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株式会社瑞穗金融集团旗下,株式会社瑞穗银行发布「关于即将上线的手机二维码支付服务“J-Coin Pay”」上线预告,由近60所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银行系统数字货币平台”,将于2019年3月开始提供名为“J-Coin Pay”的手机二维码支付服务。据公告显示,“J-Coin Pay”除可以完成“转账”、“请求转账”、“支付”等操作外,还提供相关金融机构的帐户存取款服务。用户只需使用app,即可随时随地免费享受上述服务。“J-Coin Pay”的目标是瑞穗银行积极响应日本“去现金化”国策,实现“随时随地”——均匀覆盖大都市与周边地区、大型连锁店与中小店铺,保证“人人可用”——只要拥有金融机构账户即可利用、外国游客亦可通过账户联动使用,做到“处处可用”——同时支持对店支付和对人转账、支持不同金融机构间的转账。应用3月1日起同时在ios与安卓平台上线。瑞穗银行账户的注册服务也将同时开始。其他金融机构的注册服务将于3月25日开始陆续开放。日本国内媒体也如打了鸡血一样,不断实时播报参与项目新的金融机构动态。据日本经济新闻网最新消息,目前已有近60所已确定机构与更多加商谈中的机构。支付宝借区块链在日本腾空而起,成瑞穗合作伙伴在公告中,最让人震惊的是,瑞穗作为日本金融机构,第一次在公告中宣布与支付宝合作,同时,预计将在未来针对如下几点进行业务拓展:1.与银联、支付宝等合作,以亚洲地区为中心扩展国际业务。2.向“企业-个人”这一领域扩展业务,以成为银行系统的通用数字货币为目标。链得得在之前的文章中早就提到过,支付宝或许真的能成为此次区块链大潮中收获最大的中国企业之一。日本金融体系中这种“一对一”的独占性,把包括Apple Pay、PayPal等国际性金融支付平台全都排除在外。不过,链得得驻日研究员认为,此次让人振奋合作中,支付宝可能只是瑞穗的小妾,并非联姻正室。千呼万唤的J-Coin究竟是什么?对于备受争议的J-Coin,各大媒体多有误解。链得得曾在之前的报道中多次提到,J-Coin很容易被国内币圈误解为稳定币的属性。那么,这个开发了近3年却毫无进展的J-Coin到底是什么?2016年12月,瑞惠与软银共同出资成立了J.Score,主要使用AI和大数据,开拓新市场和用户。半年后,2017年7月10日,瑞穗发布公告称,WiL LLC.集团出资建立的「Blue Lab」开始大力挺进数字货币行业,当年该团队只有20人,主要是围绕海外蓬勃发展的决算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金融科技为主的实用研究。该项目的参照物是瑞士银行巨头SEB银行主导的,以智能手机结算为目标的「SWISH」项目。随后「Blue Lab」投资方中,瑞穗银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日本損害保険日本兴亚株式会社、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农林中央金库、丸红株式会社、三井住友信托银行株式会社等相继入资。其主要项目就是这个「J-Coin构想」,2018年5月就开始预备发行所谓的“稳定币”J-Coin,1Coin=1日元。而发行主体,就是日本的金融3巨头:瑞穗银行(简称MHBK)、三井住友银行(简称SMBC)和三菱UFG银行(简称MUFG ),该项目受到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并着手干预推广。(得得科普:日本金融体系中,比较有实力的金融巨头在90年代的经济泡沫后,原有在战后形成的“都银13行”(13家都市银行)与“大手20行”(20家大型银行)为了改善体质、削减成本及增加竞争力,开始不断合并重组,在2006年逐渐形成了2大主要金融集团,一是4大銀行:三菱東京UFJ銀行、みずほ銀行、三井住友銀行、りそな銀行);第二就是日本3大金融集团:三菱東京UFJ銀行、みずほ銀行、三井住友銀行,均为都市银行。)因为日本作为G20的东道主,且在2020年迎来第二次奥运会,这种线上支付系统与出入金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再加上,日本近几年大力宣传的“5.0社会”中,无现金无纸币国策,让数字货币赚足了眼球。(想了解日本的“未来投資戦略 2017–—为实现社会5.0的改革措施”,可点击链接查看链得得独家报道专题日本)而无现金化的第一步,并不是区块链技术下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而是打通全国统一的二维码支付。SBI集团数据显示,目前日本国内各自为政的地方性电子币就有200多种,为了打通这些各自为政的电子货币系统,统一规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链得得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指出,支付功能是日本数字货币的源动力。现在日本智能手机支付市场,除了这个新开发的J-Coin Pay,还有社交切入的LINE Pay,电商切入的乐天Pay,雅虎和软银共同开发的Pay Pay等。技术上走出第一步的就是日本3大金融集团,规范扫码支付后,这个项目的参与方却是貌合神离,各怀心思。貌合神离的3大金融集团其中,J-Coin主参与方三菱UFG银行算是较早在区块链布局的大公司,2015年三菱UFJ使用区块链(分布式台账)技术,发布了“MUFG Coin”的虚拟货币,但是MUFG Coin与瑞穗规划的电子货币并不一样,将在下文介绍。三菱UFG也积极参加日本金融厅的区块链各项试验。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切入点也完全不一样,虽然也参与上文的二维码支付技术开发,却背地里直接与GMO Pay合作,打通线下门店以及电子货币结算业务系统。众所周知,GMO有自己的虚拟货币交易所,作为日本虚拟货币持牌交易所,GMO与金融银行巨头的三井住友联合,也是不可小觑。数字化后还有一个魅力就是,消费者个人消费行为的可视化。这对于小商品企业来说,简直是业务开展的神来之笔。所以未来,银行和企业以何种形态合作,也会各有千秋。不过,其中消费者隐私也是日本市场最担忧的问题。果不其然,1月底,3大金融集团宣布手机号码转账实验中止,三家银行均表示,目前主要着重在本公司自己开发的服务上,没有必要三家联合开发。“合资企业是它们各自努力的复制品,因此没有必要继续下去。”当时的技术开发全部由富士通接洽,富士通还在开发用于点对点汇款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但是一直以来进展不大。所以,瑞穗需要外援,它第一个找的是日韩最大的社交媒体LINE。瑞穗联姻对象开始是LINE瑞穗金融集团(FG)在去年12月底宣布,将会在3月发布J-Coin,而且,公司在11月与目前日韩最大的社交媒体LINE合作,共同出资建立一个新的银行「LINE银行」,用以实现这种新的数字货币的存储、支付等。具体可参看【链得得独家】瑞穗联合60家日本银行推出J币,欲干掉支付宝与微信。该计划被称为「J-Coin构想」,当时的预测是地方银行至少有60家以上参与该项目落地。但是,在1月8日,瑞穗FG社长坂井辰史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网采访时,表达了瑞穗的布局野心。他表示,目前与LINE的合作并没有中止,LINE主要是有目前虚拟世界中最大的受众,也是数字金融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所以剑指2020年的合作项目中,瑞穗主要是助手。他表示并不担心LINE手握数据,占领主导权。数字商务BtoC模式中,收益源泉大头在于B端,而B端是瑞穗的强项,我们建立的是ONE-ONE(一对一)关系。而且他表示,在「J-Coin构想」项目以后,并不看好与三井住友银行和三菱UFJ银行的ATM机打通。但是,一个统一共识是,加盟店的迅速落地是数字货币普及的关键,目前J-Coin公布的保有用户至少是5600万个银行账户,这也是瑞惠现在的银行账户数。如果拉进来LINE的7900万人的用户和130万的加盟店,市场占有率可以直接成为日本第一。瑞穗的目标是近几年至少发展30万个门店,650万名新用户。而支付宝,在日本的实体店布局并不亚于LINE支付,无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商户布局,支付宝在数量上绝对不比日韩最大的社交媒体LINE逊色。因此,瑞穗需要支付宝。支付宝可能只是瑞穗的过墙梯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2016年以来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让日本市场大为震惊,日本银行协会纷纷组织人员学习,对支付宝、微信进行调研。然而支付宝终究是最先登陆日本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日本三大便利店 7-11、罗森和全家都已全面接入支付宝;日本肯德基等国际性门店也都加入,接入支付宝的日本机场已达到 22 家。截止2017年底,支付宝在日本签约的店家已达4.5万家。支付宝在日本成效初起。可是,支付宝并不是瑞穗的主要合作伙伴,只是开拓市场的一枚棋子。真正涉及到区块链技术方面的东西,如日本金融厅已经在主导的区块链技术活用实证实验,在技术上就不会依赖其他企业,尤其是外企和初创公司的解决方案。据日本全国银行协会在第6次「决算高度化官民推进会议」中提出的数据显示,2017年10月日本全国银行协会设立的「区块链合作平台」项目中,日本银行网络理事中的9大银行,目前初步实现了协会自己发布的数字货币交易转账和及时支付功能。根据同上资料显示,2018年7月到11月,日本的贸易信息方面的区块链技术落地,也是在新加坡和泰国实验完成。在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上,瑞穗并对支付宝存在依赖和期待,现有用户存量和使用场景的立即对接,才是瑞穗在过渡时期利益最大化的合作需求。...
摘要:这不是一个价值65亿的生意,而是一个无尽的黑洞。作为春节期间促进亲戚朋友间情感交流的传统活动,打麻将斗地主一直深受我国人民喜爱。不过据硬糖君观察,即便是硬糖君老家那种河北小城,线上棋牌也正迅速席卷,极大挤占了线下棋牌的生存空间——家里的长辈,可能比你更沉迷手机。通过微信群呼朋引伴的约牌,既突破了线下棋牌的时间空间限制,可以一旦有空闲就在群里吆喝“开工”。又能仍然和本地熟人切磋技艺,不仅没有网友的生疏感,还完美解决了各地区麻友因为规则不同的撕逼问题。这或许也能另类解释关于棋牌的收购,为何总是在冬季。春节前(2月1日),昆仑万维发布公告,拟以作价22.75亿收购闲徕互娱余下的35%股权,收购完成后,闲徕互娱将成为上市公司昆仑万维的全资子公司。春节后(2月12日),证监会第三次下发说明函,要求上市公司说明此次收购案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对比前次收购的大幅溢价是否合理。此次收购案中,作为标的公司的闲徕互娱整体作价65亿。然而仅在3个月前,2018年11月的一次股权转让中,闲徕互娱的整体作价才只有32亿而已。3个月价格翻倍,莫非是打麻将、斗地主之外,又崛起了棋牌第三巨头?事实上,自2016年12月上市游戏公司昆仑万维公布收购互联网棋牌公司闲徕互娱以来,围绕其产品模式是否涉赌、是否具有传销性质的争论就不绝于耳。闲徕互娱的主营业务是地方棋牌。国人的小赌怡情,一次次被澳门、首尔、济州岛、老挝、柬埔寨建起的赌场所证明。根本无所谓大数定理,我国赌民千百年来都固执的相信赌博这项体育运动存在着技术和经验。因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地方棋牌的兴起也就不难理解。它提供了最贴近老百姓赌博经验的玩法,并迅速下沉到了三四线城市。谁说三四线城市没有消费力?闲徕互娱开业仅8个月,就在2016年11月以总资产4.1亿、净资产1.6亿,整体作价20亿卖出控股权,其创始人套现17亿潇洒离场。而地方棋牌的故事,纵使被监管层风吹雨打,仍如火如荼。现金奶牛有多猛从昆仑万维的财报数据看,闲徕互娱在2018年前三季度贡献了昆仑万维70%的净利润。闲徕互娱在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12.2亿,其中净利润达到了惊人的9.38亿,净利率接近80%。要知道,在A股上市的大部分公司,净利率大多只能维持在20%上下。足可见,地方棋牌简直是可以跟小罐茶一教高下、与微商面膜同台竞技的的实力派业务。是不是棋牌就都很能打?那就错了。同为经营棋牌类业务的上市公司姚记扑克就显得相形见拙。这家以经营棋牌制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营收为5.32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7684万元,净利率只有14.4%,与闲徕互娱的吸金能力相距千里。看来在国内,造扑克牌的生存环境远远不如开在线棋牌室的。在此次的收购邀约中,转让方新余灿金也做出了业绩承诺。据悉,新余灿金承诺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年度净利润将分别达到9.18亿元、10亿元、11亿元。就是说,未来三年,闲徕互娱还要做一头能赚30个亿的标兵现金奶牛。闲徕互娱为什么这么赚钱?在昆仑万维回复证监会的回复函中,我们大概可以初窥门道。在未来三年的财务预测表中,以2019年为例,闲徕互娱预计能从麻将类业务中净收14亿流水。而成本预测中,其营业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销售成本占总成本的8.5%,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20.3%,其余支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硬糖君都忍不住眼红心热,这简直就是一门挣卖白面的钱、操卖白菜的心的好买卖!这样的好买卖究竟是怎么运转的呢?那就必须先梳理下中国棋牌的发展历程。从1998年,联众开启了棋牌互联网化;2004年,畅唐网络的开发同城游,开启了地方化棋牌游戏之路;2007年,竞技世界开启了比赛模式;2015年,闲徕互娱开创了房卡模式,延续至今。总体来说,中国棋牌的发展方向就是从休闲到重度、从大众到圈子。而房卡模式下所衍生出的类似微商的多级代理推广返利结构,也成为了催生这一市场快速发育的强心剂。所谓房卡模式,就是基于熟人关系开房组局进行游戏。因此,其在推广方式上面并不是沿用传统网游铺天盖地的宣传形式,在运营推广中发挥最大作用的是房卡棋牌游戏代理商。这不仅节省了巨额的线上买量成本,也极大刺激了代理商的劳动积极性。在这一体系下,地方棋牌就是一个熟人拉熟人的类似传销模式的推广过程。也正因如此,在回复函中,昆仑万维才会列举房卡消耗情况,试图以此划清与传销模式的界限。