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辣妈、最会从她们口袋里掏出钱来的还是男人。 对于苦苦找寻方向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召唤——“快来赚女人的钱!” 基于这样的认识,过去几年间,在创投市场声名显赫的资本大鳄红杉中国、今日资本、经纬中国、晨兴创投等将大钱砸向辣妈生意。而在资本慎行的去年下半年至今,包括宝宝树、蜜芽、贝贝网等在内的垂直母婴电商平台更是收获资本市场的重金加持。 二胎政策的放开、充足的募资环境,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都决定了垂直母婴电商的诞生和勃发。 创业家&i黑马盘点了近年来,垂直互联网+母婴领域融资、收入等位居前列的10家创业公司。在京东、聚美、唯品会接连入局母婴市场的今天,打着新玩法、新战略旗帜的它们仍然堪称资本市场的宠儿。 针对过去两年表现突出的新锐垂直母婴行业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从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估值/市值、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等维度进行考量。在整体评价体系中,我们最为看重的指标是商业模式和创新能力,考察的角度包括盈利模式、服务的创新性以及活跃用户数、交易流水等。 同时,我们也注重观察了创始人和团队的特点,重点针对创始团队是否有电商运营经验、是否能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反应来进行考量,来甄选企业。 综合各项指标,我们选出了截至目前,垂直母婴电商市场最具商业“钱(前)景”的10家公司,包括纯电商平台贝贝网、辣妈帮、蜜芽、麦乐购、宝贝格子;社区+电商平台宝宝树、辣妈帮、妈妈网、育儿网;O2O电商平台乐友孕婴童、十月妈咪。 面对移动风口和万亿母婴市场,创业者们正在围绕“妈妈经济”加速拓宽产品品类和服务边界。但他们仍需掂量,如何快速从辣妈身上赚到钱,以保证自己活着度过这轮资本寒冬。 最会赚辣妈钱的创业公司 TOP10 NO.1 十月妈咪 创始人:赵浦 赚钱指数:★★★★☆ 成长指数:★★★ 融资轮次:Pre-IPO 商业模式:线上依靠第三方平台+线下直营为主 十月妈咪已提交IPO申请。从其披露的信息来看,十月妈咪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A股)数量不超过1500万股,预计筹集约2.19亿元资金。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和2015年,十月妈咪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4亿元和2.7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3038万元和1269万元。据了解,2015年十月妈咪通过线上第三方平台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总额的49.53%,其中直营模式收入为1.19亿元。 十月妈咪线下销售为直营为主、加盟为辅,其中直营销售指通过与百货商场签署联营合同开设专柜或租赁门店开设专卖店的方式直达消费者。2015年,十月妈咪通过线下直营模式实现销售收入为9779万元,占全年销售收入总额的36.10%。 十月妈咪创始人赵浦1997年投入时尚创意产业,成立专业服装品牌运营公司,以十月妈咪O.C.T.mami及UKI有喜孕妇装自创品牌,经营中国孕妇装市场。2009年有喜实业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公司拥有十月妈咪、有喜、P.B.三大品牌,为孕前至婴幼儿人群提供从平价到高端品牌的购物。 NO.2 宝宝树 创始人:王怀南 赚钱指数:★★★ 成长指数:★★★★ 融资轮次:C轮 商业模式:社区+电商 2007年,宝宝树乘着SNS网站崛起的东风,凭借王怀南在谷歌的多年来对搜索引擎的深刻理解,享受到流量红利。2013年,宝宝树网站访问量超过世界第一的母婴社区Baby Center。2014年7月,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宝宝树正式以美囤妈妈入局母婴电商战场。 美囤妈妈的优势在于,宝宝树目前的社区月独立访问量达到1.7亿,覆盖8成从孕期到6岁的中国互联网妈妈人群,这些人群天然的将成为美囤妈妈的潜在用户。2015年底,美囤妈妈月销售额破2.5亿。而此前宝宝树社区到美囤妈妈的转化率为40%。 今年6月,宝宝树COO魏小魏称美囤妈妈已实现盈利。目前来看,宝宝树可能是母婴电商新秀中第一家盈利的公司,但未来宝宝树电商能否大成,可能仍然受制于社区与电商基因的不匹配。 原因是,早在2012年5月,宝宝树曾尝试与红孩子联合成立生活消费频道,打通社区与电商服务,后来宝宝树也曾做过一个叫洋淘派的海淘网站,但由于时机等原因,几次尝试都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如今,宝宝树将美囤妈妈团队单独建在上海,与情怀的电商团队区隔开,以使其更具战斗属性。但整体来看社区+电商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NO.3 乐友孕婴童 创始人 : 胡超 赚钱指数:★★★ 融资轮次:C轮 商业模式:“连锁店+网上商城+APP”的全渠道模式 乐友创始人胡超及联合创始人龚定宇有着硅谷工作背景,IT技术基因,因此1999年乐友从线上起家,但彼时母婴垂直电商远未到达爆发点,随后胡超、龚定宇通过DM、线下连锁店找到感觉。2014年,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大潮的两人,在传统零售受到电商、O2O等商业模式冲击下,重新定义门店价值,向O2O转型。 2015年在跨境电商的火热下,乐友又杀入跨境业务,补足母婴人群需要的海淘商品,但在乐友这一业务所占比例并不大。 乐友辐射人群为0~6岁孕婴童,通过“连锁店+网上商城+APP”的全渠道营销模式满足妈妈人群育儿过程中的一站式需求。此外,乐友在大众品牌加盟代理外,还直接与品牌公司或厂家进货,独家经营部分品牌,同时做了自有品牌。如果乐友OEM体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不断扩大,会使乐友与其他网上连锁呈现出相对差异化的商品体系。 目前乐友整体仍以线下为主,400多家门店分布在全国50多座城市。对于乐友而言,其IT思维、ERP系统,以及线上管理能力、经营理念远超传统同行,但乐友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抵住电商的冲击,实现真正的O2O线上线下联动。 NO.4 妈妈网 创始人:杨刚 赚钱指数:★★★ 融资轮次:A轮(新三板挂牌) 商业模式:社区+电商 妈妈网是服务妈妈人群的母婴网络媒体集群,拥有母婴垂直门户妈妈网、32个城市妈妈网站点等垂直社区,于2015年11月9日登陆新三板。2013年妈妈网开始从PC端延伸至移动端,推出了母婴社交应用妈妈圈、怀孕管家等APP。2014年9月上线母婴用品特卖平台小树熊。至此,公司拥有资讯、社交、工具、电商等四大商业板块,形成母婴生态圈布局。 日前,妈妈网公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度营业收入为1.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84%;净利润为1221.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47%. 妈妈网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网络广告收入,电商业务将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和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对公司的运营能力带来了挑战。如果不能将庞大的用户群有效转化为“客户”,实现经济价值,则公司新业务的经营发展将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NO.5 育儿网 创始人 : 程力 赚钱指数:★☆ 公司状态:香港创业板上市 商业模式:社区+电商 育儿网是为准备怀孕、怀孕以及0-6岁的婴幼儿父母提供孕育、喂养、发育、早教等育儿知识的垂直门户网站。2015年7月公司于香港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募资金额2.932亿港元。 育儿网表示,上市集资所得款项中,20%的资金将投入到发展电子商务及相关的O2O业务,另约20%的资金用于收购或投资其他孕婴童相关业务。 育儿网不同业务覆盖的客户群体各不相同。营销及推广服务业务的客户主要为广告代理、孕婴童产品制造商及服务供应商以及第三方网上购物平台;电子商务业务的客户主要为使用育儿网平台的个人客户;特许智能硬件产品业务的客户为帮助育儿网设计智能硬件产品的第三方制造商。2016年育儿网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营业额为1781.50万元,净利润为684万元。 NO.6 贝贝网 创始人:张良伦 赚钱指数:☆ 成长性:★★★★★ 融资轮次:D轮 商业模式:深度管控的运营体系(平台+自营) 贝贝网是一家瞄准妈妈消费群体的移动电商。2014年,其GMV为5亿;2015年全年GMV突破40亿。 与其他垂直母婴电商不同,贝贝网销售的主要品类为童装、童鞋、儿童玩具、女装、家居用品等非标品类,而不是奶粉、纸尿裤等。目前贝贝网SKU非标品占75%,标品占25%。 从非标品类入局的好处是,一方面,非标品千差万别,品牌商与供应商不计其数,但市场上缺乏领导者,消费者心中也没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使得贝贝网在选品和选择供应商时有非常大的可操作空间,话语权较强,且复制壁垒较高,容易做出差异化。另外,相比标品只能覆盖0~3岁儿童,非标品类能覆盖的儿童年龄范围更大,可以更充分的挖掘用户价值。 商业模式方面,贝贝网平台+自营并重,非标品类采用平台模式,标品采用自营模式。但相比其他线下卖家到电商平台开店卖货的模式,贝贝网对供应链的介入更深,建立了专业的运营团队,一对一服务商家,除了发货,包括销售、营销、客服、售后等在内的其他环节均由贝贝网完成,以避免开放平台模式的差用户体验和自营模式的库存压力等,在轻重模式之间最大程度保障用户体验。 据数据分析机构QuestMobile日前披露的数据,截止今年5月份,贝贝网单月活跃用户数达1123万。 NO.7 蜜芽 创始人:刘楠 成长性:★★★★ 融资轮次:D轮 商业模式:跨境自营模式 作为业内炙手可热的母婴跨境电商平台,刘楠曾在短短两年间,将蜜芽有一个淘宝小店做成月销售额数亿元,估值超10亿美金的独角兽。