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母杀人案”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产业套路,同时再次将催收行业推向风口浪尖。在催收江湖上,暴力成为行业撕不掉的标签,裸贷、“呼死你”、泼油漆、艾滋病催收等让借贷行业披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目前,催收行业已衍生出不同的业务群体,包括催收员、“呼死你”软件贩卖者、寻P2P平台等合作的业务员…… 一位自称放贷加催收的人员提供电脑截图显示,该催收员用类似“呼死你”软件对欠款者以及亲友进行电话或短信“轰炸”,并且其电脑桌面上还存有大量欠款者信息。 记者了解到,还有一部分人群专门提供了欠款者定位服务,“可以知晓银行账户、社保、名下电话、开房等任何信息,让欠款者无处可逃。” 记者联系到一家从事催收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曾先后与恒昌、新新贷、奇子向前、中望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催收合作。 上述工作人员还提到,催收的公司一般都会有失联修复的渠道,无论更换手机号码,还是关机,都能找到“失联”的欠款者。 不良催收方式充斥整个行业!也有相对合法的催收公司,“打前站”。 在催收公司进行债务催收的同时,利益的对立面——欠款者建立了反催收联盟,与催收公司进行抗衡。在反催收联盟QQ交流群中,除了受高利贷困扰的借款者外,还存在刻意不还款的老赖。 记者试图联系一位欠款者,因“欠款不还,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拒绝了采访。 在前述提到的反催收QQ群中,催收员又被叫催狗。有些人会在群里分享反催收经验,比如例数不会上征信的网贷平台、法务的催收技巧、反催狗手段等等。 在这个群体中,有人还提出了 “降狗十八式”,要决在一个“无”字,即无赖、无良、无耻、无能。甚至有观点认为,相对合法的催收公司有许多规矩要守,无非是威逼利用,只要了解“了解催狗,即可打到狗头”。例如,其中有一式叫做“诱狗式”,就是在电话里,引诱催狗犯错,留下证据,待手上证据齐全,就向银行,银监会投诉催狗,或者干脆威胁催狗。 近日,北京监管部门向各网贷平台下发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通知书》,明确禁止暴力催收。有一家网贷平台负责人透露,北京网贷整改每一条是真的,每家平台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条对照,原则上是所有的内容全部按照要求来。“目前整体是,从严整治。”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链家风波摁下葫芦浮起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基调下,链家遭遇整顿。3月28日,15家中介机构因违规代理“商改住”被停业整顿,这其中包括链家银河大街店,链家昌平第36分公司和链家天通苑东苑店,被整顿的店铺中链家占比20%。 3月29日,住建部举行整顿规范房地产开发销售中介行为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持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垄断房源,操纵市场价格等三类违法违规行为。 但链家遭遇的风波不止于此,近期的一桩诉讼案,链家金融理房通被指非法吸收大量资金,或让链家深陷管控之网。 90万元购房款,被指进入链家金融资金池 2015年8月7日,王某杰因需要出售其位于北京通州的一套房屋,故与买方刘某、中介公司链家签订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及《补充协议》。2015年9月23日,王某杰又与链家、刘某、北京中融信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融信”)签订了《融信托管协议》(下称“协议”)。 事情发展至今,这一桩交易却演变成为一场诉讼。 2017年3月2日,链家被王某杰告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下称“朝阳法院”),另外,被告方包括中融信、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理房通”),两家公司均属于链家金融体系。 交易为何成为诉讼?记者获得当时签订的协议,协议约定刘某将90万元购房款存入中融信在理房通开设的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托管账户(下称“托管账户”)。王某杰回忆,这份协议是链家专门前往老家山东找他签订。 王某杰称,协议签署后,链家并没有将协议交给他。2016年5月,因为诉讼需要,链家才将协议交给自己。之后,王某杰坚称协议内容涉嫌违法。 记者获得买方刘某夫妇的刷卡账单。刘某夫妇使用POS机刷卡的方式,于2015年9月23日和2016年3月9日以“消费”类型向销售点“理房通”分别汇入300080元和60万元。显然,这是刘某按照协约往托管账户汇入的90万元购房款。 “链家要求的交易过程是,刘某办理完房屋过户手续后,告诉理房通,然后由理房通将90万元转给王某杰。90万元现金在理房通的账户上。这表明,凡是进入链家的资金(包括首付款)都是链家自己封闭运行的,并没有以买卖双方的名义在银行开设账户,并将资金存入其中。”王某杰的代理人韦先生对记者说,这脱离了银行监管,链家所有二手房交易都是这样进行,形成巨额资金池,危害巨大。不仅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还涉嫌犯罪,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 “开庭时,王某杰说没收到90万元预付款,理房通也拿不出支付预付款的证据,90万元到哪里去了?”韦先生提出疑问,90万元都没到手,法院却要强制完成房屋过户。 因质疑该笔购房款的安全性,王某杰希望通过打官司来界定该份协议无效,进而收回卖房承诺。 中融信答辩称,理房通属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按照法律法规约定提供支付服务,买房资金付款到客户备付金账户后是冻结状态,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使用,最终按照协议约定支付给卖方或者解除协议退回买方。 据报道,所有通过链家交易的二手房都有3种资金监管渠道:北京市住建委、理房通、光大银行。 2016年12月15日,北京市住建委和央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的通知》明确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不得通过监管账户以外的账户代收代付交易资金,不得侵占、挪用交易资金,不得利用客户资源和信息优势强制提供担保、金融等相关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央广网等多家媒体爆出链家旗下中融信或涉“自担保”,理房通被疑大量购房者将首付款或定金放入该第三方支付账户,事实上形成大量沉淀资金。业内人士指出,理房通不具备监管、财富管理、担保资格。 链家操作存疑 “理房通非商业银行机构,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中融信在理房通开设的账户为公司个体账户,不具有监管力度。90万元购房款的支付方式是通过POS机刷卡,POS机刷卡不属于理房通互联网支付业务范围。理房通很可能以此形成巨额资金池,扰乱房地产市场。”王某杰认为理房通的操作存在多处疑点。 对此,链家并不妥协,中融信方面认为王某杰的诉求没有法律和事实支撑。在应诉时请求朝阳法院依法驳回。 “两位法官因对理房通POS机支付行为是否属于互联网支付存有分歧,案件休庭。”韦先生透露,3月2日开庭过程中,该问题法庭无法确认,需要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法官宣布休庭。理房通获得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是“互联网支付”,那么,客户通过POS机支付给理房通资金是否属于或者超出理房通的业务范围? 上述协议中托管账户的账户名称是“北京中融信担保有限公司”,开户机构是理房通,账号是邮箱。 “中融信没有在理房通开设账号,也不可能开设账号,因此协议的这些内容都是虚假的。收款方式却变成了POS机刷银行卡!”王某杰说。 理房通官网显示,理房通是房屋交易资金支付方案综合提供商,于2013年8月8日成立,2014年7月10日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2014年12月正式在北京上线。 中融信抗辩称,理房通所获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批准。