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影视中心总工程师朱定真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影视中心总工程师朱定真 黄芳芳 摄
在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中,鲁肃问他如何知晓今晚会大雾漫天。诸葛亮气定神闲地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
无论古今,通天象而知未来,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正是气象学大有可为之处。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影视中心总工程师朱定真告诉《经济》记者:“气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你很难想象与它无关的事物。”
气象科技助力蓝天保卫战
“若是溯源,研究大气污染成因源于气象学的范畴。”上世纪80年代初,朱定真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大气污染的成因。他认为,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气象科技将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
“利用气象科技来预报大气扩散能力的变化,提前预警,为科学地指导限排减排提供参考。既能最小程度地影响生产生活,又能保证空气质量。”朱定真解释,若气象部门预测三天后会出现静稳天气,可能产生重污染。“我们就从今天开始减排,不让污染浓度聚集。”
“我赞成提前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如果三天后,没有出现预警提醒的天气,正是我们提前减排产生了效果。防患于未然,说明发布红色或黄色预警的真正起到了作用。”朱定真说,“当前,我国对大气环流、空气污染的研究和预测有很高水平。近两年,气象部门也跟环保部门联动。当我们发现某处将出现静稳天气时,就与环保部门会商,他们根据掌握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讨论再判断发布何种预警。二者科学地结合对共同治理蓝天,可事半功倍。”
未来,对于污染防治,朱定真介绍,将继续做好两件事。一是,提高监测和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很多时候,污染是局地性的,会受到地形地势或城市建筑的影响。我们会逐渐细化尺度,以便更精确地为政府和公众提供预测产品。”二是,通过新一代气象卫星资料研究分析,更好地把握大气环流规律,科学地引导实际工作。
“一带一路”气象服务先行
2017年年底,中国气象局被评为世界气象组织评为世界气象中心,中国是首个发展中国家中获此殊荣的国家。“世界气象中心,就是要做全球气象预报,提供全球气象服务。这代表中国的气象服务水平是世界一流的。”朱定真自信地说。
这背后正是气象科技的支撑。目前我国有9颗气象卫星。一方面,为气象科技研究和决策服务、公共服务提供科技支撑,也可以对污染物、霾的形成、移动路径预测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这对我国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监测和提供服务,提供能力支撑。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的气象科技与服务大有可为。朱定真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服务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跨越多个气候带,地质地貌、大气环流情况非常复杂。而当地很多国家防灾减灾能力和气象预测水平低于中国,因此,中国可以输出防灾减灾的经验、模式、做法,帮助沿线提升国家防灾减灾的能力,推进共商共建共享。
另一方面,气象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中国的气象部门提前研究当地气候背景,把握灾害发生频率,可以为企业提示风险。目前,不少企业投资的气象依据多是简单的当地气候简介,风险非常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气情况复杂,朱定真建议,要重视先做灾害风险评估,充分考虑风险后再投资。“如果通过气象服务和风险评估,让企业避开一两次大的风险,就发挥了很大价值。毕竟,一次气象灾害,很有可能是毁灭性的破坏。”
与天斗智斗勇
30多年来,朱定真最大的感悟是与天斗智斗勇。“气象变化是隐形的,变化无穷,我们要让它显形。这正是预报员的乐趣所在。”
1982年,朱定真毕业后,在扬州气象台做预报员。有一天,刚刚独立值班他和同事预报完天气下班后去赶集。忽然天降大雨,集市上的人匆匆跑到屋檐下躲雨。他们一边避雨,一边听旁人骂气象台预报不准。
雨停后,他们赶回气象台,在老预报员指导下重新调出天气图复查,却发现图上所反映的信息很微弱,不易捕捉。而这正是被他们遗漏的,也是让人们淋雨的原因。这件事让朱定真印象至深,作为预报员不管预报对错与否,重要的是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出错。“预报员的历练过程很辛苦,巨大的压力会逼着人不断总结学习,提高能力。”
“没有一模一样的天气,也没有雷同的雨。”朱定真笑道。每一场雨,就像人的性格一样,不尽相同。“由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交汇”所致天气变化这一句话,远远表达不了真正的实际情况。同样是下雨,每一次影响因素的权重不同,导致千姿百态的结果。而这也是气象科学还做不到百分百预报准确的根源,因为它受到方方面面影响。
“过去,我们预报3天,现在可以延长至5天,甚至是10天。主要是因为计算能力提高了。在气象研究中,我们早就用上了大数据、云计算。不断提升的预报能力和卫星遥感技术的科技支撑,也使仍在上千公里之外的台风,早就被我们盯住了。” 朱定真说。
“人的爱好可以有很多种,爱好气象不失为一个爱科学的启蒙。”在外界看来,气象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身在其中的人而言,它是正在发展的一个边缘科学,并与其他科学同步发展,包括数理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社会学、经济学,都跟气象学有结合。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气象日,朱定真告诉记者,每年气象局的台站都会在临近的周末对公众开放一天。对于爱好气象的朋友们,这是了解气象,并与之“亲密接触”的好时机。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