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男子:没贷到分文反被骗1.2万 大冶一男子打算网上贷款3万元,不料中了圈套,不仅一分钱没贷到,反而被稀里糊涂骗走1.2万元“保证金”。被骗后,不敢置信的男子仍继续苦等对方2天,终于觉醒报案。 22日下午1时许,大冶东风路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名男子被人诈骗了1万余元。 受害人是38岁的男子石某,家住大冶东风街办。18日,石某在家中通过手机搜索网络贷款,进入到一个叫平安普惠的网页后,按网站注册要求输入了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并提交成功。 “石先生,您好,请问您是需要办理贷款吗?”次日,石某接到一个归属地为北京的电话,一名女子自称是平安普惠网贷业务员陈某。石某表示自己想贷款3万元,随后,按陈某的要求报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将自己的农行卡卡号报给陈某。 20日下午4时,陈某又打来电话,叫他往农行卡里存6000元保证金,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石某照办了。 刚到家,一名男业务员又打来电话,告诉石某将会收到一条手机验证码,让他转告该验证码。果然,过了一会儿,验证码短信发至石某的手机,石某回拨电话告知号码后,却发现6000元钱被转走。 “卡里的钱怎么没了?”石某赶紧打电话询问。对方却让其放心,说这只是一次试验,钱一定会返还,还说如果不信,现在就到ATM机上去操作,钱马上能打回来。 石某信以为真,再次到ATM机,插卡,按对方的口令,在英文界面一步一步输入。直到操作结束后,他收到短信提醒说又有6000元被转走。 石某再次拨打电话询问,一名女“客服”说:“耐心等待,所有的钱都会自动返还卡内。” 石某又苦等了2天,终觉自己被骗。 22日下午,他打电话报警。大冶警方已立案侦查。 警方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对方以任何理由要求先支付任何费用的,基本都是诈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先给陌生人汇款、转账以及缴纳任何费用! 黄石商人想贷50000,被骗5000 黄石商人吕先生最近资金周转有些困难,想申请贷款,由于轻信了网络贷款公司,他被骗了5000元,23日才如梦初醒。 吕先生今年30岁,家住西塞山区。最近,吕先生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想去申请贷款。朋友告诉他,如今网上也可以申请贷款,很方便,不需要多跑路。他便在17日,上网找到一个借贷网站,并按照其要求,申请了5万元贷款。 5天后,吕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某担保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表示可以帮他向银行贷款,手续便捷。该工作人员说,只需要吕先生去银行存5000元到其提供的账号上,然后再打一张银行流水即可。 吕先生信以为真,将5000元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上。等转完钱后,他再给对方打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了。 23日上午8时,吕先生再次拨打对方电话,仍无法打通。随后,吕先生报警,向警方求助。 “我钱转过去了,对方却玩起了失踪。”见到西塞山公安分局民警,吕先生还未意识到这是诈骗。 根据吕先生的描述,民警初步判断,该“担保公司”是一个诈骗公司,吕先生的钱应该是被骗走了。 得知自己被骗了,吕先生很吃惊。“这可怎么办,我这边生意还等着钱啊。”吕先生十分焦急,眉头紧锁。 西塞山警方已经介入调查。警方提醒,市民办理贷款业务,一定要走正规途径,去正规银行或金融场所,切勿贪图方便,轻信他人话语,给自己财物带来损失。 ...
在中国平安2016年中期业绩中,培育多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成为最大亮点——首次实现盈利、逾35%新增客户来自互联网,互联网平台与金融业务协同效果初显。中国平安首席信息官陈心颖近日在香港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指出,互联网金融板块能为整个集团带来的不仅是盈利贡献,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其已成为集团日益重要的获客渠道。 在今年的中期业绩中,互联网金融板块多点开花,显露高成长。中期业绩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平安互联网金融业务首次实现盈利,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1.42亿元,约占净利润总额的17.5%,较去年同期的亏损6.09亿元大幅增加。 截至6月30日,平安核心金融公司个人客户总量近1.2亿,较年初增长9.9%,互联网用户总量2.98亿,较年初增长23.3%,其中移动端累计用户量达1.82亿,较年初增长70.2%。 互联网金融客户迁徙效应初具规模,近36%的集团新增客户来自于互联网平台。2016年上半年,集团互联网用户转化为集团新增客户的人数达637万,占上半年新增客户总量的35.9%;859万核心金融公司的客户通过注册互联网服务平台账户转化为平安的线上客户,占2016年上半年集团新增互联网用户总量的15.3%;核心金融公司之间迁徙客户约760万人次,集团内各子公司新增客户中的43%来自客户迁徙。 “去年底,只有19%的新增客户来自于互联网,前年这一占比更少,之所以增长如此快,是我们多年的积累,达到了‘引爆点’(Tipping Point),绝非偶然”,陈心颖表示,互联网获客占比快速增长,与平安致力于打造的开放式服务平台不无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更有助于实现用户在不同服务、产品之间随意转换、迁徙,“一个用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多个服务”。 陈心颖指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业务不同,后者往往以销售自己产品为主,而互联网金融则更具互联网的特性,需提供开放平台,多元销售,而非单一产品。同时,互联网公司的模式以培育客户为主,这与传统的金融业先购买、后服务的模式也有所不同,“用户觉得好了,才会购买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有可能来自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而非只有平安自家产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增长潜力,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陈心颖表示,金融行业监管变严是必然过程,目前国内能在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之下,提供一些监管规范,相互平衡已为难得。“如果你放手什么都不管,很容易出问题,太严格,又很难创新,会变得中规中矩。” 陈心颖续指,平安一直是业内互联网金融布局的先行者,与其它尚处于收牌照阶段的金融机构对比,具有先发优势。同时,平安具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这与大部分金融机构在研发互联网平台时依靠厂商的做法不同,“单独的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做研发,可能欠缺强大的金融资源依托,若被全部纳入到金融机构之中,又有可能被传统金融业务淡化,如何在互联网与金融之间取得平衡,值得拿捏”。 谈及平安未来的发展战略,陈心颖表示,能做好目前现有的各项互联网金融业务已非常不容易,暂时没有开拓新领域的计划。“在过去六年里,平安打造了围绕金融、医疗健康、住房以及出行的四大生态圈,中国金融市场规模达200万亿元,而陆金所今年上半年的总交易量仅为3.4万亿,金融生态圈的发展空间就足已令人遐想。 ...
