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国务院重磅:大力推广新能源车,2030年占比40%
发布时间:2021-10-27 09:46 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新能源要狂欢?国务院重磅:大力推广新能源车,2030年占比40%!万亿宁王放大招:四年营收不低于6200亿!基金经理买疯了)

新能源的利好一个接一个,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基金君整理了这份文件的15大要点,供大家投资参考了。

1、主要目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2、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

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合理划定禁止散烧区域,多措并举、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

3、大力发展新能源

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

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4、因地制宜开发水电。

推动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已纳入规划、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水电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

5、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加大核电标准化、自主化力度,加快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培育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持续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

6、合理调控油气消费。

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

7、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8、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

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鼓励钢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推动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

9、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

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比重。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

10、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

因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电力、天然气应用比重。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

11、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

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鼓励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12、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发展新能源航空器。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13、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14、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

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各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经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审核通过后,由地方自行印发实施。

15、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

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碳达峰行动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

拓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券商:储能、光伏、风电

是确定性最好的成长性赛道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化石能源用量比例在电力领域仍然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新能源替代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也是未来几十年间最核心的发展主题。

招商证券称,储能、光伏、风电是确定性最好的成长性赛道: 

1)光伏:短期博弈不改长期高增。产业链价格的波动对光伏装机节奏造成了影响,但双碳目标的最高指引下,光伏的增长确定性毋庸置疑。整县推进(676县约100GW)+大基地项目(已开工风光项目合计逾100GW)保障需求极高的景气度。在未来2-3年供给瓶颈突破、储能快速跟进的背景下,光伏装机大有超预期的可能性。

2)风电:大型化加速降本,保障双碳进程实现。大基地、分散式与新老替换进一步奠定十四五风电装机基础,预计将贡献200-230GW装机,考虑到海上风电与其他项目,保守预计十四五期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中枢为50-65GW,预计2021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40GW,2025年新增80-90GW,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

3)储能:国内市场也进入实质性发展期。储能是实现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后,电力系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储能以抽蓄、电化学为主,尤其随着电池材料与工艺进步、循环寿命提升,储能项目成本大幅优化,叠加峰谷电价机制调整以及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完善,经济性将迎来明显改观,行业进入实质性发展。

 投资建议:光伏:一体化: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硅料: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新特能源;逆变器: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胶膜:福斯特、海优新材(化工)等;玻璃:福莱特、信义等。

 风电:整机:运达股份、明阳智能、金风科技;塔筒:天顺风能、大金重工(机械)、泰胜风能;零部件:日月股份(机械)、新强联(机械)。

储能: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方纳米(汽车)、四方股份、思源电气、盛弘股份、永福股份、派能科技。

另外,海通证券研报指出,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电动车、储能成长确定。

我们重申电动车成长的确定性,政策目标下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将推动国内产业链引领全球,在全球碳减趋势下,国内产业链上公司将提升全球市占率。推荐锂电池产业链中壁垒高,中长期保持紧缺,在全球有竞争的龙头,包括锂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PVDF:联创股份、东岳硅材、东阳光,铜箔:嘉元科技、诺德股份,负极: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短期关注安全和成本驱动下磷酸铁锂的复苏:德方纳米、富临精工、川恒股份、湖北宜化。

2020年中国累计已投运新型储能(电化学为主)约3.5GW,按照此次30GW的目标,未来5年接近10倍成长空间。如果2030年风光按10%比例配储能,即120GW,对应2020年是30倍以上成长空间。推荐储能系统和电芯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派能科技。储能冷却系统龙头:英维克,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关注宁德储能产业链合作公司:永福股份、科士达、星云股份、易事特。

宁德时代股票期权行权业绩考核目标:

四年累计营收不低于6200亿元

10月26日,宁德时代披露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中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分四期行权)首次授予部分及预留授予部分的股票期权的四个行权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

2021年营业收入值不低于1050亿元;

2021-2022年两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2400亿元;

2021-2023年三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4100亿元;

2021-2024年四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6200亿元。

按照其中最低的增长来算,2021~2024年的营收增长率是108.7%、28.6%、26%、23.5%,不知道这个增速符合大家的期待不?

另外,多只明星基金在三季度加仓了宁德时代跟比亚迪。

例如,2020年公募业绩冠军、农银汇理基金赵诣的

新能源主题

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基金,都在三季度获增持了宁德时代,

信达澳银基金经理冯明远则在三季度重仓了比亚迪,在季报中,冯明远表示:“全球的能源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能源的使用比例不断增加,将在未来50年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流地位。我们相信这个变化过程中,中国将涌现出大量伟大的企业,我们希望与这些伟大的企业一起共同成长。”

【返回首页】
财经钻-财经观察
财经钻-互联网金融观察
财经钻-众筹/创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