该办法所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和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因此,理房通通过POS机刷银行卡方式收款合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称网络支付,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而理房通的业务类型属于互联网支付,那么POS机刷银行卡收款方式显然不在此列。 “人民银行颁发给理房通的是互联网支付牌照,不是银行卡收单收单牌照,因此理房通通过POS机收款的行为没有法律依据,是违法的。关于资金转移,理房通没有委托银行办理,不受银行监管,也是违法的!”韦先生坚持这一说法。 记者就理房通被指存在资金池风险和中融信存在操作违规等情况多次致电链家网,前台人员表示无法联系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回复。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2017年,是风云际会的一年。 一边是互联网金融的大洗牌,一些公司默默关闭了平台,退出时代的舞台; 而另一边,众多企业透露了上市敲钟的意图。 在蛮荒无序,监管落地,行业洗牌之后,互联网金融走向了最终的尘埃落定。 行业巨头们,通过几轮融资,一路打怪升级,走到上市临门一脚。 但上市是龙门,让能者一跃成神;也是照妖镜,让妖魔鬼怪原形毕露…… 01 “集体”上市? “我们有可能在香港上市,”近日,在彭博社的电视访谈中,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公开表态。 早在2015年底,陆金所便透露出上市意图,但由于“P2P市场动荡以及对政府将加强监管的疑虑”,IPO也推迟到2017年。 这几年,外界关于几家互金公司何时上市的猜测,传言不断。 但近期,无论是马云、计葵生的发言,京东金融从京东拆分,还是趣店、拍拍贷向纽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互金公司“谋求上市”的猜测,渐成“实锤之音”。 互联网金融站在十字路口,开始了“二八”的分流。 而选择上市者,主要是两个方向,以趣店、拍拍贷为代表的互金创业公司,目光瞄准了纽交所。 业内人士分析,去纽交所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方面,纽交所放宽限制,除等待SEC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核外,“企业必须盈利两年”已经不是挂牌的硬性指标; 另一方面,P2P鼻祖lending club、中国互金海外上市第一股宜人贷,都在纽交所成功敲钟。“这意味着,纽交所对互联网业务更加熟悉,” 业内人士称。 而相对创业公司的海外上市之旅,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代表的巨头初创公司们,则透露出国内、香港上市的意图。 相对纽交所来说,国内上市的门槛要高很多。 第一个硬性门槛,就是达到“连续三年盈利”——大部分公司对这个门槛无法僭越。 尽管门槛更高,但大家还是拼命往里头挤。 “但中国经过多年互联网金融的熏陶,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其中核心逻辑。 更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是蚂蚁金服从阿里独立,还是京东金融从京东剥离,都可以看到他们的下一步,就是让国资入股。 在中国,参与经济运营,大多需要“牌照”或“备案”。 巨头们都着急,先贴上乖巧而忠诚的标签,并准备在中国上市,才有机会获得这些金融“准生证”。 另外,没有牌照的公司,基本也无法在国内上市。 去年,互联网金融全面整顿时期,西藏旅游、银之杰、永大集团、熊猫金控等上市公司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收购完全终止,监管对互联网金融还是持谨慎态度。 在中国的经济场中,上市和牌照,是相辅相成、做大做强的标配。 除了上述几家,众安保险、乐信集团、信而富、91金融等公司,也传出筹备、谋划IPO的消息。 一时间,互联网金融仿佛席卷起了“上市潮”。 但业内人士也纷纷提出疑问:在这个监管收紧、资本寒冬的时间点集体谋求上市,是否有些仓促? 02 “又快又好”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但实际上,现在筹备上市的公司,已有了长时间的摸爬滚打,” 业内人士认为。 以拍拍贷为例,国内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在2007年已成立,算起来也有10年的发展时间。 “金融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快速的行业” 业内人士称,上市仓促与否,并不能简单粗暴以时间长短判断。 之前,路透社报道,中国证监会考虑为部分科技公司IPO提供快捷通道,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公司包含在内。 政策绿灯大开,行业进入“上市窗口期”。 如此好的机会,还犹豫什么?“上市不能等,” 业内人士认为,在你慢悠悠等待的时候,其他竞品公司若上市成功,加速奔跑,就能把你远远甩在后面。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曾“并驾齐驱”的优酷和土豆。 2010年11月,土豆原本先于优酷提交了IPO申请,但却因创始人王微离婚财产分割问题,上市计划被迫中止。 一个月后,优酷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创造了161%首日交易涨幅的历史;而土豆,辗转了8个月后才敲钟。 此时,双方差距已然拉开。 2012年3月,优酷与土豆合并,土豆退市。 “越早上市,估值约占便宜,” 业内人士指出,“在二级市场,投资人分配在某一个领域内的资金是有限的。” 谁第一个上市,谁就是标杆,谁就有领跑优势。 目前,几家上市公司的估值,堪称巨无霸级别: 据媒体报道,蚂蚁金服估值750亿美元、京东金融估值500亿、陆金所估值250亿美元、趣店估值75亿、拍拍贷估值20亿美元。 “所以大家都在抢跑,”某互金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么高的估值,一旦上市成功,哪有这么多的股市资金抽血给他们。” 目前来看,从2016年10月开始,证监会已提高IPO的速度,每周批近十家。 但截止发稿前,还有642家公司等待审批——窗口期能持续多久,没有人能给出预测,大家都在急不可耐地往前冲。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增信。 互联网金融,尤其以P2P网贷一支,高速发展的同时,被贴上“野蛮”、“高危”等标签。 实际上,草莽出生的P2P平台,最喜欢的就是找各种增信手段:从行业最初的刚性兑付,到各种五花八门的存管、担保、保险的手段,再到各种加入协会、参加会议发言等粉饰手段,足以见对增信的渴望。 而成功上市,无意是彰显自身实力最好的方式——它是一顶官方加冕的皇冠。 另一个好处,就是企业将在二级市场获得低成本融资。 互联网金融行业早已进入洗牌期,在最后竞争厮杀的阶段,谁能拿到低成本的资金,谁就能开展并购,扩大业务规模,加速行业二八划分。 当然,上市虽好,但也不是所有的鱼,都能跃过这道龙门。 03 “照妖镜” 一段时间内,互联网金融企业,是VC资本的宠儿,但风口之下,也存在企业估值虚高、泡沫严重的怀疑。 而上市,就是最好的验证方式,就像一面照妖镜,即为优质的互金企业正名,又能让一些估值虚高的平台原形毕露。 “在整个上市过程中,一个企业要经历两面照妖镜,” 业内人士认为,“一个是在上市之前,在IPO过程中,各种中介机构就会对公司进行审核。” 以纽交所为例,能否上市的关键条件之一,是美国证监会SEC对企业的审核结果,而SEC相当关注财务数据和风险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甚至优先级高于企业的商业模式。 在投行、律所、审计公司等多方的审核下,一些企业的痼疾就会暴露出来。 在这个资本角逐的金钱场,有太多声名鹊起,一夜成名,也有太多落入尘埃,化身为泥…… 2016年初,拉卡拉试图借道A股上市公司西藏旅游,曲线完成上市。但双方操作被指有“刻意规避借壳红线”的嫌疑,多次被上交所问询,加之互金监管加剧,重组计划最终终止。 拉卡拉不得不转战创业板,再度谋求上市。 上市失败后,企业可能稍做调整,便能再战,比如宜人贷也曾经历两次上市申请受挫。 但也有可能,因为“对赌协议”,市场、政策变动,问题如多米诺骨牌般触发,最终元气大伤,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俏江南。 上市之后,面对二级市场,又是一场审核、监督。 即使侥幸上市成功,一旦被发现造假,也会被强制退市。 去年7月,欣泰电气成为首家因欺诈发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原因是,早在2013年之后的四份财务报告中,欣泰电气多次“自制”银行单据,虚构收回应收账款;2014年3月,欣泰电气凭借虚假数据成功登陆A股,募集资金2亿多元。 事情败露后,证监会对欣泰电气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对欣泰电气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对欣泰电气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温德乙等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收到处罚决定书后,温德乙说,由于自己身背6.26亿元债务,公司退市后,将不得不走破产程序。 