资产荒时代,国内资金“出境游”高烧不退,而跨境ETF因公开透明、交易便利成为投资者趋之若鹜的品种,规模业绩双丰收。易方达旗下恒生中国企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规模突破百亿大关,成为当下最大规模的港股基金;同时,今年以来,在全部上市交易的跨境ETF中,港股ETF表现最为突出。业内人士指出,港股ETF不但有资金助力,还获得深港通以及额度放开的政策利好支撑。随着港股基金进一步扩张的想象空间打开,未来极有可能陆续出现多只百亿级跨境ETF基金。 额度阻力减轻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QDII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额度荒,近一年半,外管局就没有新批额度。然而,基金专家指出,从近日深港通获批以及额度放开的情况来看,港股基金的扩张基本不再为额度用光而发愁。 8月中旬,深港通实施方案获批;与此同时,监管层面释放更多优惠政策:深港通总额度取消,沪港通总额度也将取消。上海证券分析师王馥馨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跨境ETF一般使用QDII额度,但沪港通ETF可先通过沪港通渠道,再辅助QDII额度来进行投资。QDII额度仅发放给机构投资者,即基金公司。QDII总额度由外管局发放,每个基金公司面临获批额度的限制。深港通以及沪港通的额度适用于个人(设有一定门槛)以及机构投资者,但只能买卖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规定范围内的股票,目前仅设每日额度,取消了总额度限制。因此,港股基金扩张基本不再受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深港通的同时,监管层同时透露ETF有望在2017年被包括在深港通范围内。王馥馨指出:“这意味着我国投资者可投资海外市场的渠道将进一步扩大,通过跟踪英国、日本、欧洲市场以及大宗商品等标的的ETF获取更多市场的头寸。” 沪上一家以海外投资见长的大型基金公司副总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A股与港股互相打通了,有了ETF这项重要的创新工具,投资者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条通道配置港股。”所谓“线上线下”通道是指,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跨境ETF可申购赎回,二级市场上能自由买卖、T+0交易,跨市场也可进行套利;没有A股账户的投资者则可通过ETF联接基金分享投资机会。 把握ETF套利机遇 今年以来,在全部上市交易的ETF中,25只实现正收益,其中跨境ETF全部为正。数据显示,我国市场共存续8只跨境ETF,包括4只港股ETF,3只美股ETF,1只德国股市ETF,其中业绩最可圈可点的当属投资港股的ETF。在7月至8月15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易方达H股ETF涨幅高达11.4%,最近5个月该基金涨幅高达22.39%,是当前表现最好的港股基金之一。此外,华夏沪港通恒生ETF、南方恒生ETF两个月来涨幅超过7%,涨幅排名居前。 资金热衷借道ETF出海与其灵活便利的特点密不可分。与指数基金相比,ETF的跟踪误差普遍更小,费率有时更低。济安金信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博客,微博)对上证报记者表示,ETF在创新中逐步发展,资产配置的价值逐渐凸显,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参与境外市场投资渠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ETF基金还存在一定的套利机会。ETF基金产品是T日申购,T日即可到账卖出的,只要二级市场价格高于净值,那么就存在可操作性。目前已上市的跨境ETF一类是港股ETF,一类是跨国界的跨境ETF。港股和A股交易时间重叠,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场内套利。跨国界的跨境ETF虽然交易时间和A股不重叠,但由于部分指数有24小时交易的期货,投资者可以根据期货走势,参与二级市场交易。 ...
在股市近期逐渐向好,以及场外配资被叫停的背景下,一种股票合买的炒股方式——众筹炒股,正在逐渐走近大众视野。目前市场上多家互联网众筹平台正在为散户们提供该炒股方式。然而,那些众筹炒股平台上宣传的“操盘牛人”,以及声称为投资者做监督人的第三方平台,是否真的值得用真金白银去信赖呢?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众筹炒股最大的风险不仅来自于政策,且平台的风控体系并不完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资金监管也不明确,平台存在“跑路”的风险。 众筹炒股悄然兴起 去年开始,一种通过众筹来实现“代客炒股”的新模式在互联网上悄然兴起。据了解,该模式涉及三个重要角色:实际操盘人,普通投资者,以及充当连接双方的中介平台,为双方提供居间服务。“这类平台本身并不做配资业务,也不引入机构资金。”一位行业人士称,就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根据特定的标准和条件去寻找或者通过审核平台上自荐的投资人,筛选、认证出一批炒股能力较强、过往交易业绩较好的“炒股牛人”,然后,由其在平台上发起众筹项目,项目募集资金只能用于二级市场股票交易。而平台上的其他投资者,可对这些项目进行投资,同时可以共享这些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相当于操盘手和投资人以合伙形式共同出资买股票,平台则仅起到撮合作用。” 以一家2014年发起成立的众筹炒股互联网平台为例,在平台上的投资者不需要专业的股票知识和经验也可参与合买,由专业股神发起,待项目满标后,由股神操盘,投资者可彻底解放大脑和双手,坐享收益。目前平台主要提供“稳盈型”“保本型”和“进取型”三种合买项目。 其中稳盈型,即无论项目盈亏,投资人均可获得保底收益,且投资后立返首月保底收益。若项目收益超过保底收益,还可获得超额收益部分的分成。 假设投资者投资1万元,管理周期为:T+20,保底收益年化18%+分成比例20%。若项目盈利20%,即项目收益大于保底收益,则最终收益为回收本金1万元,净赚则为保底收益150元,加上收益分成370元(10000(20%-18%/12)20%)。最终,投资者可以拿到10520元。若项目收益未达要求,保底收益150元,收益分成则为0元。最终,投资者可以拿到10150元。保本型则是项目盈利后可获得可观的收益分成,分成比例为50%;而项目亏损本金不受损失。进取型产品,即项目盈利投资人获得超高比例收益分成,分成比例为80%,最大亏损不超过项目止损值,止损线为-10%。 在风险控制方面,该平台则根据相对收益、回撤等指标对实际操盘人评价并评定星级,指标无法达标即淘汰。此外,为防止操盘人脱离控制等风险的发生,平台不仅需要使用众筹平台开设的股票账户,还要求操盘人在投资前拿出一定比例保证金。记者了解到,根据产品类型,保证金比例一般为产品的20%-30%,即20万规模的众筹炒股产品,操盘人需要出资4万以上,再根据产品设定与投资人的分成比例。且每种产品都设置有警戒和平仓线,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游走在风险边缘 “几百元就能享受类似私募的待遇,让牛人帮你炒股,这种形式挺新鲜。”对于“众筹炒股”这种新形式,不少新股民颇有兴趣进行尝试。 那么,这种新型的众筹方式到底靠不靠谱?据了解,为了降低投资人对于众筹炒股运作风险性的担忧,多数众筹炒股平台皆强调其中间人身份。