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物产,炒期货很出名,应该赚了不少钱。” 提到对远大物产印象时,宁波出租车司机罗女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宁波当地,远大物产以做期货被众人所知。 作为远大控股核心经营主体的远大物产,在从期货市场赚取十亿级收益后,近日远大控股公告其被要求配合有关部门调查。9月25日,远大控股发布公告,近日,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控股70%的子公司远大石化有限公司已将5.6亿元扣押款划至有关部门指定账户。 远大控股董事长兼远大物产董事长金波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许多事情还不明朗,暂时还没有办法回应。 新京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看到有关部门发出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通知书》显示,此次被调查的远大物产高管包括远大控股前总裁、远大物产总经理、远大石化前董事长吴向东;远大石化现任法人代表、董事长王开红,被调查原因为涉嫌“操纵期货市场”。 宁波期货圈人士严锋也向记者证实了吴向东被调查一事,他表示:吴向东等人被调查,在当地期货圈传开了,目前被调查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远大物产内部举报,也有人认为,和期货界网红投资者李直的去年举报有关。 知情人士:远大物产三人涉嫌操纵期货市场 传了近两个月后,被调查传言终于落地。 9月25日,远大控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控股70%的子公司远大石化有限公司已将5.6亿元扣押款划至有关部门指定账户。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看到的有关部门发出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通知书》显示,目前远大控股前总裁吴向东(8月辞任,也曾是远大石化董事长)和远大石化董事长王开红(也是目前远大物产法人代表)均处于被调查状态,一同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此外,被调查的还有远大物产一位负责期货仓单管理的女性员工。三人被调查的原因是涉嫌“操纵期货市场”。 上述信息未获得远大控股董事长、远大物产董事长金波确认。“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许多事情还不清楚,公司掌握的情况有限,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新京报记者试图就本次调查的原因、影响及业绩承诺能否兑现等问题采访远大控股董事长、远大物产董事长金波,遭金波婉拒。“待时机成熟后再接受采访。”金波表示。 宁波期货圈人士严锋也向记者证实了吴向东被调查一事。 被调查的远大物产是远大控股(此前名字为如意集团)的核心经营主体。远大控股在2016年报中称,远大控股是一家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营的企业,核心经营主体为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 远大物产被调查并非没有征兆。2017年8月2日,远大控股总裁吴向东以身体健康原因为由,申请辞去远大控股总裁职务。此时,网上出现了远大物产被罚款8亿元的传言。 8月4日,有投资者还就此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向上市公司提问:“有人传远大因操纵期货将被监管罚款8亿,这个传闻是真的吗?”对此,远大集团回应称,“公司不存在因操纵期货被监管机构罚款8亿元的情况。” 9月28日,在处罚落地后,投资者再度追问:“董秘你好,在被查前互动易平台上有投资者问你是否有被传言的期货被查,你一口否认,同样在去年这个期货操纵事件发生时,你们高管也同样说了没有玻璃持仓。而这几天有投资者问同样问题,你的回答是否违法等公告。前后回答反差很大。这是不是涉嫌欺骗投资者?”对此,公司的回答是:“8月初的回答没有欺骗投资者。” “远大控股的回答,是一种文字游戏。”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初监管层拟给予远大石化的处罚的确是8亿元,最终落地为5.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吴向东在辞去远大控股总裁的职务后,还辞去了远大石化董事长职务,并由王开红接任,9月11日,远大物产工商资料中的法人代表由吴向东正式变为王开红。而根据公开资料,远大石化是远大物产两大最重要子公司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远大物产工商资料上的总经理未发生变更,仍为吴向东。 曾遭实名举报操纵期货市场 “说起远大物产,在大宗商品的江湖上,只需要知道近几年凡是在期货市场上与远大物产做相反方向的,比如远大物产做多,对手做空,一律被远大物产拉爆。”长期关注期货市场的张帆告诉新京报记者。 而一年前,在远大物产管理层持股完成注入如意集团(系远大控股前身)之际,远大物产已开始遭遇“操纵期货市场”的实名举报。 2016年8月,因为投资玻璃期货1609合约上损失惨重,一位名叫李直的投资者发出公开信,声称其联合了亏损累累,甚至即将家破人亡的30位中小投资者向监管层举报远大物产在玻璃期货1609合约上存在逼仓行为。 李直称,其怀疑玻璃1609合约被某大主力机构涉嫌利用资金优势,通过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多个关联账户,通过大单对敲、高频虚挂单撤单等交易手段操纵价格。而且玻璃市场仓单数量也处于历史高位。种种迹象表明,操纵玻璃期货价格和恶意逼仓的机构为远大物产。 对于李直的举报,远大控股和远大物产随后没有进行官方回应。 据李直介绍,2016年8月9日武汉最低长利玻璃现货价格折合盘面1070元,大部分折合盘面在1110-1130元之间,而且成交冷淡。而玻璃09期货盘面涨到了1227元。其中,8月9日全国比上一日仅仅普涨10元。而玻璃09期货价格却涨了70元,属于明显的恶意操纵。 李直称,多头建立的持仓总量远远超过市场可供应量的买单,把目前所有的交割库库容翻倍,都没有盘面上这么多货。多头利用仓库库容不足和自己的资金优势,迫使空头无法交出足够的仓单,显然存在逼仓行为。 李直当时称,市场传言是远大物产在进行操盘,种种迹象也指向远大物产;但基于目前的材料,尚不能确定远大物产存在逼仓行为。 远大物产靠期货投资盈利大增 据公告,2014年,远大物产的期货投资盈利在其盈利结构中占了重要地位。公告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远大物产实现净利润0.69亿元、1.56亿元和6.01亿元。而2013年到2014年,其期货及电子交易等衍生品业务盈利分别为5.95亿元、16.5亿元。 同时,其现货市场则连续亏损,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月份-8月份,远大物产现货业务盈利分别为-3.78亿元、-9.4亿元、-8.05亿元。 “在遭到李直举报后,远大物产在期货市场操作温和了许多,2017年的几大主力合约,没看到远大物产的身影。”严锋表示。 在2017年半年报中,远大物产也表示,当年操作偏向保守。