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二维码支付已经司空见惯,显而易见的好处有两点:一是省去了掏钱找钱的麻烦,二是经常有较高的折扣。而对于观望者而言,资金的安全性要大于便捷性与价格,对于他们而言,虚拟信用卡仍是当下的最佳选择。 在记者在蹲守某支付机构5月25日线下支付日活动的体验中,发现购物的人群中用该支付途径的消费者并不多,虽然这是该支付机构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但是优惠名额一直到晚上都没有用完,更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抢购场面,而该支付机构的线下支付推广已经做了一年有余,这足以看出线下支付的推广难度。 烧钱大战 与信用卡推广初期一样,移动支付的推广也正在经历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烧钱大战,在这场没有战火的斗争中,有细水长流型的支付宝、翼支付,也有京东金融的简单粗暴型,他们希望用手中的优惠争取客户的消费习惯,但是谁也无法预判一旦不再砸钱,市场又将会变成怎样。 根据易观国际2016年2月份的数据,排名在前10位的移动支付分别为支付宝、翼支付、财付通、京东钱包、壹钱包、易付宝钱包、拉卡拉、和包、即付宝和拉卡拉收款宝。 由于如今临近京东“618”狂欢日,京东钱包的烧钱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客户只要开通了京东钱包,就能在线上领取到面值不等的各类型优惠券,大部分的折扣力度都可以达到99元减10元,也就是九折。而首次通过京东钱包进行线下二维码支付,还可以享受直降20元的优惠,这对于习惯了网购的人群而言,折扣力度已经不算低。 虽然京东钱包近期动作频频,但是对于烧钱市场而言,京东钱包只是新兵。翼支付能够做到移动支付的第二把交椅,与其常年的市场推广分不开。从2015年11月份起,翼支付将每月的5日、15日、25日定为翼支付日,在这三天,翼支付高级实名认证用户使用翼支付在线下合作商户消费即可享受五折优惠。活动的覆盖面相当广泛,全国数万家合作商户包括线下超市、餐厅、商场等都加入了翼支付日活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吃、穿、用、行、游等方方面面。 不过,虽然翼支付持续的市场活动已经赢得了不少客户,但是其与支付宝的差距仍显而易见。 虚拟信用卡当道 尽管去年虚拟信用卡业务被监管层叫停,但“虚拟信用卡”这个名词却已经被大众所熟悉。虚拟银行卡其实就是基于银行卡上的银联、VISA、万事达卡BIN码派生出来的虚拟账号,分为虚拟信用卡和虚拟借记卡两类。 对于一些客户而言,银行卡号的暴露涉及到隐私,尤其是类似优步这样的打车软件,实行的是直接扣费,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盗刷隐患。 一名持卡人告诉记者,虽然申请的是“虚拟信用卡”,但其同样具有实体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还能参加各种刷卡活动。由于虚拟卡也能参加卡组织、发卡行的各种消费优惠活动,相当于增加了活动机会。此外,在用卡过程中,可以在实体卡可使用信用额度范围内自由设置消费额度和使用期限,也可随时暂停或开启卡片的使用,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盗刷风险。 根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中行、浦发、工行、建行都有虚拟信用卡业务。其中,中行的虚拟信用卡功能最为强大。每名客户每张实体卡可最多申请20张有效虚拟卡,有效期可设最短一天,最长与实体信用卡相同。单笔最大支付限额1000元,电话客服申请可再加大。而工行的虚拟信用卡则限制较多,不过工行虚拟卡的网络安全性更高。 ...
P2P跑路后,投资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将跑路的公司老板追回来,送进监狱。更重要的是如何追回投资款,挽回投资损失。 2016年初,互联网金融平台“e租宝”及其关联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深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随后“e租宝”平台的21名涉案人员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该平台在一年半内非法吸收资金500多亿元人民币,受害投资人遍布中国31个省市区。 其中,“e租宝”平台实际控制人、钰诚集团董事会执行局主席丁宁,被曝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持有枪支罪等多个罪名。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以及民间小额贷款形式的蓬勃兴起,网络信贷也作为一种平台模式在互联网间扩展开来,比较常见的就是P2P借贷平台模式,它为借款人和投资人提供一个融资平台,为促进双方达成协议提供中介服务,这一过程中的资料、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 这种新型的理财模式逐渐被大众所青睐,一方面是因为投资人获得了资金所孳生的较高的利息,另一方面借款人可以通过相对便捷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资金需求,可以说民间网络借贷平台是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的产物。 “e租宝”事件,并非第一起P2P平台涉案事件,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起。近几年来,有关互联网融资平台跑路或被查的案件不胜枚举,大批投资人也在前赴后继。平台出事,影响到的必然是大批投资人,很多投资人因此倾家荡产,甚至背负巨额债务。 而连续出现的平台跑路事件,无疑给互联网理财的投资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投资人对融资租赁与P2P结合产生了强烈的担忧。那么,在今后的投资过程中,投资人应该注意些什么?遭遇P2P平台跑路之后,又该吸取哪些教训、采取哪些法律措施? P2P平台为何频繁“跑路” 首先,P2P借贷平台缺乏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目前,我国的P2P借贷平台大部分均注册为投资咨询类有限责任公司和电子商务类有限责任公司。相较于小额贷款公司要求的对从业人员和注册资本的限制,其所受的监管要宽松得多,这就给很多希望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但是没有足够资金和资质的人以可乘之机,可以以很低的注册资本成立P2P借贷平台,然后行小额贷款公司之实。 另一方面,很多以诈骗为目的的平台也掺杂其中,妄想利用P2P借贷平台这个新兴的平台进行诈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P2P网络信贷行业的良莠不齐,急需一个准入的限制。 而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也使一些P2P借贷平台在运营出现问题或是利润降低、经营困难时,缺乏可以借鉴的处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很多P2P借贷平台在发生经营困难后,卷款潜逃的一个原因,因为没有相应的指引和范例以供参考如何解决危机。 而一旦P2P借贷平台发生倒闭,就会使贷款人与借款人失去交流联系的中介,借款人无从继续还款,贷款人也无从获得本息。更有甚者,一些P2P借贷平台的经营者,虚构借款人,然后引诱贷款人进行借贷。尔后,故意造成平台倒闭,以极低的折扣收购贷款人手中的债权。通过P2P借贷平台的成立、倒闭,从中获得不菲的得利。 第二个原因是中间账户缺乏监管存在风险。在P2P借贷平台上,当贷款人决定向借款人的投标时,先将款项由自己的账号转到平台账号,当此次借款成功后,再将账户上的资金转往借款人账号。 从资金转到平台账号,再到划拨给借款人,中间必定会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段内,平台拥有对这笔资金的完全控制权。虽然很多平台引入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例如支付宝,但第三方支付没有监管个人账户的权限,依然不能改变这个局面,P2P借贷平台仍然能够轻易地将第三方支付账号里面的资金挪走。 这就意味着,在完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P2P借贷平台对资金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而且,P2P借贷平台完全可以虚构借款人的信息,从而获得贷款人的资金,将其投入其他领域。 第三个原因是担保与关联的风险。P2P借贷平台作为一个中介机构,本来它的业务范围大部分集中在中介行业,其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从我国目前P2P借贷平台的发展来看,除了中介职能,为了鼓励贷款人借贷,P2P网络借贷平台还开展了一系列其他的业务。 比如,缴纳一定的年费,或是借款数达到一定的金额、一定的用户就能够对其进行本金保障,对于过期没有得到偿还的坏账由平台负责偿还,等等。 这就使P2P借贷平台由一个单纯的中介平台,向一个具备一定风险综合性运营平台转变。而P2P借贷平台并没有大规模开展担保业务的能力。