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距离开播已经过去了十一年,《甄嬛传》每年还在为乐视创收上千万元。《延禧攻略》的播放版权卖了90国家光是广告收益都在2亿上下。上一季度刚开播不久的《梦华录》,一跃又成为今年最黑马的古装偶像剧。上线仅三天,就登上了云合数据连续剧霸屏榜的榜首,且豆瓣高达8.8的评分,甚至超过了经典的《还珠格格》。古装剧的热度自产出比例就可见一斑。即使在“限古令的影响下,”从2019年中国电视剧行业剧集TOP30类型分布来看,还是古装类型的聚集占比最高,为37%;其次是都市剧占比为27%;而喜剧、剧情和传奇类型的占比最低,且都为3%。古装撑起了剧集产业大半江山,也相应而生的聚集了大批愿意为其买单的消费者。仅是几百万的汉服发烧友们就能贡献不菲的支出,抓住了这个群体的3000家汉服企业,去年光衣服就卖了64亿。顺带也拉起了古装产业链的另一个市场,古装摄影,最头部的影楼已经能做到年收10亿,甚至筹备上市。整个行业欣欣向荣不假,但日进斗金的影楼们却大多和欺诈绕不开关系。特价变天价,古装风变青楼风……客单数千价位的古风摄影,几乎清一色都是坑一个是一个的一锤子买卖。一、洗脑式的天价二销客单价大几千的摄影写真,在引诱消费者入套时的第一眼价格,一般都不会超过数百元。朋友圈和抖音里铺天盖地的写真广告,下至19.9上不超过299,看似薅羊毛的价格引流了无数的肉羊们轮番上客,无一不是等到晕头晕脑走出了影楼,才反应过来已经被拔掉了好几层毛。第一次的层层加价,从诱导消费者增加套系开始,关于这个步骤的话术,知乎上尽是大同小异的吐槽。“在抖音上看到广告说拍写真298一套,填写了信息之后就有客服加了我,我一开始没同意,还特地打了电话给我说什么今天有优惠,过来看看什么之类的还有小礼品送。去了之后给看了298的图片感觉很一般,还说298的只有这几套,可以看一下他们拍的别的好的样片,一直推荐给我看。然后我问多少,说两套一千三我觉得太贵了我就想走了,结果客服说直接给我砍到了1060包三套衣服,我当时想算了也心软了,一千多拍个写真其实也还好,于是同意了。”一旦消费者能接受298一套的价位,1000三套外加升级服装的捆绑销售大多也是手到擒来。虽然看上去单价并无多少差别,甚至还有了更宽的服装选择面,但一切的看似优惠都是为了选片环节吊住消费者而埋下的索套。选择的套系越多,拍摄出的原片张数就越多,尽管每套只能包几张精修,摄影师都会把原片拍到数百上千张来让顾客以百元左右一张的价格加选。比起售前客服,选片师们才是影楼真正的销售,让每个敢只身上影楼选片的人,都像进了妖精洞的唐僧。当一个人在封闭空间中被团团围住时,还能剩下多少冷静思考的能力?化妆师、摄影师、各种总监先轮流上阵对客人们抛出糖衣炮弹,张口夸客人天生丽质出片多,闭口赞相片张张美艳都打包,“来都来了,不多选几张照片不划算”、“付出那么多努力拍的照片,删掉多可惜”……几个人一套说辞下来,客人们难免晕向,被裹挟着加选毫无成本的昂贵相片,即使是加选不修的底片,也逃不掉另外付钱。之所以说毫无成本,是因为客人花钱到影楼拍照,影楼提供服务,由此形成的相片作品属于委托创作作品,客人们绝对享有对作品原件的所有权。但明明在拍照之前就已经缴清的费用,选片的时候却变成了要付钱才能给。图片来源:@021视频经过了第一轮的糖衣炮弹,第二轮删片往往直接升级成道德绑架。如果客人想要删掉照片,选片师便会开始煽情,用情绪打击反复明示,删照片是对摄影师和化妆师辛勤劳动的不尊重,草率的决定以后一定会后悔,别的客人都选一百多张……“影楼给的选片时间都很短,让人没有时间反复选片确认。整个环节中,客人既不能浏览小图对比,也不能自己删除,所有主动权掌握在选片师的手里,并且告诫删片要谨慎,一旦删除就没了。”每一个笑着进影楼的客人,都没几个还能笑着出来,“最怕遇到搞假删的选片师,一翻相片就说已经删了,直接跳到下一张,其实根本就没有删,流程走完一算起码都过万。”图源知乎@Shirley加片加到特价变天价,等晕头转向的客人们回过神来,有钱付的退款无路,没钱付的甚至还被诱导背上了贷款。销售们引以为傲的业绩截图 图源知乎@Shirley二、涨价百倍的写真贷动辄上万的加选,要从被低价引流来的客户身上掏到钱,分期贷款的例子,屡见不鲜。上半年的315晚会,就扯出了不少“写真贷”的套路。事情源自于一条抖音广告,2019年12月,两名女大学生在抖音上刷到影楼推广的古装摄影体验活动,被19.9元的价格吸引至店。进店后才被告知19.9元无法达成广告上的成片效果,“1100元套餐的成片效果和最后成品要好很多”,在店员推荐劝说下,两人签订了一份1100元的套餐协议。当第一笔钱交出去,成为沉没成本,后续的加价也随之接踵而至。拍摄之后,影楼的工作人员将结伴同行的两位女孩分开选片,在说辞上的交代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每一个客人,实际是为了切断两位女孩的共同交流,方便游说。中间再安排一个工作人员两边跑,告诉选片的女孩,表示同行的另一位顾客已经选了许多漂亮相片,以此催促选片的进行。待到选片时,便如之前所述流程,一边是几个店员极力劝说留存,另一边是选片师不配合删减照片。订单中原本只包含17张照片,实际却拍摄了200多张,由于选片过程中受到各种干扰,两个女孩只删掉一部分照片,最终留下了109张。数人围攻的强势推销下,两人又签下了一份2.4万元的“补充协议”和两份影楼赠送的《摄影服务合同》,用于支付选片、相册等的增项。到此为止,原本19.9元的客单价被升级到了2.6万余元,学生自然是无法支付。店员便现场引导如何开通花呗、美团等网贷,套现消费。离店后才越发后悔的女孩们当晚便联系了选片师,多次提出删减照片,减少费用,都被影楼以“合同签好了,照片已发厂家制作,没法改”为由拒绝。另一则则更为触目惊心。差不多同一时期,贵州一位年轻女孩甚至因为影楼的勒索套路被逼到寻了短见。而影楼店员不但不准备赔偿,反而还要起诉女孩家属。根据当时媒体所报道,女孩2299元的私房照套餐,包含22张照片,被影楼诱导消费至103张,总价一万八千多。女孩觉得太贵了无法承受,希望减少选片,影楼自然不同意,表示不要照片可以,便要付30%违约金,将近六千元。一张照片拿不到,还要倒赔影楼六千块。女孩自然不肯,在手机上和店方进行数次交涉。甚至告诉对方自己患有抑郁症,表示“我已经买好安眠药了,难道这样肮脏的事儿让我遇见了么,和一个抑郁症患者下套么?要逼我吗?”然而对方不以为然,回呛女孩抑郁症现在年轻人都有,多吃点褪黑素就好了。轮番沟通无果,情绪受到严重影响的女孩服用了过量药物。影楼套路消费由来已久,上述女孩们的遭遇并非个案。最早能查询到的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2010年公布的数据,2009年市消委接到摄影服务行业相关投诉191宗,2010年上半年收到103宗,消费者反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中奖圈套”、“隐性推销”和“霸王条款”等。这种恶臭十足的盈利模式在影楼市场已经滋生盘踞了十数年。三、痛点十足的影楼市场当一个市场总是频生乱象,大多都是行业痛点的产物。影楼市场的痛点,同样持续了多年。1. 分散度高竞争对手多:影楼行业的企业有400多万,其中叫得上名号的没几家,中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平均一家影楼的团队人数仅在十数人左右,行业分散度极高。因为需求又小又散,供应商也随之呈现高分散的状态:并不规模化、供给不稳定、采购成本高。2. 同质化流水线在只有十几人规模的团队中,主力的销售人员就要占去一大部分,剩下的员工各司其职,创意研发基本为0,各家互抄变成常态。抄袭自然导致同质化严重与频繁迎合风向而导致的资源不足。流水线的摄影产品只能去卷价格,再导致客资单价下降,毛利下降,净利下降。情况一恶劣,商家只能想办法保取更大的利润,又小又散的供应链是很难优化了,成本上难以优化,到底只能从消费者身上割羊毛。低价引流,高价销售,只要单价足够,一次性买卖也能做下去。毕竟这个市场还有1亿的高潜用户,骗完这个还有下个。图源:腾讯营销洞察《2020写真消费人群需求报告》3. 获客成本持续走高现在,整个摄影行业供过于求,客户分流严重,除了价格战之外,获客成本从以前的你地推这条街,我地推那条街,变成了线上全域争抢。致使广告费快速上涨,获客成本持续攀高,成交转化日益艰难。最后,家家都是高成本,低收益。4. 行业信息化程度低,发展缓慢影楼行业要求是要求从业者具有高科技、高审美素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被消费者要求的门槛很高,但入行的门槛却很低,只要你要有力气扛得动器材,或者身体超棒耐得住修图,不需要考证甚至任何专业培训,都可以胜任影楼工作。乃至现在,行业还没有任何一个专业院校或者国家承认的院校,任何一个培训组织能给影楼行业的专业输送提供真正的支持。现在影楼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拍摄实力,场景选择和后期技术的竞争了,而更多的是一种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竞争,是寻找客源——前期化妆——拍摄选景——现场拍摄——后期处理——照片输出——售后服务这一套流程的竞争。当房租的上涨速度都已经远远高于客单价的上涨速度,不少黑心影楼的客单价只能以奇怪的方式去追赶成本,套路消费自此而生。...
