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闻业内有平台悄然开展整容借贷类项目,笔者一听,脑海中第一反应便是——不看好整容贷。当然,创新是需要鼓励的,但是在不恰当的时间段,不适合的环境下,为了所谓“提升业务量”“帮助某人完成梦想”“进军消费金融领域”等看似美好的初衷,但行动却未开展市场调查,用户人群分析等。结果是盲目开展业务,多维看来这些平台要么是被美好的想象遮盖了现实无法窥探,要么就是不懂市场! 整容借贷的风险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整容类借贷的医患风险与平台责任 风险指数:★★★★ 整容存在一定风险,越大型的整容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发生医疗事故后,平台本身虽然不是整容机构,但却是信息撮合平台,平台是否有相关责任,是值得深思和考虑的。 整容类借贷与消费借贷或汽车借贷等有本质区别,虽然消费借贷和汽车借贷在筹集资金使用过程中也存在风险,但是整容借贷的使用目的更加明确——整容,整容就有手术。而手术的风险是远远大于消费的。同时 ,因为整容借贷所引发的负面信息的影响必然比一般借贷项目更广更深,基于此,对平台必然有一定的影响与波动。 即使采用平台获取借款人的整容需求,将资金直接给到整容机构,确保借款人确实为了整容而借款,但是整容所产生的风险仍然存在,资金直接给到整容机构仍需考虑机构风险与借款人风险。 2,整容类借贷者用户群与还款能力 风险指数:★★★ 不同程度的整容价格也不同,对于普通整容而言,售价在5千元以内,笔者认为,若一个人连区区5千元通需要通过P2P平台来筹款,这个人的赚钱能力要么有严重问题,要么是无收入人群。无论是哪种类型人群,还款能力都值得怀疑。 对于非普通整容而言,1万起价,整容费用极高,恢复周期长,风险也大。先不论借款人是通过信用借款还是抵押类借款筹集的资金,一旦发生整容意外,借款人在短期内是无法正常还款的——即使整容很顺利,也需要恢复周期,在该周期内,借款人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又能通过什么渠道来还款呢?若是有渠道来还款,又何必来借款?这里存在逾期的隐患。 3,整容类借款人风控审核 风险指数:★★★ 对于整容类借款人风控审核与普通借款人风控审核中是有一定区别的,普通借款一般用户资金周转、买车、购物、消费等。已然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流程可以借鉴,形成标准化,提高了审核效率。但对于整容类借款审核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风控流程体系,若照着普通消费流程来执行整容类风控,因为整容类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并不合适。 为了避免风险,将目前用户群锁定为白领阶层,或是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这类人群具有潜在的整容需求,若是大型整容,动辄上万,如何风控借款人还款能力和整容机构技术水平仍然是个难题。 4,社会影响 风险指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容作为个人行为,自己整容无关他人,似乎和影响社会,带来不良风气无关。但是当平台提供了便利的筹款渠道,让原先有整容梦想却囊中羞涩的人找到了希望。当累计至一定的数量后,因为整容的特殊性,必然对社会崇尚靠实力,自我奋斗的价值观相冲突,如果靠改变外貌就能获得普通人辛苦努力也得不到成果,那么辛苦努力还有什么价值?当然,改变外貌也许只是为了赏心悦目,让自己更加有自信,但是笔者认为并没有很丑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
由于“魏则西事件”,百度被推至了风口浪尖,每年为百度贡献百亿元的“莆田系”也被挖出接受拷问。 而一家名为医界贷的P2P公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该网站上,几乎所有的借款人都来自福建莆田,所有的借款方都是医院,借款总金额几乎都在千万级别,且存在大标拆小标的情况。这些借款医院的主营项目主要为耳鼻喉类、生殖类、妇产科类等。 据了解,医界贷成立月2014年1月,据其官网介绍,“医界贷交易额突破26亿元,为50余万理财用户创造了近1亿元收益”。 而这家成交额突破26亿元的P2P平台,在官网上并未找到任何关于团队的信息。 股东之一为和美医疗创始人林玉明 笔者查询了这家平台的股东信息发现,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林玉明赫然在列,平台官方所宣传的新闻里亦证实了这一点。林玉明,自称是“莆田系二代”,从1996年开始从事医疗器械贸易事业,2003年开设第一家医院,至今已经在北京、深圳、重庆、武汉、广州、贵阳、福州等地开设了11家“中高端”妇儿医院。 (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林玉明是医界贷股东之一) 根据报道,鼎晖投资、建银国际都是和美医疗的股东。2015年7月7日,和美医疗在香港证交所IPO,发行价7.55元,而截至5月4日收盘,已跌破发行价至5.86元。 除林玉明外,医界贷其余股东也都是莆田系的重要人物。 A轮融资疑为虚假宣传 通过其官网给出的信息,“2015年1月,医界贷对外宣布获得医健联资本A轮千万美元级别融资,并与创信(厦门)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百亿级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市场”。 而官网所链接的两则关于融资的新闻里都未对其投资方医健联资本作出介绍,笔者亦未能找到该机构的官网以及其它资料。而由新希望刘永好、万通冯仑以及众多“莆田系”医疗企业联合发起的医健联盟不知是否与“医健联资本”相关。 此外,笔者查询了医界贷的工商登记信息,其股东信息里并没有这家“医健联资本”的信息,但有一家名为“医界联资产管理(平潭)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而通过查询工商登记信息,笔者发现这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即为医界贷的股东及法定代表人沈国贤。 所谓的A轮融资,或许并不存在,或许是自家人投资了自家人。 (沈国贤为医界贷的自然人股东及法定代表人) (沈国贤为医界联资产管理(平潭)有限公司股东) 几个月前,“万宝之争”牵出了广金所,“叶问3”票房事件牵出了快鹿系及多家与之关联的P2P平台,如今的百度与“莆田系”事件又牵出了这家医界贷,不得不感慨一下,P2P水很深! ...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魏则西事件”让莆田系医院处于风口浪尖,而为莆田系医院提供借贷服务的P2P平台也随之遭遇危机。 近日,莆田系平台医界贷在被公开质疑后,另一家莆田系P2P平台医购贷也浮出水面,与医界贷为医院提供资金周转不同,医购贷平台专为医院提供设备采购借款。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医购贷董事长及多位董事同时身兼数职,兼任多个医疗机构董事、负责人以及具有莆田相关的健康产业协会等身份,此外借款人信息中发现多位莆田当地人士。 记者致电医购贷客服,询问莆田系风波对平台资金兑付相关影响,但对方表示,“不回应相关问题”。 莆田系股东 医购贷官网信息显示,平台上线于2014年11月,隶属于南京万诺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诺金融”)运营,累计募集规模超过5亿元,注册用户3万多名,截至2015年底,平台零逾期,零坏账。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万诺金融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据记者了解,三德医疗器械(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德医疗”)是万诺金融的控股股东。万诺金融的法定代表人卓德兴也是三德医疗公司的股东之一,同时任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常务副秘书长一职。 医购贷官网提到,“由八大医疗集团联合创立,专注健康产业细分领域,致力于打造医疗设备产业链专业平台。医购贷为全国民营医院、医疗设备厂商和贸易商等提供快速方便的融资服务”。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询信息显示,2016年3月14日,医购贷曾经进行过股东变更,变更之后,三德医疗、上海豪隆医院投资管理、上海康贞医院投资管理、珠海九鼎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深圳市中天医疗投资、江苏大友投资、贵州强胜伟业投资管理、宜春仁德投资、江苏源德投资管理、薛氏(北京)科贸等10家同为公司股东。 记者在查询资料后发现,在医购贷股东名单中,多家股东公司负责人与莆田系医疗产业有关。 以医购贷股东之一、珠海九鼎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控股公司为例,公司内的一位股东吴元来为莆田人,任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常务副会长。此外,江苏大友投资有限公司法人兼股东王友松,同时任职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常务副会长,贵州强胜伟业投资管理的股东之一林庆新,同时任职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常务副会长。 