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百度海量信息,不如听君话一席;道听途说,真话往往走小道儿!今天笔者去拜访了一个母婴类的业内牛人,闲聊中他说起一个项目挺有意思,孕妇群体和瑜伽健身进行结合,也就是现在所见的孕妇瑜伽,不过这个项目不同于其他各种孕妇瑜伽直接面向 C端用户开店,而是只做课程培训、人员培训、内容输出等软产品,自己一家店不开,却在全国形成了规模化的加盟店,而且掌控力很强,典型的2B生意。 由于该项目刚拿到投资,不方便透露,另外笔者也没有和项目方进行核实,但是由于这个玩法很有意思,给大家伙说说,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如果有更多的人有兴趣的话,笔者到时候统计一下,然后再给大家专门去拜访这个项目,给大家去取经为人民服务。 根据 L 兄对于这个项目的介绍,有几点商业的玩法值得思考: 1、这个项目选择了运动健身和孕婴的结合。从运动健身中,选择了女性参与度极高的瑜伽;从人群中,选择了特殊时期的女性——孕妇;从运动的时间中,从全时间中选择了时效性极强的孕期。所以,在用户和客户的选择中,孕期瑜伽领域切入的非常具有特殊时期的刚需型群体。 2、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群体,由于观念的改变,运动成了刚需。现在随着人们对于孕妇孕期运动的需求越来越明确,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好的发育,同时也能让孕妇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更好,那么大家都希望能够找到这样的方式。于是,瑜伽作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之一,走进了准妈妈的视野,因为人们对于瑜伽已经形成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放松效果的认知。 3、重点来了:这个项目其实强化了人们普遍的一个第一反应,那就是孕妇瑜伽是有技术含量的,有门槛的,是需要专业性的。所以它也顺势强化人们的这种认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人们普遍觉得做孕妇瑜伽必须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内容体系,所以,这种潜在的人们认知,是这个“吃软饭”的公司能够出现并发展起来的用户心理基础。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人们往往就会需要专业范的服务和产品,就能够形成品牌效应,就能够让这种产品或者品牌,成为自带流量的品牌。就像早教中的乐高、巧虎等,你的机构只有用了这样的内容或者教材教具,我才会觉得你是专业的,我把孩子送过来才放心。 所以,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本质上是2B的项目,是“吃软饭”的2B 项目,但是利用的是人们对于特殊人群、特殊时期的特别关注的心理,强化专业范。 其实,对于孕妇瑜伽来说,说到底,有没有专业性,肯定有;但是有没有多高门槛的专业性,其实并没有多高;放心,让瑜伽老师和医疗保健老师,在一起琢磨一下,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做出来的内容质量有高低,但是在安全性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更何况,瑜伽本身就已很成熟了,早就有关于孕妇如何练瑜伽的相应动作。但是怎样用恐惧心理来顺势引导,从而强化专业范,塑造专业性形象,这才是能力的真正考验。 4、既然强化用户这样的认知,那么项目就强化了自己的专业研发属性,不断地向 B端用户输出各种内容、课程、人员培训、教具等。既然大家都觉得这本来就应该是专业的事情,那么我觉在各个方面输出贴着专业性标签的东西。 同时,对于 B端来说,我需要不断的推出新的“更新包”或者软件领域的“打补丁”,不断更新教材或者教育,或者新的培训内容,这样不断强化对于 B 端客户的掌控力,当然了自我产品增值价值也在不断增加。 这种对于用户心理的利用和强化,不仅仅是在孕妇瑜伽领域,延展到婴儿推拿(比如促进婴儿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等)、产后恢复等领域,其实都有相通性。利用好用户心理,把握好用户真实需求,很多新玩法都可以被你跨界借鉴。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说起智能家居,大家都感觉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也正是基于这种想象,无论传统家电制造商还是小米、乐视、爱奇艺等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涉足这个领域,并期望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生态链。这其中,尤以对电视屏幕的争夺最为激烈。 在对电视屏幕的争夺中,内容、硬件(包括屏幕和盒子)已成为两大关键入口。其中,传统硬件生产商们把持了“屏幕”市场,互联网公司则占尽内容端优势。同时,在立足既有市场的同时,双方都对对方领土心怀觊觎并有所侵染。目前看来,以乐视、爱奇艺、小米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势头尤为猛烈,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互联网电视,甚至进入到电视盒子领域(虽然后来被监管层叫停)。 未来,这两者谁更有可能统领电视乃至整个智能家居市场呢? 前不久刚研究过一个正在融资中的智能遥控项目。其中就第三方切入这个市场的可行性和方式进行了论述,基本观点是:对于想进入这个市场的第三方来说,内容嵌入式的智能遥控不是一个最优选:首先它动了硬件生产商的奶酪,会遭受来自他们的强烈排斥甚至围追堵截;其次,内容平台方对其需求并不强烈,基本可有可无;最后,虽然站在用户角度,带内容推荐搜索功能的智能遥控可能是个好东西,却也可能止步于不够便捷的操作体验,譬如与智能电视系统的兼容性,观看时需重复下载多个播放平台等。总体来说,这样的项目能在迅速聚集起一定量级的用户后立刻用其他方式变现(譬如做做游戏分发、广告投放等),但很难成为入口。 文中对互联网公司、传统家电生产商各自在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优劣势以及市场策略也做了简单描述,但并没有就未来市场走向做更深入的剖析。本文,我们重点来捋一捋这个问题。 先把结论摆上来,本文观点认为:传统家电厂商玩不转智能家居,这个市场注定要被互联网企业收割! 原因一:各自为战导致“只联网不智能” 严格说起来,智能家居应当是一个服务于家庭的物联网体系,并不局限于家用电器,其他所有能通过通信模块联网的设备,比如照明、门禁、安防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都属于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智能家居的市场环境并不算太好:由于缺乏统一的家用设备接入标准,各家电器厂商谁都不想受制于人,于是纷纷各自打造体系,推行自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而众所周知,中国的家电制造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重企业开发成本,浪费人力财力。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厂商开发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分为两类:初级版本采用的是“终端+设备+WiFi”方案,本质上就是最初级的设备联网,除了玩下智能概念提提价外,别无他用;高级一点的智能家居方案,走的是“终端+设备+云”的组合线路。比如美的的智能家居方案,用手机APP作为终端控制联网电器设备,其中设备是美的生产的各种家用电器,云则采用阿里云的数据处理解决方案。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这个组合已经算是目前传统电器厂商里最优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了。 即便如此,“终端+设备+云”的组合方案也有两点非常致命的弊端: 1、仅供自家产品接入,扼杀智能化。 现在的家电生产品牌基本都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竞争敌对关系浓重,不会也不可能接入别家产品。