代理商通常会以相当于5折甚至更低的价格从游戏开发商手中拿到房卡,然后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加价卖给用户。作为棋局组织者和实际销售者,代理商会努力撮合成局以消耗更多的房卡。而各个地方、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紧密的社会关系网,正为此提供了便捷的土壤。对于赌徒来说,能赌就行。他们并不在乎究竟是在家里躲着赌,还是拿手机在网上赌,这不重要。乱象、政策与对策2018年6月,文化部下发了史上最严的针对棋牌监管的机要通知。这张被业内戏称为“你最不想看到的棋牌新政”中,明确提出了各类要求:不仅要求及时制止牌类网络游戏涉赌苗头性问题,目标直指游戏内俱乐部、战队、公会等特定群体内部对局;还将严查棋牌产品最主要的几个传播渠道,如微信、贴吧、微博等,现金或大额实物回兑、与“币商”勾连提供积分变现渠道、平台抽水等行为都将受到特别关注;同时,违法成本也会进一步提高。违法犯罪单位除了吊销营业执照,还将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违法个人将禁止继续参与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专项行动持续至同年7月31日。不过,除了波及到部分亲自下场参与坐庄的开发商外,对于老老实实卖房卡的公司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在此之后,昆仑万维仍然持续进行着收购闲徕互娱股权的操作。从诞生之日起,房卡模式就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异类。硬糖君接触过的几个经营地方棋牌业务的开发商老板们,既不敢拿自己的名字注册公司法人,也不敢轻易暴露财务情况。毕竟,这门净利率超过75%的生意,有太多人眼红了。在这个江湖中,不仅存在着高额返利扰乱市场的行为,甚至竞争对手间恶意流量攻击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在竞争激烈的地方市场,投入最大的不是推广、不是运营,反倒是花费巨资购买相关防护服务。恶意竞争下,互相派遣技术人员潜入对方公司从事商业间谍的狗血闹剧,也曾不止一次在地方棋牌公司上演。有人算过一笔细账:根据掌握的数据,房卡棋牌的斗地主人均消费3~5元/日,麻将6~10元/日;一个县城按照100万常驻人口计算,年龄在20~40岁间的占4/9这个均值计算,潜在的适龄用户为44万左右;如果按照一个较为理想的转化率,比如5%计算,则注册用户在2.2万左右;再按照15%的活跃用户转化率计算,则日活跃用户为3300人左右。那么可以得出,在一个县级市场,地方棋牌月营收理论上的最低值在29万。而中国,目前有1347个县。硬糖君再按闲徕互娱2019年预测财务数据算笔账。它的麻将类营收为14亿,按每张房卡3块钱可以玩8局计算,可以开37亿局;按每局3分钟计算,要玩1.85亿小时。这背后,是多么庞大的一个DAU在支撑?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互联网棋牌市场。一场必定会输的豪赌虽然从目前的法律层面上,房卡模式的地方棋牌业务干净得无懈可击。但所有人都知道,在监管不到的微信群里,在37亿局麻将背后,在一年14亿营收下面,到底潜藏着一个多么庞大的现金怪物。在给证监会的回复函中,昆仑万维表示:“假设有在游戏终结之后利用游戏的评分作为依据进行游戏外的结算,该行为的责任应当由结算的发起者或者参与者承担,闲徕互娱无需承担任何责任。闲徕互娱在游戏中并未提供支付、转账功能,同时还在游戏明显处提示、引导、警告玩家切勿参与类似活动…麻将作为中国传统游戏,本身并非为赌博而生,而是群众消遣娱乐的手段,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因此设计麻将作为网络游戏的载体,并不当然具有赌博、开设赌场的性质;其次,该游戏中并不具有金钱交易的功能,其采用的游戏计分方式,是麻将游戏规则在网络上的自然反映,和线下麻将不存在区别,且游戏过程中,计分并不能兑换为流通货币或者可以交换为流通货币的虚拟货币。”这一番说辞,也像极了当年快播案中辩方所此观点:即工具没有倾向性。作为平台工具,快播无罪,责任在使用工具传看毛片的人。当然,快播之结局,也已经尘埃落定。回到开头,当硬糖君所接触的经营地方棋牌的开发商都不敢用自己的身份注册法人时,地方棋牌到底要不要管,到底是否需要遏制,其答案也已经昭然若揭了。这不是一个价值65亿的生意,而是一个无尽的黑洞。...
早在2015年5月1日,我们国家开始实施《存款保险条例》。条例规定:同一存款人,同一家投保机构,限额赔付,最高50万元。存款保险制度是允许银行破产倒闭,警告银行不要乱经营,出了问题是要自己负责的。同时,也提醒储户,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类理财产品不受法律保护,国家是不会再给你兜底了。按照这个《条例》,如果某储户在一家金融机构存款60万,遇到这家银行倒闭,银行会先赔给储户50万元,而剩下的10万元+2万元利息,银行会在清算财产中进行赔偿,如果银行清算财产可以赔偿50%,那么,储户只能拿到6万元,剩下的6万元将难以获得赔偿。过去,我们经常听到国外某大型银行要倒闭,但很少听说国内银行有倒闭的事件。而在历史上还真发生过两次金融机构破产的案例:一次是1998年的海南发展银行,另外一次是2012年河北省肃宁县的尚村农信社破产。这两次均有国家来兜底赔付给各位储户。而我们重提旧事就是想说明,中小银行和农信社还是有可能破产的,只是概率相当的低而已。迄今为止,银行有三类投资品种,第一类是受到《存款保险条例》保护的银行存款,第二类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第三类是银行代销理财和保险产品。《存款保险条件》推出后。意味着,国家只对50万以内的存款进行兜底,其他的理财产品(包括自营理财、代销基金和保险)是不会进行赔付的。现在问题来了,银行可以破产倒闭,而钱放在家中又觉得不安全,那我们该怎么应对呢?首先,对于绝大多数储户来说,存款不会超过50万,即使银行倒闭或破产,都不会影响到你的资金安全。而影响到资金安全的主要还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方面。如果国家要求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就要明白,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再者,拥有大量资金的储户也不必担心,现在银行虽然可以破产倒闭,只要别把所有的资金都存在一家银行,“鸡蛋不要放在一个蓝子里”,国家对50万以下的储户资金还是有保护的。如果你有60万资金,可以分存二三家银行,这样单家银行的存款就不会超过50万。最后,把钱存银行,别存规模很小的金融机构,尽管这些地方开出的利率比较高。最好还是选择四大国有银行或已上市的股份制中小银行。这样的银行虽然存在不良资产率在不断上升的问题,但是不会轻易破产的。因为如果真的破产就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了。国家允许银行破产,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主要是警告银行不要糊乱经营,出了问题是要自己负责的。但同时对中小储户还是有所保障的。所以,也不必看到该《条例》就闻之色变。对于储户来说,只要把自己的资金分散存储,选择有实力的大银行存款,并且知道理财产品国家已经不再为其兜底的事情就可以了。...
今年1月底,A股的上市公司集体爆雷的阴影刚刚被上证指数的周线7连阳抚平。周四美股盘后,美国第三大食品巨头卡夫亨氏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同时还披露对旗下卡夫(Kraft)和Oscar Mayer两个知名品牌进行了高达1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34亿元)的大手笔商誉减值。受其商誉减值的拖累,其第四季度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为-126.08亿美元,下降幅度达257.6%。此消息一出,卡夫亨氏美东时间22日暴跌27.46%。而作为卡夫亨氏的第一大股东巴菲特,单日账面价值缩水43亿美元,近300亿人民币。根据万得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年底,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目前持有3.26亿股,占总股数的26.7%。作为美国第三大食品巨头,卡夫亨氏旗下拥有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饼干,饮料等食品品牌。例如亨氏番茄酱,卡夫芝士等。此前,媒体曾报道,巴菲特一天喝5罐可口可乐,早上用奥利奥当早餐。奥利奥就曾是卡夫旗下的一个品牌。正因为巴菲特对高糖食品的偏爱,他多年来都大量持有可口可乐和卡夫亨氏的大量股票。即使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持仓中,巴菲特对可口可乐、卡夫亨氏也是一股未减。然而财报显示,卡夫亨氏2018年净销售额为262.59亿美元,同比增长0.67%。2018年第四季度,卡夫亨氏净销售额为68.9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7%。受商誉减值的影响,卡夫亨氏公司归属普通股股东当季净亏损126.08亿美元,每股摊薄亏损10.34美元。此外,卡夫亨氏公司还披露,公司于2018年10月收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票,涉及对公司采购领域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的调查。卡夫亨氏调查后发现,公司在四季度的产品销售成本增加了2500万美元。虽然卡夫亨氏强调,这对当期和往期财报均无影响。但是华尔街人士纷纷表示担忧"如果卡夫亨氏不能管理这些品牌,他可能无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食品市场中笑到最后"。纵然有股神巴菲特加持,华尔街仍然纷纷看衰卡夫亨氏。可口可乐创下10年最大跌幅北京时间2月14日晚间,可口可乐公布了2018年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四季度可口可乐公司实现净营收71亿美元,同比下降5.5%;实现净利润9.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2018财年全年净营收达318.5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54.1亿美元下降10%;净利润64.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83亿美元大涨405%。由于可口可乐对其2019年盈利预期悲观,叠加12月美国零售数据大跌,2月14日可口可乐股价开盘跌超6%;日内跌幅一度达到8.6%,创2008年以来最大盘中跌幅;当日跌8.44%报45.59美元,创2008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作为可口可乐的长期钟情者,巴菲特在四季度依然坚定持有可口可乐股票,未有调仓动作。截至2018年末,可口可乐为巴菲特第四大重仓股,持股规模4亿股,持股市值约189.4亿美元。巴菲特曾"踩雷"苹果从2016年苹果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之后,外界就预测苹果神话出现了转折点。而巴菲特却一反常态购入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在此之前他曾说过:在没有弄明白之前永远不会购买科技股。当时苹果股价已经处于高位水平,巴菲特不断加仓成为苹果的第二大股东之后,市场也一度怀疑巴菲特可能是“人老糊涂了”!股神的加持以及业绩的向好,苹果公司在2018年10月股价一路上扬,突破了一万亿市值,成为了全球首个突破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一时间,市场又对巴菲特敬佩不已起来。2018年,第四季度,美国科技股集体跳水,苹果也不例外。从最高点500多亿的市值到2019年年初的360亿市值,人们开始担心,短短几个月在苹果这一只股票上,股神的账面价值又缩水了200亿美元。然而,不久前,F13文件中显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去年第四季度持有的苹果股份从2.525亿股降到2.496亿股,总共减持289万股。伯克希尔随后表示,巴菲特没有出售自己管理的任何苹果股票,公司另一名经理出售了部分苹果持仓。但是,苹果股价在上季度下滑了30%,伯克希尔的持仓价值也从570亿美元跌至不到400亿美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2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显示,住建部组织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工程规范住宅规范,在征求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意见的同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3月15日。此次38项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中,包括了《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住宅规范》”),全文约3.1万字。《住宅规范》指出,这一住宅项目规范是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障住宅项目安全、适用、宜居、绿色和耐久,规范住宅项目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及技术措施而制定。住宅项目建设、使用和维护必须遵守本规范。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澎湃新闻注意到,《住宅规范》第二部分2.4.6条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也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房屋应由套内面积来进行交易。