电磁(873425.NEEQ)三大公司中均有比较紧密的股权关联。据经济观察网记者梳理,以隆基电磁为例,张承臣当前担任隆基电磁的董事长,持有该公司33.46%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赵能平担任隆基电磁的总经理,持有22.78%的股份;而另外三位“校友”钟宝申、李春安、王学卫则合计持有25.43%的股份。而在连城数控方面,该公司当前的第一大股东为海南惠智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34%。而根据天眼查信息,海南惠智的股东为六位自然人,其中钟宝申持股比例最大,约为33.1%,李春安持股比例约为27.64%,张承臣持股比例约为14%,赵能平持股比例约为11.63%,吴军持股比例约为9.59%。同时,钟宝申亦为海南惠智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根据记者的查询了解,在赵能平、李春安被立案调查之前,隆基电磁(873425.NEEQ)曾在2021年9月29日向全国股转公司提交了申请股票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的申报材料。随后,在2021年11月4日,隆基电磁就收到了股转公司发来的《关于沈阳隆基电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选层挂牌申请文件的审查问询函》。在当年,北交所正式成立后,所有精选层在审项目平移至北交所,北交所按照项目原所处阶段继续推进审核工作。随后,在2021年12月31日,隆基电磁方面以“鉴于财务报告即将过期”为由,向北交所申请中止审查,并在2022年3月30日,重新报送2021年年度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后,申请恢复了审查。不过,对于公司收到的上述《审查问询函》,隆基电磁方面却始终未做回复。直到今年7月14日,隆基电磁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终止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的议案》《关于撤回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材料的议案》。至于“突然终止”北交所上市申请的原因,隆基电磁在公告中称是“基于未来战略调整考虑”。而在上述这份始终没有得到隆基电磁回复的《审查问询函》中,记者发现了更的细节。二、“内幕交易”背后的多重“迷雾”“实际控制人赵能平与王晓萍(夫妻关系)因进行连城数控股份交易于2020年12月24日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此外,石金科技为赵能平持股1.56%的企业,赵能平被辽宁证监局要求协助调查石金科技二级市场交易的有关事项。”全国股转公司在《审查问询函》中曾这样明确指出。经济观察网记者发现,问询函中所指石金科技(833069.NEEQ)为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营业务为生产、加工高纯石墨制品。而从时间脉络上来看,赵能平的名字最早出现在石金科技(833069.NEEQ)2020年的半年报中,持股数量为63.1万股,持股比例为1.56%,位列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之第九。且由于公告信息显示其期初持股数为0,则意味着赵能平此笔63.1万股的石金科技股票即建仓于2020年上半年。同期,从K线图上看,石金科技的股价波动区间在1元/每股~2元/每股之间。在赵能平入场后不久,由李春安实控的连城数控(835368.BJ)便在2020年10月30日发布公告称,“为完善公司战略布局,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拟斥资近3500余万元以定增方式认购石金科技股份,认购价格为3元/股。此次增资完成后,大连数控将以17.37%的持股比例称为石金科技的第二大股东。从石金科技2021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连城数控最终参与了石金科技的增发,大手笔认购了1166.67万股,随后又在2021年下半年进一步加仓,持股比例最终达到了21.07%,为第二大股东。记者注意到,随着连城数控的“高调”入场,石金科技(833069.NEEQ)的股价在2021年下半年一路突飞猛涨,至2021年10月中旬,其股价竟涨至75元/股。赵能平在此过程中的相关操作,也由此引出《审查问询函》中所称,“赵能平被辽宁证监局要求协助调查石金科技二级市场交易”之事。除了赵能平、连城数控在投资石金科技一事中的上述诸多联系,记者还发现,李春安曾在去年给“掌控”隆基电磁(873425.NEEQ)的张承臣和赵能平两位“校友”提供了近40亿元的资金支持,而李春安实控的连城数控在去年实现的总营收也不过20.4亿元。在去年11月发给隆基电磁的《审查问询函》中,全国股转公司有明确表述指称:“2021年2月至5月,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承臣和赵能平分别收到李春安(及其配偶翁娥、同学赵新卯、下属汇智投资员工刘喜梅)大额资金转入 19.59 亿元、19.37 亿元,李春安的资金来源自其持有的隆基股份转让所得。”