是真材实料,还是虚晃一招,这些公司将在上市后,被放在阳光下剥开细看。 此时,可能需要更为高明的手段,才能逃过所有监督的眼睛——当然,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敲钟上市,就如创业者的荣誉勋章和终极梦想,那“叮”的一声,就如天籁之音,让这些野心家魂牵梦绕。 这一刻,鲜花、掌声、聚光灯,光环耀眼。 然而,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为艰难的起点……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信而富”已于本周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IPO上市,股票代码为“XRF”,预计筹资额为1亿美元。 信而富在IPO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在IPO交易中发行的美国存托股票将代表其A类普通股。 根据招股书,信而富2016年净营收为5586.1万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为5613.3万美元。其中,交易和服务费收入为5589.1万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为6253.5万美元;其他收入为109.2万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为94.6万美元;贷款损失准备金为零,相比之下2015年为392.4万美元;业务相关税收及附加费为112.2万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为342.4万美元。 信而富2016年总运营支出为8921.5万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为8369.6万美元。其中,服务支出为1388.9万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为1348.4万美元;销售和营销支出为2995.4万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为3418.2万美元;总务和行政支出为4537.2万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为3603.0万美元。 信而富2016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4037.8万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为3322.7万美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基本和摊薄亏损均为2.46美元,相比之下2015年均为2.05美元。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信而富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898.3万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为2504.5万美元;受限现金为1268.5万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为1189.0万美元。 招股书显示,在信而富的董事与高管中,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王征宇在招股书提交以前实益持有3,879,331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9.5%; 首席财务官沈筠卿实益持有260,000股普通股; 董事会成员道格拉斯·布朗(Douglas L. Brown)实益持有104,272 股普通股; 董事会成员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实益持有1,048,02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2.6%; 拉塞尔·克劳斯(Russell Krauss)实益持有92,118股普通股。 所有董事和高管整体实益持有5,383,741股普通股,总持股比例为13.2%。 而在信而富的主要股东中,DLB CRF Holdings, LLC在招股书提交以前实益持有10,427,239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25.5%;私募股权投资公司Broadline Capital LLC或其附属机构管理下的基金实益持有6,112,072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4.9%;Gary Wang实益持有2,056,275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5.0%。 信而富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已经聘用了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集团和杰富瑞集团担任此次IPO交易的承销商。 公开资料显示,信而富(CRF)是一家国内消费信贷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重组前 重组后 2016年11月,信而富融资2000万美元,当时公司估值为10亿美元。 2015年底,宜人贷登陆纽交所,是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目前市值15亿美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10号线上经常看到戴森吸尘器的广告,回来搜索了一下,除了Dyson和Philips,莱克LEXY的这款无绳吸尘器也很醒目。759元的价格,简直就是无绳吸尘器界的小米呀! 销售这款产品的莱克电器(603355)15年初上市,也算是次新股了,目前有210亿市值。主营其实是吸尘器和除草机的代工(80%出口)。同处小家电领域,代工为主的还有新宝股份(002705),主营是咖啡机/烧水壶的代工。但目前只有106亿市值,刚好是莱克的一半。 可以看到,新宝的收入比莱克高了57%,净利润低了不到20%,为什么市值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70亿年收入的新宝,估值只有100亿,是不是被低估了?比较一下新宝和莱克的主要财务指标,可以看到,不考虑营业外的收入/支出,所得税这些因素,两家公司营业利润率相差7%,这些差别几乎全部来自毛利率的差别(8%)。 那么,莱克为什么比新宝的毛利高呢?难道只是吸尘器行业更好么?段郎翻看了券商童(shi)鞋(xi)们(sheng)的研究报告,并没有看到收入和毛利的拆分,无奈自己查了一下招股书和年报,二者差异还是非常显著的。 (莱克电器2015年的招股说明书) (新宝股份2015年年报) 对比两份2015年的财报,可以看到小家电行业代工的毛利率是很接近的,无论是咖啡壶,环境清洁电器(空气净化器),清洁健康电器(吸尘器),ODM的毛利水平都在20%左右。但莱克的自主品牌吸尘器毛利高达46.3%,并且最近几年还在上升。再看一下成本构成,直接材料占到近77.2%,人工12.6%,可以说是典型的工厂的成本构成。 作为走访过最多工厂的VC(我一定干的是假的VC...),真是替新宝捏把汗。在这个招工难+材料价格上涨的年代,代工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那么,OEM/ODM(代工)的工厂到底怎样才能逆袭? 讨论『代工厂如何逆袭成为品牌商』这个话题,需要先界定一些概念(老司机请跳过)。通常代工厂的业务包括了OEM和ODM,自有品牌的业务被称为OBM。其中: 1. OEM(原始生产制造商),主要做加工或组装,有生产管理的经验,可以理解成张全蛋所在的『富土康』,通常利润不高; 2. ODM(原始设计制造商),通常有一定核心技术,能够提供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服务。例如正在排队的龙旗; 3. 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生产自主品牌的商品,同时自己建设渠道,开拓市场,例如当年的宏基(Acer); 通常,OEM到ODM比较自然,一方面仍然是做产品的思路和团队,另一方面和工厂的客户(也就是品牌商)利益上没有冲突。OEM&ODM的差别,开润股份的招股书里有个例子,写的清楚明白: 但ODM到OBM却有着巨大的鸿沟,主要面临的困难有: 1. 做什么:ODM就像命题作文,有来自客户的明确需求,按图索骥就行,通常遇到的是工艺上的挑战。但直接面对市场时,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明确的,甚至消费者本身也不知道需要什么(例如爱疯出来之前); 2. 