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出台这一规定主要是因为:本条是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关系到每个住宅用户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住宅建筑主要以建筑面积进行交易,这样会出现同一项目的建筑面积相同而套内使用面积不同的问题,以此加剧“公摊面积伤民”的矛盾。2018年,有关住房公摊面积曾经引发广泛讨论。2018年7月,“瞭望智库”微信公号发表文章谈到:提到公摊面积,几乎每个购房者都有一肚子的抱怨——花了100平米的钱,却只买到一个70平米左右的房!2018年8月,新华社对此发表评论《买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公摊面积"让我们很受伤!》指出,诚然,公摊面积问题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长期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值得注意的是,公摊面积缺少标准、管理混乱,不仅会让消费者在购房时需支付更多房款,更使之在未来要支出物业费、取暖费等更多成本。而随着房屋精装修政策乃至未来房地产税出台,购房者遭遇到的问题还将进一步加剧,产生的各类矛盾也将愈发尖锐。2018年9月14日,新华社发表调查文章《买100平米得70平米:公摊面积7大乱象》指出,在当前全国房价企稳的情况下,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获利,频频打起住房公摊面积的主意,“买100平方米得70方米”,个别商品房公摊面积比例甚至超过50%。记者采访了解到,公摊面积“猫腻”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居住获得感。部分业内专家认为,公摊面积是房地产市场“最不透明的一项指标”,由此导致的房屋买卖纠纷及服务收费争议由来已久。他们建议,从制度上堵住现行法规漏洞,考虑适时引入国际通行的以套内面积为单位的房屋计价体系。新华社文章指出,调研显示:国际通行的房屋交易计价单位多为所见即所得的套内面积,国内对此虽无统一规定,实际操作中却普遍采用建筑面积计价。但时至今日,都无法律法规对“公摊面积”做出明确约束。取消公摊:重庆已经执行17年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严格来说,房产税按套内面积征收引发民怨较小。从更长远的观点看,未来要建设开放式街区小区环境,公共通道部分该如何征税,会否增加公摊面积,如何缓解社会矛盾,都值得深思。除了官方,一些业内人士也开始呼吁按套内面积计算。2月22日,据中山日报报道,广东省中山市政协委员钟国平建议,对商品住房销售进行立法,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明确商品住房按套内面积进行销售,并将此规定纳入住房销售合同。实际上,早在2002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就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首次对商品房的计价方式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2002年6月,重庆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要求: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商品房权证应当载明共用部位及设施。该条例于当年8月1日施行,宣告重庆在全国率先强制施行商品房销售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政策,不按这一计价依据销售的开发商,将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商品房交易金额5%~10%的罚款。谈及重庆为何要做强制改革商品房计价方式的“先驱”,时任重庆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场处处长曾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最大的目的在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购房,最大限度地减少房地产交易纠纷,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四层楼以上应安装电梯除了按套内计算面积之外,《住宅规范》还对未来的住宅电梯安装提出明确规定,《住宅规范》提出,四层及四层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9米的新建住宅建筑应设电梯,且应在设有户门和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具体而言,每个设置电梯的居住单元应至少设有1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且电梯轿厢尺寸不应小于为1.50米×1.60米,轿厢门净宽不应小于0.90米。2018年6月13日,北京莲花池西里6号院4栋老楼装电梯平层入户。 视觉中国 资料图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居住单元设置电梯不应少于2台,其中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不应少于1台。对于既有住宅建筑,要求加装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300千克,轿厢门净宽度不应小于0.80米。新建住宅要全装修交付《住宅规范》提出,城镇新建住宅全装修交付,即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给水排水、供暖、通风和空调、燃气、照明供电等系统基本安装到位,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毕,达到基本使用标准。同时,住宅交付时应当具备接通水、电、燃气、暖气等条件,配套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安全防护设施验收合格。同时,《住宅规范》对房屋验收交付给出了详细的标准。如对放水工程要求,防水墙、地面无渗漏、无积水;抹灰顶面的要求则是,粘结牢固,无空鼓,表面平整、洁净,无裂缝,无爆灰等等。...
2017年10月,江苏中超集团将所持中超控股29%股份转让给深圳鑫腾华,并做出长达5年的业绩承诺,这是A股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对赌式卖壳”第一例。中超控股实际控制人杨飞当时不会想到的是,一年之后双方即陷入纷争,对市场起到了如此强烈的警示意义。中超控股并非孤例,前有*ST哈空未能成行的对赌卖壳,后又有合力泰、松发股份、喜临门、智慧松德等在控股权转让协议中加入对赌条款。一则最新的案例是,棕榈股份控股股东日前转让大部分股份,协议中承诺若上市公司连续亏损则向受让方赔偿。此外,华夏幸福控股股东向中国平安转让股份,虽未涉及控制权变更,但设置了业绩对赌。对赌式卖壳,在这资本的游戏里,又有谁能真正的掌控全局?先例2017年10月10日晚间,中超控股公告,控股股东江苏中超集团向深圳市鑫腾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鑫腾华”)协议转让3.6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交易总价19.08亿元。交易完成后,中超控股的控股股东由江苏中超集团变更为深圳鑫腾华,实际控制人由杨飞变更为黄锦光。江苏中超集团并非完全退出,即使上述交易完成,其仍将持股8.76%。当时,双方约定,股份转让分两期进行,先交割20%,再交割9%。一般来说,控股权转让会存在溢价。但此次转让,江苏中超集团的卖出价低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8%,属于少见的折价转让。更罕见的是,江苏中超集团做出了长达5年的业绩承诺,A股首例公开披露的对赌式卖壳就此诞生。当时,江苏中超集团承诺,中超控股2018年~2022年度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9000万元、9675万元、1.04亿元、1.12亿元和1.2亿元,逐年增长率为7.5%。若任一年度未达到承诺净利润数,中超集团应以现金方式向中超控股补足差额;若超额完成,中超控股则需向江苏中超集团进行奖励,金额为超出部分的50%。“补偿+奖励”的双向对赌模式一出,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之后,因深圳鑫腾华未足额支付尾款,双方闹掰,如今已经对簿公堂。其实在中超控股之前,*ST哈空的卖壳方案中即有对公司业绩的要求,不过最终未能成行,二者在对赌设计上也截然不同。2017年1月,*ST哈空(时名:哈空调)公告,黑龙江省国资委已经原则同意哈工投集团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所持25%股份,哈工投集团也明确提出了拟受让方需满足的重重条件。此番转让若能完成,哈工投集团持股比例降至9.03%,受让方将成为*ST哈空新的控股股东。哈工投集团为拟受让方设置了重重条件及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加入了业绩对赌条款。哈工投集团要求拟受让方确保上市公司2017年至2019年空调主业实现营业收入累计不少于20亿元、净利润累计不少于6000万元。如果未实现承诺的净利润业绩,拟受让方需向哈工投集团补偿差额。在回复交易所问询时,哈工投集团透露转让股份的原因是公司经营业绩不理想,迫切需要引进实力强劲的新控股方,设置业绩对赌的考虑则是为了扭转经营困境以及让受让方付出更高的成本。其后,杭州锦江集团成为中标方,但最终却因双方未就相关条款和投标承诺的相关事项达成一致,控股权转让事项终止。后来,哈工投集团曾二度公开征集受让方,但直至征集期届满,也未能如愿。*ST哈空控股权转让中的对赌条款,也就未能实际落地。频现2018年A股市场出现了多起对赌式卖壳的案例,包括合力泰、松发股份、智慧松德、喜临门等。2018年10月,合力泰原控股股东文开福及相关股东合计将15%的股份转让给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同时文开福同意过户起5年内,将其所持剩余股份的表决权独家、无偿且不可撤销地委托受让方行使。因此,交易完成后,福建电子信息集团拥有合力泰表决权达到29.79%,成为新的控股股东,福建省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文开福承诺,在受让方不干预公司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合力泰2018年度~2020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56亿元、14.92亿元和16.11亿元;若超额完成,对核心经营团队进行奖励。2018年8月,松发股份原控股股东、实控人林道藩、陆巧秀将所持29.91%股份转让给恒力集团,交易价格8.2亿元。交易完成后,林道藩持股降至22.09%,恒力集团成为新的控股股东,松发股份实控人变更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林道藩等人承诺,松发股份2018年~2020年净利润均不低于3000万元,若未实现,以现金方式向上市公司补偿。2018年11月,智慧松德前控股股东郭景松及相关股东向佛山市公用事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佛山公控”)转让所持有的18.83%股份,总价5.85亿元。此次交易完成后,郭景松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仍有29.79%,仍有控股权,但其承诺,以6000万元净利润为基准,智慧松德2019年~2021年净利润年增长率应不低于5%,且2021年净利润不低于7800万元。若任一年度未能实现,由郭景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向佛山公控进行补偿。2019年初,郭景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再次向佛山公控转让7.45%股份,后者成为智慧松德新的控股股东,佛山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喜临门的案例较为特别,属于同业之间的整合。喜临门控股股东华易投资于2018年10月14日与顾家家居签署《股权转让意向书》,华易投资拟向顾家家居或其指定的控股子公司,转让其所持有的不低于9081.73万股喜临门A股股票,占总股本的23%。交易单价不低于每股15.20元,总价不低于13.8亿元。交易完成后,顾家家居将持有喜临门不低于23%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喜临门的公告显示,此次交易涉及业绩承诺与对赌,承诺与对赌方为乙方,即华易投资。当前,双方仍未签署正式的股份转让协议,因此无法知晓具体的对赌条款。但顾家家居方面已经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当前持股达到4.84%。最新的对赌式卖壳案例是棕榈股份。2月12日晚间,棕榈股份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吴桂昌及相关股东将其所持有的13.1%股份转让给河南省豫资保障房管理运营有限公司(下称“豫资保障房”),同时终止了与栖霞建设的股权转让事宜。该交易完成后,豫资保障房将成为棕榈股份第一大股东,吴桂昌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降低至8.59%。吴桂昌等人保证棕榈股份目前及未来的经营状况良好,不得出现连续亏损等不利情形。具体安排较为复杂,在2018年~2021年,棕榈股份存在连续两个年度亏损情形的,承诺人应向受让方支付在此次交易取得的转让价款20%作为补偿,即1.52亿元;存在连续三年亏损情形的,赔偿比例提升至40%,即3.07亿元;存在连续四年亏损情形的,赔偿比例升至60%,即4.6亿元;若因过户之前发生的事项导致棕榈股份被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的,赔偿比例为100%,即7.67亿元。从对赌的具体条款来看,虽然赔偿比例设置的较高,但豫资保障房的目的显然想要维护棕榈股份的上市地位,和其他案例相比,要求并不高,此外,作为拥有河南国资背景的豫资保障房,此次也充分地表达了诚意:在协议生效后,将向棕榈股份提供等同于10亿元的融资支持。