据经济观察网记者梳理,早在2020年10月,隆基绿能(835368.SH)方面就公告称李春安因“个人资金需求”,要减持其所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不超过3771.76万股,而到了2020年12月,李春安又与高瓴资本达成协议,向高瓴转让了其所持有的隆基绿能(835368.SH)2.26亿股,交易总额达到了158.41亿元。而就在李春安大手笔减持套现后不久,即发生了其向隆基电磁(873425.NEEQ)实控人张承臣和赵能平提供大额资金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李春安作为隆基电磁(873425.NEEQ)的第三大股东,其向赵能平、张承臣提供资金的背后,有可能存在股权代持及其他利益安排的行为。彼时,股转公司就在《审查问询函》中即明确要求隆基电磁,“补充说明李春安向实际控制人张承臣和赵能平转入大额资金的原因及合理性、该笔资金的性质、目前的具体资金流向,说明实际控制人张承臣和赵能平与李春安是否存在其他协议安排,是否存在股权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但在问询函下发后不久,隆基电磁就先中止后撤回了北交所的上市申请,而随着上市审查的突然终止,关于问询函中所指出的诸多“谜团”,公司方面始终没有予以解释、澄清。就在隆基电磁正式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请后的一个月后,赵能平与李春安就在同日受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在隆基电磁申请挂牌精选层期间,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石光曾出现频繁的离、任职行为,其曾于2018年2月、2021年3月先后两次离职。针对上述诸多“异常”及“疑问”,经济观察网记者曾多次联系连城数控方面寻求解答,但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任何回应。...
“地产优等生”龙湖集团(00960.HK)最近日子不太平。国际评级机构瑞银下调龙湖评级至中性,目标价砍半,导致龙湖在8月10日股债双杀。此外,市场还传出龙湖商票逾期、预计月底破产的说法,随后被龙湖一一发文澄清。龙湖集团表示,公司并没有逾期的商票,且从去年开始已不做商票,目前商票余额只有7亿元。清流工作室发现,龙湖可能正在采用另一种模式——工抵房解决供应商债务。最近几个月,各大社交平台上涌现大量龙湖旗下项目的工抵房,其中以重庆地区、东北地区较多。清流工作室注意到,2021年底龙湖集团的应付账款等总额为1342亿元。龙湖集团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因处于半年报静默期,无法提供上半年工抵房具体数据。不过,虽然未能提供整体的工抵房金额数据,龙湖地产重庆区域、山东区域、东北区域等多个项目的售楼部均确认,项目存在工抵房的情况。外部销售人员以及部分供应商,亦证实了存在工抵房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瑞银在报告中下调龙湖评级的重要原因是,根据2021年底的闲置资金及2022年上半年的现金流出情况,包括龙湖在内的四家主要房企均在2022年上半年产生了负的自由现金流。龙湖地产的工抵房现象,与此前机构所称的龙湖现金流紧张之说,有没有关系呢?大量工抵房涌现社交平台清流工作室注意到,今年以来尤其是近几个月,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大量龙湖地产的工程抵款房集中出现。工程款抵房,简称工抵房,一般是房地产开发商用于给施工单位等供应商抵付工程款的房子。开发商用自己的产品抵扣工程款,减少了现金流出,这是不少公司应对资金相对紧缺时采用的一种策略。尽管未能提供整体的的工抵房金额数据,但是龙湖地产的多个区域销售部、外部销售人员以及部分供应商,均证实了存在工抵房现象。“今年龙湖抵出的房源比较多。”一位在重庆地区专门销售工抵房的销售人员向清流工作室表示。他近期的多条动态都在推销龙湖的工抵房,更表示没想到龙湖会在短时间推出几十套工抵房,而此前他销售的大多是融创等房企的工抵房。一位龙湖供应商的内部人员透露,近期公司在龙湖的一个项目中,也拿了几十套工抵房。他所在的公司是龙湖的总包商,承接了龙湖在重庆近三分之一的工程,未结欠款金额较大。这些工抵房除了工程方自己卖、交给第三方中介卖,还可以放在龙湖自营的中介公司甚至龙湖的项目销售团队卖。一位重庆地区的龙湖员工表示,基本上所有在售的项目都有工抵房可选购。清流工作室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全国各地尤其以重庆、东北、山东等地在售的工抵房最多。其中在浙江和宁波等地,多位中介打出龙湖工抵房销售宣传文案,单个项目的工抵房数量也多达20套至30套。“(在售工抵房是)很多施工队的。”一位浙江的销售人员表示。清流工作室以购房者身份致电龙湖重庆区域、山东区域、东北区域等多个项目的售楼部,工作人员均表示,项目的确有工抵房,而重庆某较大的项目抵出的工抵房有几十套。这些被用于抵账的工抵房,往往处在更难销售的楼层。一位济南地区销售人员代销了两套龙湖工抵房,一套位于一层、一套位于顶楼,因此迟迟未能出手。