谁来做:品牌商的思维和代工厂的思维有很大差异。工厂通常是成本思维,如何一分一厘地降成本。而品牌商则需要在功能、设计、宣传上做投入。同一组人来做很容易人格分裂,难协调; 3. 怎么卖:有了好的产品,通过什么渠道发声,进而转化成销售,这其实是更多代工厂的『自有品牌』遇到的问题; 莱克电器的招股书相当走心,可以看到OBM包含了『消费者价值分析』,以及『仓储物流,品牌销售』这些环节: 既然敢给自己挖这个坑,段郎认为这个问题还是有解的。 首先是『做什么』的问题。无论谁来打造消费品的品牌,都必须遵循品牌的基本规律。定位理论总结的挺好,消费者是遵循『做什么的 - 有何不同 - 何以见得』来认识品牌的。那么,对代工厂而言,如果做自有品牌,应当先从品类入手,抓住新的处于上升期的品类。 举个栗子。小吉洗衣机(MiniJ)是宁波吉德电器内部孵化的项目。吉德是老牌的冰箱/洗衣机代工厂,服务过东芝、海信等一系列的品牌商,年产量也在几十万台的量级,在家电行业算是中等规模。如果做普通规格的冰洗产品,在海尔/美的/西门子的巨头围剿下,很难有成长的机会。但宝宝专属的迷你滚筒,一方面竞争尚不激烈(暂时只有LG在做),另一方面『第二台洗衣机』的消费者多属于互联网人群,适宜做线上的转播和电商销售。可以说,小吉的快速增长,主要是这个新兴品类增长带来的。 关于『谁来做』,根据段郎的观察,并没有成文之法。例如开润旗下的『90分』箱包,主体仍然是原有团队来操盘。但做VR的『摩象』,则是由三顾茅庐请来的原腾讯VR负责人李树欣负责。再比如,华米自主品牌的运动手表仍然是自己团队在做,但荣泰旗下的摩摩哒则是外部的团队。 但从组织形式上,目前比较成功的自有品牌均采用了『合资公司』这种形式,通常需要引入外部资源(包括投资),同时团队也需要足够的股权激励。与此相对,如果仍保留在代工厂的体内,采用『事业部』的形式,鲜有成功案例。 (合资公司『润米』旗下的90分业绩,那是杠杠的) 第三个问题是最难回答的。不仅新兴的『自有品牌』,哪怕成熟品牌也同样面对获客成本升高,渠道日益分散,消费者变化快等问题。如何有效的营销和管理渠道,不是本文的重点。回到我们的主题,我觉得针对代工厂,早期可以找有客户资源,同时愿意做联合研发的客户进行合作。例如米家与生态链公司的合作(共同讨论产品定义,联合开发,导入流量),或是日本711和上游供应链的合作(仅就一款炒饭愿意从炒锅的制造开始研发,历时1年之久)。这种『深度ODM』可以看做自主品牌或者联合品牌之前的一种演习。在真正懂得品牌商的用户思维,宣传推广的『套路』之后再做自有品牌,可以避免很多的坑。 例如,万魔声学(1more)12年成立,在做了3年的小米活塞耳机,小米圈铁耳机后,一方面积累了『圈铁一体』,『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有了足够的体量和资金实力(技术和资金这二者大的ODM都具备)。更重要的是在宣传推广小米耳机的过程中熟悉了声学圈子,懂得了『黑与被黑』,『先海外,后大陆』,『明星代言』等行业的套路,这才为真正做自主品牌铺平了道路。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贷款9000元,还款18000元?! 看到这样两个极具对比冲击力的数据,你一定会惊呼。但这并非数学游戏,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真实故事。 21岁的小杨通过手机在一个名为“佰仟金融”的消费金融平台申请的“现金贷”业务,看似便捷的分期贷款,却让他陷入高利贷陷阱。 据记者调查,像小杨这样通过佰仟金融“现金贷”贷款的年轻人并非少数。公开检索网络信息可见,借款人对佰仟金融的投诉声呈蔓延之势,多数人都遭遇了还款总额比本金至少高1倍的情况。 为何会出现如此乱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两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很多消费金融公司随市场而生,且它们中的多数系此前的P2P网贷平台因监管趋严纷纷在原有业务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转型而来,导致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给投资者、借款人的选择带来极大的挑战。 利息+逾期费超本金1倍 2016 年,对消费金融行业而言,是大爆发之年,随着70后、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者对消费贷产品的接受程度快速与国际接轨,有测算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不经意间已达5万亿元。且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增长消费需求计,我国消费信贷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几年将形成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 然而,“有阳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 在迅速膨胀的市场规模背后,是众多无银监会消费金融资质牌照,即“非持牌公司”混入市场,以及近两年很多P2P网贷平台受监管趋严逼迫,陆续转型消费金融所致。目前市场上消费金融的规模和数据量,多数来自于这些非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真正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反倒成为“少数派”。 发生在佰仟金融的故事,正是这“多数派”—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一个经典缩影。 2016年6月8日,小杨在一个名为“佰仟金融”的消费金融平台微信端上申请贷款9000元的“现金贷”业务。简单审核之后,小杨很快拿到了9000元贷款。根据分期要求,小杨选择按30期还,“当时,工作人员只是告诉我每期要还多少元。”小杨表示,工作人员并未告知他一共需还多少钱,利率到底是多少。“当时比较急,自己没问,也没有计算,如果知道,应该不会借了。” 由于没有资金积累以及偿还能力较弱,小杨7月16日正常还款634.74元后,第2期、第3期开始逾期,但担心会有信用污点,小杨还是四处借钱还,二期分别还了624.09元。随后,在第6期,小杨又逾期,还款907.94元。目前,小杨已偿还8期。 逐渐失去偿还能力的小杨只能向家里说明实情求助。 小杨父亲仔细计算,如果按每个月偿还594.09元、30个月计,一共要偿还17822.7元,利息也高达8822.7元。根据目前逾期情况,接下去正常还款,总共必须还18237.2元,利息和逾期费9237.2元,已超过本金1倍多。 “这相当于借9000元还18000多元,正规分期利率都没这么高,儿子没有社会经验,是不是掉进了高利贷陷阱。”小杨父亲非常气愤。 事实上,小杨的遭遇并非个案。 网友“红菱”表示,自己分期购买2600元的手机,每期还230元,分24期,首付300元,总共要还5820元;另外,广州的小林也表示,当初买了一部价值4300元左右手机,首付1800元,分期2500元,虽然中途有逾期,但总共要还9000多元依然让他很惊讶。 据报道,众多认为自己受骗上当的借款人在网络上对“佰仟金融”进行了投诉和维权。部分借款人甚至停止还贷:“欠钱还钱是应该的,并不是我们不想还,而是这利息实在太坑了。” 巧立名目乱收费 为何这么多借款人会在佰仟金融遭遇如此“陷阱”?提供此项服务的佰仟金融又是怎样一家机构?它的所谓“贷款利率”为何要比普通金融机构高出这么多? 记者查询了佰仟金融的官网信息。佰仟金融全称为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12月注册成立,总部位于深圳。截至2016年8月,服务覆盖全国近30省份、300座城市,签约商户10万家,公司员工3万人。 然而有意思的是,该公司并不在目前22家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之列。 据网络上佰仟金融用户普遍反馈,在贷款时,工作人员并没有明确告知收费标准,佰仟金融的正常利息每月为1.75%,但是会有服务费、信息费等各项费用,且这些费用在放款前,平台的工作人员会有意淡化,没有明确告知。此外,也有意淡化处理逾期计费方式,未逾期时平台的费用就很高,而在借款逾期后,佰仟金融收取的费用(包括利息、逾期费等)几乎是本金100%,甚至会超过本金。 客户方先生表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佰仟金融从未明确说明贷款利率及还款期数,也没有向其出示过贷款合同。在他看来,36期还款总额比本金高1倍多,这属于高利贷。他希望相关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加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记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如果按照消费金融公司平台标示的利率,基本是不会超过24%这条高利贷的红线”,有业内人士透露,之所以会超出“红线”,真正的幕后玄机出在各种费用的收取上,且这些手续费、管理费并没有计算在利率上,造成很多借款人没有看懂其中的猫腻,便签了合同。