值得关注的案例还有华夏幸福,虽然没有转让控股权,但设置了对赌条款。2018年7月10日,华夏幸福控股股东华夏控股向平安资管转让所持有的19.7%股份,交易价格137.7亿元。华夏控股承诺,以2017年度净利润为基数,华夏幸福2018~2020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5%、105%,即对应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15亿元、144.88亿元、180.01亿元。利润补偿期间,如出现任一会计年度的实际净利润小于预测利润的95%,则华夏控股承诺对平安资管进行现金补偿,补偿金额为差额部分乘以平安资管持股比例。此后,平安不断增持,至今年1月底,平安资管及其一致行动人平安人寿对华夏幸福的持股比例已经提升至25.25%。争议对赌协议借鉴于欧美国家,英文直译为“估值调整机制”,因为中文“赌”的翻译,平添了几分风险意味。作为首例对赌式卖壳,中超控股最终上演了控制权纷争。2018年10月17日,在转让控股权仅一年时间之后,江苏中超集团自行组织召开中超控股股东大会,审议罢免黄锦光等人董事职位的议案。而就在该次股东大会召开前夕,江苏中超集团及其实控人杨飞向上海仲裁委员会申请行为保全,请求禁止被申请人鑫腾华在仲裁裁决书执行完毕前,行使其所持中超控股股份的权利。随后,上海仲裁委员会将保全申请书等材料提交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后者做出裁定允许这一申请。这导致鑫腾华方面在此次股东大会的投票被宣告无效,相关议案获得通过,黄锦光等人出局中超控股董事会。江苏中超集团这么做的原因是,鑫腾华并未如期支付第一期股份转让的尾款,已构成了实质性违约,合作终止,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已交割的20%股份。而鑫腾华持有不同意见,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前述股东大会的召集程序错误,投票计票错误,该次决议应当被撤销。截至记者发稿前,该诉讼仍未有实质性进展,但中超控股的实际控制权已经回归至江苏中超集团,杨飞重新成为实际控制人。杨飞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讲述了控股权转让协议中加入对赌条款的缘由。据杨飞所言,当时鑫腾华方面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未来发展并不是很了解,还有一些担心,而江苏中超集团对中超控股是非常了解的,且充满信心,因此提出可以进行业绩对赌。杨飞说,提出业绩对赌对公司稳定经营有好处,大股东卖壳之时敢于对赌是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因为业绩对赌的存在,在鑫腾华成为控股股东之后,江苏中超集团仍然实际掌控了中超控股的经营。杨飞早前曾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黄锦光认为已经自己付了钱(8亿元),但公司还由我掌控。(但我们)两人也是有分工的,当时我做了业绩承诺,当然要管。”但从黄锦光的角度来看,原本体现受让方话语权的对赌条款,却禁锢了他。在江苏中超集团的主导下,中超控股2018年度前三季度即已经超额完成业绩目标,若对赌协议继续履行,上市公司还需要对杨飞团队进行奖励,这肯定是黄锦光预想不到的后果。如今,黄锦光只能寄希望于法院的判决,能否撤销前述股东大会决议,决定他能否重新获得在上市公司的话语权。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讲述了对赌式卖壳存在的逻辑。他说,之前壳资源珍贵,上市公司大股东有较大的话语权,要求资方(即协议中的受让方)保证公司的业绩,现在情况变了,大股东急着拿到钱去偿还债务,要给资方保证公司业绩了。他认为,如果大股东没有一次性卖出所有股份,那么对赌式卖壳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有些公司没有如实披露相关情况。的确,从之前梳理的案例来看,相关公司原控股股东都还留存了相当比例的股份,受让方也是希望通过业绩对赌实现己方、卖方、上市公司等三方的利益捆绑,以最大限度减少自身的投资风险。但正如中超控股案例所示,对赌条款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受让方并没能真正掌控上市公司,其中缘由与上市公司并购子公司频频失控的逻辑一致。除了中超控股之外,前面提及的合力泰、松发股份、智慧松德等都已经顺利实现控制权的转移,喜临门大股东与顾家家居的交易还未见具体方案。对赌式卖壳后,相关公司如何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只要:这一次,国家也没有包庇。2月19日元宵节,同仁堂的“中国质量奖”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撤销了。首个驰名商标的获得者,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350年老字号品牌,终因诟病累积,低下了头。几度浮沉同仁堂的历史厚重仁义。1669年,39岁的乐显扬乡试落第。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转身创办同仁堂,成了百年老字号的开山鼻祖。其子乐凤鸣继承祖业,收藏历代药方362首,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著名的乌鸡白凤丸由乐凤鸣曾孙发明,需用产自江西泰和的乌骨鸡、数十余味药材,放入可盛数百斤药料的大铜锅里蒸两天两夜,经多道工序,方能制成药丸。由于品质出色,同仁堂自雍正元年(1723)供奉御药,直至清末,188年间未被替换。因承办官药,同仁堂官商一体、财势两旺,一时风头无二。自康熙年间至道光年间,同仁堂也曾几度衰落。道光十一年(1831),乐平泉收回卖给外姓的同仁堂股份,重振家业。见各省举子在京参加会试,便送去四季平安散、藿香正气丸,助力考试发挥;见行人被城沟的污泥弄脏,遂高挂“乐家老铺同仁堂”的红灯笼于路口,四路皆明,民众拍手称赞;建善粥厂,济流乞饥民;拨款办学,救助稚童;在大栅栏立善水会,组织救火队。……由于经营有道,在乐平泉时期,同仁堂颇得人心,开设分店,发展得如火如荼。光绪六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掳掠。当时,乐平泉的妻子许夫人已接任掌门。她携全家老小奔赴山西避难,临走时不忘安排留守人员。待入侵者撤走,许夫人赏有功者,修牌匾,重开业。抗战时期,日本企图以出资入股之名占有同仁堂,当时的经管人乐达义花大量钱财周旋,才保住了家业。直到1949年之前,同仁堂靠着一方家族的坚守与品格,繁荣兴盛。国家扶持1952年,新中国开始进行私营工商业改造。两年后,时任同仁堂经理乐松生,率先开始了公私合营。因其声望,许多民族工商业者积极跃入浪潮。此后,同仁堂产品销量一路飘红,门市部抓药从每天几十服,增到每天200多服。建厂房,买设备,受到国家支持的同仁堂,彻底与手工作坊式生产说再见,也从一家一店自行销售,扩大到全国销售。而成立于1405年的鹤年堂,却在公私合营后逐渐“失宠”,后经多次改制,声量渐小。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公司以生产、销售中药为主导,成为国有大型企业。2000年10月,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A股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案例。李嘉诚则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后,同仁堂借助地缘优势开拓海外市场,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凭多年货优、价实、诚信的品牌形象,当初前店后坊的同仁堂,如今已是六个二级集团、三个院、五个直属子公司的主体架构。乐显扬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创业创出的“小本生意”同仁堂,会在四个世纪的时间里,成长为一家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大集团。同时,同仁堂还直接或间接参股167家公司,其中163家与其合并报表,并有12家为2017年投资新设的企业。截至2017年末,同仁堂总资产187.08亿元,相比1996年上市时的6.53亿元,22年间,资产翻了28.6倍。如今的同仁堂集团拥有药品、保健食品等六大类产品2600余种,36个生产基地;现在全球开办零售终端近2000家,开办医疗机构300多家,商标在世界50多个国家登记注册……其2018年半年报显示,同仁堂集团已形成以中成药制造为核心,涵盖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研发、医药物流配送、药品零售上下游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现属于国资委的同仁堂集团,一路高歌猛进。乱象丛生花路两旁,却早已荆棘满地。自2008年以来,同仁堂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一直维持在0.5%附近,远低于高新技术企业3%的下限。但这不妨碍,十年来一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名誉及其带来的税收优惠。[1]“同仁堂研发投入较少,它是百年老店,有较高的知名度,又是中药企业,不会像生物制药企业那样对研发投入重视,它是可以‘吃老本’的。”业内人士表示。同仁堂的弊病,不止于此。资料显示,同仁堂仅原材料及采购成本就占营收超五成。去年6月,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中药材流通市场常见的741个品种中,220个品种价格上涨,平均涨幅为24%。中药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因中药材提价普遍加大,利润空间被压缩。据其2017年财报,同仁堂营业成本71.91亿元,同比增长10%,遍布全国的门面店加起来,利润仅为10亿。扩张道路上,为节省成本,同仁堂还将下游产业承包给了其他公司。2016年5月,同仁堂摘掉了直销牌照,筹备一年后,以自营方式在北京设立了16个直销服务网点,覆盖北京各城区及近郊各区县。其34种保健食品获得直销许可,占同仁堂全部保健食品种类的20%。其官网显示,近20年,同仁堂开发新产品679个,其中药品176个,保健食品92个,食品288个,化妆品123个。其中后三项占了新开发产品的七成以上。而单看同仁堂的经营范围,公司不仅经营各类药品,还可经营化妆品、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商业用房等。2001年,同仁堂开始试水药妆,2005年,与香港同兴集团合资成立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日化药妆。然而就在今年一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指出,包括我国,世界大多数国家在法规层面均不存在“药妆品”的概念。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都属于违法行为。[2]在淘宝上拥有23.7万粉丝的同仁堂官方旗舰店,还上架了不少食品类产品,如百合莲子汤料、罗汉果煲猪肺汤等;线下店中陈列的产品还有不少化妆品、保健酒类、饮料等。同仁堂线下的店员还提醒,同仁堂的淘宝店没有处方权,“不要随便买东西”。多元化扩张的路上,埋下不少雷。零售业分析师王源认为,同仁堂在高速扩张中,一手顾主营业务控成本,一手布局发展多产业链执行代工生产,显然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其他附属业务都有可能存在产品监管漏洞,为产品质量埋下隐患。对公司“影响甚微”2011年8月15日,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生产的537批次“血燕”抽检结果不合格,被浙江省工商局通报;2013年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水银(汞)含量超标,遭香港卫生署通报召回;2016年以来,北京同仁堂累计被药监部门点名通告达23次;2018年12月,媒体曝光同仁堂蜂蜜的委托生产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同仁堂蜂蜜时存在大量违规行为。2019年2月19日,同仁堂的国家级“中国质量奖”被撤销;……乐氏怎会想到,三百余年后,他们的传承人一再搬起石头“砸”自家招牌。“蜂蜜门”之后,同仁堂声明:这是公司对合作企业及委托加工业务监管不到位引起的。北京市纪委市监委也通报批评:北京同仁堂集团党委对下属企业监督管控不力,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对“同仁堂”品牌形象产生恶劣影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产品质量内控体系的建设没跟上企业扩张的速度,是这次蜂蜜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3]“不管是老字号还是新兴企业,代加工的模式都不能成为食品安全出问题的理由。”朱丹蓬如此回应。[4]“蜂蜜门”事件发生后,同仁堂海外市场也受到波及。同仁堂公司澳洲生意的负责人龙庆解释,同仁堂的蜂蜜产业不止那一个代工厂,发生问题的代工厂事实上并不负责澳洲方面销售的产品,买到同仁堂蜂蜜的消费者大可不必担心。不过,由于全公司的整顿,同仁堂所有澳洲分店将不再出售国产蜂蜜。此番曝出丑闻,令中药行业整体在澳洲的推广蒙尘。“预计将减少同仁堂蜂业2018年度营业收入约1456.29万元,减少利润总额约1.13亿元。”同仁堂发公告称。但同仁堂又直言,本次事件对公司收入利润等财务方面影响甚微。事发后,北京同仁堂蜂业遭罚款1409万元,被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且五年内不得申请;涉事蜂蜜中,有2284瓶流入市场,正在被召回,共14名高层被问责,一切按流程进行着……14日晚间,同仁堂官方最新回应媒体称,“针对本次“蜂蜜事件”,公司深刻反思产品委托加工模式,已停止所有委托加工生产,并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整顿。网友直言,每每曝光同仁堂的产品质量问题,官方都是一句:与上市公司无关。老字号的命运?