工抵房销售的另一重阻碍是,为了维护龙湖楼盘自身的销售业绩,部分楼盘不允许自然到访的客户购买工抵房。这意味着,在购买工抵房前,客户不被允许实地看房,这也是大部分工抵房都在网上寻找客户且折扣较大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在内部推广,没有放在售楼部那里卖。”一位广东地区的龙湖销售告诉清流工作室,工程方委托开发商卖,但只能内部推广,也没有放在二手平台出售。因此工程方的三套工抵房比同地段房子降价了四五十万以上,但目前也只卖出一套,剩余两套放了三个月至今没有成交。为了回笼资金,工抵房大多以打折方式出售,这意味着供应商收回的现金比工程合同要低。前述龙湖总包商内部人员表示,工抵房中的现房销路较好,公司也需要每套降价20到30万元才能全款清掉,目前公司剩下还在售的工抵房大多是期房。大部分购买工抵房的人没有能力一次性付款,需要办理贷款。一位在广东地区销售龙湖工抵房的人员表示,一旦业主需要办理银行贷款,中间各种手续至少要耗费半年时间,工程方才能拿到这笔售房款。这一说法,与前述山东地区销售人员了解的一致,“回款需要一年半载”。消化应付账款、推高销售额?龙湖的此次工抵,可能部分选择尚未开盘销售的项目进行预先抵扣,其中一些楼盘并不是龙湖独资。比如宁波地区的海曙龙湖天玥,被传近期推出32套工抵房。该项目的开发商是宁波龙卓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龙湖集团持有70%股权,剩余30%股权由合作方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重庆地区推出较多工抵房的楼盘龙湖焕城项目,开发商是重庆龙湖舜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龙湖集团和香港置地集团的合资公司,双方各持有50%股权。济南汉裕光年项目推出工抵房,该项目开发商是济南中垠鑫熙置业有限公司,龙湖地产仅持有35%股权,剩余股权由中垠地产持有,而中垠地产是奥园集团和山东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因此,龙湖还需要说服合作方同意预先工抵。对供应商来说,工程款抵扣成房子,再折价出售,不仅麻烦,而且最终收回的资金明显缩水。但对龙湖而言,这是目前最快解决表内应付账款的办法,可以提前缓解年末应付款。龙湖2021年末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及应付费用合计为1342亿元,而银行现金为881亿元。今年前3个月,龙湖的发债主体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披露,公司其他应付款从2021年底的678.59亿元增长到2022年3月底的837.36亿元。一位中介人员向清流工作室提供了龙湖与总承包商的抵扣协议书。协议书显示,龙湖旗下一家子公司对总包商负有债务,并用另一个关联公司的楼盘房屋进行抵债。工抵房共计6套,总价款约330万元,用于抵扣总包商的两份工程合同款,分别在2022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0日进行财务处理。而这两个时间点,恰好是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报告和全年业绩报告截止日的前一天。工抵的另一个好处,是预先抵扣实际拉长了整个项目的去化周期,可以提升楼盘的去化率。而且打开了部分房源界限制,利于有效去化,缓解现金流压力。去化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楼盘的销售与供应量的比值。龙湖大量的工抵房,在消化应付账款的同时,还可能推高了公司的销售额。龙湖今年年初至6月底,合同销售金额合计是565.1亿元,这当中有多少是工抵房贡献的?重庆龙湖焕城项目,一季度共销售478套,成交金额为7.5亿元。据龙湖销售人员透露,该项目从99平方到170平方五类户型均有工抵房。解决供应商债务问题,显然是龙湖上半年工作的重点。在推出大量工抵房的同时,龙湖也已将供应链金融用到极致。5月16日,龙湖供应链ABS发行总规模4.02亿元,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利率3.50%。该产品的基础资产为供应链上游306家中小供应商对龙湖的应收账款。今年前6个月,龙湖供应链ABS融资规模为68亿元,排行业第三。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信用债,并不计入房企的有息负债中。...
