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扫码、不刷卡,隔空感应!5月21日,微信发布推文宣布“刷掌支付”功能上线,再乱花钱就剁手要照进现实了? 微信官宣新支付新功能, 出门忘带手机可刷掌 据了解,用户需要先在设备绑定个人微信账号,录入手掌纹样。消费时,将手掌对准支付设备的扫描区,确认后即可完成支付。该项操作全程在刷脸设备上进行。 不过,相比刷脸支付,刷掌支付无论是安全或精准度上都更高一些。区别于指纹识别读取指腹的表皮纹路,掌纹读取的则是掌心血管纹路,能够避免暴露在外以及复制伪造。 在文中,微信还对其使用状态进行了一番模拟,打着电话,玩着游戏,无论身高高矮,又或未带手机,只要伸出手,就可以完成支付操作。该功能发布后,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网友倾情授课如何逃单,称“以后要多握拳,不然很容易被朋友拉着去结账”,有网友秒化身为预言家,表示“点餐真的是饭来伸手了”,还有网友则十分激动,直呼“有元宇宙那味了”。 刷掌支付登场北京大兴机场, 官方“布局”全国普及? 目前,微信刷掌支付已接入北京大兴机场线。据北京商报消息,5月21日,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服务正式上线。乘车前,乘客只需在大兴机场线各站自动售票处的刷掌注册机录入掌纹,并在微信小程序“北京地铁刷掌乘车”完成授权后即开通刷掌乘车功能。乘坐地铁时,乘客需找到带有圆环标志的刷掌闸机。刷掌出站后,手机会收到扣款的提示推送。 近年来腾讯针对刷掌支付动作频频。天眼查APP显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腾讯公司”)自2021年11月份申请了识别模组及掌部生物信息识别设备专利;2022年3月份,腾讯公司申请了“刷掌设备”专利;8月份,腾讯公司申请了“微信刷掌服务”“微信刷掌支付”等相关商标,涉及广告销售、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多个国际类别。 不少网友也开始对这项新功能的全国普及表示十分期待,纷纷作出询问,对此,微信官方回应道:别着急,微信刷掌正逐步应用于办公、健身、零售、餐饮、交通等领域。 新功能不“新”, 个人信息安全仍值得关注 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五种,具体包括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刷掌支付并非一项新型技术,据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6月,四川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就曾尝试应用刷掌支付,并推出全国首台掌静脉识别银行自助机。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也曾在2020年在该支付领域作出探索:在线下门店推出了名为amazon one的刷掌支付系统。 根据2022年4月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的报告》(下称《报告》)显示,95.7%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常使用扫描或出示条码完成支付,20.2%的用户不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同时,用户希望生物识别信息数据库由国家相关机构掌握,做好生物信息安全存储,确保个人生物信息安全。...
“惠州降价最狠的楼盘,直接打4.8折,破了大亚湾的最低纪录。”5月以来,多个平台都能看到中介对惠州市大亚湾区这个楼盘的推荐,理由也相当一致。“目前低楼层价格在6800元/平方米左右,总楼层为26层,中高楼层价格普遍在7000-7200元/平方米。”5月16日上午,大亚湾区澳头安顺四路7号海伦堡·臻悦府项目置业顾问刘正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了项目具体情况。惠州本地媒体惠民之家数据显示,臻悦府备案均价为14741元/平方米,就算按7200元/平方米较高价计算,那也相当于该楼盘价格直接打5折。不过项目工作人员表达了不一样的口径:“目前已经下调了备案价,降到了现在的9000-10000元/平方米。”换言之,如果以售价与最新备案价进行对比,并没有所谓的5折这么夸张。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先电话咨询了惠州市住建局房管科,对方表示因项目在大亚湾,建议向大亚湾房管局了解情况。随后记者拨通大亚湾区房管局电话咨询项目情况,工作人员表示:“房企降价属于市场行为,我们规定是不能够高于备案价。如果企业手续齐全、没有其他问题,可以正常网签。”惠州某在建楼盘每经记者 陈荣浩 摄惊现5折房源?工作人员称“已下调备案价”臻悦府距离深圳坪山约20公里,开车到深圳福田约1个小时,此次在售的为1-2栋住宅,户型建面约77/86/87/98/99/100平方米。记者在惠民之家查询了解到,臻悦府开发商为惠州市广汇丰置业有限公司,备案均价为14741元/平方米,总户数825户。目前在售的臻悦府1栋共计150套房源,147套可售,3套为非可售(保障性住房)。最低备案价为顶层26楼,备案单价为13511元/平方米,得房率约80%。房屋备案信息 来源:房产中介朋友圈而5月以来,不少房产中介对该楼盘展开了新一轮宣传,“48折”“6字头”“人气爆款”“火热抢藏”等字眼频现。据大亚湾房产中介陈平介绍,“这个楼盘单价最低6600+元/平方米,不过是低楼层,算下来相当于打了4.8折。”在陈平看来,开发商是否愿意让利,跟他们的成本价有很大关系。“折扣只是表象。通常来说备案价高,折扣就可以更低;备案价低,折扣就没那么大。”“这个项目的开发商是海伦堡,如果你担心民营房企会存在交付顾虑,也可以选择附近的央国企,也是准现房,7折左右,也是六七千元的单价。”陈平提到,现在想在惠州选择折扣较大的楼盘相对容易,“很多都是6折,8折再送两成首付的,折后6500元-15000元/平方米都有。”而对于市场担心的交楼、备案等问题,刘正凡解释称,“目前房子1栋到8栋都已经全部封顶,外立面也已经基本做好。1栋是毛坯交付,所以基本是准现房了,不存在难交付的问题。另一个就是备案,1栋我们已经重新去房管局备案过了,价格在9000-10000元/平方米的样子,所以现在单价卖7000多元是合规的。而且现在合同都是由房管局那边出的,可以直接备案。”对于置业顾问口中提到的重新备案,记者多次登录大亚湾房管局预售查询网站查询,但始终显示登录异常,而惠民之家网站显示臻悦府的备案价仍为14741元/平方米。“降价让利”成效递减房企“让利”促销,在惠州房地产市场并非个例。正如陈平所说,“推出特价房、赠送停车位、购物券的楼盘比比皆是,目前在市场上能找到较多6-8折的房源。”记者注意到,早在4月底,惠州部分片区还出台了相关刺激楼市成交的政策。比如,惠阳区首套住房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至20%,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30%;对城乡居民在惠阳区内购买商品住房给予特价、团购折扣,折扣可低至8折,具体折扣点数以双方买卖合同签约为准。市场层面,5月以来,惠州的开发商也使出花式营销手段。如梵高的花园部分产品8.5折优惠;中骏·雍景府最高立减61万元,相当于6.2折;金悦华府,推出单价8xxx元/平方米优惠,还送40年车位的使用权。房企的“让利”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惠州楼市成交有所回升。据克而瑞,4月惠州商品住宅56个项目供应超百万平方米,共9850套,环比持续上涨62.5%,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5%;网签共5425套,环比下降36.1%,但同比上涨53.3%。惠州商品房网签价走势 来源:克而瑞从供应情况来看,惠州楼市今年3月以来供应量开始出现显著上涨。据乐有家,4月全市新增供应高达8563套,环比大涨72%。目前,惠州整体网签均价为13542元/平方米,成交均价排名前三的片区分别为大亚湾片区、惠阳区和惠城区,成交均价为17179元/平方米、14861元/平方米和13418元/平方米。来源:惠州合纵联行此外,目前惠州整体上也呈现出去化周期较长的特点。据惠州合纵联行数据,目前惠州的库存量为1727.4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约34.2月。其中,库存量最大的正是大亚湾片区,达336.3万平方米。5月16日下午,美联物业华南战略董事总经理江少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惠州‘降价让利’是开发商的重要营销手段,也较为常见,跟开发商卖房的迫切度有关。但在市场环境不算特别好,经济环境仍在恢复的时间点,‘降价让利’的成效开始递减。目前大亚湾的成交均价在1.5万-1.7万元/平方米,像臻悦府这类卖7000+元/平方米的,已经算片区里比较低的价格了。”(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正凡、陈平为化名)...
