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慧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何雪卿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不仅要实现收入翻番目标,还要更积极地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推进高质量脱贫进程
中国经济时报:在2012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有9899万。到2017年底,五年累计减贫6600万人以上。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让中低收入阶层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何雪卿:要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有许多艰巨工作要做。经过努力奋斗,到2020年实现剩余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从整体上消除绝对贫困,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何使数以亿计的刚走出贫困线的群众能稳定脱贫,走上小康之路,还需要长期坚持标本兼治,在高质量扶贫方面投入更大精力。
同时,可以发挥社会保障机制的兜底线功能,加强对贫困户中的老人、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加大对贫困儿童的救助,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局。加强精神扶贫和能力扶贫的力度,尤其要增加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授之以渔,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完善最低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中国经济时报:最低工资制度是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础性制度。我国低收入人口基数依然庞大,提低如何加大力度?
何雪卿:在初次分配方面,完善最低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低收入劳动群体的收入水平稳定提升,是实现以提低促扩中目标的途径。在当前形势下,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既要坚持量力而为的原则,又要审时度势,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和全面奔小康的高度,促使最低工资的增长幅度与经济增长及平均工资增长的幅度相匹配。
但实践中存在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关于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规定,实际执行中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2017年内地多数省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也有部分地方动作比较迟缓。政策执行的地区差异较大,需要加强协调。
另外,一些地方区域内的最低工资标准档次过多。按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由省级地方确定,区域内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结果是,有的已执行统一标准,有的分为三个档次,也有不少省份将标准细分为四至五个档次。档次过多过细,合理性存疑,应予以适当简化和相对统一。最低工资是否包含个人应缴的社保费和住房公积金,各地规定不一。多数地方将这些包含在内,少数地方则明确规定不包含,由企业另行承担。两种做法对劳动者实发工资的影响差异较大,是否可从有利于低收入者的角度予以统一。有关部门可对2004年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门调研,并适时修订相关规定。
保障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何雪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等收入群体应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所以,今后3年在扩中方面要再加一把劲。
首先,制定实际可行的扩中目标,稳步推进。按照现行计算口径,只要我国经济能稳定保持适度增长,加上收入分配改革的持续推进,经过3年的努力,使我国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再上升一个台阶,初步形成橄榄型社会,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以缩小城乡差距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大力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就要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做好这两项工作,广大农民及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就可以稳步向上提升,使数以亿计的低收入农村人口大步跨过中等收入群体的门槛。
再次,采取积极的政策举措,保障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增长。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的计算标准下限较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跨过这个门槛不算很难。但不少中等收入群体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差,面对多种不确定的风险,如自然灾害、失业、房贷、重大疾病、家庭债务、投资失败等,很容易使一个中产家庭陷入经济困境。我国当下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经济调整期,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局部风险难以避免,个体家庭也难以抗衡。
因此,在国家层面必须保持社会和经济大环境的长期稳定,注重防范重大风险,还要在就业、社会保障、税收、金融、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对中等收入群体提供积极支持和必要支撑,促进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下一篇:没有了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