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开始爆发的债券违约潮至今仍有蔓延迹象,证券公司的债券质押式融资回购业务也面临严峻考验。上证报记者近期了解到,自2018年四季度以来,有证券公司在代理客户开展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时,由于部分债券的标准券折算率下调,客户无法补足资金及质押品,也导致了这些券商对中国结算出现连续欠库,券商也不得不紧急救火,以自有资金垫付交收款,部分证券公司目前已经暂停了债券质押式融资回购业务。经纪业务模式债券质押式融资回购业务,是指经纪业务客户在证券公司交易单元开展回购交易时,证券公司作为中国结算的结算参与人,须承担担保交收义务。所谓担保交收,就是如果到期时客户账户中的资金不足以扣划融资本息,证券公司需为客户垫资。今年2月份,某家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客户在开展债券质押式融资回购时,因质押债券的标准券折算率下调,无法补足资金及质押品,导致了标准券使用率超标、欠库和资金违约,违约金额为2000多万元。在上述紧急事件发生后,该券商第一时间以自有资金垫付了交收款,目前欠库状态已经解除。据悉,去年第四季度也曾发生了多起经纪业务模式债券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事件,具有一定的行业共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2018年以来债券市场总体信用风险形势严峻。上证报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有124只债券出现违约,债券违约主体数量和违约金额均创历史新高。2019年以来,也有31只债券出现违约。在债券违约潮的背景下,若质押债券出现违约或质押债券的标准券折算率下调,风险极易向回购融资主体传导,个别单一债券发行人入库集中度过高的回购融资主体,就会出现连续标准券使用率超标、连续欠库甚至债券回购违约等风险事件。而目前回购融资主体大部分是私募基金产品户,偿付能力非常有限,一旦发生风险,证券公司往往需要为此垫付交收款。二是证券公司自身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有的公司将债券回购交易按照经纪业务进行管理,未充分评估其作为融资类业务的特殊风险点,有的公司将私募基金产品按照自然人客户进行管理,缺乏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事前、事中尽职调查和风险控制。三是不排除部分债券发行方利用证券公司恶意进行债券套现行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有些债券因为资质不好难以顺利发行,发行方就暗中设立特定的私募公司进行自我购买,私募公司又拿着债券到证券公司进行质押回购,变相实现了债券套现,券商就在此套路下被动成了部分债券的接盘方。上述情形的产生,促使券商正大力加强对债券质押式融资业务的风控。上述今年2月份发生欠库的券商对公司在途债券质押式融资回购业务进行风险排查,发布进一步加强经纪业务债券质押式融资回购业务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客户准入审核、上调标准券使用率等风控指标、控制质押债券集中度、提高债券入库条件与暂停为高风险客户开立正回购业务权限等措施,切实防范和控制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风险。据悉,目前已有部分证券公司暂停了该项业务。业内人士表示,多家证券公司目前已通过自有资金垫付了交收款,为控制经纪模式债券质押式融资回购风险,部分证券公司作出了暂停该项业务的决定。还在开展该项业务的证券公司也紧急加强了风险控制措施,比如控制质押债券集中度、控制单客户融资回购规模与提高债券入库条件等。...
摘要:涅槃重生还是就此落幕?2019年,一批文娱基金正悄悄倒下。“子弹已经不够了。”上海一位文化产业基金投资人无奈地表示,“我们正在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谈,但是对方只出资10%左右,剩下的LP还在找。”这两年文娱圈的一场场大地震,正传导到一级市场。不少VC/PE机构透露了一个惨淡的事实:2018年没有投一个文娱项目。“只看不投”成了大多数文娱基金的状态。市场风声鹤唳。投资界发现,有的文娱基金正在掉转方向,科技、消费成为新赛道;有的机构还在坚守,“等一等,很多文娱公司价格开始降了下来”。众生百态,中国文娱基金开始迎来了泡沫出清期。“未来2到3年文娱基金会死掉90%”盛景不再。2018年,文娱基金哀嚎一片。木子所在的机构旗下有一期大文娱基金,目前正在寻找二期文娱基金的LP。“整个文娱行业监管、审批政策在收紧,LP都越来越谨慎了。政府引导基金都不给文娱基金钱了。”木子感叹,感觉现在整个LP行业都不待见文娱基金。一位顶级文娱投资机构的投资人真实遭遇:去年为了募资,频繁飞行出差应酬,再加上极高的精神压力,体重一路飙涨了30斤,体脂率高达23.8%。以此换来的是,“成立了一支目标规模10亿人民币的产业基金,并完成4亿元的首次交割。”当然,这只是个例。事实上,在去年的募资寒冬下,成批的基金都没有顺利完成募资,文娱基金更是首当其冲,很多机构子弹所剩不多。“今年文娱基金肯定会死掉很多。本来就存在泡沫,在行业洗牌加速的背景下,如果全行业GP会死掉80%,那文娱基金会死掉90%。”一位泛文娱机构合伙人表示。募到钱的机构也未必安全。部分机构去年投了一期,但踩了不少雷,今年可能会提前死在沙滩上。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曾表示,自己周围很多文创公司在2018年都没有融到钱,都是干苦活。“2018年文创领域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那些做游戏的兄弟们特别惨。在资本市场上,有些人年初的时候还是百亿富翁,到了下半年就爆仓了,都等着政府纾困。”更多的文娱基金则在观望。“我们一直在看项目,但看的多,投的少,或者基本不投。”某文化基金投资经理说。每年3月,各大基金投资人一般都奔波于找项目看项目的路上,不过北京一家文娱基金合伙人却无奈笑称,自己最近很闲,根本忙不起来。更为致命的是,文娱行业的退出降到冰点。受到政策影响,文娱行业的并购和IPO都持续下滑。据统计,文化传媒行业IPO案例数量触底,全为境外上市。2018年文化传媒行业仅4家企业实现IPO融资,从案例数量来看同比下降66.67%,融资规模来看下滑幅度小于前者,同比2017年,整体规模下滑18.54%。没有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登陆A股IPO此番情景与过去几年颇为不同。2010年-2016年的几年间,内地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中国已阅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电视剧最高值甚至飙升到900万一集。这本是一个严重依赖资本的小产值行业,一连串纪录被刷新的背后,热钱和资本的疯狂起到关键作用。短短几年内,文娱基金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一些不是专门做影视投资的基金公司也开始涉足影视公司股权和项目投资。两年之前,李姗姗曾在一家专门投影视的机构做投资经理,这家机构最初将业务定位在“影视众筹”之上,是因为看重了“影视单个项目投资额不高、回款周期快、还可以和明星联动做品牌活动”等好处上,而今也不了了之。洗牌是自上而下的。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外释放出“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信号,被外界解读为“包括文娱企业、金融企业在内的非实体经济行业,都会受到限制”。此后,证监会对于影视公司上市的财务审核越来越严格。