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郑州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成立郑州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六大领域工作小组,包括“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河南银监局副局长李焕亭任P2P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长。 《通知》显示,郑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金献为“互金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通信管理局和市政府的相关人员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 《通知》要求,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做好业务指导,对于业务嵌套关系复杂、职责难以界定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承担牵头责任,会同当地政府联合整治。 郑州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六个分领域工作小组,具体为: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互联网金融广告及以投资理财名义从事金融活动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其中“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由河南银监局副局长李焕亭任组长,对该领域各项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认定,制定P2P网贷领域工作方案,负责该领域的专项整治。做好组织、协调、联络、转办、督办等相关工作,郑州市金融办张波为联络员。 以下为《通知》原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郑政文 〔2 0 1 6〕1 0 9 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郑州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县 ( 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国办发 〔2 0 1 6 〕 2 1 号) 、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银发 〔2 0 1 5 〕 2 2 1号)和 《 全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 豫政办〔2 0 1 6 〕 7 6号)要求,为扎实做好全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决定成立郑州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孙金献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庞贞燕 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副行长 李焕亭 中国银监会河南银监局副局长 牛雪峰 中国证监会河南证监局副局长 邢炜 中国保监会河南保监局局长 赵会群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 翟政 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员:郝 伟 市金融办主任 石大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社长、市委网信办主任 司久贵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张玉申 市委维稳办副主任 江洪 市工商局副局长 李奎业 市公安局副局长 宋超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赵永纯 市中级法院副院长 刘志敏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杨智威 市住房保障局副局长 刘天启 市商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田书黎 市信访局副局长 邢冬原 市工信委调研员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研究和制定全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原则、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确定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和规划。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建立与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省通信管理局的协调联动机制,对涉及专项整治过程中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职责范围工作,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河南证监局、河南保监局做好业务指导,对于业务嵌套关系复杂、职责难以界定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承担牵头责任,会同当地政府联合整治。指导、协调、督促和组织各县 ( 市、区) 、开发区和各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研究提出互联网金融长效机制建设意见,及时向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分领域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六个分领域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市政府金融办,市政府金融办主任郝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张少康、赵志昌任办公室副主任,赵建钢、王彪为联络员。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研究制定全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研究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督促各县 ( 市、区) 、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摸底排查、实施清理整顿,具体负责组织清理整顿情况督查、评估、验收和总结工作。 (二)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副行长庞贞燕任组长,对本领域各项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认定,制定本领域工作方案,负责本领域的专项整治。做好组织、协调、联络、转办、督办等相关工作,市金融办陈宏辉为联络员。 (三)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副行长庞贞燕任组长,对本领域各项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认定,制定本领域工作方案,负责本领域的专项整治。做好组织、协调、联络、转办、督办等相关工作,市金融办陈宏辉为联络员。 (四)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河南银监局副局长李焕亭任组长,对本领域各项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认定,制定本领域工作方案,负责本领域的专项整治。做好组织、协调、联络、转办、督办等相关工作,市金融办张波为联络员。 (五)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河南证监局副局长牛雪峰任组长,对本领域各项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认定,制定本领域工作方案,负责本领域的专项整治。做好组织、协调、联络、转办、督办等相关工作,市金融办尚敏为联络员。 (六)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河南保监局局长邢炜任组长,对本领域各项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认定,制定本领域工作方案,负责本领域的专项整治。做好组织、协调、联络、转办、督办等相关工作,市金融办巴伟娜为联络员。 (七)互联网金融广告及以投资理财名义从事金融活动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市工商局局长吴凤军任组长,对本领域各项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认定,制定本领域工作方案,负责本领域的专项整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区及各县 ( 市、区) ,市直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对应的工作机构,统筹做好本辖区、本行业领域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 ...