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总体向好,但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并且在短期内没有规律可循,为此远大物产在进行期现结合业务操作时采取了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最终导致销售收入实现增长,而净利润未能同步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远大物产实现营业收入486.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29%;实现净利润1.59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6.28%。 尽管远大物产在期货市场操作2017年偏向保守,但未逃脱被调查的命运。 “去年8月份实名举报后,证监会工作人员曾与我联系,此后我就没再关注此事。”近日,李直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清楚此次远大物产被调查,是否与其举报有关。 被调查远大物产近年来逆势扩大份额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9日,宁波市企业联合会、宁波市企业家协会和宁波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发布2017年宁波市百强企业榜单,远大物产以主营业务收入757.5亿元荣登宁波市综合百强企业榜第二位。 其2016年报称,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期36个月的周期内,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经历了大幅下跌后再大幅上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对于价格管理和库存管理不善的企业,都面临着巨额亏损的压力。而远大物产配备较为完善的管理手段,从而在经历整个周期的过程中,不仅较大程度地防范了风险的发生,而且抓住其他企业退出的市场机遇扩大市场份额。 一位期货分析师认为,前些年大宗商品市场不景气,许多公司选择在期货市场上对冲。远大物产作为民营大宗物资交易商,做一些现货套保的业务,属于正当的套保行为。 而在期货市场上,套保只能保值,要想获得利润,必须从交易对手处赚钱,因此释放假消息、逼仓等行为在期货市场上屡见不鲜。“如果远大物产想长期从期货市场上获取收益,很容易超出正常套保的范围。”该分析师称。 事实上,远大物产期货交易规模从2014年开始突然放大,这与公司股价涨幅基本同步。 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远大物产销售收入分别为451.94亿元和456.37亿元,销售收入增幅有限,而同期远大物产2014年实现期货交易收益16.5亿元,相比2013年的5.95亿元,增幅近两倍。 此外,2015年前8个月,远大物产销售收入为362.63亿元,较2014年未显著增长。而公司2014年期货交易合约公允价值仅4707.96万元,2015年8月末为12609.15万元,增长了近两倍。 管理层高业绩承诺疑埋祸根 宁波从事期货人士严锋告诉新京报记者,远大物产能有今天,与管理层分不开。“远大物产这帮高管,很多都是业务员出身,从底层一点点做上来,在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没话说。”严锋称。 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浙江远大贸易公司改制,并更名为浙江远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改变原先远大集团单一持股的状况,引入13名管理层股东,合计持股48%,其中沈志宏和金波各持股12.5%和3%,远大集团持股降至52%。 改制完成当年,远大集团将其持有的浙江远大进出口有限公司52%股权,转让给在深交所上市仅三年的如意集团。而在此笔转让前,远大集团旗下四家企业已潜入如意集团,在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后,2000年,远大集团控股如意集团,如意集团实控人变为远大集团董事长胡凯军。由此形成了远大集团——如意集团——远大物产三级股权结构。 此后公司业绩大发展,而由于没谈妥,管理层持有的48%股份迟迟未注入上市公司。此后,管理层也曾发生变动和与之相关的股权转让。 2016年1月19日,如意集团重大事项终于浮出水面,该重大事项为外界猜测许久的远大物产管理层持股注入上市公司,此时距远大集团持股52%注入如意集团,已经过去了17年。 根据当时的并购公告,如意集团计划以每股44.36元的价格定向发行6714.16万股股份并付现金5.26亿元,用于收购金波、吴向东、王开红等管理层持有的远大物产48.00%股权。这意味着,远大物产整体估值达73亿元,较2015年8月末的经审计净资产6.41亿元溢价达1039.54%。 在高溢价的同时,管理层也给出了远大物产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58亿元、6.46亿元和7.51亿元的承诺,三年合计达19.55亿元。若达不到承诺,管理层将进行补偿。 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月份-8月份,远大物产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6.01亿元、5.76亿元。 “如果不是因为高额业绩承诺,估计远大物产在期货市场上操作不会如此激进。”李明认为,但如果收购价不足够高,根本打动不了管理层。而高溢价必然伴随着高业绩对赌。为了完成业绩对赌,管理层在压力之下,在期货上操作更加大胆,为此次远大物产高层被调查埋下了祸根。 被查加剧投资者担忧:业绩承诺能否完成 多位宁波期货圈人士认为,吴向东在8月份辞职,主要是为了保护上市公司,减少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不过吴向东等人被调查,仍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已经完全注入远大控股的远大物产能完成当初三年20亿的业绩承诺吗? 公开资料显示,远大物产前身为浙江远大贸易公司,成立于1994年7月,曾是远大集团全资子公司,目前是远大控股子公司。远大物产主要经营石化、塑料、天然橡胶、有色黑色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其最早靠现货起家,为了对冲现货市场风险,远大物产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正常的套期保值(下称“套保”)。而2014年以来,远大物产加大了在期货市场上的投入比重,并取得了不菲的收益。数据显示,近年来远大物产在现货市场上连年亏损,盈利主要来自期货操作。 远大控股前身是如意集团,其一直谋求将远大物产全部股权收入囊中。2016年1月19日,如意集团宣布收购远大物产管理层剩余48%股权,给予了远大物产十倍以上的溢价,管理层给予了远大物产2015年至2017年三年净利润近20亿元的承诺。 根据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远大物产2015年度、2016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实际净利润数分别为5.98亿元、5.30亿元,累计实现11.28亿元,仅完成远大物产管理层2015年和2016年累计业绩承诺的93.70%。尽管未完成2016年业绩承诺,远大物产管理层2016年并未进行补偿。 “按照公司重组期间的承诺今年应该完成的业绩,加上去年亏欠,远大物产今年业绩需要达到8亿左右,距离承诺期还剩一个季度了,公司有信心能实现业绩承诺吗?”有投资者担心远大物产被调查后,业绩承诺难以兑现,并通过互动易平台向上市公司提问,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回应。