但在大量人力物力的高举高打之下,蜜芽也一直深受假货、用户体验差等风波困扰。 蜜芽的商业模式为一手品牌方,一手消费者,去掉所有的中间环节后,基本可以做到和国外销售商城产品平价。此外,通过奶粉、纸尿裤品类带来的流量如果能持续带动其他母婴相关品类的交叉销售,将产生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Quest Mobile的数据来看,蜜芽的月活为231.27万,这一数据为贝贝网的六分之一。奶粉、纸尿裤等标品属于引流品类,毛利率率低,企业较难依靠其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此,2015年下半年开始,蜜芽在扩展非标品类的同时开始向线下服务进军,试图将产业链从线上流量向线下教育领域拓展,进行全产业布局。今年初蜜芽APP端上线的亲子频道,即涵盖早教游泳、演出展览、游乐、摄影等六个子类目。 在用户价值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蜜芽能否不断提升其供应链水平,并基于消费者需求构建强大的线下服务护城河是其未来成败的关键。 NO.8 辣妈帮 创始人:金赞 成长性:★★★☆ 融资轮次:C轮 商业模式:社区元素突出的电商 辣妈帮成立于2012年5月,公司拥有辣妈帮、辣妈商城、孕期伴侣、荷花亲子等多款移动产品。由于起家于已婚年轻女性社区,辣妈帮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其拥有6000万用户,日活480万,这为辣妈帮实现社区向电商的转型提供了底层流量基础。 辣妈帮旗下辣妈商城模式为“B2C2B众荐”,运营模式与蜜芽大同小异,同为专注跨境进口母婴产品,但不同之处在于辣妈帮的创始人金赞是技术出身,本身更偏向于产品功能及后台算法,因此众荐模式的背后,依靠了强大的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 早期辣妈商城在产品品类上更专注于奶粉、纸尿裤等标类产品,2015年3月引入唯品会等的C轮1亿美金融资后,开始加强童装、奶粉等非标品类,并引入了唯品会的仓储管理、物流管理及运营经验、供应链等。辣妈商城上线首日公布,纯移动端销售突破1000单、月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对于以金赞为首的辣妈帮团队而言,即便唯品会成为其战略投资方之一,电商依然是需要补足的短板。 NO.9 麦乐购 创始人:马云 成长指数:★★☆ 融资轮次:B轮 商业模式:跨境集采的进口电商平台 麦乐购是一家全球贸易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经由互联网向全球个人消费者提供具有独家折扣的母婴用品。2006年12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专注于跨境母婴电商业务,主营进口奶粉、辅食、纸尿裤、营养品等。 与其他母婴类电商最大的不同是,麦乐购在售商品中进口食品在80%左右,食品中又以进口奶粉、宝宝辅食等为主。供应链方面,麦乐购采用的是集装箱式采购,即直接和品牌商或一级代理商合作,从厂家和经销商将货整体运到全球库房、再进入到保税区、最后到达零售终端。 此外,麦乐购APP还于今年1月上线神马值得买,布局母婴人群的另一大增值服务,即为妈妈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儿童成长建议。 NO.10 宝贝格子 创始人 : 张天天 成长指数:★★☆ 融资轮次:A轮(新三板挂牌) 商业模式:国内闪购+海外直邮 宝贝格子2015年实现全年成交额1.027亿元,营业收入为8695万元。 经营模式上,宝贝格子为“海外直邮+全球特卖”,截至2015年年底,已开通美国、加拿大、澳洲、日本等九个国家的海外直邮业务。同时宝贝格子背靠第一视频董事长张力军及其在海外的APEC资源整合海外供应链,目前已与全球300多个品牌达成合作,从上游建立核心竞争力和壁垒,并在国内进行全网式销售(进驻天猫国际,京东国际,苏宁国际等)。2015年,宝贝格子海外直邮收入与2015上半年相比,环比增加898%。 宝贝格子2015年度报告摘要显示,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其在中国拥有注册用户419万,APP下载量达1834万,订单重复购买率为74.02%。 报告还透露,针对社交移动化趋势,2016年,宝贝格子将以社交功能为发展重点,打造垂直应用+SNS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注:文中及图表引用数据来源于企业公开发布的融资信息及财务报告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以及“众创空间”等引领的第四次创业浪潮兴起,股权众筹也开始进入创者和投资人的视线。近年由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的创新,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互联网金融进入“井喷”的发展阶段,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影响下,股权众筹不断升温,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风口”,股权众筹亦为创业市场带来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2011年天使汇的成立,拉开了中国国内股权众筹行业序幕,经过四年的孕育和培养,股权众筹行业在2014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2015年也被誉为股权众筹“元年”,京东、阿里、360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开始布局股权众筹,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鉴于股权众筹市场日益火爆的增长态势,清科研究中心特推出《2016年中国股权众筹市场研究报告》,以股权众筹市场为切入点,分析中国股权众筹现状、发展特点、并总结了中国股权众筹的商业模式,揭示了股权众筹在中国发展的问题、趋势及未来机会。 股权众筹呈现“井喷”发展,平台聚集地与创业热门城市一致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止2015年年底,中国股权众筹平台数已有141家,其中2014年和2015年上线的平台数分别有50家和84家,占全部股权众筹平台数的35.5%和59.6%,2014和2015年成为股权众筹行业“井喷”的年份,京东、阿里巴巴也在2015年加入到股权众筹行业中。截止2015年底,中国股权众筹平台累计成功众筹项目数达2,338个,其中2015年成功众筹项目1,175个,占全部众筹数目的五成,股权众筹累计成功众筹金额近百亿元人民币,其中2015年成功众筹金额43.74亿元人民币,占全部众筹金额接近一半。 图1:股权众筹平台上线年份分布图 图2:股权众筹平台上线时间占比分布图 股权众筹平台聚集在创业企业大量扎堆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完善健全的创业生态能够大大降低创业企业的试错成本,加快企业发展,提高创业成功率,一线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因此大量的股权众筹平台也应运而生。 图:3:股权众筹平台地域分布图 股权众筹垂直细分行业集聚 但投资人仍不成熟 从行业维度分析,股权众筹平台上的创业项目主要分布在移动互联、消费生活、智能硬件等细分行业。从众筹项目的受欢迎程度来看,众筹平台围绕吃喝玩乐等消费类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甚至出现“秒杀”的情况。由于生活消费类的项目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平台上的投资者可以更容易看懂项目,因此募资完成时间更短,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投资者的不成熟,股权众筹平台上的投资者虽然大部分是经过平台认证的合格投资人,但相对于传统机构中的投资人其专业能力更差一些。 股权众筹平台上投资人的不成熟还反映在对项目的估值选择上,一般情况下平台上的项目估值越低,参与众筹的投资者就越多,众筹成功率也就越大,对于相似创业公司,投资人大部分会选择估值较低的项目。从众筹项目的成功率来看,由于股权众筹平台实力差距很大,有些小众筹平台成立近一年,几乎没有成功的众筹项目,但在众筹行业第一梯队的平台,众筹成功率都在90%以上,如天使汇、京东东家和36氪,36氪股权众筹成功率达到了97%,京东东家甚至没有众筹失败的项目。 图4:2015年股权众筹平台众筹项目数量行业占比 图5:2015年股权众筹平台成功众筹金额行业占比 结语: 股权众筹被誉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从2014年开始发展后,经过野蛮式生长,国家发布一系列私募、鼓励互联网金融、股权众筹的政策,证监会也发布并再次明确要积极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工作,2015年注定是股权众筹不平凡的一年,现在京东和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奇虎360纷纷布局股权众筹行业,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2016年股权众筹也将迎来巨大变革。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日前,由银行家杂志社、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主办的“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2016中国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民生直销银行凭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突出创新,连续第二年摘得“十佳互联网金融创新奖”。 民生直销银行作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于2014年2月28日上线,在国内率先探索银行新型运营模式。目前,民生直销银行通过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已拥有近350万客户。 ...