这两天,“国资”平台金联所近18亿暴雷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投资人对于“国资”系平台到底安全不安全的担忧。 事实上,“国资”平台暴雷也不是第一次了,从徽金所到安心金融,再到投融无忧,一个个高挂“国资”平台,然并卵,该暴雷的依然暴雷。当然这些平台的国资背景也其实不假,只不过都是拐着弯,绕着道的国资“孙子辈”。今天,围绕金联所事件,简单谈谈“国资”平台的投资风险。 一、金联所有没有国资背景? 今天看到有朋友在谈金联所的时候给出的一个答案是:金联所不是国资背景平台。理由是其股东之一中经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在企查查显示是“有限责任公司”,而不是“国资”。 找出的答案是金联所有国资背景。 (1)中经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有国资背景 金联所股东之一中经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出资企业是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和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而这两个中字头的公司无法在工商里面进一步查到相关信息。从两个股东的名头可以判断“国资”背景还是比较浓的。 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网上查不到信息。 而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我们可以找到:“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是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大好形势下,由全国重点煤炭城市和煤炭企业发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于一九八八年十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 可以判断,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不仅是国企,还带有央企性质。 (2)金联所是国企下属投资公司投资的“孙公司” 从工商关系看,跟之前出事的几家所谓“国资”背景平台一样,金联所也差不多是孙字辈的公司。 至于这个“孙”有所多“孙”呢? 从金联所2015年企业年报看,金联所三个股东,除了法人孙超实缴资本1000万,其他都是0。从股权比例看,有国资背景的中经新世纪才占比5%。 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推测,中经新世纪的这5%很有可能是孙超通过关系“免费”送出去的,就是为了一个“国资”的背书。 (3)看到“有限责任公司”就否定“国资”不可取 在这里,我简单举个其他例子。众所周知,五粮液(000858,股吧)是国资企业,但其企查查上显示是“有限责任公司”,其控股股东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其显示也是“有限责任公司”,而其控股者是宜宾市人民政府国资委。 事实上,企查查能查到的大的国资背景公司标签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中国移动,中石油等。不过有意思的是北京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标的是“国有企业”。 看到“有限责任公司”就否定“国资”不可取,看到国资暴雷就觉得假国资背景,这种思维其实都不可取。在投资时候,一定要直面现实,其实国资暴雷很正常,任何平台都有暴雷的可能。重要的不是去否定,而是去洞悉暴雷的原因,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巧妙地去规避投资潜在的暴雷平台。 二、国资平台到底安全不安全? 首先,必须明确地告诉你:“国资平台到底安全不安全”是个伪命题! 对于国资平台的风险考量,网叔提出这么几点: (1)只有某个国资平台安全不安全,没有所有的国资平台安全不安全; (2)国资平台整体风险会比民营平台低一些,但不代表一个国资平台就一定比一个民营平台安全; (3)所有平台的安全根源(抛开道德风险),在于这个平台运营团队的风险控制能力。其次,是其控股股东的坏账兜底能力。再次是这个平台的违约成本高不高(跟具体存量资金比有关)。(4)国资平台也是自负盈亏的。迷信国资平台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幼稚和无知。我想,2015年,担保额500亿的河北融投的倒掉,应该会让很多迷信国资的朋友清醒一点。 三、撕掉标签,是成熟投资人的开始 很多投资人的投资判断水平,大概还停留在诸如“没有一个男人是好东西”的逻辑水平。好比一个不够聪明的女人,在谈恋爱的季节遇到一两个坏男人,就此断定天底下没有一个男人是好人。而这样的判断方式,把它叫做“标签主义”。 宏观讲,标签主义在投资过程中筛选投资平台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毕竟,每一个标签的建构都是因为某种“实力”相关的因素,也代表着起点的高度。在投资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标签,可以节约筛选成本。比如很多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只选择国资系,上市系,风投系或者网贷基金,这样就很快地从市场2000多个平台中筛选出几百个,然后对于几百个再精筛……如果不是,直接想在2000个平台中选择性价比高的平台,估计除了个别强迫症其他都受不了那么大的工作量……然而,很多人或因为无知,或因为懒,把标签作为筛选的终点和主要依据,大旗摇摆标签主义,常常成了踩雷的最大隐患。这个时代,标签化的“实力”太好包装了。想“国资”送某个国资的孙子一点股份,想“上市”拿投资人的钱并购一个新三板,想名声买个某些媒体主办的唯钱就给的所谓“奖项”和“评级排名”,想实力刷点交易额或者拿投资人的钱大规模推广做起来交易额…… 别觉得危言耸听,也别感叹投资如此凶险。记住,投资永远是能者赚,不能者常常在温水煮青蛙过程中“倾家荡产”。多学多看多动脑,投资之前一定要想明白哪些因素是真正跟投资风险相关的,然后观察和分析它! 最后,再温馨来一句:投资慢慢来,赚钱需要马上行动,但也切莫孤注一掷,见利失去了理智判断。 ...
不少理财公司线上线下“穿马甲”;多数员工称不存在坏账率;对于资金去向,员工并不了解,也不关心;仅口头承诺收益;老年人成目标人群…… 在过去一年,形形色色的线下理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高档的办公环境,高额的产品收益率,有房产作抵押,万无一失的保障,毫无坏账率的机构声誉,这似乎是大多数线下理财机构写照。在理财机构员工的口中,这样的理财产品堪称“完美”。 但与此同时发生的,却是理财机构屡屡爆发跑路危机、兑付危机的消息。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线下理财公司爆雷15家,受害投资人超过20万人次,涉及资金规模近1000亿元。 记者走访调查24家线下理财机构 今年6月,新京报记者走访了24家线下理财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理财产品平均投资期限是6-12个月,79.17%的线下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12%,占比近八成。 从资金的投向来看,70.83%的资金投向中小企业借款。但新京报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不少线下理财平台的客户经理并不十分清楚资金的具体投向。 超七成的线下理财平台员工声称公司的坏账率在1%以下,还有员工在调查中信誓旦旦表示公司坏账率为零。不过具体问到公司的贷款(待收)余额等具体问题时,八成以上的员工表示并不清楚。 在线下理财平台员工看来,当下行业最大的挑战是经济不景气,信用风险上升;政府政治与监管不确定性等。 15家理财机构“爆雷”,涉资金规模近千亿 中晋系被查,堪称线下理财机构近期的一大热点。 2016年4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对“中晋系”相关联的公司进行了查处,实际控制人徐勤等人在准备出境时被公安人员在机场截获,其余20余名核心组织成员在4月5日也被全部抓获。 上海警方公布的信息显示,自2012年7月起,以徐勤为实际控制人的“中晋系”公司先后在上海及外省市投资注册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业,租赁高档商务楼和雇佣大量业务员,通过网上宣传、线下推广等方式,利用虚假业务、关联交易、虚增业绩等手段骗取投资人信任,并以“中晋合伙人计划”的名义,变相承诺高额年化收益,向不特定公众大肆非法吸收资金。 中晋资产并非首家,也不是最后一家爆雷的理财平台。近期一段时间,线下理财平台频频爆出跑路或违法等问题。望洲财富上演董事长杨卫国失联又回归的闹剧;上恒资产董事长失联,集团报案;上海晋兴资产疑似跑路,未兑付金额达4亿元……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线下理财公司爆雷15家,受害投资人超过20万人次,涉及资金规模近1000亿元。 对于近期线下理财频频爆雷,分析人士表示,造成线下理财公司频频爆雷的原因在于“资产荒”时代,当前监管存在监管真空,对非法集资的侦查和处罚力度不够,导致很多线下理财公司愿意铤而走险。 非法集资案件超三成出自投资理财 4月27日,相关部门透露去年非法集资新发案数量达到历史峰值。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杨玉柱披露,据不完全统计,投资理财类非法集资案件占全部新发案件总数的30%以上。据悉,今年下半年将围绕非法集资开展全国专项整治活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称,不少线下理财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旁氏骗局的产业链,很多线下理财公司并不是经营不善跑路的,而是在成立之初就有预谋。同时,多数以线下门店为基础,以中老年为主要的营销对象,蒙骗没有金融基础知识、甚至普通经济常识的群体,通过打擦边球、甚至直接违法法律法规的形式开展业务。 分析人士认为,整治线下理财市场乱局,“疏”比“堵”更 重要,应当建立线下理财的资金托管制度和白名单制度,确立投资者适格制度等。 【目标人群】老年人最受理财公司青睐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线下理财公司的门店多靠近居民社区,老年人是这些理财公司最青睐的客户。而这类人群大多数没有金融基础知识甚至是普通经济常识。 对于门店的选址,线下理财公司也作了有意识的考虑,多数靠近地标附近的居民社区,或选择在小区门口显眼处设立门店。 泰和财富的一位投资经理称,到他们公司投资的,都是50 岁左右,有一定积蓄的人,投资额也较大。“不少老年人的钱放在我们这里,三十万、五十万。是我们去找的他们。以前都在超市等地方发广告。现在不发了,要低调。”和信财富一名员工说。 业内人士称,中老年客户对互联网知识比较匮乏,不太懂投资理财,对于风险的评估和对投资平台的真实情况甄别能力不足。不过,受到负利率时代高回报的诱惑,往往容易成为线下理财公司的眼中“肉”。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很多线下理财公司并不是经营不善跑路的,而是在成立之初就有预谋。同时,多数以线下门店为基础,以中老年人为主要营销对象,蒙骗没有金融基础知识、甚至普通经济常识的群体,通过打擦边球、甚至直接违法法律法规的形式开展业务。 【理财收益】多数理财仅口头承诺收益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线下理财公司的最高收益率在12%-14%。 对于这一收益,线下理财公司的员工首先表示绝对安全,承诺保本保收益,但由于与政策相悖,保本保收益并不写进合同中。 不同线下理财公司起投金额、资金流向有别,但投资周期基本按照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及一年来划分,也有的期限为两年。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基本都在12%-14%。 三金鑫财富提供的一款理财产品介绍显示,其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及一年的产品收益分别为7%、9%、10%和12%。 和信财富的一名员工将公司的一张收益率表摊在新京报记者面前,这份收益率表写得十分详细,其一年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最高可达14%。 当记者提出拍照的要求时,该员工称,收益率表不能拍,因为国家政策不允许平台保证收益率,所以只能看不能拍。 “我们签的合同上也没有保本保收益的说法,只是写明预期收益率。”和信财富上述员工称。 