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消费金融行业,目前同时存在着持牌机构与非持牌机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有22家获批,其中19家已经开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是由银监会批准的正规机构,多有银行股东背景,占据市场优势地位,拥有良好的同业拆借渠道,融资渠道相较于非持牌机构更加正规,公司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并且在客户服务和风控管理方面更有经验,同时,此类机构直接连通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能降低贷款者违约风险,增加贷款回收效率。且消费者从正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得的贷款利率水平,正在逐步降低。 但类似佰仟金融等非持牌平台,提供的借款利率远超高利贷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金、P2P理财资金、金融机构资金等,融资渠道不稳定,资金成本较高,所以提供给消费者的贷款利率也更高,甚至超过高利贷利率红线。而且,由于不受银监会的监管,一些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管理混乱,在借款合同中加入各种收费名目,并在贷款过程中有意隐瞒收费栏目,以达到掩人耳目的效果,这也是造成大量借款人上当受骗的原因。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3月31日上午,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首付贷’风险防范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全面禁止开展房地产“首付贷”业务,并进行自查自纠和业务清理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一、立即停止所有涉及“首付贷”业务。 二、严查房贷业务真实性、合规性,杜绝任何变相方式的“首付贷”项目,不得通过更改名称、修改资金用途、变相转为消费贷、理财产品或线下募集等方式继续开展业务。 三、严格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进行审核,终止一切涉及房地产首付业务合作。 四、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彻底清理线上线下任何形式的“首付贷”等业务,妥善处理相关风险,做好投资人解释工作。 五、协会将密切关注并督促已有“首付贷”业务的企业自查整改,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对于不开展自查整改的企业,将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将其列为全市金融风险重点排查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周,经记者实地调查采访了楼市各方,以及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民间信贷机构,发现当前的个人购房融资链仍然以消费贷等方式潜行。 广州一位P2P平台的客户经理向以购房者身份出现的记者介绍了可用于首付的产品,他介绍一款消费贷:“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发放,年息至少9%以上,要一次性交手续费3%-4%,贷款额度可以做到10多万,最长期限为3年。” 在此之前,记者从一小额贷公司的推销电话中了解到,通过无抵押信用贷款,一个月入万元左右的普通市民可以获得30万元贷款,高者可获得5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用于垫付首付款。 而针对目前存在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消费贷、装修贷等业务贷款用于购房,变相成为首付贷这一问题,广州互金协会方面表示,进一步加强“首付贷”风险防范。 附通知全文: ...
亲朋好友间借款,有时会碍于情面没打借条,有时又因为身在异地不便出具借条。杭州的李女士就遭遇了老同学“说好的马上就还”,但实际迟迟不还钱。李女士虽没有纸质借条,但凭着微信借条截图,帮她在起诉时还到了钱。 李女士与王先生是老同学,之前,王先生因经营需要,向李女士借10万元。李女士想到他俩的同学关系还可以,既然王先生张口了,自己真心不好回绝。于是,2016年1月27日,李女士向王先生的账户汇款10万元。 2016年2月26日,王先生再次恳求李女士帮忙,想再借7万元。李女士顾及同学情谊,又于当天向王先生的账户里汇款7万元,当时王先生承诺,过几天会将17万元一并归还。 李女士与王先生的聊天截图 可是,“说好的几天就还”变成了“好几个月也没有还”,李女士心急如焚。且因为借钱时,王先生说他身在外地,一直没有出具借条,李女士越想越后怕,还去找了律师帮忙。 在李女士多次催促后,王先生在2016年8月4日通过微信向李女士出具借条一份,并再次承诺,会于今年2月25日前,将17万元借款全部还清。然而这次借款期满后,王先生仍未还款,李女士便将微信借条截屏打印后,起诉到杭州市上城区法院,追要这笔欠款。 该案件由诉调对接中心的人民调解员张桂侠做了诉前调解。 “你看,你们都是同学,关系也一直不错。这个案子中,虽然没有借条,根据法律规定,微信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张桂侠耐心地向王先生进行说明。 看到那份微信截屏的打印件后,王先生二话没说,与李女士达成了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看来保留证据很重要,没有借条,微信聊天记录也可以。 【长知识!借条为什么比欠条更具有法律效力?】生活中,少不了借钱或被借,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别人钻了借条的漏洞。借条和欠条均是债权债务的凭证,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怎么写借条才有法律效力?借条为什么比欠条法律证明力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3月31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官网发布《关于在京注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申报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申报通知》),要求未收到《整改通知书》的在京注册网贷平台需在30日内所在区金融办联系申报,逾期未与注册地所在区金融办联系的网贷机构将按新设机构的流程办理。 《申报通知》称,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一部署,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在京注册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包括在京分支机构,下同)组织开展了现场核查,并下发了《北京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整改通知书》。 《申报通知》指出,未收到《整改通知书》的在京注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本通告发布之日(即:3月31日)起30日内(即:4月29日之前)向注册地所在区金融办联系申报事宜。 值得留意的是,《申报通知》并称,逾期未与注册地所在区金融办联系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将按照《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16〕1号)等相关规定中关于新设机构的流程办理。 据悉,北京市工商局去年11月底曾下发《关于金融类公司变更暂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称自2016年12月10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暂停对金融类公司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包含“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投资基金、融资、担保、股权、金融”等相关字样的机构,新设立和变更不予登记。 此前,网传北京监管部门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下文简称《整改要求》),《整改要求》全文共计8大项148条,其中设立风险保证金、准备金、备付金等提供担保或者以此进行宣传均被划定为禁止项。网贷财经从北京多家平台求证获悉,平台均表示确已收到与网传版一致的整改要求文件。 