7月5日下午消息,工信部今日发布《关于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通知》称要加强融资保障,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及普惠金融,推动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发展。 《通知》同时表示,鼓励设立各类中小企业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引导股权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创新和扩大中小企业债券、信托、票据发行方式和规模;推进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发展。(徐利)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编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6月28日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工程与专项行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指引,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提供依据。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回顾 发展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400万户,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稳步提高。以工业为例,截至2015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36.5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97.4%;实现税金2.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的49.2%;完成利润4.1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64.5%。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以及所得税优惠力度;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目标;财政资金转变支持方式,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创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业领域不断拓宽,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小微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超过10%。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全国32个试点城市的中小企业集聚区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53%,专利授权增速超过30%,中小企业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产业集群取得了快速发展。 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成效显著,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不断扩展,研发、生产、财务、管理等各类软件及服务应用日益普及,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依托大型信息化服务企业建立6000多个分支服务机构,配备近10万名专业服务人员,汇聚60多万家软件开发商和信息化服务商,每年开展数万场宣传培训和应用推广等活动,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的人数达千万人次。 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构建了涵盖30个省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带动社会各类服务资源7万多个。认定511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计划和创办小企业计划,启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公告工作。组织实施了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中小企业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成为重要的对外合作平台。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聚集230多家德资企业,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小企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日益增加。 二、“十三五”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小企业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出口增长放缓。从国内看,发展阶段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新常态对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环境,“十三五”时期,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招工难、用工贵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缓解,传统产业领域中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存在高耗低效、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盈利能力依然较弱,转方式、调结构任务十分艰巨。 “十三五”时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加速实施,中小企业发展基本面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将更加优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市场和新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创业创新开辟发展新路径,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发展新突破。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业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法律政策,改善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培育新增量、新动能,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本规划立足当前我国基本国情和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总体原则基础上,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创业兴业,促进就业。把推动创业兴业作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扶持小微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服务,提高创业兴业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转型。鼓励加快中小企业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提高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促进中小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推进改革,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营造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单位产值能耗逐年下降,高技术产品增加值占比显著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均吸纳新增就业800万人左右,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得到发挥。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型中小企业对国家创新能力的贡献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发明专利和新产品开发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与大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能力持续提高,在创新链中发挥更大作用。培育一批可持续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企业素质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不少于5000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250万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育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者和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简政放权、商事制度和财税金融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经营环境更加公平,对外合作更加务实,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扶持和培育300个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000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推进创业兴业,激发活力 培育创业主体。整合资源,协同推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创业者打破传统束缚和限制,采取各种合规、有效的方式努力创业。支持留学归国人员、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主体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 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新生小微企业群体。支持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中小企业,顺应消费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创业载体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园区,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为创业主体获得生产经营场所提供便利。发展新型众创空间,形成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服务载体,为中小企业创业兴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 鼓励大企业提供创业支撑。鼓励大企业提供新型创业平台,开展各类创业孵化活动,形成市场主导、风险投资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营销推广等合作机会,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创业兴业。 加强创业服务。鼓励服务机构提供创业信息、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鼓励退休政府官员、科学家、行业专家、企业家成为创业辅导志愿专家,组建高素质辅导师队伍。培育“鼓励创业、勇于创新”的创业文化,支持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 二、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动力 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传统工艺,优化生产流程。针对细分市场,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推进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提供支持与服务。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 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同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通过任务众包、生产协作、资源开放等方式,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协同制造、协同发展。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推动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鼓励中小企业与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合作,增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通过合作、转让、许可和投资入股等方式,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鼓励中小企业与境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产学研跨境创新协同网络。 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继续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中小企业贯彻落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和《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重视和推进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专业化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维权成本,推动知识产权转化。 