安信卓越广渠门店的客户经理也表示,公司理财产品“月月通”的年化收益为12%,承诺保本保息,但随后又解释道,虽然会口头像投资者担保,合同里却不会出现保本保息的字样,会用稳健收益来代替,最后的实际效果是一样的。 另外,有多名理财公司员工称,由于银行利率下滑,目前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低于往年。 【坏账风险】多数员工称不存在坏账率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线下理财公司都表示,公司资金安全没有坏账率。专家分析称,线下理财公司推介产品时并不充分揭示风险。 新京报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实地调查时,多名线下理财品台的员工表示,公司没有坏账率,有房产抵押,资金十分安全。 财富大管家的客户经理王先生说,公司坏账率为零,资金流很安全,不会出现兑付危机。泰和财富的一位投资经理称,借贷人都有房产等抵押,一旦逾期,公司是有能力追回来的。 和信财富和拓天伟业的员工也表示,公司没有出现过一例欠款不还的情况。但该员工同时称,自己也不知道公司每月贷款多少,收回来多少。 另外,有线下理财公司的员工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公司在贷款端出借资金的利率在法定范围内,但行业都有服务费,加上服务费,出借资金的年化利率可能达到30%。 “ 比如基准利率是1.5,年化利率就是18%,我们再收一个点的服务费,一年是12%,这样就是12+18,也就是30%。”和信财富的员工说。 对于行业的风险,一位投资经理称,最担心的是突然的挤兑,假如发生挤兑了,公司可能一时没有那么多的现金流来应对,容易产生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刚表示,线下理财产品这一销售行为并不规范,向不具有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销售产品,推介产品时不揭示或不充分揭示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法律与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郑联盛认为,由于资产负债、期限和收益率都呈现严重错配,线下理财的流动性风险只是时间问题。 【资金流向】部分员工称“不关心” 据线下理财公司员工的介绍,投资者的钱一般投向中小微企业贷款,这些贷款基本都会以房产做抵押,但具体的贷款投向,不少员工并不了解,也不关心。 财富大管家的客户经理王先生称,与投资者签订合同会明确资金的流向,投资者也可以去现场实地考察。王先生表示,公司做的是P2C,产品的资金主要用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 钱生钱财富管理中心客户经理向新京报记者推介了一个移动医疗车的投资项目,称移动医疗车由山东达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要用于免费健康体检,但需要募集包括造车、配备医疗器材的前期投入。上述客户经理表示,该项目是财政拨款,没有任何风险,政府扶持补贴,万无一失。 对于借款人拿钱去做什么,也有不少理财公司的员工不太了解,只宣称公司有良好严格的风控。和信财富的员工称,“借钱干嘛跟我们有啥关系?倒闭了可以卖房产。不管他借钱干嘛,只要有房产就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刚表示,线下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投资者很难真正了解所投资金的真实去向。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称,理财机构中钱的投向哪里也是乱象丛生。理财机构要固定给投资者8%以上的收益,这部分收益是靠投出去的钱能够产生更高的利润和回报。现在环境下,连银行都很难找到这样收益的项目,这些理财机构又如何能做到? 【资金安全】“有房抵押”、“现场考察”成重要砝码 有房做抵押,在大多数理财公司员工看来都是最重要的担保砝码。但事实上,有房作抵押,也很难保证不上当受骗。 多家理财公司的员工向投资者推介时都会反复强调,借出去的钱有房子做抵押,而且是北京的房子。 财富大管家的客户经理王先生称,这些贷款企业需要将房产等产业抵押在平台,即使这些企业资金出现问题,公司会第一时间处理他们的产业,以此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我们借钱出去都是要他们拿北京的房本做抵押,房本、公证书等一套手续都是齐全的。比如你要借200 万,就要拿500 万的房产抵押。”和信财富的员工说。上述员工把6 月15日刚签订的合同、房本和公证书展示在记者面前。上面显示,一位借款人的房产评估447 万,借款金额为330万。 翼扬财富一位员工表示,投资者可以亲自跑一趟,去核实一下,看看“钱借给谁”、“房子在哪”,核实下是否有资产抵押。但他同时表示,有些手续也有可能是假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首先要确定这些机构有没有抵押贷款的资质,很多机构是没有资质做这个业务的。其次才是考虑风险问题,并不是有房产抵押资金就安全了,抵押物也面临各种风险,比如因为抵押资料不全而使得抵押无效,或者重复抵押没有核查清楚等,这些都使投资者面临风险。 曾刚表示,小贷公司抵押贷款是用自己的钱,而这些理财机构是放出去投资者的钱,按照道理抵押物应该在投资者手里。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现在是理财机构受益,投资者承担风险,整个行业乱象丛生,理财机构收回来钱拿着钱跑了很容易,也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管,不像银行是有严格的监管的。 【监管空间】部分理财公司线上线下“穿马甲” 新京报记者调查中发现,为了躲避政策监管,不少理财公司线上线下“穿马甲”。分析人士称,由于存在监管真空,线下理财公司更难以掌控和检测;处罚力度不够令很多人铤而走险。 根据政策规定,P2P网贷平台不能在线下开设理财门店;反之开设理财门店的则不允许在线上销售P2P 产品。不过记者在走访时却发现,多家线下理财公司为躲避政策监管,换一个名称在线上继续销售理财产品。 华镇金融控股客户经理刘先生说,其线上理财产品不是在官网上购买,而是在“ 我爱投资”这一线上平台购买。虽然名称不一样,但人事系统,财务系统却是一样的。类似的情况在普伴财富及其线上平台“大白金融”,善林金融及其线上平台“善林宝”之间也均有出现。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对线下理财并未严格准入门槛,工商登记注册后就开门营业,并未获得金融业务资质,却从事小额贷款为主的金额业务。同时,由于存在一定的监管真空,特别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权限和能力的掣肘,相比线上理财,对线下理财更是难以掌控和检测。 尹振涛同时表示,对非法集资的侦查和处罚力度不够,也让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 ...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发起了大范围的互联网金融打假活动,互联网金融打假包括这些年野蛮生长的P2P贷款、股权众筹、“过桥”金融、网上保险等“钱生钱”的骗钱游戏。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肇始后的一百多年里,很多“新东西”被引进中国后,还没有发挥正面作用,就被恶意杀熟者玩“坏”了。当我们反思互联网金融之“祸”的时候,不得不反思。 一 “他看起来很孝顺,给了我们一种假象”,张晓伍说,“胡明,我认识很多年啦!” “看起来老老实实,人又长得很帅,很腼腆的样子,这个孩子看起来多乖呀”,胡明的邻居冯女士说。 这是媒体报道《深圳特大型集资诈骗案(P2P):一个20亿的熟人圈庞氏骗局》的一段采访,被骗者基本都是熟人。 P2P平台让员工拉熟人投资,通过营销活动让客户拉熟人注册理财,这是P2P平台普遍使用的营销手段,甚至被业内认为是成本低转换率高的客户获取方式。有数据显示,2015年P2P平台获取客户通过熟人、朋友介绍和微博、微信朋友圈,分别占比40.5%和33.8%,是传统纸媒和电视的数倍。 “杀熟”揽客就是欺诈熟人拉用户。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在《钓愚》一书中说,即使在自由市场之下,也存在各种欺骗行为,但是,当类似“杀熟”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社会中的时候,显然已经不是“欺骗均衡”,而是“欺骗不均衡”。 没有经过价值判断的道德行为有着超乎寻常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感缺乏理性思考,不具备完善、改变和自我训练的能力,是赤裸裸的“道德暴力”。现实中的“杀熟者”与“道德暴力”一脉相承,大多是遭到“怀才不遇”伤害最深的人。他们被催眠后,缺乏理性和自由的判断,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多吃多占后,还拉人入伙分享,简直是人品爆棚。 这些都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病。 “骗子生意”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取决于百姓的社会识别和法律制裁骗子的能力。社会识别主要依靠社会道德和公民素质;制裁主要依靠法制。中国法制的社会治理能力如何,这个毋庸讨论。观察抵御欺骗的社会识别——社会道德和公民素质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孕育 “骗子生意”的土壤究竟在那里?显然更有现实意义。 年初,网传“e租宝员工留遗书家中自杀”的报道说明,很多参与P2P骗局的人既是受骗者,也是骗人者。事后,有人质疑这个新闻的真实性,认为是e租宝员工求关注的“炒作”。不过即便是 “炒作”,从“自杀者”留下的“遗书”来看,他们已经完成了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的理论:这是一群已经完成了“自欺”过程的骗子,他们在“杀熟”时候表情自然,遭遇审判的时候痛心疾首。 有专家批评说:“e租宝事件发生以后,有很多投资人聚众闹事,怪政府,怪国家,从头到尾都没有怪过自己”,自己不成熟,素质不高,遇人不淑,被“杀熟”,为什么要赖政府? 专家的话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为什么这些“不成熟的人”出事以后总是要找政府呢? 人类社会经过千百年的进化,发展出了家庭、家族、宗族、部落、行会、国家等组织,方便个体在遭受伤害的时候寻求庇护。 在经济层面,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组织”以包揽工作、住房、生儿育女乃至夫妻使用的避孕套等生活工作细节,完全摧毁了承担各种社会互助与救助责任的民间组织,并让每个人对“组织”形成依赖。今天,当个体遭遇不公的时候,自然会习惯性地找“组织”和国家讨公道。 在文化层面,投资者不成熟很大程度上和长期以正面宣传和推崇道德说教的社会舆论环境有关。片面的正面宣传和道德说教,把整个社会打扮得阳光明媚,凡是遇到社会负面的东西就“404”和“删贴”,让普通老百姓看不到社会的阴暗面,对“人性之恶”放松了警惕。 在市场经济里,人人都需要具有风险防范意识,而在“愚民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中,普通人的风险意识必然不够,特别是身边熟人出手的时候,更是容易大白天被推进阴沟里。 二 “杀熟”究竟从那里来?社会学家郑也夫说: “杀熟” 虽然在全世界都存在,但“思想改造”运动开创了中国大规模“杀熟”之先河,30年多年的思想改造运动中,每一次都有“杀熟”在发挥作用。 