(原标题:神秘女香港存款3千亿人民币?网络热搜“征伟倩”是谁)网传中国一名女子存款金额高达人民币三千亿且为完全合法所得,这样的个人“含金”纯度甚至远超中国首富马云,让外界为之震惊。5月 17 日一张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分行的个人大额存款单,上面写着金额人民币三千亿元整,存期一年,而存款户名也被发现是一名叫征伟倩的存款人。另一张《资金授权查询函》则显示,此款属于合法所有,并无犯罪记录,特授权相关工作人员予以查询。网友纷纷开始猜测这位女子背后真正的身份,有人认为图片造假,这是一桩诈骗案件,也有人指出,对于中国国内大额度的财产,比起香港,大多会选择存放瑞士,交给瑞信集团做委托理财去。中国媒体曾报导,长年统计中国富豪榜的胡润透露,中国至少有 4,000 多位隐形富豪。这些人通过什么方式持有或者隐藏财富,鲜少人能准确知道。...
日前,深圳公安发布重要提醒:微信、支付宝的免密支付功能建议直接关闭!不输密码也能转走你的钱!近期,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多起因为事主开通免密支付功能被盗刷的案例。骗子以购买商品为由,添加商家微信好友,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后以商家收款码异常为由,指引商家在微信视频中展示支付宝收款码,让商家刷新支付宝收款码,在此操作过程中,商家支付宝付款码暴露,骗子利用免密支付趁机扫走商家余额。原来,当我们打开手机“收付款”页面时,首先跳出的是“付款码”,需要点击切换,才能来到“收款码”页面。骗子就是钻了两个页面,需要切换的漏子,利用很多人“免密支付”的习惯,直接扫描“付款码”就刷走了钱财。免密支付功能一旦开通支付的安全性就降低该如何关闭免密支付功能?1. 登录支付宝客户端,登录账号,进入界面以后,点击右下角“我的”。2. 点击右上角“设置”图标。3. 我们在上面会看到“支付设置”的选项,点击打开。4. 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免密支付”,然后就可以选择打开或关闭小额免密支付以及看到有哪些第三方软件使用了这个服务。1. 打开微信一我一服务一钱包。2. 支付设置一免密支付,在这里就可以选择你要关闭的项目了。警方提醒1. 不要将自己的收款码、付款码随意发送给他人。2. 建议给支付宝、微信等软件设置支付密码,同时关闭免密支付,为你的钱袋子加上一把锁。3.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网络上涉及金钱的,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主动撤回IPO申请一年后,郎酒股份仍时不时就被传出借壳上市。5月4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ST民控(000416.SZ)提问,媒体报道郎酒计划借壳上市,公司什么时候公布结果?*ST民控回答,目前公司无郎酒借壳上市相关筹划。5月12日,又有投资者向成都路桥(002628.SZ)提问,郎酒有借壳的可能吗?成都路桥回答:公司目前与郎酒没有任何合作关系,也没有任何与郎酒借壳上市相关的事项。作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郎酒股份曾多次谋求上市并备受关注,但结果至今不尽如人意。2020年5月,郎酒股份递交了IPO申请。但在经历证监会灵魂53问后,2022年4月证监会的公告显示,郎酒又主动撤回了IPO申请。郎酒股份上市之路不平坦,而其当初IPO递交的招股书,透明度也并非“无懈可击”。清流工作室独家发现,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早年间或曾卷入一起神秘的刑事案件。该案件被告是汪俊林,及其实际控制的泸州宝光集团有限公司,案件状态显示为“已经结案”。清流工作室无法搜到该案件的判决书。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叶庚清律师向清流工作室表示,从案号来看,可以肯定该案件已经判决。与此同时,就在申请IPO前夕,一名神秘股东突击入股郎酒股份,与郎酒股份引入其他股东不同的是,该股东既不是高管,也不是供应商,更不是投资公司,背景充满悬念。除此之外,清流工作室发现,至少两家郎酒股份供应商疑似其“自己人”。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郎酒股份,何时能登陆资本市场?实控人或曾涉刑事案件郎酒公司号称“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前身为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成立于1957年。2002年,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通过宝光药业通过“蛇吞象”的资本腾挪术,以4.9亿元价格将郎酒集团收入囊中,对其进行改制。原本为国资企业的郎酒集团由此变为由汪俊林家族控制。郎酒上市的想法早已有之,而IPO之路却漫长而坎坷。据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郎酒董事长汪俊林就想推动郎酒上市,但因企业规模、经营业绩以及经营状况等多种因素,这一上市计划最终被搁置。2009年,郎酒股份被列入当年四川省重点上市培育第一批企业名单,这一次仍以无果告终。2012年,当时媒体报道,汪俊林卷入了成都一起案件,公司一度群龙无首,IPO无疾而终。2015年8月,郎酒股份在其官网挂出董事长汪俊林给700多名新员工培训时的照片,“宣告”其正式“回归”。2016年,郎酒股份引入多位外部股东,为上市做铺垫。2019年,郎酒股份正式启动上市计划。次年5月,郎酒递交了招股书。2020年6月,郎酒保荐机构广发证券因业务违规被罚。2021年5月,IPO停滞中的郎酒还等来了证监会的53问,其中包括改制是否合法、是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经营管理是否规范、商标归属争议等多个问题。据证监会网站2022年4月29日公布,郎酒股份主板IPO申请终止审查,据悉这是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清流工作室查询郎酒股份相关历史资料发现,郎酒股份为上市做铺垫前夕,也就是董事长汪俊林2015年“公开回归”之前,他刚刚从一起刑事案件中“抽身”。一起案号为“(2015)鄂夷陵刑初字第14号”的刑事案件信息显示,该案件立案日期为2015年1月16日,结束时间为2015年8月7日,被告为泸州宝光集团有限公司和汪俊林,案件状态为“已经结案”。清流工作室未能获取该案件判决书。这究竟是一起什么样的案件,外界不得而知。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叶庚清律师向清流工作室分析,案件可以肯定已经判决,但如果轻罪的话可能刑期短,或者可以判缓刑。这一隐秘案件过后不到一年,郎酒股份启动上市计划。随后,一位神秘人物登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郎酒股份陆续将股份转给除实控人家族以外的几位股东:CGL、APL、博裕三期、周良骥、邓利平、江祖明。其中,CGL和博裕三期背后均站着博裕资本;APL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简称GIC)旗下基金;周良骥是郎酒股份供应商——四川泸州三溪酒厂有限公司的实控人;江祖明则是郎酒股份的副总经理。然而,上述股东中,唯独“邓利平”几乎查询不到商业痕迹。根据企查查,能与“邓利平”相关联的另一信息是其可能曾担任“中国农业银行古蔺县支行二郎镇营业所”负责人,该营业所早在2005年就已经注销。根据公开信息,目前该营业所可能变更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古蔺二郎分理处”,地址就在“泸州古蔺县二郎镇郎酒街”。目前,邓利平持有郎酒股份1%的股份。一个疑似多年前的银行营业所负责人,为何能博裕资本、新加坡政府基金、郎酒股份供应商以及高管一起,在IPO前夕突击入股?供应商疑似自己人除了公司发展历程中的“疑点”,清流工作室翻阅此前郎酒股份IPO招股说明书发现,其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也有待捋顺。2018年至2020年,泸州鼎运商贸有限公司(下称“鼎运商贸公司”)均位列郎酒股份前五大原粮供应商,郎酒股份对其采购额为3647.27万元、1.04亿元和8034.71万元。工商信息则显示,鼎运商贸公司成立于2014年,由自然人王开芬和黄杰共同持股。