东软集团第二大机构股东是日资公司。近期,东软的关注度有点“热”。此前,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崩了”,涉事企业东软被骂上了热搜,这家曾经顶着“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光环的企业,如今早已不再“光鲜”。东软的“热度”东软大“热”。一则是被骂上热搜,另一则是东软集团旗下东软医疗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第四次闯关IPO,这被质疑与背后的对赌协议有关。9月2日晚及3日下午,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出现2次崩溃,尤其2日晚间,核酸检测系统异常导致不少市民冒雨排队仍等不到核酸。随后,微博词条“成都核酸系统崩溃”刷屏。据悉,检测系统开发企业为A股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因为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崩溃”事件,东软被骂上热搜。不过,东软集团发布声明辩解称,经技术专家研判,成都出现的系统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信息显示,东软集团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于2020年12月开发,先后在大连市、沈阳市、石家庄市、黑龙江省等多省市区的全员核酸检测中应用。实际上,此类系统故障事件,并未第一次出现。之前西安“一码通”发生故障,上海、西安等地核酸系统崩溃事件,背后承接方就包括东软集团。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东软城市级核酸检测解决方案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已应用于17个省120个地市,在24个省200多个城市上线医保系统;为超7亿人群和8000万参保单位提供医疗保障信息化服务;为超7亿人、7000万家企业提供社会保险服务。“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东软集团2022年上半年,东软已服务600余家三甲医院客户、2700余家医疗机构客户、5000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了30多个省市的全民信息化建设。从上面的数据看出,目前东软集团相关服务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员规模之大,直接对软件企业技术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出现检测系统故障无疑会让外界对相关软件企业的技术实力产生质疑。数据显示,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东软集团研发费用3.38亿元,占销售额的比重接近10%;中国软件研发费用9.72亿元,占销售额比重高达27%;科大讯飞研发费用14.39亿元,占营业额比重17.9%。在研发投入上,东软集团明显低于同行业其他公司。据港交所9月1日公告,东软集团旗下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这也是东软医疗第四次冲击IPO。根据媒体报道,东软医疗寻求上市背后,与“业绩对赌”有关。据悉,2014年东软集团拆分子公司东软医疗时,曾公布《关于子公司引进投资者的公告》。《公告》显示,如果东软医疗在第二次交割日后开始计算的6年内未能实现上市,投资方可根据协议约定要求履行回购义务,须一次性回购股权。回购义务将由东软集团或东软控股及其指定的第三方共同承担。当时,这笔投资还附带了一份对赌协议。协议要求,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在签订第二次交割日后的六年内实现上市。若未能上市,投资方可根据协议约定,要求东软集团按照每年8%的复利回购股权。第二次交割已于2016年9月完成,这份为期六年的业绩对赌,将在2022年9月份到期。也就是说,如果东软医疗未能在今年9月实现上市,则必须回购投资方的股权。不过,东软集团9月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东软医疗早在2019年初进行股份制改制的时候,就已经将相关的对赌条款全部取消了。目前,东软集团没有任何的回购义务。刘积仁的资本局,东软的上市集群梦刘积仁可以说是东软集团的“灵魂人物”,多次带领东软集团完成转型。1997年至2000年的"数字圈地";2001年至2008年间,加速全球化,大规模拓展外包业务,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从0提升到33.25%;2009年-2010年,以顾客为导向,从B2B切换为B2C,全面进军健康管理领域;2011年开始,从以人力规模为基础的增长转向知识资本驱动的增长,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向客户价值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据天眼查显示,刘积仁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为 38家,实际控制企业达到 87家,涉及金融、制造、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诸多行业。成立于1991年的东软集团,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其业务线也十分庞杂,根据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软件服务等众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刘积仁的说法,“东软系”正在打造上市公司集群。目前,“东软系”共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东软集团和2020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东软教育。目前,东软集团已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并推动三家公司独立上市。东软熙康也曾在2021年5月和2022年2月两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目前均已失效。对于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上市计划,刘积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软集团十分看好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机会,将围绕健康医疗领域继续加大投资,成为数字化技术推动医疗事业变革的推动者。”刘积仁还表示,“将进一步打造上市公司集群,以此为基础,运用好资本市场,构建企业发展的新生态。”大健康领域是一个被看好的赛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医疗健康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十四五”时期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 推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东软集团半年报披露的信息看,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业务是东软集团第三大收入来源,并且是毛利率最高的主营业务。东软集团半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东软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业务实现了5.54亿元的营收,毛利率高达47.89%。(东软医疗招股书截图)东软集团也看到了大健康领域的机会,在其“大健康”板块构造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三家创新业务公司,并进行分拆,推动独立上市。招股书披露,东软医疗收入主要来自以下产品和服务: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设备服务与培训、MDaaS解决方案、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东软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5.02亿元,净利润2.18亿元。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东软医疗营收分别为19.08亿元、24.59亿元及28.03亿元,利润分别为8204万元、9276万元及2.97亿元。值得提醒的是,东软医疗的利润绝大多数来自政府补贴,过去三年半,东软医疗超六成的净利润来源于政府补贴。资料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东软医疗收到的政府补助分别为9250万元、1.68亿元、9970万元及8020万元,分别占同期净利润的113%、181%、34%、37%。过去三年半,东软医疗的累计净利润为6.89亿元,同期累计获得政府补贴4.4亿元,政府补贴占其净利润比例高达64%。相对而言,东软熙康的体量要小得多。东软熙康主要业务是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利用云医院网络将城市医疗系统中包括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患者及保险公司等各方参与者联系起来东软集团2022年上半年,东软熙康在28个城市拥有云医院平台。今年2月份,东软熙康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信息显示,在过去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个财政年度,东软熙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0亿、5.03亿和6.14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2.18亿、1.99亿和2.94亿元人民币;相应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07亿、1.49亿、1.25亿元人民币。资料显示,望海康信是国内最大医院ERP软件(HERP)供应商,积累的医疗机构客户数超过3000家。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东软集团第二大机构股东是日资公司。目前,东软集团第一大股东是大连东软控股公司,持股14.02%。第二大股东是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持股7%。第三大股东是阿尔派电子公司,持股6.33%,第四大股东杨光,持股2.64%,第五大股东阿尔派株式会社持股1.61%,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合计持股 7.94%,为合计持股第二大股东。资料来源:消失的热搜,起底东软集团《穿透公司》...