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进入今年三季度,远大物产业绩仍未好转。根据远大控股10月14日发布的业绩预告,今年三季度远大控股预计净利润为-750万元至0元,去年同期净利润6180万元,而对于业绩预亏原因,远大控股解释称:“报告期内,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大,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 10月12日,新京报记者对远大物产位于宁波中信泰富广场的总部进行探访,发现远大物产处于正常经营状态,对于总经理吴向东被调查一事,多位基层员工表示不清楚。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被称为 “史上最严” 的减持新规发布已满5个月。新规完善了原有的减持规定,剑指清仓式减持、“精准”减持、过桥减持等市场乱象。从整体情况来看,新规推出后,积极效果开始显现。 不过,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因为违规减持,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比如,日前,上交所决定对张某等4名投资者名下证券账户做出限制交易6个月的纪律处分决定。 “鉴于这4名投资者的减持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规,已将相关线索上报证监会。”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出台后,出现的首例 “过桥式” 减持被罚的案例。 据介绍,上交所核查发现,张某等4名投资者于10月中旬通过大宗交易受让维维股份大股东(转让前持股比例为9.66%)的减持股份。根据《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张某等4名投资者通过大宗交易受让的上述股份6个月内不得转让。 然而,上述4名投资者在受让后的第1个或第2个交易日即出现减持少量受让股份的违规行为。受让股份仅一周后,4名投资者在1个-2个交易日内通过竞价交易集中、大量卖出受让股份。其中,3名投资者将全部受让股份减持完毕,1名投资者减持了96%的受让股份,违规情节极为恶劣。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股份减持制度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性、关键性基础制度。此前,市场出现“清仓式”集中减持套现、利用大宗交易“过桥”减持等乱象,严重扰乱市场正常秩序,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此,今年5月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交所配套出台了《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并制定了严格落实减持新规的监管方案。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其中新增的一条重要内容,就是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同时,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上交所对违规减持行为将保持高度关注,加强实时监控力度,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股份减持行为。针对日常监管发现的违规减持行为,上交所将从严采取监管措施或予以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还将及时上报证监会查处。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近两年,监管部门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互联网金融各个业态逐步纳入监管,不过,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过程中,现金贷、虚拟货币等细分业态也不断涌现出新的风险。近日,多位监管部门领导人再次表态互联网金融监管,强调落实“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的要求。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意味着,现金贷等此前处于灰色地带的业务也将纳入监管。 仍存灰色地带 10月2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在“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要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创新监管方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的基本要求,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 互联网金融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理性”。互联网金融的首个纲领性指导意见是2015年7月由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国内各类从事P2P、众筹、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等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监管政策持续跟进,两年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等行业整顿、监管文件陆续出台。此外,针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举措也不断推出,如牌照收紧、加大处罚、备付金集中监管等。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打监管擦边球的业务和行为出现。如涉嫌非法集资的ICO业务,利率过高、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问题不断的现金贷业务等。 纪志宏也指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风险,也有一些机构假借普惠金融的名义,依靠技术手段从事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在此次论坛上,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也表示,当前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的更高需求和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李均峰表示,要通过监管来打击那些打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旗号和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旗号,来实际从事金融诈骗,或者是骗局的金融活动。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上也强调,目前许多科技公司开始提供金融产品,有些公司取得了牌照,但有些没有任何牌照却仍然提供信贷和支付服务、出售保险产品,这可能会带来竞争问题和金融稳定风险。 