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2018年第一次橙色预警后,灰濛濛的天空,抬头不见一丝阳光。放眼望去,天地笼罩在一片灰暗中。雾霾,模糊了我们的双眼,却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要什么……
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体量跃至世界第二,钢铁、煤炭產量占全球半壁江山。耀眼的数据背后,是一轮轮粗放式跃进下消化不了的过剩產能,以及被牺牲掉的青山绿水……
要财富,要数量,更要品质与蓝天、碧水,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
今年两会,供给侧改革依然是关注的重点。对於去產能,政府工作报告给予明確回答: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品质、安全等法规標准,化解过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2018年再压减钢铁產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標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
纵观过去五年,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2016年钢铁行业完成去產能6500万吨,2017年完成钢铁行业去產能超过5000万吨,2017年上半年全国还去除了1.4亿吨“地条钢”產能;而在煤炭方面,2016年煤炭行业完成去產能超过2.5亿吨,2017年完成去產能1.5亿吨以上,全国煤矿数量从2015年的1.08万处减少到2017年的7000处左右。
与此同时,行业全面整合也在稳步推进中。启动重大兼併重组,提高產业集中度,杜绝“散小乱弱”,比如宝钢和武钢合併、中煤和神华合併。
在淘汰、关闭落后產能、取缔“地条钢”、严控新增產能、处置僵尸企业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影响下,供给端收缩明显,市场迅速回暖,带动钢价、煤价大幅上涨。
受益於此,2017年钢企、煤企利润纷纷攀高。目前,已发佈2017年业绩预告的29家钢铁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超700亿元,较2016年的400亿元增加近一倍。其中,业绩预增的公司有24家,扭亏为盈4家,预亏1家。预增的24家中有多家净利同比增长超过10倍。
煤炭行业,截止2018年1月30日,27家煤企全部发佈了2017年业绩预告,25家煤企盈利为正,煤炭板块普遍实现盈利。其中,实现扭亏为盈的共4家;业绩增长幅度较大,翻倍及以上的有9家,其中增幅最大的恒源煤电业绩同比增长30倍。
资本市场,2017年煤炭板块、钢铁板块整体处於上行趋势,並在市场博弈中纷纷创出阶段性新高。
A股煤炭板块
A股钢铁板块
港股煤炭板块
进入2018年,供给侧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隨著去產能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钢铁、煤炭等週期性行业股票能否不惧压力继往开来?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也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边际贡献递减,是指企业以资源作为投入,在產出效用高速增长並趋於峰值后,增速会不断变慢,甚至衰退,由此导致企业的收益从高到低成一个递减趋势。
沿用到供给侧改革,当持续减少钢铁、煤炭的市场投放量,起初会带来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但在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价格上涨的幅度会逐渐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下降。
以钢铁龙头鞍钢股份、000898.CN)为例,2017年预计净利润56.78亿元,同比预增251%,创出近十年来业绩顶峰,2015年则录得上市以来最大亏损。源於钢铁钢业多年来无序发展,导致產能过剩积重难返,进而使市场供需失衡,需求端日渐强势,供应端弱小势微,由此引发价格大幅下跌,钢铁企业普遍亏损。自2015年以来,钢铁行业去產能进入实质性阶段,並在2016年、2017年强度增大,由此使价格上升支撑力增强,一度达到2015年的一倍以上,带来钢企普遍盈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供给侧改革进入深水区,供需平衡是必然趋势。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下,去產能也将过度到缩量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钢价上涨的支撑力削弱,钢企的盈利能力受到考验。
而作为週期性行业中的大宗原材料,钢铁和钢铁產品的市场价格是企业贏利的基础,而產品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供求关係,而不是成本,成本只是產品最低价的稳定器,但不是决定的基础。
而我们在一番抽丝剥茧之后,也明白了钢企、煤企赚钱的本质在於市场供需方博弈下形成的价格优势。2018年,钢铁行业產能调整规模力度缩至3000万吨,煤炭为1500亿吨左右,如果仅凭供给端的拉动,钢价、煤价已失去了上涨动力。
鉴於此,需求端就成了唯一推手。但煤炭和钢铁一向依赖於基建投资,在我国基建投资回落、严控楼市的情形下,煤炭、钢铁还有多少上涨动力?
作者:董虹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