2018年10月17日,证监会又向各大券商下发了《再融资审核财务知识问答》与《再融资审核非财务知识问答》,两份文件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不得跨界投资影视或游戏的审核要求,给了影视和游戏公司再一次当头棒喝。2018年至今,A股文化传媒IPO则仍保持着零的纪录。“冲击太大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暂停影视公司上市、影视公司纳税风波、游戏版号暂停发布近10个月直接影响到了供给侧”。复星时尚集团董事总经理陈欣则表示,“政策对影视文化行业的管理愈发严格,有些影片不知不觉就会受影响,那些之前看起来可投可不投的项目,现在一般都不投了。某些明星在税收等合规性方面出现了问题,新的流量优质明星又没有快速成长起来,难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相比其他行业来讲,文化类的项目相对飘渺,一个项目投下去,三五年退出之时很难看出明显的增长,直接影响到VC投资的信心。至于IP之类,培养周期往往很长,培育出来之后如何进行市场化也是要考量的问题,很多LP看不明白。这样一来,适合VC投资的项目并不多。头部文娱基金转舵:消费+科技文娱赛道不好投,很多VC/PE开始将目光瞄向了其他赛道。可以看到,目前一些国内顶级的文娱投资机构都聚焦到消费、科技等领域。“CMC资本近一年没有投资内容公司”,华人文化首席执行官黎瑞刚在2018年年末表示。黎瑞刚透露,从投资方面来说,CMC更多看一些文娱行业中间技术驱动的项目。华人文化的投资方向正在从软文娱到硬科技转变。“今时今日,技术是最核心的。无论哪个行业,技术是所有驱动最核心的东西,这是肯定的,尤其是应用领域。”黎瑞刚说。2018年CMC资本IPO的项目基本都在技术领域,B站、爱奇艺、英语流利说、趣头条这四个项目都不能属于纯文娱,而是跟技术相关的项目。华人文化的转向,成为了国内文娱基金的风向标。“我们前两年就进行了方向上的调整,很早就开始不单单看文娱了,教育和旅游的比重一直在加大。”一位投资机构人士说。一些此前专注于文娱产业的VC/PE,如今在对外宣传时也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标签,比如消费。“文娱基金转型做消费属于正常的拓展延申,我们二期基金也不叫文娱基金,而是叫新消费基金。”荣正投资董事长郑培敏表示。而国内另外一家大型文化领域投资机构——华映资本,也在2018年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消费领域。“未来的投资方向更多布局消费升级。“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熊向东在2018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看好两大方向:一个是文化娱乐在各个方面的升级,另外一个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据悉,2019年,华映六期基金主要投资领域覆盖文化、科技、消费等。GP众生相:寻找新的生机有人离开,也有人仍在坚守。从此前所在的影视基金离职之后,去还是留是李姗姗一度挠破头皮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还是喜欢这个行业”,入职另一家文娱机构,继续看文娱领域的项目,尽管大约“一周要看十个项目,但一个TS都没发出去”,但她觉得还是有转机,要耐心等等看。“如果影视公司上市现状能够恢复正常,整个行业就会趋于正常化。相关部委对当前的现状也很重视,各地政府也出台影视扶持政策,预估接下来关于影视公司上市层面会逐渐回暖一些”,陈少峰表示。此前,他曾多次参与国家部委和省市有关文化产业政策、扶持中小文化企业、体育产业、动漫、电影等领域的课题研究或发展规划的制定。地方政策已有松动。一个月前,北京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将加大影视企业上市奖励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影视企业上市孵化平台,引导本市影视企业有针对性地在各类资本市场融资,形成影视企业上市的北京板块。具体的扶植计划还未颁布,但总归是释放了一些向好的信号。“影视行业的机会不多,但做宣发可能还有余地。泛文娱的概念很大,文化、体育、旅游、教育、奢侈品等多个细分赛道里,还可以挖掘一番”,沪上某基金合伙人表示,在他看来,文娱基金行业的发展需要去伪存真,文娱产业投资去泡沫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在陈少峰看来,纯内容与重资产的红利已不再,而文化行业中,与科技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当下的投资要抓住两个重点,轻资产与科技,而做轻资产(如影视IP与文旅的产业链)就必然要与跨界相结合。对此,他列出了三种模式:1.文化与旅游结合做轻资产,2.文化与科技结合做轻资产,3.文化与互联网结合做轻资产。辰海资本合伙人王维玮表示,去年总共投了6、7个泛文娱的项目,最近正在看线上线下结合跟娱乐相关的项目。在他看来,不是文娱行业出了问题,而是目前这个行业资本化和退出渠道不是很畅通。“我们今年主要看一些从文化内容延伸出去的机会,比如好的垂直型平台公司,可以对消费赋能的企业。能否持续生产好的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王维玮说,“影视方面,不会投单个导演的工作室。”陈欣的观点亦如是,在他看来,当下故宫文创的爆火对当前的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IP衍生品、博物馆等文化类衍生品的市场很大,文创与时尚的结合、与功能性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传统投影视的钱也开始往这个方向去转。此外,民众对于音乐节、音乐会等互动参与型场景热度只增不减,可以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寒冬下,文娱基金正在寻找新的生机。(应受访者要求,木子、李姗姗为化名)...
3月21日,我大A股上演了一出颇具戏剧效果的“捉妖记”。收盘前半小时左右,复旦复华接受第一财经采访,说子公司绝对没有参与科创板首批,然后股价瞬间从涨停板下来了,18万手大单瞬间砸下。截至收盘,收于14.26元/股,下跌2.53%,换手率达28.36%,成交额近30亿元。受复旦复华跳水带动,达刚路机、人民网、顺灏股份、龙津药业、绿庭投资等多只妖股尾盘跳水杀跌。3月8日,港股复旦张江宣布拟申请科创板上市,这让同为复旦大学控股的复旦复华股价闻声上涨,自3月11日至3月20日的8个交易日里,复旦复华连续收获了8个涨停板,股价从6.82元/股上涨至14.63元/股,累计涨幅达114.5%。复旦复华的霸道涨势,自然少不了游资的炒作,“赵老哥”“欢乐海岸”等知名游资出现在龙虎榜知名证券营业部席位中。3月19日至3月20日的龙虎榜显示,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赵老哥常用席位)买入1.5亿元,华泰证券深圳益田路荣超商务中心(游资“欢乐海岸”)买入7000多万元。对于市场的炒作,复旦复华多次发出风险提示,并自爆家丑称,“此前对外投资的参股公司或处于亏损无利润状态或利润很小,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公司业绩基础薄弱,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但是没用,公司参没参与科创板首批,你说了不算,市场情绪说你有就是有。而这阵炒作风,像极了一再声称主营业务非5G的东方通信,股价从2018年11月初的4元一路飙涨至40元以上,成为2019年以来的首只10倍股。皇帝没穿新衣服这谎言被拆穿,其杀伤力不容小觑。就在3月21日当天,复旦复华涨停板时冲进去的约16亿资金全部遭到闷杀,浮亏达到1.7亿。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下炒作科创板的风潮该是要冷一冷了。...