遭遇品质危机的百年老字号,不只是同仁堂。2017年云南白药也因中药饮片不合格上食药监总局黑榜3次,相关部门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予以控制。2018年2月东阿阿胶陷入“水煮驴皮”风波,官方含蓄回应“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但不少网友都表示,不会就此原谅。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仅1128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1.6万家。而如今,这千把家店,勉强维持的占70%,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濒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相对较好的,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仅有一百多家中华老字号,还算良性地“活着”。对消费者来说,对老字号的信任无价。但资本市场转了个身,就选择原谅。自2月1日起至2月18日,同仁堂股价一路回升,直到被撤销“中国质量奖”称号,2月19日,同仁堂股价才开始下跌。300余年前,乐凤鸣在药目中写到:“同仁堂名,先君之素志也。”从清王朝由盛至衰、八国联军侵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同仁堂拨掉历史的灰尘,陪着新中国走到了21世纪。这些历史的箩筐里筛下来的老字号,也着实珍贵。以同仁堂乐家为原型的《大宅门》里,因有偷工减料,白景琦当众烧了价值几万银元的成药。这份骨气与坚守,保全了中华老字号的信誉。百年历史,老字号不仅是历史的构成者,作为一种商贸景观,本身也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它勾人回忆,寄托民族情感,购买老字号产品,是消费者对老品牌质优价廉的认同。即使如此珍贵,即使是国家“亲生”,此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应及时,并没有包庇袒护任何叫好,哪怕是同仁堂。这也给其他企业敲了警钟:品质和责任是底线,是时时刻刻都要守住的。哪怕是同仁堂,350年的信任和好口碑,也没有资格懈怠,甚至傲慢,尤其是在这个消费者不再能被随便对待的年代。...
在中国和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汽车经销商庞大集团(601258.SH),正面临上市8年来最大的业绩亏损和运营压力。如何用薄若蝉翼的资金链,串联起重重线下资产,拉着庞大集团继续前行,成为其创始人庞庆华面临的巨大挑战。1月30日晚,庞大集团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公司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0亿-65亿元。庞大集团将其归因为报告期内,因公司融资困难,出现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经营运转的需求。这一解释很快遭到市场和监管质疑,因为在2017年庞大集团尚有超过2亿元的净利润。因此在发布预亏公告仅数小时后,庞大集团接到上交所的问询,要求其做出详细解释。受此消息影响,连续两个交易日,庞大集团股价下挫幅度一度近20%,每股1.13元的价格,凿穿历史最低点。2月20日,庞大集团对上交所询问给出答卷,直言预计营收430亿元,同比减少274亿元。并将市场原因归于因资金紧张导致销售采购相应金额不足,致使全年销量严重下挫。公司急于清理库存,折价销售;且新车采购量不达标,而无法得到厂家全部优惠政策。此外,2018年,汽车市场迎来20年来首次销量下滑,所带来的整体行情不佳,也促使整车厂取消了部分优惠和返利。致使营业成本上升毛利下降。庞大集团坦言,报告期内资金紧张,融资成本上升,致使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达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1亿元。基于现状,庞大集团称将加快资产盘活,调整品牌代理和业务结构,淘汰没前景的品牌,尽快关停并转;同时,开展新业务太多,优化管理结构。公司不放弃适时地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于《财经》记者的采访询问,庞大集团尚未予以正面回应。八年来,庞大集团作为首只登陆A股市场的汽车经销商,曾以500-600亿的年销售额、1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获得资本市场追捧,2011年4月28日上市开盘即以517.44亿元市值在全球汽车经销商中居首。到如今,其年销售额仍有数百亿,年度业绩却爆出60亿元巨额亏损,市值也跌落到90亿元左右,庞大集团到底经历了什么?在业内人士看来,庞大集团资金荒、转型乏力背后,是整个汽车经销行业亟待转型的写照;8年前仓促收购萨博惨遭折戟的4500万欧元则给集团转型蒙上阴影;庞大集团专注于购地建店,短贷长投促债务颇高,难以承接风险。也有专业人士提醒,财务报表上高额负债的庞大集团,或许得益于购地建店的坚持,还有着尚未被关注到的土地溢价。如果能够全面调整,在即将到来的汽车经销商格局洗牌中,或许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绩因何由盛转衰进入世界500强,永保行业领先身位,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汽车经销和服务品牌。这是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曾提出的三个小目标。2011年4月28日是他的高光时刻,庞大集团正式登陆A股。彼时,拥有乘用车、商用车、卡车、微型面包车、汽车养护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的庞大集团光环萦绕,业内对其不吝赞美之词,称其为国内起步最早、规模最大、毛利率最高、抗风险能力最强的企业。为此,即便是每股发行价45元、市盈率90倍,庞大集团仍超额募资近45亿元,荣登当年A股IPO超募榜眼,并以517.44亿元的开盘市值,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庞庆华自身被誉为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变迁的见证者,1983年,庞庆华被分配到河北滦县物资局下属的机电设备公司,恰逢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双轨制,他走上了汽车采购之路。4年后,他被物资局任命为机电公司物资经理,带领公司几十号人开始专营汽车。此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他多次踏准了汽车工业政策变迁的风口,成立唐山市冀东物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庞大集团前身),拿下小轿车经营权;经过改制成为全员持股的民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冀东物贸开启了上市之路,并在2008年更名为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过,上市首日,庞大并未迎来开门红。当日收盘,庞大集团报收于34.58元,跌幅逾23%,成为A股IPO当年的破发冠军。即便如此,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庞大集团难掩雄心,随即开始入股接盘萨博,拿下双龙代理权,建立阿斯顿马丁专营店,在庞庆华的执掌下庞大集团四面开花。彼时,庞大集团试图竞购萨博汽车,希望获得萨博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独家代理权。这基于庞庆华此前操作斯巴鲁汽车经销权的成功经验,当时庞大给斯巴鲁开出优厚条件,拿下了对方在华销售总代理,获得了丰厚收益。面对入股萨博汽车的机会,庞大集团觉得机不可失。庞庆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提前向对方预付4500万欧元,以示诚意。结果对方宣告破产,该款项被100%计提坏账准备。谈及此事,业内分析师均将此事列为一记影响至今的重创。同一年,庞大将国内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头把交椅让位给了广汇汽车。时至今日,以全年营收排序,庞大仍位列经销商集团百强榜单第四,规模尚不足据首的广汇汽车的半壁江山。从财报来看,自上市以来,庞大集团就作别了连续多年的营收、利润高增速,呈现逐步下滑,资金紧张也一直纠缠着庞大集团。上市后仅两个月,庞大集团便抛出3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这意味着此前募资的60亿元几近告罄。公司对此解释称,上市前,十四个项目合计80余个销售网点已经基本建成。此次用募资资金置换了此前的自筹资金。随后短短三年间,庞大集团募资超过百亿元,钱大多投入了重资产建店。上市当年,庞大集团新开经营网点331家,随后持续扩张。2013年底,营业网点一度达到1351家。2014年,建店高增长戛然而止。庞大集团开始收窄网点,称有意加大闲置资产处置力度,以便提高资产收益,2015年至2017年,庞大集团的经营网点数量分别为1129家、1066家、1035家,数量持续下降。业内认为庞大选择了一条重资产的模式,且扩张过快。有别于其他经销商集团选择租赁土地开店,庞大集团倾向于购地自建店面。购地需要钱、囤地需要维护,就这样一笔笔吸走了资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指出,庞大集团背后缺乏资金大佬支持,借助募集款项和银行贷款来买地建店,这种短贷长投在汽车和地产行业顺风顺水时,可以快速扩张;一旦供应不上,资金问题将十分显著。对于从河北滦县把生意做到北京的庞庆华,热衷购地或许有着别样的情怀。据称,其刚带队到北京打拼时,所租住的平房,夜间能看到星星,下雨天漏雨。1999年的一天,他和下属开车回滦县的时候,看着南三环的北京夜景,感慨未来庞大也要在这座城市建大楼。次年,庞大便在北京亦庄以每平米650元的价格,购下了50亩土地。在这块自购土地上,设立了诸多庞大旗下的经销点,随后房地产突飞猛进的时刻,由于控制住了土地成本,庞大赚取了不少利润。这种模式备受庞庆华青睐。不过,在经销商品牌的选择上,庞大集团的触角过于庞杂。行业分析人士常志平通过爬虫技术,梳理庞大集团乘用车经销商版图发现,其品牌布局颇有些凌乱。豪华车序列中,梅赛德斯奔驰超过30家,拥有如此多的单一豪华品牌经销商,在同业内并不多见;同时,庞大集团又有大量零散的国产自主品牌经销商,每个品牌蜻蜓点水,布局不深。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通常会在多品牌运营的背景下,集合重金针对部分核心品牌重点运营,以便获得整车厂在商务政策上的更多扶持。然而,庞大四处开花多子落点,针对核心重点品牌的推介力度略显不足,在主流电商论坛,少见其经销商导流链接及店铺信息。大举扩张直辖,高额债务与之而来。上市7年来,庞大集团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平均值逾80%。近些年,在扩大自身业务版图一事上,庞大集团并非孤身只影。只不过,有的企业借助资金收购扩充,庞大执着于买地建店。在车市前景一片大好时,这两种模式无高下之分,然而一旦面临资金紧张,金融机构只能匹配流动资金,但不会贷款买地,却能够为收购、并购方提供专项资金。资金捉襟见肘自上市以来,庞大集团资金链一直紧张,处于求“钱”若渴的状态。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一直维持在80%以上,仅2017年稍微下降至78.93%。根据Wind数据,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多处于50%至60%之间。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庞大集团的总负债达302.77亿元,其中流动负债288.08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公司的流动资产仅为279.61亿元。Wind数据显示,庞大集团的流动比率为0.97,速动比率为0.77,远低于同行业1.25、0.9的中位值。这也就意味着一旦银行抽贷、供应商挤兑,公司即使将全部流动资产变现,也无法偿还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堪忧。庞大集团在上市之初,借款筹资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投向了土地和店面。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购建固定无形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达到了45.42亿元、43.34亿元、29.12亿元。之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节节攀升,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三者加起来占到总资产的28%。如此“短债长投”的模式,在资金面宽松的经济环境下,可相安无事,一旦遭遇近几年来经济形势低迷,金融去杠杆等情况,风险便逐渐暴露。公司账面上似乎已没有多少可用资金。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账面余额140.69亿元,其中受限资金就有132.7亿元,主要是公司为客户的消费信贷向银行提供的保证金、质押获取借款、信用证及承兑汇票的保证金等。雪上加霜的是,庞大集团自身的造血机能也存在不足。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上市第二年就出现亏损,2012年至2017年间,仅2016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此前庞大集团公布的三季报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9.86亿元,同比去年减少27.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34亿元,同比骤降170.7%,总资产为437.06亿元,较去年同期缩水三成。