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北京市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共有435家。此前有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北京前后发放的整改意见书数量占北京平台总数的1/3。 附通告原文: 关于在京注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申报事宜的通告 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1号)、《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6〕24号),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一部署,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在京注册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包括在京分支机构,下同)组织开展了现场核查,并下发了《北京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整改通知书》(以下简称“《整改通知书》”)。请未收到《整改通知书》的在京注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本通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向注册地所在区金融办联系申报事宜。逾期未与注册地所在区金融办联系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将按照《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16〕1号)等相关规定中关于新设机构的流程办理。 特此通告。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3月31日 ...
都说做早期投资,投资的不是公司而是创始人。但究竟如何看一个创始人是否是个好材料呢? Fred Destin,著名投资机构 Accel 的合伙人说,应该在投资之前故意制造一些争议。 他是在接受英国音频访谈节目The Twenty Minute VC节目中说这些的。 Fred Destin 是 Accel 常驻伦敦的合伙人,主要从事消费级软件投资,是全球顶尖的投资人,也是多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如Deliveroo,KnCMiner 和 Pillpack。他曾是 Atlas Venture 的合伙人,也是欧洲加速器 Seedcamp 的创始投资人之一,并成为其4年顾问和董事会成员。 节目主持人 Harry Stebbings 是 The Twenty Minute VC 的创立者。他的节目每次采访一个投资人,并试图找到他们投资的秘密。 以下是正文,略有删节。Harry Stebbings 以 H 作为简称,Fred Destin 以 F 作为简称。 H:让我们先来听听你是如何进入风险投资行业的? F: 也许在你采访的所有人中,我的专业背景是最差的。 最初我在摩根大通和高盛从事金融衍生品领域投资。当时我所处的团队是首个推出信用衍生产品的,我做过电影版权证券,太平洋区域天气衍生品等各种新奇金融衍生产品。我在那一行做了七年,亲眼目睹金融行业从风险对冲转变为了在一切事物上的套利,所以我决定退出这行。 我一直对创造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如果你懂得风险和金融,并对创新感兴趣,那你最应该做的事就是风险投资。所以我开始从事早期投资,渐渐进入了几个机构基金,如 Atlas 和 Accel 。 H: 从你的观点来看,大多数初创公司在风险投资阶段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F:首先创业是很难的一门生意。人们通常看到的是那些快速发展或独角兽公司的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真实世界中创业的艰辛与困难程度。所以可想而知,人们会很经常忽略创业者们在最初两年道路有多辛苦。 我在 Atlas 期间做了很多种子投资,投了 25 家种子公司,也用了几乎一半的时间为他们募资以帮助他们进入下一阶段。我发现在种子阶段,初创公司的失败常常是从内部开始的。 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常常选错了联合创始人。 不论是家庭成员,大学时的好哥们,还是你出去雇佣的技术或销售人员。如果你是一个技术人员,想雇个销售,你有可能雇错人;同样如果你是个不懂技术的销售,想雇用技术人员,也容易雇错。公司发展最初阶段极其关键,即使只雇用了两三个错误员工,对公司也会对导致致命性的影响。 人们犯的第二个错误是高估了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能做的事。 所以我们通常会看到一种完美计划。根据这个完美计划,前三个月先做产品市场匹配(PMF)测试并做出原型,接下来的三个月专注建造产品然后发布并测试,最后三个月会继续推进下一轮融资。而实际情况却是:用了五个月时间进行产品市场匹配、寻找客户需求点等等,这都远远超出原本制定的计划。五个月过去了,他们才拿出原型。 然后他们发现每天都得详细规划以保证项目进展,同时还不得不转移重心来处理各种从数据库到后期图形处理等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这可又会耽搁三个月。这时已经八九个月过去了,可产品却仍处于开发阶段,尚未真正投入市场。这会儿最初的计划已没有参考价值,资金也面临困难。 H:那你是说创业者应该募比预期更多的资金吗? F:我觉得其实是:事先做好最坏打算,切实际地在限定时间内取到成果。 比如先做好 “你可能会错过大多数计划中的截止日期” 的心理准备,因为过程会比你想得更艰难和混乱。所以至少要制定更为保守的融资计划和更可行的日程表。也要避免在刚开始时过分吹捧自己,虽然融资时吹捧自己是个必然,但这往往也是问题产生的导火索。 比方说你确实拉到了投资人,但是这帮人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却又抱有非常高的期望。这时你会倾向于不向他们透露目前情况有多糟,因为你希望接下来情况会好转。之后如果你去向现有的和新的投资人融资时,所有人又会对你很失望,因为你在这之前没能做到计划所预期的。这就是现实,你可能并没做错任何事,你也许执行很好,很有想法,虽然你可能雇错了几个员工,但所有公司都经历过,你正经历的是一个种子公司的混乱期。然而就因为你对自己在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情有着不切实际的预期,使你的公司陷入危险境地。 H: 但作为风险投资人,你要如何不只是说说好话,而是有话直说告诉创始人真的情况呢 F: 我在这一点上的建议是,一开始就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亲密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创始人几乎可以毫无顾及地去表达他们的恐惧、疑惑和困难,以及提出问题。 为什么?因为我自认自己的无知,我不会比创始人懂更多。公司接下来要怎么做?该以多快速度发展?我不会装作我知道所有答案。给予别人适当压力当作前进动力是一回事,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正确做法;而设定死板目标完全又是另一回事,不能以创始人能否达到这个设定的死板目标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 我们投资的最好的公司之一 The Big Nine,是一家在安全领域非常活跃的公司,它们有一个特别的成功故事,他们有三次陷入资金困难的境地。大多数公司都会有类似时期,需要投资人用耐心、长远的目光去看问题,并对创始人面临的困难抱有同理心。这时需要投资人能有眼光,越过眼前种种困难,思考:公司是否拥有一个合适的团队?是否正在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值不值得我们如此耐心的去处理?是一步步稳妥发展,还是以短期成就为目标? 创始人需要的是不墨守成规的投资人。他们不设定死板标准,并随时根据创始人团队的实际工作进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不断地去了解团队成员,对他们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投资人不是真的在乎创始人是否按计划行事,所谓的商业计划都只是死板蓝图。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他们的生意伙伴是否有决心、才华和能力去建造一个真正的公司。我们一直在对项目进行评估,这不是游戏,这是在建立一个真正的企业。 有时最后我不得不让创始人宣告失败。投资人一般都讨厌这样的结果,可我不希望创始人浪费五年的时间去建立一个理念错误的公司。也许是目前市场还不能接受这个理念,又或者这个理念执行起来难度太大,所以最终也不会达到预期目标。