但现实情况是,消费者不可能各种电器都购买同一个牌子,这就使得整个家居智能化打大打折扣,甚至根本称不上智能。 2、手机终端操控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家电生产商在控制处理上也陷入了一个巨大误区,那就是,认为所谓的家居“智能化”就是由传统的遥控器操作变成手机遥控。归根到底,智能家居是为了解放人们的双手,在设计控制处理时为什么不能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呢?放眼全球,无论是亚马逊的echo还是谷歌Google Home,全部都是采用语音控制。可以肯定,未来国内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向也一定会是语音为主,手机为辅。 原因二:造机器的拼不过玩数据的 然而,即便传统家电厂商解决了以上两大问题,它们还是无法完成智能家居的愿景,因为以上描述的只是部分基础问题,除此之外,后面的障碍还一拨接一拨。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家居的智能化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家庭设备的联网协同,更在于全方位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举个具体场景:未来你需要的是,它能替你订好机票以及改签航班,呼叫快递上门取件,镜子联网后能根据场景和天气给你推荐衣物,床上的传感器通过探测你的体温,自动调节空调温度。这一切,都需要后台有强劲的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做保障,而这显然不是传统家电企业能完成的。 悲观一点,不管当前家电厂商对智能家居做出多大动作和多少努力,这个市场可能最后都会被互联网背景公司收割。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股权众筹平台,优质项目即将上线 ...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牌照管制的逐步放松,拥有多个金融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数量不断增加。央企金控、地方金控、民营金控、互联网类金融混业经营机构加速“跑马圈地”,金融混业经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成为重要趋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成立了26家金控平台。其中,以地方政府为主要推手建立的金控平台成长迅猛,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亦纷纷布局金融,积极吸纳多个金融领域牌照。 “金控集团”正成为多家传统行业类上市公司开启转型的“利器”,迅速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各类金控平台逐鹿天下 根据权威定义,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因此金融控股公司的特征包括:混业经营;由一家母公司控股,母公司至多从事一种金融业务,也可以只是纯粹的控股公司;各项金融业务由子公司独立经营。 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将国内金融控股集团分成以下四大类: 第一大类是以央企为代表的全牌照金控。 除了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和平安集团三家最早的综合金控集团,还包括银行系(工农中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央企产业资本(国家电网、中石油、招商局集团等),这些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资产规模庞大、金融牌照基本齐全,并掌握核心产业和金融资源。 第二大类是以地方国资委整合地方资源成立的金控。 如上海国际集团、天津泰达控股、山西金控、广州金控等,这类金控公司借助地方政府力量,通过证券化形成上市金融控股集团后,金控集团可以直接控制地方核心金融企业,掌握齐全的金融牌照。 地方政府的金控平台证券化进程刚刚开始。刘欣琦分析,地方政府之所以力推金控平台,能提升国有金融资产的资本水平,提高区域金融业竞争力,也能实现地方上市平台的“保壳”;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去库存,改革过程中,传统行业将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从而转型开展金融业务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三大类是民营企业自发建立的金控集团。 目前布局较为领先的民营金控集团有泛海控股、万向系、复星系等。民营企业通过建立金控平台达到壮大集团实力,最终落实产融结合的战略。 第四大类是互联网巨头涉足金融领域形成的小金控。 目前阿里和腾讯已经走在金融业务布局前端。金融业务牌照逐步放开,凭借着自身在账户、流量、数据、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金融,落地对金融账户体系和数据信息的掌控,最终形成自身的“金融生态圈”。 “金融领域将会成为BAT三家手中亿级账户变现的决胜之地。”刘欣琦分析称。 上市公司转型“利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记者调查发现,“金控集团”成为了多家传统行业类上市公司开启转型的“利器”,迅速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以原家用空调连接器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的上市公司广东华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自8月17日起,正式更名为“广东国盛金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华声股份”变更为“国盛金控”后,正发力打造全面金控平台。 今年5月份完成国盛证券股权收购后,国盛金控近日宣布拟收购互联网金融公司“北京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超过6%股权,通过外联方式扩大金融业务模块,积极参与消费金融领域。 无独有偶,另一家上市公司蓉胜超微也在迈向“金控”转型之路。 今年上半年,蓉胜超微拟与香港亚美集团共同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公司持股75%;拟在前海新区设立商业保理全资子公司;拟与香港尚乘集团和深圳创盛资管设立合资全牌照券商,公司持股31%。蓉胜超微拟对粤港合资证券公司的出资由人民币1.5亿元增加至人民币4.5亿元。 刘欣琦判断称,在现有监管制度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设立或控股子公司获取金融牌照完善市场布局将是混业金融行业内部扩张与互渗的主要方式,综合金融牌照精细运营的时代已来临。 ...
记者调查发现,校园网贷尽管满足了不少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由此产生的信息安全、个人征信及相关社会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讲,对这一领域的监管尚不够完善。 专家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应对国内的校园贷平台进行抽查监督,学生个人也应理性消费,培养增强自己的信用意识。 造成信用污点房贷都很难办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各大校园贷公司为了强占市场,基本上在省城各高校都设有代理人。其中,分期购物平台“乐花花”的一名高校主管就表示,他们在省城高校基本都有代理,每个学校一个月大概有三万的业绩。据他介绍,他所在的高校,一个月可接10单左右的贷款。 校园贷款确实为大学生带来了资金上的便利,但这个群体往往忽视了逾期不还所造成的后果。如果学生选择的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一旦逾期就会造成信用污点,直接影响其后期购房时的房贷申请,而且会被收取高昂的滞纳金。 一些公司或网络平台,本身没有从事贷款业务的资格,为了逃避监管,他们往往是以业务员的个人身份和借款大学生签订合同,这就把贷款业务变成了个人之间的民间借贷。