在公开信息中可以看到,医购贷管理层成员中,董事长卓德兴、董事苏国荣以及董事王友松等人,都同时兼任多个与莆田系相关的医疗投资集团、民营医疗医院以及医疗设备提供商等企业的职务。 一位融360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此前医购贷中有多个和莆田系相关的新闻,目前都已被删去”。 此前,医购贷平台的“新闻资讯”栏中曾披露署名为“为助力江苏民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医购贷为14家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江苏分会成员授信10亿元”的相关新闻,目前官网已不可见。 兑付前景不明 截至2016年5月19日,医购贷官网累计提供613期医院采购设备借款项目,单期借款项目额度在100万元左右,借款期限为3~12个月,年化收益约10%。 记者在查询医购贷平台的相关借款项目时发现,平台对借款人的信息披露并不充分。在借款人项目风控资料部分,以2016年5月19日发布的“613期——浙江绍兴地区某医院采购一批设备借款”为例,提供了借款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融资服务合同以及房屋租赁合同等部分资料,但借款人信息并未全部公开。 值得注意的是,该借款项目的资金用途显示,“医院营业时间不长,患者数量增加,后期设备供应大幅度增加,满足医院的经营需要,此次借款用于采购一批设备,专款专用,资金用途明确”。借款人身份证显示签发单位为“莆田市公安局某分局”。 翻阅2016年5月18日发布的“612期——安徽安庆地区某医院采购一批设备借款”项目,借款人身份证的签发单位同样显示为莆田市公安局某分局。 记者在翻查医购贷平台多个医疗设备借款项目时发现,借款人均为莆田人士。而资金用途则以“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借款采购设备”为主。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曾披露莆田系医院人士观点,医院经营一年半后就可盈利。而在过去几周内,“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背后的莆田系医院浮出水面。媒体舆论压顶的同时,《如何辨认莆田系医院》《这些医院千万不敢去》等文章被迅速转载,而此类内容对莆田系医院的经营会产生一定影响。 5月5日,医购贷官网曾发布公告称,“由于社会上的一些舆论,导致一些客户对平台运营比较关心,舆论风波中的个别单位,并不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请广大理财人放心。” 目前,医购贷发布项目的募集资金速度较低,于5月18日发布的“612期——安徽安庆地区某医院采购一批设备借款”项目,截至5月19日上午9点,投标进度为30%。 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表示,“受近期莆田系风波影响,发标项目满标时间放缓,平台募集资金的速度减慢,平台面临到期项目兑付,资金净流出可能大于净流入,借款人兑付可能受到影响。” 在医购贷官网显示的借款项目风险控制部分,显示“设备担保,医院联保”字样,也即募资后所购设备为担保品,借款医院进行联保。此外,平台显示“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用户账户进行资金管理”,当并未披露具体的第三方机构名称。 ...
今日有股转系统内部相关权威人士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关于相关媒体发布称股转系统将近期重启类金融企业挂牌新三板的相关消息系不实报道。 今日,有报道称从全国股转系统相关人士处获悉,股转系统正在制定类金融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准入门槛及信息披露的指引文件,且表示在相关程序履行完毕后将在七月底公开发布,并指出挂牌标准将更有针对性,不再“一刀切”。该报道引来市场人士广泛关注,更有业内人士据此推断,挂牌准则公布后,37家等待中的类金融企业有望“起死回生”。 对此,中国网财经记者从全国股转系统内部相关权威人士处得到回应,该人士表示此消息为不实报道,并对记者表示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记者获悉,自去年12月类金融企业被监管层叫停挂牌新三板后,今年5月27日股转系统更是直接公开表示,对于其他具有金融属性的企业一律终止审查,至此有31家类金融企业处于待审查阶段、6家处于待挂牌阶段,此先业内人士预言“起死回生”的期待宣告无望。 ...