拼了命烧钱做视效和无限被吐槽的故事拉扯出的“国漫宇宙”,可能会陷入一个又一个亏本的怪圈。谨慎“高估”市场。2021年的春节档,《新神榜:哪吒重生》挤入其中。这当然不是这部国漫最理想的档期,但2020年的暑期档因为疫情“消失”,国庆档又被《姜子牙》抢先。在寸土寸金的春节档,尽管口碑尚可,但《新神榜:哪吒重生》却处境尴尬。大年初十,导演发了一篇微博长文,开头便是“我有一个同事,春节假期回来的第一天,写了离职邮件。”就在大家些许沉浸在国漫勇闯春节档口碑尚可的欣慰中时,这篇长文才让不少人意识到,4-5亿票房远远无法让漫长制作周期的国漫回本。在这篇长文里,还有一个细节是长文里的“主角”,对于《新神榜:杨戬》至关重要。被游戏行业“挖角”的主角只是冰山一角,在国漫艰苦的市场环境里其实有太多想象不到的困难。但比困难更痛苦的地方在于,“国漫崛起”被喊了一遍又一遍,头部国漫如今进入市场都会带着“新天花板”的沉重标签。但是国漫真的有市场吗?赛道够宽也够长吗?估计连追光自己都没想到,《新神榜:杨戬》最终会以“空降”的姿态进入2022年的暑期档。相比真人电影可以借助流量,动画电影在整个宣发周期被压缩的情况下只能更加显得措手不及。只是如今,多少人能够正视国漫尽管取得了公认的进步,但在短板上也依旧公认的突出。多少人能够承认,当下自然不是国漫最好的时代,甚至刚刚“养”起来的市场也因为各种困境让国漫变得极度艰难。1永远被“嫌弃”的故事国漫始终解决不好的最大难题:叙事。虽然国漫每次在评分上尚可,但是对于叙事的批评成为了所有国漫逃不开的“噩梦”。《新神榜:杨戬》自然也无法摆脱观众对于叙事的“差评”,观众直呼编剧应该给美术下跪磕头。在追光的动画体系里,对于叙事一直以来的核心都是如何平衡创新和传统。但是导演过度强调世界观的架构,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去塑造神话人物,以至于国漫的“主角”开始被动服务于主创,并没有完全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虽然国漫已经有《姜子牙》16亿和《哪吒之魔童降世》50亿的票房高峰,但是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国漫的受众“基本盘”还是一个意识建立的阶段,观众对于主角的接受能力远远没有达到主创可以大胆创新的地步。而且观众对于国漫的需求,可能并不是在故事上进行多少大刀阔斧的创新,而是如何能让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和当下的观众在精神上达到一种“共情”。但是对于追光动画的国漫作品来说,显然在故事和人物上“超前”的多。主创可能自然会在这种创新里找到创作的刺激感,但观众可能并不会为此完全买单。相比较“哪吒”,“杨戬”是一个更贴合成人受众的神话角色。但是在整个人物架构和叙事上,成人受众也无法对“工具人”杨戬感到满意。一旦观众对于主角不认可,那整个故事就很难让观众真正的信服。就目前来看,观众对于《新神榜:杨戬》故事的批评占据了负面评论的绝大多数。关于追光动画目前所有的国漫作品,对于叙事的批评一直以来都存在,这个隐患对于追光后续的国漫开发就形成了巨大的隐患。其实除了《新神榜:杨戬》,正在上映的《山海经之再见怪兽》同样如此。即便电影在视效上再努力,故事的羸弱都无法匹配主创对市场的野心。这也是目前国漫最为担心的问题,一旦故事本身对观众吸引力不足,那么国漫所积累的市场好感可能也会慢慢被稀释。2大举烧钱视觉是对还是错视觉是招牌也是枷锁。不可否认,国漫能有今天的市场前景,来源于国漫在视觉效果上的努力。追光动画在这方面走在了最前沿,《新神榜:哪吒重生》里除了骑着机车的“朋克哪吒”,元神大战所达到的视效高度也是“国漫崛起”最好的证明。在去年暑期档的《白蛇2》特意新增了IMAX3D版本,带给了观众更好的视觉冲击。今年的《新神榜:杨戬》被看作是国漫在视觉效果上的新天花板。对于国漫来说,突出的视觉效果已经成为了争夺观众的杀手锏。但是这也无形中成为了国漫进一步发展的“枷锁”,主创将极大的精力和资金投入都放在了画面上。一方面整部电影的优缺点可能依然过于明显,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推升整体的制作成本。但是目前的市场环境,不得不逼迫国漫迅速反思,这种“烧钱模式”究竟能够支撑国漫走多远。对于起步的国漫来说,目前的创作处于一个“接力模式”。2016年,《新神榜:哪吒重生》就已经启动,但是由于过大的制作量和“东方朋克”的难度,让整个项目的制作并没有太顺利。导演赵霁和一些制作的核心团队转去“支援”《白蛇:缘起》,这部国漫在2019年上映后拿下了4.68亿票房,最终片方分账为1.61亿。《白蛇:缘起》的票房收入又“支援”了《哪吒重生》的中期制作。一部动画的制作分为前中后期,制作中期是最为耗钱的,因为建模、摄影、特效团队都会在这个阶段加入进来。是《新神榜:杨戬》的中期投资某种程度上要依靠《哪吒重生》的票房收入,但《新神榜:哪吒重生》的片方分账为1.56亿,甚至不及《白蛇缘起》。当时便有传闻,因为《新神榜:哪吒重生》票房不及预期,《新神榜:杨戬》的制作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在2021年的暑期档,《白蛇2》的片方分账也刚刚爬到2亿,这两部作品的票房收入能否“支援”《新神榜:杨戬》可能是一个未知数。倘若追光动画一直无法摆脱上一部作品票房为下一部“输血”的命运,那么国漫想要有大的发展还是非常困难。就在《新神榜:杨戬》上映前后,《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新作《深海》发布“粒子水墨”特辑。曝光了影片的美学研发历程,还未见全貌就被看作是国漫新的天花板。视效的确是投资最肉眼可见的地方,在看得见的地方投入了太多,但在故事上无法达到大众满意,这种过于片面的发展对于国漫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隐患。3逃不开的5亿“天花板”5亿仍然是个坎。在《新神榜:哪吒重生》上映后,其实对于主创来说都在刻意回避“国漫崛起”这个话题。在寸土寸金的春节档,优点和缺点都会被放大,但有一点共识在于这个黄金档期一定是各方面均衡的超级大片才能最终突围。