打九价,就像是“信息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8月30日晚间,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默沙东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即九价HPV疫苗)适用人群获批拓展至9-45岁适龄女性。九价HPV疫苗的作用是预防宫颈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此前,九价HPV疫苗的适用年龄为16-26岁,一直是“一针难求”。接种单位的服务费及各项费用有所不同,但大体上九价疫苗的价格为3900元/三针。苗少、难抢,适龄年轻人大多是加价打针,花个五六千在私立机构打针,却也要做好不包三针,或者买完了却迟迟约不到苗的心理准备。焦虑一直在蔓延。身边的人都在打,疫苗又极其难抢,且价格不算便宜。同时,还有更多科普向的文章在强调九价的重要性,更是有“打得越早越好”的说法。即便是能打,大家也要在海量的信息中逐一筛选,有人说,打九价更像是“信息战”。我们与几位曾经拼命打九价疫苗的年轻女性聊了聊。有人动用全家帮抢,甚至还用上了筋膜枪提升手速,但两年都没有抢到,最后打了二价;有人在私立医院打完九价之后,因为医生的一个表情到现在还在担忧疫苗的真假;有人遇到了不包三针的情况,跑了两家医院才赶在25岁的尾巴打完;有人错过了26岁的年龄限制,28岁紧赶慢赶打了四价,一个月后,九价就扩龄了,感觉自己成了“大冤种”。很长一段时间内,九价这个能预防癌症的疫苗,本应该给女性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却成了压在她们心上的一块石头。未来,将会有更多年龄段的女性接种九价,但扩龄之后也意味着打九价的人更多了,这对疫苗的数量及渗透率有很高的要求。作为已经完成接种的过来人,她们希望,石头能够稳稳落地,女性也不必再在焦虑和信息战中,最后选择放弃。按照疫苗所涵盖的病毒亚型种类,HPV疫苗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二价HPV疫苗适用年龄为9至45岁,涵盖HPV16型、HPV18型。四价HPV疫苗适用年龄为20至45岁,涵盖HPV6型、HPV11型、HPV16型、HPV18型。九价HPV疫苗涵盖HPV6型、HPV11型、HPV16型、HPV18型、HPV31型、HPV33型、HPV45型、HPV52型、HPV58型,此前的适用年龄为16至26岁。目前,九价是涵盖最多价型的HPV疫苗。用上筋膜枪、全家总动员,结果两年都没抢到九价小希 | 24岁 电商从业者我是两年前看到一个博主的科普,了解到接种HPV疫苗是件蛮重要的事情,后来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好多人还去中国澳门、中国香港那边打九价,我一开始也是出于跟风心态,关注了一些约苗平台预约排队。过去两年里,我一直在陆陆续续抢针,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越来越明白,对我这个年龄段而言,二价、四价、九价最大的不同,是预防的HPV型别不同。一开始,我也是优先九价,又慢慢把四价也纳入考虑范围。因为现苗太难抢,而预约排队往往前面都是一两万人,而且三个月后还要续针以表明自己还在排队,要不然排队就会被自动取消。为了抢针,我加入了一个分享我家当地各区县抢针信息的交流群,以此获得周边各地区的最新苗源信息,每次收到苗源信息之后,我直接在家人群里发布“有针家族群通知”,全家总动员,一起来抢针。即便如此,不管是九价、四价,也都一直没抢到。我也考虑过通过黄牛预约接种九价,但是黄牛的价格不仅高出了大概一倍,而且还有风险,我今年曾看到新闻说一些人通过黄牛最终接种的九价是生理盐水,所以就放弃了这个渠道。今年六七月份,是我对于接种HPV疫苗最焦虑的一段时间。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年龄快到26岁了,担心这之前接种不完九价。另一方面是我自己感染了HPV病毒,目前已经自愈了,但这让我更明白了接种疫苗的必要性,想尽快落定这个事情。那两个月里,我有一两周每天都会花很长时间在抢针上,还专门定了很多闹钟提醒自己,到点后要去抢哪个地方的疫苗。为了拼手速,我甚至用上了筋膜枪,但还是没有抢到。最终让我放弃打九价,是那天我看到周边一个区县有苗源,但是需要当地人在当天才能打,而且医生还会确认是不是当地人,于是我立刻操作修改自己的地址,还提前熟悉了当地的街道信息,尽管这意味着我上午如果抢到针,就要立刻出发开车几个小时下午到医院打针,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抢到。这次失败,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心灰意冷后,我就不想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抢针上了。隔了一周,我就打了二价。相比九价、四价,国产二价我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能打,不用排队,而且价格实惠,相比九价一针1300多元,二价一针才300多。我还和朋友调侃称,这就像爱情,追不到九价四价转身投入二价的怀抱。最近看到九价扩龄的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仅仅16-26周岁的人打九价都抢不到,现如今9-45岁的人都可以来抢,会不会更难抢?不过以后苗源不足的情况可能会改善,要是以后苗源不那么紧张了,我可能也会再接种九价疫苗。花5400元在小医院打上了九价,但因为太顺利而疑心至今秋秋 | 29岁 媒体从业者2018年,在25岁的时候,我打了九价疫苗。那年关于九价疫苗的新闻很热,不过我平时对这方面的事不太关心,是同龄的朋友提醒我,说这个有年龄限制,刚好我们快到26岁了,建议早点打。我就关注了一下,要打这个疫苗,在公立医院很难排上号,网上有人为了打这个疫苗,甚至特地去中国香港打。我当时月收入不高,为这个跑一趟,觉得不划算,就还是搁置了。后来有一天,朋友兴奋的打电话告诉我,她同事在一家小的私立医院打到了九价疫苗,让我也赶紧去预约。我在网上看了那家医院的信息,挂出来的预约订单只有四价,没有九价。朋友解释,应该是医院不希望太高调,需要打电话预约。其实当时我没有特别想打。一来价格贵,三针总共费用5400元左右,比公立医院的贵了一两千,占了我当时月收入的一大半。二来我不太想去私立医院打疫苗,想去公立医院。但想到自己马上要到26岁了,而且三针打完也需要半年时间,年龄摆在这里,错过这次机会,不知道下次要等到什么时候。于是,顺着介绍,我就在电话里预约上了这家医院的九价疫苗。医院在一个写字楼里,从外面看,很难发现这有一家医院,不过走进后,装修看起来挺高端,医生、护士给人的印象也不错。打的过程也是顺利的。只是有一个小插曲,每次打完,医生都会问我,需不需要自己留下疫苗试剂上的标签,前两次我都说不用,觉得意义不大。最后一次,在打第三针的时候,医生再问我要不要留下时,我顺口说要留下,她表情有些吃惊,甚至可以说不自然,然后把试剂上的标签在电脑旁扫描了一下,再给了我。一开始我没有当回事,但后面每次想起这个画面,心里都会有些担忧。当时九价相当难打到,但自己打到的过程很顺利。一开始朋友说这是私立医院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不放心,担心医院不靠谱,担心疫苗不正规,2019年,中国香港也曝出了很多“水货”疫苗的新闻。尤其是打第三针,当听到我说要保留试剂上的标签时,医生不自然的表情让我觉得奇怪。当然,这不一定就说明当时打的疫苗就有问题,可能是我想太多。只是对于我这类没有耐心看说明书,也不习惯对这些事做周全资料梳理和计划的人来说,打九价感觉就像是信息战,而自己就是无知的羔羊。至于打的疫苗是否正规,到底起不起作用,我自己也没法验证,后来,我甚至想过需不需要再打一次。听到现在九价扩龄,我挺为女孩们高兴的,但我觉得要打的话,还是要好好考察一下医院的资质,去正规医院打。跑了两家医院、花了7000多元,在26岁之前上打了九价风羽 | 26岁 互联网从业者在我24岁的时候,才知道了九价疫苗的知识,当时就决定要打了,正式开始着手预约是在25岁,也就是2021年初。当时正赶上疫情,九价疫苗特别缺。我刚开始还有点乐观,想约相对便宜一点的社区医院,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约不上,年龄又不允许我再等了,就转向了私立医院。辗转找朋友推荐、自己搜索、找了很多预约平台,最后我终于在2021年3月约到了一家私立医院,抢到预约号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交了2000元订金。去了那个医院后,排队排了好久,有很多从外地来打疫苗的女孩。针对我们几个25岁的,医生反复强调,现在九价非常紧缺,只有第一针能确保打到,后面的疫苗什么时候有不确定,如果因为没有疫苗错过了年龄,自己负责。很多人听完医生的话,就放弃了。我还是咬牙签了风险通知书,把三针的钱都交了,大约5500块钱。打完第一针后,医生说需要在7月份之前抢到第二针。在那之后我每天都在看各个渠道有没有疫苗,眼看着我交了钱的医院没有疫苗,我就同步看别的医院。一直到7月初,我看到预约平台上有另一家私立医院放出了10支第二针疫苗,我一秒都没犹豫,立马以最快的速度把1000多块钱付了,抢到了一个名额。但这笔钱相当于是我额外花的。最后,我在12月份的时候,约到了我所交费医院的第三针九价疫苗。在我26岁生日前两个多月,我终于顺利打完了三针九价疫苗,舒了一大口气。后来我要求医院给我退第二针的钱,因为没在他家打,对方说可以退,但一直在走流程,掰扯了好几次,到现在还没退给我。整个打疫苗的一年多时间里我都非常焦虑,因为年龄马上到了,疫苗又紧缺。我觉得打九价疫苗这件事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这方面知识科普不多,我们知道得太晚了,再一个就是26岁这个年龄限制。现在扩龄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能让更多人免于年龄焦虑。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扩龄后可能就没那么难抢了,可以选择在社区医院打,我多花了不少冤枉钱。另外,HPV疫苗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大范围科普,让适龄人群越早打越好。除此之外,女士们还应该定期做HPV检查,尽管打了这方面的疫苗,对一些高危病毒有效,但还是有一些病毒有感染的可能性,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的HPV筛查也很有必要。刚打完四价一个月就遇上扩龄,感觉自己成了“大冤种”Amy | 28岁 传媒行业我应该算比较早了解到九价的人。2016年,九价疫苗在中国香港正式上市。我那时候正好在广州读书,去香港特别方便,方便到可以当天来回,我们校门口就有大巴可以直达香港。当时,很多同学周末就去香港玩,顺便打个疫苗回来了。我那时候还在九价的年限内,才23岁,但我没打,考虑到这个疫苗还没普及,想观望观望,而且年纪小也不着急。没想到这一下就错过了最方便的打九价的时机。2018年,我突然有了九价焦虑。那个时候大陆可以打九价了,我也马上就26岁到年限了。当时我已经北上工作,深度了解了九价疫苗的作用,还有和四价、二价的区别。但是,我和身边的同事连续一段时间每天都给各种公立机构打电话问,但都约不到。有个人约到了一针,4年了,后面两针到现在都没约到。回想起那段时间,我觉得女孩子对于九价疫苗的集体焦虑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舆论。可能一些媒体和专家只是出于普及的目的,这也确实起到了宣传的作用,更多人了解到这个“神奇”的疫苗,但如果约不到,就会陷入焦灼,再听到相关消息,又会再一次放大这种焦虑。一个疫苗,能预防癌症,谁听了都会心动。但是,因为确实约不到,又觉得花两三倍的价格去约没什么必要,我就过了26岁了。去年又来了一波全民九价焦虑,大家都在说早打比较好,氛围都烘到这了,我就想赶紧打个四价吧,结果发现四价也不好约了。我就又陷入了找四价的轮回,在网上做了很多功课,问了一圈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大概有一两个月,我每周定点去抢,都抢不到。最后还是去年双十一我在一个私立医院的网店抢到了,当时也是秒没。我今年1月开始打,7月打完第三针。刚打完第三针,8月末就宣布九价扩龄了,感觉自己是个“大冤种”。其实,之前四价的年龄限制是45岁,我为什么那么着急在28岁打完四价?可能也是看到别人都打了,那我也要赶紧打。还有一个明显能感觉到九价焦虑的事情,是我妈妈态度的变化。2016年那时候我妈跟我一样对这个疫苗持观望态度。结果去年和今年,她都发微信问我打了没有,没打快去打。我一问才知道,在我家那个信息闭塞的十八线小城市,她单位那些年轻女孩,月薪可能只有三千,面对溢价到五六千的九价疫苗,她们都去打了。我妈也知道了九价的重要性,所以才催我。打完四价也挺好的,四价覆盖了几种高危分型。而且,起码这个HPV疫苗我打完了,看到那些消息也不必焦虑了。...