汽车流通行业本身的盈利水平不高,而庞大集团的盈利水平则更低。Wind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庞大集团销售毛利率为6.94%,低于行业中位值7.13%,总资产周转率为0.69,低于行业中位值0.9的水平。2017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4.89亿元,而到了2018年前三季度,则扩大到-104.51亿元。2019年1月30日晚间,庞大集团发布了2018年年报业绩预告,预计亏损60亿~65亿元。这一亏损对比之前的2.34亿差距太大,甚至引发上交所的质疑。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原因,是否存在通过计提大额减值准备进行不当盈余管理。为缓解现金流压力,庞大集团多次发债融资,实际控制人庞庆华已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悉数质押。2019年1月28日,庞大集团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庞庆华持有的20.42%的公司股份,已被累计质押20.41%,占其持股总数的比例为99.98%。但不容乐观的是,随着业绩持续恶化、资金链紧张,庞大集团开始不断卷入与各类公司的债务纠纷中,资产被申请冻结的事件越来越多。2016年12月,公司与海通恒信签订了融资租赁业务合同,庞庆华为该融资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随后,海通恒信向上海金融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冻结了庞庆华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据庞大集团公告,截至2018年10月11日,公司与海通恒信融资业务逾期金额为19,965,000元,未到期金额79,860,000元。连近2000万的融资款也无法偿还。之后庞大集团又披露了与中机国能的融资租赁纠纷,导致庞庆华持有的股份再次被轮候冻结。截至2019年1月28日,庞庆华先生持有公司股份仍存在被冻结的情况,处于冻结状态的股份数为1,362,900,000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100%,占公司总股本的20.42%,轮候冻结的股份数累计超过其实际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数。面临多面夹击在外界看来,庞大集团如今的局面或许是冲动的惩罚。此前,庞庆华作为第一大股东,未能如实披露一致行动人持有庞大集团股票的事实,并遗漏披露拟通过收益互换进行融资的安排。同时,庞大集团及其子公司与若干家公司发生关联交易未披露;夹杂上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庞大集团曾因涉嫌内幕交易案,一度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在此期间未及时披露信息。这场2017年由证监会开启的立案调查,被视为庞大集团陷入危机的导火索。2018年7月,证监会向包括庞大集团、庞庆华及相关责任人,给予顶格行政处罚,除警告外,累计罚款195万元。伴随调查推进,庞大集团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信心减弱,银行开始抽贷,这对于高资产负债率的庞大集团来说,资金供应变得更为脆弱。“公司发展史上所处经营环境最艰难的一年”,庞大集团在2017年报如此回顾,并称中国证监会调查事件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融资困难、资金紧张制约了公司的正常经营。“只能怪自己对证券市场的规则了解不够,对政策不理解。对于证监会的处罚,我们坦然接受并承认错误。”对此,庞庆华曾如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事实上,庞大集团陷入了多重挑战。基本面来看,受制于消费不振,汽车经销商间竞争激烈,盈利微薄。一方面,行业内竞争激烈,汽车经销商盈利微薄成为常态。另一方面,2018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盈利20年来首次下滑,业内车企销售数据急转直下。不少专卖店,净利润亏损,净资产已经为负。在此背景下,不少车企延长了商务政策——即根据车商销售业绩,给予返利等优惠政策,以此希望经销商能够帮忙消化。但这难以普惠到庞大集团。由于资金缺乏,进货缩减,难以达成厂家年度销售任务目标,从而无缘足额取得厂家优惠政策和返利支持,进致使整车毛利进一步下降。加上新车销售放缓,传导造成保险服务、汽车金融等衍生服务收入应声而落。对于庞大集团而言,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低价清理库存车,成为部分经销商的主要业务。但伴随新车价格下调,库存车折旧速率正在加快。在对上交所的回函中,庞大集团坦承,公司剩余库存多为滞销车辆,约有价值12.84亿元的库存余额车辆库龄超过3个月,后期存在减值风险。为此,公司初步估算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亿元。同时,国六排放新规在地方的提速落地,庞大集团以华北地区为主的经销商布局,不少都处于响应国家号召提速的京津冀地区,购置新车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有的车企坐不住了,上汽通用五菱被爆向庞大集团发出解约函,自1月1日起解除销售、售后业务,而债务不因合同解除而终止。对此,庞庆华曾对媒体表示,正为此与厂家沟通,争取月内恢复。截至发稿,庞大集团尚未就此对《财经》记者置评。2017年年报显示,庞大集团新车销售48.17 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含宝骏品牌)10.50 万辆,位居第一。这对本已面临巨额亏损的庞大集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庞大昔日的利润奶牛也在“减产”。2013年,庞大集团与日本富士重工株式会社签订合同,以约13亿日元入股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其作为斯巴鲁品牌汽车在中国的唯一总代理商,庞大集团持股比例为40%。然而,近两年斯巴鲁销量持续恶化,削薄了庞大集团的共享利润。此外,业内曝出庞大集团旗下若干经销店已经关停、员工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庞庆华曾对《每日经济新闻》回应称,“有一部分拖欠工资的4S店主要是因为半年没有引进新车,致使没有钱给员工发放工资。破局路向何方针对债务问题,庞大集团与债权人沟通,以谋求喘息之机。据庞大集团透露,由河北省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庞大集团金融化解工作及全国金融债权人会议于2018年9月召开,另组建债委会,彼此共同协商,共同决策,不得抽贷、停贷,最大限度帮助庞大摆脱困境。据称,2018年底,最高法还下发了《关于对庞大集团起诉的各类金融案件、债务案件以及已审结的各类执行案件等一律交由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中管辖通知》。在此背景下,庞大集团也已经开始了自主自救。对此,贾新光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提点庞大集团借此机会盘整自身、精简优化,甚至可以牵线搭桥引入企业战投。地方政府不宜涉入过深,更不能包办。债务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经营行为,而且庞大集团必须做出转型,而不是想办法把危机掩盖过去。庞大集团还试图开源节流。庞庆华曾公开表示,“未来几年,我们要从700多家店瘦身到400家,并出售部分闲置资产,或者关停一些效益不高的店。”庞大集团开始瘦身。去年,庞大集团连续抛售了14家4S店。其中,5家奔驰4S店,作价12.53亿元转手给广汇汽车。事实上,这几家4S店盈利能力极强,2017年总净利润达1.1亿元,占庞大集团净利润贡献的半壁江山。即便庞庆华表示,手里的奔驰店还有很多,上述资产卖到了应有价值。但有不具名分析人士反问《财经》记者,如果手里有钱,怎么会出售下金蛋的老母鸡呢?另一方面,庞大试图借助自己广阔的线下经销商网络资源,寻找战略投资者。2018年7月,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参与发起设立的公司受让庞大集团总股本5%至6%的股份。庞大集团称,这将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此外有助于加强及夯实信息系统建设和建立互联网推广能力。不久公告称,58集团有意在获得股份后,继续增持,12个月内继续通过协议转让等方式增持公司总股本5%以上、不超过9%的股份。然而查阅庞大集团第三季度报告及公开信息,尚未见到58集团及姚劲波进入大股东名列。《财经》记者向58集团方面问询进展,对方不予置评。去年下半年,庞大还曾与宝能传出“绯闻”,后者在汽车行业大举并购,让业内认为宝能有意借此完成在汽车销售渠道上的落子布局。在未有实质结果前,该传闻曾被宝能方面否认。《财经》记者就上述两项收购事宜问询庞大集团,截至发稿,尚未得到明确回复。事实上,庞大集团一直围绕自己的线下网络——这块金字招牌谋求转型,但收效甚微。自2016年起,庞大就先后和多个电商平台合作,推出了上门保养服务平台;又推出了名为叮叮约车的网约车平台。2017年,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之际,公司又与保千里签订战略合作,开拓“智能驾驶”、“VR机器人4S店合作项目”等“智能汽车生态”。随后不久,保千里遭遇证监会立案调查。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认为,庞大集团后续转型不了了之背后,有当初急切收购萨博谋求转型失败所造成的阴影和创伤。但深层次来看,庞大集团转型乏力背后,是经销商集团面临车市销量放缓,所共同的挑战。贾新光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庞大集团而言,体制问题是慢性病,资金问题是急性病。跟着庞庆华从冀东出身的老乡,在庞大集团内部势力盘根错节。劳苦功高的老臣,能否适应汽车销售市场的新环境,值得去重新审视。同时,庞大集团亟需引入外脑,引入鲇鱼,引入新的思路,制定新的战略,转变固有模式,整顿现有业务,开辟新的局面。仅靠自身努力,很难有根本性改变。庞庆华曾这样评价自己,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卖车。在曹鹤看来,庞庆华走出滦县,带着庞大集团走遍全国,他对于汽车销售有着强烈的执念和追求,大概率不会放弃这一事业。事实上,汽车经销商集团正面临全行业的大浪淘沙,中小型机构受制于规模体量及管理范式,很难适应未来市场。业内的大规模收并购现象可期,未来经销商集团将变得更为集中。如若庞大集团顺利闯关,或将迎来新的机遇。近日,庞大集团内部推出一部宣传片,组织其包括集团员工及经销店员工观看,在其中着重强调庞大集团现在只是陷入了流动性危机,且已经有债权人委员会,有止损现象。并号召全员忆苦思甜,坚守、忠诚、奋进。被大众忽视的是,庞大手中的地或许仍有溢价空间。东兴证券2014年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彼时,庞大集团在全国拥有2万亩土地,其中60%位于河北省境内。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公司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有46.35亿元。但考虑到无形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不少土地是前些年购得,因此这些土地的市场价值要比46.35亿元高出许多。据《财经》记者了解,庞大集团曾在2000年集中购置了北京亦庄近50亩土地,650元一平米,相关土地溢价已经达20倍以上。...
摘要:若要算利益,你也许不会知道涪陵榨菜市值可能比一家科技公司还要多。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没人会否认老干妈的名气,也没人能忽略中国的调味品。2012年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随后它在美国,就像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这种奢侈后来让人把它形容为电影《肖生克的救赎》中,老油条海伍德和Red打赌的赌注香烟。而去年的双十一,有人囤纸巾,有人囤零食,有的人在囤老干妈,以及榨菜。当2018消费升级降级引发社会讨论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对老干妈、榨菜等实惠食品代表着哪一方产生了怀疑。数据不会说谎,去年涪陵榨菜的2018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34.11%。有人觉得这是消费降级的体现,有人却相反。可不管是哪种,若要算利益,你也许不会知道涪陵榨菜市值可能比一家科技公司还要多。“奇葩,不可思议。”这就是它们所代表的调味品行业,名字没有科技公司大气,逼格也似乎没有它们高,但它们所体现的绝对不只一家公司,而是一种民族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你根本无法忽略它们:调味酱龙头是贵州南明老干妈,酱腌菜龙头是涪陵榨菜,腐乳龙头是北京二商王致和,调味香料龙头是十三香。这四家让调味品融进了传统文化,更进入了百姓生活许多年,有的是老字号,有的是后起之秀。关于它们的故事,要从十三香王守义家开始讲起。百年之前王守义也算出生于医药之家,但明朝时期,其祖上是在开封府做官的。当时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明朝每六年就要对南北两京官员进行考察。其中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上的人,四品以下的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遇到不合格的就罢黜削职为民。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官场的混乱,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成为主旋律,王守义祖上的人刚好又生性耿直心无城府,最后得罪了权贵只能辞官离去。