这种公司放款容易,但在催款时就不那么客气了,有些大学生因为贷款走向极端,就是因为在催款压力下,没有了其他选择。 有的校园贷为了扩张,设置两级以上的代理人,由此产生的高昂中介费也是由大学生“买单”。此前有媒体就报道,一个学生通过校园贷贷款一万元,实际到手只有五千多元。到手的钱少了却还要支付高额利息,俨然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针对网贷平台的问题,记者咨询了山东省金融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网贷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不是一个概念,属于P2P网贷平台,归银监部门监管。记者咨询了山东省银监局,该局答复称,“趣分期”、“名校贷”、“爱学贷”等大学生贷款平台,未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提出过相关申请,不是银监部门审批设立及监管的机构。 关于P2P网贷平台监管问题,2015年末,银监会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规定,网贷机构均应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向注册地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并进行分类评估管理,明确了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提供担保或承诺保本保息等12项禁止性行为。 不过,该办法作出了18个月过渡期的安排,在过渡期内先是通过网贷机构规范自身行为、行业自查自纠、清理整顿等净化市场,所以现阶段对网贷的监管还未落地。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邢乐成表示,目前上述网贷公司暂时还不需要特殊的资质。“这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不同,它们大部分属于民间借贷,由借贷双方约定。”他表示,大学生网贷行业处在野蛮生长阶段,比较混乱,“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监管”。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自己要有信用意识 如何对大学生网贷形成真正有效的监管?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唐震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学生通过贷款购物,欠债还钱无可厚非。作 为成年人,大学生应该尊重契约精神,对自己签署的合同负责。但一部分贷款平台盲目放贷、纵容学生消费的行为也不可取,其商业模式值得反思。因此,他呼吁金融监管部门,对国内的校园贷平台进行监管和抽查,使这一贷款模式能健康发展。 “除了消费等,现在大学生创业、就业也缺乏健康的信贷环境。”邢乐成说,“这也给网贷平台提供了空间和市场。”邢乐成认为,现在很多网贷平台起的是信用中介作用,形成了自己的资金池,挂着羊头卖狗肉,把整个行业都葬送了。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是信息中介平台,这才是国家应该大力提倡促进的。 此外,有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大学生消费信贷平台所从事的具体业务不局限于电子商务和网络借贷,一些平台还存在欺诈、缺乏风险提示、消费信息不安全等问题。校园网贷看中的是大学生旺盛的购买能力,却忽略了他们有限的资金来源。为了避免校园贷款引发悲剧,不仅政府要加强监管、打击不法平台,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关键是大学生自己也要提高信用意识。“要学会理性消费,培养自己的信用意识,还应借助实用的金融课程,了解相关法律常识。” ...
曾经高调投放形象广告的北京人人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人投”)最近遇到了麻烦:这个国内第一家实体店铺私募股权融资平台前人人投西南站分站CEO高锋被曝在微博发炫富图,称“投资人傻”,虽然人人投方面随后澄清不属实,但却陷入了与这位CEO的互撕中。事实上,由于采用自负盈亏的加盟模式,人人投的风控一直备受质疑,而在八成分站不盈利的情况下,人人投月初宣布将平台定位从实体众筹向“大众消费类股权众筹平台”转型,究竟其中的问题是什么?人人投的算盘又是什么? 与分站CEO互撕 日前,一个名为 “铁虎高锋tony”的微博用户发布了关于人人投西南站CEO高锋卷钱跑路南非,且发微博炫富,称“投资者人傻”。微博发布后,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关于人人投对于分站管控不严的质疑声不断。 对此,人人投方面发布公告称,该文章内所提及的微博,涉嫌冒充人人投重庆分站前员工并蓄意抹黑公司。人人投已于2015年与高锋全面解除了合作关系。北京商报记者昨日也联系到了高锋本人,高锋表示,他和人人投于去年解约,微博的内容为竞争对手抹黑他的行为,而且该微博号也并非他本人。记者注意到,原来发布高锋照片的微博已经更名,而且此前发布的微博已经全部删除。 对于和人人投解约的原因,高锋表示,主要因为人人投部分高管排挤他。不过,人人投方面则表示,与高锋解约的原因在于,高锋被投诉存在着多项违规行为。例如,据投资者投诉,其存在着未经过人人投同意,自行招募分站并且收取高额的加盟费,以及拖欠员工工资等行为。另外,高锋存在着以人人投为名义在线下操作项目融资,滥收项目方费用的现象。 另外对于线下募集资金的指责,高锋直言不讳地说道,“我确实通过线下募集了很多项目,因为人人投对于项目审核很严格,很多项目成功融资的比例不到1%,我不忍心这些好的项目流产,因此帮着做了几个线下融资,规模有几千万元。但我不会向投资人承诺收益,钱也不会经过我的手里,公司会派一个财务直接将资金打到项目方”。他还表示,“我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线下融资,并将事实告诉了我的投资人,并非冒充人人投名义”。 业内人士表示,分站线下操作项目融资、自行招募分站的行为也属于欺诈的一种,平台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负盈亏的分站“高锋事件”只是揭开了人人投分站管理模式的冰山一角,由于这一分站模式引发的纠纷并非个例。 在今年7月29日,人人投在其官网发布的《警惕不法人员以人人投名义展开的违法行为》公告中称,从重庆市渝北法院处获悉,在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中,自称人人投重庆分站的毛某涉嫌强占抵押房屋、妨碍房屋交付,目前已被当地法院强制迁出。据调查,毛某及同伙常以人人投重庆分站、盛之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名义实施强占房屋、阻碍交付、恐吓威胁等活动。在今年8月1日,《敬请投资者警惕线下融资风险》公告中提到,个别曾与人人投合作过的项目方,正在采取线下方式进行众筹融资,并向人人投平台投资者频繁推送广告,给投资者带来很大困扰。 事实上,人人投频现的原分站人员冒充、线下融资等事件与其分站模式不无关系。人人投与重庆分站的《解约函》显示,人人投与高锋解除合同的原因包括多次接到投资人投诉说融后工作无人管理;以人人投的名义在线下操作项目融资、滥收项目费用等事宜;没有经过人人投同意自行招募分站并收取高额加盟费;拖欠员工工资致使重庆市场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主打分站加盟模式的人人投,对于分站如何进行管理?分站的生存状况又是怎样?对此,人人投相关负责人表示,分站的盈利来源包含佣金和多种收益。人人投会定期进行分站实地考察,如发现违规行为,会根据管理规则和合作协议进行处理。人人投的众筹项目均为线上融资,如果出现类似于线下融资、自行招募等情形,会按照与分站签署的合作协议进行妥善处理,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 记者从人人投客服人员处了解到,想要成为人人投分站,需要有一定的项目资源和资金,加盟费15万元加上保证金40万元,盈利收入是融资金额的2.5%。客服人员称,对分站人员没什么要求,公司总部除了可以提供培训,没有别的帮助,完全靠自己去拿项目。当记者问到是否对分站有约束时,该客服人士表示,并没有太多约束。 据了解,人人投分站实际上相当于自负盈亏。在这种模式下,分站极易引发线下融资、自行招募等行为。投壶网CEO赵妍昱表示,关于众筹平台以加盟模式开展业务的方式并不看好。在她看来,利用品牌影响力而开展分站加盟性质的业务模式,背离了互联网平台发展初衷,加盟模式无法精准识别各加盟机构的真实业务情况与水平,也就无法识别局部风险。