意味着向市场释放约191亿美元的外汇流动性。距“破7”仅一步之遥,央行出手稳定汇市预期。据央行9月5日消息,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8%下调至6%。近一段时间,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汇率距离“破7”仅一步之遥,引发了市场的密切关注。9月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挫逾百点,跌破6.91关口。截至当日16: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9366,较上一交易日跌338个基点。在上述消息宣布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从6.95上方跳水至6.93附近,截至19:13左右,报6.9388。第一财经采访了解到,此次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释放出外汇市场“稳”的信号,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继续常态化,应平常心看待人民币汇率的宽幅震荡行情。预计释放近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的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交存央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对于此次调整,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意在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外汇市场“稳”的信号。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自今年3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从6.30一路震荡走低,到9月2日跌破6.90,6个月累计下跌近9%。距离整数关口“7”再一次近在咫尺。这让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担忧日渐增多。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第一财经表示,央行此举意在增加外汇流动性,以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此外,此举有助于降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意在释放政策信号以进行汇率预期管理。此次调降向单边押注人民币贬值的参与者释放清晰的政策信号,表明货币当局会采取相应举措,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调节人民币过度升贬值的问题上,货币当局具备较充裕的管理工具,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逆周期因子和外汇掉期交易等。“此次下调幅度较大,与近期人民币贬值有关系。”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近期美联储加快收紧政策,加之欧洲经济前景趋于恶化,推动美元强劲反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贬值。为避免人民币外汇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干扰市场资源正常配置,央行通过调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释放银行体系的外汇流动性,增加市场外汇供给,促进市场平衡;另一方面向市场释放稳的信号,避免外汇市场非理性波动。综合市场专家分析来看,此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释放约191亿美元的外汇流动性。“2022年7月末,外汇存款余额9537亿美元,本次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意味着向市场释放约191亿美元的外汇流动性,针对当前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进行适当的反向调节,有助于压降人民币近期的贬值态势。”连平说。当天,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人民币长期的趋势应该是明确的,未来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会不断增强。短期内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但是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大家不要去赌某个点。合理均衡、基本稳定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也有实力支撑,我觉得不会出事,也不允许出事。”平常心看待人民币汇率震荡实际上,在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提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央行已于今年5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由9%下调至8%,以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连平认为,对比5月下调1个百分点,此次下调2个百分点,幅度有所增大,但释放规模较合理。4月美联储刚开启加息,且首次加息25BP,幅度较小,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程度较为有限。但当前,美联储已累计加息225BP,美元保持强势,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较大压力,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力度也应相应提升。8月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余额较4月末减少963亿美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基数下降,2个百分点的比重释放的美元流动性规模较为合理。对比来看,此轮汇率调整的市场冲击或小于四五月份。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撰文指出,今年3月份以来的两波人民币汇率快速调整行情中,虽然最近这轮调整又跌到整数关口附近,但累计跌幅远小于4月底、5月上中旬那波。管涛认为,这波调整造成的市场冲击可能更为有限,汇率波动性提高往往会伴随着外汇市场交投趋于活跃,但这次外汇成交放量没有上次明显。8月15日~9月2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日均即期询价交易成交量406亿美元,较8月1日~12日日均仅增长7.3%,而4月20日~5月16日日均较4月1日~19日增长57.5%。此外,相关数据还显示,1~8月,欧元贬值了12%,英镑贬值了14%,日元贬值了17%,人民币贬值8%。“人民币贬值相对较小,而且在SDR(特别提款权)篮子里,应该说人民币除了对美元贬值以外,对非美元货币都是升值的,而不是说对SDR篮子其他货币也是贬值的。在SDR货币篮子里,一个基本情况是美元升值了,人民币也升值了,但美元的升值幅度比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要大一些。所以,人民币并没有出现全面的贬值。”刘国强说。与此同时,市场也在关注,在央行出手稳定市场预期后,未来汇率走势如何?对此,管涛认为,要平常心看待人民币汇率的宽幅震荡行情。今年所遭遇的人民币汇率下修调整,早在2018年就经历过,不足为奇。当时外汇市场有惊无险,甚至面对人民币“破7”也是波澜不惊。今天,我们拥有更加强劲的基础收支顺差和更加稳健的民间对外负债,具有更强的抵御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冲击的信心和底气。在管涛看来,当务之急,是要在经济恢复的紧要关口,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落实一揽子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快释放政策效能,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涉外企业则要进一步强化风险中性意识,建立财务纪律,管理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周茂华预计,人民币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运行,双向波动常态化。国内散点疫情可控,保供稳价、纾困助企和稳增长政策支持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同时,我国供应链产业链恢复畅通,外贸结构优化,外贸企业提质增效,外贸韧性足,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国际收支将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弹性也已显著增强。...