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中间人的身份其实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方式。省内一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就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如果是集资炒股,必须成立私募基金,需要契约、注册资本、登记,还需接受相应监管。而平台将身份做成第三方平台,不做配资,不引入机构,也就规避了监管。 此外,笔者注意到,多数众筹炒股平台操盘手的信息并不完善,尤其对其从业经历等问题展示模糊。“我们平台会努力保证操盘人业绩的真实性,但是这个人靠不靠谱就不能保证了,这个连我们自己也不太好选择。”一家平台的客服人员表示,因为有些操盘手是在公募、私募等机构上班,考虑到保护操盘人隐私的问题,信息不会完全公开。“这意味着,你并不完全清楚这个平台上带你炒股的人的真正身份,这种风险可想而知。”上述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表示。 一家平台项目的数据显示,已完成的7个无忧型项目中,只有1个为盈利状态,亏损最大的一个亏损幅度为30.30%。目前处于运行状态的21个项目中,也有9个项目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个为进取型项目,这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除了亏损风险,众筹炒股模式资金流向怎样保证,也是一个难题。本地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多数平台会标榜第三方支付、银行、证券公司监管,但是实际情况是,投资人的资金必然会经历汇集至某证券账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所谓的操盘手人为操作的,也无人去监管,容易出现漏洞。而且,证券市场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所以对于投资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是有要求的。而众筹炒股使很多不具备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人进入证券市场,平台承诺保底收益的行为本身是具有很高的投资风险和社会风险。 金融创新还是非法集资? 虽然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众筹的相关法律规定,但众筹炒股这种游走于监管体系之外的模式,到底是一种金融创新,还是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众筹炒股与此前的“代客炒股”模式雷同,即投资者将自己的钱交给操盘手去炒股。现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中介,操盘手找资金更加方便,只要在金融平台上发布项目,就会有散户跟进。此外,由于参与跟投的投资人为非熟人关系,所以应该以非公开的形式来募集,即走私募路线,受证监会监管。而正规私募基金都有投资人门槛限制,与投资者签订正规合同,盈亏权益都以合同而定,不存在非法集资问题。 而众筹炒股模式则是踩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因为除了公众公司外,其他的主体都不能公开发行或募集。”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众筹在实践中是受到法律限制的,一旦越过法律红线,涉及“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很容易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这种众筹的方式进入到证券市场,就得按照证券市场规矩来,众筹炒股平台首先需要具备相关的金融资质,其次需要具备一套监管体系,否则少了监管环节,存在很多风险隐患。 此外,笔者也注意到,去年底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禁止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市场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其实也是为了杜绝变相以互联网的形式进行阳光私募的行为。 不过,也有众筹炒股平台的人士表示,最初创新这种模式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互联网引导散户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炒股的人做,因为中国是一个散户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是不健康的,帮助中国证券市场淘汰散户,是成熟资本市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众筹炒股平台就是为了规避公募基金不透明的现状,同时降低私募基金的门槛,而如何规避政策风险以及道德风险也成为此类平台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靠谱众投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双创时代创新企业的出路何在? 全球的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中国把目光投射到新经济,李克强总理多次表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新经济也在改造着传统行业。在此政策背景下,“双创”的大力推动成为趋势。不管是28个示范基地的建设,还是400亿扶持基金的启动,在国家层面都预示着经过2015年的预热双创时代已经来临。新三板作为双创时代的资本主战场,聚集了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地方新三板挂牌企业情况早已成为地方新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展示,然而,经过去年一年企业数量的迅猛扩容,今年以来个体风险爆发频频,经济下行在新三板的投射尤为明显。在飞奔的同时维持正常运转不至于失控,是未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制约双创发展的体制瓶颈,将在商事制度、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员自由流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做出改革,研究制定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仍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另一方面资本寒冬和创业失败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在8月2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政府正在进一步推动双创发展。为此将加快出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与服务指导目录》,并研究制定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分享经济发展指南等政策。 