那一年的春节档,《唐探3》在前期一骑绝尘,但是《你好,李焕英》凭借着口碑迅速完成了逆袭。只不过这种“逆袭”仅仅限于头部,《你好,李焕英》和《唐探3》拿下了档期超八成的票房成绩,剩余五部影片来争夺剩余20%的市场空降。虽然《新神榜:哪吒重生》被不少观众所喜爱,三刷四刷甚至十刷,但是从导演的长文里依然能够看到整个市场前景的不乐观。随后在复盘影片的时候,导演在接受悦幕采访时表示“一年有3-5部10亿以上的动画电影出现,这样才能是一个理想的动画电影生存空间。到了这个级别,意味着这个行业才能吸收更多的人才,才是一个相对良性的状态。”然而一年已过,直到今天都只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两部破10亿的国漫。将标准放宽至5亿,2021年也只有在暑期档上映的《白蛇2》达标。今年国产动画的票房冠军是《熊出没:重返地球》,累计票房9.77亿。在整个市场因为种种原因被冲击的2022年,8个月国产动画破亿的数量只有3部。如果将5亿票房作为一个“基准线”,国漫截至目前也只有5部“上岸”。就目前的市场体量,国漫又谈何崛起?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足以看到目前的国漫市场有多严峻。而市场回报的不理想和过于在视觉效果上重金投入形成的矛盾,也时刻让国漫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接下来虽然依然会有一部又一部在画面上制作更精良的国漫带着“天花板”的标签前仆后继的涌入市场。尽管追光动画构建了一个令业内兴奋的“封神宇宙”,光线传媒也有“神话宇宙”在反复勾勒形态,但是面对一个5亿票房都成为分水岭,相比真人电影更复杂的视效制作、更漫长的周期的单一赛道,又该如何平衡风险呢?国漫真的认清现实了吗?...
尽管关于“美容仪是否是智商税”的问题仍未有定论,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美容仪仍然持续火热。搜索“美容仪”这三个字,可以看到小红书上有24万篇相关笔记,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达4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达到了2亿次。众多明星、网红博主以及主播们都在做种草拔草、横向测评,虽然内容同质化严重,但测评中出现新品牌却是越来越多。图源:抖音、微博上关于美容仪的内容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2021年美容仪的市场规模达111.8亿元,智研咨询预测2026年中国美容仪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水大鱼大。中国家电网统计目前与美容仪器相关的企业超10万家,其中80%以上的企业都是在近5年内注册成立的。而资本也早早开始投注其中有潜力的玩家: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到现在,美容仪的融资事件有28起,其中大多数品牌都完成了不止一轮融资。行业高速发展,也少不了一些并发症。近期美容仪头部品牌初普召回了18万台美容仪,原因是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导致皮肤烫伤安全隐患。而这类问题并非只发生于初普身上:mesmooth美容仪曾被南都检测出工作升温超过标准限值,而在此前深圳消委会的一次抽检中,10款美容仪产品中的6款都存在重金属镍超标问题。一边是备受青睐的市场、层出不穷的新品牌,另一边是影响行业整体信誉的安全问题,美容仪赛道上的玩家将如何自处?行业高速发展,监管势必随之收紧,美容仪的发展前景又会如何?01 多方入局,行业大混战大约从十年前开始,一批医美院线品牌就开始向家用美容仪市场拓宽。2013年,日本院线(指供给美容院的产品)品牌雅萌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射频美容仪,另一日本品牌Artistic&co.也先后推出Dr.Arrivo、TheVzusa两大美容仪品牌。2014年,以色列院线品牌Pollogen旗下的初普面世,初代家用美容仪格局基本形成。这批家用美容仪在通过海淘、代购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流行开来,此时一批国产品牌瞅准了这一势头,快速跑入赛道。可思美是第一批进入这个领域的品牌。2013年,该品牌在深圳和东京成立了双总部,并在次年推出了首款离子美容仪。品牌花凡汐诞生于2015年,其首款多功能美容仪销量已达100万台。与此同时,国内美容院开始进入存量时代,踩中这一时间点的国产美容仪就此进入了爆发期,AMIRO、花至、mesmooth等更多新国产品牌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魔镜市场情报显示,今年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又有了明显提升。图源:魔镜市场情报如今在白热化竞争的赛道里,国产品牌已经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Notime、mesmooth、金稻K·SKIN为代表的代工厂转型品牌,其前身都是进口美容仪的代工厂,由于技术掌握得比较早,成为了国内的第一批做美容仪的品牌。