这种加盟模式无非是品牌持有人以线下模式发展业务的个体思路,不属于互联网商业业态趋势,无法评论其是否长远可期。 加盟模式注定风险难控 对于备受争议的分站模式,业界也呼吁早日出台监管细则进行整治。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全国正在实施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股权众筹平台设定了几条红线:不得发布虚假标的、不得自筹、不得“明股实债”或变相乱募集资金,应强化对融资者、股权众筹平台的信息披露义务和股东权益保护要求,不得进行虚假陈述和误导性宣传。不过,对于分站模式暂时并未涉及。 赵妍昱表示,由于目前众筹行业均未明文出台相关的行业监管规范与政策,所以难以确认其分站模式的责任划归问题。网贷财经分析师认为,平台方面如果无法对分站人员进行有效的管控,那么是存在一定责任的,但由于众筹行业目前监管缺失,国内监管层并没有出台众筹相关的具体监管政策,所以平台是否存在法律责任可能还需等待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出台。众筹线下门店或者分站,包括自身直营或者授权的第三方,所有分站布局、保证金收入、业务开展情况在及时向当地监管部门报备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性地进行项目开发、路演,但以电子渠道外的物理场所为主的募资行为应予以完全制止,安全性不易保证,也与监管方向相违背。 调整定位背后的算盘 官网资料显示,截至昨日,人人投累计众筹资金8.07亿元,成功众筹项目325个。虽然人人投方面表示,目前人人投平台项目融资成功率超过90%,但项目融资成功并不代表项目成功。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经济低迷,实体店铺项目并不好做,这也导致靠募集项目盈利的分站经营情况不佳。高锋透露,人人投有200多个分站,其中80%的分站都没有实现盈利。另外,由于项目失败导致投资者维权风波不断。 颇具玩味的是,人人投近期却突然宣布转型,进行定位调整,并称调整后的模式和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人人投在今年9月初发布公告称,人人投将由实体众筹向“大消费类股权众筹平台”进行调整。人人投相关负责人解释称,人人投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大消费类”领域,定位的调整主要基于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新的定位更为精准,模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为了模糊众筹项目的性质与类别,规避风险。赵妍昱认为,所谓“实体众筹”,首先明确了标的物是实体店铺或机构,是具有法人资质和工商营业许可的实际存在的经营机构,这样的界定利于用户与平台间的权责利划分,但随着这方面纠纷的不断出现,包括近期人人投曝出的《人人投被投资者起诉 30%年回报率未兑现》一事中,关于众筹实体经营门店所涉及的不动产产权纠纷一事可见,此类众筹也暗含许多风险。若为更好地保全平台方利益,实体众筹改为更时髦的热词“大消费类股权众筹”,不仅更模糊了众筹项目的性质与类别,同时也可能将众筹所涉及的项目权益做出改变,这方面变化,应当引起参与项目的用户注意和确认。至于监管方面,正因为监管的利剑还未出鞘,所以才难以明确定性是否存在监管方面的障碍。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人人投的项目仍是实体店铺的非公开股权融资项目。实体店铺众筹模式的主要风险可能有平台前期审核和投后管理机制不完善,实体店铺的回报周期较长、分红不稳定,甚至会出现店铺持续亏损,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情况。实体店铺股权众筹主要是对身边的吃喝玩乐等实体店铺项目进行投资,前景还是一片明朗的,但平台是否有严格的项目审核及准入制度、完善的投后管理机制,成为实体店铺众筹平台能否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
悄无声息的,一个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奇点正在出现。公司线性发展的规律将被扭曲,被失效。 这一次,狂风吹拂的,是互联网保险这个市场。 回顾发达国家的保险发展史,往往会有一个规律,当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之后,保险业就会出现快速发展。而在2014年,我国城镇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表明中国的保险业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国务院明确指示:2020年,我国的保险深度要达到5%(保险深度=一国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目前我国的保险深度在3%左右,而欧美国家一般为10%左右,可以说增长潜力巨大。 在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共同影响下,近年来保险行业的确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65%,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97%。总体而言,保险这个万亿级的市场,已经迎来了它的黄金发展时期。 互联网保险风口已至 保险业蓬勃发展,传统保险公司却无法高枕无忧,互联网保险的进场让他们时刻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虽说传统保险业凭借多年的线下耕耘根基深厚,短时间内被“颠覆”的可能性极小,但是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它们正逐渐“斩下”一块块本属于传统保险公司的“肥肉”。 2015年全年,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收入高达2223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互联网保费在总保费收入中占比上升至9.2%,曲速资本发布的《2016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16年,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将翻一番。 真正让人感受到互联网保险风口已至的是资本的疯狂进场,市场迅猛发展的背后是资本的强大力量。包括BAT互联网巨头在内的众多上市公司、私募股权基金集体热捧互联网保险行业,催生了一大批互联网保险公司。有2B模式、为特定企业的提供保险服务的,如订单保、悟空保、豆包网等;有做第三方保险平台,提供中介、比价等服务的,如人人保险、慧择网;有基于自身行业做垂直类保险的,比如携程去哪的旅游险,车车车险、OK车险等。 数据统计,在有明确融资意向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中超过半数都得到了融资,2016年各类互联网保险平台所获融资已超70亿元。 资本疯狂热捧,是泡沫的堆叠还是确有前景?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标杆——众安保险的运营情况中找到答案。众安保险成立于2013年,由“三驾马车”马云、马化腾、马明哲联合组建,依托豪华的投资阵容和背后腾讯、阿里、平安的资源,不到两年就实现盈利,成立仅17个月,估值就达到了500亿,可以说众安保险之于互联网保险,就如同余额宝之于互联网金融。 细看众安保险近两年的运营数据,截至2015年末,众安保险赔付支出共计11.9亿元,同比增加142%。总资产达到80.99亿元,同比增长559%;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530%截至2016年3月31日,众安保险累计服务用户数达到3.91亿元;保单数达到41.69亿元。从众安保险经营情况来看,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确前景可期。 残酷竞争下,谁将脱颖而出? 虽说互联网保险行业是个万亿级的市场,很难出现能将市场一口吞下的寡头企业,但是随着监管的趋紧和行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优胜劣汰、行业整合在所难免。面对激烈的竞争,到底谁能掌握竞争主动权? 