但蹊跷的是,泸州市纳溪区政府官网却显示,鼎运商贸公司是“四川郎酒集团子公司”。清流工作室注意到,不仅是当地政府,当地政协官网、官媒也不止一次将鼎运商贸公司称作“郎酒集团子公司”。例如,政协泸州市委员会官网上,一篇文章也提到该公司是“四川郎酒集团子公司”;泸州市纳溪区广播电视台的报道,也将鼎运商贸公司称为郎酒集团子公司。但郎酒股份招股书,却未将其列为关联方。无独有偶,郎酒股份的煤炭供应商泸州恒燊商贸有限公司(下称“恒燊商贸公司”)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恒燊商贸公司仅在郎酒股份2020年发布的招股书中“露面”一次,据披露,它当时与郎酒股份签订了4118.4万元的合同,郎酒股份对其采购商品为“煤炭”,合同有效期是2020年6月30日。工商信息显示,恒燊商贸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已于2021年7月注销,注册资本为500万。也就是说,在成立不久后,这家注册资本仅500万的公司,不仅承接了来自郎酒股份4千万的大额订单,并且在执行完不久后又将公司注销了。恒燊商贸公司由自然人李江和邓杰平各持股50%。清流工作室注意到,邓杰平是古蔺县共富一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共富一号”)的合伙人之一,持有约3.5%的股份。共富一号可以找到与郎酒股份存在多处联系——该公司的历史股东之一为蒋先玉。而招股书则显示,蒋先玉是当时郎酒股份董监高人员之一;同时共富一号的联系电话与郎酒实际控人汪俊林旗下至少两家私募基金以及郎酒股份旗下一全资子公司一致;联系邮箱后缀也为langjiu.cn;郎酒股份供应商身份究竟有何玄机?答案不得而知。值得一提的是,清流工作室注意到,郎酒股份披露存在曾通过供应商“转贷”的现象。据招股书,2018年,郎酒股份为满足贷款银行受托支付要求,存在通过供应商等提供贷款资金走账通道取得银行贷款的情形,相关本金及利息均已足额、及时清偿。与此同时,招股书披露,2019年7月31日,郎酒股份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为公司红粮供应商提供融资担保的议案》,决定向15家四川地区的原粮供应商提供担保。其中,原粮供应商取得郎酒股份提供的担保后,将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取得贷款,用于与郎酒股份相关的原粮收购。据悉,郎酒股份为15家原粮供应商提供担保的债务本金,合计高达2.65亿元。清流工作室注意到,被担保的15家原粮供应商中,就包括前述被视为郎酒股份子公司的鼎运商贸公司。2019年,郎酒股份为鼎运商贸公司借款合同债务999.6万元提供担保;2020年,郎酒股份为鼎运商贸公司借款合同债务1201.2万元提供担保。...
“这个真的是我的保命药,原先是86块钱一瓶(100片),现在不到一年已经涨到了1000元一瓶,涨了十多倍,而且还买不到了。”2022年6月该药品价格还是86元/瓶(100片)近日,多名消费者向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反映称,市面上一款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激素类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价格出现暴涨。由于大多需要长期稳定服用,暴涨的价格让很多患者用药成本急剧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仅有天津信谊津津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信谊津津药业”)一家药厂在生产。4月20日,澎湃新闻通过电商平台调查时,该药品的售价半天时间里,就从749元涨到了858元。而如今再搜索,已是全网断货。今年4月20日,100片规格已经涨到858元为何会出现此种状况?制药厂商天津信谊津津药业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市面上确实出现了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溢价现象,但这并非是公司行为。此前市面上售卖的30片、100片/瓶的是旧版药品,由于无法纳入医保,目前已经停产。而新版醋酸氢化可的松片虽然已经面市,但需要由各地政府统一采购,目前仅有个别省市进行了采购,进入全国各地医院还需要一段时间。公开资料显示,新版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为7片/板,目前采购价为69元,单片价格也达到了约10元/片,与涨价后1000元每瓶(100粒)实际上价格一致。公开资料显示,新版7片/板采购价格为69元对此,上述工作人员解释称,因成本上涨导致。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郑骄阳表示,醋酸氢化可的松确实在药效上更加接近生理性,但在目前新旧交替期断货的情况下,患者可以服用醋酸可的松(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或醋酸泼尼松来替代。“保命药”价格暴涨且一药难求徐凤(化名)的父亲患有内分泌引起的垂体瘤,至今已有16年的病史。“他以前服用的是另一种激素药,大概几块钱有100粒,虽然便宜,但副作用比较大。去年10月听医生的建议开始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徐凤说,医生告诉她,这个药虽然是处方药,但医院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只能开具处方单,再拿着单子到外面药店配药。按照医嘱,徐凤的父亲需长期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每天4粒。让徐凤没想到的是,自从父亲开始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的价格一路狂飙。从去年10月的每瓶(100粒)100元,一直涨到了700多元每瓶,“我们每个月都要购买,每个月都在涨价”。药品涨价,直接导致徐凤的家庭用药负担变重——原本每月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的费用约为120元,如今每月达到近千元,而且涨价后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仍然是一药难求。4月20日,澎湃新闻通过电商平台查询发现,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药店在售卖,主要销售30片/瓶和100片/瓶两种规格,单片价格均在8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澎湃新闻调查的半天时间内,醋酸氢化可的松片(100片/瓶)在线上药店的售价就已经从749元涨到了858元。同样患垂体瘤的韩云(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去年6月购买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时,价格还是86元/瓶(100片装),到年底再买就已经涨到180元/瓶,“我当时想是不是因为疫情药价翻倍,没想到后面越来越夸张了”。而到今年4月23日,同品牌同规格的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已经涨到了1000元。4月27日,韩云看到京东商城里出现了一种新规格的醋酸氢化可的松片,7片装,然而售价达到148元,每片药21元。“我问过医生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药,这个药太贵了,但都不太建议,说这个药里有一种成分是其他药里没有的,现在我才30多岁,未来一辈子都要吃这个药,如果以后也是这个价格,真的是吃不起。”更让韩云担心的是,目前全网的电商平台都已经搜索不到该药品,之前购买的店铺也表示拿不到货了。韩云手头的存药不多,时刻面临着断药风险。在社交平台上,和韩云同样情况的患者不在少数。自今年4月起,不少网友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替家人求药,有网友表示“这是家人的续命药”。还有网友称,该药自4月25日开始全网无货,如今已经出现二手售卖的情况。