一般来说,P2P借贷平台的注册资金多为几百万,以其自有的资金作为偿还坏账的担保往往也是不现实的。而很多P2P借贷平台引入与之关联的担保企业,也不能起到担保的作用,一旦出现大规模坏账,提供担保的P2P借贷平台必定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第四个原因是监管主体不明确。要成立一家经营型的P2P借贷平台,必须具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和通信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但是目前来看,二者并不具备监管P2P借贷平台的可能性。 一是由于P2P借贷平台,主要补充的是信贷市场,提供的是在借贷双方之间中介服务的职能,而信贷业务一直是由银监会来进行监管的;二是P2P借贷平台本身的创新性,其自身定位的模糊性,都使原监管各方产生了疑虑;三是P2P借贷平台已经由传统的中介型向复合型转变,涉及的领域也扩大到了基金、信托、保险等,这更对监管的主体提出了挑战。 因此笔者认为,单纯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单方监管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到底是多方联合监管,抑或是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协同监管,目前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个原因是缺乏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和机制,不仅能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规制和指导,同时也可以保证行业发展的稳定,减少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的阻力。 目前,我国P2P借贷平台,主要依据的是《合同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但是其中并没有对其准入、业务发展、监管有明确的规定。这不仅造成了进入行业的P2P借贷平台良莠不齐,也使各个平台之间为了竞争,经常采取一些不甚合理的手段,例如“秒标”等。如果任由其野蛮生长,而不加以监督和规范,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有金融体系的稳定,并造成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投资者如何选择P2P平台 当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的P2P平台不在少数,“e租宝”就是典型的案例。而p2p平台跑路事件也时常发生,大批上当受骗的投资人集体维权“抱团取暖”却仍有可能陷入“血本无归”的惨境。 因此,对于想要或即将进入p2p投资平台的投资人来说,避免上当的警钟就是学会识破骗子平台的骗术。 首先,切勿被p2p平台的名气和广告宣传蒙蔽双眼。 很多投资人认为,只要平台越大,募集的项目也就越安全可靠。这是大多数老百姓在选择投资平台时的普遍思维。正所谓“名人效应”,类似拍拍贷、宜信、人人贷等这种资历较老的P2P平台,成交额高、用户人数多,因此也就吸引着更多投资人的目光。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8日,“e租宝”的总成交量约745亿元,总投资人数达到90.95万人,待收总额高达703.97亿元,而其每天的交易额更是达到了5亿元以上,很多投资人就是看到巨大的交易额,跟风投资,最终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除此之外,“e租宝”宣传广告相当惊人,上至央视、下至地方媒体,都曾经给这家企业发过宣传广告,然而就像不能轻信名人代言的产品一样,大平台的投标项目也需要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不至于盲目。投资者需要看平台是否有可靠的担保,观察其是否搞“资金池”,考察风险审计和贷后管理如何,不能简单地以平台大小来判断平台是否可靠。 其次,切勿被骗子公司给予的小恩小惠和虚假承诺引诱。 和固有稳定的大平台相比,很多新兴的小P2P网站为了拉拢客户,吸引更多投资人来投资,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活动层出不穷。例如一些p2p平台的“注册即送50”“投资满1万返利1%”“注册送体验金”,“e租宝”的“保本保息,灵活支取”“1元起投,随时赎回,高收益低风险”等虚假承诺。 这些投资平台不仅在节假日期间大搞投资优惠,在平时的活动中大标题也在网站上不停地滚动刷新,让投资人眼花缭乱。因此就有一部分人为了获得小恩小惠而盲目投资,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P2P平台是否安全可靠不在于活动是否多样,营销手法再多也要落实到具体每个“标”上。 再次,切勿天真地认为投资平台的收益越高越安全。 收益往往是吸引投资者最终的字眼。据统计,在高达100余家的跑路平台中,超过50%的伪p2p平台最初所打出的标的收益都超过30%。而“跑路贷”正是看中投资人这一贪婪的心理,抛出超过20%的收益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现实中,一些投资者为了追求高回报,看到20%甚至10%的投资平台就已经异常心动,头脑失去冷静了。“e租宝”共推出过6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间,远高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位投资人这样算到:“我拿10万块钱比较的话,在银行放一年才赚2000多块钱,放在‘e租宝’,它承诺的利率是14.6%,放一年就能赚14000多块钱。” 投资者盲目的追求高收益,而不重视平台的风控水平,承兑能力,从而让自己血本无归。因此投资人在选择平台投资时千万不要看到高收益就盲目投资,这会像赌博一样往里面砸钱。 最后,切勿盲目投资,投资者应做好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了解P2P平台的基本信息,二是认真研读与P2P平台签订的相关合同。 在了解P2P平台的基本信息方面,投资者应当查验P2P平台公司成立时间、注册规模、营业网点布局、模式等情况,进行初步分析选择。再看平台的创始人和股东实力,查询ICP注册备案,除了看是否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公司审核,还要确认平台宣传备案的股东和P2P平台之间的准确关系。成立时间比较久的平台公司,一般情况下,其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出现跑路的可能性会小一些,更容易取得投资者的信任。 除此之外,P2P平台的赢利模式也是需要考察的。多数P2P的盈利主要通过在平台上收取手续费,包括产品分销、资产承销等手续费,以及一些数据信息服务等费用。仅仅是这些赢利,P2P平台是无法承受高额的回报率,因此回报率过高的P2P平台存在诈骗的可能性较大,要注意防范。 在认真研读与P2P平台签订的相关合同方面,投资者更要特别注意。在将资金投入P2P平台之前,要与其签订相关的合同。不同平台,其合同的名称也不同,如咨询服务协议、投资协议、理财协议等。有些P2P平台提供的协议内容复杂、术语较多,非专业人士根本无法看懂,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对合同进行审查,以了解此协议中对投资者不利的部分,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投资者要明确协议中对其权利约定是否明确,以及权利如何行使。如果投资者的权利无法保证,那么此类协议风险性较大,签署时要小心谨慎。 遭遇P2P平台“跑路”该怎么做 “e租宝”一年半内非法吸收资金500多亿元人民币, 遍布中国31个省市区,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巨大,更有甚者,家破人亡的事故也时常发生。而在遭遇P2P平台跑路之后,投资者如何合法有效的维权、最大限度地挽回自己的损失,则是重中之重。 P2P跑路后,投资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将跑路的公司老板追回来,送进监狱。更重要的是如何追回投资款,挽回投资损失。 笔者认为,应对P2P跑路风险还是应以事前防范为主,事后救济为辅,建议引入专业团队,共同防范。 如果投资人或借款人在投资或借款之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担保,就为后来的损失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近年来的网贷平台,更足以说明,一个优质、良好的、真实可靠、禁得起调查的平台和担保才是可以考虑进行借款或投资的平台。从目前“e租宝”发生的跑路案件而言,实际控制人名下的资产不足以偿还投资人的本金,有的甚至在跑路消失之前已经完全将资产进行了转移或者因为经营不良,资产、资金所剩无几。 针对P2P平台诈骗事件,从律师的角度而言,如何能真正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防范风险,净化P2P网贷平台,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由专业律师或专业会计师一起,做尽职调查,设计担保的模式、担保环节,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与网贷第三方监督平台一起,做好前期的尽职调查分析,防范风险,确保投资本金和利益回收。