不过,因为研发能力较弱,在当下技术流为主的美容仪赛道上,有些品牌已经逐渐落于后位。第二类是拓宽品类的小家电品牌,比如奔腾、小熊、SKG等品牌都已先后入局。不过尽管有品牌知名度的优势,但大众对于品牌的认知也相对更固定,因此目前这类品牌所推出的美容仪产品始终没能走到行业前列。小熊、奔腾、SKG的美容仪产品第三类是从医疗器械转型的品牌,入局相对较晚,但因技术优势,得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成立于2015年的康铂,最初是做智能家庭健康医疗服务,主要靠备孕仪、胎心仪打开市场。直到2018年康铂才推出了首款美容仪,但很快后来居上,主攻高端市场。根据今年行业新规,2024年4月1日后,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NMPA)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这对于医疗器械类品牌来说,或许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第四类玩家则是一批国产美妆品牌。比如丸美在2021年推出了将护肤品和美容仪结合起来的丸美小红蝎精华,花西子母公司宜格集团推出肌肤抗衰美容仪“OGP时光肌”,美易美妆旗下化妆品牌PBA孵化了美容美体仪器品牌木薯MUSHU等等。图源:魔镜市场情报目前,几个海外大品牌和体量庞大的四大类国产品牌,正在同一个市场激烈混战。若从销售额来看,初普、雅萌、宙斯(Dr.Arrivo)这三个海外品牌处于领先位置,他们主要做中高端市场,产品单价更高,从近三年大促时的销售额排名来看也都名列前茅。这背后吸引消费者的关键点,其一是品牌有更深厚的发展“资历”做背书,其二是有更多研发技术积累,产品迭代迅速。以雅萌为例,旗下有MAX、ACE、和水光钻等多个系列的美容仪,每个系列几乎都保持着每年更新一次的频率。图源:CBNData不过特别的是,美容仪市场的马太效应有所减弱,群起而攻之的国产品牌们在近些年的增长颇为迅猛。从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来看,Kosiim、康铂、AMIRO等品牌的销售额涨幅都相当高。并且从近几年大促节日销售额情况来看,康铂有冲击前三之势,其他国产品牌则是每次大促都出现一次大洗牌。图源:魔镜市场情报而混战、大洗牌、市场争夺,离不开的是各种花式营销手段,这也是用户感觉如今美容仪广告层出不穷的原因所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都是各品牌的必争之地。从信息流广告的投放、网红博主的推广,到与带货主播的合作、品牌做自播等等,美容仪品牌们几乎全部投入。比如初普、雅萌都和头部大主播有过深度合作,尽管此后少了超头主播,飞瓜数据显示,雅萌今年上半年在抖音直播间的总GMV也达到了4.92亿元。除了短视频和直播,请明星代言和推广也是美容仪品牌都有的营销手段。张雨绮、朱珠、王子文等明星在小红书的种草视频,点赞量达到几万。综艺节目中露出也颇为频繁,比如《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第一季的郁可唯、第三季的宁静都给姐姐们人手安排上了一份美容仪,这些情节往往都能在小红书上掀起一番讨论。尽管高举高打的营销可能会存在过热炒作概念、投入太大等问题,但这显然不是当前处于混战格局中的品牌们所考虑的重点。市场庞大但格局未定,美容仪品牌的内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势必还会持续。02 资本看好什么,行业行至何处美容仪的火热,其背后确实有着市场需求爆发这一客观原因。在消费升级、她经济的大背景下,女性对于美的追求有了更高的目标,个护小电器顺势而生。同时,相对于护肤品,家用美容仪的效果更明显、见效更快,跟美容院相比其价格也相对低廉。特别是疫情催生宅家经济,也进一步带动了家用美容仪的市场增长。需求明确、赛道火热,资本自然是闻风而动。美容仪品牌的融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开始,美容仪赛道的融资事件达到28起,从2021年到现在就有15起融资事件。不少国产美容仪品牌也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比如品牌AMIRO从2015年成立至今融资五轮,可思美已经历四轮融资,康铂、飞莫、茵菲斯、JOVS等品牌都融资两到三轮,足可见资本市场对于美容仪前景期望之高。在众多品牌中,近两年被资本方看中的更多是做射频功能产品的品牌,这一功能主要作用是除皱抗老,正对当下用户对于美容仪最大的需求,目前大部分品牌都在做的也是这一功能的产品。同时,投资者也明显更青睐于有技术研发实力的品牌,这意味着品牌有抢先推新品和多元化产品布局的能力,可以更快抢占市场份额。比如融资三轮的康铂在2018年率先推出了集合RF射频、微电流、LED光疗及震动技术为一体的智能美容仪,并实现了绑定APP来做定制化美容。目前已完成四轮融资的可思美,对外表示已获得近100件授权专利,其产品也相当多元化,曾先后推出了离子美容仪、光子脱毛仪、生发帽等等。小米集团在投资可思美时就表示,更看重的是“产品基因强和增长潜力大”的科技公司。