保险市场互联网销售渠道对比 从渠道到场景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渠道,互联网也只是作为一个渠道的补充而存在,传统保险公司的整个产品和服务流程都是基于传统的线下分销的模式设计的,基于这样的模式,客户的消费往往是高价、低频的。 而在如今互联网保险的时代,渠道已经不是核心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场景”,谁拥有的“场景”,谁就掌握了用户。互联网保险公司已经创造出许多新型场景下的嵌入式的保险和类保险产品,比如发生在购物、支付、消费、旅行、交通等各类场景下的险种。众安保险利用阿里巴巴的电商和支付场景推出了退货运费险,携程去哪儿针对旅游场景推出的旅游险,谁掌握了场景,谁就拥有的该场景下开发的高频的垂直保险市场。所以说,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保险的竞争将是“场景”的竞争。 从场景到服务 当场景构建完毕,同一场景内用户将选择谁?可以预见的是,在布局初期的场景红利被消耗完之后,互联网保险的竞争将回归到产品和服务,谁的服务更完善,谁将能得到用户的青睐。这里的服务不仅仅指产品、或者售后等某一个环节,而是指患前、售前、购买、售后、患后的整个服务流程,以及与客户体验相关的产品研发、风控、管理等整个环节。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服务的提升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是基于对所处行业的深刻理解,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独特产品;第二是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用户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说,在“场景”之后,互联网保险的竞争将是基于用户体验的服务创新能力的竞争。保险公司卖的将不是保险产品,而是一种“服务模式”。 “互联网保险”的概念还会存在么? 从“渠道”到“场景”再到“服务”,互联保险的竞争还会走向哪里?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传统保险不断触网,互联网保险和传统保险的边界一定会逐渐地模糊。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将是“互联网保险”公司,而“互联网保险”这个概念也许会渐渐失去意义。那时候是技术至上,还是跨界整合能力为先?未来的互联网保险留给我们无限的可能性。 ...
信和财富悄然裁撤线下门店,重点经营线上平台。 近日,在信和财富官方网站上,在全国部分门店信息中,普惠金融-汇金(即信和汇金)门店信息已被删除。对此,信和财富方面对记者表示,“2016年5月,信和汇金官网上线,所以信和财富官网删除门店信息,相关门店信息转移到信和汇金官网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信和汇金的官网上,部分门店显示为“微门店”。 记者电话联系信和汇金官方客服人员询问原因,对方表示,“由于业务发展的需求,部分门店采取关闭或者合并,官网显示的部分门店为微门店,微门店与其他借款门店提供同样的借贷服务。” 微门店 在信和汇金的官方网站显示的门店信息中,记者统计,目前全国信和汇金门店约363家左右,其中部分显示为“微门店”。 北京地区某微门店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微门店与正常门店的区别在于人数不同,微门店一般人数为20人左右,正常门店配置的工作人员在60人以上。” 对于微门店与普通门店的区别,某信和汇金的离职员工表示,“微门店实际上就是裁撤的意思,实际借款业务多转移到网上开展。” 2015年底有媒体报道,信和财富成立于2012年,员工数量约为3万人,门店将近1000家,2015年当年撮合交易量为400亿元。 信和财富方面表示,“信和汇金是借款信息服务中心,信和财富与信和汇金是两个独立运营的合作公司。” 对于线下门店裁撤相关问题,信和财富方面表示,“信和汇金门店作为借款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仍然保留,信和汇金是一家独立的公司。目前,信和汇金正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内部优化。微门店未来是对线下服务更聚焦,以小而精为发展方向。对于目前门店数量,则表示为了更加合规,信和汇金门店也在进行关停并转的调整,门店数量是动态变化的。” 对于未来线下贷款门店的规划,信和财富方面对记者表示,“信和汇金将保持中介服务机构性质,将继续为有资金需求的客户,为其提供相应的借款咨询服务”。 线上募集 公开信息显示,信和财富旗下有多个不同业务品牌,线上融资平台以金信网,信和大金融等品牌,线下借款品牌为信和汇金。 对于信和财富旗下多个业务品牌,信和财富方面表示,“信和财富和金信网是两个独立的公司,彼此间只有部分业务的合作;《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合规是所有平台必然的选择。信和旗下有多个线上融资平台的说法不准确,信和财富、金信网、信和大金融为3家独立公司,合作公司关系。据我们所知,该三家企业正在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及时调整”。 根据工商注册信息显示,金信网所属运营公司,金信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对外投资部分显示有“信和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信和汇金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信和财富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信和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有业内人士观点认为,在资金端无法支持资产端的借款时,有可能会出现裁撤资产端的情况。 据记者了解,信和财富运营模式为,线下借款平台信和汇金通过线下门店获得借款人,对借款人进行审核、风控后,推荐给线上平台金信网和信和大金融,线上的平台从中选取合适的债权打包,列入结合投资计划。 官网信息显示,信和大金融是2014年正式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以“魔投计划”为主的集合标的,产品收益在5.8%~12%之间,投资期限在1~24个月之间。 另一线上平台金信网上线于2014年5月,理财产品都为集合标的(即优选计划),没有散标。平台上有6种不同期限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8%~12.7%,利率跟投资额度挂钩,投资额越多利率越高。 据第三方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金信网成交量达到173303.41万元,比上月增长26.22%,贷款余额达到411402.63万元,较上月增长31.26%。 根据网贷数据显示,目前在金信网官网未看到满标时间放缓,在平台募集资金的规模方面,在5月31日,待还余额曾出现大规模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3月,信和财富旗下平台金信网管理层曾经发生变动,在金信网网站公示的主要人员列表中,原COO安丹方被更换为韩知音。 记者此前曾对金信网进行调研,并发布调研结果显示,在风控过程中,对于借款人和借款项目的信审、风控等,金信网没有全程参与风控过程。从风险控制来看,金信网和信和财富背景为同一控股集团,集团成员之间为合作关系,利益一致,有利于减少金信网的人员开支,有利于提高借款整体环节的审批效率。但从风险缓释角度而言,借款的信用风险最终集中于金信网和信和财富共同的控股方,不利于风险分散。 ...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首次发表有关保险业思考的主旨演讲。马云认为,新技术革命创新,应该让保险回归保障的本质,保险的使命就是给人以安全感。 从五年前退货运费险问世至今,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也逐渐成为保险业创新的重要实践田。2015年9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了保险事业部,在整合阿里生态体系中的所有保险业务基础上,建立综合而开放的互联网保险平台。 作为保险行业的推进器,目前蚂蚁金服保险平台已和78家保险机构深度合作,超过2000款保险产品通过平台触达3.3亿互联网“保民”。 