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防范,目前,笔者处理的单个大额借款合同,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这种模式让投资人放心投资,让借款人、资金使用人有压力,既满足了资金方的资金需求,又活跃了民间资金的借贷。 而针对P2P平台跑路案件已经发生的损失,从法律的角度维权主要涉及到民事维权和刑事维权。投资者可以向公安机关及法院寻求法律救济,减少自己的损失。 首先可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向公安机关寻求救济。 P2P跑路事件发生后,投资者应当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以查明相关案件事实,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存在情况、被害人数量及金额、相关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相关负责人的情况等。如果其涉嫌构成犯罪的,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如果属于民事案件,那么投资人只能向法院诉讼解决。 跑路行为可能涉嫌构成的犯罪包括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公安机关会根据案件事实以及相关证据,确定相关罪名,以移交检察院,最后向法院提起公诉。 另外,事件发生后,投资者一般都急于收回投资本金,因此往往认为,公安机关介入是追回财产损失的最快途径。但往往事与愿违,公安机关介入后,需要进行侦查,一般案件的侦查期限为2个月,复杂案件的侦查期限最长为7个月。这类案件,由于涉及的投资人数比较多,案件侦查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短时间内追回损失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在没有任何抵押物或资金去向成谜的情况下,追回损失会更加困难。 因此,投资者在报警时要分情况来进行,如果P2P平台就是诈骗的,那么应当迅速报警;如果P2P平台只是暂时资金链断裂,而且其有相关自有资产或其他项目资产进行偿还的,那么投资者可以暂缓报警,给其适当的时间,看其是否能够偿还,如果能够偿还的,对双方而言则是皆大欢喜。 其次是向法院诉讼维权,及时查封相关财产。 在投资者与平台公司的协议是合法有效的情况下,事件发生后,投资人应当尽快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法院采取相关财产保全措施,以查封平台公司的现有资产。 P2P平台在往外出借资金时,一般需要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即有抵押物,当然前提是抵押物是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相关款项还是有保证的,但如果抵押物是不真实的,或者没有办理抵押登记,或者存在一物多抵的情况,那么投资者的款项能否收回则存在疑问。 P2P跑路事件所涉及的受害者往往范围广,损失重。损失已经造成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地维权至关重要。投资者的维权道路漫长且充满困难,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理性与慎重考虑,全面了解借款人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客观的信用评价,熟悉法律常识,向法律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做好事前防范工作。投资过程中则应注意证据的保存,以备不时之需。事后救济,维权之路多是“持久战”。维权者也要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务必摆正心态,保持冷静,理性维权。 投解析: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
据了解,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跨学科”行业,融合了金融、通讯、信息和it等行业,但目前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具备这类跨行业复合型人才较少,互联网金融综合人才已经成为香饽饽。有关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显示,16%的人员从事独具金融特色的风控岗位。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特点:年龄在18-30岁占比61%;大学本科学历占50.6%,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 调查报告显示,58.5%的从业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有信心,认为不会迎来寒冬。因为看好行业前景而选择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员占比54.9%,超过半数。同时,该行业从业者稳定性较好,近期没有明确跳槽计划者占到34%,近期确定无跳槽计划者占到31%。这意味着,经过近一两年的调整与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将步入稳定。 据介绍,由于互联网金融人才紧缺,互联网金融行业大部分人才都是从其他行业跨界而来。根据中国智库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白皮书》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85%的人才是从其他的行业转行而来,行业中凝聚了计算机、金融、管理专业等人才。其中,互联网金融人才中有34.8%的人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事的是工程或信息技术,这说明在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人才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公司对于人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这一类公司通常会制定一些中长期的激励机制,让他们可以从公司价值的增长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增长。对于传统企业中高管而言,互联网金融无疑是转型的一个新突破口。 另外,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专业金融人才的需求依旧很坚挺。而与传统金融公司相比,互联网金融行业员工收入提高速度最高,所以也吸引很多金融人才转行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当中。 ...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互联网金融转型的步伐也在加快。今年以来,尤其是在春节后,随着监管效果的显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发展成为市场共识,而从目前,智能理财、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三大业务方向受到业内青睐,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跑道一:积木盒子转型智能金融集团 6月2日,定位于智能金融服务商的PINTEC(品钛)集团在北京宣布成立。PINTEC专注于金融大数据处理和金融科技开发,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高效的智能金融服务解决方案。PINTEC旗下拥有读秒、一点基金、积木盒子、企乐汇等子公司,并将于近期成立智能投顾公司。PINTEC集团成立后,创始人董骏将出任集团CEO,此前董骏为积木盒子的CEO。 董骏表示,“创业四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从专注于大数据征信的企乐汇起步,到借贷撮合平台积木盒子的崛起,再到智能信贷引擎读秒的上线和一点基金的成立,我们走出了一条‘数据—交易—数据’的金融创新之路”。他表示,PINTEC集团和旗下企业将专注于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业务,用科技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 PINTEC旗下子公司坚持合规先行和技术驱动的发展方针。