今年双创的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继5月选出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发改委目前正在推动这些基地尽快形成建设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作为首批示范基地之一的阿里巴巴拟定方案称,将在3年中斥资百亿在农村培养10万淘宝合伙人、10万个电商带头人、100万个电商从业人;同时制定了打造100个阿里巴巴创新中心,金融扶持数百万小微创新创业者,每年投入10亿元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等目标。 林念修称,我国的创业创新仍正处在黄金期,应正视资本寒冬与创业失败,将建立对创业失败者的保障机制,同时规模400亿元以上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也即将投入运作。 首批示范基地已制定实施方案 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企业2559家,分别是2015年和2014年同期的2.4倍和5.7倍,林念修称,这为更多创业投资及时退出提供了渠道。此外,初创企业用工数量也在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初创企业网上提供招聘岗位146万个,其中6月份当月达到23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成为今后双创的主要方向。 林念修称,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巨大空间与机遇,正受到了投资人的高度关注。 他透露,目前正在加快出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与服务指导目录》。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9%,较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昌林告诉记者,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业创新最有活力的领域,同时又存在一些关键的、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有待突破,打破目前的一些体制性藩篱,完善体制环境将为创业创新提供更多空间。 林念修表示,针对制约双创发展的体制瓶颈,将在商事制度、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员自由流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做出改革,研究制定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并制定分享经济发展指南。 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这一工作正在明显提速。林念修表示,国务院办公厅5月选出了28个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后,发改委已对其建设方案、定位和目标任务作了分解、部署和安排。“目前大部分示范基地的实施方案已经编制完成,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各地将加快制定、实施这些方案。” 阿里巴巴内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作为首批示范基地之一,阿里巴巴正在加快修订试点工作方案。其方案刚刚上报至发改委。据悉,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在该方案的咨询会上要求阿里巴巴就方案中的重点工程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 “此外,发改委要求各示范基地加快梳理各自的双创工作经验,并在8月15日之前报送至发改委。”上述人士说。 阿里双创方案:斥巨资打造五大工程 作为入选双创示范基地的唯一一家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将自己定位为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的运营者。根据记者获得的这一工作方案,阿里巴巴将实施“科技与商业双生态驱动”,并提出建设五大重点工程的计划。 在云科技创新培育工程中,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3年拓展总计100个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的落地与运营,目标每年实际入驻并孵化2500家创业企业,直接带动覆盖3万创业者。目前已在全国部署了22个创新中心。 此外,阿里巴巴每年将扶持1500家初创企业,覆盖2万名创业者;每年举办创业者大会,覆盖创业者5万人;每年举办1000场创业培训等活动,覆盖对象超过10万创业者;总体聚集中小创业者人数超100万人。 阿里巴巴计划在三年内投入100亿人民币,打造农村淘宝千县万村百万英才培育工程。其目标包括培养10万农村淘宝合伙人、10万个农村电商带头人、100万个农村电商从业人,建设1000个县域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将10万个村点发展成为生态服务中心、公益中心和创业中心。 对创业者来说,金融支持是绕不过去的瓶颈。为此,阿里巴巴在方案中制定了创业金融扶持工程。 该工程的目标是在3到5年内,为小微创新创业企业、农民创业者提供股权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全国1000个县助推和完善“互联网+”商业、公共服务和创业金融的平台,撬动亿万信贷资源扶持千县双创。 高校是阿里双创发力的重要方向,阿里巴巴将重点打造智慧校园建设工程。为此,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计划在未来3年、在全国高校建成3000个菜鸟校园驿站,目前已在全国1300余所高校建设了1700多个站点。 同时,菜鸟网络计划未来3年培养和扶持1万个学生创业团队,提供100万个大学生勤工助学、兼职和实习机会,并将在全国高校建立菜鸟创业联盟,发起100场校园创业大赛和培训;发起百城千校人才培训计划,培育出100万具有电商与物流运营能力的人才。 此外,未来三年内,阿里巴巴计划每年投入10亿元帮助大学生回乡创业。 中国目前有4300万中小企业,每年还会产生200万家以上的初创企业,针对这些企业,阿里巴巴计划开展一个移动办公协同开放平台工程,其目的是为双创企业免费打造办公沟通协同平台。 目前,阿里巴巴旗下钉钉已投入10亿元生态发展基金,帮扶钉钉生态内中小企业SaaS服务开发者,鼓励其为用户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运作 当下的创业投资正在经历波折,与此相伴的资本寒冬、创业失败的消息频频引发热议。 林念修表示,前两年创投资本的爆发式增长消化了此前市场积累的优质项目,而新的创业项目培育尚需要一段时间,因而创投资本在投资行为上出现了“静默期”。 “前几年由于创投增长过快,确实少数投资人对个别项目的价值判断出现一些偏差,估值过高的情况也有。经过近一两年市场的自我修复调整,当前我国创投发展正在回归理性。”林念修认为,当前双创已进入理性发展、自我完善、优胜劣汰的新阶段。 林念修强调,我国仍处在创业创新的黄金时期。从投资规模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募集的资金数量、投资案例的数量等部分指标出现了波动,但今年上半年,可投资的资本存量仍然增长了5.1%,规模达到4100多亿元。 政策层面,林念修透露,下一步将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个基金正在加快运作,规模在400亿元以上,最近将正式投入运作,各个地方也在积极推进参股基金的设立工作。”林念修表示,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下半年将出台实施。 林念修强调要对创业失败者给予更多的包容。“特别是要建立对创业失败者的保障机制,使创业失败的企业能够通过正常的转让、并购、清算、破产等方式得到依法合理的处置,使创业者、从业人员、投资人都能够及时退出,获得新的机会,这是下一步的一个重要工作。” ...