数字货币监管需国际合作 今年年初以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飙涨,从5000元左右涨至最高3万元左右。在虚拟货币经过一番火爆炒作之后,又出现了基于虚拟货币的“新玩法”—首次代币发行(ICO)。而ICO的野蛮生长吹大了虚拟货币价格泡沫。 由于虚拟货币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性,这些虚拟货币成为不法分子洗钱、非法交易、逃避外汇管制的重要工具。今年以来,ICO迅速发展迅猛。工信部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以前,我国ICO项目一共只有5个;2017年以来,ICO迅速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数量达到了27个,ICO总计融资26亿元,7月份、8月份,ICO项目数量再度飙升。截至9月7日,全国范围内ICO涉及资金数十亿元,ICO项目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 对于ICO风险,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认为,ICO没有规范程序可循,消费者仅基于白皮书的内容来判断是否参与融资,而多数的白皮书内容虚假、严重失真,涉嫌非法集资。很多消费者并不关心项目本身的价值,只关心投资回报,致使风险被忽略。 在此背景下,今年9月,央行证监会在内的7部门联合发文,叫停ICO,在监管迅速出手后,国内虚拟货币市场得到有效整治。但目前,虚拟货币交易正从线下转至场外市场,同时,部分投资者转向境外炒币。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认为,从监管的角度看,降低虚拟货币交易规模和参与人数的目的已经达到,至于场外交易和境外交易,本来就是难以监管也不必监管的领域,不必过度关注。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关停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后,相关监管仍然不能松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温信祥建议,要发展监管科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效率。同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特点要求各国监管机构协同监管,成员国之间应制定原则性监管法规,建立统一的数字货币国际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共同打击数字货币跨国犯罪活动。 “我们要防止让数字技术变成数字陷阱或数字游戏。对那些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的一些伪创新的产品,应该依法进行从严监管,避免为投资人和消费者陷入债务陷阱,或者是庞氏骗局。”李均峰指出,鼓励有效、有用的金融创新,而不是虚拟的创新,或者伪创新。 现金贷业务恐迎严监管 近期,趣店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市使得现金贷业务的风险引发空前关注。 薛洪言指出,现金贷业务目前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畸高利率依旧存在,自今年4月份监管明确对高利率进行关注后,整体有所好转,但部分机构依旧借服务费等方式变相维持超高的借款综合成本;二是借款资金用途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既要防止资金流入房地产、投资投机领域,也要避免资金陷入以贷还贷、赌博或其他不良嗜好的恶性循环之中;三是放贷机构的杠杆率监管问题,贷款风险具有滞后效应,控制杠杆率能够有效防范不良爆发时对从业机构的冲击,目前现金贷行业这一块还相对空白。 据了解,近日,上海黄浦区金融办召集辖内现金贷平台开会,传递了规范现金贷业务活动的信息,包括严禁暴力催收,并要求所有手续费、利息等综合借贷成本不得超过年息36%等。 早在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到:“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据了解,这是银监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对“现金贷”进行监管。此后不久,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地连续发文整顿“现金贷”业务。上海地方行业协会对会员单位涉及“现金贷”业务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北京监管部门下发“现金贷”排查方案;广州、深圳地方协会陆续下发通知,要求会员单位进行“现金贷”清查。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有银行、信托机构给现金贷业务输血。据了解,有银行通过认购消费贷证券化产品的形式,将资金投入到了现金贷平台中。趣店创始人罗敏就表示,“趣店也是科技公司,我们也是平台,是撮合,我们借出去的钱90%是别人的钱,其中40%是各家银行的钱。”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现在已经在限制银行向现金贷提供资金,没有具体的政策,但会有相应的通知。后面在资金供给渠道上肯定还会有政策。” 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认为,现金贷的商业模式虽然有存在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要受到更强的监管,否则很容易出现风险。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对现金贷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对整体业务进行排摸,落地细则,限制其发展的灰色地带。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现金贷暴利的另一面,是接踵而至的大量坏账。 据记者了解,许多平台为快速抢占市场而故意设置的低门槛导致逾期现象不断发生,进而助长着“催债”这一特殊行业的壮大。此前甚至还有催债公司一诺银华挂牌新三板,成为“催债第一股”。 不打人就不违法吗? 催债到底是怎么个催法?据记者暗访的情况看,一些催债公司的催收手段包括电话轰炸、短信轰炸、上门催收等,其中不乏“在你家房子里砌墙”、“每天凌晨三点制造噪音不让你睡觉”等恶劣行为。与此同时,这些颇具“专业精神”的催债者似乎也做过法律方面的功课,他们一再强调:“我们从来不打人”。 那么,“不打人”即是不违法吗?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丽梅告诉记者,我国没有专门的债务催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上述骚扰行为依然可受到《治安处罚条例》的规范,例如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不过,记者经查阅发现,《治安处罚条例》仅包含四种处罚:警告、罚款、行政拘留,以及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并不涉及刑事犯罪。 这个威慑力,是否轻了些?