企乐汇拥有央行企业征信牌照,在传统征信基础上,注入了大数据基因,开展大数据征信业务; 读秒则定位于智能信贷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核心产品是读秒智能信贷决策引擎; 一点基金拥有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专注于场景式基金销售技术解决方案; 积木盒子是全线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 而即将上线的智能投顾则是PINTEC旗下的新一代智能化投资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PINTEC集团成立后,旗下子公司将在集团领导下独立运营。读秒CEO由周静担任,一点基金CEO由胡伟担任,谢群将出任积木盒子CEO,即将上线的智能投顾业务的CEO则是郑毓栋,他们在各自领域拥有数十年的从业经验。 “我们的智能信贷公司读秒,已经推出读秒个人版、读秒企业版、POWERED BY DUMIAO 三大类服务,每月交易量呈现倍数增长,但是人员投入并没有增加,边际成本递减,这得益于我们前期在大数据上的投入和研发;即将上线的智能投顾,其背后的支撑也是大数据与金融科技的能力”。 而在此前,京东金融、宜信财富也发布了类似战略,智能投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跑道二:消费金融竞争激烈 近日,蚂蚁花呗联手支付宝,在7个省市推出电费代扣功能,这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场景拓展上的又一创新。 用户只要通过支付宝的服务窗,选择相应的电力公司服务窗,进行“电费代扣”签约,并选择“蚂蚁花呗”进行支付,可以实现每月电费的自动缴纳。 蚂蚁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用户在消费时,可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体验。 今年开始,蚂蚁花呗深入多个线下场景,继上个月推出医疗分期付款后,蚂蚁花呗又进入了生活缴费领域,在浙江、上海、天津、重庆、湖北、深圳、吉林等7省市推出电费代扣功能,探索基于生活服务结算场景的消费金融。 这是继蚂蚁花呗进军医疗行业后的又一场景创新,“互联网金融时代做消费金融一定要有场景,蚂蚁花呗希望通过不断的场景创新,服务更多的消费者,”蚂蚁花呗产品总监郝颖说。据悉,依托支付宝推出的公共事业缴费平台,蚂蚁花呗预计在年內为20个省市自治区的用户提供水电煤、有线电视费等代扣服务,哪怕足不出户,哪怕账户里余额是零,用户也无断水断电之忧。 同样,在消费金融领域,浦发银行信用卡近期推出创新金融解决方案——“梦享贷”系列产品,以满足新消费背景下的差异化消费金融需求。据悉,“梦享贷”是一系列创新消费信贷产品的总称,旗下包括九款现金分期产品,针对不同人群的生活消费场景,把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场景式分解,深度融合并嵌入消费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消费金融服务需求。 例如“二宝贷”专为国内二胎政策放开之后的年轻父母设计、“健康贷”则考虑到了在外工作无瑕照顾父母但又想尽孝的年轻人群,而“环保贷”则适用于身体力行践行环保理念的环保达人,用于购买新能源车及其它环保产品。 跑道三:供应链金融受青睐 日前,国有控股的沪上票据理财平台——小狗钱钱在上海举办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研讨会。在会上,小狗钱钱还与韩中交流协会中国总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步平台将与韩中交流协会中国总会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以协会为切入点,依托会员企业的优质资源,并整合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等大数据信息,为协会实体经济产业链上的各大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渠道。而在实现产业链整体增值的同时,公司也将充分挖掘出供应链金融的内在潜能,完成自身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品创新及业务升级。”小狗钱钱创始人CEO甘俊杰表示。 近日公布的《2016年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 中显示,截至目前,P2P网贷圈涉足供应链金融的企业有20余家,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有、房地产、农业、制造业等。 报告中还指出,相比其他网贷模式,供应链金融呈现出了资金周期短、利率低于行业均值、融资额度小、贷款余额增速远高于行业、借款人融资频繁、新增投资人投资金额高于行业水平等特点。经济形势下行,资产荒愈演愈烈,网贷投资人对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投资倾向更强。 而京东金融副总裁王琳介绍,京东金融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方面已搭建完整的链条,主要包括信贷融资领域的“京保贝”“京小贷”和“动产融资”三大核心产品,能满足企业在信贷场景下的不同融资需求。 “京保贝”是集京东基因、大数据基因和互联网基因为一体的一款互联网保理产品,同时也是京东金融第一款产品。“京保贝2.0”并不是单一的融资产品,而是适用多种供应链模式、将链条上各种融资需求运用的金融工具整合为新一代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
近期,互联网金融行业“商战”不断。恒生电子与金证股份“隔空”喊话刚完,同花顺与万得的“拉锯战”又现新剧情。再联想到此前大智慧与彭博社的纠纷,外界不禁要问,互联网金融到底怎么了? 互联网金融始于渠道革命,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最直接,也是最大的优势在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渠道。在银行、保险、基金等高昂的销售成本面前,互联网是天然的革命者。两者结合体现的爆发力,唤起市场对互联网金融强烈的看好预期。 互联网金融的局部市场示范效应,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和产业投入,金融数据、金融软件、P2P等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在国内的金融信息领域,涌现出万得、同花顺、东方财富、大智慧等知名企业,恒生电子和金证股份等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大潮成为了国内金融IT服务商代表。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论是横向比较西方国家,还是纵向自身比较,产业资本都有足够理由看好互联网金融。根据中登公司最新统计,投资者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16年2月,期末投资者数为1.02亿户。同时,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1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8.4万亿元。 崛起的中国蕴藏着巨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但是,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从业人员以技术人员为主,构成较为单一,人才积累较为欠缺,缺乏通晓金融、互联网及编程知识,又具备IT运营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上述复合型人才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培养。为此,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相互挖人组建团队,临摹行业先行者,比资产收购更为盛行。 从产品而言,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万得、同花顺、大智慧等面向机构用户的金融数据业务,基本都采取“宏观经济+行业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及财务数据”的产品组合。围绕着证券IT业务,恒生电子和金证股份采取“软件+服务”模式抢夺市场。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谁都输不起。但是,互联网金融说到底是服务竞争。既然各家的产品都差不多,对于用户来讲,价格将是决定采购的重要因素。更何况,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不高,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出现相互诋毁等不正常竞争,也是意料之中。 随着维权意识的提升,我国互联网金融势必将经历一场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创新能力不强、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排挤出市场,市场份额将重新划分,业内优秀企业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的机会。 ...