8月25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为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微型金融的发展监管,陈雨露称有必要加强微型金融的宏观审慎监管,对微型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监管。 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6月底,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了19万亿元,是2010年同期的三倍,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达到了22万余元,是2010年同期的2.5倍。共有261万户中小企业和1.7亿农户进入了信用档案,其中46万户中小企业和9165万户农户获得了信贷支持。 谈及微型金融的发展,陈雨露表示有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总体上微型金融中资金汇率低于市场水平,商业可持续性不太高;第二个阶段是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实现了商业的可持续性,然而也出现了利率过高、偏离原来服务对象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部分经济体出现局部的小额信贷危机,微型金融需要重新服务民生和实现商业可持续性两者之间徘徊。 回顾从微型金融发展历史,陈雨露认为发展微型金融需要正确处理好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商业可持续之间的关系。 此外,微型金融有小额分散的特点,点多面广,如果风险外部性扩大也可能有系统性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微型金融的宏观审慎监管。 “对微型金融的监管要求,显然不能按一般的商业金融机构去监管,需要保持弹性和适当性。同时,需要根据微型金融的性质和业务特点,综合考虑同业机构风险大小和商业化程度的高低,实行分类监管。”陈雨露表示。 面向未来,央行将促进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更好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投身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事业。 陈雨露表示,一是要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为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政策、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等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和精准扶贫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二是完善多元化、广覆盖的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形成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工作大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在机构设置、资源配置、内部授权、绩效评价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稳健发展,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更好地满足特殊群体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创新针对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各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拓宽合格抵押品的范围,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等政策框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的数字技术,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账户开立、存取款支付结算等基础性的金融服务。创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务融资工具,拓宽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通道。 四是优化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生态。扩大支付清算网络的覆盖面,积极推广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的方式,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支付战火烧至香港! 昨日(8月25日),记者获悉,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称金管局)正式发布了储值支付工具(SVF)牌照,首批获得者包括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TNG(Asia)、HKT Payment和八达通卡等五家机构。 对此,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批出首批牌照,标志着香港的零售支付发展进入新阶段。 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級助理总裁李达志更是透露,预计可于今年11月13日前批出第二批SVF牌照。 实际上,目前香港支付市场最常用的是八达通。 对此,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指出,随着内地支付机构的进入,将为香港当地新兴支付方式的发展带来新气象。 此外,记者注意到,持牌机构现时的运作范围主要包括线上支付、销售点流动支付、P2P转账(点对点转账)以及实体卡等四个方面。比如支付宝现在可运作的是线上支付。 支付宝仅能开展线上支付 一边内地收紧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一边香港则刚开始发布首批牌照。 8月25日,金管局向5个储值支付工具(SVF)发行人批出SVF牌照,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名列其中。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TNG(Asia)、HKT Payment牌照于当日生效,而八达通卡将会继续以《银行业条例》下的“接受存款公司”的形式营运,直至其SVF牌照于2016年11月13日生效为止。 对此,陈德霖表示,“实施SVF发牌制度,有利于新的零售支付工具的推出以及采用,同时又能保障使用者的利益,继而加强公众对使用有关产品与服务的信心,有助于推动本地零售支付业务的创新以及发展。” 支付宝方面也称,获得牌照后,将推出香港版电子钱包,并且在此基础上为香港用户提供吃喝玩乐购等移动生活服务。 李达志则指出,计划可于2016年11月13日前批出第二批SVF牌照,这之后可能发出更多牌照。 实际上,去年11月,香港立法会通过了《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之后,关于发放牌照的消息就不时传出。 