三、推动转型升级,改善供给 推动中小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支持中小企业做强做精核心业务,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和服务。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培育一大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鼓励中小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大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推动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原产地标志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中小企业影响力。 推动中小企业绿色发展。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促进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浪费严重的中小企业落后产能退出。按照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推动绿色、低碳中小企业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传统行业中小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引导中小企业走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发展道路,不断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改善发展环境,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 推动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建立中小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鼓励东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开展合作,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推进城乡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服务领域。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四、拓展内外市场,开放发展 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推进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破区域垄断,统一市场监管。 扩大开放领域。进一步推进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油天然气、邮政、市政公用等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开放,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开放,消除各种隐性壁垒。 引导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加强市场调研,顺应需求升级要求,创新营销模式,深耕细分市场,拓展发展空间。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工贸结合、农贸结合和内外贸结合,利用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提高市场拓展效率。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跨区域合作与协作配套,落实APEC第21次中小企业部长会议《促进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南京宣言》。支持中小企业引进境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增强发展能力。促进中小企业拓展对外贸易、投资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五、推进职能转变,改进服务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行政审批、投资审批等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缩减政府审批范围。推动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企业松绑减负。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降低中小企业成本。发挥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合理降低企业税负,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企业投资项目相关审批程序,推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等。 改进政务服务。构建规范高效的服务机制,完善法律、规划、政策,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健全服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受理、信息共享,着力解决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营造受理程序简、办事效率高、服务成本低、中小企业满意的政务服务环境。 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服务效率,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功能。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平台的服务规范,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骨干架构作用,加强互联互通,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第四章 关键工程与专项行动 一、“互联网+”小微企业专项行动 提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鼓励小微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提高效率,形成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推广小微企业运用互联网发展的成功案例,不断探索小微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与发展路径。支持中小企业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提升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 推动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推进专业空间众创、网络平台众创和大企业内部众创;推广研发设计、制造运维、知识内容和生活服务众包,推动小微企业参与线上线下生产流通分工;推动支持社会公共众扶、企业分享众扶和公众互助众扶;规范发展网络借贷、股权众筹和实物众筹。创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量。 加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发挥云平台的作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在线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与分析等应用服务。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以及信息技术服务商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低成本、低门槛、灵活安全的互联网基础环境、信息技术和解决方案。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小微企业“互联网+”评估、诊断等服务。支持建设“创客中国”等公共服务平台。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 鼓励专业化发展。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针对专门的客户群体或市场,拥有专项技术或生产工艺,使其产品和服务在产业链某个环节中处于优势地位,利用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优质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 鼓励精细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精细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以美誉度好、性价比高、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鼓励中小企业抓住关键环节,量化标准,强化责任,不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优势和潜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支持特色化发展。支持中小企业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进行研制生产,提供特色化、含有地域文化元素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特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等。 支持新颖化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持续投入、持续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树立新颖化理念,在样式、外观、规格、功能等方面加强个性化、艺术化等创意和设计,提供便捷化、人性化、细致化等产品和服务,以新产品、新服务满足需求,以新发明、新创造引领需求,通过技术、工艺、管理、服务的新颖化不断占据市场先机。 三、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培育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支持各地利用闲置厂房、楼宇,各类园区、产业集群、孵化基地等,开展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培育和公告一批国家和省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引导基地向平台化、智慧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鼓励大企业发挥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面向企业内外的创业创新基地。推动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社会实验室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调动社会力量,不断完善创业创新环境和条件。 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有效运转。发挥平台网络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优势,以中小企业集聚区或行业为重点,推动平台网络组织带动优质专业服务资源开展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增强平台网络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促进平台网络可持续发展。 提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平台不断提高集聚服务资源的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推动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继续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进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提高平台的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智能制造、质量品牌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到“十三五”末,培育和认定的省级平台达到3000家。 创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实现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引入PPP模式等,推动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探索“政府支持+社会投资+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和完善服务支撑和技术应用支持体系。 提升行业协会、服务联盟、综合性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推进行业协会、服务联盟、综合性服务机构整合资源,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其引导和辐射作用,带动各类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四、产业集群发展能力提升工程 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改善产业和中小企业集聚条件,加强节能管理能力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产业集群光纤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和试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行动,通过基础设施、集群管理与服务、生产性服务等的智能化发展,集群主体与内外部创新链、供应链、服务链的互联互通,形成创新、协同、精益、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产业集群系统效率和竞争能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智慧集群”建设和试点,开展百家“智慧集群”建设和认定工作,总结推广“智慧集群”建设与发展经验。 