导读:叶琳于2017年从理财师处购买了不同地区、不同公司发行的7个私募理财产品,截至目前,除了两个尚未到期的,其余5个产品全部爆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上海见到投资者叶琳(化名)时,她看上去气质素雅但略显憔悴,“本来一切都还可以,去年初送孩子去美国留学了。这几个月以来变化太大,现在几乎濒临破产了。”叶琳在某国企工作已20余年,多年的积累和投资,家境颇为殷实,但近年来却因为投资不顺,在家庭未发生大的变故的情况下出现了反转。叶琳对记者介绍,她于2017年从理财师处购买了不同地区、不同公司发行的7个私募理财产品,截至目前,除了两个尚未到期的,其余5个产品全部爆仓。叶琳所遭遇的“爆仓”情形均是,在产品到期之前还处在兑付利息的阶段就发生利息兑付问题,更遑论本金兑付。叶琳投资的这7个私募理财产品中,仅有两个是同一家基金公司发行的,其余虽然产品形式、期限等要素大同小异,但相互之间并无关联,“从我的情况来看,这种爆仓的概率也太大了些。”劣质融资主体的“安全”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这7个理财产品的相关材料,涉及到的6个管理人均是私募基金公司,其中江苏两家、上海三家、北京一家,产品形式均是类固收的资管计划,产品收益率在8.5%-11%之间。叶琳在每个产品中投资的金额约在200万-300万,总计投资了1000多万。资金所投的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云南、廊坊、武汉等地,项目多为地产相关的开发或运营项目,包括惠民工程棚改建设等,体现在文件中的募集投资范围则是“用于受让某某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比如上海欣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产品“惠民一号应收账款契约型私募基金”,投资范围是“用于受让武定农商置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武定工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资金用途是“投资于武定君晟市场的项目建设(国家支持的棚改惠民工程)”。再比如,江苏尚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产品“滇政3号基建私募投资基金”,融资方是广东中外建集团有限公司,资金用于受让“安宁县(街)至八(街)一级公路工程形成的应收账款”。另外,这些产品均列出了5个以上的还款来源或风控保障,比如上海的珠海横琴澜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上海双创产业园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于上海浦东新区“禹华园”区项目基建升级改造,列出的风控保障包括资产抵押、国企担保、股权过户、政策支持以及区位优势等。叶琳对记者说,2017年之所以把资金全部都投向这类私募理财产品,并不是图高收益,一两年期限的资金收益都在10%以内,并不算高,主要看重安全和简单,因为当时理财师推荐过来的,大都附带有地方政府的担保函等文件。没想到投资变成了要债。叶琳此番来上海,即是前往管理所投产品的基金公司,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基金公司管理人对她表示,产品虽然延期但正在处置,而且项目较优质,很多资金想要接盘。“我觉得这个项目在上海,还有上海的国资公司担保,地理位置很好,应该没问题。”她如此认为。更棘手的是另外几个项目在云南、武汉等地的产品,部分虽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但几乎陷入僵局,有的基金公司人去楼空,融资人被捕,资产所剩无几,除了涉及她所投的产品,还有其他各种欠债。而当初投资时让她安心的那些担保文件,要么不予承认,要么被定性为伪造。去年底以来,这些产品陆续曝出问题后,叶琳详细查看了产品的相关信息,发现其中好几个融资人都是资质极差的主体。销售层层转包成本畸高如果说这么大概率的投资爆仓并不正常,背后一定有着某种关联性和必然性,或许有一点线索可供反思,即叶琳投资的这些产品均由第三方理财师推荐,“一个恒天公司的理财师,当时特别热情,源源不断地发各种材料过来。”但是理财师主推力度最大的那些产品,并不是第三方财富公司自己发行的,而是叶琳不太了解的私募基金公司的产品,“他们从这些产品里拿到的提成更多。我的产品爆仓后,再去找这个理财师,他已经从恒天离职了。”理财师一旦“甩手”,投资者才发现自己与所投的产品失去了联系,投资时并未接触过理财师以外的相关人员,也不曾接收到私募基金公司任何形式的回访。在后期的追偿过程中,叶琳逐渐了解到,这些私募基金公司产品一旦成立,均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进行销售,销售公司再进行层层分包,有的产品中间甚至有七八道转包程序,每一层都要经过一轮提成,也就意味着融资人提供的成本要多出一部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接触了叶琳所投产品的多家管理人,位于上海的一家基金公司管理人坦承,其产品是经过层层外包销售出去的,并且公司自己并不掌握客户的详细信息,尤其是联系方式,“这些销售人员报给我们的客户联系方式,很多都是被他们涂改过的。”他并未透露向直接销售合作方支付的销售费用是多少,但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此类的产品通常给出20%-40%的成本。除了寄希望于项目本身的顺利处置,后期产品如何完成兑付,叶琳想不到其他更有效的渠道追回自己的本金;找律师起诉,本身需要较大的成本,而且此类案件到最后即使胜诉,执行效果也微乎其微。...
央视315晚会曝光“714高炮”后,互金行业风波不止。 新浪财经从知情人士获悉,宜信普惠怀化分公司涉嫌非法开展金融业务宣传等非法金融业务活动,被湖南怀化鹤城区公安分局和工商分局联合查封。 对此,宜信方面回应表示,经初步核实,图片拍摄于2019年3月20日,怀化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P2P网络借款风险专项整治小组,针对当地网贷机构开展了一轮排查工作。宜信普惠当地分公司积极配合排查工作,暂时停止营业,相关负责人已赶赴当地,同监管部门进行进一步沟通。 另据媒体报道,近日,怀化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怀化市P2P网络借贷专项整治办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网贷行业的公告,称对辖内网贷机构进行了摸底排查和分类处置。但在近期开展的“扫楼”检查中,仍发现一些机构违规从事P2P线下营销、非法“现金贷”业务。 公告指出,未取得备案登记的P2P网贷机构(含分支机构)一律不得从事P2P线上线下相关业务,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为未取得备案登记的P2P网贷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的机构或以发放货款为日常业务活动。否则,一律视为非法从事金融业务,予以取缔和打击。 同时,公告强调,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的从业机构,不得对金融产品或公司形象进行宣传,不得在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金融”、“交易所”、 “交易中心”、 “资产管理”、“理财”、“基金”、“基金管理”、 “投资管理” 、“财富管理”、 “股权投资基金”、“网络借贷”、“借贷”、 “P2P”、 “股权众筹”、 “私募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保险”、“支付”、 “汽车金融”、“汽车信贷”、 “信托公司”、“消费金融” 等字样。违者,视为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予以取缔和打击。...