行业前景一片大好,但就目前来看行业要长期良性发展,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高速发展的行业免不了鱼龙混杂,在黑猫投诉上可以看到关于美容仪的投诉有上千条,假冒伪劣、无法使用、过敏烫伤都是高频关键词。因此,美容仪行业首先需要的是热潮之后的泡沫出清,技术力不强的产品需要被市场优胜劣汰,从而改善当前品牌产品良莠不齐的现状。其次,行业需要正视过度营销的问题。超高的营销费用,让品牌不得不面对投入过大、拖累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问题。以雅萌为例,过去五年雅萌的营销费用逐年增加,营销费率常年高于40%。同时,过度营销还将影响品牌及行业整体的口碑,比如去年李佳琦就曾因“使用误导消费者的宣传用语”来推广初普,导致其所属公司美腕被罚款30万元,头部品牌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很快就引发消费者对美容仪整体的质疑。此外,美容仪行业也需要更为完整规范的行业标准。由于目前相关标准的缺失,美容仪的功能性始终被质疑,再加上全靠品牌话术包装的过度营销,消费者的信任度难提升,反而可能会拖慢了提升市场渗透率的脚步。行业从高热混战走向良性发展,这一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次或多次“去伪存真”的大洗牌。品牌们想要穿越周期、长期稳定的生存,积累口碑和技术,仍需要在经营层面做出更长远的规划,以及在产品品质和技术层面投入更多。...
由于贵州茅台(600519.SH)股价高高在上,关于通过送转股降低投资者参与门槛的讨论及传闻一再出现。最近,又有消息称:茅台有可能实施“1拆4”。茅台也曾积极送/转股,自2001年8月上市以来实施过8次。2015年起不再送/转,意在迎合机构、“谢绝”散户,打造“中国版伯克希尔”。停止送/转后,茅台股份如愿突破1000元、2000元,参与抱团的机构浮盈满满,基金经理名利双收。2021年2月冲高2627.88元后,茅台的走势可用“强弩之末”来形容。根本原因在于每年十几点的利润增速撑不起四十几倍的市盈率。进入2022年,茅台交易规模显著萎缩——2021年8月,日均成交92亿(最高178亿);2022年8月前15个交易日,日均成交40.4亿(最高58亿)。截至2022年6月30日,2015家机构持有9451万股茅台,市值1932亿。指望更多的机构进场、以更高的价格进场接盘,恐怕是缘木求鱼。降低投资者门槛,或者能引发一轮热炒,机构赚浮盈也好,套现也罢,不亦乐乎。机构的动机投资者以股东身份建议茅台送/转股其实是阳谋。自2021年2月创2627.88元新高后,茅台股价疲弱。2022年峰值仅为2077元,还是“抢权”造就的。除权日所在周,开盘1998元、最高2077元。分红后一个月(7月29日),收于1898.44元。散户花2000多元“抢”到每股21.675元(10股派216.75元)分红,股息率仅1%。一个月后股价跌破1900元,每手损失8000元。股价低迷,交易量也大不如前。2021年7、8月茅台成交金额分别为1894亿、2029亿;2022年7月,成交额仅978亿;8月上半月成交500亿,预计全月成交不到1000亿,同比下降50%以上。长年重仓的机构,希望茅台每年有10%~20%的涨幅不算“贪婪”。但持股到2023年2月,茅台重回2600元概率不大,更不要说年化10%~20%的收益。持股两年,除每股累计41元分红一无所获,机构岂能甘心。做为股东,建议茅台拆股、降低投资者参与门槛,活跃交易,推动股价,是题中应有之义。拆与不拆1)拆与不拆皆市值管理拆股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常用套路。中国投资者最熟知的例子恐怕是2014年5月腾讯实施的“1拆5”。拆股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514港元,1拆5后交易价为102.8港元。拆股后,腾讯于2018年2月“摸高”476.6港元后一路跌至250港元一线。10月才触底回升,2020年7月收于524港元,市值较6年增加400%!2021年7月,腾讯高最价达到775.5港元。假如没有2014年的拆分,股价将达3877.5港元,每手38.8万港元(腾讯交易单位为每手100股)。当交易门槛随股价水涨船高(例如2014年5月拆股前每手腾讯成交价超过5万港元),上市公司预判业绩将持续增长,拆股降低交易门槛、为股价上涨预留空间是“标准动作”。除此之外,拆股传递“股价中长期向好”这种暗示,有助于增强投资的信心。谷歌首次股票拆分是在2014年3月,方案是“1拆2”。2015年4月,谷歌再次实施“1拆2”。2022年8月股价超过2700美元之际,谷歌宣布“1拆20%”。不拆股也是市值管理套路,典型是伯克希尔-哈撒韦(NYSE:BRK)。巴菲特明确表示永不拆股,以吸引关注长期利润而非短期股价波动的价值投资者。8月17日开盘价45.9万美元,52周最高价达54.4万美元。其实身价几十亿、上百亿美元,仍甘冒风险赚快钱者大有人在,比如许老板、贾老板,区区几百万跟本算不上门槛。“不拆股”是伯克希尔用于市值管理的标签——不坑穷人。2)A股送/转效果与拆股相似A股市场曾有1元、10元、20元、50元各种面值共存的情况。现今,股票面值基本统一为1元(只有极个别例外)。1拆2的话,面值变成0.5元。在保持面值的情况下,通过送股、转股同样可以起到分拆的作用。送股与转增的区别在于:送股是动用年度净利润中的一部分购买股票送给投资人,转增是将部分资本公积金转为股本。