好在有一技之长傍身,本就精通医术与药性的王家人辞官后,便开了家药铺专门卖一些香料、草药等等,还给药铺起了个听起来响当当的名字——兴隆堂。兴隆堂坐落在开封府寺后街,那里是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最初的模样。到了乾清年间,兴隆堂研制并推出了一种招牌秘制调料,加入食物中菜品的色香味能增加不止一层。于是调料开始名扬东京,当时的人们一提起兴隆堂,脑海里首先出来的就是此调料,还被宫廷pick后收入御膳房。这便是十三香的前身,后来明朝覆灭之际王家人又偷偷将配方带出了宫廷。也正是在这明灭清军入关的时期,1644年,安徽仙源县一个男孩子出生,家里排行老三,取名王致和。与王守义不一样,王致和家里半商半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小资产。虽然从小王致和跟着家里耳濡目染做豆腐的生意经,但其父亲王怀巨讲究“刑不上大夫”,对读书功名有至上的深念,把家里做豆腐卖的钱都拿来供王致和读书。明清时期科举应试的流程为:童生,秀才,举人,贡生,进士。作为全家的希望,王致和15岁就考中了举人。事实上,成为举人有机会当县一级小官,可他毅然选择继续攻读,1669年,王致和第三次赴京赶考站在天子脚下。很可惜,连续三次进京,三次都被刷了下来,也许是天意,赶考落第使得王致和扛起了家里做豆腐的生意担子。1678年,延寿寺街西路,王致和南酱园作坊成立,以经营臭豆腐为主,酱豆腐、各种酱菜以及豆腐干为辅,雇师招徒一心做买卖。王致和臭豆腐便是这个时候出现,并开始走入百姓视野,从东北卖到西北,又从西北扩大到华北各地。与十三香一样,宫廷当然没放过这样的好东西,清末时期有个太监知晓王致和臭豆腐的盛名,出于好奇买了一些回宫里,入了慈禧的口甚受喜爱,后来只要快到冬天了慈禧每天都要吃上一碟用炸好的花椒油浇过的王致和臭豆腐。慈禧依据臭豆腐青色方正的模样,还给它改了个颇具文艺气息名字,叫青方,而“王致和南酱园”六个字也刻成两块匾,分别由孙家鼐、鲁琪光题书。这两个,前者是状元兼北大第一任校长,后者是清代著名书法家。没多久鲁琪光长眠于世,而那一年,邱寿安出现了,他给我们带来了榨菜。邱寿安是涪陵县城郊下邱家院人,众所周知涪陵这个地方什么都不多,就青菜头遍地都是。当时他的弟弟邱汉章在湖北宜昌开了个叫“荣生昌”的酱园店,而他就把用涪陵青菜头风干脱水加盐巴腌制,再脱水拌上香料后的一坛腌菜送到了荣生昌。因缘际会下,一次宴会上邱汉章把这坛腌菜拿出来与客人分享,没曾想这些人吃过以后都觉得嫩脆鲜香,争先恐后地订货。生意经都送上门来了,邱寿安哪有不接的道理。第二年他就开了个作坊加工扩大生产,当年他还拜邓炳为掌脉师研究改革加工工艺,于是风晾脱水、初级腌制、用压豆腐的木箱榨出盐水等一系列工艺技术渐渐成型,他给这套方法制成的腌制产物取了个很相配的名字:榨菜。这是榨菜一词的诞生,也是涪陵榨菜的起源。灭亡与盐荒,逃难与易主1912,耐人寻味的年份,时代由此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清王朝,这个共传十帝的王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这个享国276年的王朝,终于还是灭亡了。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逊位,一封诏书的颁布给清王朝画上了休止符。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改朝换代总要带来磨难。涪陵榨菜之前发展得极好,产品一出炉邱寿安就立即运了80坛到宜昌,当时的涪陵榨菜一坛重25公斤,售价为大洋32元,半个月不到就卖完了。销量日益增长,涪陵榨菜供不应求,宜昌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从诞生到1909年的十年,涪陵榨菜都一直由邱家独家生产经营,1910年走出了宜昌,远销上海、南洋各地,四年后中国第一家专业榨菜庄“道生恒”在上海成立,销量高达千坛,上海也随之成为中国第二个榨菜销售市场。然而随后数十年的民国时期,也正是时局最动荡的时候。历来菜盐都是以四川为主,而盐是制作涪陵榨菜必备的东西,那个时期川盐实行统制配合,渠道有是有,但手续苛刻繁杂,盐局有时会延时,有时会削减,导致一到春天涪陵就闹盐荒。王致和也没好到哪里去,这一时期战火不断民族工商业都不太景气。王致和作坊与涪陵榨菜不同,那时候豆腐品类不像榨菜,还没形成大市场,所以遇到大风大浪会更加摇摆。这种不安从王致和作坊数度易主就能窥见,盐商何炳银、王宗林、饶废荣、王兴文、李连邦等人都当过东家,或者掌柜。想活下来的心,很强烈。十三香也差点在此时失传。因为战乱,王守义流离失所,他只能随着家人走上逃荒的道路。逃到河南时其祖父去世,临了把当初祖上从宫中带出来的秘方交到了他手里,千叮咛万嘱咐要好好保管。王守义把这个方子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要,他知道方子承载了祖上各辈的心血,以及王家的未来。1947年,赶上这个年代的陶华碧出生时,就注定她的一生不会平凡。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山村,是陶华碧成长的地方,她在家里排行老八,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平常得让人觉得那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也唯有过年时才能吃上一顿肉,当地人眼里那就叫:奢侈。这是生活赋予她的苦,但她不知道这种苦之后成为了她在调料酱市场披荆斩棘的保护衣。先活着,再生存时势逼人,时势也同样造人。就像出租车倒逼出黑车行业,今天的顺风车下线又无形推动其发展一样,盐荒让黑市也热闹了起来。许多涪陵榨菜的加工户,或因加工期限问题,或因盐巴稀缺,都不得不把希望放在黑市上。有了黑市的解困,榨菜市场也不至于萧条,反而逐渐蒸蒸日上。不久便从国内,卖到了日本、菲律宾以及旧金山一带。大型榨菜的工厂也越来越多,合资经营者不断涌现,至1948年时涪陵榨菜厂已发展到五百多户,年产量达到二十一万担,最终形成调味品的一大细分垂直产业。次年,重庆涪陵解放,盐运部门预作安排,保证食盐的及时供应。王致和作坊数度易主求生存,不管有多曲折,也总算是活了下来。还在清光绪年间的时候,由于王致和臭豆腐名扬在外,许多仿制的作坊慢慢冒头,宣武门外以及延寿街等地相继开设了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三个酱园。名字个数一样,连读起来都像王致和本尊一样朗朗上口。幸运的是,这种竞争关系1958年被悄无声息地化解——四家私营作坊合并成立了国营田村酿造厂,十四年后更名“北京市腐乳厂”。酿造厂合并后的第二年,外面就开始闹大饥荒,很多人为了生存只能每天嚼树皮吃野菜。这种野菜其实就是牲口才会吃的野草,王守义一家深受影响,日子过得很艰难,孩子们经常饿哭。王守义急了,他也很饿,他想起祖父临走前传给他的调料秘方。为了解燃眉之急,解决最根本的温饱问题,王守义在原有秘方的基础上配制出了一种多达20多种中药材及香料的新调味料,并拿到街上售卖。他给这个调味料取了个名字,叫十三香。南到驻马店,北到石家庄,都能看到王守义在各县镇卖十三香的身影,为了让百姓放心买安心吃,他在每包调料上都盖了个十三香的印章。盖上印章就有字号,凭借字号可以包退包换。几乎是同一时期,像王守义一般这样为活下来而奔波的,还有陶华碧。20岁时她嫁给了一位地质队队员,不算富有但生活不存在问题,然而丈夫病逝后,生活的重担顺理成章地压在她肩上,她身边还站着两个孩子。陶华碧必须奔波。背几十趟100多斤的黄泥巴,抡十几个小时最小20斤的铁锤,一天工作结束腰直不起来,手臂也都麻木了。她还卖米豆腐,豆腐要自己磨,售卖也只能自己上,晚上磨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早市摆摊,据说100斤的背篼她曾背烂了20多个。听起来很难,却还有更难的。当时做米豆腐的原材料最近也要至少五公里的油榨街才能买到,要命的是交通不便。每次到了买原材料的时候陶华碧就要赶最早的车到油榨街,可车少人多背篼还占地方,她经常被司机拒载。步行,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七八十斤重的东西与她的体重几乎成正比。由于做米豆腐需要触碰石灰,直到现在,每每春天她的双手就会脱皮,周炎、关节炎、颈椎病也如影随形。但当年,她是在跟生活博弈。活下来了才谈生存,1969年是一个不那么明显却又跨不去的线。那时又刚好是文革高潮,没有人敢经商做买卖,王守义迫于无奈只得停止十三香的出售。这一沉寂,就是十五年。期间尼克松访华,周恩来亲自宴请他,席间上的小菜中就有一道叫王致和臭豆腐。更早的时候缅甸总理奈温将军来到中国,周恩来设宴款待时推荐的菜品中,也有同款豆腐,后来奈温回缅甸时兜里还揣着两罐王致和。涪陵榨菜此时也是风光无限,1970年法国举行世界酱香菜评比,将德国甜酸甘蓝、欧洲酸黄瓜与我国的涪陵榨菜,并成为世界三大名腌菜。重来与创立,改革与自救1984年,十三香卷土重来。也是在这一年,顺义县李桥中学创办了一个校办企业,叫致和腐乳厂,那时候谁也不知道它,也没注意它。次年,为了更好的拓展市场,也为了能有力克制市面上参差不齐的模仿者,田村酿造厂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百年来名气最大的商号,王致和(腐乳)标签。这一步,在八年后被视为走得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另一边,王守义这一次的创业,要比头一次更加艰难,却也更加坚定。1984,王守义随子女又回到驻马店定居。他时常都能回忆起闹饥荒时自己在驻马店卖十三香的日子,再加上儿子王银良多次劝说他重振十三香,100块钱,一间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十三香调味品厂”诞生,王银良毅然选择停薪留职,与父亲和兄弟们共同经营十三香。凌晨五点是王守义父子们的时间,拉着破旧的人力车到市场等一个人来人往,然后开始卖力吆喝,晚上回家后父子几人交流都要靠打手势,因为嗓子哑了。家家吃饺子的冬至,街上结了厚厚的冰,他们更是起大早,原想挣一笔结果到天黑才赚一块多。前面站着冻得直哆嗦的儿子们,手里拿着一块钱,王守义失眠了,可第二天他依然叫醒熟睡的儿子们,转身的时候他抹了把眼角的泪。逢年过节,春夏秋冬,这个摊位没间断过。王致和商标注册的那年,十三香调味品厂也申请注册了商标,他们的防伪标志就是王守义的头像。可能是调味品行业的一个默契,老干妈包装上的标识,也是陶华碧自己的头像。后来陶华碧解释说自己做产品质量永远是第一位,把头像印在瓶子上,就是给消费者一种承诺,一种安心。“如果质量出现一点问题,所有的人都能认出我。”但老干妈的出现对于陶华碧来说,着实是意料之外。一开始她是在贵阳南明区龙洞堡街边开了家卖凉粉和冷面的店,叫实惠饭店,店面是她用砖头旧石棉瓦盖出来的。为了作凉粉的佐料,麻辣酱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饭店生意很火爆。后来当有顾客因为没有辣酱而不买凉粉时,陶华碧才意识到这款麻辣酱已经成为饭店的排面了。1994年贵阳修环城公路,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货车司机成为主要客源,那时候饭店有个名号:龙洞堡老干妈辣椒。两年后,陶华碧向南明区租借了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了40个人办了个专门生产麻辣酱的食品加工厂。这个厂的名字就叫“老干妈辣椒酱”。捣辣椒是陶华碧亲自上阵,“把辣椒当苹果切,就不辣眼睛了。”其实还是会呛出眼泪。与马云一般无二,为了推广老干妈,陶华碧也如推销员一般,背沉甸甸的辣椒酱去各食品商店各单位食堂试销。回头客越来越多,订单满天飞,那个一开始还不愿意给老干妈提供玻璃瓶的厂子,后来主动权竟转到陶华碧手里: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瓶装这件事儿,王致和早老干妈一点点,进行了改革。过去的操作是落后的“小驴拉磨,干活全靠背抬扛”,七十年代初期,王致和腐乳厂生产车间是清一色低矮小平房,放眼望去满屋都是大缸、木头盒子、坛子以及木头屉。那时候腐乳生产没有保准,都是师父带徒弟,感觉最重要。比如拿不准压榨的时间,学徒向师父请教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一袋烟的功夫。八十年代末期,生产开始有了规格标准,比如压榨的时间,红曲的色价等等,到了九十年代,又率先采用瓶装腐乳生产的直接工艺,实现了腐乳产业生产发展史上的一次变革。那时候王致和的定位是:上得去海味楼外楼,下得去三餐小饭桌。这段时日某种程度上也是王致和的一场自救运动。作为老字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困难太多了,独家经营的局面被打破,同行厂商的崛起,粮价的上涨成本大幅度上升,王致和的利率曾一度降到2%,几乎是亏损状态。还好,用改革进行自救规范生产标准,厂子终于还是驶入了正轨。1992年底,厂长秦世国正式宣布:腐乳厂已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模仿与侵权,上诉与复活同年春节前夕,“王致和”一位女员工回河北徐水探亲,被县城中一家挂着“王致和豆乳分厂”招牌的店吓了一跳。这家店,就是曾经那个没人注意的致和腐乳厂授权在徐水生产的,而致和腐乳厂已经连续六年被评为北京市校办企业先进集体。市场就是这样的,有约束才会有克制,有限制产业才会良性发展。当一个招牌有了名气以后,总会有各路玩家想要入场瓜分蛋糕,有些就是赤裸裸的模仿抄袭侵权。比如十三香重整旗鼓刚做出一点名声,市面上就冒出各种姿势的十三香,而大部分都采取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因此查处难度较大,制假团伙用打游击战的方法躲猫猫。王守义十三香曾经光用在打假上的资金就投入超过2000万元。涪陵榨菜也做过防守。根据史料的记录,邱寿安百年前要求家人买原材料时,必须去几家不同的店秘密购买,以防做榨菜的秘方被泄露。风晾脱水都是在自己家院内进行,且制作的时候必须闭门,杜绝外人观看。这样的秘制过程,持续了十六年的时间。老干妈更不例外。创立初期陶华碧就曾申请注册商标,但被一条“老干妈为常用称呼,不适合作商标”的理由给打了回去,某种程度上商标申请的失败给了模仿者可乘之机。从1997年开始,仿制假冒老干妈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以年均50种的速度增长。湖南,四川,甘肃,陕西,甚至包括其发家大本营贵州,造假产品遍地都是,一点都不忌讳。陶华碧派出了打假人员,一批接着一批。她也曾经亲自下水抓鱼,经常像侦察兵一样三更半夜出去侦查,有时打假忙顾不上吃饭她就买几个馒头,就着自己家的麻辣酱吃。打响中国知识产权第一案的,是王致和腐乳厂。1993年中国《知识产权法》一颁布,“王致和”就与致和腐乳厂打了一场官司,状告的理由是“存在商标侵权嫌疑”。这场官司两年三审后,以顺义致和腐乳厂赔偿北京王致和厂49.6万元赔偿金而告终。