新旧版本更换期,涨价乱象迭生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皮质醇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目前该药仅有天津信谊津津药业有限公司一家药厂在生产。针对上述涨价和一药难求的情况,4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天津信谊津津药业。公司销售部工作人员解释称,目前外面售卖的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实际上是旧版库存药,旧版的两种规格(30片/瓶和100片/瓶),由于无法被纳入医保,目前已经停产。上述工作人员承认,目前市面上确实存在药品溢价的问题,但这并非公司行为。“实际上30片/瓶的药定价应为70元,但由于市场上需求较大,出现个别药店售价高的问题,我们公司也给授权经销商发过控价提醒,也曾从市场上收回旧版药,但由于无法掌握药品的最终流向和详细销售药店,无法管控这个问题。”而断货则是因为目前处于新旧版本的交接阶段。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新版本的醋酸氢化可的松为7片/板,已经被纳入医保,但该药品只供给医院,需要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目前仅浙江、广西、湖北等少部分省份进行了采购,全面进入各地的医保还需要一段时间。澎湃新闻注意到,正是这段新旧版本交替的“空窗期”,出现了市面上供不应求、涨价乱象迭生的现象。但也有网友表示,旧版药品的涨价也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据新版药品的定价来上涨。对此,澎湃新闻查询到,部分省市统一采购该药品的中标信息公示,天津信谊津津药业生产的新版醋酸氢化可的松为7片/板,采购价为69元/板,也就是每片药物的价格将近10元,与涨价后1000元每瓶(100粒)实际上价格一致。为何同样的药物,仅规格改变,价格就上涨了10倍多?天津信谊津津药业上述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解释称,主要还是成本上涨。据介绍,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合成型氢化可的松。相比合成型,发酵工艺生产出来的醋酸氢化可的松成本更高,“合成是兑出来的,发酵是长出来的,两种工艺生产的成本就相差20倍左右”。此外,该药生产中涉及的“皂素”等辅料也越来越不易获得,这也直接导致了药价上涨。他表示,天津信谊津津药业原本主要是做醋酸氢化可的松的原料出口,在合成型氢化可的松出现前,每年可出口三四十吨,“那时候抽出来50斤原料制成片剂,相当于九牛一毛”。但合成出现后,天津信谊津津药业生产的发酵可的松逐渐失去市场,无法依靠原料出口获利。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制药厂商已转向成本更低廉的合成可的松。而天津信谊津津药业由于在国家药监局注册的是“发酵工艺”,无法更换成合成型原料,这也导致目前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只有其一家在生产。上述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消费者对药价投诉众多,公司所在的西青区药监局,以及江苏等多地药监局已关注到这个问题,公司已经将药品送检,配合调查。“如果确实价格有问题,国家会重新定价。目前我们已向10个省份供货,过了转换期(断药情况)会有所改善。”医生:可用相关药品替代仅有一家药厂生产的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为什么让众多患者争相购买?有没有其他药物可以替代?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郑骄阳告诉澎湃新闻,醋酸氢化可的松主要是针对肾上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发挥肾上腺的糖皮质激素及部分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在人体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或不分泌时进行补充。郑骄阳说,实际上在临床用药时,除了醋酸氢化可的松,还有醋酸可的松、醋酸泼尼松(又称“强的松”),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但其中醋酸可的松属于醋酸氢化可的松的前体,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转换为醋酸氢化可的松,如果患者肝功能异常,则不能服用。而醋酸泼尼松虽然适用性更强,在临床上使用得也比较多,“但它在皮质醇结构上又增加了一些分子式,发挥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增强了四倍功效,在盐皮质激素方面的作用却有所降低,活性仅为原来皮质醇的75%”。综合而言,郑骄阳告诉澎湃新闻,被患者争相购买的醋酸氢化可的松,相比于其他同类药物确实是更接近生理性,不仅适用性更广泛(对肝功能没有要求),而且药效也更加稳定。对此,来自湖北的卢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自己的母亲就是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而且存在肝功能损伤,从2012年开始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实实在在地吃了11年,但现在价格上涨,而且还稀缺,我妈妈都降到一天一片了,只能省着点吃。”在新旧版交替之际,患者是否可以使用其他药品进行替代?郑骄阳介绍称,对于垂体瘤术后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引起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如果肝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服用醋酸可的松进行替代。如果肝功能损伤的,则可以选择醋酸泼尼松,替换后的剂量也是一片换一片,即原本每天服用多少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同比例转换为醋酸可的松或醋酸泼尼松。...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投资品种也日趋丰富,外资顶尖投资机构正以各种方式参与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交易,而在相对小众的期货品种、ETF市场上,一些海外量化高频机构正以别样的方式“获利”。《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已经披露完毕的2022年公募基金年报发现,在多家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一家名为“简街亚洲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频频现身,出现在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国泰上证10年期国债ETF、富国上海近ETF、华夏黄金ETF、华安发过CAC40指数ETF、华安纳斯达克100指数ETF中。而天眼查数据显示,这家名为简街亚洲贸易的公司实则为Jane Street Asia Limited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在上海的经营主体为简街贸易(上海)有限公司,Jane Street则是美国华尔街大名鼎鼎的量化ETF金融机构。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ETF和期货交易市场上,另有一家与简街齐名的全球最顶尖高频交易机构Jump Trading,也早在2015年就进入国内,天眼查数据同样显示,其在上海全资注册了一家名为跃申实业的贸易公司,注册资本为210万美元。“近年来量化交易在国内市场兴起,外资机构以其先进的投研编程、全渠道的信息获取和远超于内资机构的交易频次,赚得盆满钵满。以2019年为例,量化高频交易在境内期货市场共盈利约50亿元,其中有近六成被外资赚走,而Jump Trading至少从中分得20亿元;2020年,Jump在中国期货市场盈利同比翻倍高达20多亿元。甚至一度逼迫本土量化高频基金从商品期货领域迁移到了更容易些的股票市场。”