作为投资人和一个诚实的人,我们有义务告诉创业者:“你可以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不过我看了你的策略、团队以及你所处的市场后,认为你无法成功。我的钱你可以亏损掉,因为我不能仅仅因为我给了你一百万美元就要求你接下来的20年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能做的就是和你坦诚相待,也许是时间放弃这个项目而去探索下一个项目了,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从这个失败上汲取教训,积累经验。 但在欧洲,很多时候,如果一个项目失败,创始人会对此感到极度愧疚。美国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惯常的心态比较像是:我们已努力尝试解决这个难题,结果失败了。也许别的团队可以做的更好,但我们打算做别的项目了。 我觉得这种态度很好。 H: 你投资过的创始人有宣告失败的吗?你有再投资他们吗? F:我曾对两位创始人说:“ 我投钱给你是因为我对你有信心,但我更希望将这些钱投到你的下一个公司。” 事实是我没有在下一轮中投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就商业利益来说我的做法是对的。这两位创始人很有才能,然而他们产品的方向和落脚点在我看来不是特别有前景。但我确实也给他们的种子轮提供过支票,因为我觉得他们是非常优秀的人才。 H: 什么情况下创始人会被解雇? 这是一个令人苦恼的话题。对我来说,每次解雇创始人都是一次巨大的失败,所以我很讨厌这样做。而到目前为止,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只发生过两次,我也不希望以后再发生类似事情。如果人们仅仅是为了工作来加入公司,这种事情可以偶尔发生,但我认为创业者都是很有能力的人,他们在企业里扮演的都应该是长期的角色。至于他们是否适合做一个公司的CEO,这很难直接去下定论,需要给他们时间去多尝试。 在公司快速成长的时期,创始人被解雇的首要原因是他们失去了董事会的信任。 典型情况是,公司创始人在创业时常觉得自己形单影只, 有源源不断的难题等着他们。恐惧心理时常吞噬着他们,比如公司运转的资金不足,但他们又不愿让任何人失望。他们对这种孤独情绪处理不当时,会觉得自己处于一种不能被董事会和投资者信任的阶段,无法对这些问题直接进行沟通交流。有时候创始人又会发现董事会里有一些苛刻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对混乱和不确定性一点都不能容忍,这样的董事会也无法为创始人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让创始人直接说出自己的疑惑和顾虑。这都使得创始人面临的状况更加艰巨。 所以事情常常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然后投入市场进行销售,可它并不畅销。这时投资人就会说:“这是负责销售的副总裁的过错,我们为什么不解雇掉他雇个新人呢?”新员工来了,可他做的并没比第一个人好多少,这时投资人又说这是CEO 的错。现在又成了 CEO 的问题,然后就把CEO给开除了。其实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很可能是,董事会成员们从一开始就在销售、盈利及产品发展上给创始人太多的压力,但这会儿产品本身可能还不完善,创始人还缺乏自信,又或者全体董事都没有以具有建设性的心态参与到与创始人的讨论中,创始人没法对董事会说:“嘿,我觉得我的产品还没完善,我也无法在数量上履行我的承诺。我们只能重新制定我们的计划,这又将花费6个月的时间。” 但现实情况常常是,创始人没有勇气去提,董事会也不允许进行这样的讨论。最终创始人和董事会的信任消耗殆尽了,公司董事又要对 LP 负责,所以有的时候他们只能迫不得已做出更换CEO的决定。 不过很多创始人最后都感觉被坑了,因为最后证明他们才是正确的,他们最接近市场,他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但他们永远无法与公司董事进行有效交流来做出正确决定,所以最终的结局就是 CEO 承担了失败的责任。而真正失败的原因是各种因素混杂在一起,例如本来这就是个很难竞争的市场,但为了把握时机太急于扩张。 那创业者如何与董事会、天使投资等各方建立信任与亲密感?如果你的投资人不了解你的公司或过于苛刻,彼此之间要想建立信任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天使投资反倒成为最大障碍,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极其害怕自己资金受损,在欧洲尤其如此。 天使投资人讨厌自己签出的支票最后没有回报,他们对此的恐惧会直接影响行为。 “天呐我们没有任何进展”,然后他们就会开始恐慌,甚至煽动其他的投资人。有些投资人是混蛋,因为他们有一套逻辑,认为,嘿,你是为我工作的。但这是错的。这种逻辑只会带来错误的后果,因为现实情况是,投资人在这儿,是为了让这种叫做创业公司的项目成功。我们在这儿不是要控制一切,反而我们在这儿是帮助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在极端不确定以及极端混乱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生意来,而且极有可能就是要失败的。 如果你觉得你的工作是类似于,我来这儿是帮助创业团队度过混乱,而不是,我来这儿是控制一群为我工作的人,那你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董事会。但真正能这么想的人少之又少。 H: 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和创始人合得来?是第一次见面就能发现,还是用更多地时间去认识创业的人才能发现呢? F:如果你说的是,我们在投资之前应该花多长时间来了解创始人,我得先说一下,我后悔的那些案子,基本上都是因为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这些创始人。 理想的状态是进行投资前,花几个月或几个季度去了解投资对象,这样你就可以制造一些争议,看是否能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我还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也能知道自己是否喜欢他们。我真希望我能这么做,但实际上我们没那么多时间,我们只能“加速”了解他们。 对于我个人来说,聊战略的时候我更倾向于不带幻灯片和演讲稿的那种,只需将公司面临战略性问题及相关事宜列在白板上,然后我们再一起商量讨论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这种会议能让你发现一些东西,当然需要会议上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我有时候会制造一些争议和冲突,看看我们之间有冲突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喜欢彼此。你可能要在事情变得棘手时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H: 你如何制造争议? F:任何事情。例如问他们是否雇佣了好的团队成员,例如反对他们雇佣某些员工。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在某项合同条款上做文章也没问题的。总之你自己制造一个就好了,像我即使有时找不到一个争执点,我也会想办法给他们制造一个紧张的氛围,因为我需要知道在压力情况下人们会如何表现。 在愉悦氛围下说好话是很容易的,投资人说,哦,我喜欢你的远见我要给你投资;创始人说,非常感谢你给的支票,大家皆大欢喜。然而有时只需出现一次争论,创始人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的投资人其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自大狂,又或者投资人发现创始人一无是处。 所以制造一些双方的紧张关系就好了,这样你们就知道如何解决它,如何一一渡过难关。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然后,我通常会和创始人一起共饮几瓶红酒,或者来一次8小时的自驾游。例如你可以和他从波士顿开到蒙特利尔,或者从伦敦一直开到法国南部。因为坦白来说,接下来我们要相处至少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可能会有不和的时候,也会互相打趣或者一起玩儿。这肯定不是一个投资准则,但是如果能够投资一个你和他在一起很开心的人,那也蛮好的。我和很多我的创始人最后都成为了好朋友。 H: 那你又是如何在董事会成员、朋友、能一起喝酒的好哥们的角色间寻找平衡点的呢? F:我在我的博客上有篇还未开始写的文章,题目是:“VC都患有精神分裂”。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说,要成为一个风险资本家并没有什么智力上的要求,因为你不需要像火箭科学家那样聪明。有时过于聪明的人反而是差劲的投资人。