金管局主管李树培去年就曾透露,潜在申请(牌照)公司约有26家,主要是内地的营运者。而且,不意外未来会有愈来愈多内地公司来港申请牌照,因内地公司可藉由香港这个踏脚石“走出去”,而国际上的支付公司亦希望透过进军香港,参与人民币市场。 同时,记者注意到,首批持牌机构目前运营范围包括线上支付、销售点流动支付、P2P转账以及实体卡等四个方面,除了八达通可以这四个业务都展开以外,支付宝仅可以开展线上支付,微信支付则包括线上支付和P2P转账。 实际上,近年来,伴随着内地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趋于饱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将香港市场作为布局的一个重点。比如今年春节期间,腾讯就推出港版微信钱包以及WeChat利是。 腾讯国际支付业务相关负责人早前指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腾讯在跨境支付、国际支付及境外收单等多个业务及产品方面均取得长足的发展,香港区域也是我们重点发展的区域。 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副总裁彭翼捷也表示,香港是和内地交往最为密切的城市,支付宝一直在寻求能够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更便捷服务的渠道和方式。 香港移动支付潜力巨大 一直以来,相比内地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香港的电子支付市场发展似乎略显缓慢。 记者注意到,目前最常用的还是于1997年推出的八达通卡,可以在快餐店、便利店、超市等地进行消费或增值。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香港支付市场应该说还是相对落后的,虽然近两年出现了支付宝等内地支付工具,但在香港主要还以服务香港商户与内地游客为主。 不过,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早前发布网志也表示,香港的电子支付市场发展比其他地方落后的这种讲法未必客观,因为不同地方的金融产品成熟程度、市民消费习惯,以至商户和用家对新服务的接受程度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特区政府的原则是在引入新类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前,一定要确保有妥善的监管、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对消费者有充足的保障。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3月份也曾分析指出,香港市民习惯使用八达通卡这一功能强大的支付手段,其移动支付事实上走在了前列,而且香港拥有强大的IT能力和金融管理能力,在移动支付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力可供挖掘。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也一直是用户所关心的话题 对此,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货币管理)郑发日前坦言,储值支付工具在投入运作初期难免会出现小问题,不能排除运作上出现混乱的可能性,金管局会密切留意市场发展,确保支付工具运作的安全顺畅。 他还进一步提醒到,市民小心使用储值支付工具,包括切勿存入过多现金、保护个人私隐等 ...
作为国内首家消费金融的持牌机构,北银消费金融最近半年来狠狠跌了一跤。 从去年开始至今,在全国陆续有200多用户反映,名下无故多出北银消费金融20万元的贷款,总金额达到4000万元。 20万元是消费金融公司可以提供的最高消费贷额度。在这些起诉案例中,除了被用户指责代理操纵虚假个人信息贷款,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还涉嫌与“拉人头”的担保公司合作,而一单20万元的贷款,“人头”可以拿5000元的好处费。 北银消费金融全称是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监会首批获准筹建、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于2010年3月1日成立。 消费金融刚刚进入大众视野,非法金融机构就熟练的利用了监管真空钻了空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北银消费金融,正经历着一段不幸旅程,背后的风控漏洞与危机一览无余。 被贷款之惑 “2014年,我妈妈就收到了北银的催款单,写的是我弟弟在北银的贷款到期了,于是问我弟弟,他说没有贷款过,但那段时间有丢过身份证。”李林(化名)告诉《无冕财经》。 初次与北银消费交涉无果,2016年,李林妈妈再次收到催款,在李林坚持下,北银经理调出了当时贷款的申请单。 “看办理时那人的照片,根本就不是我弟弟。单子里的一些信息都是假的,包括电话,我打了都是空号,还有联系人一栏,写了个人名说是父亲,我父亲早就去世了,而且也不叫那名字。” 李林随即又查了当时办理贷款的工作人员,发现是和北银消费有合作的八维学校里边的一个卖电话卡的小卖部的工作人员,然而经办人早已不在。 李林说的八维学校,指的是北京八维研修学校,位于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园区,是一所以IT工程专业为主的全日制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我弟弟在那里学计算机,去年毕业。”李林说,“看来他们一直给里面的学生贷款。” 对此,北银消费金融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停止了和八维学校的合作,因为“学生贷款不怎么还”。 ▲客户反映北银消费金融存在合同诈骗行为。 成立于2010年3月1日,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是经中国银监会首批获准筹建、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专为我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受理渠道主要依托直销业务部的电话直销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轻松e贷)、视频贷款机平台。 ▲北银消费金融服务的三个产品定位不同。 教育培训机构是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合作的一类主要商户,根据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副总经理袁耀璋的说法,除了教育消费,北银消费金融的客户还分布在电商、旅游、医疗、汽配等领域。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之初,就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金融贷款产品,通常具有无担保、无抵押、小额、面向中低收入客户的业务特点,这些特点,使其风险管控问题一开始就备受关注。 李林至今也没有找到贷款人去向,“他们(小卖部的人)也不说在哪里,就说也联系不上,我们真是没办法了,北银明知道不是我弟弟本人去的,还一直说你们把贷款还上,我们就给你消除个人征信的问题。” “不是我们贷的,为什么让我们还呢?”李林想不明白。 中介的资金池 最初几年,尽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消费金融业务并未出现大规模增长,直到银监会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消费金融业务开始呈现出增长势头。 ▲政策成为消费金融强有力的推动者。 