最近,在网红扎堆的某音,一位重庆老人吸引了百万网友的注意。80多岁的他,做了二十年“棒棒”。但如今,他孤零零地站在重庆朝天门,接不到一单生意。不愿相信这个世界不需要他了,他想坚持到最后一刻。很多人震惊于老人家上了年纪还要出来做工。更多的人心疼得红了眼眶:“真的好恨上天让我过得一塌糊涂,却又看不得众生疾苦。”然而,一个冰冷的事实是:在互联网上一片同情的背后,现实中的他们却无人敢用。1. 同情还是“伪善”?“我老了,没人要了。”拿着一根竹棒和两根尼龙绳,这位老年棒棒,佝偻着走遍大街小巷。看到谁家门口堆着货,就多徘徊一会儿,希望店主能看到他。但每一次双眼燃起希望地看着走向他的人,又一次次恢复黯淡。纪录片般的拍摄,摄影机逼近他沟壑愁苦的面容为大特写,慢镜头配上伤感的bgm。再加上博主动情的旁白:“爷爷年轻时跑得快、力气大,总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今和他同一批的棒棒都已经退休回家,时代的巨轮压在他们身上,他们不该被遗忘……”心疼棒棒经年累月的拼搏,到老却面临失业淘汰,很多网友还没听完就已经被戳到泪点。然而下一幕,博主帮爷爷谈下了一些活。当真实、具象地看到爷爷瘦小的身子,扛起七八十斤的箱子,爬坡上坎。很多人又揪心地感叹,这辛苦钱挣得太心酸、根本目不忍视,甚至转向了——“宁愿天下无棒。”本来就已经是被时代剩下的人,上一秒还心疼他们没活干,下一秒又见不得他们真干活。这种“我心善,眼里见不得穷人”的撕裂论调,在另一拨人眼中,是赤裸裸的“王老爷子式真伪善假慈悲”。“人家不偷不抢,正大光明地讨生活,怎么就让你不忍直视了?”“看到卖力气就觉得更苦、更惨、更低人一等,还是潜意识里看不起劳动人民。”其实,这样的撕裂并不新鲜,印象中就在半个月前,互联网上还因为旅游博主坐轿子被网暴事件,刚刚吵完一轮。当时,该博主在网上发视频,称自己在重庆武隆天坑游玩时,选择了坐轿子上山,结果遭网暴。有网友指责:“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按上述视频博主说的,他与抬轿师傅攀谈得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敢坐轿,就怕发到网上被人骂,所以生意很不好。”轿夫提供服务,客人掏钱买服务,有什么问题?把“抬顾客上山”视作“被践踏尊严”,才是对轿夫最大的歧视,才是在砸这一整个行当的饭碗。网友出于好心的担忧不无道理,网暴者也固然不对。然而在急冲冲地、义愤填膺地消灭这种“劳动有贵贱”的价值观前,没人聊一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念,它又真的只是个别“键盘侠”的圣母和伪善吗?事实上,这种看到“有人卖力气有人很安逸”而产生不适,真实而普遍。据经济观察报了解,滑竿服务是各地景区的一种特色服务。但按在某景区从事15年滑竿服务经验的老赵总结:“游客多生意反而不好,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坐,游客少的时候生意倒是有。”坦白地说,换作是我——也不好意思让前文那位80多岁的老年棒棒帮我搬那么重的行李,又或是让景区的轿夫抬着我上山下山。或许,这种不适感的产生背后,更根本的是两种文明的冲突。2. 职业逻辑的不兼容都说“劳动光荣”,坐办公室的、和太阳底下卖力气的,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区别。但不可否认,很多传统行当就是更劳累辛苦。9.6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开篇就说:“没有人发自内心地,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棒棒。”像轿夫、棒棒这样的体力劳动者,重庆话里叫“下力的”。下力的人,靠卖力气挣辛苦钱。片子里的棒棒老黄,为了养女儿、养孙子,肩挑背扛,游走于大街小巷,从事人力搬运工作。雇主有多少东西,不管挑不挑得动,都往肩膀上压。风吹日晒和吃力是其次,一些传统古老的工种,往往还意味着危险。不少新闻报道过泰山上的挑山工,为了养家糊口,他们用最原始的劳作方式,每天上下泰山。一趟20公里的山路,七千多级台阶,每天要来回3、4趟。去过那里的不少游客,看到一些身材羸弱的人,挑着100多斤的货物攀登十八盘,都曾为他们感到心惊肉跳。重庆武隆天坑地形其实也很陡峭,据橙柿互动的采访,轿夫赵师傅也说过:“上山容易下山难,抬上去喘息困难,抬下来是往前冲,比较危险。”这些传统行业的共性是,出卖的都是最原始的体力、从业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年轻人不愿意干。任你怎么说它光荣又平等,就是更苦、更不体面、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就连他们自己也常教育小孩:“你现在不好好读书,长大跟我一样干苦力。”在媒体采访的拍摄视频里,尽管景区当地的轿夫,回应着”坐滑竿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没有不尊重。“但镜头扫过一个个轿夫,却清一色是看着五六十岁、瘦骨嶙峋的中年人,很多甚至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觉得人家辛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做轿子这活儿,属于人家辛苦你安逸。看着年纪跟你爸一般大,劲儿可能还没你大的体力服务者。再低头看看自己,一个身强力壮白白胖胖的城市小伙,戴着墨镜坐在人家的轿子上,悠哉悠哉地享受他的重体力劳动。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剥削奴役人家的土地主,感到尴尬别扭也无可厚非。就像你满身罗绮坐在街边的小板凳上,让一个60多岁的老婆婆躬着身子给你擦皮鞋。即便是为了光顾人家生意,但众目睽睽之下,也总觉得像趾高气昂地让人弯腰低头为自己当奴仆。明明是人,却像把人当牛马,透着一股旧社会里的阶级感。而且,这些上了年纪还要出来谋生的老人家们,越是遵从过去那套谋生智慧表现得毕恭毕敬,年轻人感受到的心理负担越大。在采访重庆轿夫的视频底下,不少评论小心翼翼地自白:真正带来不适感的,不是体力劳动者的服务,而是他们低声下气的服务态度。有人提到自己更喜欢用货运公司的搬家工人,因为对比过去见到的棒棒:“他们态度更不卑不亢,就像去甲方公司演讲了一个PPT,讲完拍拍屁股就走了”——它更接近我们平时所说的“甲方乙方式”的平等服务关系。而说难听点,像轿夫、棒棒、擦皮鞋等工种,带给城市文明里的长大的年轻人的印象,依然不具备这种职业性——依然像是“伺候人的”。看不得他们干活,把“卖体力”视为“被作贱”,被认为是一种廉价而伪善的同情。但残酷的是,如今很多人还愿意照顾他们的生意,同样是出于一种同情。据那位被网暴的旅游博主所说,他之所以会坐轿子,是因为在半个小时内,都没看到有谁选择坐轿子上山,几位轿夫都坐一起闲聊等生意。他决定去帮他们,所以雇了其中两位。途中,他得知其中一位大叔儿子快毕业了,得多赚点钱,最后没坐完全程,就转了600元给轿夫。听起来是一个感人的善意故事,但一件事是商业还是慈善,性质还是很不一样。包括开头那位帮助80岁老年棒棒的博主,看不得爷爷没活干,替他跟商家谈了一些活。视频中,她为了给爷爷分担,甚至咬着牙帮挑了一段路。年轻人的排斥只是一种结果,一个工种的衰弱消亡背后,往往有着更结构性的时代原因。往回看会发现,轿夫、棒棒、挑山工等靠人力搬运的工种,多出现在地形特殊或城市工业文明尚未覆盖到的地方,比如山区、景区。山城重庆“出门就爬坡,下船就上坎”的地理环境,交通运输不便,孕育了棒棒这样的特殊行业。所以上世纪80年代,重庆街头的棒棒比行人还多——这不是文明的体现而是城市阶段性的需要。但随着城市加速发展,朝天门码头改造,阶梯一年年减少。电梯房越来越多,而这些从乡下进城的棒棒们,租住的便宜巷子被拆得越来越少。此外,电商和物流的发展,也挤压着“棒棒”的生存空间。据新京报采访过的一位棒棒所说,十年来很多棒棒都纷纷转行:“送外卖的、上工地的、进厂的、去开滴滴货运的,都有。”“搬家工人更职业更现代文明,有平台正规的派遣监督,我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棒棒呢?”一位00后疑惑地发问。数据也显示,棒棒在20年内迅速减少,只剩一些佝偻的老年人。“现在的娃儿都读过书,能找到体面工作谁愿意来吃这个苦?”城市文明有城市文明的逻辑,一个后继无人的工种消亡,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选择。就像泰山周边很多家庭,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一副肩膀挑着成批的货物,养家糊口。但随着盘山公路的修通、景区缆车的修建,挑山工们已经逐渐不被依赖,渐渐消失在大众面前。而“棒棒们”之所以那么恭恭敬敬地卖力干活,干完后连连道谢,到了还要被你我这样所谓的文明人嫌不适。是因为预感到快被时代彻底甩出去的他们,只想紧紧抓住越来越少的一单单生意。比起互联网上空泛的大谈尊重或同情,他们更需要的是挣钱。只是原本,他们还能靠出卖体力来赚,现在社会却已经连这样的机会都不给他们了。...