马云表示,未来三十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都会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各行各业都会出现巨大变化。今天零售业的变革,只是一个浪潮的开始,这个浪潮不是电子商务代替零售,而是未来没有电子商务,一切零售都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未来三十年,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教育,所有的行业,在这场技术革命之下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在谈到互联网金融时,马云表示互联网金融要做好有三个要素,如果三个要素不具备,他本人认为基本上都是高风险的: 一是大数据,但是大数据总被误解,大数据的大是指大计算能力的大,不是数据多少的意思。首先大数据的两个不同意思,叫大计算加上数据,如果没有足够的各式各样的数据,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则不能认为具备大数据。二是风险控制风控系统,是否有互联网时代所具备的高技术含量的风控系统。而风控体系采用的是人工智能。三是否有因为数据而建立起的信用体系。 “能够最快适应技术革命的行业之一是保险行业”,马云指出,原因谈了两点: 第一,因为保险行业是最早应用大数据思想的行业。精算师就是一种早期的大数据工程师,车险保费中,为什么男司机和女司机、不同年龄的司机不一样,因为出险的概率不一样,以前都是精算师通过人脑计算出来,将来是计算机算出来,而且计算机会更聪明。保险行业很早就是大数据思想,而且是靠大数据思想运营的,所以我们相信保险行业是最适合在未来生存的行业。 第二个原因,保险行业建立在人类两个很重要的东西基础之上,一个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善要远大于恶;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保险的本质就是既利他又利已的思想。保险一开始就是互助的形式,大家把钱放在一起,谁倒霉了谁用,这样让坏的时候不至于那么坏。这是很古老的利他又利已的思考。 保险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看一个社会诚信的程度高不高,看这个社会的保险行业是不是发达,是不是健康。如果卖保险的要靠骗,买保险要靠瞒,那么诚信程度一定不高,保险行业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不论什么行业,在数据革命的推动下,这个行业都会变得更高效、更公平、更加回归到这个行业的本质。保险最有机会回归到“保障”的本质,回归到自己最初的使命,真正是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很遗憾现在很多企业是倒过来的。 未来要大力发展“保民” 关于技术革命给保险可能带来的改变,马云谈了如下几个方面: 股市发展有股民、网络发展有网民,保险发展也要保民。据说现在保民已经有3.3亿,人数上是股民的3倍。“我觉得还太少,保险应该保障的是所有人,不是3个亿,而是13亿。” 一个社会所有人都是股民是不正常的;一个社会所有人都是保民是健康的。只有这样,人人都有保险,未来社会才有未来更大的确定性。 如果从服务13亿保民来看,所以今天保险公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险产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保险的品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过去,如果保险服务了20%的客户,服务了20%的保障需求,那么接下来,应该思考如何让剩下的80%的人享受到真正的保险保障。 今天中国需要从点滴开始,让大家首先认识到保险的本质,保险的价值。今天大家对保险的认知都是从产品来的;所以未来让更多的理解保险,最好的办法也是让产品来教育。 未来保险的组织形式会发生巨大变化 未来保险要从主要依赖销售,转向依赖从头到尾的动态大数据风控。我很钦佩保险公司有几十万上百万的人力团队,但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是从团队组织的变革而来。 如果今天保险业重视的是销售端,未来是走向确保防止风险发生的前端能力,对灾难的预防、处理,技术和服务的提升,风险的防控,这些才是保险业的核心能力。保险公司的核心人员未来是大数据工程师。这最终会带来组织形式的巨大变化。 现在互联网保险很多品种,几乎可以说没有销售成本,支付宝的帐户安全险,1个多亿的用户,一两块钱保费,如果人工销售的话根本不可能维持。 但是这不是说互联网就是一个销售渠道。互联网是接触用户、了解用户的界面,互联网是来帮助你了解你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是你跟客户直接交流的平台。阿里巴巴什么都可以外包,但客服是绝对不会外包的。 保险会从复杂变简单 我觉得一切复杂的东西都不长久。WTO谈了几十年,多哈回合都多少轮了,文件堆起来比莎士比亚文集还高,为何谈不成。原因是什么,太复杂。 保险大概也是最复杂的产品,我很佩服保险工作人员,把那么长的责任条款都能记住,我想没有一个买保险的人能记住。 简单的背后首先是信任。没有诚信体系,做不到简单。 阿里巴巴现在对消费者退货,信用好的直接退,钱几秒钟内直接到账。基于信用体系,几秒钟退款,这比额外请一堆客服,证明这证明那的成本低。前提是我知道你的信用,而且破坏信用的成本太高,人们轻易不敢去破坏。 这方面阿里小贷走在前面,我们在过去五年,向小企业发放贷款5000多亿元,是尤努斯40年成就的四倍。户均不到4万元。这个贷款流程很简单,3分钟申请,1秒钟审核,0人工干涉。发放贷款的依据是卖家在阿里整个生态平台活动留下的信用数据分析。 其次是大数据计算的能力。现在是台风季节。江浙一带沿海农民,一年最怕台风。农民买保险,理赔,一定要简单,不然成本肯定高死你。 现在我们有一个针对农民的险种:风力指数保险。农民在手机上就能购买,投保金额1元起,保障的是大风灾害后的农业生产。理赔依据很简单,就是中国天气网对外发布的当地最大风力等级。只要所在地最大风力超过6级以上,就直接理赔,钱就到农民帐上。 因为了解下来,风力超过六级农民肯定有损失,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回归简单,不需要再让你证明自己。 以后买保险很简单,条款简单,购买简单,理赔简单,随时随时买,随时随刻理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个时候用户才能真正有安全感。 但是简单不等于一刀切。 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讲究的是生产一模一样的产品;数据时代,流水线上生产的每个产品都不一样。以前,5分钟生产2000件衣服是厉害;今后,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的衣服才是厉害。 保险过去是规模化的,标准化的,这是工业时代的保险;未来是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的每个时刻每个状态下都不一样。 退货运费险,现在是线上线下保单量最大的险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你的信用,消费和退货习惯,调整费率,同样一个人,这一次和上一次,费率都不一样。不是一人一产品,而是一个人不同时刻产品都不同。 一切创新都离不开监管创新 任何一次创新,最后都会促进监管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创新之后,意味着监管的改变。比赛规则要改变,裁判规则要改变。 马云讲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前段时间去美国了解到,大家知道篮球,篮球最早是一个有底的筐,这个球投进去以后,然后用梯子上去把这个球拿下来再进行下一个比赛。18年以后有一个人说,把下面底剪掉,不用梯子了吧。但是剪掉以后球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章制度发生了变化,拿梯子的人首先反对,因为他的工作没了。所以任何一次的创新,背后意味着监管的改变,比赛的规则改变,改变的结果是球越来越好看,看的人越来越多。” 他提出,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候,政府监管部门的变革速度非常之快。没有过去的标准,创新没有基础;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先进的标准。标准和创新,互相促进,生生不息。 ...