对此,上海一家量化私募机构负责人许莹(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掀开这些贸易机构“马甲”说起Jane Street或者Jump Trading这些顶尖量化对冲基金机构,在海外市场可谓如雷贯耳,尤其是他们的赚钱能力,更是让一众传统投资机构望尘莫及;不过这些机构进入到国内市场,则通常以贸易实业公司为名,让外界很难发现他们的投资踪迹。5月18日,本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以简街持有的华安法国CAC40指数基金2022年度报告为例,其以61.81万份份额位列前十大持有人中第八位,占比1.2%,在名称栏中标注该机构是以RQFII的形式进行投资。“所谓RQFII,即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其是境外机构投资中国除QFII外的另一种渠道,主要为持有海外人民币的外资机构使用。另一个关键点是RQFII入境投资,没有外汇额度限制,境外机构只要有海外的人民币资金,在获得有关方面的许可后,可以通过香港中资券商和基金机构,投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简街在香港注册贸易公司,在上海也有贸易公司,使用的又是离岸人民币资金,持有多只ETF并直投A股。”在分析外资对冲基金如何投资国内市场时,许莹告诉记者。记者也了解到,成立于2000年的Jane Street主营业务即为ETF,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做市商之一,2020年证券交易额超过17万亿美元,旗下管理的ETF规模近8万亿美元。Jane Street自己曾估计,其交易量已占美国所有一级和二级债券ETF交易的近三分之一。而Jane Street所投资的标的除了ETF外,还涉及股票、期权、商品现货、期货、债券以及外汇,此外还包括加密货币,在全球拥有超2000多位员工。目前在上海设立的简街贸易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高达3500万美元。“简街投资以贸易公司的名义投资内地市场也是有一个特殊‘标签’,并非以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的身份示人。实际上,如果一家海外投资机构以贸易公司名义投资内地市场,则意味着其无法在岸募集资金,大概率使用自有资金。而以贸易公司的身份行走中国内地市场,是高频交易机构惯常的手法,比如曾被监管机构出发的美国顶尖对冲机构城堡集团就以擅长高频量化交易闻名,在2015年通过在内地设立的贸易公司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参与A股交易;另一家海外高频量化机构荷兰的Optiver亦曾在中国内地设立澳帝桦 (上海)商贸有限公司等。”上海另外一家量化私募机构合伙人王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过,这些海外量化对冲机构的赚钱能力也实在是让同行叹为观止。“新冠疫情期间的市场动荡让Jane Street赚到盆满钵满,其占到美国一级和二级债券ETF交易量的1/3, 2020年前六个月,调整后利润为63亿美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1000%。Coalition研究小组称,虽然几乎每个交易台都在2020年享受到了交易红利,但Jane Street上半年的收入相当于同期全球所有最大银行的固定收益、商品和货币交易收入总和的七分之一。在国内市场,虽然受到种种限制,也不妨碍这些海外对冲机构获利的能力,尤其是他们擅长的ETF和期货市场,基本是稳赚不赔的状态。”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门研究总监耿波坦言。赚钱“有方”和交易监控这些外资量化对冲基金为什么能够如此赚钱?业内人士给出了答案。首先是从外资的报价系统远快于国内系统,比如Jump Trading的报价数据处理能力应该和中资高频交易商有一个量级的区别,跟第二级大概有10倍差距。“为了获取最快的交易速度,早在2018年Jump Trading与Citadel等六家高频交易商联合架设了一条连接芝加哥与东京的海底光缆‘Go West’,以便更快地获得不同市场的期货报价,目前这条光纤已接入上海金桥数据中心。除了在物理设备上砸钱外,公司还不惜重金招聘世界级的专业科学家、数学家以及编程人员,2019年简街上海贸易公司就开出150万元+奖金的薪资招聘量化研究员,这只是公司内部相对比较基础的岗位。”耿波对本报记者透露。他进一步指出,从技术角度来看,Jane Street采用OCaml作为其唯一的编程语言,Jane Street的源代码有2500万行,大约是大型强子对撞机使用量的一半,因此他们的优势就在于比任何人都能更好地为流动性较差的ETF定价。“从全球范围来看,当然也包括中国资本市场上的ETF产品,Jane Street可以利用它最先进的编程技术给予投资产品定价,并进行报价和高频交易,那其他投资者只能跟着它的脚步走,如果它都不能获利,那整个市场基本也没有获利盘了。”耿波称。不过,太多高频的交易仍然被我国监管机构所限制。“什么是量化高频交易,以可转债为例,每天一次交易行为肯定不属于高频,但是身为量化机构,每天的操作肯定不止一次,同一个品种每天三到五次的交易行为,是属于正常的量化高频,再高的频次肯定会被监控,甚至要受到处罚。从去年到现在,行业内就有多家机构因为超高频交易而被警告或处罚。”许莹告诉本报记者。据了解,外资机构在国内市场赚钱,如果过分地利用高频交易赚取高额利润,也有被罚的例子。在2013年,由俄罗斯专业高频交易团队在中国注册的伊世顿贸易公司,通过当时的国内股指期货市场在2015年非法获利高达20多亿人民币;2015年,城堡基金在国内设立的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参与A股市场交易,最后因实际控制的账户频繁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涉嫌影响证券交易价格,被相关交易所限制交易,在缴纳巨额和解金后才达成行政和解。...
继多年前的Note7事件之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再次陷入风波。近期,大量用户反馈三星S20系列等产品无故出现白屏、竖线等屏幕故障,认为是官方品控问题,三星售后却反馈只能自费维修。然而,有用户发现在越南、印度等国家却有政策可以针对此问题免费更换屏幕,质疑三星此举是区别对待。实际上,三星区别对待中国市场不是第一次了——早年的Note7爆炸召回时起初就不包括中国市场;今年初新推出的三星S23系列的先行者计划福利,也是国外福利优于国内市场。如今,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常年低迷,在折叠屏领域虽然占据一席之地,但市场份额和排名也处于下降态势。随着国内厂商发力折叠屏,三星在折叠屏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保不住了。大规模故障,制造缺陷?贾明(化名)是三星手机的10年老粉丝,购买了多代三星S系列手机,但在三星S20系列上,却遇到了糟心事。他反馈称,三星S20系列存在着严重的设计缺陷,使用一段时间后,在未摔、未磕碰、未重压、未进水、未在极限条件环境下却出现了白屏故障,手机根本无法使用。在申请寄修后,客服虽然承认是普遍问题,但因为过了保修期,要求他自费维修。这让他难以接受,“这不是我人为损坏也不是手机进入淘汰期,明明就是设计缺陷还要消费者自己买单,这公道吗?”他认为,白屏故障不是概率性问题,而是产品本身的普遍性问题,是三星的产品设计问题。“三星一直以过保为由拒绝承担责任。要自己掏钱拿出去修,我还是10年老粉丝了,呵呵。”新浪科技发现,贾明的遭遇不是孤例,在黑猫投诉、三星官方社区、百度贴吧等平台上存在着大量类似的问题。图/盖乐世社区在三星盖乐世社区上,一位用户发布了《大家帮我喷垃圾三星 我要维权投诉》的主题帖。他指出,三星S20+买了不到2年,屏幕上就出现了两条竖线,去三星售后服务中心问了一下换屏幕要1700多块钱,但二手的也才1000多。“我要投诉,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对于该问题,社区客服回应称:“尊敬的三星用户,您好!抱歉给您带来不便了,您提供的反馈我们非常重视,您的问题可以拨打三星客服4008105858登记反馈处理。”有用户回帖,据说三星S20系列屏幕排线有严重问题,应该是“报废计划”设计过头了。本来计划可能5年排线损坏,但实际情况是基本2年左右就容易出现问题,2年又过了质保,官方又不管排线问题,一开口就是换屏幕。