当强劲的牛市到来时,似乎哪儿都是赢家。任何一个创企,但凡披着某种商业模式的外衣,都能值8、9、10位数。并购活动也达到了历史新高,诸如谷歌和微软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购创企。硅谷的风投们现在轻松就能获取高回报。 结合风投合伙人的多元背景,似乎有理由认为挑选优质的公司是个可以被训练的技能,不像歌手运动员那般倚重于才华。事实真是如此吗?DN Capital的联合创始人Steven Schlenker给出了他的答案: 在世道还算景气的时候,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VC;而当日子不景气时,又没人愿意当VC了。在1999年末,经过2年的时间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大量来自收购界、运营机构的人群涌入风投市场,甚至还有初出校园的后生。一小部分人成功了,绝大多数人失败了。在2002年到2004年期间,我们习惯用B-to-B(“回归银行业”)和B-to-C( “回归咨询业”)指代那些在风投行业到此一游的伪风投资本家。实际上,那些认为风投是件容易事的人注定会在不景气的市场里表现不佳,除了极少数踩狗屎运的人。 不论市场好坏,风投都很难做到始终表现良好。就像在公共市场中,你自然想在没有人买的时候低价买入,在大家都过度支出的时候高价卖出。然而,当没有人愿意买的时候,除非你能够充分信任你的投资人,而你的投资人又相信他们的投资人,否则你很难寻求到资本打入混乱市场。而当每个人都在过度支出时,如果你没能在机遇出现前找到库存良好的公司进行投资,那么经济繁荣时你投的公司就会因为不够成熟而难以立足(当市场热起来时,投资价格往往偏高而很难产生回报)。 来看看以下这些事实: a)在时机良好时,是个人都认为他们有能力创办一家成功的企业; b)即便市场景气,大多数风投公司也会有20-30%的总损耗率,而在不景气时,这个比例会超过40%; c)除了特别热门的领域,即便市场运作良好,你也要预留出至少7年的时间,让一家公司发展成熟; d)现在把一家公司培养成熟需要的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多(当然,和创办一家公司需要的钱比还差了点); e)受限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筹备IPO的公司的最低收入门槛还没有下降,失去了IPO的置信威胁,很多企业都不能将销售价值最大化; f)在很多领域,产业整合最后都导致了更少的创企收购大多数的公司; g)技术发展趋势正在加快,所以当你投资组合中的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它所处的领域可能也不再热门了; h)由天使投资人低息借贷而引发的竞争,会导致很多领域的毛利下降(如市场推广、广告创企等),同时客户获取成本上涨利润降低; i)如果你所在的风投公司不是行业中排名前10的佼佼者,那些企业精英和被抢着收购的大公司都不会看你一眼,这就是来自风投世界的挑战。 有些在经济低迷中受损的有限合伙人,以及那些糟糕的经理挑选者,会写出一些给市场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的建议。比如: 1.减少管理支出。但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和其他公司竞争优秀人才,而这些人在风险调整期后可以在收购、对冲基金以及企业融资中帮你赚到更多钱; 2.提高普通合伙人的最低投资贡献,以期能调整利率。但实际的效果是,你把重心转移到之前已经做得够多的普通合伙人身上,还会打压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3.将投资人的门槛比率进行分层。这样一来当一笔投资快要结束时,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收益会产生严重偏差; 4.加速流动性交易的进程。后果是:要么普通合伙人为了发展阶段的投资而放弃早期投资,要么过早出售手头的优质企业使得整体的投资内部收益率受损。 最后,哪怕你打算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你最看好、最有回报潜力的创企身上,仍不可避免会遇到随着时间消耗濒临破产的公司,这就需要你: a)找到一个愿意接手这笔买卖,承担其不确定性和低交易费的金融家; b)进行团队股权分离谈判,将其脱手卖出,而不是祈祷救星出现; c)说服管理层更换一个更有经验更优秀更适合的企业家,来接替负责事务; d)时常浏览你的资金库,准备好停产成本,这样当你和合伙人一起并肩作战寻找更好的机会时员工才不会被舍弃不顾。 说到寻找更好的机会进行投资,完成这个当务之急你需要: a)让每个合伙人每周要筛选出2打新的交易; b)当你想达成一笔交易时,做出详细的内部备忘录和PPT; c)定期向你的投资人发送报告,让他们知晓动态; d)打理好你公司的业务(风投基金也算企业,毕竟也有银行户头、保险、税收和薪金等等); e)训练你的员工; f)募资。 对我们的公司而言,尽管创始合伙人都有着20多年的行业经验,但每天工作至少14小时、每周工作70-80小时(除非有特殊行业事件发生)已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只有这样才能不落于人后。 那么问题来了,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VC,该怎么做? 1.耐心打好基础 事情永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好,也不会有看上去的那么糟。不要急着找好公司,也别忙着否定那些优秀经理人创办的企业,仅仅因为它们需要二次转型或三次转型。保持冷静,根据你先前累积的经验做出行动。 2.参考过去的历史数据 最好的投资人是那些曾经赔过钱的,他们的脑中有历史留下的模板,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风投行业是一个不停实习的行业,不要因为你完成过不错的天使投资,或自己打造过一家成功的创企,或帮助公众投资人在相关领域赚过一大笔,就假定你可以利用这些技能合理部署有限投资人的资本,把它们投入私企早期的风险仓位。 3.对企业家有同理心 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家们才是舞台上的演员,风投们只是背后的推手,掌控着幕布的升降。一旦风投认为自己是舞台的中心,傲慢就会引发他们做出愚蠢的决定,不仅浪费有限合伙人们的资本,还会惹怒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家们。 4.要有创造力 不仅是为了完成交易,也是为了你的合伙人。找到一个特别的方式,既能让有限合伙人更快获得流动性资产,又允许赢家继续前行。这个方式也许是直接交易,也许是交叉交易。及时告知你的有限合伙人结构化的信息,这样当他们受到来自上头的压力,才知道该如何解释必须坚守投资你的这个资产类别。 5.保持战略一致性 不要今天投资生命科学领域,明天加入清洁技术,后天又捯饬物联网。你这样会搞乱自己、搞乱市场,也会弄晕你的合伙人。除非天降奇迹,否则你是不可能得到回报的。 6.打开你的人脉(前提是先构建人脉) 对某个企业家说“我可以为你的公司增加价值”这种话毫无意义,除非你能接触到他接触不到的人,可以将他们的演讲稿转变成能吸引别人投资的实际价值,以及有一批足够信任你、愿意帮助你和你投资的企业家的支持者。 7.当好军师,但也别害怕站到有争议的立场 既然最后是由企业家们来运行公司,除了上述的情况他们会期待你挑战他们的设想,这会让他们认真思考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投入时间和管理资产负债表。一些精彩的投资故事里面的公司都是以投资人的建议为展开点,我手上就有几个这样的例子,如果那几家公司没有听从我们在董事会上积极讨论出来的结果,现在估计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 8.搞好和投资人以及联合投资人的关系 一家风投公司不会仅仅因为错误的战略、有限的市场、技术不到位或是企业家不靠谱而死掉(尽管这些原因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风投死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钱了。要确保你和其他的风投培养出了良好的关系,这样你才可以利用你有限的资金去帮助你最看好的公司实现它的潜力。 9.做好风险管理 预先备好小额支票,尽量帮公司融更大轮的资金。一旦发现公司失败的苗头就及早收手,把最多的资金留给你最好的候选公司,哪怕这样会导致平均成本上升。你的目标不仅是帮助企业家创建好公司,更是要让投资人们获取巨大的回报。 10.回报 通过投资组合,你必须要能为你的投资人带回收益。如果你的公司不能在连续两轮投资后,更好地获得风险调整和流动性调整收益,那它就很可能会破产;如果你个人不能连续两轮投资都获得收益,那你的合伙人就可能(也应该)离开你。 上述的所有都是为了说明,想要挣钱除了当风投,还有很多更加简单的方法,不要仅仅因为在天时地利时它看起来像个简单的活,就假定它是一个好做的职业。风投们可以说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商业人士,但他们往往只是做出理智清醒的决定,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哪里钱多往哪钻。 终身学习的机会、结识优秀的企业精英和合伙人、持续的智力挑战和激发,以及在低调帮助别人后得到的快感,这些才是一个风险投资家真正想获取的益处。 众筹行者: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