1955年,被称为”建国后第一个公开告密者”的舒芜,把自己与胡风的34封私人信件,分门别类摘录并加以批判,冠名《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在《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编者按语,点名路翎等人,要求“一切和胡风混在一起的而得有密信的人也应当交出来,交出比保存或销毁更好些。” 由舒芜主动请缨,毛泽东亲自推动,利用“私人信件”打击“论敌”的运动就这样在全国展开。公开“私信”由此成为以后政治运动中“杀熟”的重要武器,甚至直到今天很多人还乐此不疲。 在“胡风反党集团”一案中,公开“私信人信件”的做法,在法律层面,破坏了公民通信的自由权利;在社会层面上,离间了亲朋好友的关系,并让“杀熟”者有利可图,起到了鼓励了熟人间“互杀”的效果。时至今日,当这些“杀熟”手段被利用在商业上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编造”微信聊天记录的软件。 补丁一下,在1954年,胡风写给党中央的“三十万言书”(《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的第三部分,胡风率先引用他与舒芜的“私人信件”和“私人谈话内容”,报告舒芜恶毒攻击人民解放军、攻击毛泽东思想,是打进党的内奸,是叛党分子。(《胡风全集》第6卷) 一个个“坑亲杀熟”的故事,就能“串”出一部中国现代史。 今天,最无所顾忌的公开“私信”是“微商”、“P2P平台员工”在朋友圈发布手机私人聊天截图,显示自己产品如何牛,理财产品如何“投资少收益高”(现在聊天截图、朋友圈截图,都有软件自动生成);很常见是朋友、熟人、恋爱男女反目,把对方的网络“私信”截屏公开放在网上,打击对方。 总之,公开“私信”是中国今天最普遍的“杀熟”行为。即便在我身边,近之,我亲眼看到拥有北大、清华、留美博士等各种头衔的“青年导师”,把网络“私信”聊天记录整理成材料上报“组织”打击对手;远之,有国内人士,天天告诫别人打电话不要录音,自己却把和朋友的电话统统录音,并安排助手分门别类整理,买移动硬盘保存,以备未来。 回观中国的政治运动,其使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揭露、批判、斗争”等这些方法,在实操层面就极其容易把人与人之间关系诱导为成相互攻击。加之个人利益的驱动,夸大或歪曲事实,以不实之词损熟利己的“杀熟”行为在无声无息中自觉完成。 从操作层面分析,思想斗争大多是在“组织”内部的熟人之间展开。为了达成“人人过关”的目标,必然会导致彼此熟悉的人相互和批判,如果不熟悉,手里没有料,显然是完不成“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标。 在文革中,从维熙揭露刘绍棠“下乡带馒头”、“不缴党费”;臧克家、冯雪峰等人揭露艾青生活腐败,甚至列举无数细节;钱钟书、杨绛夫妇被保姆告密在家用英语吵架,崇拜资产阶级思想;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任仲夷被警卫揭露每天要吃二两肉。 三 信任与合作是人类社会从核心家庭、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向朋友、熟人扩张,并在部落中形成的文化。信任与合作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努力发展彼此互惠的“双赢”机制,其中包含着对个人诉求的尊重与对个人私欲的制约。信任与合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鼓励个体向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大家庭、小团体以及熟人之间开战,以保护人与人之间的亲和性。(郑也夫《神似祖先》) 在美国,伯格和威蒂是美国南波士顿贫民窟长大的一对亲兄弟,伯格后来成了马萨诸塞大学校长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主席(1978-1996),而威蒂成为了波士顿黑社会组织冬山帮的领袖人物,被控犯有19项谋杀罪。为避免遭遇逮捕,威蒂在1995年潜逃,至今仍然逍遥法外。尽管伯格有和他哥哥通电话,他却对外声称并不知道哥哥的下落,并拒绝协助警方调查。(桑德尔《公正》)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帮助社会将犯罪绳之以法,但在威廉·伯格看来,对亲和性的保护应该凌驾于这一社会义务之上。虽然2003年威廉·伯格在公众的压力之下辞去了马萨诸塞州大学校长一职务,但他并没有因为阻碍警方调查他哥哥的藏身之处而遭到起诉。 在中国,P2P平台和“微商”朋友圈营销的“杀熟”行为,是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建立营利性商业网络。把原本人与人之间可信任的、相互影响的消费圈子,演变成带有商业目的的市场营销圈子。P2P平台和“微商”的朋友圈营销,不仅要推动熟人消费,更是要借此来建立商业影响网络。 P2P平台和“微商”将社会网络营销制度化,实际上是把人与人之间基于社会逻辑建立起来的熟人圈子按照商业逻辑运营,并利用“杀熟”迅速变现。其制度化地使用“杀熟”营销之所以如此迅速铺开且石无忌惮,是因为社会舆论以及内化到个人内心都不会遭遇“杀熟”的谴责性压力。 熟人之间的亲和性养成,对“杀熟”的舆论压力,是依赖宗族、家族、同乡会、行会、商会、教门等各种民间组织千百年来养成的社会信任体系。中国今天“杀熟”文化的盛行,不单是政治运动的后遗症,还包含着“组织”发展过程中,对上述一切民间组织的铲除与消灭。文化的摧毁是一个重要方面,“组织全包”的配给制,对传统社会民间互助组织的全面取代也是主要原因。 和比P2P平台和“微商”毫无底线、制度化地使用“杀熟”营销相比,更为不幸的是我们社会的信任制度。大而言之,整个社会缺位现代信用体系,熟人之间的人格信任还是社会信任的基础,而前进中的中国社会,不断增加的“经济人”又经常会利用“道德人”的弱点,一步一步地在蚕食中国传统的“熟人信任”。 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和重建社会信任,而创新又往往伴随对社会信任的践踏。面对这个没有缺口的死循环,如果民间社会组织不被迅速发育,圈子信任不能迅速补缺,等待我们将是是现代文明路上更加漫长的休养、生息和复苏。 民间社会发育之路,路漫漫及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僧道佛魔: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
相对于银行理财4%左右、P2P12%左右的年收益率,德丰利达高达24%的年收益率引人注目。对于为何能达到24%的收益率,在例行酒会、公开讲座、与投资者面对面咨询中,多位工作人员的解释都是:“在向您募集资金前,企业做了收益核算,收益差不多是55%,刨去24%,企业还有20%左右的盈余。” 德丰利达声称理财产品属于企业项目直投,投向集团旗下公司“海红虾青素”项目。公司公开表示虾青素项目已在去年完成建设投产,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项目还未投产,还处在试验阶段。此外,公司称与广发银行合作将发放联名卡,却遭广发银行否认。 除了高收益,“保本保息”也常作为理财产品的亮点之一,被告知投资者。德丰利达销售的是“理财产品”,但与投资人签订的是“抵押销售”合同。 律师称该做法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北京市金融局称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线索可举报。 德丰利达的产品宣传页 “喂,您好,这里是德丰利达,我们有款年收益‘24’的保本理财产品,您想……”话还未说完,对方挂断了电话。 金台夕照财富中心A座42层,德丰利达集团北京市场部总部(下简称“德丰利达”市场部),办公区域被隔成七八十个工位。公司销售人员在拿起电话前,习惯性调整好声调,使声音听起来活泼而不失亲和力。 五月下旬,新京报记者通过应聘进入德丰利达市场部,成为一名电话销售工作人员,参与该公司日常电话销售、举办讲座酒会、与投资者沟通等工作。 自称项目直投,年收益高达24% 对外销售“理财产品”年收益达24%,称属于企业项目直投,投向集团旗下公司“海红虾青素”项目。 “只要客户不挂我们电话,我们就该简洁、简练地把所有内容尽可能地阐述给客户,以及一些你认为能够引起客户注意的亮点内容。”5月的一天,德丰利达市场部电话销售人员话术培训会上,培训讲师王伟(化名)举例,比如年化收益24%。 据德丰利达公开称,自2015年7月至今,其公司正在推出一款年收益21%、年底有3%项目分红的理财产品,该期理财产品为公司的第八期理财产品。 “我们属于企业项目直投,项目一期建设已经完毕,向您募集资金为扩大生产。”德丰利达市场部工作人员多次公开表示,该理财产品所投项目为威海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海红虾青素项目。 工商公示信息显示,德丰利达(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德丰利达集团官网显示,威海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德丰利达集团,公司主要致力于海红虾青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相对于银行理财4%左右、P2P 12%左右的年收益率,德丰利达高达24%的年收益率引人注目。 2015年最高法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根据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对于为何能达到24%的收益率,在例行酒会、公开讲座、与投资者面对面咨询中,多位工作人员的解释都是:“在向您募集资金前,企业做了收益核算,收益差不多是55%,刨去24%,企业还有20%左右的盈余。” “德丰收益24%,我也觉得高。但是高才有诱惑,冲着高投的。”投资者张红(化名)说。但打动投资者徐女士夫妇的并非高达24%的高收益,而是它的“实体”性质。“我觉得企业靠谱,有实体,叫做企业项目直投,虾青素项目。”在徐女士的丈夫看来,实体项目比P2P理财平台更靠谱:“人走了项目还在,人跑了,项目分了不也是财产吗?”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购买德丰利达的投资者,大部分为60岁以上的老人。 称“保本保息”,签“抵押销售”合同 宣称保证“保本保息”,但不能直接出现在合同里,与公司签订是一份抵押销售合同。 除了高收益,“保本保息”也常作为理财产品的亮点之一,被告知投资者。 5月20日,德丰利达市场部一工作人员在接待投资者时表示:“其他公司没有保本保息,咱们公司以销售合同的方式给客户更大程度保本保收益,每月返息。” 新京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德丰利达询问,多位工作人员表示:“保证保本保息,但是‘保本保息’的字样不能直接出现在合同里,咱们是通过销售合同体现出‘保本保息’的。” 对于“保本保收益”的具体解释,一位德丰利达的工作人员称:“按照国家要求,‘保本保收益’不能写进合同中,所以通过实物抵押的销售方式实现。” 徐女士称:“签订的合同是销售合同,因为你不签订销售合同的话,等于集资,国家不允许。我们签订的都是销售虾青素给我们的合同,到期本息分红都一起给。” 新京报记者在一位投资者出具的销售合同上看到,甲方为投资者,乙方为德丰利达(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合同称,双方约定由乙方按照约定单件与数量向甲方提供产品供甲方销售。合同还列出了预购数量、贷款总额、产品名称虾青素原种、供货单价等。 