但最后“王致和”厂长只接受了对方1块钱的赔偿费,后来王致和第十代传人王家槐说:“我们只想让对方知道,你可以做同样的产品,我们可以成为公平的竞争对手,但不要侵犯我的知识产权。”打官司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给王致和腐乳讨回公道,王家槐把赔付款全都捐给了希望工程。因为这一块钱,王致和腐乳厂也一打成名。陶华碧的商标与维权之路则走得很坎坷。1996到1998两年里老干妈多次申请商标注册均以失败收尾,然而令人瞠目的是,华越公司的产品比老干妈出得晚,除了包装瓶身上的“陶华碧头像”被换成“刘湘球”老太太头像,其余的产品设计包装都原封不动照搬老干妈的,结果华越第一次申请商标注册就拿到了通行证。陶华碧很生气,也有点委屈。千禧年,陶华碧把湖南华越公司告上了法院,理由就是侵权。与此同时涪陵榨菜单位濒临倒闭,不久后,那个改革了涪陵榨菜并给予其新生的周斌全,来了。真假老干妈的官司打了三年,从北京二中院打到了北京市高院。马拉松式的诉讼,是外界对这场官司最贴切的评价。但陶华碧就是要挣一口本就属于老干妈的气,终于等到法院判决华越的赔偿,以及在当时一家全国报纸上向陶华碧老干妈道歉。钱是小事,这个道歉才是陶华碧最在意的,就跟王致和腐乳只要一块钱是一个道理,钱的重量远远比不过一个招牌。2003年,陶华碧终于等到了老干妈商标,后来她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如果妥协,另外一拨人又会来,还会变本加厉。一个人在遇到艰难的时候绝对不要让步,要打仗,就要打赢。”周斌全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在去涪陵榨菜之前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银行步经理、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阅历丰富,深谙资本市场风向。走进涪陵榨菜单位的那一刻,他内心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原来公司一直在亏损的边缘试探徘徊:1999年底,榨菜集团负债1.75亿元,潜亏挂账4400万元。简陋的设备,低矮的房屋,涪陵榨菜几乎全是手工作坊,技术?不存在的。一年不到两万吨的产量,不到一个亿的销售额,4000名需要生活的工人,周斌全连呼吸都觉着有股叫负担的味道。然后他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涪陵榨菜的金字招牌送上资本市场,打造榨菜界的茅台。连工厂的人都觉得他像个疯子。还好三峡工程的实施要求他们搬迁,涪陵企业由此得到1.4亿补偿款,周转开了。周斌全从内部进行工业革命,现代化工业技术替代手工,国内的食品机械制造厂做不了,他就去国外,先后考察了美国食品日本酱腌菜,韩国泡菜的工业化流程,心里有了一杆秤。回国后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的启用就花了5000万,用了1200万元引进4台德国先进工业制造机器。第一年扭亏为盈,2001年销售额1.5亿元,2002年销售额2.2亿元。涪陵榨菜起死回生了。定调,20062006,一切仿佛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10月份,胡润中国女富豪排行榜出炉,陶华碧以10亿元的身家排在第21位,旁边与她并列的是俏江南的董事长张蓝。如果算老干妈的产值,当年这个数字为12.8亿元,但八年前只有5014万元,到了2013年更是翻了一倍到37.2亿。十五年,产值增长74倍。那一年,由张铁林饰演皇帝的《还珠格格》还在全国热播,周斌全花1400万买下央视《新闻联播》后两个月的广告播放权,聘请张铁林来为涪陵榨菜代言,“乌江榨菜,你爷爷的爷爷都说好”让人过耳不忘。许多人一边调侃张铁林都认识他爷爷的爷爷,一边掏出钱买乌江涪陵榨菜,之后涪陵榨菜的销售额以每年20%至30%的幅度增长。2010年11月23日,于深圳证券所成功上市,被人称为:中国酱腌菜行业第一股。也是那年,著名主持人李咏主持的《幸运52》还没停播,几乎家家每周都会聚在一起观看,后来的《泳乐汇》都没有《幸运52》的氛围。都知道这个节目是赢得商标,各个公司的商标都排列在上面,比如太太口服液,王守义十三香。节目里李咏把卡片扔得飞起,还会翻牌子,至今都有人记得翻个王守义十三香总能翻出钱来。网上你也能找到王守义与李咏两个回族人老乡在2003年之前的合影,2003年后便没有了,因为王守义先生的生命旅途是在那时结束的。还是2006年,王致和又打了场与商标有关的官司,对方是一家叫OKAI德国公司。这场跨国官司持续了两年,被称为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王致和不是OKAI抢注的第一个商标了,它还抢注了恰恰、今麦郎,以及老干妈。宣判的时候,王家槐亲自飞到了德国慕尼黑听审,他说他当时代表着的,是王致和包括离退休职工在内的六千人的队伍,一定要胜利,没有意外。“王致和本身就是我们民族的,是我们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这场官司,把名声打到了海外。十三香意识到家族式管理对企业壮大发展的弊端,也是在这一年王守义的儿子王银良开始了企业管理改革,经过深思熟虑选了王健担任公司总经理。如你所见,十三香公司的发展已经赢得了市场,浓厚的民族特色让公司具有生命力,也更现代。四家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中,陶华碧与王守义管理风格是最相似的,这两家也是最经常被拿来排比的。都不上市,也不借钱。2001年陶华碧扩建厂房时资金紧张,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就协调建行给她贷款,协调过后区委办给她打电话让她面谈。到了区委,电梯很旧,陶华碧出电梯时不小心被门挂住了衣服,她顺其自然地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两人也都很亲民。“进了十三香的门,都是一家人”是很多十三香集团员工发自内心的感受,公司免费为员工提供食宿、发香皂、卫生纸、牙膏等生活必须品。而王守义始终把员工放在心上,曾经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市场为员工买新鲜水果蔬菜,员工到餐厅就餐他还会为每个人发筷子。夏天的时候给生产一线的员工送冰镇绿豆茶,冬天发棉拖手套。“公司的发展是每一位员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来的,挣的钱不往员工身上花往哪花?”陶华碧也一样,最初让其儿子李贵山制定公司规章制度时,纵然她识字不多但她认为一定要考虑员工利益。比如给需要的员工提供食宿,有员工出差她总会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送到厂门口,员工结婚她会当证婚人。更要命的是,陶华碧隔三岔五会跑到员工家串门,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没有人会抵挡这样的魅力,也抵挡不住。尾声如今,无论是涪陵榨菜,王守义十三香,还是王致和豆腐乳,老干妈,每一个说出来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时代的车轮在向前进,时代的产物也在滚滚向前,是米其林这样的高端餐饮也好,是榨菜老干妈豆腐乳或十三香这样的餐饮调味品也好,某种程度上都站在同一位置。不过历史终究成为了历史。涪陵榨菜的起源地,过去邱家大院用来腌制榨菜的作坊,现在已经变成了菜地。而邱家大院仅存的建筑便是一个已破败的孤零零矗立着的院子,邱寿安故居。今天若再走进这座有百年历史的老院子,你大概想象不出百年前它名动全国,只看得见破败灰白的墙体,老朽咯吱响的木楼梯,布满灰尘的窗框。王守义去世多年,但十三香的人都没忘记他,世人也都知道他。他喜欢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穿脚蹬老式圆口的布鞋,喜欢穿棉布衫,经常拄着拐杖往员工里扎。如今王家的事业传至长孙一代,有些员工至今还记得,那时候的王守义背都已经驼了,用河南话对他们说:进了十三香的门,都是一家人。陶华碧也一样,至今浑身是病:肩周炎,颈椎病,指甲几乎钙化完。现在她没事就喜欢和同龄老人打打麻将,去年11月份低调的她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自己见证并参与改革开放40年的激情岁月。陶华碧还说,要打出国门,打出国外,“第一炮我就给它打到美国去。”如今花白的头发,褶皱的皮肤,都与老干妈商标上有着浓密黑发的妇女判若两人,但一说话,骨子里的硬气会让你忽然意识到:她还是老干妈,是那个陶华碧。“疯子”周斌全今年49岁了,在记者面前他一点老态也没有,有时讲到激动时还会手舞足蹈。别人问他你保持常青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吃乌江榨菜啊,榨菜里面有27种氨基酸,有10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不知道的会以为他在开玩笑,可有些人知道周斌全有个好习惯——每天早上都会吃一小碟涪陵榨菜。有的人走了,有的人还在,四家从艰苦岁月走出来的企业,它们每一家都没落幕,也希望不会落幕。...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2月20日召开了信托监管工作会议,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各地银保监局非银处和各家信托公司总裁、董事长参加。 据悉,会议精神主要涉及管战略、管风险、管股东、加强党建、回归信托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推动修订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和出台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并积极推动《信托法》修改等内容。记者注意到,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比较受业内关注。 衔接资管新规要求 信托监管工作会议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大约开了一个多小时,这与其他行业如金融租赁、银行和财务公司监管会议类似,主要是传达新一年行业监管的重点内容。一位参会者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上述参会者表示,信托监管工作会议强调的内容不是信托公司特有的,是整个金融监管加强背景下到行业具体的落地,会议的每个要求其实之前很多会议上都已经提过,这次是再一次强调,信托合规档次将进一步提升。 此次会议较受关注的包括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此前,资管新规对投资非标资产有更为严格的要求,而这对此前一直倚重非标资产的信托公司来说,压力不小。 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好多年都没有修改,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后,例如要求信托产品进行净值化管理,现在很多地方都不适应了,确实要修改,上述参会者对记者表示,但是《信托法》的修订则任重道远,需要一路走程序到全国人大,现在只能说尽力去推动。 个人认为,这块主要是为了衔接资管新规的要求,截至目前很多信托公司都没有执行资管新规,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对记者表示,目前沿用的还是2009年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出台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后,信托公司必须刚性对接资管新规的要求。 股权穿透式管理 同时,记者了解到,信托监管工作会议还要求管战略管风险管股东,并推动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出台。 上述参会者分析,管战略主要是要求各家信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和回归本源,不要去搞一些歪门邪道,进一步加快业务转型;管风险则一直以来也是中央的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管股东则是要规范股东行为,包括强化关联交易管理等。 另外,加强党建内容则是整个金融行业都需要做的,上述参会者表示,去年多家信托公司的公司章程都进行了修改,前面部分都增加了党建内容。 对于信托监管工作会议要求推动的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上述参会者表示,以前一些信托公司股东方面出现了绕道多层的影子股东,现在就是要求穿透式管理,强调透明化和实际控制人阳光化,防止成为资本大鳄的工具。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2017年因实际控制人不明等问题,华东某家信托公司被暂停了命脉级集合信托业务,监管一直要求该公司推动股权管理阳光化。 这与国家加强对金融牌照的管制有关,尤其是股东方面的控制关系,之前已经出台了券商和银行的股权管理办法,现在轮到信托公司了,这与国家近年来加强金融管制是一脉相承的。上述参会者表示。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2018年1月,彼时银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银行股权行为,尤其是对于股东持股商业银行两参或一控的硬性指标,导致了产权交易所出现大批银行股权转让的热潮。 2018年3月,为加强证券公司股权监管,规范证券公司股东行为,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证监会起草了《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并向社会公开证券意见,内容涉及证券公司控股股东门槛、股东穿透核查、券商股东持股期限等内容。 其中,对于证券公司控股股东提及了净资产不低于1000亿元、最近5年连续盈利、最近3年主营业务收入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000亿元,引起行业不小的震动。 因此,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出台都带来了不小的行业影响,业界较关注此次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