赵丽梅补充称,此前也有现实案例,某人在催债时把借款人困在浴室里长达两个星期,这一行为就涉嫌构成非法拘禁罪,为刑事犯罪。 总体而言,我国没有专门规范催收行为的法律,也没有个人破产制度,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尽管如此,催债者的各种行为都会受到基本法律法规的约束。欠债方如遇到不良催收,可以通过报警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诉讼成本制约司法介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金贷平台雇佣催债公司这一行为本身是否合法呢?赵丽梅说,没有任何一个催债公司的营业执照上是可以标明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包含“催债”的;但另一方面,催债公司的行为、手段如果不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不能说就是违法的。总体而言,这一产业确实处在监管的灰色地带。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除了雇佣催债公司外,还有一个更加正当的方式来追回资金,即向法院起诉。有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在我国,民间借贷纠纷没有最低金额的限制,因此无论金额大小,法院都应当予以受理。不过,现实中大部分小额贷款平台都不会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诉讼成本的问题。 据了解,美国有一部专门的《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用于规范专业商账追收机构对自然人性质的消费者个人进行的催账活动,该法律详细规定了商账追收机构在催账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禁止使用的方法,细节到什么时候可以进行电话催收、电话催收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等。如果债务人将案件委托给律师,商账追收机构只能同债务人的律师探讨受委托的案件。这些规定有效地保护了债务人的权利。同时,美国的个人破产制度保护了债务人,又有效地督促债务人及时还清债务。 国外这些法律规定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规范体系,能有效地防止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的发生,值得我们国家借鉴。 不过,立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事实上,我国各地方政府已经在审慎采取措施对现金贷平台进行监管,预计未来对这一领域的监管会逐步加强。另一方面,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个人、小企业主快速、低成本地解决融资难问题,才是治理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的根本所在。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新华社上海10月29日电 题:动辄500%的超高利率,现金贷还是 “陷阱贷”? 新华社记者王淑娟、桑彤 近日,一款名为 “现金贷” 的小额、短期线上金融产品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无牌照滥放贷款、动辄500%的超高利率、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行业乱象不断爆出。 现金贷到底是金融创新,还是披着马甲的线上高利贷 “陷阱”?蕴含哪些风险?未来该如何监管? 隐蔽收费名目繁多,高额利率远超法律红线 “3秒完成借款” “凭身份证1分钟申请”……打开手机App商店输入“现金贷”字样,各种平台诱人的宣传语扑面而来。现金贷通常放款金额在500元至2000元,期限7天至30天。 “市场上各种现金贷平台有几千家,很多都是P2P平台转型而来的,也有不少新成立的,因为这个行业挣钱,可以说是暴利。”一家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这一行业的综合借款利率都很高,年化利率别说是500%,甚至1000%的都有。 按照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规避这一法律红线,国内的现金贷平台通常用隐蔽的方式加到借款人身上,比如手续费、快速信审费、账户管理费等名目。 记者在现金贷平台 “钱站” APP的一款 “先花钱” 产品上看到,一笔7天期的1000元借款,虽然利息只要1.05元,但还要收取信息认证费、风控服务费等总共96.95元,实际到账金额仅为903.05元。这样算下来,综合借贷年利率竟高达505%。 更受诟病的是现金贷平台收取的高额逾期滞纳金。记者在 “钱站” 上看到,有一款 “现金侠” 的产品,逾期1天要收取滞纳金20元,也就是说一笔1000元的借款,只要逾期50天还款金额就要翻倍。 上海百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冰指出,除了收取高额利息和滞纳金,部分现金贷平台还对逾期借款人采取暴力催收手段。此外,记者采访发现,有的现金贷平台完全无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用户信息泄露严重。 服务无征信记录人群,潜藏金融风险 据星合资本对20多万名已借款客户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近40%的现金贷用户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主要为20岁到30岁、相对低学历的年轻群体,这些小额资金除了用于消费外,还用于临时交话费、缴税、资金周转等急用场景。 区域分布上,借款人数超过万人的省份有5个,广东省以3.5万名借款人遥遥领先,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四省的用户数均超过1万人。 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指出,银行的风控基于央行征信,但是中国有6亿人没有征信记录。而且目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中,至少2.4亿人没有信用卡,他们全都是现金贷的潜在用户。 然而,这部分借贷人群的特点,也注定了现金贷潜藏金融风险。百服金融发布的报告显示,56.5%的客户申请现金贷次数大于2次,其中申请2到5次的客户比例最高,达到36.7%。申请多次借款的客户中,在多家机构申请借款的人数占比达49.4%。 招银前海金融的报告指出,多头借贷用户的信贷逾期风险是普通客户的3到4倍,贷款申请者每多申请一家机构,违约的概率就上升20%。一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行业出现大面积的多头借贷和过度授信时,也有可能成为爆发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现金贷属于消费贷的一种,有一定市场基础,但同时也要加强监管。”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说。 疏堵结合,让现金贷运行在阳光下 针对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28日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 “采取疏堵并举等措施,加强对现金贷的整治,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一方面,对于经营失序、管理混乱的现金贷平台,未能按照规定通过备案的,要采取措施坚决予以退出。