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集群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采用联合组建产业联盟或研发联盟等新型合作模式,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引导创新资源向集群集聚。推动建立集群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专业化协作体系,带动集群内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等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集群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和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支撑。强化产业集群知识产权服务机制,鼓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推动产业集群品牌建设。鼓励产业集群制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支持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特色产业集群制定团体标准,将打造区域品牌作为树立产业集群整体优势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加强区域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大力培育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证明标志等集体品牌。鼓励集群企业创建和培育企业品牌,推动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良性互动。 五、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推动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引导中小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加强财务、质量、安全、用工、风险等基础管理,强化精益管理、现场管理,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降本增效。激发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推动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制度,鼓励和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志愿者开展管理诊断、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管理。完善管理咨询专家库,为各地开展管理咨询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撑。 推动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管理创新,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参加全国和地方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活动。加强管理创新实践和创新成果推广,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探索订单培养等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互联网手段,组织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引进。继续开展政府间合作培训,实施中小企业国际化人才培训计划。 六、中小企业国际化促进专项行动 发挥中小企业双边多边对外合作机制作用。继续深化与美国、德国、韩国和欧盟、东盟、APEC、金砖国家等双多边合作,探索合作共赢方式,深化在促进政策、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建立原材料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网络,支持中小企业收购境外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并购、参股境外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品牌、营销、服务“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吸引高端制造企业在园区落地,吸引境外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促进境外原创技术在中国孵化落地。深化“政银企”合作机制,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跨境撮合等活动,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走出去”。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发挥行业协会和境外中资商会作用,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探索设立“中国中小企业中心”,为境内外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协会、商会与境外机构加强合作,组织开展企业走访、实习实践、商务对接等合作交流活动。 推动开展展览展示活动。支持建立各类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跨境网络交易平台、跨境电商等渠道拓展市场,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境内外展览展销活动。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完善跨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考核,统筹政策、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加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队伍建设,促进中小企业政策制定和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强规划宣传和工作指导,形成规划实施合力。 二、加大财税支持 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通过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带动地方、创业投资机构及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节能减排,以及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等领域初创期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各级财政统筹安排各类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等市场薄弱环节予以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化长效机制。继续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策执行监管力度,确保政策时效。 加强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让广大中小企业知晓用足政策。结合新情况、新问题,统筹研究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强政策储备。 三、加强融资保障 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及普惠金融,推动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发展。鼓励设立各类中小企业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引导股权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创新和扩大中小企业债券、信托、票据发行方式和规模。推进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发展。促进形成金融机构充分竞争市场格局,增加融资供给,便利中小企业融资选择及获取。 优化融资环境。推动形成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继续加强和深化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等动产融资模式,推动开展供应链融资。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加快组建省级再担保机构,完善以省级再担保机构(基金)为核心的担保体系建设,推进建立产权纽带关系,发挥其增信、分险作用。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机制建设。推动发展国有及国有控股担保机构,鼓励国有资本参股民营担保机构。探索建立担保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完善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探索和推动在银行与担保机构间建立合理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和支持担保机构加强管理,创新业务,提高担保能力,扩大低收费中小企业担保规模。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支持利用大数据以及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包括企业纳税信息、进销存信息、诚信经营信息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鼓励各类平台畅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信用信息渠道,便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评级及授信。鼓励各类信用服务机构提供有效服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四、加强服务支撑 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围绕财税支持、融资促进、创业扶持、创新支持、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推动贯彻落实。强化《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切实发挥法律对中小企业保障和促进作用。 推动建立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政策信息发布平台,汇集涉及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创业、创新、金融、市场、权益保护等各类政府服务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推动建立和完善各项政策的公开、共享和贯彻落实监督机制。 支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各类服务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管理咨询、信息交流、信用服务、市场营销、投资融资、登记注册、财税代理、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建立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标准,开展服务对标与服务能力竞赛。 推动建立中小企业维权机制。推动各地重视和发挥中小企业维权服务机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防止大企业违约拖欠中小企业货款。 五、加强运行监测 推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体系,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及时了解中小企业运行和发展情况,对中小企业发展态势及时进行研判、科学预警,为研究制定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