销售合同指出:“销售期限内,乙方向甲方拨付_元,大写_元整的市场发展经费。”如销售期限到期,甲方未能成功销售预购产品,乙方向甲方提供乙方供货单价500元保底回购甲方预购产品的服务。 “市场发展经费就是给我们的利息,回购金额就是我投资的钱数。”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包括该投资者在内,三位投资者均向记者表示,并未收到合同中的虾青素产品:“抵押的实物是这期理财项目投资的商品——虾青素,但没有真正给虾青素,就是签了一个所谓的‘销售合同’。” 董事长出具担保函被指“无效” 德丰利达为投资者介绍公司拥有多个板块,收益可以“互补”,董事长出具个人担保函保证客户安全性。 投资者徐女士在下定决心投资50万“试水”之前,曾多次前往德丰利达市场部考察、听讲座,最终打动徐女士的是她认为能证明德丰利达实力的“几大板块”。 在德丰利达的宣传册上写的是“一家涉及影视文化、旅游养生、矿产资源、生物工程、网络科技、国际贸易等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大型实业产业集团。”“现集团下属34家子公司、10家控股公司、4家参股公司、12家分公司。” 以上说法在公开讲座、酒会上,作为“验证企业实力”也常被详细讲解给投资者。“看中了他们的八大板块,如果不是我也拉倒了。”徐女士说。 徐女士口中的“几大板块”的说法,则不时被德丰利达的工作人员介绍给投资者。 5月22日,面对五六位投资者,德丰利达市场部一工作人员介绍,无论虾青素项目盈利与否,均保证客户收益不受影响。“咱们有五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是盈利的,如果这个板块赔了或者收益达不到,其他板块补。” 5月20日,市场部工作人员陈明(化名)在接待一客户时也提到,“咱们募集资金只有5亿元,可以将固定资产抵押给客户,此前德丰利达的旅游、养老基地项目都可以抵押给客户。”陈明说。 “全部四十多家企业一起,整个都是董事长一个人负责。如果这个产业出了事情,另外一个产业还有钱,统一调配。”徐女士口中的“董事长”,指的是德丰利达集团董事长李纪丰,并表示李纪丰向投资者出具其个人担保函。 在德丰利达的投资者向记者出具的一名为“德丰利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个人担保函”中,记者看到,甲方为投资者,乙方为德丰利达企业法人李纪丰。担保函称,投资者向德丰利达集团投资虾青素项目,到期后返还本金和收益,投资全程风险及债权债务由德丰利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如无法承付本金和收益,由企业法人担保承付。 新京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德丰利达市场部询问此事,多位工作人员也表示:“我们董事长会出具个人担保函保证客户安全性。” “担保函就是董事长个人的担保,用德丰利达的所有资产担保。”德丰利达市场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担保函是让客户追加(投资)的一个好办法,比方说告诉客户,买了50万给担保函。” 新京报记者在两位投资者出具的“德丰利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个人担保函”上看到,在落款乙方处,“李纪丰”的签名为打印字体,红色印章为“德丰利达(北京)控股有限公司”。 对此,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亚认为,该担保函具有无效性,“必须本人手写签名,或者盖上个人印章,担保函才生效”。 “担保函为该公司出具,目的在于担保该公司的项目收益的偿还,实际上是使债权人和担保人为同一人。”对此,韩骁认为,该担保函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真实目的在于给予投资形式上的还款保证,实际上并不具有担保效力,没有实际担保价值。 与广发合作联名卡?广发:查无此事 公司称与广发银行合作将发放联名卡,广发银行否认。 除了担保函,近期,德丰利达向投资者介绍产品时,有一个新亮点被反复提及,那就是联名银行卡。 “今年上半年,广发银行与德丰利达在北京发放联名银行卡,开了全国首例。”5月22日,在一次面向客户的咨询时,德丰利达市场部一组长向五六位投资者表示,广发银行在与德丰利达合作前,曾对德丰利达做了全方位的评估。“但广发银行并无权力与德丰利达发放联名银行卡,需报告给央行总行,总行对德丰利达进行二次全方位审核后才允许发放,这也说明了咱们企业方方面面的实力。” 在新员工的话术培训会上,联名银行卡也被多次提及。 近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广发银行核实此事。对此,广发银行回复称:“经初步排查,我行与德丰利达(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未合作发行任何联名卡。银行亦未授权上述单位使用银行标志进行产品宣传或推介等。” 对外销售宣传汇总成一套“话术” 对外销售和解释的语句,被汇总为一套几页纸的“话术”,包含了投资者关心的大部分问题,比如“收益为什么这么高”、“怎么保证安全”等。 多数时候,德丰利达市场部的工作人员面对投资者,重复着几乎同样的解释或宣传,这些语言被汇总为一套“话术”。在几页纸的话术中,分为“电话销售主线”、“电话沟通常用语”、“共性问题回答方式汇总”三部分。 5月21日,财富中心A座五楼,德丰利达市场部,七八十名新员工挤在德丰利达市场部电话销售人员的工作区域,听着培训,给他们培训的是王伟。 长期的职业训练,让王伟的声音保持自信、洪亮和不容置疑的语调,“事物的逻辑”、“虾青素项目”、“年化收益24”、“广发银行卡”等词汇或者事物不时被提到。 “如果你聊一个问题,明明知道你跟客户无法去验证,他也无法相信你。与其你在跟他聊这个事物本身,不如说你跟他沟通一下这个事情的‘逻辑’。”在王伟看来,“逻辑”是巧妙躲开投资者疑惑的方式。 比如,德丰利达销售的是“理财产品”,但与投资者却是通过实物抵押方式签订销售合同,不少投资者表示困惑。 王伟在现场假装面对着投资者说:“咱们企业是做健康产业项目的。咱们企业拿咱们这期的这个虾青素产品,以低于市场价70%的价格,通过预售的方式过户质押给您,这样不是保证您收益最好的一种安全的方式吗?” “逻辑他听明白了,那不就证明你的这个事情可行。”王伟要求新员工重点记住这句要点。 老员工对王伟讲到的“房子抵押”的例子并不陌生,包括这个例子的销售“话术”,德丰利达员工人手一份。包含了投资者关心的几乎大部分问题:“你收益为什么这么高”、“怎么保证安全”、“保本保收益写在合同里面吗”、“怎么把虾青素抵押给我”等。 诵读这套“话术”,也成为德丰利达市场部员工每天必须做的工作之一。 威海实地探访:工人称虾青素产品未投产 公司公开表示虾青素项目已在去年完成建设投产,实地探访项目还未投产,还处在试验阶段。 对于虾青素项目的进度,德丰利达在讲座、例行酒会上等公开场合多次表示:“项目奠基时间为2014年7月,2015年完成建设、投产。企业在自有资金建设一年并顺利投产见到收益并核算出未来净利润的前提下,为了扩大生产进行二期项目的融资,把该项目扩大到百分百投产。” 多位德丰利达市场部工作人员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一期生产虾青素原种,已经投产。” 对此,新京报记者6月初走访了该项目所在地山东威海。6月3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位于威海桥头镇工业园中韩自贸区的威海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共有11栋楼,记者走进生产车间看到,包括提取车间、发酵车间只有零散的工人,并没有生产项目的迹象。 威海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未竣工的大门 一位该公司食堂的经营人员表示:“他们还没有正式开工,现在上班只是玩。” 在威海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利达生物”)地址所在地,现场施工人员介绍,目前整个一期项目已经处在收尾阶段,但目前利达生物一期的虾青素产品没有投产,“可能是因为设备还没有弄完”。 利达生物行政楼电力部门一位男员工称,虾青素产品现在还未开始投产,现在上班状态还不是太忙,还不清楚什么投产,要等通知。 一位入职利达生物不久的女员工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利达生物现在还处在试验阶段,目前竣工的是公司的第一期工程。 新京报记者随后联系了利达生物所在的桥头镇工业园园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据他了解,目前利达生物的虾青素项目仅仅还处于中期试验阶段。“他们(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代产品,虾青素生产在国内都不成功,他们这个产品已经过多年研发,现在是技术基本是成功的,他们给的承诺是要达到50个亿的产值。 上述负责人表示,威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领导还特意去利达生物科技的北京总公司亲自考察了。 根据记者拿到的一份德丰利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威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的投资协议书看到,威海利达生物一期建设厂房5万平米,2017年3月底前投产,年实现产值10亿元。 【监管】 北京金融局:发现涉嫌非法集资可举报 业内分析师李先瑞介绍,目前针对线下理财的监管,如果业务涉及民间借贷、债券、信托、消费金融等,主要由银监会负责监管;如果业务涉及股权众筹、私募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主要由证监会负责监管;如果业务涉及保险产品,主要由保监会负责监管;如果属于非法集资,主要由公安部门、工商部门负责处理。 李先瑞介绍,线下理财与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上存在诸多交叉、跨界,因此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规范和措施也适用于线下理财。“对混合、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缺少清晰的监管职责划分,这导致了监管重叠和监管真空并存。”李先瑞说。 对此,北京市金融局6月29日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北京市今年三月发布了《北京市群众举报涉嫌非法集资线索奖励办法》,市民群众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线索,可通过拨打“12345”热线、“金融小卫士”APP、微信公众号“打击非法集资”、向bjsdfjb@163.com发送电子邮件和就近到公安机关报案等方式举报,相关部门将按照职责办理。 【律师观点】 1、是否合法? 京润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四条规定来看,德丰利达做出的还本付息、高额年化收益等极具诱惑性的条件是明显的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其采取的以打电话的推销形式也并正规的推销形式。且其融资行为针对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这种撒网式的吸收资金的方式也加剧了这种不规范性。涉嫌非法吸收存款。 2、“销售合同”是否有效? 对于德丰利达公司与投资者签订的“销售合同”,韩骁认为,该公司很明显采用“阴阳合同”的方式来获取资金,“阳合同以产品买卖合同为掩饰,阴合同则是并不合法的融资合同(通过投资公司项下的项目)。” 