名车贷发布停业整顿公告。公告称因借款人逾期严重,加盟商出现诈骗跑路等原因,即日起,名车贷平台暂停所有标的投标、充值及提现业务并停止计息。停业整顿期第一阶段为即日起至7月30日。8月1日公司将在网站上公布最终清偿方案。公告最后,名车贷承诺“不会选择跑路,将会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名车贷官网显示,该平台成交量达4.46亿,但风险准备金仅有210.5万。 此前,名车贷曾发布延迟回款公告。届时,中国经营报报道称,该平台的信息披露并不详尽,风险控制以及风险保障等也未进行披露。此外,通过工商信息系统查询,曾在去年11月表示已经并购名车贷的光彩国际投资集团,也并未出现在名车贷的股东名单中。 名车贷公告中给出了公司停业整顿的五大原因: 1. 行业大环境 2. 平台接连出现技术故障,投资人恐慌 3. 满标速度慢,资金流出大,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 4. 借款人逾期严重 5. 加盟商出现跑路诈骗 投资人必须关注的五点: 1. 7月9日(周六)下午15:00-17:00,名车贷将在上海总部召开投资人见面会,通报公司的资产处置方案。将在VIP客户QQ群中进行同步视频直播会议现场情况。(待收余额大于1万的客户可以申请加入VIP客户群) 1. 停业整顿期第一阶段为即日起至7月30日。 2. 7月15日前所有投资人的本息金额将在其本人的账户余额显示。 3. 7月15日-7月30日客服将回访投资人进行债权信息确认登记,并以此做为清偿方案的依据。 4. 8月1日公司将在网站上公布最终清偿方案。 5. 即日起,名车贷平台暂停所有标的投标、充值及提现业务并停止计息。 以下为公告原文: 各位尊敬的投资人朋友: 近期由于受网贷行业大环境影响,并且名车贷平台接连出现技术故障,导致投资人心理产生恐慌,近期满标较慢,资金流出速度加大,资金链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借款人实际经营遇到困难,回款速度较慢,逾期情况比较严重。并且个别地区加盟商出现跑路诈骗现象,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经公司慎重考虑,为防范风险扩大,保护投资者利益起见,名车贷从即日起进入暂停营业内部整顿阶段,全面启动催收工作,同时和借款人协商提前还款事宜,力争最大程度降低投资人损失。停业整顿期第一阶段为即日起至7月30日。8月1日公司将在网站上公布最终清偿方案。自即日起,名车贷平台暂停所有标的投标、充值及提现业务并停止计息。7月15日前所有投资人的本息金额将在其本人的账户余额显示,7月15日-7月30日客服将回访投资人进行债权信息确认登记。并以此做为清偿方案的依据。 7月9日(周六)下午15:00-17:00,名车贷将在上海总部召开投资人见面会,与投资人面对面沟通公司的实际情况,通报公司的资产处置方案,请投资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出席,往返交通费用自理。同时将在VIP客户QQ群中进行同步视频直播会议现场情况,待收余额大于1万的客户可以申请加入VIP客户群,届时同步收看会议现场实况。 名车贷不会选择跑路,将会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请各位投资人朋友多一点耐心,给我们一点儿时间,让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此次危机! 名车贷运营团队 2016-07-05 ...