从最早投资金融支付、金融IT类企业,到13年开始逐渐喷涌的对P2P的投资,再到后续资产端、资金端分开投资,以及股灾前疯狂的股票社区和配资的投资,互联网金融或者广义一点讲新金融领域的投资一直没有间断,始终是整个早期一级市场的投资热点。当一两年前投资的企业逐渐长成挖财、铜板街这样的流量小巨头(BAT你财富之类的原本流量巨头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亦或是变成了草根投资这样的资产生产大户,对于早期天使轮、A轮之前的创业者而言,还有什么好的早期创业方向么? 当然,这里定义的好的早期创业方向,仅指我们通过调研和思考后,认为的融资比较容易的早期创业方向,与领域实际业务能否做大并无必然因果关系。 方向一:金融新流量 选取原因: 1、 传统流量巨头已经形成,批队明显,且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流量壁垒逐渐形成,早期创业团队流量成本高,亟需性价比高的新流量; 2、 与电商流量逻辑类似,新崛起的网红电商、内容电商和社区类电商让传统电商流量看到新希望 3、互联网金融创新型门户网站,创新意味着颠覆,也意味着低成本 小谭的观点: 1、 优质内容将成为获取高性价比流量主要方式 借助公众号、雪球等大流量平台,降低新用户获取成本,通过生产、转载等方式定期、批量生产优质内容,提高用户的观看频次,增加用户粘性,同时如果能与新产生流量进行高效的深度交互,比如选择映客等直播平台,亦或者在雪球社区中与粉丝实时交流,将会极大提高用户粘性。 2、 财富教育、产品点评等解决“买什么”问题的方向都是好的细分领域 从目前活跃的公众号、微博大V和雪球大V等来看,比较容易获得流量、实现交互并能做到投资转化的主要为财富教育类内容和产品点评类内容。财富教育类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本身,降低信任门槛,增进用户对内容生产方(主要是教育品牌或老师)的信任,更容易进行投资转化,基本逻辑为试听-收获-完整听课-信任-购买,从统计上看,此类用户大部分购买的产品为教师推荐产品。当然,通过一些方式,教师并不会让用户觉得自己的购买受到了影响,让用户以为自己是独立决策购买产品的,但是出于对教师和其背后品牌的信任,用户更倾向于买教师所在品牌下的产品。产品点评类主要通过各种产品的详细点评,用通俗的语言将各种产品对比,直接越过信任这一门槛,直接辅助用户购买决策,在复购上完全依靠产品本身。从目前情况来看,解决“买什么”的内容比其他内容更容易形成投资转化。 3、 最终决定复投的还是金融产品本身 上述方式毕竟只是完成了高性价比拉新到高性价比留存这一步,有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内容可以有不错的投资转化。比如一家P2P网站,通过CEO的KOL形象,结合财商教育,可以将投资转化做到80%左右。但是这种流量本质还是降低信任成本,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投资收到损失,信任将瞬间崩塌。因此,决定用户最终复投的还会金融产品本身。 方向二:不良资产处置 选取原因: 1、 经济下行、资产荒、业绩压力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资产质量逐渐下降,整体不良率攀升,未来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空间将大幅提升; 2、 15年集中投资的几种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收效甚微,更有效的处置手段呼之欲出 3、 P2P行业整合在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很多中小P2P倒闭或被整合,市场亟需批量资产处理能力 小谭的观点: 1、 委外催收类平台:深度介入交易,一切服务效率 撮合类、众包类平台本质逻辑和B2B的逻辑类似,比较大的问题也在于上下游绕过平台直接交易。冻结保证金或者建立支付宝类似的支付体系固然可以,但是要想根本上解决平台脱媒问题,还是需要深度切入交易,提高整体交易效率,如果脱媒的机会成本过高,不良资产发布方和处置方自然会留在平台上,比如制定标准流程、制定公允的定价体系、债务分单、流程监控、提供处置工具、提供法律支持、提供配资杠杆等。对于自营类创业公司,更容易标准化流程。但是如何解决规模效应问题,或者在相同规模下提升催收效率,比如用标准话术和动作来减少催收中的摩擦成本,用LBS分包模式进行信息补全,可能是制胜的关键。 2、 交易类平台:估值定价能力将成为核心能力之一 对于自行处置或外包处置的交易类平台,类似资产端为不良资产的P2P或者说不良资产处置基金。由于这种平台的投资收益来自于处置差价和处置时长,能否准确估值并处置掉不良资产,将成为影响平台收益的主要因素。对于双边交易类平台,能否提供准确的指导价(因为平台买家一般都是催收公司、律所、处置平台等,利润来源于回收金额和购买金额的价差和时间差)将成为平台是否活跃的原因之一。 方向三:机构间产品交易 选取原因: 1、 与线下金融机构类似,互联网金融未来也会逐渐趋于集约化,各类线上线下金融机构独立发展,缺少跨界的专业化金融资产交易方式; 2、 机构间产品交易类似赌场,产品提供方和资金提供方类似赌徒,宏观经济下行赌场抽水式的盈利模式更稳妥; 小谭的观点: 1、 技术壁垒高,股份制银行级开发团队比较合适 机构间产品交易对整个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其账户系统、交易系统、支付结算系统等不仅需要较高的处理能力,对并发量、准确性、及时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银行的系统在整个金融IT领域里几乎是最领先的,因此从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四大行等出来的开发团队比较合适。由于机构间交易系统要求交易在不同金融机构,甚至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间进行,如果能做到与金融机构内部系统打通接口,将会在用户体验上占据绝对优势。 2、 如果切入一行三会的牌照类金融机构,团队的背景资源很重要 如果只做非牌照类金融机构(比如P2P、互联网金融资产生产端、流量平台等),与其他双边平台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多数金融机构对资产和资金的需求都会存在,因此平台上的资产卖家也会变成资产买家,因此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便捷性和易用性是重中之重。如果切入一行三会的牌照类金融机构,则除此之外,团队的背景资源将比较重要。如果没有拿到相关文件资质,平台的交易合规性很容易成为监管的众矢之的。另外,哪怕是交易合规性不存在问题,频繁的监管也会大大降低平台的用户体验。一条权宜之策可能是在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引入一定资源,入股或者控制一家牌照类机构或者受过审批的交易类机构(比如入股一些偏远地区的金融资产交易所)。 方向四:财富管理 选取原因: 1、 中产阶级崛起,50-500万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缺乏对应服务,痛点深刻; 2、 民众普遍缺乏财富教育和投资教育,投顾类产品短时间内将更受欢迎; 小谭的观点: 1、 自动化资产配置是智能投顾类产品的核心,用户体验是关键竞争力 由于中国的股市存在涨跌停等限制条件和禁止代客炒股等监管政策,目前国内能够落地的智能投顾类产品基本配置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有限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如何根据用户的风险偏好、流动性偏好等自动高效配置资产,将成为智能投顾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是机器自动匹配交易,对创业团队的IT能力要求也很高。其次,智能投顾类产品本质上是低频的流量端生意,用户体验对于提升打开频率乃至复投率和留存率都非常关键,比如不设置平台账户的卡到卡交易、按秒计息、签到贴息、T+0实时到账等。 2、 理财师平台的关键在于对理财师本身的粘性 目前理财师平台多为飞单模式,理财师对平台的依赖来源于丰富的SKU和平台渠道返点。由于理财师平台本身的渠道性质,短期内难以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存在多种产品独家平台销售的情况,因此平台返点很有可能成为理财师粘性的重要来源。但是紧靠平台返点只会导致无休止的补贴和价格战,未来的解决方案可能在于对理财师的培训、展业工具和其他增值服务上,毕竟未来理财师将逐渐从销售驱动转为服务驱动,对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诉求会越来越大。 方向五:供应链金融 选取原因: 1、供应链金融专业要求高,传统机构介入不深,有机会弯道超车; 2、市场空间大,竞争不激烈,模式多样,创新空间大 小谭的观点: 1、行业一定要大,一定要大,一定要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虽然供应链金融创新空间很大,但是其天花板是比较容易估算出来的。比如皮草行业年产值大概150亿左右,其对应的皮草流通行业大概规模在400亿左右,整个行业规模不到600亿(数据来源网络,仅作计算举例使用)。如果其中形成供应链规模,具有核心企业并具有有效数据增信的可做供应链金融的比例约为1/3,按照年综合利差10%简单计算(应该比这个低一些),整个皮草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估算最大规模差不多20亿。如果创业企业有幸吃下了整个市场的10%,一年收入也不过2亿元。当然,这个估算中有很多瑕疵,这里只是用简单的逻辑给大家举个例子。 另外,由于供应链金融相对专业,因此跨品类非常难。比如做钢铁供应链金融的很难介入到煤炭领域,做日用品商贸行业供应链金融的很难介入到家电领域。 因此,如果想要细分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做到百亿千亿以上,至少要满足三个标准:行业制造本身是千亿万亿规模;最好有对应流通行业,其规模最好是制造本身的倍数以上;行业的“三流”基础设施较好,可改造做供应链金融的转化比例不会太低。 简单讲就是,大制造、大流通、基础好。 2、纯金融团队瓶颈大,最好有核心成员来自核心企业或“三流“企业之一 由于供应链的行业专业性,纯金融背景的团队很难对行业的风险和收益有深刻认识,传统风控模型很难对供应链做合理授信,这也是为什么传统金融机构必须依靠核心企业或物流企业的配合才能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且多为实物质押,并且主要服务于下游供应链的渠道融资或分销融资。 因此,团队核心成员如果有来自核心企业的高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团队识别行业风险和收益,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融资结构的设计上会更有优势,另外,由于其行业内的背景,在逾期催收和抵质押物处置等不良资产方面也会更有帮助。另外,如果团队来自“觅优”、“欧浦智网”、“瑞茂通”这样的“三流”企业,也是不错的背景。总的来说,就是行业+金融的背景。 3、增信创新和不良资产处置,一个都不能少 传统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不足在于对行业的了解太少,主要体现在授信不足和不良资产处置乏力,因此在采集“三流”数据的同时,创业团队应该研发更适合整个供应链的增信产品和处置产品。比如通过农资站、农机公司等了解种粮大户的经营情况,做到合理授信,并将资金直接提供给合作农资农机公司,做到贷中风险可控,同时将农户土地质押的增信,再通过提高单一村镇集中度等方式将土地转让做好,优化不良资产处置。 4、通用解决方案可能是个好方向 经过14年和15年两年的投资,B2B平台和垂直行业SaaS如雨后春笋,同时现在B2B和SaaS企业普遍遇到旧业务增长乏力,亟需新增长点的情况,因此如果创业团队可以从通用解决方案入手,助B2B平台和SaaS平台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也将是个具有规模效应的不错的方向。比如与各种B2B平台合作,结合B2B平台的数据,帮助平台上入住的企业完成授信,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接入更多的B2B平台,这种授信模型的数据维度将更多,更有利于模型的准确性,规模效应明显。 方向六:保险新方向-团险和理赔 选取原因: 1、作为三大传统渠道,相比改造较早的个险和几乎无法改造的银保,团险改造逐渐受到创业者和VC的关注; 2、团险由于政策红利(投保人数从5人降至3人)、设计难度低、起量容易等自身性质,更适合创业团队; 3、理赔的痛点已经严重影响整个行业,改造势在必行 小谭的观点: 1、团险早期项目关键看团队,BD+产品设计团队更合适 团险不如个险的产品设计壁垒那么高,因此与个险不同,单一依靠产品设计能力的团队将面临瓶颈。虽然有团队依靠研究客户群体特征,为企业员工提供定制化产品,并与保险公司合作发行产品,然后通过对接渠道帮助销售,但我们认为这种模式在团险领域瓶颈明显。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愿意合作发产品的根本诉求在于有较明确的客户需求并且能顺利销售,只有把用户掌握在手上才是核心。 在BD的过程中,需要抓住中小企业主心理,帮其算明白账,让其明白购买团险带来的对未来的保障和员工满意度,其实是大于购买成本的。 团险早期项目关键还是看团队,强BD可能是必要的团队配置,如果产品设计还有牛人,则将如虎添翼。 2、SaaS+团险切入HR领域,直击决策人,粘性更高 企业采购团险的主要决策部门是HR部门,因此如何让HR傻瓜式的购买团险产品、抓住采购决策人将是团险团队的必修课。从SaaS切入或许是个好途径。比如通过HR SaaS,将符合企业需求的团险产品整合到SaaS中,做到一键购买,再结合保全服务,帮助HR轻松解决续费等难题,这样大大降低了HR决策成本和购买难度,粘性更高。 3、做好理赔的核心是兼顾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权益 由于理赔难的核心在于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利益冲突,那么如何处理这种冲突将成为理赔创业的重点。如果单纯的财通理赔代办模式,很难得到保险公司的认可。但可以转换思路,比如以投保人权益为核心,同时将理赔服务作为保险公司增值服务的一种,帮助保险公司主打造“快速理赔”的形象,很可能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扩大产品销售。对于保险公司来讲,这是保费的新增和理赔成本增加之间的一种选择。 4、通过系统和服务层面的整合,理赔市场未来可能有更多配套供应链、金融的想象空间 解决好理赔“兼顾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定位之后,理赔的落地可能在于系统层面和服务层面的整合。 比如在车辆事故定损领域,如果能够打通保险公司、修理厂/4S店以及后端供应链,将事故尽量标准化、定损流程模块化,帮助投保人快速定损估值,并帮助维修厂进行阳光配件采购,并打通事故车残值处理,这样既能帮助投保人实现标准化理赔,又能帮助保险公司减少理赔成本。同时,由于能够清楚了解定损理赔过程中每个细节,还可以提供理赔金融服务,帮助保险公司垫付理赔款,提高理赔效率和客户粘性,并赚取超额收益。 再比如,在人伤理赔领域,如果能建立相对标准的人伤定损流程,通过对接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理赔数据电子化并实时同步,同时提供小额速配垫付,并打通残疾康复等后续服务,这样也可以实现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权益保障。但由于保险公司和医疗系统都是相对大而传统的领域,切入难度非常大,其中原因之一是人伤定损太个性化,定损结果难以让保险公司和医疗系统同时认可,或许从相对标准化的团险切入,做企业级服务,是个好方式。 方向七:金融企业服务 选取原因: 1、中国未来金融市场将更加机构化 2、多数金融业务流程长且痛点多 3、很多细分行业存在整体流程优化改造机会 小谭的观点: 1、SaaS切交易的模式将更受欢迎 道富银行成功的例子给很多做中后台的服务团队看到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与其他领域SaaS类似,金融领域SaaS切交易的模式也将更受欢迎, a、提供资讯类服务的泛中台业务厂商,很多准备切入交易服务(当然切入交易本身不容易) b、再比如一种比较性感的模式:免费提供账户系统+风控系统+交易系统+营销系统,成功提高机构实施效率,然后收取运维/运营费用,赚取稳定收益覆盖成本,最后抽取产品销售的佣金,赚取超额收益。 2、资产证券化可能是进一步的想象空间 a、通过SaaS切入交易,不少金融服务团队可能考虑的是帮助金融机构对接资金端,帮助其“输血”。 b、打通前中后台之后,前台相当于积累了大量的资产数据,变成了资产生产工具,则更大的想象空间可能在于利用资产端积累的资产数据做资产证券化,在帮助机构“输血”的同时更帮助其“造血”,对机构的粘性更强。 3、细分领域改造空间大,机会更多 多数传统金融IT公司聚焦在银行、证券等大行业,很多细分领域,比如小贷、融资租赁、典当等行业都存在改造空间。 a、例如集成从信息采集、信贷审阅/审批、贷中管理、贷后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功能 从IPC技术切入小贷行业,变成资产生产工具,同时帮助其资金端,未来可能做资产证券化的生意。 b、再比如,集成典当鉴定、远程协助鉴定、典当出单、绝当品销售等功能,切入典当行业,再通过绝当品回购等方式增加想象空间。 ...