互联网金融魅力,万达、绿地、碧桂园、金地、佳兆业、恒大等50多家业内翘楚摩拳擦掌,纷至沓来。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排名前50的房企中,已有近50%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资金投入超过200亿元。 其实,在这些企业亲自参与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之前,就已经是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常客,比如恒大、绿地和碧桂园等企业,就曾与多家平台合作,为自身或产业链上的企业融资。 而碧桂园比较独特——与互金平台合作的产品形式多样,资产种类丰富,平台本身却又争议颇多。 一、应收账款项目销售火爆 从产品形式来看,地产商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的主要模式,就是以该地产商为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贴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地产公司因为具有庞大上下游企业,进入互金行业在资产端上具有很大优势,可以提供充足资金。”一名曾短暂操盘过一家地产公司互金平台的相关人士表示,“针对开发商的应收账类资产是很大一部分项目来源。”广东南方创新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徐北也指出,为关联交易方进行融资是地产系平台的一大特点。 2014年起,碧桂园便作为核心企业与道口贷展开了合作,在后者平台上为其上下游企业及旗下公司进行相关融资,目前已经发布了800多个相关项目,到现在依然销售火爆。以编号16091404的项目为例,期限三个月,年化利率8%,100元起投,上限50万,92.71万元的额度,两分钟之内就被抢光了。 二、携手平安打通“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创新房产众筹模式 除了应收账款项目外,碧桂园还进行过多种产品形式及资产种类的创新。 2015年,平安人寿出资50亿人民币收购碧桂园9.9%股权,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之后双方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展开了深度合作。 具体而言,平安会以较优惠的价格购买或租赁碧桂园的社区门店作为综合金融门店,满足碧桂园住户金融需要,业务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保险、银行以及投资业务,“双方将携手开拓、对接目前碧桂园200多个项目、逾35万户业主的社区资源,实现覆盖客户生命链周期的资源整合平台。”碧桂园称,双方有机会在包括养老保险、投资、理财、基金、资产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另外,碧桂园的业务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而中国平安则着重大中城市的布局,双方的合作也有利于弥补对方的短板。 对于碧桂园来说,与平安合作的另一大好处是建房资金又增加了一条成本低、速度快的筹集渠道。 2015年5月,碧桂园以其上海嘉定项目为试点,推出了行业内首个开发众筹产品,项目以每平方米为单位,包装成保险、债权等金融产品的形式,针对该项目感兴趣的投资者或购房者进行资金募集,10万元起投,拥有该套楼房整体或者部分权益,在楼盘完工之后,投资者可以选择将众筹权利转为产权、直接拥有该套住房,或者是委托开发商卖房后转成收益权。 据称,参与碧桂园众筹开发的投资者,不但可以通过对项目规划、开发、建设等环节提出建议的方式,参与到项目的户型设计、装修设计、社区配套等过程当中,一定程度上实现产品“定制化”,还能获得份额转让、优惠购房和项目分红等多重收益。 三、直接为自有项目融资 在刚刚过去的奥运会中,“碧桂园新加坡旁森林城市”的广告可谓存在感极强,据了解,该项目在电梯、机票、微信朋友圈等线上线下多个渠道都投放了广告,销售效果不错,但也有颇多负面评价。 有消息人士称,早在2015年10月,碧桂园便已联合网金社推出了涉及该项目的理财产品,据了解,该产品年化收益率为8.8%,期限6个月,原本计划销售3日,但一经上线便已售罄。不过,由于该项目在网金社已经看不到任何记录,我们无法获知更多的信息。 但可以查证的是,该项目说是“新加坡旁”,离新加坡直线距离2.5公里,但去新加坡却并不方便,而且“对面全是新加坡的工业园区,风从海面吹过来,带来淡淡酸爽的气息”,你们最爱的越女如是写道。 四、“乡村土豪”的争议与扩张 房地产圈内,对碧桂园的评价也普遍一般。 一方面是由于,这家公司在营销方面非常舍得花钱,低价拿地,然后狂打广告,并通过高额返佣发动能发动的一切力量为其卖房,短短几年就把销售额做到了千亿以上,进入了十大房企之列;但在交房时,却因为房屋质量以及销售时业务员随口给出的各种无法兑现的承诺出现了大量纠纷和退房事件。 另一方面则是前文已经提到的,碧桂园的业务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更具体一点来说,是三四线城市的“远郊区”,可以说是“荒无人烟”之地,因此人称“乡村土豪”。但在宣传时,却又有“坑蒙拐骗”的嫌疑。 以最“著名”的“十里金滩”项目为例,该项目宣传时说是“青岛东”,但实际上是在烟台,离青岛还有100多公里。天涯有一篇热文名为《在碧桂园荒野求生的日子》,就是其中一位业主在购置了其中一套住房后追悔莫及的自白——“又被困在了18楼,没水没电没暖气,连电梯也停了。这样的事情已经是家常便饭,头两次还愤怒地打电话到碧桂园总部投诉,后来就麻木了。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漫长最寒冷的冬天,这个豆腐渣一样的新房,虽然只有小小的70平米,却有100多处需要维修的地方”。 楼主用多张现场照片表达着内心的咆哮:“我只希望在我内心崩溃之前,早点离开这个令人愤怒而无奈的地方。” 五、大量举债,撑大销售规模同时亦增加经营压力 在碧桂园刚刚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中,也显示出过于野蛮的扩张方式,为其经营带来了一些隐忧。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碧桂园总收入约574亿元,同比增长21%;销售金额为1250亿元,同比增长129%;合同销售面积约15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5%——碧桂园自此成为了第三家半年销售破千亿的上市房企。 据《投资者报》报道,碧桂园业绩的高增长主要是得益于2016年上半年市场的火热。其中,“五一”期间,碧桂园全国11盘同步开盘,3天认购金额超过160亿元,当中4月30日当日的认购突破100亿元。此外,在海外市场碧桂园的“森林城市”已售部分净利率水平高于国内,截至目前推货量为127亿元,销售金额也超过100亿元。 但是,碧桂园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指标却有所下滑。毛利率同比下降2.2%,净利率同比下滑0.6%,核心净利率同比下降1.7%。 上述报道指出,2015年年初,碧桂园设定的拿地金额为200多亿元,但到去年年末,其拿地金额超出预期一倍多,达到500多亿元。 随后,碧桂园便发行了大量的永续债,直至2015年年末,碧桂园永续债规模从2014年的30亿元增长至196亿元,总有息负债规模从2014年的640亿元增长至1100亿元,净负债规模从2014年的370亿元增长至610亿元,净负债权益比从2014年的65%上升至94%。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总负债为3317亿元,负债率为78%,比2015年年末75%的负债率水平增加了3个百分点;净借贷比率相较于2015年年底增长2.6个百分点。 此外,碧桂园的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和公司债券分别约为518亿元、213亿元和237亿元。银行及其他借款中,于一年内、一至五年内和五年后偿还的借款分别为177亿元、337亿元和3.48亿元。 对此,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建斌表示,截至今年4月份,碧桂园已还清30亿元的永续债,余下的166亿也将在年底逐渐还清。“计划会在9月份前后陆续还掉,今年永续债这个产品暂时是不想用了,因为成本比较高。” 但到底采用何种措施还债,采访碧桂园相关人士却并没有给出答复。 