亿万富翁、资深网红、风险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利用10年时间向Gawker Media复仇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两派声音各不一样,但似乎很少有人关注Gawker Media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即使这场官司败诉,除了赔偿之外对它还有哪些影响。这个公司的玩法对中国的媒体们会有怎样的借鉴。今天作者 就借着Gawker Media旗下最重要的媒体之一Lifehacker给您讲讲这家媒体集团的玩法。 先说一下背景,lifehacker是Gawker Media旗下的一个以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和软件应用为主题的科技博客。Gawker Media则是多个细分领域牛叉博客的母公司。除了针对生活科技的lifehacker,它旗下还有Gawker.com, Deadspin, Lifehacker, Gizmodo, io9, Kotaku, Jalopnik,和Jezebel等。这些网站有些是针对明星八卦的,有些是针对体育运动的,有些是针对游戏的,有些是针对科幻迷的,有些是针对女人和性的。这些网站尽管在内容上各不一样,但都保留着统一的页面设计格式。 为什么lifehacker能火的一塌糊涂?当然是因为它足够大的潜在人群基数。对于任何新兴事物都需要有一个普及过程,特别是电脑和智能手机这类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玩意,普及的过程就更加漫长。而且,技术难度本身就注定了: 第一,电脑和智能手机遇到问题时,很大程度上需要求助于专业人士。这样的人群有多大,你懂得。 第二,难度与乐趣并存,催生出了大批的对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探索者和尝鲜者。他们疯狂的寻找一些小窍门,发现一些小应用,购买一些潮流数码产品,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装逼欲。要知道探索和尝鲜是无止境的。这种爱好者有多大,全球范围内找出几千万人还是问题不大的。 第三,life hacking在美国已经慢慢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大家慢慢发现,通过这些小窍门、新工具、新产品可以更有效率的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并且让日常生活充满乐趣。 美国人民对于life hacking的痴迷,和中国人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养生技巧、治病偏方等的痴迷是类似的。这也让lifehacker从开始就具备了很好的群众观念基础。 上述关于它的用户和需求的满足并不只是它一家,它也不是第一个做的。为什么会是它? 第一,定位清晰,用户习惯培训良好,场景替代强。定位清晰就不多说了。lifehacker在2005年1月底发布,在它之前已经有很多家纸质媒体在做类似的事,但它是第一个做这个事的网站。在中国也是如此,《电脑爱好者》、《电脑报》、《电脑迷》、《微型计算机》、《大众软件》等等纸质杂志直到目前也都还在做类似的事。据称这些纸质媒体里也还有大量的死忠粉。而lifehacker所做的就是对于这些纸质媒体的场景替代。 它的优势非常明显:第一,内容全部免费,省去了昂贵的杂志订阅费用;第二,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比杂志过瘾;第三,更方便快捷。充分利用了“链接”功能,而杂志则都是留下网址,用户再在电脑上手工敲入。第四,抓住了风口。从电脑的普及,到笔记本的普及,到智能手机的普及,到移动App的普及,再到智能硬件的普及,life hacking的理念没有变化,但内容却不断的在变化,而且都是主流的变化,这也都是对这个最大的生活科技媒体的利好。 第二,渠道推广上非常牛叉。第一点,正如@龙真 刚才所说,它的母公司Gawker Media旗下有多家细分媒体,这些媒体的共同特点就是面向大众。这么多媒体,其实用户都是同一群人,只不过满足他们的需求各有不同而已。Gawker Media对旗下媒体统一设计格式,无缝的互导流量,让同一群用户在不同媒体之间来回流动,各个媒体之间互相带动。而lifehacker既是其他兄弟媒体导流的受益者,也是兄弟媒体流量的提供者。第二点,由于面向大众,它竭力在各种社会化媒体上放大影响力,强化多层传播体系。在Flipboard,Google,Pinterest,当然还有facebook和twitter上的推广都很牛叉。第三点,它遵从CC协议(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license)。这点也非常重要。只要你注明来源,而且不用于商业用途,就可以自由转载。这让它的内容得到了更多传播,从而强化了它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带来了更多流量。 第三,检索功能很赞,但还可以更赞。lifehacker尽管也追求内容时效性和新闻性,但总体来看,这方面给人的感觉并不强,因为产品和技巧的因素太多。而用户也并不是只看它现在的内容,可能解决问题的更多的是它之前的内容。所以lifehacker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对于历史文章的检索。在这一点上,lifehacker对每篇内容都做了标签化处理,也在努力实现更良好的检索,但无疑现在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这点它需要再加强。 第四,盈利模式清晰。lifehacker很牛叉的玩法就是“内容即营销”,在中国俗称“软文”网站。它的产品和技巧介绍本身就是对客户的推广,直接导流到对应网站。这也是它特别乐意采取 CC协议的原因。 lifehacker的真正牛叉之处在于:第一,“独占”,它巧妙的让用户在意识上把lifehacking这种生活方式与lifehacker网站捆绑在了一起。细分、绑定和引领一种生活方式。第二,母公司Gawker Media媒体群的交叉营销,让同样的一群用户在几大媒体之间来回流转,强化lifehacker的流量优势和第一条的“独占”品牌认知。看了这么牛叉的玩法,你不觉得国内外其他的媒体玩法都太Low了么? 是的!Gawker Media就是这样的一个吸收同一群人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站群公司!盈利模式就是“内容营销”的新广告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它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为碎片化的时间导致站群之间和内容之间导流不再那么方便。这像极了国内门户网站在面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时,各频道之间的互相导流难度加大,甚至很多本来就没有竞争优势的二级频道会消亡一样。这确实也加剧了Gawker Media对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的恐惧感,所以通过更极端的方式来获取流量,以服务“内容营销”的广告模式。正是这个极端的方式让它面临着更多的被诉讼风险。但客观上来说,Gawker Media的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都非常不错,而且非常稳固,非常值得国内的媒体和新媒体借鉴。不要把它看成一个纯粹的八卦媒体,和一个简单的值得唾弃或同情的媒体公司。 ...