(原标题:成都震感强烈,高风险小区物业:不准跑,地震再严重也严重不到哪去)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突发6.8级地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国家地震应急三级响应,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距离此次震中226公里的成都市区也有明显震感。5日下午,网传一张关于成都市成华区一高风险小区物业在微信群里呼吁居民不要下楼的微信截图,记者致电该小区物业进行核实,该工作人员表示,地震再严重也严重不到哪去,在家里待着是最安全的。成都高风险小区群截图,工作人员强调“不准跑”。地震发生后,甘孜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州级相关部门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并派出武警消防、医疗救治、通讯电力、交通保畅等救援力量635人开展抢险工作。300名救援队伍已到达震中,救援通道已抢通一条,已派出无人机侦查,个别房屋有受损情况。图源四川省地震局官方微博...
2018年,共享单车企业重新洗牌之后,成千上万的共享单车被堆放在停车场,浪费得令人咂舌。如今这样的情形在上海再度出现,只不过这次是因为“扣车”。共享单车企业为了确保上班时小区门口有车,下班时公交地铁站上有车,上海三家共享单车企业都雇佣了运维人员,根据需求量的潮汐变化,实时把自行车配置到市民出行必经的停放点。在另一边,为了遏制车企过度投放,更好地保障城市文明和有序的交通环境,上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城管部门在运维人员不能及时响应的时候,通过第三方,将违规超额投放和没有摆放在停车区内的自行车收走,从而督促车企有序投放,并落实运维力量。但就在这个环节里,一些乱象出现了。白线内的共享单车也被清走,“清车”人员:我们不能白来据看看新闻报道,十一点左右,早高峰刚刚过去,虹口区赤峰路地铁站门口停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其中有不少都停在了白线之外,一度对行人的通过产生了影响。这时一辆大卡车出现,驾驶员和另外两位工作人员自称是街道购买的第三方服务商的工作人员,专门对辖区内违停的共享单车进行清运。然而,当白线以外的共享单车都被搬上大卡车之后,他们的行动,却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将剩余在白线以内的共享单车也拖上了卡车。据他们的解释,提前收走一些,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接下来的时段里,共享单车再度堆积。截图来源:看看新闻驾驶员告诉看看新闻记者,每天他们都会在赤峰路地铁站和曲阳路地铁站附近巡视两圈,并将卡车装满。大卡车一次可以装下一百辆左右的自行车,两次便是收车二百辆。当记者疑惑,若是街面上的自行车都摆放规整,无车可收怎么办?三名“扣车”人员回复,“白线里的车也要清掉”“装满为止”“我们也不能白来”。甚至为了保持卡车上美团、哈啰、青桔三家共享单车数量的平衡,他们会刻意地在点位上对某个品牌的单车多拉走一些。在跟随拖车的过程中,记者在曲阳路地铁站附近遇到了一位哈啰单车的一线运维人员,他的职责是将地铁周边的哈啰单车摆放整齐、去除广告。但在观察的过程中,这位运维人员更多的作用是“保护”白线内的哈啰单车不被拖走。与拖车人员相遇后,双方达成了一致,拖走哈啰单车20辆用于凑数。而没有运维人员“保护”的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则几乎全部被大卡车收走了。当“扣车”变成产业链,有企业需花费上亿元赎车据周到上海报道,8月18日,上海市人大与杨浦区人大联动开展《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如何通过算法让外卖骑手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如何妥善处理共享单车违规停放等问题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会上,相关企业指出,由于共享单车存在违规停放、过度投放等问题,政府部门跨前一步,对违停单车进行清理无可厚非,但近1/3的单车长期处于被扣押状态,也导致了单车闲置问题。据劳动报援引媒体报道,早期共享单车企业多是从管理部门免费取回车辆,再重新合规投放。但后期,监管部门只落实总量控制和管理停车秩序,委托第三方公司对超投车辆进行回收。而这些企业大多自负盈亏,其中一些逐渐自行摸索出以收取共享单车、电单车赎车费获利的商业模式。该报道称,近两年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上千家扣车公司。一名共享单车企业上海运维负责人透露,目前上海有大概200多个扣车场,全年扣车峰值上百万辆。“扣车,已经从正常的城市管理行为,在过去两年演变成了一条‘扣车产业链’。”此次检查中调研的一家共享单车企业也证实了上述现象。该企业在全市投放的自行车约49.5万辆,其中超过15万辆备案车长期被扣在第三方扣车场地,导致大量闲置,平均每天约有2.2万辆单车因各种原因,被第三方公司扣车,需要付费取回,企业每年因此付出的取车成本超过1亿元。对此,现场相关负责人回应:清运成本是车企的主体责任,企业自身运维力量不到位,才会有第三方代清理的托底需求,目前正逐步规范各方行为。企业自觉运维、用户按规停放,才是破局之法据报道,把清理扣车作为获利途径,那想要回车必然增加成本。显然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拉锯式抗争,甚至恶性循环。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数量巨大的遭扣押车辆背后,是共享单车行业日益增加的运营成本。于是,或者涨价,或者再增加单车的投放,似乎别无他路。而“过度清理”,也因此越来越卖力。因此,如果偏向地站在扣车企业角度,或者共享单车企业角度来讨论“过度清理”的破局问题,已经很难奏效了。因为“过度清理”是一个综合现象。那么,如何破局?破局关键还在于如何让企业自觉运维。据劳动报,上海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委员孙晔建议,可探索打分制动态调整单车数量,“对企业压实责任的情况进行打分:综合评分高的企业,提高其市场投放量作为鼓励”。现场也有人大代表表示,执法不是目的,关键是让公众和企业心服口服,自发形成自律意识,承担起主体责任,“这就要求执法力度和温度并存,用精细化管理来破局顽疾”。据金羊网报道,哈啰单车已在广州升级共享单车“驾照分”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在禁停区或非运营区等区域停车可能被扣分,因违反交规的被停用者“驾照分”阶段性清零等。对于文明骑行的用户,“驾照分”机制给予了权益倾斜。在对用户进行限制使用前,会发送短信提醒,以及提供退卡选择。记者了解到,哈啰单车在广州正式升级的“驾照分”机制将有几点变化,其中包括在“乱停乱放”的界定中增加“在禁停区及非运营区停车”的内容。此前,对该类行为以提醒和扣费为主,“驾照分”机制升级后,多次违规者可能被暂停用车权限。此项措施预计助力强化对禁停区域的管理,以及减少车辆乱停放的现象。...