投资理财时,人人都希望花最少的精力赚最多的钱。比如去年“牛市”时,有很多不炒股的人都开户炒股去了,就是因为大家知道这时候入股市,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就能收到高额回报。 不过,这样的机会不是一直都有的,想要省时又省力地投资理财还是要靠一些更为长效的方法。为此,国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的理财师为大家总结了几点: 1、管理并规划自己的银行卡、信用卡 现在几乎人人都有那么几张银行卡、信用卡,但很多人在用的时候都比较随意,想到哪张就用哪张。时间一长问题也随之出现,不知道每张卡里的大致余额有多少,也不清楚哪张信用卡快被刷爆了。当这些卡和理财产品、理财工具绑定时,问题则更为突出。 针对这样的现象,嘉丰瑞德的理财师建议大家要管理并规划自己的卡。比如哪张卡专门用来消费,哪张卡专门用来投资理财等。这样在最后清账时,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究竟获得多少投资理财的收益,不用麻烦地把每张卡都拿出来算算。 2、选择稳定的理财产品 只要是投资理财,总归有风险的。但风险也有高低,那些能让人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风险普遍较低,也不用像炒股那样,时刻盯着大盘,可谓是省时又省力。 目前可配置的此类理财产品包括国债、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信托,以及靠谱的P2P产品、众筹产品等。国债虽然时间长,但够安全,5年期的票面利率还在4%以上;稳利精选组合投资计划在投资时间方面则更为灵活,收益率在6%~11%之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普遍可达7%以上,还是很可观的,但投资门槛较高,基本在100万以上。靠谱的P2P产品、众筹产品利率还可以,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理财 互联网的普及不仅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了很多方便,也让投资理财变成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投资者不需要再去银行或是证券公司等地排队办理业务,只要有网再配上手机或是电脑,随时都可以理财。 现在还有很多银行及理财平台推出了各种理财APP、微信理财等,连登陆官网、找产品这些步序都省了。不过,理财师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互联网理财虽然很方便,但如果选择其中的P2P产品,还是要谨慎考虑,做足“功课”。 4、请专业理财师帮忙打理财务 对于一些财富积累较多,但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理财的人群来说,请专业理财师帮忙打理财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专业理财师对于各种投资工具和理财产品更了解,也能根据每个家庭的资产情况,量身制定理财方案,使资产得到有效配置。 不过需要提醒各位投资者的是,在聘请理财师之前自己也要对一些金融产品进行了解,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辨别对方是否足够专业;另一方面,如果不想将资产全权交由理财师打理,只是想得到对方的一些建议,那此前做过了解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理财师所说的各种术语。 理财是个长期的过程,希望以上4个省事又省力的方法能给大家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
银行业等待 9年之后即将迎来IPO开闸,引起业内躁动。等待 22年后,信托业或将迎来第三家整体上市信托公司,主角则是山东信托。 近日,山东银监局已经批准了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相关事项。山东信托若成功上市,将打破 22年无信托成功上市的历史,山东信托也将成为首家 H股上市的内地信托公司。 山东银监局网站披露,原则上同意山东信托首次公开发行 H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 64708万股,若行使超额配售权,则发行规模不超过 74412万股,所募集资金若扣除发行费用,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其年报显示,2015年山东信托实现营业收入 16.16亿元,净利润9.23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均在 20%左右,其中信托业务收入占比72.58%以上。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其不良规模达 2.85亿元,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攀升,不良率达 5.09%。 据了解,目前全国 68家信托公司中,只有安信信托和陕国投在 1994年登陆 A股市场,此后 20年,虽然多家信托公司闯关 A股,但是均无功而返。据悉,此前中信信托、北京信托和北方信托等拟借壳上市均告失败,中海信托也曾在 2012年递交招股书预披露稿,最后撤回招股书,上市计划终止。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瑞明表示,信托公司上市难有两点原因:一是由于信托业务项目的非标属性,易造成信托公司业绩波动大;二是信托公司在各环节上的信息披露方面存有缺陷,投资者据此难以做出准确投资决策。 ...