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要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合作,对诱骗诈骗、违规放贷、非法催债的,由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形成高压态势。 加强监管之外,郭宇航认为,终结现金贷乱象的办法之一就是让这一金融产品在阳光下运行,进行持牌管理。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准入制度,在工商登记环节明确现金贷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范围要求,确立行业从业者的合法地位;建立适当的行业规范,对贷款利率、多头借贷、滚动续贷等突出问题进行限制。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翰认为,现在信用卡服务无法覆盖所有消费人群,而80后、90后又习惯借贷消费、分期偿还,因此现金贷的管控关键点要放在消费场景上,加强对消费者购买流程和贷款用途的跟踪。 ...
这是央视的一篇报道,“因为一条短信,一夜之间,我的支付宝、所有的银行卡信息都被攻破,所有银行卡的资金全部被转移,那是一种一无所有的绝望。” 这篇万余字的长文,描述了当事人遭遇的全过程。 当事人小许,一名大学毕业生。“漂”在北京辛苦挣来的所有积蓄说没就没了。 详细事件经过 当时是在地铁里,小许连续收到了几条短信,显示他订阅了增值服务,并且实时扣费,造成话费余额不足。小许说他根本没订阅。随后,小许收到了另一条短信。 当小许正在琢磨验证码时,他又收到了一条短信,内有验证码数字。 小许将 “取消+验证码” 发过去。小许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手机彻底无服务了。 在有无线网络连接情况下,小许给手机充值150元,然而依然显示无服务。这就是麻烦的开始。 小许的手机在无线网络连接下接连收到了支付宝的转账提示。 有人在另一个终端上操作他的支付宝账户。手机无法使用,小许只能通过操作客户端解除了支付宝与三张银行卡的绑定,并且通过亲友打支付宝客服电话冻结账号。等他支付宝挂失成功时,他的支付宝账户也没钱了。 对方还操作了银行跨行转账。最后,他的每一张银行卡里,余额都是零。 第二天他发现,他的两张银行卡,绑定了另一个支付平台——百度钱包上,加上小许原本绑定百度钱包的另一张银行卡,他三张卡里的钱全部转入了两个陌生账号。 这意味着,就连他的银行账号,也被攻破了。 “ 验证码” 骗局到底是什么?攻击者正是在这个绝大多数用户不清楚的 “信息盲点” 上做文章,“嫁接” 业务,编造 “剧本”: 先是破解密码登录官网,为当事人订阅增值业务并实现扣费;再发送一条诈骗短信,告诉当事人可以免费退订,但要立即回复 “验证码”;重点来了,当事人搞不清 “验证码” 在哪,攻击者在网上营业厅发起换卡业务,系统自动向当事人发送 “验证码”,当事人把它回复到到攻击者手中。利用 “验证码”,攻击者完成 “自助换卡”,进一步对受害者的财产账户发动攻击。 手机号不仅仅是你的通信工具。它是你在互联网上的唯一身份凭证,丢失了手机号。身份暂时就被另外一个人取代了。 专家提示,从电脑到手机都面临着木马病毒、“钓鱼” 网站等黑客技术的安全威胁,如果只靠一个简单的静态密码,无法保证安全。因而,首先一定要保证静态密码足够复杂,并妥善保管防止泄露。 “四招”防范“验证码攻击” 一、静态密码设置一定要复杂 攻击者经常利用各种手段对短信进行伪装,并千方百计地对攻击对象进行误导、甚至恐吓。所以一定要对短信和来电进行认真甄别,冷静应对。 二、遭遇 “干扰信息” 仔细甄别莫慌张 每个人手机上,可能都会出现过各种的干扰信息,那么如果在我们风险意识并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这种干扰信息所误导,就会产生后续的一系列的损失。 三、手机离奇“瘫痪” 紧急“挂失”当先 如果手机通讯出现瘫痪,如非手机本身或信号故障,要立刻挂失手机卡,并及时冻结第三方支付和银行账户,避免攻击者冒名顶替机主身份窃取账户。 四、短信验证码 不能告诉任何人! 最最重要的是:短信验证码不要告诉任何人!电信运营商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只会将短信验证码下发给用户,绝对不会要求用户通过短信或电话进行所谓“回复验证码”的操作。 诈骗方式层出不穷,万一遇到这些情况,千万请冷静再冷静,守住关键信息,必要时立即挂失报警!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财新10月28日报道,近日,上海黄浦区金融办召集辖内现金贷平台开会,传递了规范现金贷业务活动的信息,包括严禁暴力催收,并要求所有手续费、利息等综合借贷成本不得超过年息36%。 同时,财新记者了解到,银监会2017年立法工作范围内的《网络小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暂定名)》已经在内部征求意见,但发文时间不详。该文件由银监会普惠金融部、法规部负责拟定。 银监会网络小贷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有:不得暴力催收、包括手续费在内的总年化利率不得超过36%、不得以任何名义变相收费、非持牌机构严禁从事现金贷业务、银行业监管机构不得与非持牌现金贷公司合作放贷等,而对于利滚利的模式是否要设置监管红线,则看具体模式。 从报道来看,现金贷的监管涉及到以下几个核心点: 1、从事现金贷业务的机构是否持有银监会颁发的放贷牌照,其中涉及到银监会层面如何看到地方办法的类金融牌照——网络小贷牌照; 2、现金贷所有费用加起来折算称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 3、是否暴力催收; 4、是否变相收费,此举或剑指保险机构,即针对通过借款时售卖保险给借款人以变相提高借款利息; 5、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否与非持有银监会颁发的放贷牌照合作放贷。 第一消费金融认为,如果银监会层面出台政策,严格按照上述5条来对现金贷业务进行监管,那绝大部分现金贷机构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银监会的牌照体系中,可以放贷的公司严格来说仅有银行、信托和消费金融公司。对于众安保险的这种以售卖保险的模式参与现金贷业务的情况,银监会或许需要会同保监会才能进行监管。 截至2017年6月30日,银行业金融机构4475家,但实际上开展现金贷业务的并不多,包括22家已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信托(68家信托中主要是渤海信托、外经贸信托、中航信托、厦门信托、陕国投、云南信托对消费金融比较热情)、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部分民营银行(如天津金城银行,民营银行2017年上半年共计15家)、部分城商行(截至2017年6月末,城商行共计134家)、少数农商行(截至2017年6月末,城商行共计1172家)、极少数村镇银行(截至2017年6月末,村镇银行共计1502家)和极少数农信社(截至2017年6月末,农信社1054家)。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具有放贷资质,且参与到现金贷的公司,估计不会超过100家。 目前来看,现金贷平台自恃合规的牌照是类金融牌照网络小贷牌照。网络小贷牌照由地方颁发,在银监会层面尚无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已经颁发的牌照是否被认可,尚存疑问。 