危机中的神雾集团依旧步履维艰。 从最初宣布引进战投到如今,一年多的时间里,神雾集团非但没有趁机恢复元气,而神雾节能最新爆出的公章、营业执照等被非法侵占事件,也让神雾集团与金沙江资本之间的裂痕更加显眼。 有市场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顺利解决问题,各方的利益才能都得到保障。历经努力,现在的神雾集团仍是“危”多“机”少,还需齐心共进,相关各方应该妥善解决分歧。 公章被占引发多种风险 此前,困境中的神雾集团曾高调宣布引进战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金沙江资本控股的上海图世作为“领投”战投,将牵头帮助解决公司的流动性危机。然而在首笔资金到位,且市场一片欢欣鼓舞之后,后续的战投进展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一直鲜有下文。就在市场对金沙江资本与神雾集团之间是否产生矛盾产生猜疑之时,2019年2月份,神雾节能的董事会换届和管理层调整,将这两个曾经紧密合作者的分歧首次公开暴露在了台面。在此次调整中,金沙江资本派驻在神雾节能的董事、高管悉数被清除出场,这也为后来的“公章被占事件”埋下了伏笔。 2019年3月20日,神雾节能公告称,自2019年2月下旬起,公司时任行政人事总监凌某拒绝接受新任管理层领导,将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江苏院的十数枚印章和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及一辆机动车非法占有并转移,严重威胁到公司资金和经营安全。 神雾节能的公告一出,市场一片愕然。3月21日,神雾节能继而披露的一则股价异常波动公告,阐述了公章被非法侵占,可能引发的多项风险。这也让很多投资者确信,公章是真的让人“拿走了”。 在这份公告中,神雾节能提示公司存在着日常经营受阻和印章被盗盖而损害公司合法权益的风险,会对公司2018年度审计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公司称因无法向对口业务单位发送询证函,无法与审计机构签订合同,可能导致出现审计机构无法发表意见或年报无法按期披露的情况,存在着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以及暂停上市等多项风险。 公章事件背后是非多 上市公司的公章、执照等重要物件,怎么就轻易落到了个人手中呢?在这场匪夷所思事件的背后,《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似乎隐藏着难以捋清的是是非非。 神雾节能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在上海图世首笔投资款到账后,金沙江资本不仅向上市公司派驻了董事和高管,也指派了一位行政人事总监。由于当时公司对凌某非常信任,公章、执照等重要文书物品也都由凌某参与保管。 “当时在外办理相关变更手续时,这个凌某抢走这些东西就跑了。”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前期办理相关工商、开户行变更时,凌某借机抢走了相关资料和物品。 据神雾节能披露的公告,凌某在公司董事会换届、管理层完成变更后拒绝接受新任管理层领导,拒绝到公司上班,并将相关公章、执照和机动车非法占有并转移。公司多次联系要求其移交,均被拒绝。 “起初凌某以公司拖欠其工资和报销款为由,拒绝交还物品。后来公安部门介入调解,公司也答应满足其全部要求解决问题,但凌某在接了一个电话后又反悔了。”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凌某后来说要听金沙江资本的,现在还不能交还这些东西。目前公司已通知凌某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但凌某还未按相关通知办理工作交接和离职手续。” 在接到《证券日报》记者电话后,凌某仅表示公司公告的事情肯定是存在一定争议的,相关问题她会向相关部门去反映,随即就结束了通话。 《证券日报》记者留意到,在神雾节能发布相关风险提示公告之前,已有人在网上发帖提到了上市公司公章、执照被卷走一事。该人还在帖子中称,金沙江资本已向相关部门实名举报神雾集团,其中提及了大股东占用的相关事项。而凌某带走全部的公章和执照拒不交回,据说是为了保护上市公司,以免上市公司利益被侵害。 翻阅神雾节能近期披露的相关公告,《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公司进行董事会提前换届选举之时,深圳证券交易所曾接到实名举报,并由此向公司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对相关程序是否合规合法进行说明。此外,3月15日,神雾节能曾公告称,经自查公司曾存在违规对外担保问题,在未履行正常审批流程,未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并履行披露程序的情况下,为神雾集团提供担保5笔,合计金额2.895亿元。 “战投”还是“假战投”? 2017年下半年开始,神雾集团多笔债务陆续违约,公司逐渐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引进战略投资者化解风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2018年1月份,神雾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集团正在积极推进引入战投事宜。2018年3月份,金沙江资本正式与神雾集团达成初步投资意向,据当时披露的公开信息,最终将形成由上海图世及其它机构领投,多家大型企业与机构跟投,总额约为50亿元至70亿元的投资计划。 2018年5月初,上海图世与神雾集团达成协议,上海图世将出资15亿元,其中3.5亿元用于购买神雾集团新发行的股份。其余的11.5亿元用于支持神雾集团及其子公司技术推广和业务开展。 “神雾集团虽然有着出色的燃烧技术和固废处理技术,但大量的债务违约,也让其变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如果没有实力强大的战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前述市场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公告,上海图世的募资总额是15亿元,这些钱应该不是金沙江资本一方出力,也会去寻找合作伙伴,但能否为项目融到足额的资金并不好说。” 金沙江资本联席主席苏江华曾在2018年5月7日召开的金沙江资本战略进入神雾动员会上表示,“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就做出了对神雾进行战略投资的决策,在金沙江资本整个投资史上是比较罕见的。金沙江资本将从尊重神雾、助力神雾、展望神雾三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2018年5月17日,神雾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上海图世的3.5亿元增资款项已全部到位。 2018年8月下旬,神雾节能公告重大事项进展,称上海图世出资3.5亿元用于对神雾集团增资扩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当时资金已到位。青岛伯勒将出资4.032亿元用于集团的增资扩股,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其余资金将全部以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等方式由上海图世、青岛伯勒按3:7的比例共同投资于下属子公司以及所涉及的项目公司。这也是神雾节能公告的最后一份有关战投进展的公告。 有神雾集团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沙江资本进来之后,公司也配合其要求改选了董事和高管,“但半年多时间,金沙江资本并没有干什么事情”。 “上海图世的出资只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其余的是募集来的。”该内部人士认为,金沙江或许只是想进来赚一把而已。 援引公开信息可知,神雾集团实控人吴道洪在3月20日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时金沙江(资本)承诺的是,首期3.5亿元进神雾(集团),11.5亿元进项目,但投了3.5亿元后,另外11.5亿元没了下文。”吴道洪把公章被占有的原因也指向了金沙江资本,“凌某是金沙江(资本)的人,我们原以为引进了战投,没想到是个假战投。” 记者观察到,金沙江资本前期曾有过积极的努力,后期客观上看进展也并不顺利。就目前暴露的种种问题,记者曾多次致电苏江华,但一直都未能接通。记者将相关问题整理后短信发送至苏江华的手机,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也未得到回复。 神雾与金沙江资本已决裂? “最近公告话风都变了,只字未提战投二字,用了积极筹借资金来代替。”2018年快年底的时候,市场就对金沙江与神雾的关系进行猜测。有投资者在网上发布文章时这样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18年12月份,神雾集团主要的债权人成立了债委会,债委会涉及的债务占公司整体债务的82%。一些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债委会的讨论。由于公司引战进展一直较慢,债委会也有意组织力量来协调解决问题。有人认为这或许触动了金沙江资本的相关利益,或是下边的项目让金沙江资本觉得有问题,无法推进,而萌生退意。 2019年2月中旬,神雾节能提前进行了董事会选举,金沙江资本的人员全部被罢免,双方的矛盾第一次公开化。神雾节能在当时的相关公告中表示,部分董事、高管行为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造成了公司治理困境。 “本来应该9人组成的董事会最后只剩下了5个人,其中的两个独立董事和一个非独立董事都是金沙江资本提名的。”前述神雾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8年下半年,神雾节能不断有董事辞职,大股东曾提议补选,但都被相关董事给阻止了。” 该内部人士还向记者表示,金沙江资本想将对神雾集团的股权投资转为债权,但认为目前的神雾集团已经一文不值,想让债务委员会来确认该笔债权。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以往公告发现,根据上海图世与神雾集团之间达成的协议,后续的11.5亿元投入须满足的条件之一就是神雾集团股东信息的工商变更登记已完成且上海图世名称被记载于其股东名册。记者通过企查查平台查询发现,截至目前,神雾集团的股东名单中,并未有上海图世。 《证券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到了金沙江资本原合伙人孙景春,孙景春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太敏感,现在许多事情我不方便讲,也不能讲,但我保留日后说话的权利。” 3月21日凌晨,公章事件引发的舆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孙景春通过微信向《证券日报》记者发送了一条消息:“神雾现在这个局面,我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作为金沙江资本前合伙人,我为神雾的事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的痛苦和骂名。从今年的1月1日起,我就已经正式离开了金沙江资本,但仍然一如既往地为神雾的事情继续付出我的努力,不管痛苦有多大,骂名有多少。还是那句话,现在不是我说话的时候。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会告诉你我所经历、知道、感受的一切。” 前述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现在难以说明神雾集团与金沙江资本已经决裂,但不可否认的是,双方的裂痕已在加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3月21日,南京建工向债券持有人发布一份关于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内部公告,记者发现,在11只存量债券中,竟有9只债券涉及“提前到期条款”,总计60亿元。 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简称“南京丰盛”)债务危机再起风波。去年12月底,南京丰盛陷入短期流动性困难,剩余未偿还债务合计约12.78亿元,且面临45亿元债券交叉违约可能。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和各债权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几天,南京丰盛便宣布,解除警报,已清偿全部到期债务。其后,丰盛产业集团为聚焦建筑工程主业,正陆续剥离非工程建设类业务,已启动制定整体债务重组方案,公司更名为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南京建工”)。然而,危机并未真的解除。3月19日,南京高科(12.740,0.00,0.00%)(600064.SH)一纸公告显示,南京建工再次违约。3月20日,南京建工通过新华网(26.150,0.00,0.00%)、现代快报等媒体发布《南京建工产业聚焦建筑工程主业进行重组》一文。不过,南京建工并未直接回复记者问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3月21日,南京建工向债券持有人发布一份关于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内部公告,记者发现,在11只存量债券中,竟有9只债券涉及“提前到期条款”,总计60亿元,意味着如果不能及时付款,存在债券交叉违约可能。长安信托:已保全足额资产在《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相关情况的公告》中,南京高科透露,南京东部路桥工程公司(下称“南京路桥”)、南京建工产业集团,向长安信托累计申请信托贷款28.5亿元,由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企查查显示,南京路桥控股股东为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持股99.9033%。2019年3月11日,长安信托因南京路桥、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未按照约定兑付本息,向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2019年3月12日,经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冻结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名下银行账户(截至目前,被冻结银行存款金额为16606万元)及持有的南京高科股票共计24903万股。南京高科还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长安信托尚未向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诉讼。目前,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正在与长安信托进行积极沟通,争取在诉讼前达成和解。长安信托也印证了上述内容。3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收到长安信托《关于南京建工项目备查说明》,长安信托解释称:“我公司该项目的委托人主要为几家机构,认购比占99.9%,不涉及我公司自主发行,前期由委托人进行了详尽调研,我公司也进行了充分的风险提示。”长安信托还称:“项目逾期后,我公司在征询委托人意见后,及时启动司法措施,诉前保全了义务人名下流动性强的现金及股票资产,保全资产价值足以覆盖存量信托本息,有效保障了信托财产安全及全体委托人的利益。”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新了解到,南京建工已经偿还3亿元。南京建工文件也称,上述债务违约主要由于发行人流动资金紧张,负有清偿义务的已到期债务金额累计26.54亿元未及时清偿。南京建工还称,债务违约将严重影响公司后续的流动性,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严重影响偿债能力。面临60亿债券交叉违约压力今年1月,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披露,南京建工公司债务规模方面,截至2018年6月底,公司短期债务141.68亿元,长期债务112.91亿元,其中应付债券“16丰盛01”和“16丰盛02”(合计10亿元)将于2019年8月到期,“16丰盛03”、“16丰盛04”、“17丰盛01”、“17丰盛02”、“17丰盛03”、“17丰盛04”、“G17丰盛1”和“G17丰盛2”(合计70亿元)均于2019年到达回售行权期,公司短期偿付压力大。至于南京建工公司偿债计划方面,2018年12月28日,南京丰盛曾称,公司将积极处置资产,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加快收缩非主营业务投资,聚焦主业,充实公司现金流。目前,公司未提供相关进展情况或明确偿债来源。雪上加霜的是,中国裁判文书网3月5日披露,由于合同纠纷,法院裁定,冻结被申请人嘉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建工、季昌群银行存款人民币4471.5万元或相应的股权,于2019年1月22日开始执行。目前,具体的银行存款和股权冻结情况尚不明确。因此,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将南京建工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将“16丰盛03”和“16丰盛04”的债项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南京建工文件还披露了特殊条款执行情况。与上次债务危机相似,如果不能及时付款,南京建工将面临债券交叉违约可能。“企业预警通”显示,截至目前,南京建工债券存量规模85亿元,存量只数11只。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发现,竟有9只债券涉及“提前到期条款”,总计60亿元。其中,“16丰盛01”、“16丰盛02”、“16丰盛03”、“16丰盛04”、“18丰盛01”募集说明书中列有“提前到期条款”,总计45亿元;如果出现付款违约,无须发行人同意,本期债券的投资者可单方面宣布本期债券立即全部到期。此外,“17丰盛01”、“17丰盛02”、“17丰盛03”、“17丰盛04”募集说明书及《债券受托管理协议》中列有“提前到期条款”,总计15亿元;如果《债券受托管理协议》下的违约事件发生且一直持续30天仍未解除,单独或合并持有本期未偿还债券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债券持有人可通过债券持有人会议决议,以书面形式通知发行人,宣布所有本期未偿还债券的本金和相应利息,立即到期应付。文件中,南京建工表示,目前公司正通过内部、外部两方面加快资金的筹措,目前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积极收回应收账款;积极处置资产,补充公司现金流;积极与各金融机构沟通不压贷、不抽贷,到期贷款及时的续贷。上述口吻和去年12月底相似,后续实际如何兑现,静观其变。...