对于阳光私募来说,股市大跌不但是对行业的重塑,也是对基金经理的洗礼。 近日,一位私募老总在朋友圈交流时抱怨道,自己旗下的两只产品在5月26日遭到了大量的赎回,其中一只产品的净值好不容易从之前的0.78元爬到了1.06元的坑口,准备东山再起的时候,投资人却不买账,决绝离去。 另外在发行产品方面他也遭遇尴尬,原本之前就考虑在2900点的时候发新产品抄底,找了多个渠道后好不容易发行了一个3000万元规模的产品,但是过去了4个多月仍无下文,资金都没有募集到位,而之前的产品规模都在8000万元左右。一位券商机构人士也验证了该私募的说法,目前没有业绩支撑的私募发行产品比较难。 面对上涨部分私募遇“尴尬” 在周一大涨近2%后,沪指周二继续上攻,收复3000点整数关口,两市成交量继续温和放大,行业板块涨多跌少。对目前行情持乐观态度的投资者明显增加,在前期由于仓位低而大肆抄底的私募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面对上涨,部分私募却遭遇了尴尬。 近日,一位广东地区的私募总经理在朋友圈和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交流时抱怨,他旗下的两只产品在5月26日进入第二次开放期,却遭到了大量赎回,其中一只产品近16%左右的赎回,被迫在低点抛票,实际上该产品的净值也不差,在投资者赎回的时候有1.06元。虽然两只产品都曾濒临清盘,后来改变策略,好不容易由之前的0.78元做到了1.06元的坑口,相比大盘这样的净值实属不易,本想东山再起的时候,没想到投资人却并不买账,决绝离去。 据了解,该私募旗下的两只产品均是在去年暴跌前成立的产品,而5月27日这两只产品正好进入开放期,没想到赎回申请比第一次的赎回还多,因为在第一次的开放期,净值还在0.86左右,投资者还有浮亏。后来追逐市场热点,快进快出,把净值做到了1.06元左右,却遭遇了大量赎回。对此业内人士指出,通常私募产品规定,持有期满一年,可免赎回费,而赎回费通常在1%左右,而此时如果产品略有浮亏或者是有盈利,对于大资金投资者来说,此时赎回较为划算。反而是亏得越多的投资者很少赎回。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这种情况并非个案,许多去年大跌期间成立的私募产品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据格上理财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5月底,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证券管理人已达10769家,其中7704家成立于2014年之后,占比高达70.52%。据统计发现,这些私募新人旗下产品净值平均为1.03元,净值主要分布于0.7~1.3元之间。其中44.74%的基金净值位于0.7~1.0元之间,48%的基金净值在1.0~1.3元之间。 发行新产品“仍无下文” 目前市场热点不断,不少个股股价创出历史新高,但是板块轮动太快,赚钱不易。规模大的私募,很难快进快出抓住热点。规模小的私募,虽说可能抓住热点,但不敢仓位过重,这种看得见吃不着的行情真熬人。但是还有比这更熬人的是,在市场反弹后不少投资者对私募产品进行赎回,而老产品的申购则几乎没有,此外在面对客户赎回时还不得不安抚其他投资人的情绪。 对此深圳一位私募老总道出了实情,由于私募有清盘线和预警线设置,一旦净值跌到清盘线和预警线附近时,私募的投资比例将进一步受到限制,可操作空间也减小,导致净值回升得更慢。因此,一般投资人会倾向于赎回老产品,认购新产品。但是目前在客户赎回后申购的投资者很少,而认购新产品的投资者也很少,其主要是因为缺乏信心,毕竟私募产品在前期低迷的行情中赚钱效应不够明显。 而一位券商机构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之前很多资金在几轮市场下跌时损失惨重,对一些新私募失去信任,一些大的资金很难再入市了。据他了解,目前一些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由于去年股指高点时发行太多产品,为了维护客户,对于发行新产品相当谨慎,特别是对立不到2年的新私募,之前业绩又不稳定,就更加谨慎。该人士坦言,目前很多私募发行产品不但募集时间较之前延长,而且在规模方面也缩水不少。 ...