不过我们都很难去处理好自己这种职业型的“精神分裂症”,一方面我要做一个被创业者认为可靠和值得信任的人;另一方面我还要确保他们能表现良好并取得一些成果,因为做一个董事会成员,我要以公司利益为重、考虑员工及客户的利益。 同时我也是一个投资人,我代表的是一支有信托责任的基金。所以如果这个公司能获得成功,当然皆大欢喜,但有时即使我很喜欢这个公司,我也不得不做出理性决定,不再继续对它进行投资。 在我刚从事这行时有过这种经验。当初我很喜欢 Barrios 这家公司,喜欢它所有的员工。但是老实说,当我看到他们的策略不可行时,我不得不告诉他们我不会再继续投资他们。我是第一个这么做的投资人。所以一个混蛋投资人和一个负责任的投资人的最大区别是,后者会尽早告诉公司这些事情。 这种职业型“精神分裂症” 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投资人在投资成为合作伙伴之前,很多人与创始人都是好朋友,但投资之后就不是了。投资人所在公司认为项目很糟糕,突然间要终止和创始人的合作,所以投资人需要做的是提前告诫他们,不应该突如其来给那些正在辛苦创建公司的企业家带来这样的坏消息,而是应该给他们时间去寻找其他机会。 总之“精神分裂症”根深蒂固:我对你很友好但是我仍要解雇你;我是董事会成员,但我也是一个投资人等等。作为投资人你会有很多想法都彼此矛盾,毕竟当初是你自己为这个项目保驾护航的,但某天又可能会要亲手中止它。 我觉得要真正在这几个角色间找到微妙平衡点还是需要很多“软技能”。 VC 们有多坏名声,因为他们像是家人一样支持你,陪伴你,但突然第二天他们又会毫不留情地离你而去,创始人因此恨得要命。所以正如我反反复复强调的,真正能帮你渡过难关的是那种建立在相互信任与尊重基础上的关系。 H: 作为一个风险投资人你会经常说“不”,即使你当下同意了你也在研究说“不”的策略。那你会在初次见面时就拒绝创始人吗?你是否有提前设定好拒绝人的套路? F:和你说一个好玩的故事。居住在波士顿的一个非常成功的 VC 曾告诉我说,他年事已高又功成名就,所以不能再说“不”。他现在的策略就是让事情不了了之。他确实事业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说“不”,现在也厌倦这么做了,他现在得让初创公司知道他渐渐淡出就意味着说不。我还觉得这挺好笑的。 我知道对于创业者这一点都不好笑,但我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总是一直在说不。所以我对于说“不”完全没有一个既定的策略。对于那些我认为能力不错的创始人,我说“不”,并给予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会跟他寒暄过后告诉他们三个改善他们公司状况的方法,三个我们不合适的理由。如果我认为他们非常棒,我会再给他们介绍一两个投资人。反之我只能说声“感谢你跑了一趟。如果我觉得他们非常不错,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或他们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的话,我就会明确地告诉他们我对他们很感兴趣,应该继续保持联系并定期反馈其最新进展,方便我们后续合作。 我过去常常会写委婉的拒绝邮件并给出非常多的反馈意见,但通常得到的回信就是他们觉得你没有理解到位、没有抓住关键点。事实情况是我不想证明说我一定是对的,我只是想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同时我得做出自己的决定,而我的决定就是“不”。 有时候创始人不喜欢我给出的我自认为有用的反馈,人们可能会觉得我不够聪明。我确实可能不那么聪明,更无法仅凭这么有限的信息就决定是否投资,或是否抓住这个机会。但我的决定确实就是“不”。大多数从事风险投资的人,像Brad Feld、Fred Wilson、我,以及其他的很多风投专家都会这么说:“很高兴遇到你,我们目前的重心在别的一些项目上。” 这就是一个比较委婉的拒绝方法,这么做的话我们也不会卷入争执中。我不清楚这种方式是不是偷懒,但这种方法屡试不爽。所以我通常都会这么说:“很高兴遇到你,我们的关注点在别的事情上,所以祝你找到其他的投资人。” H: 所以大多数创始人在没得到投资人回复时,会心生埋怨? F:对,所以我对自己一年有两次忘记回复那些创始人还是很愧疚的。我对此会深深地自责,我非常确信那些创业人肯定也很火大,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一直希望见我,发送后续邮件,但也没有回信。但有时这样的情况确实会发生,确实是我的疏忽,因为我的注意力放在别的我更关注的投资、我的合伙人、我家庭上。虽然我觉得这样不好,但是有时还是会发生。 H:你最喜欢什么书?为什么? F:Bulgakov的Master and Margarita,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很棒。俄国文学,混合了疯狂、性感、奇妙的感观。 H:你是否也错过一些投资项目呢? F:我像其他人一样错过了一些好的项目。所以我也要从这些失败中吸取教训。我提到过我对很多公司说了“不”,但这些公司后来发展也挺好。我以前常常觉得 Wanga 公司是一团糟,可没想到它现在已经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了。我没投资的公司中,有的没成功,有的大获成功,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目前看来,我在将近51%的时间里所做的决定都是正确的。 H: 你是用什么来定义成功的?是投资组合?与创始人的关系? F:首先一个投资人的成功与否,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考验。我已在这一行干了16年,整整16年!可以这么说,我花了10到12年的时间才知道作为一个投资人我是否可能会成功,在未知的领域探索,这已经非常长的时间了。有很多创业公司真的需要时间才能发展成熟,而最好公司一般也会成熟的比较晚。再看看我在Atlas时大概投资过一个亿,当时的投资到现在应该增值到3.5-4倍,但这个时间很漫长。 H: 那你觉得在波士顿和伦敦哪个地方投资环境更好? F:我主要是因为家庭和个人原因才回到伦敦的,当初回来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兴奋。但回来后却发现情况出人意料地好,整个环境非常有诱惑力。比起英国,美国大当然发展得更快更透明也更专业,发展空间也更大。就像我之前说的越能容忍失败的人发展得越快。因此在美国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个公司越快地创造出具有竞争性的共享信息,它就可以越快地进行新陈代谢,更快更自由地进行兼并收购,日新月异。 我们需要向美国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有时候我们在伦敦的竞争对手没有意识到我们在面对机会和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时我们的动作得有多快。对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来说,我们需要那种势在必得的偏执狂速度。此外我觉得波士顿拥有很多高技术人才,所以有时候我希望能引进一些他们机器学习领域的专家。但是在欧洲地区,我们也拥有大量优秀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高度聚集的中心枢纽。因此在我看来欧洲是目前全球创业机会的聚集地。 H: 对你而言哪个投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呢? F:没有太具体的,我尊敬很多人。譬如说红杉资本的Roelof Botha ,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我也很喜欢Fred Wilson 以及联合广场投资(USV)的团队,Fred Wilson和他们的员工找到了作为一个好的投资人的模式,以创始人为重心,长期重视未来发展,我喜欢他们用很多时间来考虑大方向。这个行业里有很多人给我启发。 Spark 的 Bijan Sabet 就是个好例子,他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创始人,拥有非常好的软技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投资人。他证明了投资人可以在不扮演坏人的情况下就能做好投资,这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H:你最喜欢的读物是什么? F:我喜欢上Twitter,我可以以最快速度掌握时下最新消息。我很喜欢《大西洋月刊》,这份刊物很出色。我最喜欢的作者是 Alexis Madrigal,我也读Quartz和Tech.eu,它们做的科技方面的报导我很喜欢,Robyn和他的团队在这一块儿做得很好。不过我也看别的东西,从认知科学到儿童心理学,从科学到媒体等方面的东西我都会看。因为只有这样跨越学科地并进行广泛的涉略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思想。所以我随时随地,时时刻刻都在阅读。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