2013年北银消费成功实现引资改制,与全球最大消费金融公司——西班牙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利时集团、联想控股、大连万达等民营企业签署股份认购协议。 引资后,北京银行持有的股份从100%降至35.29%,北银消费注册资本增至8.5亿元人民币,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三会一层的管理体系。看似完善的管理体系,没能阻止业务的诱惑。与担保公司、中介公司开展合作,使北银消费金融沦为底层金融机构套现的资金池。 2015年至今,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多次在官网发表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招募代理、开展非法金融活动。《无冕财经》联系了广东惠州一家自称“北银金融消费一级代理”的名为快捷金融的代理机构。当被问及做二级代理需要的条件,对方表示“需要金融机构从业证书,以及稳定的业绩流水即可”。 北京市民邢朴明(化名)则向《无冕财经》讲述了自己被中介公司“拉人头”的经过。 “当时急用钱,中介说做成一单20万元的贷款,可以拿到5000元的报酬。贷款由他们一年还清,(中介)还和我们签了免还协议,结果到现在中介也没还。”邢朴明说。 在被问及北银知不知道贷款是中介行为,邢朴明表示,当时由中介领着,三、四十人一起去营业厅贷款,一个一个过流程,北银方面肯定知道内情。 无独有偶,今年6月份,赵锦将兴宏担保公司和北银一起告上了法庭,称其母刘亚娟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兴宏签订了《抵押(借款)合同》,将自己和母亲的共同房产作为抵押物,但并未收到借款。 刘亚娟则表示从未收到200万元借款,“赵锦、兴宏公司和北银公司的业务经办人一同合伙欺骗蒙蔽了我,导致发生今天的结果。” 《无冕财经》进一步了解得知,刘亚娟的房屋共被用作10人借款的抵押物,每个借款人从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20万元,共200万元。刘亚娟则以“个人连带保证”和“个人房产抵押”两种方式,向兴宏公司提供反担保。 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兴宏,与北银消费金融合作的担保公司还有新晋开元、国创等。而在与北银消费合作的担保公司或资管公司中,一些已经倒闭破产,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合作方也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系。 业内人士表示,在控制风险上,贷款首先要杜绝的就是商业欺诈。北银消费金融对待中介与个人申请采用了不同的贷前审核流程,导致中介能够以“拉人头”的方式绕过资金分散和金额上的控制,使得“消费贷款”名不副实。 幸运儿的困境 在政策支持下,消费金融已成公认的风口。 今年3月份央行、银监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市场参与者包括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小贷公司、分期购平台和电商系金融公司。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非持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从事消费金融业务。 ▲15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相继成立。 消费金融公司自2014年可以异地开展业务以来,不断将产品和服务向三线、四线城市下沉。目前北银消费金融在全国约40个营业网点,除了北京市30个,其他多分布于天津、苏州、杭州、保定、邯郸等城市。 在名为“北银消费金融”的qq群里,记者不断看到“背贷款”、“拉人头”的广告。 ▲被贷款、拉人头等非法业务小广告。 有金融分析师指出,消费金融服务原本就重线下、重场景,消费金融公司普遍缺乏高效的入口,由此形成对渠道的严重依赖,而贷款审批本身的漏洞,又给合作渠道方打出“花样贷款组合拳”提供了便利。 具体而言,北银消费金融风控主要存在三个漏洞:一是贷前审核不严、标准不一,担保公司通过帮客户“包装”资料,轻松拿到20万元的最高额度;二是重复担保,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可用做5个非关联资产端的抵押申请,无形中增加了风险;第三则是金融创新下难以避免的监管漏洞。 2016年6月30日,北京银监局就曾对北银消费金融做出15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开出三条处罚理由:当事人变相突破监管规定发放贷款;贷款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造成个人消费贷款用途不真实,部分资金被挪用;无合理理由和充分情况下,上调贷款风险分类,资产质量严重不实。 ▲北京银监局对北银消费金融做出行政处罚。 从诸多起诉事件来看,担保公司、代理公司“花样百出”的骗贷行为,如果没有北银消费金融方的默许,很难实现。而这种结构复杂、可控度低的中介模式,不单只存在于中银消费,捷信、中银消费等都有类似的机制。 在消费金融高歌猛进的大潮中,一方是不成熟的消费者,一方是尚未健全的信用体系和市场机制,被当做“幸运儿”的持牌机构,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核心提示|网贷辐射校园,由此引发的极端事件备受社会关注。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今年3月9日,郑州一21岁大学生,因无力偿还60万元网贷跳楼自杀,因该学生用28名同学身份信息贷款,该款是否应由28名同学承担引发纠纷。记者昨日了解到,28名同学通过律师和网贷平台协商后,网贷平台最终免除了他们的还贷责任。这起由校园贷引发的极端事件画上了句号,但事件暴露出的校园贷监管漏洞,仍让监管部门痛心。随着开学季来临,教育部门和银监部门已开始在高校建立网贷预警机制,以评估校园不良网贷风险。 大学生无力偿还网贷跳楼,28名同学受牵连 “这些网贷监管措施,如早些出台,同学的悲剧也许不会出现。”昨天上午,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系学生王兵(化名),看着手机上四部委发布的网贷中介机构业务管理办法大发感慨。今年3月9日晚上,和王兵同专业的大二学生郑某,因迷恋足彩,输光生活费后,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继而冒用同学之名借贷,最终欠下60多万元巨债,无力偿还后从青岛市一宾馆8楼跳下死亡。此前郑某因还贷压力,曾先后4次自杀,其中两次跳湖,一次撞车,一次吞食了200片安眠药。 21岁的郑某从2015年1月开始买足球彩票,并下载了各种足彩APP。从最初两元开始,慢慢加大投注,变成100元、200元……郑某不仅输光了生活费,还通过网络借贷平台买彩,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经学校统计,自2015年开始,郑某共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诺诺镑客、人人分期、趣分期、爱学贷、优分期、闪银等14家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共计贷款58.95万元。在了解到郑某借款信息后,郑某远在邓州市农村的家人先后帮郑某还款10万元,后来再无能力还款。郑某的突然去世,让其60万元网贷该谁还成变数。 经与网贷方协商,28名同学终被免责 郑某的借款大都是以同学名义借的。郑某用王兵的名义借贷11万元。2015年10月,王兵第一次收到催款短信,去年12月中旬,很多同学都收到类似短信。替郑某借贷的同学开始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何校园贷款平台,不考虑学生的偿还能力,就轻易给学生放贷?