预制菜创业众生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预制菜,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目前,起码有一点可以确定:直接卖给消费者的预制菜,不是一门适合个体户的生意。不信就看陆正耀曾大张旗鼓宣传的“舌尖英雄”。今年年初,舌尖英雄还是风口上的明星项目, 品牌曾传出要在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的计划。半年多时间过去,近日,已有消息称陆正耀正筹划推出新的咖啡创业品牌CottiCoffee(库迪咖啡)。组局者已转身,留下跟风入局的加盟商们。多名舌尖英雄华南地区加盟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品牌在华南地区已暂停招商。“开店半年多都还是亏的,品牌方也不会给什么帮扶,我已经打算撤了。”舌尖英雄深圳加盟商李嘉(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同样的故事也正在预制菜的上游上演。“这两年,跟风入局生产预制菜的人不在少数,传统食品加工企业、有点资源的厨师、开私房菜家庭作坊的、甚至行业新人,都来做这门生意。”8月31日,从事预制菜行业已有8年的张琦(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这些年,张琦见证着C端风口出现与发展。据他观察,身边近两年进行预制菜创业的人们,总体而言,亏多赚少。“有个品牌,在大渠道里呆了两年,现在年收入甚至不到100万元。”张琦说道。近年来,作为新兴赛道的C端预制菜引来资本爆炒,除了陆正耀的舌尖英雄之外,还有趣店CEO罗敏。事实上,预制菜撩人的故事背后暗涌重重。当赛道尚未经过市场充分检验时,在供应链、渠道、资金等方面不具备充足实力的人,只能铩羽而归。加盟商:本想赚快钱,却被狠狠打脸“目前公司不支持加盟业务。”9月1日,趣店预制菜客服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同日,一位预制菜行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趣店预制菜的长沙仓库已经撤场。7月18日,罗敏还信心满满在趣店预制菜战略发布会上喊出“今年要开出1万家店”,如今,在引发排山倒海的争议后,项目显然已偃旗息鼓。陆正耀的舌尖英雄项目,情况也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舌尖英雄加盟商,都后悔入局。“你还敢加盟预制菜啊?加盟了本都收不回来!”如今,对前来咨询预制菜加盟项目的朋友,石强(化名)都会进行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规劝。舌尖英雄广州某门店/时代周报记者摄今年初,预制菜概念火热。1月时,预制菜板块多支股票均实现三连板,4月,味知香、千味央厨等预制菜企业也曾涨停。3月时,看到风口,抱着赚快钱的心态,石强与朋友合伙,在成都市区一大型住宅小区里开了一家舌尖英雄加盟店。算上销售支持费、保证金、仓储物流配送费与设计费四项费用,舌尖英雄的加盟费在8万元出头。石强的店面也不大,约20平方米,月租为3500元。投入得不多,石强满以为可以快速回本,却被现实狠狠打脸。开业首月,舌尖英雄有电梯广告、优惠活动等各项推广措施,针对部分9.9元促销引流菜品还有进货返利优惠,石强的店每天营业额达2000~3000元。但好景不长,开店第二个月,门店客流便开始急剧下跌,此后,即便是周末,算上外卖服务,门店日营业额也仅在1000元上下。石强算了笔帐,房租、人工、水电、进货费用与包装物料费用加起来,门店每个月的运营成本约在2万元出头,与门店月收入齐平,勉强达到收支平衡。但加上前期的加盟费、装修费与门店4台冰柜约2万元的购置费,加盟的生意,其实是亏的。预制菜店面内部硬件需求门槛较低/时代周报记者摄“还能怎么办?也只能继续养着店看看情况了。”石强对时代周报记者感叹道。在深圳开店的李嘉,开店时间与运营情况与石强基本一致,只是投入的成本更多。李嘉的门店包含体验餐厅区域,是招商政策里最大的店面,面积达64平方米。据李嘉透露,算上品牌加盟费等前期费用,门店在开业的第一个月,投入就已经去到30万元,但客流量却不尽人意。“我的店开在大型社区,但节假日家庭单位想要健康饮食,一般会自己买新鲜的食材做饭,工作日时,上班族起早贪黑的,点外卖更方便。现在新老顾客都不怎么下单,我们自己拉微信群促销,一天也卖不出多少钱。”李嘉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风口上的企业家:悄然撤退在李嘉看来,当前消费者对冷冻菜品的日常接受度仍较为有限。“要想让销量起来,还得在线上铺设渠道以及带货,这一点,单靠我们加盟商肯定是做不到的。”李嘉说。据石强与李嘉反馈,舌尖英雄的推广活动,基本只持续了两个月。“开业约两个月后,门店附近的小区广告就撤了,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推广。几个月前,品牌方就说要换个更有知名度的代言人,到现在也没换。”石强说道。舌尖英雄的产品采取轻资产模式,所售卖的预制菜产品基本由外部厂家代工,品牌仅扮演平台角色。这显然也对品牌销量有所影响:“就算是吃预制菜,消费者也挑口味的,舌尖英雄的菜品,味道没什么特点,自然不受欢迎。”石强分析道。加盟商在踌躇,组局者却已开始转身。一年多以来,在先后创立了趣小面与舌尖英雄后,陆正耀如今又将目光转向了咖啡。此前,一位舌尖英雄区域代理曾对媒体表示,6月底开始,舌尖英雄就已停止加盟,品牌决定先让现有的门店赚钱,再考虑开放加盟。但即便如此,舌尖英雄也已进账颇丰。据豹变8月15日报道,当前,舌尖英雄现有门店数量为500家。结合品牌推广期前后加盟费用,保守估计,舌尖英雄所收取的加盟费已达3000万元。今年3月,品牌所属的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还获得了16亿元的融资。而试图复制舌尖英雄加盟店模式,高调进入预制菜领域的罗敏,也偃旗息鼓了一段时日。6月份,罗敏以“趣店罗老板”的账号回归大众视野,并以低价促销、直播间刷礼物、请明星带货等高调方式为趣店预制菜造势。目前,罗敏抖音账号已改为“趣店预制菜”,该抖音账户仅保留了三条和预制菜菜品相关的宣传视频。上游生产商:“裸泳”的新玩家们与加盟商一样彷徨的,还有闻风入局的中小生产商。张琦在福建本地一家冷冻食品生产和销售公司工作,该公司在福建本地有超100个线下经销点。近两年来,许多还不具备前端能力的生产商,都会先入驻张琦公司的渠道进行产品销售。“知名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有原料端资源,所以入局;懂菜品的厨师,会拉上经销商,搭伙做生意;一些自己私房菜作坊做得不错的,也觉得自己能做成。”张琦说道,预制菜创业者们的从业经历什么都有。然而,经过近2年洗礼,“裸泳”的新玩家们都已逐渐退出游戏。张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试图走捷径的,或者能力不足的人,都已经被市场淘汰。“肉制品预制菜溢价高,一些厂家想用次品肉加原产地营销卖高价,消费者根本不买账;还有些厂家,对成本把控能力不足,比如,在采购原材料环节,同样是买肉,懂不懂挑,成品率能达到多少,都是门学问。”张琦说道。而即便是在上游端,C端预制菜业务也是对生产商资金实力与经营实力的考验。当前,C端预制菜领域一片混战,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唯有舍得牺牲利润率引流的生产商,才能打开局面。“今年2月以来,我们带货了1000多种预制菜,大多数产品的定价在30~100元。总结下来,基本是低价的产品卖得更好,即便有少数消费者是冲着口味回购产品,他们也会结合价格综合考虑。”9月2日,一位中型直播MCN机构的运营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张琦所接触的中小厂家们,已经在进行业务调整,缩减产品品类是大趋势。“刚开始大家都多品类经营,想着总有一个品类能成。现在,许多厂家都开始砍品类,只保留原材料可以合并生产线的产品。”值得玩味的是,相当一部分厂家已经开始将销售方向瞄准食堂团餐这一B端业务。“这个方向虽然毛利率不是很高,但是出货量大,可以先把生产线养住。”张琦分析道。谁能笑到最后?根据德勤消费行业洞察《2022预制菜行业展望》,2020至2022年4月,因B端企业仍面临渠道压力,投融资事件略有下降,共5起。同时,大多数面向C端的预制菜企业仍处于天使轮与A轮融资,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比起发展成熟的B端预制赛道,目前C端预制菜赛道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与试错成本偏高。也因此,唯有实力过硬者,才有机会在这条赛道走下去。“做C端预制菜,还得看企业基因。B端预制菜业务或者餐饮业务起家的企业,比较可能做成。因为他们已经打通了上下游,有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与渠道管理能力。”张琦分析道。成立至今已有20年的速冻食品企业安井食品(603345.SH),目前在C端预制菜业务方面已有亮眼表现。中报显示,上半年,安井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53亿元,同比增长35.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亿元,同比增长30.35%。从对业绩增长的贡献来看,安井食品上半年预制菜业务表现突出,其菜肴制品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3.90亿元,同比大增185.33%,成为增速第一的业务,菜肴制品业务的营收贡献,则在公司的所有产品品类中位列第二。而具备强渠道与市场洞察能力的线上下渠道商,在C端预制菜方面也有先天优势。8月30日,沃尔玛中国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沃尔玛预制菜品类已覆盖了家常菜、地方特色菜、火锅等近100多个品项,疫情以来,预制菜销售火爆。其中,广东市场增长尤为明显。今年,沃尔玛还会继续加大预制菜业务投入。同日,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盒马自有品牌预制菜SKU数量增至25个。5月,盒马自有品牌冷冻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559%,同时,今年盒马自有品牌团队还创新推出了空气炸锅预制菜,并计划围绕明星厨电继续创新研发冷冻预制菜商品。C端预制菜是个风口,但比起其它创业项目,这一赛道的门槛与淘汰率也更高。当下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将信将疑,或许被视作试金石,让冲动入局者及时止损,让投机者知难而退,留下能力与态度真正匹配的玩家,继续走下去。...