拼爹、傍大款、抱大腿…已成为行业的一种流行风尚。在行业野蛮式发展后,整改洗牌加速,P2P不断地通过寻求各种背书来获得自身快速成长。寻求之路,P2P是苦是乐只有自己知道,或许是痛,并快乐着。咱们不妨来扒一扒那些年,P2P们寻求过的背书之路。 一:靠股东实力 此次专项整治中,对于平台业务合规性审核将尤为严格,股东背景也不一定能成为免检标识。不少P2P平台过度利用股东背景为自身背书増信,给自己贴上了“国资系”、“上市公司系”、 “风投系”、“银行系”等标签进行过度营销已屡见不鲜。截至目前,全国银行系17家、国资系83家、上市公司系75家、风投系83家,合计占正常运营平台的9.3%。坦诚来讲,有好的爹固然好,关键还是事在人为。 二、靠行业协会背书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一个观点,行业协会与平台会员之间存在明显的背书与反背书的博弈。不少P2P入会的会员以协会名义来打软广告,让投资人误认为协会为会员进行了背书。而作为协会,仅仅只是自律组织,尽职免责,根本无法做到对入会会员进行背书。此时,投资人应擦亮双眼,会员不一定就100%安全。安全永远是相对的,行业内不少副会长、理事、会员等单位出事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关键还是看平台自律意识的觉悟程度。 三、靠合作机构背书 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是当前不少P2P平台一致偏好的追求。抱上诸如银行、保险等大型机构的大腿,P2P瞬间颜值爆表,立马高大上起来。一方面,平台与银行寻求资金存管合作。目前已有124家平台与银行合作资金存管业务(含签订协议但尚未系统对接上的平台)。近日,有消息说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于6月27日-29日关停所有P2P充值渠道,暂不支持网银充值业务。民生银行高管曾透露和强调,民生银行的托管服务不存在任何的信用背书。对于平台项目的安全性或投资的收益能否按时收回,银行方面不能提供任何保证。另一方面,平台与保险寻求保证业务合作。P2P为了去担保化,纷纷联姻保险大佬合作“履约保证保险”业务,给自己加分,让投资人放心。此外,还有不少平台寻求与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保理公司、融资租赁、信托公司合作资产端业务。但也说句心里话,在业内能够攀上保险、银行等传统大型金融机构的实质性合作,该类P2P平台条件往往还是相对比较优越的。 四、靠明星专家背书 e租宝、泛亚交易所、中晋资产、鑫琦资产……等平台纷纷出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傍了专家学者和娱乐圈明星为自己站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超过30位专家学者和娱乐大腕等公众人物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站台、打广告、做宣传。不少粉丝冲着自己的偶像而去,等平台出事了,大家就在微信、微博、QQ大肆开骂。明星专家的站台少不了商业的驱使,其背书的价值实在不值一提,投资者切记理性理性再理性。 笔者认为,在当前行业粗放型发展时局下,P2P良莠不齐,政策性风险亦较大,洗牌在加速,P2P寻求各种背书实属发展所必须,也透着几分无言的艰辛。但随着行业监管的日益规范和完善,竞争日益平等和激烈,只有真正靠自己给自己背书才最有气质,最具安全感。 一、靠商业模式 没有商业模式,创业就只是一个梦想。任何行业任何企业,只要有了好的商业模式,基本就算成功了一半。P2P的商业模式好坏直接决定一家平台企业能否具有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好的商业模式可打造自身的核心优势,让其他平台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在当下红海一片的时局下,P2P 只有通过商业模式的打造和不断创新升级,才有可能脚踏实地走得更长远。 二、靠风控水平 P2P网贷作为最能体现互联网金融特征的一份子,属民间借贷的范畴,其本质仍属于金融。金融的核心就是风控,P2P也不例外。P2P的风控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不管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还是不好的时候,平台对资产项目的风险把控水平都应该是放在首位。只有风控水平扎实了,平台才有立足之本,才能让投资人放心敢投愿意投,而不能本末倒置,重运营而轻风控。 三、靠专业团队 自古兵家之道,没有精兵强将,是打不了胜仗的。P2P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当下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短缺问题是制约平台发展的桎梏之一。平台的资金端和资产端就是跷跷板的两端,资金端更注重互联网属性的运营推广效果,而资产端更偏向金融属性的风险控制,对两者都能游刃有余驾驭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少。挖银行高管、挖电商精英是当下平台组建专业团队的主流做法。只有团队强悍了,平台的底气才能足起来。 四、靠用心服务 根植于P2P之中的互联网基因是P2P先天性禀赋优势。要想玩转P2P,少不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维就是用户思维,就是抓住用户的心,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设计产品、去打造文化、去创新服务等等,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基于福利和补贴等方式有效满足用户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真正做到用心服务。用户只有被平台的用心服务感动了,才会放心在平台上撒钱投资,这样平台的用户黏性自然而然地就增强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实力不强的时候,平台需要寻求各种背书来促进自己茁壮成长,一旦长成参天大树,不拼颜值靠气质,自己就完全可用实力给自己背书,甚至可以为别人遮风避雨。 ...
网贷财经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515家平台退出这个行业,其中出现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现象的平台为268家,良性退出的247家。在此期间,亦有资本不断涌入这个综合收益率不断下降的行业。 随着网络借贷监管趋严,在经历近两年的快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P2P网贷平台数量也呈现不断缩减的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正常运营平台的数量为2349家,而2015年底该数量仍为2595家。也就是说,半年内减少了246家正常运营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出现了阶梯式回落的态势,每月均有减少。其中,1月至6月,正常运营平台分别减少了29家、47家、58家、30家、35家和47家。 虽然正常运营平台的数量在减少,但截至2016年6月底,网贷行业贷款余额达到了6212.61亿元,相比2015年底增长超过2000亿元。有分析称,这表明仍有大量的资金竞相涌入P2P网贷行业。 与热钱滚滚涌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不断下降。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今年前6个月,综合收益率分别为12.18%、11.86%、11.63%、11.24%、10.96%与10.38%。 经历行业自净与监管风暴之后,不少平台选择良性退出。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达到515家,其中选择通过停业、转型等良性退出方式的平台共有247家,而出现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非正常退出现象的平台为268家。 2011年至今,共有10家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网贷平台出现问题,包括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其中文茂创投、御声资本、汇凯鑫创投的注册资本均达到10亿元。 ...