比如天赐材料(002709.ZH),2020财年、2021财年分配方案分别为“每10股派2元、送红股7股”和“每10股派5元、转增10股”。前者消耗3.82亿未分配利润,后者令资本公积减少9.6亿。中远海控(601919.SH)贡献了一个有意思的样本:2020年,归母净利润达95.6亿、同比增长505%。但由于历史亏损,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负,一不能分红、二不不送红股。但好不容易赚钱了,要回报股东(主要是大股东),于是从资本公积中“挖”36.9亿转增股本,实施每10股转增3股。到2021年,中远海控合并净利润893亿,母公司(即上市公司本体)净利润533亿、未分配利润回正至277.8亿,中远海控从中拿出139.3亿实施现金分红。以登记日收盘价为分母,中远海控2021年度现金分红的股息率为5.8%(税前),而茅台仅为1%。乐视网可谓将“拆股”用到极致:2010年登陆创业板时只有1亿股本,市值43亿。上市当年就实施了10送2转增10股派1.5元;次年为10转增9股派0.73元;2012年10转增9股派0.5元;2013年10派0.31元;2014年10转增12股派0.46元。经过四次送转,乐视总股本达到9.5亿股。2016年、2017年连续10转10(关于2016年度分配,贾跃亭曾提议“10转20”),总股本接近40亿。茅台在14年内8次送/转1)茅台曾8次送转股茅台不是伯克希尔,2001年8月上市以来实施过8次送转股:2001年报10转1、2002年报10送1、2003年报10转3、2004年报10转2;连续送转四次后间断了两年,2006年报实施10转10、2010年报10送1、2013年10送1、2014年10送1。茅台上市的前14年8资送转股,2015年起不再送转股,任由股价突破2000元。想学伯克希尔不坑穷人?高喊“让工薪族喝得起”,股价让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茅台想干什么?2)成交量萎缩2020年7月总成交额为1893亿,一年后的2021年7月总成交额为1894亿,几乎没有变化;2022年7月总成交额仅978亿。日均成交量从2021年7月的4.6万手降至2022年7月的2.4万手;2021年8月达到2029亿,日均成交5.6万手;2022年8月前15个交易日,茅台总成交额不到604亿,日均成交2.1万手、同比下降62.2%!假如2022年8月剩下8个交易日成交320亿,全月成交约930亿,同比下降54%!3)机构骑虎难下那些重仓茅台的机构,除了每年1%的红利一无所获,难免萌生调仓换股的想法。但每手20万元,中小投资者想接盘却有心无力,机构卖给谁?不独茅台,整个白酒成交量都大不如前。泸州老窖2022年7月成交金额、日均成交量分别下降58.3%、60.8%。五粮液走势有所不同,2022年4月、5月、6月,五粮液成交金额同比增长均在30%以上。7月终于杠不住了,成交金额同比下降58.3%。茅台是A股白酒板块的灯塔、是中国白酒领域独一无二的存在。如果说茅台成交低迷拖累了板块,五粮液则是被板块拖累。茅台通过拆股降低门槛,活跃交易,白酒板块其它个股或许也能受益,重仓白酒股、骑虎难下的基金们可以喘口气了。条件具备但最佳时机已过从财务角度讲,茅台送转不存在任何障碍,不要说一两个年度,连续送转都不成问题。截至2022年6月30日,茅台股本12.56亿,假如每10股送30红股(效果相当于1拆4),需要从未分配利润中提取37.7亿(母公司未分配利润达1271亿)。“1拆4”太激进,其实1拆2(即10送10)就好,以后视情况实施送/转。投资人对高送转,存在两种极端的看法:第一类人“愤世嫉俗”,认为送转不过是数字游戏;第二类人“不识数”,以为拆股是天上掉馅饼,是天大的利好。当股价过高时实施拆股或高送转是天经地义的。正如电子支付普及前我们使用的纸币,面值有100元、50元、10元,没有1000元、1万元的。股价过高,流动性必然降低。除非上市公司不在意流动性甚至希望流动性越低越好(比如伯克希尔),应当无条件拆股。2018年6月,茅台股价突破800元,关于拆股的呼声再次高涨。草根出身的林园认为“最好1拆10”股,酒价高、股价高都不利于普通百姓参与。反方认为茅台流动性不成问题,甚至有机构投资者喊话“股价到了万元以上,为照顾个人投资者才需要拆股”。根据中登公司2020年6月份公布的数据,A股账户金额高于100万的投资者占比不到2%。茅台股价1万元,等于把98%以上的投资者拒之门外。2019年、2020年、2021年都有关于茅台拆股的讨论。A股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没有机构大举进场的股票涨不起来,只有让机构进来抱团,股价才会叠创新高。茅台任由股价畸高,按兵不动,显然是为了迎合机构投资者。截至6月30日,2015家机构合有9451万股市值超过1900亿。机构抱团推高股价这条路已走到尽头,指望更多的机构以更高的价格买入,是天方夜谭。当年声称“不到1万元不拆股”的机构终于想起来“照顾”个人投资者了!假如茅台高送转,将引发“抢权”、“填权”行情。机构投资者减持,中小散户接盘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再怎么高送转,2.4万亿市值没有减少,年化十几个百分点的利润增速没有提高,40多倍的市盈率还是降不下来。“抢权”、“填权”行情风险较大,中小散户最好不要参与。茅台拆股的最佳时机已经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