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因子投资的话题,之前的2篇讲了好因子的特征和多因子选股的套路,其中多因子选股框架中最基础的一步,是挑选有效的候选因子,怎样挑选找到这样的因子呢?
找因子的方法论
找到牛掰的因子一直是专业量化投资人士和各种爱好者心里一颗美好的种子,但大家也都能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绝对有效的因子,也没有普适有效的因子,所谓有效和适用都是有条件的:在某种市场环境下,而偏偏市场是一直变化的。
但这依然挡不住人们寻找好因子的步伐和决心。寻找这些因子的过程,其实方法可以归为两类: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就是从特殊到一般,根据一系列个案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共性,比如有一组股票过去一段时间收益很好,仔细检查发现他们的流通市值都很小,猜测那会不会市值小的都涨的好呢,由此小市值就可以作为一个因子去进行验证。
演绎法: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根据一些金融规律,总结出一些特征,比如能赚钱的公司是好公司,营业利润增加越快越好,猜测符合这些特征的公司的股票涨的可能也挺好,那营业利润增速这个特征可以试着作为因子去验证。
无论哪种方法来的因子,其实背后总能找到可以解释的逻辑,在某个方面能解释高收益和低风险,但大多数都有着非常受限的应用条件,造成难以真正得到应用,所以好因子总是少数。
需要指出的是,因子不光用来找好股票,也可以用来找好基金,后面可以展开谈。其实,往大里继续总结,所谓因子就是一组标准而已,生活工作处处用到,公司招聘看学历,学历其实是一个有效的因子。
因子的验证方法
回到股票因子上来,一个因子是否有效要靠数据来说话,要回测来证明它的有效,它的适用边界。常有人这么做,比如测试某个因子X,逻辑上认为X越小越好,就从市场上所有股票中选择X最低的20支股票,回测了过去两年的数据,发现收益率相对某个基准确实不错,就认为这是个有效的因子了。
其实这是个误区,是因为它忽略了一些例外情况:
1、X根本就不是个好因子,那20支股票的高收益是因为这些股票除了X外,还有其他的共同点,那些才是主导因素;
2、X可能是好因子,但可能不是单调的,比如X小的股票收益高,可能X大的收益也高,只是X中等的不行;
3、X可能是个好因子,也是单调的,但只是特殊时期市场出现的一种现象,需要调整回测时间。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一般来说,可以这样来做:
在股票池中,把所有股票按X的值从小到大排序;根据顺序分为10组,最小的一组称为strategy1,次之的为strategy2,以此类推,X最大的一组称为strategy10。
分别回测每个组在市场中的表现;
对比各个结果,验证这个因子策略是否有效。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是看,收益曲线是不是能分层,就是各条曲线表现出相对明显的区别,并且最好这种区别是单调的,也就是按组号来的。
举个例子,很早之前测过的一个图:
手机上可能得放大看这个图,首先说收益分层效果一般,更不好的是不单调,比如strategy7排第1,strategy8排第3,strategy9排倒第3。这个因子就肯定不是有效因子么,也未必,还需要调整时间段再观察,没准又是了。
总之就是一个很反复的过程,这种方法能排除掉很大一部分的假的有效因子。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说已经够用了。
上面说的都是针对单因子的情况。往往实际应用中,单因子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市场上最常见的都是多因子模型。上篇文章介绍了多因子模型的主要步骤,仅选候选因子这个步骤,除了需要做单因子的分组测试,测试不同的时间段,还要测试各个因子的相关性,测试找到最优的分配权重等。工作量大大滴。
所以,这事大部分投资爱好者都做不过机构专业人士是有道理的,多看看券商金工部门的研报是最直接有效的偷师方式。
今天先扯到这里,拜拜了。
相关链接:
因子投资指南2:12年30倍收益的指数靠多因子选股的套路
因子投资指南之1:什么是量化投资中的好因子?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下一篇:没有了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