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网贷财经! 电话 40089372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在线客服

网贷财经- 权威财经门户,价值、与您分享!

热门关键词:网贷 P2P网贷 网贷财经 安全平台 互联网金融 跑路平台
首页
大盘
10年内两次千亿融资, 形似神不似
发布时间:2018-03-19 18:08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时隔10年,A股再现千亿融资计划!本周一农业银行宣布,将定增募资不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如果农行定增顺利实施的话,将超过2017年1月中油资本690亿元的定增规模,创下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单次再融资案。而这也是2008年中国平安之后,A股10年来又一次千亿再融资案,即便放在全球范围,也是排名靠前的融资计划。

  10年前,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公布之后,股价次日便大跌超过6%,此后仍不断下挫,最终在当年的全球性熊市中被投资者用脚投票,最终胎死腹中。不仅如此,2008年3月7日中国平安股价复牌之后的开盘价,竟成为此后将近7年的最高价,一直到2014年12月底才又再一次站上。7年的融资顶让投资者心有余悸,也导致中国平安A股的股价长时间低于H股。

  相比之下,面对农行此次的千亿融资,市场却报以热烈的涨声。消息披露次日,农行A股便上涨2.48%,而农行H股更是连涨两天,两日之内将相对A股的折价抹平并小幅溢价。不难看出,机构和外资占比更高的港股,对农行此次的千亿定增案予以肯定,和10年前平安公布融资计划之后AH联袂下跌形成强烈反差。显然,此次农行的再融资计划虽然金额接近10年前平安的方案,但二者形似神不似:从发行方案来看,平安采用的公开增发+可分离转债,资金来源于二级市场的真金白银,形成明显的抽水效应,对当时已经处于熊市状态的A股势必造成巨大冲击;而此次农行采用的是非公开发行即一般所说的定增,资金来源于7个机构投资者,包括财政部、汇金公司等,都是清一色的国家队,而且锁定期在3~6年不等,比一般的定增方案要长,甚至未来解禁之后也未必卖出,其中的看好意味不言而喻。

  一个是抽水,一个是补血,10年内两次千亿定增案背后不同的涵意,导致股价不同的表现。此次农行的千亿定增案顺利实施的概率极大,有望成为2018年白马股尤其是银行板块又一个新的起点:国家队用真金白银,直接发出价值投资的做多讯号!

  过去10年来,国家队多次出手为大型银行股保驾护航,事后都证明是不可重来的铁底。2008年9月18日,中央汇金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宣布出手增持工、农、建、交四大行股票,次日股价止跌企稳,除了交行之外,其他三大行的股价在接下来指数创新低的过程中均牢牢守住前低。2009年~2011年,中央汇金公司多次增持四大行股票并参与其配股,这一区间成为长线投资者布局的底部区域。2015年~2016年A股三轮重挫,国家队再次出手逢低增持,这期间也成为牛市回调中难得的买点。如果从2005年6月份算起,银行板块指数累计涨幅达659%,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约366%,银行板块相对大盘的长线超额收益十分明显。

  银行板块之所以跑赢大盘,与其低估值+高分红的特性有关,平均7倍左右的市盈率加上1倍出头的市净率,净资产每年不断增长对股价形成托底效应,让股价的底部不断抬高。而高分红则让国家队等机构投资者每年都可回收相当一部分投资成本,无需在二级市场上高抛低吸兑现利润,长线投资者筹码锁定良好,每一次大幅调整都构成买入的良机。

  从去年以来的财报来看,此前市场对银行坏账率可能上升的担忧正在消退,近期监管层下调拨备率又让银行有了更多的余力可以清除潜在的坏账。虽然去年银行板块普遍涨幅不小,但一月份以来的调整已经较好消化了获利盘的压力,未来有望借助农行融资案的实施,被市场进一步挖掘其内在价值。

  从农行千亿融资案来看,定增价不低于2017年年报的每股净资产或最近90个交易日成交均价90%的较高者,因此每股4.15元的净值将成为农行定增的底价。比照这一标准,目前股价在净资产下方,市盈率不超过10倍的国有大行,未来都有价值重估的需求,股价有望出现一波向净资产靠拢的行情,相关代表个股有: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尤其是在目前申购新股需要持有二级市场股票的情形下,此类银行股可望成为稳健型投资者参与打新配售的首选。

  此外,反映银行板块整体走势的银行ETF基金,也可成为投资者长线布局的品种。2017年上市以来,银行ETF走出稳健攀升的走势,近期的回调正好又临近上升趋势线附近,中期买点已经隐然出现。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财经wdcj.cn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新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涨停板追踪:次新股领涨两市 金融、央企改革再受关注

网贷财经-财经观察
网贷财经-大咖专栏
网贷财经-互联网金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