韩骁认为,因为公司提供的阳合同是双方“虚假意思”表示,其应当被认定为无效,而阴合同虽然为投资者与该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但由于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则也应当被认定为合同无效。” 3、是否“无牌”经营?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亚认为,德丰利达公司没有相应的“金融牌照”,就公开向非特定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如果募集的资金超过100万、投资人超过150人,募集的资金流向所宣称的实体,就可能会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如果没有流向德丰利达公司所宣称的实体,则涉嫌集资诈骗。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德丰利达(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投资管理和投资咨询。对此,李亚和韩骁两位律师均表示,这只是可以开展管理活动,与金融服务无关,收发公众款项需要有金融机构许可证。 4、是否属于“自融”?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2月,银监会曾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利用本机构互联网平台为自身或具有关联关系的借款人融资,也就是不能“自融”。 对于线下理财平台能否“自融”,目前仍未有明确的监管规定。 ...
脱欧大波中的意外赢家: 一家对冲基金的“歪打正着”方略 截至6月29日12点,英镑兑美元汇率徘徊在1.3315附近,自24日英国脱欧后,英镑汇率累计跌幅逾14%,创下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三日最大跌幅。 英镑突如其来的大幅下跌,令对冲基金业绩趋于分化。一边是NuWave基金、元盛资产管理(Winton Capital)、英国欧迪资产管理公司(Odey Asset Management)等对冲基金获利均在5%以上,比如欧迪资产管理公司仅24日当天就获利逾15%;一边是多数押注英国留欧的对冲基金普遍业绩损失都在5%以上,少数对冲基金业绩浮亏甚至超过10%。 “成也英国脱欧,败也英国脱欧。”一家参与沽空英镑的欧洲对冲基金经理陈刚(化名)感慨说。 “其实,像英国欧迪资产管理公司这样持脱欧立场获利的,毕竟是极少数。其他对冲基金之所以能获利,主要还是依靠灵活的资产配置,尤其在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来临前,他们持有更多现金能根据市场变化,利用市场高波动性获得收益。” 这也令不少押注英国留欧而出现亏损的对冲基金同行开始反思检讨,自己究竟在哪个环节出错。 记者从多位对冲基金经理处了解到,在英国脱欧公投前,不少对冲基金并没有采取仓位风险控制措施,而是根据赌博公司留欧赔率变化,重仓押注英镑与欧洲股市多头头寸,最终导致大幅亏损。 这种做法也被认为是导致对冲基金没做到黑天鹅事件风险对冲的罪魁祸首之一。 索罗斯的意外影响力 “坦白说,真没想到自己会赢。”陈刚所在的对冲基金并不在脱欧阵营里。 为了谨慎起见,6月初,他们聘用专业市场调研机构对英国民调做过一番调研,累计询问了约500位英国公民,主要聆听他们对东欧移民、英国对欧盟的财政“补贴”、英国经济增长、以及英国是否需要欧盟的看法。结果显示,脱欧与留欧的支持率基本不相上下。 “但基金委员会认为,尽管英国脱欧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它很可能引发市场高波动,要求交易团队围绕这种高波动性设计套利策略。”陈刚回忆。为此他所在的对冲基金做出一系列策略调整,包括将20%资产投向黄金ETF、提前套现欧洲股票将现金占比提高至40%(主要是美元与日元),拿出15%资产逢高沽空英镑,其余资金买入德国国债与日本国债避险。 在他看来,这种投资组合最大限度能做到退可守,进可攻。一旦英国最终留欧,他们马上将40%现金买涨欧洲股市套利,反之则加大沽空英镑力度。 “后来,很多同行认为我们的策略其实在押注英国脱欧,但我们一直觉得在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来临前,有必要增加避险投资的同时多配现金,等待高波动引发的套利机会。”他告诉记者。 其实,在观察押注英国留欧的对冲基金投资策略后,他对此也颇有看法。比如英国留欧支持率一度短暂领先,不少对冲基金干脆拿出70%资金押注英镑与欧洲股市上涨。但以他的投资观点,认为这会令自身陷入更大的危险境地。一旦英国脱欧,所有押注留欧的对冲基金都会迅速抛售英镑与欧洲股票,导致市场出现踩踏式抛盘。这时对冲基金可能无法筹集足够现金反向操作降低损失,反而自己的止损抛盘会进一步压低英镑汇率与欧洲股市,令自身损失更大。 他坦言,在公投来临前,也曾犹豫过,是否要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 “庆幸的是,索罗斯的观点让我们坚守下来。”他告诉记者,在英国脱欧公投前,索罗斯曾表示,一旦英国脱欧,金融市场、投资、物价和就业恐怕都会面临“立竿见影且戏剧性的影响”,英镑/美元恐怕会“陡然”下跌15%-20%。 当时他所在的对冲基金以为索罗斯也在押注英国脱欧并沽空英镑,于是决定坚持现有的投资策略,最终英国脱欧为他们带来约6%的收益。 直到昨日,陈刚了解到索罗斯在脱欧公投前不但没有沽空英镑,反而还买入英镑。这一度令他相当惊讶。 “感觉自己是歪打正着。”他坦言。但他始终相信,鉴于索罗斯在1992年因成功大举做空英镑而一战成名,他在英国脱欧公投前的一举一动必然受到监管部门密切关注,即使索罗斯有意押注英国脱欧套利,也不会堂而皇之地沽空英镑,而是会采取其他投资策略间接套利。 对冲基金的反思 随着英国脱欧尘埃落定,索罗斯的套利策略也逐渐浮出水面。 据上市公司信息发布平台Federal Gazette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索罗斯基金在德意志银行股票的空头头寸为7034293股,这意味着索罗斯在英国脱欧公投动荡期间,下注逾1亿欧元做空700万股德意志银行股票。若以德意志银行当前股价约14欧元测算,索罗斯的这项投资获利逾1000万欧元。 索罗斯基金方面对此解释称,索罗斯的这项操作,更多是基于他个人看跌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但他们也承认,索罗斯在其他方面的投资,的确因英国脱欧获益。 一位接近索罗斯基金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所谓其他投资,主要是索罗斯此前大幅调低美股投资比例,腾出大量现金买入2.64亿美元黄金开采商巴里克黄金股票,以及105万SPDR黄金信托股份的看涨期权。 “今年一季度索罗斯就减持约40%美股投资额,目前仓位约在30亿美元。”他表示。 在多位对冲基金人士看来,索罗斯此举看似押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实则押注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毕竟,他此前多次提出,英国选民低估了英国脱欧的成本,很可能导致英国公投结果为脱欧。 “不过,像索罗斯这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资本大鳄毕竟还是极少数,多数对冲基金相信,那些能在英国脱欧事件获利的同行,多数靠的是运气。”陈刚表示。 管理着1000亿美元资产的欧洲双线资本创始人Jeffrey Gundlach就是其中一例。 此前他一再表示英国会留在欧洲,所谓脱欧支持率升高现象仅仅反映了民众的抱怨与不满,到了公投时,他们会变得谨慎理智。 但到了英国脱欧公投前一天,他所在的对冲基金突然抛售了所有欧洲股票,因为他感觉即便英国脱欧是小概率事件,但也有可能发生。 正是这种“感觉”,令双线资本躲过了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确保今年以来收益率保持在2.5%以上。 面对自己“出尔反尔”,Jeffrey Gundlach解释说,的确没想到英国真的会脱欧,公众情绪的波动完全超出自己的预期。 “双线资本看似运气不错,但它成功获利背后,其实是遵循着一个合理的投资规则。即在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来临前,投资机构不应盲目单边下注,而是保留大量现金资产,利用市场高波动性实现套利。”陈刚指出。 ...
近年来,商界巨头收购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案例屡见不鲜。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巴巴集团与马云的高管团队两年多来,通过直接、间接、关联公司、个人入股等各类方式,将多家媒体纳入麾下或战略入股,并与另外数家媒体传出联姻绯闻。 至此,阿里巴巴构建起一个北起京城南至香港,东临沪杭西接川渝的传媒帝国,将阿里巴巴的资本旌旗插遍中国媒体。颇有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意味。 阿里投资梳理: 一、传统媒体 1、2013年4月,阿里投资了《商业评论》杂志;一本仿照《哈佛商业评论》的中文杂志; 当时,阿里投资《商业评论》被认为是其加入推动传统媒体变革行列的标志,从交易的角度看,阿里巴巴做的是电子商务;但如果看电商交易的实质,阿里巴巴做的实际上是信息和数据服务。阿里与《商业评论》的结合是大数据与媒体的结合。 2、2014年3月,阿里投资62亿元巨资,成为文化中国的最大股东,而该公司持有著名都市报《京华时报》的经营权。 文化中国在业内绝对不是无名小辈,该企业涉足影视剧制作、游戏开发、报纸杂志等多项产业,以《京华时报》、《费加罗FIGARO》为典型代表。 阿里巴巴62亿元的投资,也创下了2014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并购金额,凸显了阿里巴巴布局文化产业的决心。 3、2015年5月,阿里投资了北青社区报; 4、2015年6月,阿里投资12亿元,成为第一财经传媒的第二大股东。 第一财经包括电视、杂志、报纸在内的全媒体、全牌照。对应到这次合作,双方的目的是打造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数据服务商”。 马云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与一财的合作非常有价值,我们期待彭博,道琼斯在未来能够诞生。 阿里入股一财经半年后,一财组建数据公司CBNData,数据新闻登场,根据一财CEO周健工表示,一财与蚂蚁金融进行合作,为蚂蚁金融的蚂蚁聚宝每天提供上千条财经咨询。 5、2015年7月,阿里入股博雅天下 博雅天下包括(《博客天下》、《财经天下》和《人物》三本杂志,以及咋整科技等) 6、2015年9月,阿里联手财讯集团、新疆网信办创办“无界新闻”。 7、2015年10月,阿里联手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社成立“封面传媒”。 封面的网址为thecover.cn,但主要产品形态为新闻客户端。除此之外,封面也将会在微博、微信等渠道进行内容传播,并推出视频、数据、论坛和智库等子产品。此次成立“封面传媒”阿里将携手川媒打造强调一个“个性化定制”的新型主流媒体。 8、2015年12月,阿里收购南华早报,成立于1903年的《南华早报》,是仅存的最古老的现代新闻报之一,最大的特点是坚持以英语报道中国,在香港、东南亚及英语世界有广泛影响力,是国外了解中国的重要“入口”之一。 包括南华早报集团有限公司的杂志、招聘、户外媒体、活动、会议、教育、数字媒体业务。收购《南华早报》这样影响力较大的媒体无疑能够更好地提升其品牌形象。 