持此观点的用户不在少数。不少用户认为,这款产品是越南工厂代工,过保就白屏,手机本身就有质量问题。资料显示,2019年,三星电子正式宣布关闭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制造工厂。该工厂位于广东惠州,成立于1992年,这意味着三星彻底停止了在中国的手机生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三星将工厂迁移至越南、印度等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三星S20系列,三星S22系列,甚至是今年刚刚发布的三星S23系列都被指出存在屏幕问题。一位贴吧用户发帖称,她今年2月参加三星的先行者计划购买了三星S23系列,但刚收到货就发现迎着光屏幕右下角有凹陷,在向客服和线下维修沟通后得知,三星下发了内部文件通告,称是因为防水胶和面板粘接,会在特定角度或者光线条件下看见封装边缘的凹陷,属于正常现象,不能以质量问题和缺陷进行退换货。她并不接受所谓的“正常现象”的解释。“警告:这是通病,是越南三星工厂的制造缺陷。”她说。再次区别对待中国市场?让三星手机用户们不能接受的,不只是三星不对屏幕问题负责,还有三星的区别对待。据贾明称,他在与其他维权用户交流中发现,三星S20系列是全球性的,但三星却对中国用户和国外用户进行了区别对待。他们晒出的新闻和社区页面显示,在越南、印度,三星对此问题给出了免费换屏的政策,用户们的反馈也得到了处理。但在国内,他们的诉求却被忽视了。图/盖乐世社区“S20系列白屏三星国外都免费维修,却无视国内用户,国内外区别对待,这是忽悠我们中国消费者吗?”他说。在三星盖乐世社区上,也有不少用户对三星的区别对待提出质疑。一位用户发帖称,在向售后反馈屏幕问题后,专门负责售后的三星工作人员与自己取得联系,售后并未收到大规模出现“绿线”“白屏”的案例,三星中国也没有类似越南、印度免费为出现屏幕问题的S20用户免费换屏的相关的解决方案,想修就得自费。实际上,三星并不是第一次对中国用户区别对待了。2016年,三星Galaxy Note7手机才发布一个多月,在全球范围内就发生了30多起因电池缺陷造成的爆炸及起火事故。随后三星电子在全球启动了召回计划,但该计划并没有包含中国,给出的理由是中国销售的Note7手机采用了和国际版及韩版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并不存在爆炸风险,不用召回,并将在中国继续销售。这一偏颇的举措引起了中国消费者们的强烈不满,虽然后面几经交涉,三星才做出了召回的让步,但三星手机的口碑也因此一落千丈。今年初三星S23系列发布时,也出现了一些区别对待的政策。今年2月,三星Galaxy S23系列全球发布会召开的同时,三星启动了先行者计划,如果在2月14日之前全款预购三星新旗舰手机将会得到一定的福利。三星在九个国家为先行者计划提供了256GB版免费升级到512GB版的升级福利,其中德国、英国、法国、丹麦、新加坡、沙特六国的先行者计划还包括了把512GB版免费升级到1TB版。对比之下,参加先行者计划的中国用户的福利就显得寒酸了。要么得到一个蓝牙耳机,要么以旧换新补贴600块钱。活动不一样,福利价值也差了不少,参加先行者计划的中国用户直接炸了,不少三星铁粉以区别对待为由申请退货。国内市场份额持续低迷放眼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星多年来依旧保持出货量第一的位置。根据IDC报告显示,三星2022年手机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为21.6%,相较于2021年微增1.6%。虽然全球市场风采依旧,但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却不免失意。自Note7事件后,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便出现了雪崩。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近年来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长期徘徊在1%。三星屡次想要重返中国市场,但效果不佳。目前,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唯一的存在感可能就是折叠屏手机了。根据IDC公布的2022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榜单,华为凭借47.4%的市场份额,再次成为国内折叠屏手机的第一;排名第二的是三星,它的市场份额为16.5%,出货量约为54.45万台。在折叠屏手机领域,三星布局较早,并且拥有着大折叠和小折叠两条完善的产品线,这也是其能在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但三星正在失去在折叠屏手机上的先发优势。一是市场份额,2021年时三星在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份额为28.8%,排名第二,与2022年相比虽然排名不变,但市场份额接近腰斩;二是市场排名,IDC公布的2023年Q1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名被OPPO以35%的份额拿下,华为的市场份额是24.9%排在第二,而三星则滑落至第三名。由此可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发力折叠屏领域,三星的领先地位也岌岌可危。...
屡禁不止的黑心纸尿裤。人的一生从纸尿裤开始,从纸尿裤结束。而刘从海的纸尿裤工厂安置在黄河南岸的一侧大坝边上。他的工厂里,每天都忙碌地生产着数十万吨纸尿裤,2020年,刘从海的纸尿裤卖出去了2.5亿片。但悲伤的是,这些纸尿裤几乎没有回头客,因为有9成的纸尿裤都是被失禁的临终老人买去用的。淘宝天猫数据显示,光是2020年,淘系平台的成人纸尿裤销量就达到了20亿片。同年,我们的老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2.6亿,占总人口的将近两成。这2.6亿老人中,有相当数量长期瘫痪卧床、或者半失能的老人,他们难以自控的失禁都需要用成人纸尿裤来周全。这样一个隐秘的市场,2020年已经突破成为了一本百亿规模的低调生意。低渗透率的市场成人纸尿裤,也是脱胎于婴儿纸尿裤的。我们国家的纸尿裤行业起步算是比较晚,在外资入华之前,本土市场几乎毫无动静。直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第二次“主力婴儿潮”的新增人口已经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加之国民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很猛,又产生了第三次婴儿潮。不过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此次婴儿潮出生人口总量虽不及主力婴儿潮,但也有1.24亿,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10%。在纸尿裤出现之前,婴孩儿们用的都是家长们的自制尿布。把用过的旧床单按照想要的尺寸大小进行裁剪,剪好之后,在一端缝上两根绳子,到时候系在宝宝肚子上,便是包裹了几代人的简易尿布兜。为了迎接新出生的宝宝,一个家里往往要备上三四十条这样的尿布,才能勉强周转过来。大量的新生儿出生在了一个还在用尿布的国家,引来了外国资本的进入。1994年,隔壁日本研发的纸尿裤进入中国,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培育。进入 2000 年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健康、卫生、方便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开始逐渐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成人失禁用品才开始出现,至今二十年才发展到现有规模。成人纸尿裤的生意规模,挂钩于日渐增长的老年群体,甚至还有一部分女性群体。早在2010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就发布了一组数据,我国的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都保持着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多数量的老龄人口群体。