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银行业著实不容易,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监管政策,好似经历了“车轮战”,极度消耗“体力”。好在,苦日子终于过去了,银监会昨日发文拟下调监管红线,犹如天降甘霖,业界顿时欢腾一片。
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来仔细研读一番。
银监会拟下调拨备覆盖率
昨日,银监会下发2018年7號文《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爲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根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爲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爲1.5%—2.5%。
消息一出,今日A股和H股上市的银行股股价纷纷走高,连带债市表现强劲!究其原因,该指標关系到银行的利润空间,下调则意味著利润增厚。
何爲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也称爲拨备充足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標。
举例来说,假设某公司的应收账款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率爲10%,按应收账款余额的10%计提坏帐准备金,提取的准备金进入当期损益。即银行对上市公司100万元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10万元作爲坏账准备金。如果该上市公司的贷款正好产生了10万元坏账,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就是100%,即完全覆盖;如果产生20万元坏账,拨备覆盖率就是50%,意味著该银行存在对贷款损失无法完全弥补的风险。
目前,监管层要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是比拨备充足100%更爲审慎的态度。假设银行的贷款爲100万元,不良贷款爲50万元,如果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计算,银行需要计提75万元贷款损失准备金。如果按照100%的拨备覆盖率,银行只需要计提50万元贷款损失准备金。由于提取的准备金要计入当期损益,在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下,暂不考虑其他因素,会直接导致银行利润缩减25万。
简单来说,拨备覆盖率和利润呈反向变化,当拨备覆盖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拨备覆盖率下降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
依据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4%,拨备覆盖率爲181.42%,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银行业去年末约计提3.1万亿用作贷款损失准备;而如果降低到最低值120%的拨备覆盖率,而且全部认定爲损失类贷款,则只用计提2.052万亿,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释放最高1.05万亿利润。但实际上可能远超这个数值,在近年来监管层持续关注不良贷款承压能力的压力下,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年年拔高,最高者如民营银行截止2017年四季度的拨备副高率已高达近700%。
虽然较高的拨备覆盖率有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资本占用。此次拨备警戒线下调,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增厚银行利润;更深层次的意义则在于督促银行真实地暴露不良资产,主动处理不良贷款,並且更精准地分类贷款。
除此之外,此次和拨备覆盖率一並下调的还有贷款拨备率。我们也来扒一扒。
何爲贷款拨备率?
贷款拨备率作爲拨备覆盖率的补充,也是银行业重要的资产质量监管指標,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x 100%,亦等于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在不考虑拨备覆盖率的情况下,下调贷款拨备率,由于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下降,将起到增厚银行利润的作用。
假设某银行2017年末贷款余额100万元,按照2.5%的贷款拨备率,需要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2.5万,如果按照1.5%,只需要计提1.5万,增厚利润1万。
显然,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下调,对银行业而言是一大利好,释放出的利润将使显著提高银行的业绩水平,並腾出更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 作者|董虹本文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想转载请关註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码,留言获取授权。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