这也意味着把阿里的互联网优势和《南华早报》的采编优势结合到一起,打造一个让英语世界了解中国的优质窗口。 二、社交媒体 9、2012年7月和2013年10月,阿里两次投资了陌陌,资金额度为1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累计2500万美元。阿里巴巴是陌陌的最大机构股东,占股20.7%。 10、2013年4月,阿里收购了微博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其约18%的股份; 微博与陌陌两块社交高地的占领,可以帮助阿里很大程度上弥补自己社交的短板,拉近与社交起家的竞争对手腾讯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微博,一方面,可以大数据搜集从消费行为拓展到社交行为,获得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另一方面,微博可以与阿里内部孵化的“自媒体开放计划”连接、打通,实现直接导流。 11、2015年3月,阿里巴巴2亿美元投资Snapchat 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文分析称,阿里有做消息应用的潜力和需求,但却鲜有成效,此举也可以看作是为其进军美国零售业铺路,吸引青少年用户群。此外,鉴于腾讯也是Snapchat的投资方之一,阿里此次投资或与两者长期以来的激烈竞争有关。 12、Tango Tango是一款信息和视频移动信息应用,这家公司已新募集了惊人的2.80亿美元新风险投资。阿里巴巴(AlibabaGroup)牵头投入2.15亿美元,获得了少数股份作为回报。 三、影视传媒 阿里支付宝里面有电影投资的理财产品,然后有阿里影业拍电影,最后发行渠道还有优酷土豆,阿里还入股了华谊、光线、文化中国、华数传媒、 A站。 13、2014年3月,阿里斥资62.4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60%的股权,其业务有影视制作、手机游戏、电视广告,以及报刊杂志业务。目前该公司已经更名为阿里影业。 14、2014年4月,阿里巴巴旗下的云峰基金为优酷土豆注资12.2亿美元;这次收购,阿里采用全现金的形式进行,阿里巴巴集团已与优酷土豆主席兼CEO古永锵、成为基金以及他们的相关方达成协议,合计拥有的优酷土豆股份总投票权的约60.6%。 15、2014年4月,马云联手史玉柱,以65亿元收购华数传媒40%的股权 作为一家广电系公司,华数传媒未来有成长为传媒帝国的潜质,其业务有电视、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有线网络、IPTV 等,有千万级的固定用户,有上百万小时的数字媒体内容库,还是中国七个互联网电视内容牌照持有者之一,这些丰富的资源,如果能够深入结合马云所掌控之阿里系的庞大互联网资源,再联想的新兴火爆的客厅互联网,未来不可限量。 16、2014年11月,阿里和腾讯联合向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电影公司投资36亿元; 17、2015年3月,阿里投资24亿元入股光线传媒(300251,股吧)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18、2015年8月,优酷土豆投资AcFun,背后是阿里。 19&20、为了扩展IP布局版图,阿里巴巴分别以不同形式将向上影业和芭乐传媒两家专注IP产出的传媒公司收入账下。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旗下公司——合一集团,在2014年8月28日,于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成立影视公司,名为“合一影业”。 四、科技媒体 21&22、早于2013年,阿里通过旗下的子公司就对科技媒体进行布局,是钛媒体、猎云网的天使轮机构。 23、2015年10月,入资36氪,投资金额约一亿美元 36kr起家于创业媒体报道,成立于2011年7月。经过将近5年的发展,36kr发展成为国内知名互联网创业生态服务平台。旗下服务包含:创业资讯、科技新闻、投融资对接、股权投资、极速融资等创业服务。 24、虎嗅:2014年6月,2014年5月,阿里据称购买下中国著名科技博客虎嗅网40%的股份 延展:阿里传媒帝国的地域版图 华东——华数传媒、阿里影业、淘宝内容开放平台、第一财经等收购回来的媒体机构拱卫着阿里腹地; 华北——新浪微博、光线传媒、无界新闻、36氪、虎嗅等十余家知名媒体植根中国的文化心脏; 华中——封面传媒的成立开启川渝之地的文化个性化定制之旅; 华南——南华早报的收购一举填补这一区域的布局空白; 海外——Tango与Snapchat早已成为阿里征战海外文化传媒市场的前哨。 是传媒帝国,还是商业生态圈? 马云说,阿里不做帝国,做的是生态圈。 的确,微博与陌陌两块社交高地的占领,可以帮助阿里很大程度上弥补自己社交的短板,拉近与社交起家的竞争对手腾讯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微博,一方面,可以大数据搜集从消费行为拓展到社交行为,获得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另一方面,微博可以与阿里内部孵化的“自媒体开放计划”连接、打通,实现直接导流。此外,通过优酷土豆,华数传媒等渠道搜集来的大数据,利用一财正在建立的大数据智库进行分析,诸如此类的合纵连横可以给阿里带来更多的便利。 而且,收购媒体有一个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帮助塑造阿里巴巴的正面形象,获得更好的舆论环境,甚至都不需要亲自出手就能轻易让竞争对手陷于舆论漩涡。 阿里巴巴为何强势布局传媒?以马云为代表的商界巨头们为何青睐传媒行业? 其对未来媒体发展格局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万亿传媒产业,保持年15%的增长 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达11361.8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比增长15.8%,2015年中国传媒产业产值1.3万亿,2018年有望超过两万亿。 资本入局媒体行业 行业调整加速 从2009年,马云从着手架构电商平台之外的“媒体王国”开始,阿里巴巴已经公开的传媒并购或投资案例就达数十起,既包括2015年阿里巴巴以12亿元入股第一财经传媒,也包括了对虎嗅网、36氪等新兴互联网媒体的投资,还包括入股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华数传媒、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如今,阿里巴巴已经成功架构出一个体系完整的媒体集群。其实不止阿里,百度、腾讯、小米等都在快速构建自己的媒体帝国。 市场入口也是“话语”出口 中国资本大佬对传媒行业的热情由来已久。对于大型财团而言,寻找切入市场的入口和取得话语权的出口恐怕是其热衷于媒体行业的主要原因。 以阿里巴巴为例,有分析指出,在BAT(百度、阿里、腾讯3家企业的简称)中,腾讯和百度都在新闻内容领域拥有了自己的入口——腾讯新闻和百度新闻。而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则在媒体方面存在缺口,因此,其对传媒行业的一系列收购行为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补齐业务生态链上的媒体短板。 目前,国内几家财经媒体——21世纪传媒、财新传媒、第一财经、经济观察报等均已获得国内各大财团的投资,这多少体现出财团们希望在财经舆论上掌握主动权的考量。而马云在全世界范围内招兵买马,则更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正如Tango联合创始人兼CEO尤瑞·拉兹称,马云入股美国即时通讯软件Tango、战略投资美国图片分享软件Snapchat,意在从欧美主流社交圈中夺得话语权。 抓住时机别忘避免危机 资本从来不做赔钱的买卖,而媒体却向来不是赚钱的行业。因此,两者的结合必然产生的是“化学作用”而非“物理作用”。 从产业角度而言,许多媒体在财力不足、有效盈利模式单薄的情况下独力难支,而产业巨头们往往拥有多元化业务,并且具备充足的资金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从这个角度而言,两者结合可谓是优势互补。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据报道,宁波首例股权众筹纠纷案件于近日在鄞州法院宣判。一审判决宁波“皇家范”鄞州万达店众筹项目的借款人,即法定代表人黄某被判需偿还投资人投资款及违约金。 据悉,“皇家范”鄞州万达店的餐饮项目去年在股权众筹平台“人人投”上线并融资成功。来自全国的70名投资人通过认购完成投资,总计170万余元,投资份额在1-8万元之间。 投资人履行出资义务后,众筹款项汇至“皇家范”法定代表人黄某账户,约定每季度分红1次。但后续实际经营过程中,餐饮店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有过 一次分红之后就再无兑现,项目也陷入经营持续亏损状态。 针对此种情况,2015年9月,70名投资人与“皇家范”公司签订了财产份额转让协议,约定由“皇家范”受让投资者的投资份额,投资人退出合伙。但“皇家范”并未履行协议并支付相关转让款。故63名投资人将“皇家范”及其黄某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转让款、利息及违约金。 经鄞州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间签订的财产份额转让协议成立有效,双方应按约履行。一审判决“皇家范”公司支付各原告转让款及违约金,黄某承担连带责任,涉及金额120余万元。 不过,据媒体报道,虽然官司打赢了,但投资人想要拿回投资款并不容易,因为黄某至今仍然下落不明。目前股权众筹行业缺少监管约束,存在很多乱象,投资人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慎投资。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日前,由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主办的互联网金融系列主题沙龙“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另一片蓝海?”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士表示,预计互联网金融不良处置存在发展空间,互联网渠道的不良处置依然存在痛点。 谈及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庾力认为,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近年间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生的不良贷款的处置,另一方面指新兴机构通过互联网手段来介入传统不良资产的处置。她认为,这两类业务都有其市场机会。 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原动天CEO殷宾认为,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约4300亿元,如果按15%~20%的不良率估算,行业的坏账规模可能达到645亿~860亿元。他表示,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凭借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提供处置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孕育出一片广阔的“蓝海”。