以2021年为时间线划分,其中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概就有至少4400万人,比隔壁日本的整个老年人口数量都还要多出800万。加之我们国家超过三成的已婚育妇女,都因为生育的时候盆底肌受到损伤而存在程度各异的漏尿症状,轻者一旦咳嗽、大笑时就会尿失禁;重者一旦弯腰或者稍微提拉一下重物,甚至乎什么都不干,都会随时突发漏尿。成人纸尿裤,是他们唯一的解决方案。不过,虽然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成裤使用数量群体,我们的市场规模却连隔壁日本的一半都赶不上,甚至只有欧美市场的1/3,因为使用的渗透率实在太低了。根据GIR的相关行研数据来看,中国的成裤使用渗透率只有4%左右,而在日本能达到80%,足足相差了十几倍,在欧美的渗透率也有着60~70%上下。比起全世界12%的平均水平,我们的市场仍然处于萌芽初期,且在农村市场的渗透率甚至不足 1%。为什么我们的成裤渗透率如此之低,因为它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双重层面的阻碍成人纸尿裤跟婴儿纸尿裤有同样的特点,即使用者和购买者是分离的。失禁的老人只作为产品的使用者,而购买者往往是他们的子女或者配偶,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也几乎没有独立购买纸尿裤的能力。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消费决策在不使用产品的购买者身上,而使用的老人又鲜少说出自己的使用感受。不比年轻人偶尔用一次类似的产品,就可以把质量、使用感受、改进意见等清晰表达,我们采访了周围的老年人,才发现他们基本都是羞于启齿的。一个婴孩儿每2-3个小时便需要更换一次纸尿裤,一天下来需要消耗8-10次的更换量。而一个老人一天的用量很少超过一个婴孩儿的一般,每天消耗三四个纸尿裤,他们都会嫌多,因为这些纸尿裤都是亲人们为自己买的。只是为了降低更换频率,不少老人便会有意识地少活动少喝水。但是,少喝水带来的问题比漏尿更严重。科学数据证明,一个老人每天需最少摄入1500ml水,哪怕仅缺少350ml也会引发意识障碍。衰老的无力,失禁的羞耻,不能自理的屈辱,甚至死亡的威胁,和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恐惧……“无能为力只想少添一点麻烦”,是人性里最心酸最卑微的情绪之一。或许出于不想为子女或配偶添麻烦的心理,老人们总是认为,有的用便满足了,并不在乎要用太好的纸尿裤,甚至越便宜越好。即使是自己出资消费的老年人,成人纸尿裤的价格敏感度对他们来说也相当高。价格再低,也是许多老人们难以承受之重。因为成人纸尿裤的原料要求远没有婴儿纸尿裤那么高,大众主流价格带基本都在2元以下。一名长期使用纸尿裤的失能老人,按照最少每天3片左右计算,一个月也要用将近100片。花费最少也不会低于200元。然而根据一份民间机构调研报告来看,如果以世界银行的贫困线(1.9美元/天,相当于400元人民币/月)来看,我国还有23%的老年人达不到这一标准线,用不上纸尿裤。几毛钱的差价就能是一个硕大的漏斗,将许多不富裕的家庭刷了下去。因为成人纸尿裤的使用周期不像婴儿纸尿裤,只是短短的几年,而是从穿上的那一刻直到死亡。主观的心理层面与客观的价格层面,都是阻碍渗透率的两座大山。实际上成人纸尿裤已经要比婴儿纸尿裤便宜得多。诡异的是,虽然尺码更大的成裤价格远远赶不上婴裤,但商家又是要赚钱的。难以卖出高价的成人纸尿裤,需要产出利润,矛盾的背后甚至能拉出一条恐怖的黑色产业链。低成本的乱象成人纸尿裤的市场现状,一言以蔽之,无序竞争且唯低价是从。目前的电商平台上,只需稍一搜索,就能发现市面上大量充斥着一块出头甚至几毛钱一片成人纸尿裤。根据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透露,1.5元/片已经算是大众电商渠道里算是较为奢侈价格。不妨看看有人根据公开的资料算的一笔账。众所周知,仅平台佣金和最低限度的营销预算两项至少要占销售额的30%,即0.45元;电商平台上最畅销的产品规格为80片/箱,按快递12元/箱,平均到每片是0.15元的邮费,加之平均10%的增值税0.15元;即在电商渠道内按照能够盈利的最低成本核算,一片尿不湿的成本最高不能超过0.75元;而这0.75元需要包含:一切生产成本和生产厂家的利润等等。然而一片纸尿裤,最为核心的成本便是其中的“吸收芯体”,如果按照合规的产品原料计算,仅是吸收芯体的成本最少就需要0.5元,且还只是刚够检验合格的基本材质。其他材料即使按照最低但合格的质量采购价计算,其原材料的成本也不会比芯体更少。一片质量合规的成人纸尿裤成本是无论如何都会超出0.75元的,至少也要1元才能持平生产,甚至都赚不到钱。倒贴造富市场的事情商家自然不会做,但要盈利,价格又不能高,便只能在材料成本上做文章。2019年3月,海关总署查获了几批奇怪的走私物,其中有部分申报为"成人纸尿裤”的货物,这些货物包装凌乱,没有独立包装,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保质期,甚至有一些带有污渍和霉斑,还散发出阵阵熏人的恶臭。这些纸尿裤一部分来自于境外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物。主要来源于机器刚启动或者料件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次品(即机头料和扫地料),经有关部门初步鉴定,这些“成人纸尿裤"属于我国禁止进境的固体废物。更令人震惊的是,经过海关的缉私部门查明之后,发现是国内的进口企业将这些产自美国的固体废物,搬运到泰国进行二次加工和包装,然后再伪装成泰国生产的"成人纸尿裤”,再向海关申报进口;或者直接在国内某简陋工厂,进行分拣之后,又化身为电商平台上的“平价三无纸尿裤”,并以全新产品的身份进行公开销售。剩下一部分则更加直接,直接就是从欧美消费者手里回收来的被当成垃圾丢的纸尿裤。虽然在我们国家回收使用过的纸尿裤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但是在垃圾分类已经严格实行了多年的欧美国家甚至日本,想要单独回收纸尿裤并不是一件难事。这些“洋垃圾”摇身一变,便成了难以分辨的老人们日日穿在身上的成人纸尿裤。在2020年的3.15晚会中,同样也被曝出了成人纸尿裤中的黑色产业链:某些不法工厂利用散浆加工成“吸收芯体”,或者将散浆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卷浆按比例混合,每天的产量高达好几万片,其量之大令人心寒。根据市场标准价格,符合国家标准的卷浆,每吨成本在8000元左右,而这种工厂自行再生产的‘’黑心散浆‘’每吨成本最多只需要3000元左右,仅绒毛浆一项可节省0.22元/片,再加之“回收芯体”的成本缩减,其中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虽然一片看似只省几毛钱,但是一个厂子每年动辄上亿片的销量,获利一下变得相当可观。央视“3·15晚会”曝光画面截图写在最后曾有记者暗访的一家佰斯特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位于湖北仙桃,主要生产成人纸尿裤、床垫等,并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产品。便是利用散浆生产黑心成人纸尿裤出售,在被曝光之后该企业被连夜查封。然而搞笑的是,该涉事企业此前曾被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2016-2017年度湖北省“文明诚信私营企业”。更早还有在2017年时,当年的3.15晚会曝光了三家临沂郯城县成人纸尿裤的问题企业,其中一家叫,金得利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的企业,旗下还拥有者市面上销量很大的品牌。例如“帮宝乐”、“丽源”、“佳人之恋”等系列卫生用品,同样也是因为生产黑心纸尿裤而被查封。然而在事发两年之后,山东郯城金得利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又再次因为使用散浆被央视曝光。屡禁不止的黑心纸尿裤的流通,既离不开奸商逐利,也离不开消费者的盲目低价追求。老小之间消费理念的差异亦是无声的催化剂。毕竟,小时候父母一切都要给孩子用好的,等到自己老了,却只要便宜就好。参考文献1.2.5亿片成人纸尿裤背后的老年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2.老年经济:成人纸尿裤 银发经济第一站丨栈道研究3.【315爆料】央视315曝光的成人纸尿裤实际成本究竟多少?-网经社...