今年上半年,不少打新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出现较大规模的净赎回,280只基金半年净赎回比例超过50%,惨遭腰斩,不少基金近乎被赎光。 基金数量大幅增长和基金规模整体缩水使得基金平均规模继续下跌,截至6月底,超过200只公募基金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的清盘线,基金“迷你化”加剧,清盘压力也日益增大。 280只基金 上半年净赎回超50% 不少基金出现惊人赎回是上半年基金行业最令人关注的大事件,其中以打新基金、债券基金和部分货币基金最为集中。天相投顾对上半年基金申购赎回情况的统计显示,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上半年分别净赎回2917亿份和2323亿份,成为上半年基金赎回的两大主力品种。 而从单只基金份额变化看,有多达500只基金上半年净赎回比例超过30%,呈现大赎回态势。其中,280只基金半年时间份额缩水过半,以打新和债券投资为主的绝对收益策略混合型基金成为大赎回的重灾区;超过100只基金净赎回超过80%,即6月底份额只有去年底份额的两成。 公募基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大量的赎回是极为罕见的。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基金去年底还有几十亿份,但到了今年6月底,往往已经只有几千万份,机构资金大赎回过后,这些基金只剩下一点零头,并几乎全部沦为迷你基金,运作艰难。 分析人士认为,出现这种异象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基金公司大量发行了以打新为主要策略的绝对收益基金,迎合机构理财资金的需求,但今年开始打新规则变更,打新基金优势丧失殆尽,打新收益一落千丈和去年比不可同日而语。在这种情况下,机构资金纷纷大举撤资导致批量基金巨额赎回。 229只基金 跌破5000万元清盘线 一方面是打新混合基金和部分货币基金的大赎回。另一方面则是股市下跌和基金数量继续猛增,使得基金平均规模继续走低,基金“迷你化”加剧。 日前公布完毕的公募基金年中规模显示,截至6月底,3000余只公募基金总净值规模为7.96万亿元,平均规模超过25亿元,但如果剔除其中230只货币基金4.23万亿元的规模,非货币公募基金总净值规模仅有3.73万亿元,非货币基金平均规模仅为13.11亿元,再创新低。 从各类基金规模分布看,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其中,有116只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大关,而这些百亿基金甚至千亿基金大多数为货币市场基金,汇添富医疗服务、易方达新丝路等是少数几只百亿主动偏股基金;有1/3的基金净值规模介于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而接近2000只基金净值规模在10亿元之下。 截至6月底,共有786只基金净值规模跌破2亿元大关,进入典型迷你基金行列,占比达到1/4,其中,有229只基金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清盘线,占基金总数的7.5%。 在这些跌破清盘线的基金中,有54只基金规模不足2000万元,规模比清盘线少了六成,属于“深度跌破”清盘线。规模最小的3只基金净值分别只有73.51万元、143.27万元和249.69万元,如果没有新增资金流入,清盘或许是这些重度迷你基金最终的命运。 按照现行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共计有9只基金因为触发清盘条款或通过持有人大会表决而终止合同,另有3只基金正在就清盘议案进行持有人大会表决。由于规模跌破清盘线基金数量过于庞大,基金清盘“压力山大”,预计下半年会有更多“僵尸基金”走上清盘道路。 ...
自2015年8月底,这家名为汇邦资本的公司突兀出现。今年5月初,公司网站彻底关闭,即便网络任意关键词检索也鲜少信息,甚至连广告信息都不存在。 投资人赵海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汇邦资本骗术并不高明,就是以代客户理财为名(以代炒贵金属为主),吸引投资者。此前通过汇邦资本平台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账户编号,根据编号排序推测,投资者应该有8000多人,总金额至少在10亿元以上。不过鉴于汇邦资本网站已经彻底关停,记者无法核实具体数字信息。 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期间却发现,上述资金并未直接流向汇邦投资,而是通过一家名为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银联”)的备付金账户,最终又以购买商品的名义消失不见…… 伦敦金骗局 赵海等多名投资者向本报记者讲述称,他们于2015年10月通过一家网站购买了汇邦资本的“智赢天下”贵金属交易理财投资产品,该平台要求投资者最少以1万美元开户,运用自动化交易软件,通过国际外汇现货黄金交易获得收益,并通过MT4(市场行情接收软件)可以看到投资者对应的账号信息的变化,投资者无法进行操作。 不过,记者注意到,ADS达汇在今年4月份已经在网上澄清其与汇邦资本的关系。