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韩复龄认为,目前披露的网贷行业的不良规模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水分。他表示,不良资产的暴露是常态,只是会因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而表现不同。不良资产处置在资产打包、分类、定价到出售,必须规范运作。传统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流程与法规,就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而言,也急需设立一套规则。 据介绍,传统不良资产处置,一般有清收、重组、核销和转让等几种方式。 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谈到,传统渠道的不良资产处置个性化和定制化比较强,几乎每一个项目的处置手段都不一样。 周治翰指出:“目前来看,想要介入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可能还存在一些政策性的障碍,但对于非金融行业的不良资产,如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有可能通过新兴的互联网渠道进行处置。” 但他也认为,互联网渠道的不良处置依然存在痛点。例如,不良资产处置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传统的处置流程强调动作要快、要保密。因为一个资产包可能涉及的关联方很多,谁抢先拿到抵质押物、谁抢先冻结了银行账户,就占有了先机。互联网渠道是否与之相适应,存在问题。 ...
审计署“揭短”部分金融机构 未落实支持小微、“三农”要求 记者与多位银行业人士交流中了解到,传统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对小微业务并不青睐。“做一单上亿元的业务,和做100单100万元的业务,赚到的钱可能差不多,但后者要耗费的精力、成本以及管理难度远远超过前者。” 6月29日,审计署发布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围绕有关审计情况,审计署表示,5家金融企业运行总体稳健,但在经营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出现在财务收支、重大决策、内部管控、廉洁从业等方面。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有违规行为,而保险公司则在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上,投入不足。 此外,审计署还提及,保险公司中部分寿险公司过度依赖无实质保险保障作用的投资型保险产品特别是高现金价值产品实现保费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较为突出,弱化了保险保障功能。 险企未按要求开展农险等业务 根据审计署列明的业务问题,国寿集团和太平集团均涉及农业保险、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问题。 国寿集团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其中2014年承保农业保险仅占当年全国市场份额的0.97%;33家财险分支机构中只有7家开展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2014年保费收入仅484.84万元;2013年启动投资的4个养老项目,有3个项目至2015年6月尚未开工。 太平集团亦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其中2014年承保农业保险仅占当年全国市场份额的0.08%;30家财险分支机构中仅有3家独立开展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2014年保费收入76.76万元。 对此,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型保险公司通常不愿花费过多精力钻研农险中某一细致产品,如农险中的奶牛保险、梅花鹿保险,保费不多,但却要在研究承保、理赔时如何规避风险等问题上下大力气。” “在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上,小微企业存在信用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因素,极易传导到贷款相关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承保上,使得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增加。”该人士续称。 此外,审计署列明的业务经营问题显示,至2015年7月底,人保集团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三农”保险中的家庭农用机械综合保险业务仅在吉林省开展,未推广至全国。 某保险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与其他抵押贷款业务差别不大,但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于,此项业务尚不成熟,相关配套政策缺位,民众心理接受程度也不足。” 人保集团在官网回应称,审计署的审计情况客观反映了其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情况,既充分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审计期间即知即改、边审边改,并以此为契机转型升级。 小微企业信贷“潜规则”被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涉及到银行的相关审计情况梳理看到,审计署发现多家银行在小微业务中存在划分标准不严的情况。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的口号并未切实得到执行。 审计署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金融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还有待加强。部分商业银行呈现出一定的惜贷趋势,有的还在金融服务中收取额外费用,变相加重企业融资负担,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此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在具体表现上,审计署指出,招商银行2014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较上年下降57.95%,不符合监管相关要求。2012年至2014年,违规向办理贷款的小微企业收取中间业务费共计631.57万元,其中2014年300.91万元。 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光大银行上海、杭州、广州3家分行未严格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将非小微企业的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中,涉及金额13.81亿元,其中2014年4.4亿元;杭州分行发放的1.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资金,实际被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大型企业套取,其中2014年3608万元。 在农业银行,也有类似情况出现。审计署指出,2012年至2014年,农业银行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企业贷款分别下降2.76%、10.27%和3.20%;浙江等6家分行未严格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将非小微企业的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中,涉及金额55.2亿元。 此外,农业银行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涉农贷款增速放缓,3年平均增幅12.43%,低于同业平均增幅4.92个百分点;未严格执行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将367.14亿元非涉农贷款按涉农贷款进行统计。审计署指出,“未能体现服务‘三农’特色。此外,抽查发现个别分支机构存在涉农贷款利率上浮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多位银行业人士交流中了解到,传统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对小微业务并不青睐。“做一单上亿元的业务,和做100单100万元的业务,赚到的钱可能差不多,但后者要耗费的精力、成本以及管理难度远远超过前者。” 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性,银监会对银行业务的业务指导中提出“两个不低于”原则,即“对于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2015年,银监会还将这一要求调整为“三个不低于”,即: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从不同维度综合全面考察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情况。 不过,也有银行业人士透露,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可能会为了在报表上完成上述数字要求,存在将部分非小微企业贷款计入小微企业贷款的情况。 此外,审计署还披露光大银行部分问题:2014年,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等5家分支机构未严格落实贷后管理制度,致使28.15亿元信贷资金被挪用;2014年,光大银行广州、杭州、南京等3家分行办理售汇业务时,存在对客户提交的贸易合同真实性审核不严等问题,涉及金额45.39亿元。 审计署表示,上述机构已经组织开展对待审计问题整改,并已按规定时限向审计署书面报告了整改情况。 招商局在整改情况公告中表示,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符合要求、违规收取中间业务费的问题,相关公司已在新的经营规划中对信贷投入、业务创新和名单制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切实推动小微企业资产业务的加快发展。 光大银行方面表示,针对本次审计,高管层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落实整改工作责任,建立整改台账,严格开展审计整改结果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