被明朝弘治皇帝看中的风水宝地,正在成为吸引万千创业者的“汇龙”之冠。 日前,位于北京回龙观的腾讯众创空间(北京)宣布,将于7月份正式开园,其由腾讯开放平台、英诺创业圈与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共同筹建。 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双创社区——“回+”双创社区的首发旗舰项目,以其5.5万平方米的规模,成为截至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众创空间。“55000平米的空间规划提供了2000多个联合办公工位、4500平米投资人专属空间、60多个会议洽谈室,1000平米地下车间,15000平米加速器服务空间,10000平米生活配套,10000平米花园广场,可承载500支以上创业团队,”英诺创业圈合伙人、腾讯众创空间(北京)运营方负责人刘怀宇表示,“回龙观地区的人才太特殊了,既有高校,又有互联网企业,又有IT企业,又是一个非常年轻化社区,又是人群密集社区,这些特点综合起来真的是非常非常独特的资源。” 据介绍,一期试运营阶段已有40多支创业团队先期入驻,入住率100%,总融资额超过2亿元,估值总额超过20亿元,其中包括通用机器人、小萝卜科技、掌贝、智行者无人车、易微通、智能公会、清华X-studio实验室、北航机器人实验室等项目,覆盖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文化创意、智能制造、教育、医疗、O2O等各领域。 “北漂大本营”成为“北创大本营”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众创空间已经拉动经济价值达到500亿元,解决就业1100万。 作为亚洲最大的居住社区,回龙观34平方公里的区域里面,聚集了约60万人口,是北京最大的“北漂”聚集地,聚集了一群“心怀梦想、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光是百度就有四五千人住在回龙观地区”,英诺创业圈合伙人李竹透露,“除了中关村、海淀外,昌平是创业人才最密集的地方。腾讯在海淀区到处找地方想做一个几万平米的众创空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确实在海淀区已经是非常难找了。昌平区在过去一年多里在双创方面有非常多的举措,包括回+的创业社区,包括母基金,正逐渐形成很好的生态。” 对此,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颖表示:“这个项目可以说既是腾讯众创空间的旗舰项目,也是昌平区打造全国首个双创社区即回龙观‘回+双创社区’的首个项目,还是英诺创业圈拓展联动的首个标杆项目,我们三方的目标是联手打造出全国最大的单体创新创业微生态。” 据记者了解,对于在“微生态”中的创业者而言,可谓除了集中精力“创业”之外,一切都可以“犯懒”。比如,众创空间提供了智能办公系统,通过基于微信端的智能控制IT系统,用手机就可以完成遥控管理门禁、设施预定、网络、打印、付款、查询创业服务信息等全部服务。众创空间还有全国首个Pop-upBox集装箱街区、首个智慧餐饮街区(智能无人餐厅、自助送取餐)、自助健身、DIY自助厨房、充电仓、汽车租赁等等。而这些富有科技感的服务本身,很多就是创业团队的项目。 “三方投入的其实都足够多,所以我们可以期待的是,这将是国内最意思的创业社区。是不是最好的我们拭目以待,但是一定是最有意思的”,李竹表示。 腾讯资源资金成为“暗线” 尽管截至目前,落户回龙观的腾讯众创空间,在规模体量和科技感上无出其右,但在很多创业者看来,除了“有意思”之外,能够通过入主该空间而最大限度的“接近”腾讯或更具吸引力。 腾讯众创空间华北区运营负责人唐彭壮透露,从6月2日起,腾讯“互联网+”创业大赛的文化创意和智能制造两个领域的初赛将由众创空间主办,此外,复赛也将落地众创空间。 据悉,本届腾讯“互联网+”创业大赛将决出有新一代创业领袖潜质的新星,腾讯将为优秀项目提供价值2亿的创业服务资源,扶持其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独角兽。 “腾讯用了五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真正的在做开放,也一直会坚持下去做开放。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为了开放在竭尽全力。我们连接了400万家创业公司,接下来的能量是无与伦比的。腾讯把众创空间作为自己的开放策略重要的杠杆,我们会跟投和支持、加速一些项目,在三年时间内用100亿的流量资源来支持100家市值过亿的公司,去年已经有4家市值过亿的公司,已有5家公司真正上市”,唐彭壮表示。 ...
关注我,带您换个“姿势”,“深入”看互金。深8君戏言电信运营商做互联网金融这事靠不靠谱问题,众说纷纭。但电信运营商在用户数、渠道以及资金上拥有很大的优势,就看怎么能实现整合。电信运营商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该如何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样的话题值得深究,可以为其它企业涉足互联网金融提供参考。 近日,中国移动宣布向仁和保险旗下财险与寿险投资20亿元,拟分别出资10亿元认购其中的20%的股权。对于此次出手保险业,中国移动表示是基于自身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有较强的战略协同价值,可以实现双方的协同发展。 电信运营商们进军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并不少见。比如中国电信旗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甜橙金融”,其旗下的“翼支付”业务用户已超过1.7亿人次。中国联通也曾携手百度和富国共同推出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沃百富,打造“通信+金融”创新模式。中国移动虽然起步慢,但也在2014年8月,推出旗下第一只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聚宝,获得上亿元的申购额度。 对于运营商们做互联网金融的事实,因为自身缺乏专业金融经验,在外界并不为人看好。但先别急着下定论,相比于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深8君认为运营商们有如下四大优势: 一、账号入口及用户价值 截止到去年11月,中国移动用户数为8.25亿,其中4G用户2.87亿。而随着电信实名制政策的逐步推行,今年底电话用户实名率将达到95%。这意味着,中国移动拥有与QQ、微信同等量级的亿级用户数,但是用户画像将更加精准、黏度更高。 对中国移动而言,在去年12月举行的201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曾两次谈到提升现有“8亿多存量用户的价值”,这也是中国移动高层近年来罕见的提及存量用户价值,用户经营也成为中国移动未来战略的重要指向。 深8君认为,从账号本身的闭环看,在前端,手机号成为新的登陆入口,而在后端,也成为接收各种“验证码”的终端,手机号这11位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用户的网络消费行为能否达成。(注:百度之前做金融不被看好,就在于没有形成自身的账号体系)。 而从用户价值和需求看,当海量的手机号背后都是一个清晰可见的真实用户,尤其还包括中高端用户后,大数据的价值将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比如在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征信领域,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拥有客户个人信息及客户消费行为信息,同时拥有强大的大数据研发能力,通过电信征信切入金融征信自然水到渠成。 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的“甜橙信用”已取得央行发放的企业征信牌照,并将为通信供应链金融提供征信服务;而个人征信产品“甜橙分”用户数也已经突破20万人。 二、由话费支付,延伸到金融消费场景 你可能没用过淘宝购物,也没用过QQ、微信聊天,但你一定缴存过话费,这个刚性需求,正是电信运营商与用户发生金融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连接器。而且电信运营商通过充话费等的各种促销活动,本身积累大量的用户沉淀资金。余额宝当年能够迅速崛起,就在于对用户来说,不仅仅能够提供理财功能获取收益,还可以进行购物消费,将资金在体系内的循环流转价值实现最大化。 当然,要盘活资金做互联网金融,对运营商而言也不可能仅是话费。