六、自建平台降低融资成本,涉嫌自融 今年6月,碧桂园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碧有信,并将其定位于“社区金融”平台,为碧桂园上游企业、置业业主、社区服务商、线上客户及内部员工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但是,部分供应链金融项目却有自融的嫌疑。 以碧桂园的互金平台“碧有信”上的碧有信1号160627001期为例,原债权人为福建省三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方),债务人为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建瓯市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双方签署了建瓯碧桂园一期总承包工程施工合同,涉及应收账款共计582万元,在“碧有信”融资390万元,用于解决短期流动资金需求。 虽说直接融资方与碧桂园只是业务合作关系,但实质上也是替碧桂园旗下公司缓解了还款压力。 据南都记者报道,“这个价值远大于互金平台盈利对于开发商的价值。”曾短暂操盘过一家地产公司互金平台的相关人士表示,现在不少开发商已经很难拿到银行的新增开发贷,即便拿到成本亦不低,而通过互金平台的融资成本则比银行渠道低。 广州经天纬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指出,将互金作为融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表外融资方式,让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看起来更优质,让其在通过公开发债和银行端的融资上更加容易,成本更低。“以前地产商普遍通过信托通道融资,成本约15%-18%。”洪凯彬认为,自建互金平台正在取代信托通道成为融资新渠道。 广东南方创新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徐北亦提到,互金平台扩大融资渠道,对于开发商而言,降低其他渠道的融资成本亦有一定意义,如华南某地产商互金平台上线后,其在民间金融圈的汇票贴现利率一度从26%降到了16%。 七、融资渠道或被切断,经营目标如何实现? “表外杠杆加大将导致一定金融风险。”徐北认为,原来银行可以监控到表内的杠杆,但互金平台加大表外杠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机构防范地产商信用风险的难度。 事实上,监管部门已对开发商涉足互金行业的风险有所警惕。在今年国务院牵头制定的互金专项整治方案中就提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等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不得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不得违规开展房地产金融相关业务。”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管理层此举正是为了防范金融和地产互相传导带来的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合规开展业务,应取得哪些相关金融资质,方案并未具体说明。就此,南都记者咨询了多个地方监管部门,对方均表示目前没有统一要求和答案。 此外,今年八月底监管层提出的同一法人在不同平台最多借款500万的规定,或许也会对碧有信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难理解,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模式是先融资,用于开发拿地,再用销售款还债,因此融资对其至关重要;但在负面频传、通过互金融资这一渠道或被切断的情况下,今年背负着2200亿元销售目标的碧桂园,该何去何从呢? ...
虽然网贷监管细则已下发,但部分监管细节依旧扑朔迷离。昨日,有消息称,之前市场解读的网贷平台为了合规需要办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并非ICP许可证,而是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EDI),顿时市场一片哗然。虽然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到底为何物还未确定,但市场上已经掀起了代办EDI的牌照热潮。 根据今年8月网贷监管细则第五条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完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后,应当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未按规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 监管细则发布后,业内解读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实际上为ICP许可证。然而仅过20多天,电信业务经营许可风向开始转向EDI。对于网贷监管细则中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到底是ICP还是EDI,记者昨日向工信部相关人士求证,但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EDI许可证并非空穴来风,北京通讯管理局正在和北京市金融局协商如何审批EDI。 昨日,一位平台人士向记者表示,工信部前期在银监会和金融四十人会议上做了相关解读,其中提到,P2P网贷机构要拿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实际上为EDI许可证。业内人士表示,听说了此类传闻,但目前关于EDI许可证办理指引及相关办法都在等监管层进一步指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信部网站,申请电信许可证都为免费,但现在却成了一门生意。然而,目前监管层尚未公布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办理流程和条件,市场上已有代办EDI的中介。记者注意到,目前一些中介在朋友圈发布代办EDI的广告。“正规,需要办理ICP或EDI证书的可以联系我,可靠,办下来给全款,全国通办。”该人士称,目前审批快的话要15个工作日,慢的话需要60个工作日。某平台高管向记者透露,不管是ICP还是EDI,免费基本办不下来。比如ICP如果通过中介需要缴纳1万-3万元中介费,EDI应该更贵。 相对ICP许可证,行业内获得EDI证的平台很少,基于合规的恐惧,行业内掀起了EDI牌照热不足为奇。不过,毕竟目前还没有正式渠道确认P2P运营究竟需要哪个证。EDI证的热度高涨,不排除有炒作的成分。 ICP和EDI到底为何物,它们又有何区别?根据《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我国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主要包含固定通信业务、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等)和增值电信业务两类,ICP和EDI都属于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EDI许可证主要针对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理论上,只要涉及到相关业务,都需要申请EDI证。P2P平台主要涉及到交易处理业务,需要申请EDI许可证。ICP许可证主要针对信息服务业务,只要涉及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都需要申请ICP许可证。P2P平台定位为信息中介,属于信息发布的平台,需要申请ICP许可证。 “无论是ICP还是EDI,完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都是前提条件。至于后续申请难度,由于两个证均属于相关行业基础证书,理论上只要金融监管部门对平台完成备案登记,就意味着平台经营相关业务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或者背书,电信部门应该不会再次对平台是否具有相关资质进行审核,因此,在获取难度上,两类证书应该不会有大的差别。”业内人士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