新三板私募想发新产品遇阻,托管券商称办不了 老产品不准追加认购只能赎回? 听到个坏消息,我们的新三板私募产品明年到期就要清盘,不能自动延续了。本来以为新三板市场已经跌无可跌,不少企业估值已经很低,产品熬到明年会有转机的。沪上某私募基金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哀叹。 深圳某私募负责人更对记者透露,不仅新三板产品到期必须要清盘,而且新发新三板产品也不行,老的产品不准客户追加认购,只允许赎回。他很疑惑,活水进来市场才能活跃,新三板市场现在上万家公司,不少只有三倍五倍的估值,不明白现在限制买盘进来、被迫止损的意义是什么?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上述私募进入新三板市场比较早,产品在同类中业绩都算是很不错的,去年初净值都还维持在1元,但拖到现在,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差,净值只有0.7-0.8元了。我们一直抱着价值投资的理念在做,但凡给点流动性,产品净值目前都肯定在1.1以上。深圳私募负责人表示。 为什么产品到期不能自动延续只能清盘?为什么不可以新发产品?接近股转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目前没有听说这方面的消息,股转对私募基金的窗口是完全开的,可以发新产品。他分析,也许上述私募理解有误,新三板产品大部分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退出难,很少听说进入也难的。但他也承认,私募基金的发行备案等具体操作环节,并不是股转在负责。 上述沪上私募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目前没有见到监管的正式文件,应该是监管部门向托管券商传达的,我们所有业务都要通过托管券商办,但托管券商说办不了,因为监管不同意,我们不知道究竟该找谁。 记者询问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很难判断究竟这是监管的窗口指导,还是托管券商的个别做法。但也有专家表示,如果真是这样也可以理解,毕竟新三板市场目前死水一潭,今年内很难进行大的改革,怎么改如何定位也是一个未知数,出于保护投资者的考虑,对原有的产品进行清理,或许是在为后期的改革做准备。而新三板市场今后的定位,很可能就是一个大的场外标的池。...
在不少投资者心目中,信托理财是一种相对稳健安全的理财方式。不过,近期有投资者向中新经纬客户端爆料称,四川信托发行的多款产品频频踩雷,有产品因无法变现延期近两年,还有产品违约后至今兑付投资者本金仅两成。与此同时,四川信托还被曝出两度股转无人问津的消息。四川信托官网显示,四川信托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于2010年11月28日正式成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四川信托注册资本为35亿元,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4182.28亿元。这家管理信托资产规模逾4000亿元的老牌信托公司,究竟发生了什么?四川信托办公楼 投资人供图信托产品被曝延期近两年因到期后无法兑付,四川信托发行的“川信·定增宝1号-恒大淘宝足球新三板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定增宝1号”)至今已经延期近两年时间。四川信托官网信息显示,定增宝1号于2015年11月20日成立,委托人共有22位,募集资金总规模为3200万元人民币,信托计划存续期限预计为2015年11月20日至2017年11月20日。在恒大淘宝刚上市时,曾有机构将其对标曼联,称其为“新三板足球”第一股。在上述信托计划的宣传材料中,四川信托以其为“亚洲足球第一股”进行了推介,并称“对比国际知名俱乐部,恒大淘宝至少有几十倍的广阔成长空间”。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由于2017年净资产为负,恒大淘宝股票转让已经被实施风险警示,而2018年半年报显示,2018年ST恒宝再度巨亏超6亿元。2018年12月7日,四川信托发布声明称,定增宝1号根据信托合同约定最后一期于2018年12月7日信托计划到期。鉴于目前新三板整体流动性不容乐观,上述信托计划所投标的恒大淘宝股票更是长时间处于零交易状态,通过线上交易显然无法变现退出。近几个月,四川信托及其投资顾问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受让人,鉴于目前尚无合适人选。同时,四川信托与其投资顾问一直努力与恒大方面沟通处理方案,但目前尚无明确的退出机会。“产品期限是两年,现在已经快四年了,压根没有后续,就是零兑付。”说起自己投资的“定增宝1号”,22位委托人之一的尹女士颇为气愤。而更让她气愤的是,由于合同中有一个条款指出,当所投资标的无法及时变现时,受托人有权将本信托计划延期至信托财产全部变现为止,这也就意味着四川信托有权延期,而不必承担额外责任。这一条款对投资人是否公平?北京海征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杜云峰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指出,这个信托合同标的是特定的,合同约定条款原则上体现双方意思自治。如果恒大淘宝无法变现是因为政策性原因等不可抗力,那么不能按期兑付的责任很难归咎于四川信托,从而按照约定进行相应延期是对双方意思自治的尊重;如果是因为流动性不足等市场性的原因不能及时兑付,四川信托将这一商业风险转移至投资者身上显然有失公平。他指出,虽然信托法是一部特殊的法律,但是也属于民事领域的法律规定,也要遵守民事领域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正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如果不论什么原因,只要无法变现就可以无限延期的话,实际上排除了投资者的实体权利,合同目的也无法实现,这也是违背常识的。”杜云峰称。此外,对于这个条款,多位投资人均反映此前并不知情,直到违约了后找律师和向公司投诉时才意识到有这个条款的存在。尹女士提供的合同显示,上述条款显示在合同的第18页,且并无加粗显示。江苏天哲律师事务所律师黄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按照《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格式合同的服务提供方应当尽到明确告知义务,涉及消费者核心利益的条款应当通过加黑、加粗、划线等方式,明确消费者已经知晓。如果不能证明自己尽到充分告知义务,针对格式条款将会作出不利于服务提供方的解释。这些产品也藏雷四川信托官网显示,中概回归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于2016年4月7日正式成立,信托存续规模2.4亿元。官网信息显示,上述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财产投资,通过各种金融市场工具直接或间接参与中概股回归项目。在销售人员向其推销该款产品时,尹女士提供的一份微信聊天及邮件截图显示,当时销售人员和其说的是期限为“2年+3年”,收益为固定收益8%加上浮动收益。不过正式的合同却显示上述信托计划期限为5年,受托人可根据投资项目的退出情况独立决定将信托计划的期限延长两次,每次延长一年,这也就意味着这比尹杜女士之前预想的投资年限多了两年。尹女士指出,之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并未细看相关条款,一方面是因为四川信托采取了先打款后签合同的流程,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四川信托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先打款再签合同,签合同的时候四五十页纸,只给了两分钟时间,根本来不及细看条款。”尹女士回忆称。中新经纬客户端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四川信托客服询问为何销售口头推介与合同条款不一致时,客服人员称,电话当中没有办法予以确认,如有需要可做登记反馈。