比如一方面,中国移动此前成立的咪咕公司,将原来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五大基地的业务整合运营,今年将重点打造咪咕+平台,输出数字内容并提升内容的变现能力,意在打通自身在内容和信息消费的路径;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外部的理财、购物场景,比如中国移动之前与汇添富合作推出的聚宝金融产品,让用于预存的话费成为理财产品,另外移动商城等将拓展电子商务的消费。 除了金融消费需求外,在支付方式上中国移动在今年将加快NFC发展,在100个城市发展NFC公交应用、100个高校开展NFC校企应用,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移动支付应用,在2016年底发展1000万名NFC用户。 三、渠道和用户拓展优势 全国各地上万家的移动营业厅,将成为中国移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阵地,而且这种线下门店资源,除了传统商业银行外,是其它任何互联网金融企业所不具备的。而在终端渠道上,中国移动今年已经与小米、VIVO、华为、OPPO、三星、联想、酷派、魅族、金立、中兴等终端厂商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运营商未来推出的金融产品,不排除可以借助这些终端厂商渠道,迅速推向用户。 而在目标群体的拓展上,中国移动在校园、区域、农村以及国外推广等方面的优势也较为明显。当前农村金融和国际业务,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空白。而作为农村刷墙的鼻祖,各大电信运营商们更有经验,在农村可以通过这种信息消费带动金融信贷的消费。在国际化拓展方面,运营商们海外布局也走得更远,虽然类似互联网金融业务可能会遇到境外政策的监管问题,但仍可以去尝试。 深8君认为,当电信运营商们将这些渠道优势进行整合,并且针对目标客户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后,那未来爆发的潜力则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资金优势 做互联网金融在资金、技术以及人员方面具有高门槛,这也是很多企业想做但是又做不了的原因。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在中国铁塔公司成立后,运营商已经将以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的基站建设、维护剥离出去,这也是未来电信业“网业分离”的需要,这意味着运营商们可以重点拓展业务空间上。 而在资金方面,根据中移动2015年业绩报告显示,其账上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多达407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5.5%,总资产债务比例为0.5%,资金方面也不是难题。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果万一打起补贴战,那电信运营商们在补贴经验以及后续支持力度上,显然胜算也更大。 尽管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电信运营商有着上述几个优势,但是如下三大难题还是绕不开: 1.政策体制制约。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央企本身所具有的国有体制,其在相关创新、激励机制,如何与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兴业务产生协同;其二,国务院国资委也有明确指示,做好主业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央企基本要求,央企要严格按照国资委要求,做大做强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其三,在当下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风口浪尖,央企投资互联网金融可能也将面临最直接的监管。电信运营商们能否走好这三步棋,在后续将面临最大的考验。 2.金融专业经验不足,发展步伐太慢。相比互联网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看到运营商们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过多集中在支付、理财等这些较为初级的领域,未有更多更深的涉及。在牌照资源稀缺且瓜分殆尽的当下,这样的速度太慢了。而且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的一个需要数据支撑,同时又源自金融行业的新兴业务,电信运营商在从业经验不足、行业理解匮乏等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数据挖掘方面的人才,懂金融甚至有相关从业经历的业务人才同样重要。 3.用户平台体验。运营商在电信方面的用户体验,一直饱受弊病,而互联网金融则是一个更细、更专业、更注重用户的业务领域。比如需要将现有服务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和理财产品账户打通,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体系;产品使用界面是否简洁流畅,如何进行创新性的设计;能否建立更加专业规范的客服团队,及时解决用户需求等等。如果电信运营商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便拉到了用户却无法实现沉淀,最终也将得不偿失。 ...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近期拟定增12亿元,此事正待监管审批。 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参与此次定增的机构有6家左右,包括现大股东腾讯集团,但是其它原股东并未跟进;由于监管对民营银行股东资质有要求,因此外资、国资背景的企业均不可能入股。 接近微众银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腾讯此次相当于领投,投资金额为3.65亿元,占发行股份的30%,以维持大股东身份不变。至于其它新入股东,按民营银行属地原则,主要仍是广东省内企业,“尽量找投资人及其关联公司对微众银行有帮助的,比如在公司治理及业务合作上”。目前微众银行尚无官方回应。 此次增资的主要目的,据财新记者了解,还是用来补充资本金。由于前期系统投入、人员成本及拨备计提等,微众银行的第一年尚处于亏损状态。此前一位微众银行股东曾表示,能承受微众银行在创立前几年亏损5亿元左右。 以微众银行目前最成熟的拳头产品“微粒贷”为例,微众银行放贷的主要来源为同业拆借及同业合作放贷,前者资金成本贵于存款,后者则由合作银行享受大部分收益,再加之业务初期拨备计提余额较大,因此微众银行难谈收益。 据财新记者了解,微粒贷的拨备覆盖率高达2000%,这既有审慎风控的原因,也系拨贷比不得低于2.5%的要求。微众银行业务基本上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爆发,导致“利息还没发生,而贷款拨备很足”。 截至2016年5月15日,微众银行累计发放贷款逾400亿元,主动授信客户3000万,现日均放贷规模在5亿元左右。出于风控考虑,近期对放贷规模有所控制。另一位接近微众银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按贷款年利率18%计,现在合作银行享受13%,微众银行拿5%。基于对消费金融的蓝海预期,微众银行预计今年就能略有盈利。 2014年底微众银行开业,被寄予倒逼传统金融业改革、发挥互联网金融鲶鱼效应的厚望。在经历行长及个别副行长等高管离职、招行关闭接口等风波后,微众银行未能如想象中迅速展翅。 网络银行横空出世之际,理想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形式实现开户,左手吸收海量低成本负债,右手通过销售资管产品实现资产出表,由此打造一个轻资产、海量客户的银行。但当远程开户落空后,网络银行不免落入尴尬困境。(见《财新周刊》“微众难题”) 工商资料显示,目前微众银行注册资本30亿,腾讯投资9亿,立业集团和百业源分别投资6亿,深圳市淳永投资有限公司持股近3亿,深圳市横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近1.5亿,深圳光汇石油集团持股1.2亿,信太科技及金立通信分别持股9000万元,中化美林石油化工集团持股63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