公告称,“关于近日流传的有关汇邦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邦资本’,英文简称 Wellbond Capital)与ADS达汇合作关系的传闻,并非属实,现正式澄清如下:ADS Securities L.L.C(ADS达汇),及任一地区分公司及办事处ADS Securities Singapore Pte Ltd.,ADS SecuritiesLondon Limited 或达汇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均从未与汇邦资本正式签署过合作伙伴关系。鉴于汇邦资本网站所刊登信息并非属实,ADS达汇已于2016年4月22日正式撤销汇邦资本的账户并发出正式电邮通知,并于2016年4月29日向该公司出具律师信函。” 随着ADS达汇的澄清公告出现,汇邦资本忽然人去楼空。赵海也向本报记者证实,4月30日,上述理财产品停止发售,5月6日晚间,汇邦资本网站关闭,而在4月29日到5月6日期间,仅隔一个“五一”假期。 部分投资者无意中在银行的回单中发现诡异之处。 根据赵海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电子银行回单显示,这是一份网上购物回单,收款人为“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客户备付金人名称”,商品名称为“中汇商务网上支付”,支付金额约××万元(为保护受访者,在此不提供准确数据,以防对号)。 据了解,广州银联成立于2001年12月,是中国银联旗下,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赵海认为,自己并未进行网上购物,也并未得到名为“中汇商务网上支付”的产品或者服务,资金就这样消失,显然无法解释。“即便是我投资了汇邦资本的理财产品,那也应该显示我们的资金被划拨给了与汇邦资本相关的企业公司,而不是以购买商品的形式流入到其他公司。” 本报记者将采访提纲辗转发送至广州银联,随后收到一条短信回复称:如需了解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情况,可与我司王律师联系。短信末尾附有号码。 随即,记者联系王律师,该律师先是要求核实记者身份,在核实完成之后,却并未答复记者问题。记者电话联系时,该律师先是称在法院。再次拨打电话时,已经无人接听。截至记者发稿前再次拨打电话,显示的是开通留言提醒。 记者通过电话联系采访广州银联支付部总经理余为民。余为民在电话中表示,目前公司确实存在一笔账目的纠纷,而且公安也已经介入。目前公司全权委托王律师来处理和应答,如果王律师不回复,则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 当记者质疑保证用户资金具体去向明晰,应该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须履行的责任,广州银联有义务向用户公开自己资金的去向时。余为民则称,自己确实知道资金去哪里了,但是限于工作纪律,不方便透露。“基本信息的查询,可以通过客服,我们的客服还在正常工作。” 记者随后多次致电广州银联网络支付客服。在电话中,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户资金最终去向是一家名为“中汇商务网络有限公司”的企业。而该企业的具体地址,客服人员表示查不出来。 不过,此前记者在第一次致电客服时,客服工作人员解释称:“中汇(商务网上支付)属于中汇商城,而中汇商城也是一家类似淘宝的网上商城,具备第三方支付功能。” 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广州银联网络支付目前已经涉嫌违约。“第三方支付公司当然应该向支付人透露将向谁付款,以及数额、方式等。如果未接到指令就拨付,显然已经侵害了支付人的财产权。第三方支付公司与支付人之间有账户协议,所以,更确切来说,算是违约。” 游离于法律风险之外 针对上述诸多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支付行业业内人士。该人士分析称,从前述银行电子回单上并不能确定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直接责任。据他透露,很多支付平台在帮商户配支付接口的时候,并不会如实告诉银行接口的对象是P2P平台(涉及具体的揽储业务问题,如果是P2P平台,银行一般不会同意对接)。“尽管现在关系比以前好很多,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仍然不会主动向银行坦白,他们对接的平台是理财平台,所以回单类型和商品名称,并不代表一定是网上购物,可能是其他类型交易。” 至于是否涉及盗刷问题,该人士认为,也可以通过回单初步判断。例如,通过20万元支付额度判断,基本可以排除是快捷支付的情况。“20万元一笔这样的体量只能通过网银或者代扣形式来支付”。此外,快捷支付和代扣交易,银行一般情况下不会提供电子回单,所以综合考量的话,用户主动采用网银支付的可能性极大。 而对于商户信用审核风险方面,该人士分析称,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会主动去对接口企业进行风险审核,甚至包括企业的真实性。“作为第三方通道来说,支付平台可能会基于道德压力进行资金追回,但是绝对不会承担法律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广州银联被用户投诉并非首次。根据四川《广元晚报》报道,去年3月曾有储户资金通过广州银联主动划拨到平安银行旗下两家北京的基金公司。此外,根据中国电信旗下聚投诉网站的投诉信息显示,今年5月份,曾有用户反映,自己银行账户的钱通过广州银联主动划拨至平安人寿保险,而该用户并未购买平安任何理财产品。 记者发现,上述投诉事件的最后处理结果,均以用户资金被追回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