(原标题:开网约车都人满为患,折射出中国经济的真实现状)内容提要:1、硕士博士的保底岗位,每5个人中就有1个“新业态”劳动者;2、网约车也不一定是保底岗位,因为这个行业也高度饱和了;3、网约车的内卷,源于劳动力的增加与企业劳动岗位的持续性流失;4、当开网约车都人满为患时,意味着底层人自食其力的机会都被剥夺。一、硕士博士的保底岗位,每5个人中就有1个“新业态”劳动者31个月前《电商报》的这条消息,如果算是新闻,能够引起一部分人的惊讶,在摘下口罩的今天,类似硕士、博士送外卖、开网约车,就算不上什么新闻了。毕竟2021年4月28日的澎湃新闻都报道了, 曾经管理数十亿资金的北京华瑞星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无奈转型开滴滴了。全国总工会在2023年2月发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底全国4.02亿职工中,新业态灵活就业者8400万人。官方取名高大上的所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质上就是自带生产工具、997连轴转、没有社保医保、出工一天吃一天停工一天饿一天的依赖互联网平台派活的货拉拉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灵活就业群体。在一般人眼中以农民工或城镇未考上大学的男性青壮年为主的庞大灵活就业人员,实际上大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38.0%的网约车司机学历为大专及以上,某外卖平台送外卖的员工本科生占15%,硕士7%。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破产的私营业主、个体创业者、过了黄金就业年龄被辞退的企业白领甚至高管,也委身其中,以求得温饱。二、网约车也不一定是保底岗位,因为这个行业也高度饱和了不是我不明白,是这社会变化太快。澎湃新闻报道,2月23日,上海市政协举办了部分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与记者见面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要鼓励大学生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可倪闽景肯定未曾注意到,前几年失业、破产、找不到工作可以把送外卖、开网约车作为保底就业岗位的人们惊讶地发现,送外卖、开网约车也已经高度饱和,不是你想干就能干的了。以网约车为例。对网约车司机来说,如果一天跑不到200块钱,那就相当于白干。行业平均水平是单均20块钱左右,亦即每车每天必须跑到10单以上,司机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因为租车费用、充电与停车费用、保险费用、维护费用,每天需要150-200元。20单,网约车997可挣到相当于6000的月薪。 10单,就是网约车司机的生死线。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今年四月份,全国注册网约车230万台,订单数7.06亿单,单车日订单数已经下降到了10.2这种非常危险的水平。虽然取消口罩4个月了,人们出行非常自由无碍了。但网约车司机收入的平均水平只是一个仅能维持保本却挣不到一分钱工资的状态。为什么挣不到钱?出租车、网约车就像我们二三十年来持续超前投资创造的供给一样,太多了,严重超过市场需求了。根据交通部历年公布的数据,全国网约车注册数量从2019年4月份的71万辆快速增加到2023年4月份的230万辆,4年狂增224%,但单车日均订单却从4年前的39.5单一路下滑到10.2单,4年减少了75%。有人会认为网约车增加了,传统出租车会减少让出市场。这样的剧本在投资过剩的中国并不存在。根据交通部的数据,2010年中国巡游出租车122.6万辆,2022年增加到140.4万辆,增长了14.5%。出租车的日车均客运人数从2010年的77.4人次,下跌到2022年的53.8人次,下降了30.5%。出租车单价更低,费用更高。中国的城市客运交通工具有地铁、公交、巡游式出租车、网约车,最后还有自行车。当劳动者无法找到就业岗位时,城市客运行业可以提供的岗位就只有出租车和网约车了。但在中国式的超前投资和企业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的今天,网约车行业也卷到了不可能再新增哪怕一名司机的程度。失业中年再想去开网约车挣钱,这条路在这一刻已经被堵死了。因为各地纷纷出台指导性意见,不再招聘新的网约车司机。三、网约车的内卷,源于劳动力的增加与企业劳动岗位的持续性流失2022年中国第一次出现新增人口净减少,于是乎任泽平等很多人呼吁政府要采取措施提高生育率,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避免劳动力减少。但他们丝毫不关心,在我们的劳动力持续增加的同时,企业能够提供的劳动岗位,却在持续萎缩。2013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为38527万人,国有、集体和外资港澳台企业分别提供了2963和6931万个劳动岗位。到2021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为46773万人,增加了21.4%;但国有、集体单位提供的劳动岗位减少到2395万个,减少了19%;外资港澳台企业提供的劳动岗位减少到5895万个,减少了15%。劳动力在增加,企业能够提供的劳动岗位却在减少,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被迫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但是,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行当,社会需求却无法跟上灵活就业队伍的急剧扩大,结果就是人均收入减少,部分人甚至收入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从而失去了灵活就业的资格或勇气。反映在我们比较迟钝的失业率上,就是失业率特别是青年失业率的不断攀升。4年前的2019年3月,我们的城镇失业率为5%,2023年3月,城镇失业率增加到5.3%。4年前的2019年3月,我们的青年失业率为10.3%,2023年3月,青年失业率增加到19.6%。我们都知道,就业与物价,就是我们观察经济的两个眼睛。我们每每谈到货币宽松、超前投资、要维此一定的GDP增长率时,都会强调这是为了确保就业。但我们用相当于发达国家2倍的占GDP 40%的投资,却并未带来失业率的减少。2022年与2002年对比,我们流通中的货币M2增加了13.4倍,GDP增加了8.98倍,我们的失业率却从4%增加到5.3%;同期美国M2只增加了2.68倍,GDP只增加了1.33倍,但失业率却从5.8%下降到3.5%四、当开网约车都人满为患时,意味着底层人自食其力的机会都被剥夺在我们这个阶层日益固化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有人直播吃土,有人夜店撒钱;有人三代烟草,有人三代搬砖。平凡人想要翻身,机会少之又少。中国的底层人士其实要求很低。他们没有职业规划,只需要一个凭自己的劳动赚取一份收入的机会;他们缺乏斗志和野心,只希望过着温饱与平淡;他们从不梦想央国政,能打一份工,送个外卖,摆个摊,都属于幸运了。人生就是如此,越往上路越宽,越往下路越窄。底层人的生存难题一直是社会中的重要问题。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以便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和稳定。我们在构建宏大叙事,编制宏大规划的时候,真的应该好好想想,我们之前为了增加就业所做的增加货币投放、增加债务负担,不断超前投资的努力,回过头来发现居然减少了就业,是不是应该发现此路不通了?是不是应该换个玩法了?当送外卖、开网约车都人满为患时,意味着底层人自食其力的机会都被大水漫灌的资金和超前的投资所剥夺。当他们因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而绝望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会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