最终判决发人深省。对于近年走上投资之路的私募投资者而言,教训和经验真的是太多太多。从投资上看,部分热门股大跌、个别债券“爆雷”、市场风格突然切换、管理人规模过度增加,都可能导致投资的产品业绩“一落千丈”从服务上看,部分私募产品多重收费、高收益分成、资深基金经理募集却转交年轻人管理等,也触发了争议重重。但这都不如下面这个案例来的“戏剧性”。投资人持有的某个百亿私募资管产品突然出现净值停止更新、赎回被暂停的局面。瞬间懵了的投资人,拿着之前的投资月报发现了“蛛丝马迹”,进而提起仲裁与诉讼。但就当他们向法庭出示相关证据时,私募机构的代理人提及相关材料的八个“关键字”,影响了最终案件的走向......投资者状告百亿私募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审理了一宗案件,案件原告是投资者佟某,案件被告是业内知名私募机构映雪投资。映雪投资是受托规模超百亿的私募机构,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早期在闽发证券、国盛证券自营投资部任职,之后创立映雪投资,横跨股债资产投资,一度在债券私募圈颇有名号。事件的核心其实并不复杂:投资者佟某于多年前购买了“映雪特殊机会1号基金”。买入后的前期,该产品保持正常运营。不过在2019年11月,映雪1号私募基金暂停了分红及净值公布,并停止办理私募基金的赎回。投资者佟某认为,相关私募机构存在“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基金份额赎回”、“未正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甚至涉嫌净值伪造的行为,在举报、仲裁后,把相关机构告上了法院。投资者“指”机构有过错根据法院的判决书,原告佟某在法庭上指出映雪投资产品运作存在以下问题:1、映雪投资披露信息残缺不全。2、映雪投资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基金份额的赎回。3、映雪投资的净值报告系其伪造。4、映雪投资存在自融行为,损害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其间,佟某还提及一些细节:如2021年5月,映雪中心向佟某出具《回复》称,案涉基金无法估值致使暂停赎回的原因系持有的某些债券发生违约,导致相关债权停牌。但佟某认为,即使部分债券存有且违约甚至停牌情形,中债及中证登每日也有较为公允的当日估值的公布,基金估值有可操作性。且案涉基金产品的投资标的主要为信用债及其自身募集发行的另外五只私募产品,产品构成复杂。映雪中心刻意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此节中,佟某提及,映雪中心一直定期向他发送未经托管人复核的所谓净值报告,并载明相应的基金净值。既然无法估值,净值又从何而来?由此认为,映雪有伪造净值嫌疑。净值停在2019年10月据三方平台信息,映雪特殊机会1号基金最后一次净值披露时间为:2019年10月,截至彼时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达到27.84%。此外,2019年管理人在短短四个月间曾向持有人五次分红。然而,一个月后这只债券基进入“无声”状态。关键“八个字”浮出水面对此,被告方在法庭上提出了它们自己的看法。映雪投资表示,不同意佟某的申请,主张驳回原告的撤销之前仲裁结果的请求。它们认为,原告的诉求本身其实还是对仲裁案件本身实体的争议。有关仲裁庭已依据双方的举证作出了裁决。另外,佟某主张的理由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关于撤销仲裁所规定的法定条件范围。审理法院首先审查查明:2021年,相关仲裁机构仲裁时。佟某向仲裁庭提交了案涉基金月度、季度、年度报告作为证据,映雪中心经质证,对真实性无异议,认为报告的右上角载示“未经复核,仅供参考”。仲裁裁决后认定:“根据本案现有证据及当事人陈述,可以认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履行了上述基金报告的信息披露义务。”相关法院也认为,佟某虽主张映雪中心伪造证据,但并未提交相应证据加以证明。法院还认为,映雪中心于仲裁审理中确认相关月度、季度、年度报告均未经托管人复核,故不存在伪造的情节,对佟宇的该项主张,本院难以支持。最终,法院驳回原告佟某的申请。从案件的审理过程可以发现,私募机构是否及时提供月报、季报、年报,并且注明“未经复核,仅供参考”,成为了这个案件的几个关键细节。这值得投资者、私募管理机构和销售机构人士都思考之。...
此文有精简部分内容。最近大家都在热议的一件事儿:说上海有个面包店,在“静态管理”期间,受不了周围群众喊饿要面包的声音,组织员工生产面包,然后平价,甚至还打折卖出去。(面包店名称:巴黎贝甜)。然后被不怀好意者举报违法卖面包。违法的理由呢,就是生产面包的地方,没拿到牌照,拿到牌照的地方,被静态了。3天,卖了5.85万的面包,对其罚款58万5,“假”一赔十……这件事儿,很多人都在抱怨,说什么“罚的太重了”,“罪不至此”,“选择性执法”、“以罚创收”等等。面包店最早的动机,就源自于看到太多人喊饿,在上海静态期间,很多吃的喝的都在翻倍涨价的情况下啊,选择了平价卖货。而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只能高价去抢有资质的烂冻肉和物资等,还不一定能抢到。最终,便宜了消费者,却被别有用心者举报违法,并被罚款。而当时的环境是别人高价卖乳头肉,送个快递都要900块钱跑腿费等。静态管理期间,涨价的企业有很多,但被处罚的好像并不是很多。那些没被处罚的,原因就是资质过硬。有的企业三四天就弄到了执照,然后还成了保供单位。静态管理期间,涨价的企业有很多,但为什么人家就没怎么被罚?希望一些有作用于气候的人,能多吹吹暖风,不要把我们的民营企业往冰室里送。希望这家面包店在之后,依然选择关爱消费者,关爱这方水土上的人。这个世界除了世俗的法律之外,还有一部更高的法律。它的存在不限于今日和昨日,现在和未来,而是亘古不变,活在所有人的心中。它会超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