2 “当前,尽管资金存管已成为监管部门对于互金平台的指定动作,但现阶段对于银行而言,更大的担忧或来自于风险,所以银行在选择平台做资金存管时是非常谨慎的。”7月5日,金联储产品总监赵远飞对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称,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平台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的要求被“坐实”。银行存管是投资者账户资金安全的有效保障,解除了账户余额资金被平台“资金池”化的被动风险。 “因此,有志于长期发展的平台都在积极推进,但推动资金存管的工作,进展却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业内人士称,主要是当前行业监管细则尚未出台,对于资金存管的相关细节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各家在资金存管方面都是属于谨慎对待的态度。“无论对于银行或是平台,在这件事上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而且,各家正在进行中的存管对接模式也是不尽相同。” 近日,记者获悉的一份“关于加强北京市网贷行业自律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也表明,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正式对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下发通知,针对在京从业的个体网络借贷机构,“通知”要求实现自律管理全覆盖,认真落实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金存管等三项措施,建立日常风险监测机制,做好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方案。 另据网贷财经最新数据统计,当前与银行签订了资金存款协议的P2P网贷平台已达126家,但真正完成银行存管系统对接的P2P平台仅有35家。 中小平台被拒之门外 今年以来,P2P行业迎来了最为密集的监管风暴,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专项整治行动,各地金融办、工商局、公安部、行业协会伺机而动,P2P行业进入“清理整顿”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有2349家,相比2015年底的2595家,半年时间共减少了246家正常运营平台。即便如此,若按今年上半年最新平台数据相比,真正完成银行存管系统对接的P2P平台占比仍低至1.5%。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银行来说,为了能够把控风险,因此在甄选合作平台时非常的谨慎,银行比较热衷于有国资背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背景的大平台,这一门槛就将很多中小平台拦在门外。 “而银行在审查合作平台时又非常的严密,比如对平台创始人及股东背景的尽调、平台运营状况、平台实缴资金等,这一系列的考察也需要一个较长周期。” 业内人士认为。“即便签了资金存管协议,但是进行系统对接很有可能要排队等上半年的时间,银行需要开发一套适合单一企业的对接系统,而并非一套系统能适合所有的企业。这也导致很多银行与P2P之间出现了"只签不用"的现象。”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表示,目前,在资金安全保障模式上,广州地区大部分的P2P网贷平台采取的是自身承担风险如自垫资金或设立风险准备金的方式,其中绝大部分的P2P网贷平台选择跟担保或小贷公司合作。 “虽然央行已明确表示P2P网贷平台不得建立资金池,资金应该进行银行存管,但广州地区网贷平台基本都是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资金托管,银行存管工作进展较慢。” 方颂坦言。“如果正式的监管政策出台要求银行存管,那么这些平台可能将处于不合规的经营状态。” 业内人士称,对很多平台来说,地方银行存管的准入门槛是很高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准入门槛会更高。而且,银行内部评审准入标准非常严格,需要考察平台的风控能力、内控系统、运营数据等多个指标。 “除了对平台本身的股东背景实力上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以外,在实际操作中,并会要求平台不低于1亿元的实缴注册资本等多项具体条件,这些条件就会把大多数平台都排除在外了。” 资金存管模式摸底 按照要求,存管后,P2P的所有交易资金都在托管主账户里,托管主账户由银行完全监管,P2P平台无权调动这个账户里面的任何资金;P2P自有资金(包括服务费、市场费等费用)需单独开设自有资金账户。这样一来,保证了P2P自有资金与交易资金隔离。 截至目前,互金平台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银行直连模式,如金联储即将上线的银行存管模式就是采用和广发银行直连。一种是“银行+支付公司”的联合存管模式。 此外,平台进行资金存管后,P2P的所有交易合同必须在银行备案,在P2P提交投资人和借款人的交易给银行后,银行会按照合同进行校验,不符合合同的交易不允许通过,银行也会随时抽查合同内容。“P2P平台的借款人和投资人必须实名在银行开立虚拟账户,投资人投资的资金从投资人虚拟账户直接划转到借款人虚拟账户,虚拟账户挂在托管主账户里,所有资金都是在托管主账户里流动。” 业内人士称。 因此,对P2P平台来说,银行存管对平台的安全性、技术复杂性、账务严谨性,无疑都会有更高要求。而大部分平台在接入存管前,都需要先进行底层系统升级改造,包括完善账户系统设计、建立清结算及对账系统、改造产品流程以适应银行存管要求等等。 “从系统改造升级、资金存管需求分析及系统开发测试、最终实现资金存管上线,一般需要5个月及以上时间。” “平台与银行直接对接,银行需要单独开发系统和接口,人财物要求高,投入和产出短期看可能是倒挂。” 业内人士直言。“平台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持与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对接,工作量较大;同时,P2P平台本身处于投入阶段,银行存管会大大增加平台的运营成本。”...
以房地产、车辆抵押借款为名义,通过承诺客户高额回报收益,向社会公众吸纳投资金,在资金链即将崩盘之际卷钱跑路。——在泥沙俱下的P2P金融领域,这成为不少犯罪嫌疑人共同的“套路”。 日前,在公安部经侦局、国合局的指挥协调和前方使馆的大力配合下,上海公安机关将潜逃菲律宾、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嫌疑人缪某押解回国。 2015年1月,杨浦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接到报案称:上海某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实际控制人缪某携款潜逃至境外,去向不明,造成公司无法正常经营,逾2亿元客户投资款到期无法兑付,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月29日,杨浦分局立案侦查缪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 经查,自2012年2月起,该公司相继开设多个分部招募业务员,以沿街招揽、刊登广告、电话招揽以及在互联网开设网络投资咨询平台等形式,以房地产、车辆抵押借款为名义,通过承诺客户每年8%至15%的固定回报收益,向社会公众吸纳投资金。2015年1月,公司实际负责人缪某、赖某先后携款离境出逃,而公司账户仅剩几十万资金,造成大量客户投资金到期无法兑付。 面对受害投资者众多、资金缺口巨大、主犯外逃的境况,杨浦警方全力以赴,迅速开展各项侦查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其间,共通过冻结银行资金、查封涉案产权房、地产、追回抵押借款及涉案员工退交非法所得等方式,追缴涉案资金共计1亿余元。 针对两名案件主犯潜逃出境问题,专案组在公安部经侦局、国合局等部门的全力支撑下,对缪、赖二人发布了国际刑警红色通报。侦查员从缪某离境前的活动轨迹分析,找到了为其办理移民手续的上海某投资移民公司,该公司很快提供了其在菲律宾为缪某处理移民事宜的员工信息。专案组信心满满来到菲律宾找到了该员工,但该员工几经努力,却始终无法联系到缪某。 专案组并未气馁,重新研究工作方案,另辟蹊径,以缪某的福建老家亲友以及本案中与缪某较为熟悉的被害人为切入点,双管齐下,全面收集缪某可能使用的联系方式。 经过一个月的收集,以及对上千条信息进行核对梳理后,专案组将数条可能性较大的线索提供给菲律宾警方。功夫不负有心人,专案终于取得了质的突破。很快,菲律宾方面传来好消息,其在线索指向的城市进行布控,并获取了缪某最新的人员信息。 2016年3月10日晚,经使馆协调,当地移民部门将该缪抓获。上海公安机关即派员随部行动办赴菲,于3月12日上午将犯罪嫌疑人缪某押解回国。 另据最新反馈,本案另一名嫌疑人赖某已被加拿大移民局扣押,进行聆讯,目前正在交涉遣返事宜。 ...
新华网7月5日消息,万达集团公布了2016上半年经营业绩快报。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万达金融集团上半年收入155.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3.2%,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62.5%,其中飞凡网络成为“黑马”。正醉心于金融领域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此前表示,2016年将对地产业务大刀阔斧地砍缩,集中更大力度做金融业务。 数据显示,飞凡网络公司上半年注册活跃会员4461万,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01%;与华润、绿地、物美等一批商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上半年飞凡新增大型商业合作项目779个,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52%;飞凡公司累计对外合作大型商业项目(不含万达广场)1256个,其中已开业1029个。 在2016年初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就曾表示2016年万达将发展网络金融,开展网络信贷,成为一流征信公司。其还立下2016年“军令状”:万达金融集团2016年计划收入211.8亿元;其中网络金融收入44.6亿元,活跃会员超过1亿,飞凡卡发行5000万张,飞凡合作大型商业中心新增1000个。从上述数据来看,飞凡网络公司半年业绩与王健林所说的全年计划已很接近。 万达集团官网对于金融业务的介绍 据悉,万达已拥有上海自贸区所发放的网上小额信贷营业执照,可以在万达商业中心开展网上信贷。而支付方面,万达于2015年投资20亿元在成都建立大型后台数据处理中心,并在快钱的基础上,开发移动线上支付系统。征信方面,王健林表示,万达要做的是精准的公司和个人信用评估,打造巨大价值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征信服务体系。这意味着,从支付、信贷、征信等多方面,万达完成了网络信贷的整个产业链的布局。 王健林表示,除上述系统外,万达的“飞凡卡”业务将打造全球第一张集应用、优惠、积分、汇兑、信用卡、理财等综合功能于一身的全功能一卡通。 此外,王健林还表示,万达的目标是,到2020年飞凡卡发行达5亿张。此外,万达网络金融信贷余额2020年力争达到3000亿元,其中企业信贷1000亿元、个人信贷2000亿元。 更早前的1月16日,王健林在万达集团的年会上透露称已于2015年在上海注册成立万达金融集团,注册资本100亿,旗下包括大数据应用、征信服务、网络信贷、移动支付、飞凡卡五大板块。万达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快钱也已深度融合进飞凡卡的布局路线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