郑某的28名同学提出异议,不愿承担还款责任,并决定通过诉讼解决纠纷。 河南省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接受了28名学生的委托,和14家网贷平台进行交涉。付建律师称,由于用的是2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按合同约定,郑某去世后,郑某借款风险就转到同学身上去了。付建说:互联网借贷平台对向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大学生,实施较为大额的借贷,借贷平台也应该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且郑某借用28名同学身份借贷行为,并非28名同学的真实意愿,借款平台有把关疏漏责任;此外,借贷平台本身也不具备借贷资质。付建代表28名同学和贷款平台沟通后,贷款平台经再三权衡,最终决定放弃对28名同学的追责,签订免责协议后,贷款平台从后台消除了28名同学的借贷信息。 校园贷无序进校园,无收入学生高消费藏隐忧 “近两年,从事校园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开始爆发性增长。好多校园贷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无非是刺激本身并无还款能力的大学生以非常高的成本借钱消费。”付建律师告诉记者,在郑某的手机上,有不下20个相关的APP可以申请校园贷。 王兵同学告诉记者,学校里很多同学都有网络贷款经历。借款方式非常随便,早应该管了。但现在一些校园网贷平台宣传口号,仍有很多鼓动学生贷款消费的内容。如“新学期,我们全都要新的!”随着开学季到来,这些宣传让尚未有稳定收入以及自制力不足的学生,很容易进行过度、不理性的贷款消费。王兵认为,银监会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网贷监管的信息,并未引起同学们的警惕。 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赵连河认为,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日常开支,通过国家奖学金、学校助学金、助学贷款,以及勤工俭学等途径基本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校园贷主要用于额外超前消费,这不利于没收入来源的学生量入为出,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对“校园贷”,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出台几个文件,而是如何将其挡在校门外。 高校建预警机制,银监会用五字方针严管校园贷 事实上,郑某的悲剧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银监会在8月24日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将整改校园贷,银监会普惠金融部网贷处处长许晓征表示,针对校园“网贷”,管理办法中特别增加了“对于借款人要具备与还款能力相匹配”的要求,以及“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停”是对涉及类似暴利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暂停校园“网贷”的新业务。“整”是对现存的校园“网贷”业务要进行整改,包括增加对借款人资格的认定,增加第二还款来源,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移”是涉及违法违规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移交相应部门。“教、引”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加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培育和引导,来规范校园“网贷”行为。 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一刘姓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郑某事件出现后,为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监测机制。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报请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 ...
大隐隐于市:网贷财经 wdcj.cn 专栏作者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海晏河清,很好。 想起毛泽东同志一首诗:“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为何?以前劣币驱逐良币,良币很受伤。专业没价值,比谁胆大,行业没底线,逼良为娼! 新出台《暂行办法》属“好人法”,保护好人,打击坏人。 《暂行办法》的负面清单包括13个“不得”:不得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资金;不得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不得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等等。 问奇葩平台超高收益怎么来?东墙补西墙、自设资金池的庞氏骗局里来; 问奇葩平台钱拿去做什么?填自家窟窿、给自己输血续命; 问他们怎么承诺保本保息?不承诺保本保息,怎么骗可怜老百姓? 自融、违规放贷、设资金池、期限拆分、搞线下营销等手段……这种种卑劣可耻”。 老实人怎么与这些奇葩平台拼?在一个野蛮生长、跑马圈地市场,专业是没有价值的。优质的底层金融资产、科学的风控设计……这些都是可笑。 以后,如果在市场买菜,再有人塞年收益率高得离谱的P2P小广告,什么十几个点、二十个点……不好意思,广告留下,可打电话举报。 这年头,老百姓这点钱不容易,真的。 今年是互联网金融“合规元年”,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是,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和有益创新,核心是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能不能生存下来,不是规模大小决定,也不是背景有多雄厚、模式有多新颖……所能决定。E租宝很大,在央视做很多广告,最后也落个可耻可悲下场? 互联网金融回归本质,拼的是金融和有益创新,拼的是谁拥有更优质的底层金融资产、谁更尊重金融规律、在有益投资人前提下谁更善创新! 《暂行办法》规定:“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必要审核。”禁止“故意虚构、夸大融资项目真实性、收益前景,隐瞒融资项目瑕疵及风险。” 坏账谁来买单?网贷平台凭什么为坏账买单? 说白了就是资金池,有毒资产、坏账、资金池……一根藤上三个瓜。 有毒资产开出罪恶之花,最终买单还是老百姓和社会。 孟子讲:“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一个互金企业能不能好好活着,有没有前途,首先就是看平台是否不忘初心,是不是怀有对风险控制、契约精神和法律道德的敬畏。 一剂药不能“包治好”,但让大家看到了行业规范前景。 蝶变是痛苦的,也是美丽的。一部分不规范的互金平台,无法适应监管新常态,会被淘汰;而那些恪守底线、敬畏风险、善于有益创新的互金平台,会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短期的阵痛,换来的是行业更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