据第一消费金融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0月28日,市场上有网络小贷牌照242张,其中完成工商注册的有213张。另外,保守估计,至少有50张牌照正在申请过程中。 10月2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在“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为防范化解现金贷相关风险,央行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专项整治工作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传统式监管,贯彻落实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的基本要求。 在纪志宏的表述中,只是提到所有金融业务都需要纳入监管,但没有提到具体如何监管。按照监管层一向的监管思路,监管办法应该是所有金融业务都应该实施牌照监管。 如此看来,除了不到1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市场上的其余上千家从事现金贷业务的机构均为非法。如果将类金融牌照网络小贷牌照算进来,则合法的机构仅有313家左右,仍然是绝大多数现金贷机构属于非法经营,或面临被取缔的风险。 以上还只是银监会立法中的五点关键之一,即无放贷资质不得从事现金贷业务。 年化利率问题、暴力催收问题、变相收费问题和联合放贷问题,同样将使市场上绝大多数现金贷机构面临致命打击,比如点融郭宇航运作的平台利率高达150%。 网上流传一张朋友圈截图,文字内容是 “现金贷和我们高利贷有啥关系?请别抹黑我们高利贷,我们高利贷一般都是去支持实体经济的!啥时候去放款支持吃喝玩乐了!” 当下甚嚣尘上的现金贷已经到了连传统高利贷都不愿意背锅的地步。唯有期待银监会有所作为,给那些因为现金贷而付出生命、家庭分裂、隐忍而活的大国子民一个交代!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本周五表示,目前正在积极扫清自动驾驶汽车的监管障碍。 该美国汽车安全机构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希望能够寻找出关于自动驾驶汽车一些 “不必要的监管障碍”,尤其是对那些没有人类驾驶员的自动驾驶汽车。 同时该机构还希望在决定是否废除或重新修订相关规定之前,对相关内容的修改进行重新评定。但是要完成这项调研并最终制定规则,可能需要多年的时间,而支持者们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国会采取相关行动。 NHTSA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列出一些不必要障碍具体的清单,然后正式发出通知,同时尽快能做到在11月底之前公布。 目前,汽车厂商必须要遵守接近75项汽车安全标准,而其中许多都是针对有驾驶员控制的情况执行。该机构去年曾表示,目前的监管规定对没有人类控制的车辆监管方面处于真空地带。10月初,美国参议院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旨在加速无人驾驶汽车推进的法案,该法案将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不用完全遵守当前相关法规的规定。 目前,包括通用与福特在内的汽车厂商都在积极的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进行游说,同时汽车安全组织也敦促厂商提供更多的保护措施,承诺继续为推动这项变革而努力。 美国参议院商业委员会已经批准了这项法案,而众议院上个月也通过了一项类似的法案。在三年内,汽车厂商可以获得NHTSA的豁免权,每年有最多8万辆名额。而根据参议院的规定,NHTSA必须在10年之内完成永久性自动驾驶汽车规则的制定。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
10月28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在以“数字技术如何驱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主题论坛上,中国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发表演讲。 李均锋认为,对网络借贷的监管应坚持六大原则:一、主体责任上,应坚持协同监管。进行多功能、多条线的监管,实现多方位、立体式地监管。 二、侧重行为监管的监管方式。对网贷机构的监管应该侧重适中的行为监管,按照业务行为在监管规定的规则下运营。主要有两大核心:市场主体应回归信息中介的本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三、坚持发挥市场监管的制度作用。要坚持市场监督,要求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市场行业自律组织等的监督作用;发挥媒体和社会的监督作用。 四、充分发挥科技监管的监管作用。用科技实现对数字金融的监管,构建多维度的监管体系。 五、引导市场主体坚持小额分散的经营理念。 六、要贯彻包容性监管的理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产生了很多新模式、新形态,监管鼓励依法合规的创新。但是,包容并不意味着没有底线,要防止把数字技术变为数字游戏或数字陷阱。 ...
在宜人贷、趣店赴美上市后,一大批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启了同样的出海觅食记。 包括量化派、挖财在内的多家公司已筹备IPO多时;和信贷、拍拍贷,则均在近日披露了招股书;就连正处亏损中的融360也开始了它的海外登陆计划…… 在2017年即将过去的最后两个月里,一批批金融科技公司正焦急等待着IPO钟声的敲响。而在它们背后,却是一场由互金圈中心席卷而来的夹杂着疯狂与不定的 “资本盛宴”…… 很多人说,互金圈的这场资本盛宴其实还远未到巅峰,至少在未来两年(或更长一段时间),部分有价值的互金企业,都有可能变身一个个“上市品牌”。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一个无法逃脱的时代。 奶与蜜的甜 经历了4年的“卧薪尝胆”,从2017年起互联网金融仿似进入了“IPO之年”。 自2015年12月19日,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纽交所敲钟之后,直至2017年,才有第二家公司接过了接力棒。然而这一交接,就是蜂拥而至的追随者。 截止2017年10月底,除去信而富、趣店已成功赴美上市外,和信贷、拍拍贷、融360、量化派、挖财等都已处于筹备或启动IPO中,而不少包括乐信、陆金所等在内的国内金融科技企业也纷纷展开了上市计划…… 这样紧锣密鼓的速度究竟是 “瓜熟蒂落”,还是 “打着绷带上战场” 的自欺欺人?很多人认为,来自互金圈核心的 “业务地震” 使这次上市产生了源头。 “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正处在冬季,而这个冬季的中心就是P2P。” 某圈内人士说。 在不少披着互联网金融马甲的伪P2P企业被扼杀后,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由的这个最大令牌,已经开始伸向网络支付、互联网金融理财、数字货币等领域。于是短期、普惠的小额分散成了几乎让人 “头破血流” 的抢手业务。 “这个市场超乎想象的大。” 某消费金融平台负责人说。