黄震指出,当销售在口头推销时声称的投资时限和合同不一致时,这主要取决于投资人能否向第三方呈现相关证据,如书证,比如微信短信记录,视听资料等。如果能形成一个证据链证明基本事实,就可以形成法律事实。此外,四川信托发行的“川诺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川诺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被曝延期违约。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曾在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中要求四川信托整改“川诺2号”和“川诺3号”违规问题,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到,四川信托至今仍未全额兑付川诺2号投资者。有委托人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在历经多次维权后,目前四川信托返还了投资者约20%的本金。公开信息显示,川诺2号分为两期,资金总量为5770万元,均于2017年9月到期。川诺3号共成立3期,规模合计为6000万元,最晚的一期也于2018年3月9日到期。在旗下信托产品频频爆雷的同时,四川信托日前也被曝出两度股转无人问津的消息。近日,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告,汇源集团再次公开转让四川信托有限公司3.14%股权(对应1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交易标的挂牌价格为4.62亿元。据悉,这已经是汇源集团二度公开转让所持四川信托股份。此前,2018年12月,汇源集团曾以相同挂牌价格出售上述比例股份,但因无人认购而流拍。杜云峰建议,投资者在进行信托产品理财时,即便选择了有资质有规模甚至是业内知名的企业,也不能盲目信任,需要对相应产品及合同约定进行审查,尤其是对合同中排除投资者主要权利的条款要特别注意。出现纠纷后,要积极采取法律途径解决,一方面能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对相应企业的诚信、合法、合规经营。...
喧嚣与落寞转瞬间。明星私募FOF产品“中信证券信享盛世X号”系列曾创下两天半卖出40多亿、最终销售规模达80亿元的纪录。现在,该系列产品不得不面对亏损现实。朝阳永续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该系列26只产品中有25只最新复权净值不超过0.97元,其中有产品在年初时一度亏损超过18%。为什么备受市场追捧的明星私募FOF产品会面临业绩增长乏力的窘境呢?双重把关,业绩普差近年来FOF管理人和产品数量与日俱增,但是用广金美好总经理罗山的话来说,“大家普遍做得都很烂”。广州一家小型FOF私募机构的负责人白俊坦承,包括自己公司在内,市场上很多FOF产品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有的甚至比股票多头策略产品回撤还要大。界面新闻对比了近年来市场上组合策略私募产品(以FOF为主)与股票策略、固定收益策略私募产品以及沪深300指数同一时期内的表现情况: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统计区间内,组合策略产品的总体收益情况在2015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低迷,与股票策略产品收益相当。随后又大幅跑输股票策略产品,防守能力和进攻性双双不足。数据来源:组合大师周期拉长到10年,组合策略产品的年化回报率排名垫底,同时夏普比率也仅稍高于股票策略产品,而远低于其他策略产品。FOF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一般会通过专业机构对标的基金进行筛选,达到帮助投资者优化基金投资的目的,其优势通常在于分散风险。但是如上图所示,市场上组合策略产品的波动情况远大于固定收益策略产品,并没有明显体现出其应有的分散投资、平抑波动的优选特性。投资者王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经过2015年股市的波动,他深刻地体会到了“股市有风险”这句话的含义。后来他被号称分散风险的FOF所吸引。界面新闻统计了2003年以来各年度FOF产品的发行情况可以看到,正是在2015年,国内私募市场上的FOF产品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直到2018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2015年也因此被称为“FOF井喷元年”。数据来源:组合大师某券商从事私募代销业务的孙芳回忆,2015年的股市暴跌之后,FOF产品很好卖,几乎只要提到可以分散风险,大部分的客户就很有认同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人士指出,FOF的火爆来得太突然了,面对着疯狂涌入的资金流,不少私募便顺势加入了FOF管理人的队伍中去,纷纷推出了自己的FOF产品,但实际上对于什么是FOF,该如何有效地去运作FOF基金并没有清晰认知。北京一家小型FOF机构的负责人赵勇坦承,公司原计划首只产品做股票多头的,但当时正赶上股市暴跌之后,多头产品不好卖,FOF却很容易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于是公司便顺势推出了FOF产品,“那时候就想着先募到钱再说”。据朝阳永续的FOF基金经理张姚杰介绍,国内最早一批做FOF的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股票型FOF,“可是它依然是一个股票资产,或者是大比例是股票资产,因此业绩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以“中信证券信享盛世X号”为代表的四大网红FOF也是如此,根据朝阳永续数据,这些产品在去年市场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净值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回撤,而今年随着A股的强劲反弹,净值也都有明显回升,但目前大多数产品仍处于亏损状态。比如“国泰君安全明星FOF”系列的22只产品,虽然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普遍在5.6%左右,但是截至3月8日净值都还处于亏损状态。私募排排数据显示,国内一共发行过4932只FOF产品,截至目前,1849只产品已经清算,占比高达37.49%;其中的712只产品属于提前清算,占比14.44%,不少产品更是刚成立不久便草草收场,典型的如华软新动力旗下的“乐享精选FOF2期”,数据显示,该产品于去年4月20日成立,一个月以后便选择了提前清算。数据来源:组合大师寻找风口资产是FOF投资的核心除了被销售倒逼,对FOF不甚了解以外,界面新闻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私募选择做FOF,还因为其本身对投资知之甚少,李朋便是其中之一。李朋本是一名资深的财经媒体人,在私募圈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和人脉,后萌生了转型做投资的想法,考虑到自身没有出色的过往业绩作为背书,在朋友的建议下,他选择成立FOF产品来圆自己的私募梦。然而真正开始做了,李朋才发现“没那么简单”,面对着久久不能重回1元之上的产品净值,他一直被深深的挫败感所包围着。既然对投资不甚了解,如何选择标的基金呢?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看底层产品的历史业绩,将此作为最重要的筛选指标。