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目标基金指引》发布后,有些基民会问:既然股市有可能成为慢牛,那我自己投资股票债券不能养老啊,要买你们发的养老基金做啥?
这个问题非常有见地,属于中国很多习惯DIY的高人经常发出的疑问:
马桶堵塞了,我自已捅一下不就可以了,为啥要找物业?
自行车轮胎扎了,我用百得胶和橡胶皮补一下就可以了,为啥要找修车摊?
为啥还去菜场买朝天椒和葱,在家里窗台的花盆里种上这些不就行了?
说喜欢亲历亲为也好,说不信任社会分工也好,说想节省费用也好,反正这样的想法不在少数。
那么为什么他们总要劝你通过基金来管理养老金?
一、克服人性弱点看看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给基金业二十周年数据献礼:公募基金自第一只产品发展到现在的近5000只产品,20年来标准股基、混合偏股、封闭偏股、标准债基、普通债基年化收益率达到28.52%、26.1%、19.03%、3.77%、6.97%。
就问哪位基民品尝到这样的丰厚收益了?!可能基本没有吧!
什么原因?主要还是追涨杀跌,人性的弱点无法避免。明明想着长期投资,偏偏做成了短期炒作。
如果心里想的是:我就自己投,赢输都在自己,亏了算我倒霉,到时没钱养老也是我自己的,但是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种横竖赌一把的心态是危险的!
二、美国前车之鉴养老基金有独特的做法,一般是年轻的时候,配置中权益资产比例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权益资产比例逐渐降低,而固定收益资产比例逐渐增加。
这样设定是避免临近退休时来一个黑天鹅事件,导致积攒了几十年的退休金猛烈缩水,最终影响退休生活。
那么年轻时权益资产比例高发生黑天鹅不可怕吗?对,不可怕,因为这时账户内总额不高,即使大跌损失绝对值不多,虽然当时年轻的你会感觉很多。
那么有人说了,我自己投资就留意一下,年轻时多投股票基金,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股基,逐渐增加债基比例,这么简单的事不完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就好了,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前车之鉴。
1994年,富国银行和巴克莱全球投资发现,不论怎样对401计划的参加者进行投资者教育,他们总是忘记适时适当地重新调整资产组合。因为账户已经归个人管了,没有社保机构帮你代劳了,可个人就会对账户疏于管理。
当时富达基金通过对数百万退休储蓄者的实际投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由于账户管理起来非常繁琐,有一半的投资人宁愿选择不参与401k。而参与了计划的个人投资者也出现了许多投资错误,绝大多数退休储蓄养老金计划参加者要么将资金全部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要么全部投资到高风险的股票基金;在买入产品后,绝大多数退休储蓄者也从不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
这表明,实际执行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出于懒惰或者不上心或者不专业或者判断错误等原因,会把自己的养老金进行错误的配置。
毕竟术业有专攻,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怎么管好这笔钱的。
这是个人养老公募基金应运而生的重要原因。
三、税收优惠个人收入调节税优惠是个人养老基金存在的政策基石。没有它的话,几乎就完全失去了利益驱动力,否则无论怎么强调机构投资优于个人投资都不行。
个调税优惠就是把个人的收入减去养老基金金额后的数字作为税基再收税。比如说,目前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是3500元,目前提高起征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假设提高到7000元,而你的月收入是8000元,那你得缴纳个调税。但是如果个人养老基金有税收优惠,而你每月投1000元到养老基金账户,那么8000-1000=7000元,你正好到免征线,就可以不用缴纳个调税了。
当然,说了半天,这是个在国内尚未实行的天大利好,虽然美国已经成功了。但这也是相关部门手里握着的一张王炸。如果真的施行,A股10年长牛也是囊中之物。
要相信的是,相关政策的出台是迟早的事,只是这次我们证监部门先走出了第一步,后面什么时候跟进就看财税部门的了!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下一篇:没有了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