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余额已达23.39万亿元,同比增长30.2%;而仅今年前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就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 这些包括校园贷和工薪阶层消费分期在内的消费贷,在近两年内迅速成长,成了互金投资人眼中中国最具潜力的市场。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习惯性的“不稀罕”,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了第一批吃上螃蟹的先头部队。 短短两年时间,这些从小额短贷起家或后来转型的企业,交出了一份份令人咋舌的答卷。 在趣店招股书中我们看到,仅2017年上半年,趣店就产生近1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紧随其后的拍拍贷,上半年净利润为10.486亿元。“头部的现金贷公司,年利润都达到了20亿左右”,业内人士称。 据统计,2017年9月,排名前20%的头部企业,已全面占据了起码50%以上的市场份额。正是这些数据,成为了资本逐利狂欢的按钮。 “实际上,从2017年初开始,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已稳定在150-170笔/每季度之间,融资规模呈集体复苏趋势。”某投资机构负责人答道。“而由于小额分散业务的亮眼表现,中国互金企业成了疯狂吸引资本的阵地。” 数据表明,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金融科技融资事件共84笔,占到了全球52.5%,在融资金额上,中国也已232.2亿元的数据占居榜首,傲视群雄。 “资本无疑还在不断加码。”投资人士认为。“未来或许还将会有更多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企业得到资本的疯狂加持。”而由于金融行业典型的风险滞后效应,监管框架初定、互金机构估值空间明确等等因素,让互金企业上市的窗口期显得前所未有的敞亮。 “稍微有点野心的平台,谁会忍心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 某互金企业负责人说。在这些打拼互金圈多年的老人眼里,市场红利、资本以及暂且平稳的监管情绪,让这次互金圈的资本盛宴无疑成了 “得天独厚” 和 “理所当然” 的代名词。 曲线长征 同样的野心,因为不同的境遇,却要绕道而行。 就在互联网金融 “出海” 热潮持续发酵同时,一些难以赴美上市的平台,借助资本“曲线”运作,来满足自己蠢蠢欲动的心。 10月23日,积木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已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收购去年5月在香港完成IPO、正式登陆香港创业板市场的永骏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据公告显示,2017年10月10日,永骏国际股东AsiaMatrix拟向积木控股出售公司3.504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73%。 也就是说,完成收购后,积木控股将获得永骏国际50%或以上表决权。这个拥有积木盒子、积木时代、积木小贷等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企业,以这种迂回的方式开始了它的拓张之路。 当然,积木盒子并不是孤例。仅2017年10月一个月,互联网金融圈就发生了类似3起“曲线上市”事件。 “从某种角度来说,曲线上市更像是长征。”某投资机构人员回答。“抛却了直接IPO的速率,曲线上市要经历买壳、借壳,或是反向并购的过程,而这势必会影响企业上市时间,也会增加上市期间的不稳定因素。” 然而即便如此,也丝毫不能阻挡这些互金企业“走上市途”的决心。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6月,云游控股宣布收购简理财(银客集团旗下子公司)55%的股权,使后者成为云游控股旗下子公司;9月底,A股上市公司巨人网络宣布收购投哪网母公司旺金金融40%股权,成为投哪网第一大股东。 10月18日,港交所上市公司新丝路文旅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票方式作价12亿元,收购移动社交金融科技企业你我金融的全部股权;10月22日,深交所上市公司步森股份发布公告称,安见科技通过现金收购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其实际控制人赵春霞正是互金平台“爱投资”的董事长及法人代表…… 即使没能直接境外上市,这些国内互金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也毫不逊色。“还有更多的互金企业在筹备明年的曲线上市。”某圈内人说道。 隐患在生长 虽然从营收来看,赴美上市企业创下了不低的纪录,不过深藏其中的危机却也在隐隐爆发。 数据显示,2016全年,宜人贷净收入32.38亿人民币(4.66亿美元),较2015年全年增长146%;信而富靠着消费类借贷业务,实现了2017年第二季度的强势增长;而今年上半年,趣店的营收总额与利润则双双增长至18.33亿与9.74亿。 “虽然三家对各自主营业务的表述互相不同,但实质存在类似,都是最陈旧的金融逻辑——通过在线借贷获取高利差。”业内人士称。而这些业务常常被人冠以“嗜血”、“高利贷”、“暴力催收”等字眼。 “如果消费信贷再继续过热下去,我们可能随时要面对崩盘的一天。”学者说道。 统计显示,2006-2016的十年间,中国居民杠杆率已从11%升至45%,增长率升至3倍以上。“短期现金贷” 成了幕后推手。 一方面,没有特定使用场景的大额现金贷款,打着消费名义流入房地产市场,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数额,以房抵贷的形式成为了隐形的首付贷;其次,36%的高利息红线,致使庞大的“共贷人群”如滚雪球一般,进一步推动泡沫的滋生。 “现金贷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高利率。”业内人士称。在不少人看来,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获取高利差,继而赴美上市回馈给国外投资者,无疑是一个披在华美金融科技 “外衣” 下的冷血行为。 而除此以外,另一些企业所谓的 “先进商业模式” 更是槽点满满。 就在不久前,简普科技在融360的招股说明书中称,虽处在亏损中,不过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良好。不过通过复盘我们可知,融360的商业模式并不如所说般美好。 有业内人士表示,融360招股书上注册数据、月活跃数据水分很大(真实可靠数据需大打折扣);融360的商业模式主要靠 “拉皮条” 般的 “现金贷” 超市支撑,采取“拉皮条”方式,为众多 “趣店类” 现金贷企业(有的高利贷和催收比趣店更 “狠”)服务,这比趣店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招股书来看,融360的外采流量(在其它网站和渠道购买流量)占据很大一部分。一个依靠为其他平台导流赚取服务费的平台,并没有像它早期对标的“去哪儿”一样通过垂直搜索服务成为流量的“自来水”,而是至今依然高度依赖外部渠道和流量的采购。 这成了融360最大的困境。 融360仅今年上半年就亏损约4900万。“我们不能保证,能够从未来的经营活动中产生净利润或积极的现金流。这取决于我们管理销售能力和营销费用。” 融360称。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