然而,“基金管理人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这句明确写在基金合同中的话虽然经常被不少投资者熟视无睹,却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界面新闻梳理发现不少进入业绩排行榜前十名的产品都曾出现次年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数据来源:组合大师罗山指出,A股市场风格是不断轮动的,所以均衡配置的私募业绩排名一般很难特别靠前,只有正好重仓压在几个涨势特别好的板块的私募基金才可能取得超额收益。界面新闻进一步选取了2009年以来各个年度收益排名前十位的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对比了其在之后三年里的业绩与同期基准业绩的相对表现情况由上图可以看出,某一年度排名前十的产品在其上榜之后的各个年度收益继续跑赢同期基准的比率逐年递减。基于此,丁鹏认为做好FOF的关键在于资产配置,寻找风口更加重要,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只能简单地做为参考。除了在股票市场寻找不同时期的风口之外,于大类资产中寻找风口同样重要。大唐财富高级研究员李雅表示,一个好的FOF基金经理应该具备完善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及配置能力,能够识别并洞察股票、债券、期货、大宗商品等各类资产市场的运行逻辑,把握投资时机。鼎实财富副总经理梁成树也表示做好FOF首先要判断哪类市场有机会。这是部分券商、第三方机构虽然在交易数据、私募产品数据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FOF产品业绩依然不乐观的重要原因。以国泰君安资产为例,数据显示,公司旗下正在运行且净值近期有更新的产品6只FOF产品截至目前有4只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14年12月中旬成立的“国泰君安君享卓越一号”最新净值仅为0.7791,折腾了4年多却还是亏损超过两成。而歌斐诺宝旗下成立的85只FOF产品中则是有30只选择了提前清算,占比高达35.29%。刘晓冬指出很多券商其数据基本上是在托管或者经纪业务等离投资比较远的部门,因此投资部门选择私募时,对未来“风口”的判断能力存在不足。罗山指出,这种“拼盘式”的FOF本身并未提供任何的判断和增值服务,还多收一层管理费和业绩提成,所以在市场上并不具备竞争力。挖掘攻守兼备投顾,更显FOF价值所在FOF的一大优势在于分散风险、平滑收益,与此同时却不得不以牺牲部分收益为代价。然而,界面新闻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统计发现,有不少私募FOF产品在控制回撤方面表现得无懈可击,只不过付出的“代价”似乎有点过于惨重,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不足10%,年化收益率比肩甚至是还不如货币基金。其中典型的如“营盈组合1号”,数据显示该产品自2016年9月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为2.01%,不过成立两年多来的累计收益却也仅为5.46%,虽然防守性极佳,但进攻性明显不足。另外一些私募FOF则热衷于选择业绩稳健的大中型甚至是百亿级私募作为底层标的池。深圳南山区一家私募FOF的基金经理卢清表示,总体而言大型私募在风控方面做得普遍偏好,净值回撤可控,再加上FOF本身会投得相对分散,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FOF产品的回撤不至于太大。“很多FOF私募机构都是按照这样的投资逻辑去做的”。界面新闻对比了2014年以来百亿私募与同期股票策略私募基准的收益表现情况,可以看出,在2015年、2016年以及2018年股票策略产品总体表现不佳的情况下,百亿私募在收益方面优势明显,体现出了强大的防守性。而在2014年股票策略私募总体业绩表现突出的时候,百亿私募却大幅跑输基准收益,进攻性略显不足。然而,投资者选择私募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如果仅仅是控制了回撤,显然也谈不上做好了FOF。罗山表示,从一个私募的生命周期来看,一般都是在早中期盈利能力最强,发展壮大以后,其业绩也大概率会变得平庸化,最多只能做到甚至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为规模大了以后,仅凭管理费收入就可以活的很好,对业绩方面的追求往往不再那么强烈”。另外,FOF去投中早期的团队,往往在谈判中更具优势,在数据获取和商务条款方面居于有利地位。丁鹏也指出规模在2-10亿之间的私募基金最具成长性的,因为他们正处于生存到发展的这个阶段,动力比较足,冲劲也比较强。规模过大的私募赚管理费就可以了,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做深入的研究;规模太小的私募则很难活下去,即所谓的“历史规模陷阱”。界面新闻统计了每年排名前十名的股票策略产品的成立时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自2006年以来,绝大多数能够在年度排名中跻身前十名的产品成立时间都不超过4年,其中大部分的产品甚至都是在前一年刚刚成立,第二年便榜上有名,同时,成立时间超过4年以上的产品则很少有机会能够进入年度收益前十,这也体现出,私募产品在成立初期的盈利能力普遍更强。另外,梁成树指出,绝对规模之外,主要还要看私募策略本身和私募投资能力与其现有规模的匹配度。如果一家私募的策略容量能达到100亿元,而其现在的规模仅有50亿元就可以去投。由此来看,将目标仅仅聚集于大中型私募虽然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净值大幅回撤的风险,但却未必是FOF的最佳选择。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5843只,那么,FOF管理人如何才能在则为数众多的底层产品中挑选出攻守兼备的基金标的呢?刘晓冬指出,做好FOF,一定要有一个专业的投资经理对各种资产的运行情况以及各种策略有充分的了解。这也意味着,想要做好FOF往往需要足够的投研力量作为支撑,事实却是,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范围内且有相应数据的3530只FOF产品由949家私募公司所管理,其中739家私募管理人旗下的FOF产品不足3只,占比77.87%,换言之,大部分的FOF公司管理规模普遍偏小,这种情况下,如果配备完备的投研团队,显然并不“划算”。目前来看,从2015年的大爆发至今,虽然国内FOF已经走过了三年多的时间,但是对比美国对冲基金五成以上的资金来源于FOF,剩下部分中八成以上的资金也来自于以类FOF模式运作的其他基金的情况,显然,国内私募FOF市场还是一片蓝海。与此同时,其发展的过程中却也面临着各种约束,其中去年颁布的资管新规中明确要求资管产品应当在账户开立、产权登记、法律诉讼等方面享有平等地位,并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和监管,从根源上消除了多层嵌套的动机。同时,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宏信证券FOF负责人林绍丰指出,资管新规中对禁止多层嵌套的规定使得FOF产品和银行、券商等机构资金的对接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FOF本身已经含有一层嵌套,再去对接银行或者券商的资管产品很可能违背新规中对多层嵌套的规定。而失去了机构资金,对于FOF规模扩张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本来专注于机构市场的广金美好就因此在去年4、5月开始向个人投资者市场布局。丁鹏也认为私募FOF前景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目前大多数私募FOF恐怕都会倒下。前景广阔,波折不断,只是不知,究竟在何时,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国内的这些私募FOF才能步入成熟期,真正意义上成为能给投资者赚取稳健收益的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